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莲花山

莲花山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系西倾山与岷山山系的衔接处。山脉四境与临夏州的康乐,定西市的渭源、岷县,甘南州的临潭、卓尼、夏河六县相接,因其形状如莲花而得名,有“西峒”之美誉。

莲花山主峰玉皇阁海拔3578米,地质结构为一个大逆断层与几个小逆断层组成的复合体,呈鳞形断裂,矗立云端。莲花山年平均气温5°C~6°C,降水量为563毫米左右,无霜期115~123天。气候既有高寒阴湿的山地特点,又有温暖湿润的草原气候特征。

莲花山是野生动物的聚集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雪鸡大山羊长尾斑羚林麝、班尾花尾榛鸡蓝马鸡等;山区植物有云杉冷杉属华山松、杜鹃、高山柳、山红花等290余种,有甘肃贝母五味子啤酒花等草藤本植物167种。1983年,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成立;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背景

莲花山,又叫“白玛山”,此2名称皆与藏传佛教的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师有关。据《安多政教史》,在藏传佛教初弘期,莲花生大师(亦称白玛噶拉尊)来到此山,降伏众神魔后进行了奠基仪轨,当时因大师名称莲花生,又叫“白玛山”,又因山形似莲,遂称此2名。

明朝嘉靖年以前,莲花山又叫西崆峒区。据《康乐县志》《临潭县志》载,古中华之崆峒有五:中崆峒在苏州市,西崆峒在临洮县,北崆峒在平凉市,东崆峒在临汝,南崆峒在南康郡黄帝时,广成子来往于五崆峒,羽化于莲花山。莲花山,即古之西崆峒也。其山高出云表,万山拱朝,以洮河水为缠绕,以白石山为罗城。左有金童峙,右有玉女峰。一岭一壑,俱有奇观,一崖一突,皆俱秀气。烟霞笼于幽谷、岚翠铺于峦头,龙泉吐珠而献瑞,仙桥悬空而驾云,天台王屋不过如是,琼秀金华何多浪之,为神圣之福也。实是仙真之洞天,宜其广成析居于此也,因地邻土番,年远日久不特仙迹全泯,而崆峒之名亦埋没淹灭,后世绝无有知之者。时人因其尖峰乱耸,似乎莲瓣,中顶平圆似乎莲蕊,肖其形而名之日莲花山。国初,有蓬头道人王姓者,不知何许人也,云游至此。行迹古怪,语言深奥,人莫能识。咸以王蓬头呼之,彼亦以王蓬头应之,常独步山顶,观其景象,确知其为西崆峒。

旅游开发

1983年被列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1世纪初,周围群众集资和甘肃省林业厅投资共同复建20多处古建筑。临夏州、康乐县在北麓建成配套较为齐全、拥有210张床位的莲花山宾馆一座,并且铺设了15公里的盘山公路。1991年临潭县政府批准设立了“冶力关自然风景保护区”。并把县旅游总公司也设在冶力关,公司有客房48间,床位120张,另外,冶力关镇其他单位或个体宾馆共有床位180张。刘家峡高压电线的架通使得莲花山地区的电力有了保障。

1993年经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1996年莲花山森林公园被临夏州委、州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6月经国办发[2003]54号文批准晋升为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10月25日,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51家示范保护区之一。2013年8月莲花山景区升格为4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首批“森林景观与生态文化资源保护”项目实施单位;2010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获得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专用标志使用授权;2013年8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甘肃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8月荣获“公航旅杯”甘肃2013年最受欢迎十大品牌景区荣誉称号,成功入选为我省十佳旅游景区,荣获2013“绚丽甘肃”十佳旅游景区称号;2015年10月在中国森林旅游节暨生态休闲产业博览会上首批被评选为全国37家“中国森林氧吧”之一,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旅游定点”单位。

地理环境

莲花山,系西倾山余支,地貌区划在西秦岭西端。处东经103°44'-103°487,北纬’34°56'-34°58'之间,位于甘肃省中南部的康乐县、临潭县、卓尼县、渭源县4县接壤地区,康乐县位于山西北麓,大部分面积属于临潭县。主要行政区域为:康乐县莲麓镇山圣庙、火烧庙两个小村;渭源县位于山东北麓,主要是峡城乡;卓尼县位于东南麓;其余西部及南部为临潭县所辖,北片属临潭县内八角镇地面(西北隅有康乐县),南西片属羊沙镇乡地带,西北属冶力关镇土地。四县汇集的三角地带东西长4里多,南北宽2里余,总面积125.51平方公里。

