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管仲

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颍上县(今安徽省颍上县管谷村)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管仲出身贫寒,做过很多工作,期间与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鲍叔牙结为至交。此后,管仲经人推荐辅佐齐国公子纠,在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时,曾率人埋伏袭击公子小白,但袭击失败,公子小白即位。在公子小白老师鲍叔牙的举荐下,管仲出任齐国相,为相期间,主张对齐国内政、经济、军事等进行了全面改革。在行政上,参其国而伍其鄙,梳理行政区域,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同时建立人才选拔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助理。在经济上,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实行相地而衰征,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节物价。在外交上,管仲主张尊王攘夷,和平外交,最终使齐国成为当时国力最为强盛的国家。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因病逝世,葬于临淄西牛山之阿(今淄博市临淄区牛山北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管仲是周代姬姓后裔,出生于颍上县(今安徽省颍上县管谷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管庄曾任齐国大夫,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管仲年少时,父亲早亡,从此家道中落,迫于生计,管仲从事过很多工作,期间与齐国大夫鲍敬叔之子鲍叔牙结为至交。后经人举荐,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助公子纠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薨,太子诸儿即位,即为齐襄公。齐襄公暴虐淫乱,百姓民不聊生,在与其妹妹文姜(当时鲁桓公夫人)私通败露后,误杀鲁恒公,致使齐国内忧外患。因担心齐国战乱,管仲保护公子纠前往鲁国避难,鲍叔牙则保护齐桓公前往莒国避难。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族弟公孙无知篡位,次年,公孙无知被杀,导致齐国君位空缺。鲁庄公得知后,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继承君位,管仲得知公子小白早已出发,自荐前去半路埋伏截杀,后管仲亲自射箭命中公子小白,恰巧那一箭射在其腰带挂钩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吐血倒地装死,管仲见状便回去向公子纠复命,公子小白经此一劫,急忙赶赴齐国。公子纠得知公子小白已死,便不急于赶路,六日后才到齐国,此时,公子小白已顺利登上君位,即为齐桓公

为官经历

出任国相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请鲍叔牙主持政事,鲍叔牙婉言谢绝后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此时,鲁国为让公子纠即位,出兵讨伐齐国,两军在乾时(今山东省青州市)开战,鲁军大败,齐军乘胜追击。齐桓公借此机会要求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了却心中顾虑,还要求鲁国将管仲交由齐国处置。鲁国大夫施伯知道管仲具备治国安邦的才能,也知道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担心杀死管仲会引来鲍叔牙刁难,便劝诫鲁庄公将管仲押送回齐国。

管仲知道齐国向鲁国要人是鲍叔牙的主意,对鲍叔牙万分感激,在鲍叔牙的举荐下,管仲拜见了齐桓公,提出自己对齐国发展的见解,还列举了诸多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措施,两人深谈数日,齐桓公深为受教,拜管仲为相,并称其“仲父”。

初展才能

管仲上任后,提出通货积财、民富则国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政治理念。先后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即实行官员考核,把官吏考核结果作为执政的依据,同时,重视人才选拔,选贤任能,打破传统世卿世禄制。整顿行政管理,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革除部落残余,实行军政结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军事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推行经济改革,先后推行案田而税、市税减免、货币统一等,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宋国出兵讨伐杞国,齐桓公准备出兵援助杞国,但被管仲劝止。管仲认为现在齐国还没有真正的强大起来,起兵征战必然会伤害到百姓,久而久之,将会失去民心,并建议派人与宋国交涉,如若宋国执意攻杞,那就把杞君接到齐国,并赏赐封地和兵士。后杞国灭亡,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将杞国国君接到齐国并封地和兵士。此后,狄人先后出兵侵犯邢国卫国,邢国和卫国国君逃到齐国,请求庇护,齐桓公接纳管仲的建议,赏赐邢国和卫国国君封地和兵士。随着管仲各项措施的一一实行,齐国朝政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军事强盛,国力远盛其他诸侯。同时,齐国为杞、邢、卫重建家园的行为得到周边诸侯的认可,纷纷亲附齐国。

