1. 简单百科
  2. 青岛都市圈

青岛都市圈

青岛都市圈,是指以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为主的都市圈,其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2017年2月,山东省政府提出要做优做强青岛都市圈,将青岛都市圈定位为未来“山东省发展核心引擎”。2020年1月9日,山东省政府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2021年6月2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相关文件中提出共建更加开放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大都市。2023年9月18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10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确定了青岛都市圈的面积及远景规划。

2022年,青岛都市圈生产总值18763.45亿元,占到山东省生产总值的21.45%。

历史沿革

2017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要做优做强青岛都市圈,将青岛都市圈定位为未来“山东省发展核心引擎”。2020年1月9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次年6月2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共建更加开放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大都市。2023年1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取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同年9月18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10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确定了青岛都市圈的面积及远景规划。

主要功能区划

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青岛

增强高端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策源、开放枢纽门户、绿色生态宜居等功能。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胶州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推动中心城区内的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制造环节、不适宜发展的专业市场向城区外围圈层精准疏解和提质增效。提升社区居住、就业和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加强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

都市圈发展廊道

济青陆海发展主轴

以济青综合运输通道为支撑,强化胶州市高密市等城市重要支点作用。向西链接济南市都市圈及沿黄流域,打造内接外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滨海综合发展轴

以海岸带为支撑,推进滨海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实施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双核”驱动,提升节点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

推动沿海港口、临港工业区、城镇的融合协作。推动青岛日照市同城化发展,深化即墨区海阳市的战略合作。东向链接威海、南向链接长三角地区,打造沿海绿色发展廊道。

青烟综合发展轴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青荣城际铁路等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强化即墨区莱西市莱阳市等城市重要支点作用。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提升高端产业承载能力。强化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与烟台联动的重要支点作用,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周边城市

重点建设北汽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推动董家口港与日照市东港区的联动发展,建设姜山、南村两个重点镇,以平度市莱西市、诸城、高密市海阳市莱阳莱州市等县域地区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打造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和旅游等专业功能县级市

毗邻区域

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打造跨区域交通网络,依托204国道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带,引导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沿线集聚,推进两地经济开发区整合升级,推动青岛国 际汽车城、莱西石墨新材料集聚区、莱阳化工产业园等融合发展,联合建设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实施“才聚双莱”计划,建立人才评价互认机制。

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

推进济青高速公路中线(潍坊至青岛段)、荣成—兰州公路等连接两市主要道路建设,协同推进官路水库建设。以大杨路与康成大街作为“两大联动轴”,打造优 势互补、协同互动的东西产业延绵带。聚焦胶州市机械装备、电子制造与高密市精密制造、纺织服 装等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协作,构建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平度—昌邑一莱州绿色化工联动区

推进明村至董家口高速、新河内陆港等建设,建设跨胶莱河、泽河大桥,提升园区间交通通达能力。构建产业协作体系,建设盐化工、精细化 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等集聚区,承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配套项目。建立跨区域安全、环保、事故响应联动机制、危废运输和处理处置机制等。

海阳—莱阳—即墨海洋产业联动区

加快即墨区海阳市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青岛地铁11号线等轨道交通延伸与公路网络贯通工程,完善丁字湾一蓝谷公交服务体系。探索“姊妹园”合作模式,谋划建设以青岛蓝谷、莱阳丁字湾乳山市滨海新区等为主体的 青烟协同发展区,打造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做强做大海洋产业链。

自然环境

构建以山体、海岸为BOBBIN,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为主体的“一带两湾三心多廊”生态安全格局。联合建设以丁字湾、鳌山湾、灵山湾、刘家湾为依托的滨海生态带,构建莱州湾胶州湾两大蓝色湾区,打造大泽山大青山、珠山、崂山区生态绿心,筑牢以潍河付疃河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为主体的清水绿廊。

人口数量

2022年末,青岛都市圈常住人口1558万人。

区域经济

生产总值

2022年度,青岛都市圈的生产总值情况是,青岛市14920.75亿元;潍坊诸城市805.5亿元,高密市646.8亿元;日照东港区612亿元;烟台莱阳市510亿元、莱州市770.7亿元、海阳市497.7亿元;青岛都市圈生产总值18763.45亿元,占到山东省生产总值的21.45%。

产业体系

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青岛将发挥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聚焦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专业化园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推广。引导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搭建产业协作平台。

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青岛沿海区市为重点,联动其他县级市,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和新模式。推进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提升海洋经济整体实力。

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强化城市间服务功能互补和细分领域合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培育优质服务品牌。同时,引导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核心城区集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青岛将承担粮食主产区的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种业、智慧农机等领域合作。同时,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牧场等特色农业。

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壮大重点产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建设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电子政务衔接互认。

