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又名托巴,通常由前代活佛、高僧的头盖骨制成, 故又称内供颅器、人头器等,是藏传佛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用于各类宗教舞蹈 (羌姆) 及灌顶 (Abhie ka) 等宗教仪式之中,或者作为贡钵供养于密教诸神之前用于赎罪或者祈福。

嘎巴拉碗由底座、碗身和碗盖三部分所组成,通常碗身一般在颅骨外刻以日、月、法螺、藏文咒语等图案并饰以金银,碗盖与底座均须用金银铸造而成,并将花草等图案刻于其上,镶嵌以绿松石、玛瑙等珠宝。

嘎巴拉碗制作工艺复杂,具有代表性有承德外八庙嘎巴拉碗、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等,其中多个被收藏于西藏、故宫的博物馆中。

来源传说

嘎巴拉碗的起源,可循的文献记载相当稀少。可将《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中的一段文字视作为其出现的主要线索: “我闻在昔,佛月光明,以头施檀,普渡众生,左旖檀涂,右利刀割,于此二人,不分别拨。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义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抑,共圣慈悲。是真供养,无供养者,作赞饶舌,波罗般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月光明佛悲悯苍生,为了普度众生,最后连自己的头颅都施舍出去了。于是,藏地的高僧大师们都纷纷沿用此例,死后将自己的头颅施舍出去,作为宗教仪式上的法器以使用。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关于嘎巴拉碗起源的相关记载:“……格萨尔王在长臂妖王面前束手无策。后因得到王妃梅萨的帮助,格萨尔王一连三天,设法弄干了妖王存于嘎巴拉碗中的寄魂海,用金斧子砍断了妖王的寄魂树,并射死了妖王的寄魂牛。妖王法力尽失……最终格萨尔王镖落了妖王额间闪闪发光的小鱼,从而杀死妖王,得以征服魔国。”

在整个佛教发展史,藏传佛教中嘎巴拉碗的出现和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嘎巴拉碗原本为早期印度湿婆教男性瑜伽师三大标志器物之一 (另外两件分别是达玛如和天杖)。被称为“持颅骨者”的印度苦行者起初并非僧侣,只因随意杀死一名婆罗门而被判处流放之罪。他们必须进行苦修,其修为被湿婆教所吸收,成为一个极端的派别。而佛教为迎合普通信徒的要求,开始摆脱大乘教派的经院哲学,逐渐转向神秘化和仪式化。正是因为受到印度教的影响,印度教的许多法器也为佛教密宗修行者接受并广泛使用,嘎巴拉碗正是其中的一种法器。随着印度佛教的逐渐北传, 大量密教器物与仪式进入西藏地区。

形制结构

材质

制作嘎巴拉碗所使用的颅骨多为前代活佛、高僧的头盖骨,还有信徒生前发愿在死后将颅骨献给寺院做法器,其制作工艺讲究,通常在口沿和内部包镶金或银皮,下有金屋托座,上有金属碗盖, 盖钮为金刚杵样式。罡洞通常长约三十厘米,多以人的小腿骨制成,局部包银或铜,一般在作密法时吹奏,声音尖利刺耳,给人以恐怖之感。

结构

一件完整的藏式嘎巴拉碗由底座、碗身和碗盖三部分所组成。碗身一般在颅骨外刻以日、月、法螺、藏文咒语等图案并饰以金银,对其内部不做刻意加工。密教僧侣们普遍认为,一件颅器是否具备强大的法力,与其内部的裂隙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裂隙将整个嘎巴拉碗分成五片,代表“五佛”。偶尔会出现带有六条裂隙的颅器。这些颅骨十分异常,往往具有“极其强大的,难以控制的力量”,故只能在少数神秘仪式上使用。碗盖与底座均须用金银铸造而成,并将花草等图案刻于其上,镶嵌以绿松石、玛瑙等珠宝饰物。圆形碗盖上有杵头, 代表邪魔不能侵入;底座则一般呈三角形,并雕饰以三颗人头,代表降服一切邪妄。碗身、碗盖和底座,三者合一,共同象征着智慧的完美无缺。

工艺

例如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宗教法器嘎巴拉金碗,其制作工艺采用了铸造、捶揲、刻、累丝等多种技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代藏族金刚密咒铜嘎巴拉碗的制作工艺采用了铸造、锤揲等几项技术。

现实功用

传授密法

嘎巴拉碗作为一种密法器,用于各类宗教舞蹈(羌姆)及灌顶(Abhi鬤e ka)等宗教仪式之中。灌顶是密教弟子接受密法时所必须进行的重要活动,目的是将“能量和思想”从上师传到弟子身上。只有受过灌顶之人,才有听闻和练习密法的资格,否则即便搞到密法,也难于修炼成功。灌顶时,上师会先设立本尊坛城,在其中将宝瓶里的甘露水灌洒至密法修行者头顶, 并配合咒幔、本尊法相、铃杵水晶等具有不同意义的法器,最后在代表“智慧”的嘎巴拉碗中盛入酒液并让其喝下, 象征将智能之力注入受灌者体内,作为传授密法的开始。