莲花山主峰地区由九座山峰组成,有莲花山八景之一“九峰竞秀”之说。分别是玉皇阁(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北天门、金顶(即九顶峰)、白莺峰(酷似白莺立视,势欲飞腾)、张仙峰、财神峰、文昌峰,魁星峰、王母峰(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王母瑶池设宴,途经莲花山,即在此休息观览,群众叫“王母观景峰”)

地形地貌

莲花山为秦岭西支、西倾山北支太子山东段白石山中下段的一条分支,全长2公里,主峰海拔3578米。白石山为临潭县第一高山,上段主峰海拔3926米、下段主峰海拔3888米,从卓尼县康多乡起向西南延伸,过冶力关北部至八角东南面的卓尼县柏林乡境,全长约28公里。

莲花山,岩性下部以绿灰色板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砾岩和透镜状大理石;上部为灰岩少量砂、板岩。本统石灰岩质量较好,可作冶金辅助原料和水泥原料。

由于地势抬高,切割深,山势陡峻;显示出中高山深谷地貌。莲花山以南、大石山至总寨乡的东北,是甘南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2800至3580米之间,山岭近东西向排列,中东部被盆地及夷平滩地错割分离,呈侵蚀构造的高原中型山地地貌,在莲花、厚星、大石等山体地带,山峦重迭,峰高谷深,洮河干流及冶木河、羊沙河等主要支流上,多数形成峡谷,切割高差达400米以上,峰峻谷狭,地势险恶,崩塌、滑坡时常发生。主要峰脊及流水峡谷处岩石裸露,山麓、谷坡被黄土覆盖,阳山多生长灌木禾本科杂草阴山山脉长有乔木森林,与山陵相间的盆地,海拔2800米左右,西北部多为天然牧场,东南部多辟为耕地,开垦指数较高。纵览此区,呈现耕地、草场夹森林的镶嵌分布的自然景观i此区的洮河支流稀疏而宽长,以树状向西伸展,多形成。V型沟谷,极少见到宽滩平地。

莲花山以北的蒿坪至扎营坪,中间夹着两两小片临夏州的插花地。面积小,在地貌上属于黄土高原的南缘带。地势三面稍高而北中部偏低,海拔2500至3000米,平均约2600米,以丘陵盆地为主,馒头状山头少而孤立不连,常见面积较大的河沟滩地及高位夷平台地,居高俯视呈现平缓波状起伏,割切地形很少,垣、梁、坡、沟多被黄土覆盖,大片农田中间夹小片灌木林、乔木森林极少的构造,剥蚀与侵蚀构造相间的高原低缓山地丘陵地貌。此区的洮河支流密集,以网状、梳状向不同方向延伸,多形成“U”型谷或箱形谷。宽滩较多,只在山体V”型谷处断续出现岩石露头,低洼处出现浅湖、沼泽。

气候

莲花山地区地处西秦岭西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内陆中纬地带,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7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

莲花山主峰地区,地处县北石质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坡陡、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2100米-3578米之间,莲花山主峰高为海拔3578米,坡度为20度-40度,年平均气温.5.1℃-6"C,年降水量653.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69%,年平均蒸发量1266.8毫米,全年无霜冻期小于150天:总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多雨温湿,冬季干燥寒冷。

土壤植被

莲花山地区地处灰褐土森林土区。主要土壤是灰褐森林土,耕地也是由灰褐土经过垦殖演变而成的。

莲花山区阴面森林茂密j为自然更新林和少量原始森林;阳面乔灌混生,草原面积所占比例小,农田多分布于羊沙河、冶木河和秋峪沟沿岸川谷地区及低山较平缓地区。本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势起伏,相对高差大,垂直带谱明显。农作物种植区以冷温湿润气候为主。其中北部的八角、冶力关较湿润,南部的羊沙较干旱。该区是临潭县森林土壤集中地区,主要为灰褐土,草原土壤面积小。有少量的亚高山草甸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灰褐土上发育的农田面积最大;小麦和蚕豆的种植比重较其它地区明显增大,稞麦、豌豆,的种植面积比重较其它地区明显减少,洋芋和油菜基本持平。由于气候适宜小麦、蚕豆生产,因此这两种作物形成了该区的种植优势。