助齐称霸

随着齐国军事日渐强盛,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分别派曹孙、季友等人出使各国,还派遣八十名大夫周游四方,为齐国引贤纳士。此后,在管仲的主持下,齐国先后与邻国鲁、卫、燕等国交好,归还先前侵占的土地,重新划定疆界,并相互赠予重礼,四邻安定,国内再无战事,没有战乱的困扰,管仲便开始加强军备,训练兵士,打造兵乘。当时,有很多诸侯不服从周代,管仲审视各国局势,向齐桓公建议,帮助周王室平定各地诸侯,不仅出师有名,还能够树立齐国威信,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以匡扶周天子的名义在中原地区四处讨伐,平定各地叛乱。在讨伐楚国时,楚国派遣使者谈判,质疑齐楚两国相距甚远,齐国为何侵犯楚国,管仲以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为由回应,致使楚国使者哑口无言,并要求楚国向周天子进贡蚕丝等物品。此后,齐桓公又先后出兵讨伐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平定四方,周边各国没有一个敢违背齐国,随后召集各诸侯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会盟,书写盟誓,朝拜周天子。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在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会盟,周天子特派大夫宰孔给齐桓公送来祭祀所用的肉品,还特命齐桓公不用下拜接受赏赐。管仲则劝诫齐桓公,虽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若是不下拜,怕是会令周天子心存忌惮,于是,齐桓公便拜谢周天子赏赐,然后再起身领受赏服、大辂、龙旗九游和渠门赤旗等,各诸侯见此都称颂齐桓公顺于礼节。

论相与逝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到府探望,并向管仲征求由谁接替相位,管仲举荐了公孙隰朋,还提及开方竖刁易牙三人只善于阿谀奉承,没有治国才能,要求齐桓公远离三人。不久,管仲因病逝世,葬于临淄西牛山之阿(今淄博市临淄区牛山北麓)。

主要成就

政治改革

行政区域

管仲任相后,重组原有行政区域制度,将“国”划分成21个乡,其中工乡3个、商乡3个、士乡15个,再将农村划分为五属,由五个大夫、五个正官分管。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民分业定居,不得随意迁徙。地方各级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统一执行国君政令,强化中央集权。

人才选拔

管仲重视人才选拔,上任后逐步打破世卿世禄的旧官制,把有真才实学的人一级一级选拔上来,最高可任上卿助理,规定地方乡长可以举荐有才华的人,不限制于本身是否是农民、商人和工匠,扩充了人才来源,稳固齐国统治阶级的基础。

经济改革

相地而衰征

管仲因地制宜,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齐国经济实力。这种征税改革主要针对封建主横征暴敛和按土地面积征收租税的不公平办法,使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得到保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准平制度

实行粮食“准平”的政策,平衡粮价,一定程度保障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并保障了私田的生产利润。实现了百姓买卖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既保障了农民的利润又使国家收支稳定。

盐铁贸易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盐业和冶铁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保护环境。管仲大力发展盐铁业,一定程度上增加齐国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但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约了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

统一铸币

颁布货币统一政策,由齐国政府统一铸造货币,通过聚散货物,调节商品价格,调控市场经济。强化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同时,由政府统一铸币,强化统治者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对齐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军事改革

在重组行政区域的前提下,管仲还将行政区域与军事管理统一起来,士乡平时是行政区域,战时便是军队,一方面降低军费开支,另一方面,军士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已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彼此关系密不可分,寓兵于民,军政合一,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

外交政策

对待外交,管仲主张“尊王攘夷、重礼相赠”,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划清疆界,归还先前侵占他国的土地。同时,对待山戎和狄人入侵,与各诸侯国合盟,共同抵抗入侵,彰显大国责任等。使一度衰败的齐国再次崛起,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诸侯大国。齐桓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为后盾,召集各诸侯国前来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家族成员

直系亲属

父亲:管庄

人物评价

后人对管仲的评价各有不同,但评价整体偏向赞誉,根据《论语》记载,孔子曾真诚的赞美和肯定管仲,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是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人了。因为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够不使用武力就召集各诸侯国参加会盟,称霸诸侯。但他也毫不客气的批判管仲的奢侈和不懂礼节,提出管仲有三处府邸,不懂得节俭,与国君享受同等礼遇,不懂得君臣有别。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中评价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代统治衰微,恒公既贤明,而不努力做到王道,就辅佐他吗?俗话说:要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上下能相亲,这难道是管仲所说的吗?晏婴节俭了,管仲就奢侈了;齐桓公靠了霸主的地位,齐景公靠了治理国家。

房玄龄在《晋书·列传》中对管仲评价道:至于管仲躬行仁义,做小国宰相,孔明践义,善于辅佐新邦,抚事论情,也不过是这一类。

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第四十九》中提到:古代的将相,毛病实在很多,至于管仲的孝窃,吴起的贪婪好色,陈平的污点,灌的谗言嫉妒,由此以下,不可胜数。孔光身居要职,却偏要讨好董贤,何况班固马融这样的小官,潘岳这样的小官呢王戎是开国上秩,却卖官卖俗,何况司马相如杜笃这样的高官,丁路那样的贫穷呢?然而卜商对名儒没有损害,浚冲不被竹林所污染,名崇而讥减,至于屈贾的忠贞,邹枚的机敏,黄香的淳孝,徐干的沉默,难道说文人,一定是玷污了他们吗?

