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嫉妒的制陶女

嫉妒的制陶女

《嫉妒的制陶女》是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内容简介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属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中,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三大主题:食欲、嫉妒或夫妇不和、爆裂,提出并证明了不定型理论、鸣禽理论、的理论、林栖动物理论、莱因瓶理论,指明了神话的动物元素和动物的象征性,指出了神话思维的本质:符号的多样性和任意性,还指出神话世界的三层空间:天、地、地下。他通过所有这些分析和比较,通过他所创立的典型式的应用,找出了各种神话因素对应或对立的关系,使得似乎是斑驳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联系的神话变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可以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nuss) 译者:刘汉全

克劳德·李维-史陀,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早年在巴黎大学主修哲学与法律,1934-1937年在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社会学,并从事巴西土著之田野研究。1948年返法,1959年出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主要著有《结构人类学家》(1-2)、《神话学》(4卷)、《野性的思维》等。

图书目录

引言

与从事某种行当相关联的人格特征

欧洲的例子

如果职业分工不鲜明,这些对应则遵从其他标准

欧洲人在认识上无视制陶者的存在

对本书试图填补的这一空白做出可能的解释

列举探讨的问题

第1章

一个希瓦罗的神话及其不同的版本

关于不固定形状的理论

女人与陶器

本书所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的已知条件

第2章

陶艺,嫉妒的技艺

陶艺在神话中的起源

两个美洲的陶土的男主人和女主人

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萨人的嫉妒的制陶女

陶器,一场宇宙大战的焦点

第3章

南美洲关于夜鹰的神话

这类神话与星座大战的英雄神话系列的联系

三大主题:食欲、嫉妒或夫妇不和、爆裂

第4章

陶窑和灶火

夜鹰与陶器:鸣禽理论

查科及其他地区的神话

典型式的应用嫉妒的制陶女

第5章

北美洲关于夜鹰的神话

南美洲神话中看到的三个主题在北洲重现。

活动岩石的故事描述了爆裂的主题;这个故事归结到夫妇不和与嫉妒的问题上

第6章

口欲和肛门阻留:夜鹰一树懒属构成的一个偶对

回到希瓦罗人的原始神话:宇宙冲突和人类之间的战争。

夙敌树懒。

树懒南美洲各种神话中的地位和角色

第7章

树懒,宇宙学上的象征。

树懒的粪便。

印第安人的学问和博物学家的学问。

树懒与夜鹰间的相应关系与对立关系

制陶与织造

第8章

寻找动物元素

食蚁兽,树懒的相关变种

没有肛门或口的红色小矮人儿

松鼠、蜜熊、貘、负鼠。林栖动物论

第9章

世界的层次和邻居问题

吼猴象征肛门

典型式的第二种运用

第10章

粪便,流星,嫉妒,分裂体:这个集合也存在于北美洲

关于易洛魁人起源的神话

释梦在其中的作用

进入南加利福尼亚的神话

第11章

加利福尼亚州神话中作为嫉妒的制陶人的创世神或文明英雄

与苏邦蒂那神话的接近

月亮和流星神话分析中符号的任意性

南加利福尼亚神话与南美洲关于树懒属的神话的对称关系

这种关系提出的问题

典型式的第三种运用

第12章

克莱因瓶式的神话

吹管、烟袋管和其他管仲精神分析释义,讨论

身体孔窍的符号意义场

肛门欲、不节制和口阻留

貘的理论

典型式的第四种和第五种运用

第13章

神话思维的本质:符号的多样性

精神——有机体的符号的地位口唇性和肛门性

食物的食物循环和容器的技术循环

内容与容器的辩证法

陶器家族的保守和嫉妒

制陶罐妇女和异族通婚阴道抑止者

太平洋北岸回到吹管上并返回亚马孙河

第14章

希瓦罗人版本的《图腾与禁忌

对精神分析解释原则的批判

象征的两个概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荣格

作为真正的神话思维的弗洛伊德思想

他关于精神分析和人类科学之间的关系的

观念

隐喻的本质

性冲动还是逻辑要求?符号的相互对立性:日本文学的例子

索福克勒斯拉比什:比较分析提纲

《能指》的意思

参考资料

美洲部落族群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后记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大量作品,1978年出版的这部《嫉妒的制陶女》探讨了南北美洲神话的问题,虽非鸿篇巨制,但无疑是一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精彩之作,在其整个著作中占有特殊位置。

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被许多人誉为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这首先因为他是伟大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家。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继存在主义之后在法国涌现的一股思潮,其源头可追溯到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他认为语言是一个体系,也就是一种结构。语言的特点是由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所构成,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网络,就成为了一个语言体系,这就是语言的结构。随后,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又创立了新的语言学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与索绪尔相呼应,由此形成了语言学的结构主义。而使语言学领域的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将其推广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概论领域的,正是克劳德·李维-史陀,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