水文

莲花山地区,有羊沙河、冶木河、秋峪沟等洮河支流。北为冶木河从西向东流过,东为洮河自南向北流过,并在山地东北角汇合。羊沙河则从南麓流过,向东注入洮河。

冶木河,发源于夏河县的麦仁乡境内,并有卓尼县康多乡诸支流汇入,在冶力关乡小河口入境。由西向东流经冶力关乡的鲜家桥、解家磨,邢家庄、洪家庄、关街至八角镇的牙扎坎出境于康乐县境入洮河。冶木河境内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130万立方米,全长约75公里。

洮河,藏语称为碌曲(从龙王宫殿流出的泉水意思),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倾山东麓,于永靖县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区。在莲花山东麓形成九甸峡。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按沟门村水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29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

羊沙河,源于卓尼县完冒镇境内的扎梁,由西向东纳角缠沟、恰盖沟、白杨沟、大草滩沟、窑桦沟等河水,经卓尼县完冒乡、恰盖乡和临潭县羊沙镇,从羊沙乡舍科入洮河。流域面积59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64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据1985年临潭县林业站资源调查资料表明,莲花山林区土地总面积为188265亩,其中森林覆盖面积5万多亩,疏林地1万多亩,灌木林地3万多亩。其中临潭境内为152677.5亩,占该林区土地总面积的81%。莲花山林区临潭境内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33025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为190602立方,米,占81.8%。疏林地蓄积量为39051立方米,占16.7%,散生木蓄积量为3372立方米,占1.5%,枯立木蓄积量为558立方米。在林分面积中,桦木林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冷杉属林、云杉林、杨树林、栎类林所占比重不到1l成。从林分蓄积量来看,冷杉林略低于桦木林,而桦木林面积比冷杉林高1倍多,蓄积量只比冷杉高2%。

药材资源

莲花山分布有药用植物300余种,有大黄、莒蒲、贵州太子参、大银花、疏叶当归鹿含草、细辛、野党参等。草坡地带分布有北柴胡秦艽,防风、黄芪、赤芍药乌头车前益母草。大小、黄苓、白头翁铁棒槌等。莲麓,景古两乡还有多序岩黄耆、盘叶、忍冬、穿龙、长山药等。木本药用植物有刺五加、猕猴桃、三颗针等。

历史沿革

秦汉时,莲花山为洮州羌族进行原始宗教活动场所,两晋为侯和吐谷浑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所以,广成子篯铿修道于西崆峒区即莲花山的传说才得以流传。南北朝时,藏汉传佛教及道教在洮州莲花山大量弘传,洮州人民就在山上开凿石径、石洞,修建寺庙。唐朝,佛教宗教文化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唐后,莲花生教长在莲花山传扬佛法,并在静房修持。宋代唃厮啰部下赵思忠、果庄据守洮州,尊崇佛教的吐蕃首领与当地人民共建莲花山。至元末,这里已成为洮州人民宗教文化中心地。至明、清,洮州寺院林立,僧众遍布,赴京上贡的国师、”西天佛子”、“喇嘛”络绎于洮岷道中。清顺治中,洮州善士阎福祥(临潭刘旗村人)、张俊保、陈继坤等与云游至莲花山的王存修化募重修。嘉庆二年,据《重修洮州莲花山记》载,有洮州释子杨先云,募化十方,又修建莲花山。至民国中期,莲花寺庙毁于兵。民国26年,临潭县北乡人修建了莲花山大佛殿、山门等(由甘沟村张赞民、李润娃及大革滩、西沟王春林、仙姑保等10余人组织修成),后毁于1958年。1990年代后陆续重建庙宇。