产业格局

以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滨海综合发展轴和青烟综合发展轴为支撑,打造“三带”,增强重点产业链布局紧密度。发挥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协同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和开放口岸功能,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航空航天等临空指向型产业,共建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发挥海洋强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融合创新等战略叠加优势,坚持陆海统筹、港产城一体发展,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北方能源枢纽,协同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共建滨海海洋经济带。聚焦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共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共建青烟先进制造产业带。

交通运输

轨道交通

统筹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京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方便都市圈内的出行。推进相关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新建基础设施,满足动力分散式列车检修存放等整备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市域(郊)铁路,鼓励新建线路和枢纽场站,支持既有铁路改造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推进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设。

公路交通

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工程,建设新的高速公路项目,优化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提升普通干线公路品质,推进畅通市界路、提升低等路、建设快速路、打造旅游路、改造瓶颈路。完善与重要高速公路通道并行的普通国省道布局,加强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衔接。实施打通城际“断头路”行动计划,力争基本消除城际“断头路”。推进城镇过境段、产业园区段改线,持续改造农村公路。强化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融合,突破进出城瓶颈路段和重要交通节点制约。开展“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工程”试点,打造智能网联高速公路封闭测试基地。

公共交通

打造公交“一小时通勤圈”。促进轨道交通、跨市公交、城市公交有机衔接,构建无缝换乘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高既有铁路通勤化程度,推动客运服务公交化。推动主要交通干线站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综合用地开发,优化设置公交站点和大型停车场。全面推广应用交通运输电子机票,提供非接触式服务。协同搭建青岛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推动数据联通、管理协同、运营融合。

港口

推动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建成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完善深水航道和集疏运体系。优化港口功能,推进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高效开发,打造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加工基地。推进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升级,吸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集聚配置能力。支持日照港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青岛港与日照港、烟台港、潍坊港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航空

增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提高与国内外主要城市通达性。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创建机场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机场协作机制,统筹机场间客货运输功能布局。推动青岛胶东机场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GTC),推进高铁、地铁、高快速路集疏运网络建设。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打造通用机场群。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构建空中机器人海洋综合应用、无人机智慧城市服务、无人机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多式联运组织中心

推动“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发展海铁联运,提升空铁联运、海陆联运能力,打造国内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港口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时,要同步建设进港铁路。培育物流平台集聚新优势,扩大中韩陆海联运规模,适时开展中日陆海联运,强化与西安、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集结中心互联互通。畅通主要通道,构建“通道+枢纽”的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多式联运服务平台,完善交易、结算等组织服务功能,打造都市圈统一多式联运和物流运营中心。推进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社会事业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协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都市圈教育现代化。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深化校(园)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开展城乡学校、幼儿园牵手帮扶。引导名校(园)在都市圈内合作办学,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促进优质网课资源全域共享。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做大做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开展学术交流、学生交流、课程开放、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

打造健康都市圈

统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均衡布局,推进康复大学青岛大学等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依托半岛中医联盟,加快推进中医药一体化发展,联合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发展互联网医疗,做实胶东半岛经济圈医院协同发展联盟、胶东半岛专科联盟。建立远程医疗合作体系,推动病历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通互认。

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对接

探索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机制。推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互认,协同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智能卡”,探索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内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无障碍转移和缴费年限互认,实现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区域间社会救助信息共享,促进住房保障共建共享。

健全跨区域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研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深化文明创建合作,科学布建公路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电子卡口,构建圈层联防联控网络。建立区域联防联动机制,构建资源保障、信息沟通、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疏散安置、恢复重建等一体化应急协同联动体系。完善区域性应对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加强应急联合指挥和协同响应。

发展目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提升市际公路通达能力,形成一小时通勤圈。同时,国际海港、航空枢纽和多式联运组织中心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以确保国际大通道的顺畅。此外,还将构建安全可控的水网工程体系。

科创产业融合协同:区域将形成协同创新体系,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城将建成。目标是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和创新人才吸引力,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区域将形成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打破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和壁垒,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同时,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高效物流体系,并发挥青岛自贸片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优势,拓展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目标是实现蓝绿相依的生态本底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形成山海共融的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区域将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确保PM2.5浓度达标并持续下降。同时,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目标的全面达成。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同城化,提升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同时,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建立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全覆盖。此外,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发展意义

打造青岛都市圈,有利于区域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激活区域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青岛都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圈,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参考资料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1-15

山东印发“青岛都市圈”具体规划 潍坊、莱阳正式划入.新闻网财经.2024-01-15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1-15

重磅!青岛2035年新型城镇化规划: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大都市.百家号.2024-01-15

周乃翔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1-15

山东国土规划:搭建济南和青岛两个都市圈的“化学键”.齐鲁网新闻.2024-01-15

蓝色经济优势加码 青岛打造国家级都市圈.百家号.2024-01-15

青岛都市圈蓄势而起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百家号.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