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上都镇

上都镇

上都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最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

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高峰期人口10.5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蒙古、满、土、藏、回、达斡尔族、鄂温克等8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集区。

镇情简介

上都镇是正蓝旗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于2001年4月由原上都音高勒苏木与敦达浩特镇合并命名为上都音高勒镇,又于2003年1月改为上都镇,2005年又将原卓伦郭勒苏木和宝日浩特镇并入上都镇。

镇区域总面积1670.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2平方公里,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电视等事业较为发达;

文化、体育、卫生、贸易市场繁荣。镇内驻有党、政军等132个单位和部门,3所中学、4所小学、2个幼儿园,有大中型企业 22个,私营、个体工商户1300余家。

全镇辖13个牧业嘎查、6个居委会、1个菜园村、1个阿尔善图牧场,总人口35214人(2017)。

区域概况

它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上都镇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1条,湖泊147个。

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蕴藏丰富,全旗有各种植物708种,珍稀野生动物资源20余种。

上都镇交通便捷,207国道、308省道、省际通道、桑蓝铁路、集通铁路、蓝丰铁路纵横交错。上都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曾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孛儿只斤·忽必烈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首都――元上都。这里是元朝文化的发祥地,是察哈尔省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原地区蒙古语音标准基地和皇家奶食的供应地,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也是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

上都镇是自治区50个重点发展工业旗县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旗县之一,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上都电厂即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空冷电厂。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璀璨的历史文化,为上都镇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机遇。

地理气候

上都镇自然条件独特。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区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为全旗最高点的乌贺尔沁敖包,海拔高度为1,673.9米。旗境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在沙丘间形成的平坦草地上发育着疏林、灌丛和草甸,与其他草原构成独特的牧区风光。

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西南缘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山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草原。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莲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态环境的维持系统,更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屏障。

上都镇气候温和。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一月份平均气温-18.3℃,七月份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温度35.9℃,极端最低气温-36.6℃,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的无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自然资源

上都镇水源丰富。在沙地和草原上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是上都镇的一大自然景观。全旗境内有大小河流共21条,由两大水系组成。

北部属呼日查干诺尔乡水系,主要由流经浑善达克沙地的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内陆河组成;南部属河水系,主要由发源于旗南部低山丘陵区的滦河、慧温河外流河组成。境内河流总长度283.9公里。

除此之外,还有水泉16个,湖泊(诺尔)142个,最大的淡水湖是扎格斯台诺尔,最大的咸水湖是浩勒吐音诺尔。在春季和夏季,主要河流和湖泊中栖息着许多珍贵的鸟类。

上都镇植被类型丰富。拥有种子植物共计708种。北部浑善达克沙地东端发育有杨、桦次生林,西部低山丘陵的山体阴坡有岛状灌木林,北部是沙地榆树市疏林,中部有大面积的草原。夏季的上都镇草原,蓝天、白云、百灵鸟与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曲折的河流和一望无际的山峦、树丛、草甸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草原图景。

经济社会

上都镇畜牧业发达。全旗有牧场1472.12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6.39%。其中可利用的草场有1249.94万亩,

占牧场总面积的84.91%。从1996年以来,全旗牲畜头数连年超过百万头只,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上都镇交通便利。

207国道南北穿过,S304省道东西向通过,旗域北部有集宁-通辽市的铁路通过。上都镇大区位条件优越,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北距锡林浩特市238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400公里,距离河北张家口市仅191公里,是距京津最近的典型草原区。

名胜古迹

上都镇境内有四郎城城址(金、元。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浩雅尔崩布浩特遗址(元代)、大营子遗址(元代)、敖林毛都城址(元代)、哈登台墩台址(明代)、哈辽台墩台址(明代)、阿嘎查墓群(唐朝),元代。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元元上都遗址遗址位于上都镇东20公里处。

历史文化

游牧时代

上都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一二十万年前,上都镇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这里是北方民族生产活动的场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汗国辽朝、女真在这里活动,绘制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是鲜卑族的属地。四世纪末柔然统治该地区,到五世纪中叶则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纪到九世纪接受回纥人的统治,十世纪时使成为契丹人的领地,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的地方。

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立金朝,在曷里浒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边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建帐之所。

金国皇帝完颜雍将此地更名为"金莲川",说"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经常率骑兵来此消夏围猎。完颜璟完颜頫出生于此地的麻达葛山,便以"麻达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辽朝乌鲁古的基础上,在这里设置特满和忒恩群牧,为金朝畜牧战马。

归属中国

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公元1251年,孛儿只斤·蒙哥蒙哥命孛儿只斤·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召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

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首都。1264年,改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

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的损毁,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着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族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

1675年,察哈尔省林丹汗孙布尔尼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上都镇与镶黄旗遂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派,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代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

解放后镇情

1945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年最终形成现有的行政区域。上都镇名人荟萃,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独特。中原地区现代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当代蒙古族著名的历史学家赛熙亚勒、蒙古族著名歌手朝鲁、蒙古族近代画家阿格旺、蒙古族现代小说家钢·普日布等生长在这片沃土上。以上都镇察哈尔省方言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作为中国蒙古语标准音,曾于1980年3月31日得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察哈尔民俗、察哈尔奶食,名扬区内外。

上都镇拥有如此优美的自然条件、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上都镇旗委、旗政府制订了调整产业,振兴上都镇经济的近几期和中远期的规划,提出了在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的同时,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为此,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上都镇绘制了《上都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

元上都是上都镇旅游业中的重点观光景点。上都镇拥有这座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努力保护的同时,正在配合自治区致力于将元上都申请加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工作。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夏都,在世界及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上都遗址像座巨大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

认识元上都,解读元上都,不仅能获得有关元朝王朝历史文化的许多知识,更能了解蒙古族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创建元朝,为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历史贡献。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7日,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

参考资料

厉害了!内蒙古这25个镇进入全国名单!在这些收入上领先……有你家乡吗?.搜狐网.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