主要景观

九峰竞秀,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呈鳞形断裂,矗立云端。远处望去,酷似一朵初绽的莲花盛开在群山起伏的碧波翠色之中。在山前观望,峰峦层叠、烟云飘渺、山形峥嵘崔嵬,掩映在烟云中。至玉皇阁绝顶四望,群山低藏云海,极目四望,远近好景尽收眼底,大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之感。周围群峰争势,万山锁抱,白云飞流,轻纱飘游,风云雨晦,瞬息变幻,时而丽日放彩,碧空无际;时而云奔雾锁,电闪雷鸣,上界景象,神变莫测。

石峡幽谷,系指冶木峡,长约10里,山重水复,重峦叠嶂,石壁耸秀,古木参天,幽深清绝,是临潭县内游览胜地之一。这里有俊秀的姊妹山、巨卧佛、五松石、古堡寨、连珠桥、老虎咀、一线天、恶泉飞瀑、松柏滴翠、青枫崖、五彩坡等自然景观,鬼爷神工,更是骚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殊胜之地。五松石在冶木峡清溪激流中,石上生五松,姿态各异,如龙蛇腾跃,颇具诗意。

一线天,在冶木峡中段,两山似神斧劈开,仰望蓝天如线,山石嶙峋,直插云际。下时,溪流激湍,喷珠溅玉,暑气顿消。凉风袭来,一洗身心烦热,如饮醍醐,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神工鬼斧通一线,怪松老柏探云中。幽壑唯听溪水响,原来高树亦吟风。恶泉飞瀑在冶木峡快出口之处的南山岩壁下,瀑口高约8尺,水流粗大如桶,似巨龙喷吐,飞珠泻玉,汇入冶木河中。恶泉原名喜泉,相传,早先这里风调雨顺,四季安宁,只因一巨蟒蛇被黑虎灵官战败后隐遁这里,灾祸便生。

冶木晨曦,冶木峡有将军崖,远望象一尊首西足东的巨型卧佛。凝眸而视,其佛双目微闭,仰面而卧,表情安详,身体各部位轮廓非常清楚,特别是面部的眉毛、睫毛及胡须都清晰可辨。这尊栩栩如生,呼之欲动的卧佛。据1994年新华社电讯稿称:“卧佛长约5公里,是继乐山大佛之后发现的第二尊巨型大佛,也是中国发现的三尊巨型卧佛中最大、最生动的一尊。199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又专题作了介绍。巨佛身边苍松成’簇,翠柏接云。

冶峡怪松,冶木峡除了山色秀美,幽壑峭拔外,郁苍翠,千姿百态的树木也是一大景观。峡谷中低处杂木丛生,茂密浓郁,绝岩上松柏竞相争秀,藤葛缠绕,遮天蔽、日,翠色欲流。抬头仰望,怪松横生,如龙蛇蟠曲,枝干斜出,蜿蜒腾跃,‘欲乘云飞去。有的越涧过壁,互相交搭,似述衷情,有的蹲踞,有的端肃,有的伸张,有的前倾后仰j有的展臂揽月,有的浓密藏云。似伞盖如玉簪,松树皮斑驳如老龙之鳞,松针似烈马鬃毛奋扬,卓异奇特。

帘洞奇观,主峰玉皇阁下约300多米处,有一山顶溶洞,名曰“水帘洞”。洞坐南北向,深约13米,高宽各4米多,北门狭高,仅容一人侧身而出。据传,为当年广成子修道处。洞顶有终年不竭的山隙水滴落,聚成清池。奇特的是盛暑炎夏之时,洞内池中结冰不消。洞前有一山峰似佛端坐,静对洞门,似在参悟洞内玄机。

溶洞。莲花山有5座溶洞,分别是三佛洞、水帘洞、石莲洞、神仙洞、打儿洞。一般洞室较浅,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具有不少优美的神话传说,观赏价值陡增。三佛洞可谓是莲花山的奇观,佛洞位于千仞峭壁上,是在天然溶洞的基础上经人工雕凿而成,洞内壁上有唐末凿刻的28尊佛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位于海拔3500米的水帘洞,洞内岩石常年滴水不止,因山高天寒,洞内常年结冰,冰柱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酷暑六月也不融化,古诗“莲峰日罩雾,水洞常积冰”是其真实的写照。

人文景观

昔日,莲花山上至玉皇阁,下到塘汛滩的大佛殿,古典建筑约50余处。既有佛教寺院,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夫子殿,尊3教于山,依山起势,按天宫规模修造,布局合理,建筑雄伟。由于陇右战乱频仍,常遭兵燹。