人物争议

管仲生年争议

关于管仲的生年,由于文献记载比较匮乏,在有限的文献记载中又缺乏确凿的证据,所以争议比较多。目前,争议比较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颍上县说”,认为管仲生于公元前723年,是根据上县关于管仲“生辰八字”是戌午的民间传说推证,再由龚武整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论证。二是“淄博说”,认为管仲生于公元前735年,是根据颍上县关于管仲马年马月马日出生的民间传说推证,由陈书仪形成了系统的考证。三是“宗谱说”,认为管仲生于公元前716年,是根据管氏宗谱记载,由邵先锋、王京龙公之于众。

《管子》作者争议

关于《管子》的作者,自古以来,在学术界多有争议,综合来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管仲自著说,认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写下了《管子》一书,如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直接说“牧民”“山高”“乘马”等都是《管子》书篇名,而《汉书》等史志著录《管子》时,也是直接将《管子》的作者写为管仲。

二是部分为管仲自著说,晋朝时期傅玄的《汉书艺文志考证》认为,管仲只编著了《管子》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是后人编著。

三是后人著述说,根据唐代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的表述以及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的表述,他们都认为管仲身居高位,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去编写《管子》,所以《管子》完全是由后人所作。清代章学诚及近代的胡适傅斯年等,也都主张《管子》不是管仲写的。

人物相关作品

《管子》原著共计86篇,分别是“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9篇、“短语”18篇、“枢言”9篇、“杂言”13篇、“管子解”5篇、“轻重”19篇。现存仅为76篇,另有10篇仅保留了题目,而内容早已遗失,在这部庞杂的古籍中,既有道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哲学和社会主义,还包含了天文、历数、舆地、农业、经济等方面的思想和知识。

人物典故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一个成语,管是管仲,鲍是鲍叔牙,讲的是朋友之间非常深厚的友谊。管仲家中贫困,与鲍叔牙一起经商,每次分钱管仲都多给自己分一些,因此,身边朋友都说管仲是个贪财之徒。鲍叔牙就解释说,因为管仲家里穷,是我故意多分给他一些,好接济家里。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弃商从军,打仗的时候,管仲连续三次临阵脱逃,所以有很多人都嘲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又为管仲解释说,管仲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他是担心战死后没有人侍奉年迈的母亲,所以才珍惜自己的性命。

后来鲍叔牙遇到几次困难,管仲给他出主意,结果事情越办越糟,所以人们说他无能,什么都做不成,鲍叔牙不以为意,说我们都知道管仲有济世匡时的才华,但他现在还没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管仲听到鲍叔牙对自己的评价后,非常感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就这样,两个人结为生死之交。

后世纪念

管鲍祠

管鲍祠位于安徽省颍上县管仲公园内,原名管子祠,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只为管仲祠堂,明万历六年(1578年),当地县令屠隆因管鲍之交的史实,增祀鲍叔牙,便成为今天的管鲍祠。

管仲纪念馆

管仲纪念馆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村西南,于2004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00亩,整体建筑采用质朴简约、凝重典雅的仿汉代建筑造型。纪念馆采用中轴不规则对称与园林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馆区和园区两部分。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千古名相--管仲.颍上县人民政府.2023-04-01

安徽历史名人——管仲.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4-01

管仲纪念馆.临淄区人民政府.2023-04-01

颍上管鲍祠.颍上县人民政府.2023-04-01

百家讲坛:名相管仲 (2010).豆瓣电影.2023-04-01

百家讲坛:穿越春秋品管仲 (2019).豆瓣电影.2023-04-01

管仲拜相.豆瓣阅读.2023-04-01

管仲.豆瓣阅读.2023-04-01

管子.豆瓣阅读.2023-04-01

千古一相管仲传.豆瓣阅读.2023-04-01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豆瓣阅读.2023-04-01

上兵伐谋管仲传(全3册).豆瓣阅读.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