莲花宝殿,由洮州释子杨先云(号洞熊)约集附近信众,化募修造于乾隆年间,原建筑于1943年毁于战乱后,1985年重建时取莲花九瓣之意修为九扎角,取名“莲花宝殿”(赵朴初),融汉藏特色于一体。大殿依山而建,殿内共装塑佛、菩萨圣像36尊,佛身镏金,披戴璎珞宝珠,庄重典雅、栩栩如生,刻有五狮登高、双象供天、八仙庆寿、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桃榴佛手、二龙戏珠、丹凤朝阳、蝙蝠葡萄等富有神话寓意的人物彩画和吉祥图案周边相伴,为大殿增添了浓郁的民俗色彩,每逢庙会,善男信女进山朝拜,香烟袅袅,更添幽韵。

瞭望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护林防火的需要于1992年修建,楼阁三层为八卦形结构,蔚为壮观,二楼设置通讯中转台等设备为莲花山及冶力关护林防火提供实时无线通讯保证,三楼安装着高倍望远镜,覆盖保护区全貌,每天由职工通过该点向保护区及时汇报林区护林防火动态。

玉皇大帝阁,是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玉皇阁里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相传当时唐朝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便和太上老君攀亲戚,因为太上老君原名叫玄元皇帝。这样道教曾经一度成为国教,道教中的神仙玉皇大帝便流行开来。北宋时期,赵恒加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历真体道玉皇大帝”,从此有了“玉皇大帝”这个称呼。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道教会在宫观中举办道场,为玉皇大帝庆祝生日;而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也要在宫观中做道场,为玉皇接驾。

娘娘殿,在舍身崖顶峰建,原为内外八卦亭式建筑,1987年重建为内四方,外八卦亭台建筑,内供三霄娘娘,为莲花山香火最盛的殿宇。

罗汉坡,传说自玉皇阁以下,有十八个挺拔尖削的山峰,活像十八罗汉,得名“十八罗汉峰”,后来人们就把途径“十八罗汉峰”的坡形路段叫“罗汉坡”。

头天门,于1989年重建,是莲花山第一雄关,占地36平方米,为一转三间的四扎角建筑,相传为黑虎赵灵官殿,他坐骑黑虎,手持金鞭,圆眼双睁,正视前方,威严屹立,我省著名书法家黎凡曾作楹联:“手持金鞭巡世界,身骑黑虎镇玄坛。”横批“虎视眈”。

二天门,鹊桥沿沟向东北盘旋而上为二天门,为一转三间门洞式小楼,内供“马灵官”马灵耀。

紫霄宫,原是一佛教、道教的古建筑群,后历经岁月及人为毁坏,逐步恢复修祖师殿、伽兰殿、娘娘殿、孔夫子殿、三师殿等。

“北方真武大帝殿”,位于九顶峰,黄瓦耀日,彩画夺目,翘角飞檐,挂月披星,殿前遗得清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二年(1811)献愿者的盖顶铁瓦7页(朝莲花山铸字铁瓦:铁瓦长60厘米,宽约”厘米,铸文日:。嘉靖二十三年河州南乡陈文元献瓦二十片”。存文化馆。)。21世纪初重建。

金顶,始建于崇祯十年(即公元1621年),重建于1988年,为一转三间、四扎角,做工精巧、结构严紧、铁瓦盖顶、璃兽脊、四角凌空、真是“白岩顶嵌屋,凌空架楼阁,云起高微露,俨然图画中。”殿内彩塑北方真武祖师混元九天万法教主玄天金阙上帝荡魔天尊,龟蛇二将,庞、刘、苟、毕四大灵官。

莲花山碑林,位于吉林莲花山原始森林公园唐坊滩景区内,有近代名人留下的墨宝、碑刻、帐联和赠辞118块。其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莲花山山门上方题写了“莲花山”三个大字,原省委副书记禹贵民撰写了“陇上三十春,莲山百遍行。与民共建业,造福后来人”的诗篇,载入著名书法家黎凡的石刻《莲花山碑林序》中,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河北省书协主席陶佛锡、原副总理楚图南、沙特阿拉伯台湾大使馆顾员祁尚勇、香港特别行政区书法家谭舜阶等72位中外名人墨客的手迹碑刻,又为莲花山增添了无限墨香诗趣,提高了旅游品位。

管理措施

林业管理

民国时期,冶力关的森林包括莲花山林区,系甘沟乡第五保管辖,均为当地富户大姓和莲花山寺庙私有。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曾设置冶力关林场。其间,为修建省属机关抽调l腐潭民工进行大量砍伐,林木遭到严重破坏。

1951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林业厅接管,名称仍为冶力关林场,经营冶力关、八角、羊沙镇、莲花山一带的森林。

1956年成立冶力关森林经营所,址设康乐县莲麓乡斜角滩。1960年更名为斜角滩森林经营林场。1963年又更名为莲花山经营林场。管理面积18万多亩,1965年9月归并于临夏州太子山林业总场。

1977年11月14日成立临潭县莲花山林场,管辖冶力关、八角、羊沙境内洮河林业局管辖范围外的天然林119670亩,林木蓄积233025立方米。有苗圃地32亩,场部建于临潭县八角乡八度村。

1983年12月29日,将林场全部移交省属“甘肃省省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甘肃省林业厅领导,驻康乐县莲麓乡足古川村)”。

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6%。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甘肃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重要的水源林、西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基地

区域范围

莲花山地区,秦汉时为洮州羌族所居,三国为洮阳侯和属地,晋为入居洮州的吐谷浑之地,咸和中,又属前凉张骏侯和屯护军领地,南北朝时属洪和郡,北周于冶力关置水池县,亦属洪和郡辖地,隋为临洮郡(即临潭县)辖属,唐为洮州临洮郡临潭县管辖,《洮州厅志·疆域》载:洮州北至景古城临洮县界140里,唐时就设唐汛于莲花山派兵把守。《岷州志·番族》载:洮州土司统辖北路及莲花山族。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莲花山均为洮州属地,民国时,为临潭县甘沟乡第五保辖区。新中国建立后,莲花山一直属临潭县八角、冶力关、羊沙镇3乡镇辖地。

莲花山主峰四周分布着临潭县3乡30多个村、社,生息着临潭县近千户3400多人口(1980年代)。主峰正北有八角乡八度行政村的侯家坟水沟,韩家咀、上滩等5村和牙布山行政村的包儿沟、下包、磨沟、壑岘、扎营坪、喇嘛窑、磨背后、李家山庄等9村;南面分布着羊沙乡秋峪行政村的古柱、古那、秋峪、白土坡、冈尕山、浪古上庄、下庄、甘沟等8村;西北一带是冶力关镇东山行政村和关街行政村内的石庙、上下东山、坪子、丁子山、自家山庄、堡子、坟泉、峡里等10个村。康乐县在莲峰东北麓有莲麓乡属三圣庙村(康乐在边界问题发生争议后,将三圣庙大队更名为莲花山大队)辖5个村子。

旅游信息

交通

冶力关,是莲花山上的主要关隘,处沟通中原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要道。清《洮州厅志》载,距新城北80里,处莲花山之鞍部,通往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康乐县境南。

穿越莲花山的三产有:狄道——洮州——迭部县:自狄道过洮河,经苟家滩、丁家滩、线家滩,从足古川越莲花山,经甘沟与上路在下河村衔接。或至甘沟西行,越小岭山在羊沙相接。

临莲道有两条。一为从莲花山麓北行,经鸣鹿乡老马到苏家集,越广河境庄禾集、桦林沟、沿达浪河谷地,过南阳山达临夏,因翻越五架山而称”小五架”;另一条为自积石关经临夏到和政县牙塘关、吊滩进入康乐八松,经扎子河、枉子沟、十八架(石墩)、槐沟茶客路,南行达莲花山麓,此线称古道“十八架”。

狄道临潭道有两条。一为从临洮县经康乐虎关,三岔河,转南顺胭脂河谷翻朱家山沿倒流河谷南下,经足古川、山神庙越莲花山、甘沟,达临潭旧城,亦可沿苏集河谷进扎子河,越白石山直达甘南。别一条从狄道南乡渡洮河,经潘家集,进入康乐朱家山、河口,过阴古渡121,经峡城乡、九甸峡、新堡通岷县中寨集,南行抵松潘县

文化活动

莲花山是洮岷花儿的故乡。莲花山花儿会,在明朝初已很兴盛。韵流着莲花山花儿和河州花儿两种形式。历代统治阶级把花儿歌手视为伤风败俗,备受歧视。被贬为野花儿,限于田间野外歌唱。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儿被冠以“四旧”之名,诬为淫词滥调”而明令严禁,驱散歌手及游人,取缔花儿会。1978年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花儿会一般伴随庙会。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开始,到十月初一日结束,每年达74场。康乐境内的花儿会场,有莲麓乡莲花山、戚家庵、景古乡王家沟门、麻家峡,撒路坡、五户乡二郎庙与临洮县交界的紫松山、五朝山等处。其规模为最者首推莲花山花儿会。

相关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莲花山地区,是一个碧波万顷的莲花池。每到炎夏,莲花盛开,香气飘溢,景色迷人,仙女们常结伴在这里沐浴。一年,王母娘娘设宴,邀群仙来吃蟠桃,饮琼浆玉液,三霄娘娘亦应邀西游。当姊妹三人脚踏祥云,来到莲花池上空时,只见莲花池一带黑气冲天,妖雾弥漫,雷鸣电闪,阴森可怖。三霄娘娘便停住云头,用慧眼一看,只见一条巨大的孽龙,正张牙舞爪,兴妖作怪。三霄娘娘见状,大怒日:。此仙佛宝地,岂容妖孽作祟,残害黎民l”便口诵真言,拔下金簪,化作神剑,劈向妖龙。霎时,金光如箭,霹雳闪闪,巨响震天,将孽龙斩成几段。又将八宝金莲撤下,顿时雾收日出,莲花池平地升起一座巍峨俊秀的山峰,状如莲花,将孽龙镇压在山底。从此,便有了这座名闻遐迩的莲花山。之后,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盈,居民安乐。百姓便感谢和想念为民除害的三霄娘娘了。于是,便在莲花山修建起。三霄娘娘殿”和其他佛、道寺院庙宇。就在修成典礼的这天,洮州的藏汉民族主都争论庆贺的仪式,有的要搭台唱戏,有的要念经拜佛。正在争执不下时,只见天空紫气萦绕,满是祥光。祥云中,有三位仙女,脚踏宝莲,持莲叶伞,摇荷叶扇,漫起了高亢嘹亮、舒展悠扬的歌来。庆贺的群众听得如醉如痴,不觉也跟随着唱起来。。花儿哟——两莲叶儿”。这时只见花摇树摆,百鸟鸣啭,流云徘徊,音流回荡在群峰中。唱着唱着,人们都被这迷人悦耳的歌声陶醉了.这时,仙女们唱着歌儿便慢慢隐去了.从此,每逢六月盛会,群众便进山拜佛,朝山“漫花”,形成习俗。

民俗文化

许愿是莲花山地区群众在危难之中祈求神灵保佑而许诺的传统迷信活动。求子许愿,需夫妇俩同到莲花山紫霄宫娘娘殿内祈祷,其他遇凶、染病卧床不起、灾荒、乃至家畜染病或死亡等,都可到莲花宝殿去祈祷保佑并许愿,如遇人畜难产等紧急情况,也可在自己家中,烧香点蜡,面朝莲花山,口念莲花山佛爷、送子娘娘、牛王爷、马王爷等称谓,就祈求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祷告一番,并承诺实现愿望后如何酬谢等等,一般认为心越诚、愿越大,神灵保佑越灵验。许愿实现后,要按所许之愿对神灵酬谢即还愿,还愿得自己亲自到神灵跟前去,烧香点蜡叩首,说明来意,还要唱“花儿”,一次不倒还得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还倒为止。若本人笨口拙舌不会祈祷、不会唱,要请能说会道、懂斋醮科仪、会唱花儿的人或法师进行还愿。

庙会,是临潭地区集市贸易的一种形式。全县有“花儿”庙会多处,多系小型山会;一二日即散。最有名的有莲花山花儿会,时间从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历时6天。期间,临潭、卓尼县岷县渭源县、一康乐等县的各族群众、商贩云集,帐篷、人流绵延数十里,朝佛拜神和赛花儿者数以万计。同时进行物资交流,上会商品有粮食、药材、山货、畜产品、各类工业品以及应时小吃、熟食。

历史事件

天启间洮州善士捐募修造莲花山。

民国25年(1936)9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撤离临潭,部分过羊化桥,沿洮河东走岷县,部分出北门过莲花山,东走渭源。

民国35年(1946),甘肃省政府以整修文化馆为名,派遣军队盘踞临潭莲花山,乱砍滥伐,使莲花山遭到严重破坏。

1950年,冶力关成立国营林场,莲花山林区属该场管理。

1956年肃省政府撤销冶力关林场,成立了冶力关森林经营管理所,管理莲花山等林区。1959年又恢复冶力关林场。

1977年11月14日,临潭县莲花山林场成立。

1982年1月14日,临潭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提出关于继续管理我县莲花山林区的意见报告》。5月,省政府规定将莲花山划为风景林区,不改变行政区划,成立管理所,省县共同领导。

1983年9月,省政府决定成立。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区域仍属临潭县地。

1985年7月18日至23日,传统的莲花山花儿会第一次对外开放,有美国、日本的文学研究专家旅游观光。

1988年临潭县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破坏逐年严重,林线后移10华里多。

宗教文化

莲花山自古以来就受到高僧名道和文人墨客的青睐。据清嘉庆年石碑《重修莲花山记》记载,莲花山昔名西崆峒,是黄帝时的广成子修真地之一;而清嘉庆朝拉扑楞寺高僧所著的《安多政教史》中记载,莲花山早在唐初就是“汉地弘扬”佛教的一座名山,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峰顶修建有具加持力的文殊殿,藏传佛教的红教祖师莲花生也曾于李豫朝到莲花山弘扬佛法并加持该山,清代高僧竹清嘉措仁波切贡乔丹白坚赞后来朝莲花山时认出了莲花生大士住过的“乌坚静房”等等,贡塘嘉贝样曾写诗盛赞莲花山“山形如莲花,神圣之大鼓,妙音响彻处,玛哈支那地,昔日成就主,白玛噶拉尊,以燃炽金刚,灵耀治印记,圣地之稀奇,语言难尽叙”。白玛噶拉尊是莲花生大士的藏语称谓,这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将莲花山称为“白玛山”,意即莲花生大士山的原因。可见,莲花山自古以来,一直既是历代文人墨客览胜流连之所,也是道教传说的洞天福地,还是明清时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也正因为如此,莲花山从神话传说到建筑遗存,儒释道三教兼有并存,成为汉、藏、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多民族共同敬重的神圣之地。

宗教传播

秦汉时,莲花山为洮州羌族进行原始宗教活动场所,西汉迁徙灾民于洮州,逐渐把汉族的文化带到此地,两晋为侯和吐谷浑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吐谷浑信仰主要是佛教)。此后,此地长期处于汉藏交界,莲花山上的宗教建筑融合了汉藏三种信仰,成为儒释道3教并存的宗教活动胜地,尤以佛教最突出。南北朝时,藏汉传佛教及道教在洮州莲花山大量弘传,广成子篯铿修道于西崆峒即莲花山传说也应始于此时。唐朝,佛道教宗教文化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唐后,莲花生教长在莲花山传扬佛法。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于公元8世纪以神通来到此处进行佛事活动,传说降服了一切神鬼,汉藏群众有病前来朝礼,求神祛病者甚众。在藏传佛教传入的同时,明清以来,杨先云等汉传佛教僧人在莲花山进行修持,佛学功底深厚,受到信徒崇敬。民国时期,莲花山宗教活动呈衰败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8年的“反封建迷信”斗争和“十年动乱”的浩劫,莲花山宗教活动全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随着莲花山花儿会的恢复,莲花山也恢复了昔日佛教胜地繁荣昌盛景象,附近数县汉传佛门徒众经常到这里过法会,进行佛事活动。

参考资料

导游甘肃|走进秋日“醉”美莲花山.澎湃新闻.2024-03-22

莲花山风韵.中国临夏网.2024-03-22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03-22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雅旅游.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