赎罪祈福

嘎巴拉碗作为贡钵供养于密教诸神之前。该器物在怒相尊神和平和相尊神面前皆可供奉, 密教修行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选择碗中相应的贡品。 当供养者觉得自己在思想及行为上有种种罪孽,需要怒相尊神予以帮助降服,就在嘎巴拉碗中放入象征人五官以及人骨、人肉的多玛供(多玛即以青稞面及酥油所捏塑而成的各类贡品造型,染上颜色,以代替实物),召请该神。如果供养者想要讨得某位尊神灵的喜欢,或需要满足某种愿望时, 就在嘎巴拉碗中放入“五种大肉”(指牛肉、马肉、狗肉、象肉和人肉)和“甘露丸”(指粪便、尿液、血液、精液以及“五种大肉”汤液的混合物),从而达到取悦该神的目的。

或者被佛教徒放在家中供养,祈求招财、辟邪等,按照严格的尺寸和仪轨,放在佛坛上盛放各种供养品,如甘露、甘露丸、七宝、藏香、青稞酒酥油等,以向诸神祈求平安、吉祥。

相关文物

承德外八庙嘎巴拉碗

承德外八庙珍藏的嘎巴拉碗是1972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来的,属于装饰全颅骨碗,座长19.6厘米,宽19.6厘米,通高24.2厘米。这种碗用金、银、铜等金属包裹,并有精美图案,此件嘎巴拉碗为银鎏金錾花,由碗盖、碗体及碗托三部分组成。盖钮为镶嵌宝珠的火焰形,碗盖上錾有四个缠枝莲,包围在盖钮周围。盖上还錾有吉祥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寓吉祥如意之意。碗托上部为圆形台座,束腰处鎏金并嵌一圈绿松石,三面分别饰人头,四周及碗托底座表面饰缠枝莲纹,莲花鎏金。

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

北京民族文化宫所藏银鎏金嘎巴拉碗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的贺礼。文物底长20厘米,底宽20厘米,通高22厘米,重3940克,银、铜、骨质。嘎巴拉碗放在一个雕有三颗骷髅搭成的三角架上。三角架立在一个三角形火坛城上。三颗骷髅分别象征着修习者的身、语、意,是将被净化的三大根本。碗盖铜鎏金嵌宝石(缺一五股金刚杵头形盖柄),碗身为人头盖骨,碗内侧以及碗边包镶鎏金银皮,碗内镌刻梵语“唵、嘛、呢、叭、咪、吽”,底座铜鎏金,底座下面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铭文:“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进。”碗座、托、盖均为银制錾花,盖上还錾有吉祥八宝纹,底座为火焰纹。

藏族金刚密咒铜嘎巴拉碗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藏族金刚密咒铜嘎巴拉碗来源于清代,碗由铜碗盖、头盖骨碗、铜碗托三部分组成,通高25.6厘米,纵16.2厘米,横13.3厘米,碗盖顶部有金刚杵,盖上饰大威德金刚及藏文密咒,为铜质。碗托呈三角形,转角处上端各塑出一个人头像。中间头盖骨部分皮壳色泽较为深沉,在铜盖的衬托下,华美富丽,寓意十分明显,象征修行者证得空性,去除我执之意。此碗是少数民族使用铸造、锤揲工艺制作而成。

金托嘎巴拉碗

西藏博物馆所藏金托嘎巴拉碗来源于18世纪,碗高25.5厘米,由碗盖、碗体、碗托组成。碗盖为椭圆形,铜鎏金,上为金刚杵把手,并刻有卷草纹、八吉祥、莲纹,镶嵌着绿松石花饰,口沿各嵌一圈绿松石、与珍珠。头盖骨外隐现日月与藏文六字真言等。三角形金质座托也是铜鎏金,刻有头颅,并通体镂雕卷草纹。整体制作设计精美别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嘎巴拉碗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承德外八庙嘎巴拉碗

承德外八庙的嘎巴拉碗属于装饰全颅骨碗,座长19.6厘米,宽19.6厘米,通高24.2厘米。这种碗用金、银、铜等金属包裹,并有精美图案,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且现存不多的颅骨碗之一。此件嘎巴拉碗为银鎏金錾花,由碗盖、碗体及碗坨三部分组成。盖钮为镶嵌宝珠的火焰形,碗盖上錾有四个缠枝莲,包围在盖钮周围。盖上还錾有吉祥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寓吉祥如意之意。碗托上部为圆形台座,束腰处鎏金并嵌一圈绿松石,三面分别饰人头,四周及碗托底座表面饰缠枝莲纹,莲花鎏金。底板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内容为:“古噶巴喇供赞我闻在昔佛月光明以头施檀普度众生左旃檀涂右利刀割扵此二人不分别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义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仰共圣慈悲是真供养无供养者作赞饶舌波罗般若乾隆岁次壬子嘉平月御赞。”

关联宗教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属北传佛教,其经典主要属藏文系统。藏传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藏传佛教有四个大的派别,分别是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尊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了佛教。公元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花生等到西藏自治区传播显、密两系佛教。公元9世纪,赞普朗达玛禁止佛教流传。延至公元10世纪后期,在吐蕃新兴封建领主阶级的扶植下,佛教以喇嘛教的形式得到复兴。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产物。公元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扶植,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并将该教传入蒙古族等地区。

关联法器

金刚铃

金刚铃由合金铃和黄铜铃柄组成。金刚铃的铃杆比 铃肩部高出一指,铃杆与手柄在肩部合为一体。铃柄顶端为五股杵,四个弯曲外股叉由摩羯口中伸出与中轴股叉呈闭合状态,坐落在莲座月亮盘之上。铃的肩部分内区和外区,内区有十六个向四方散射的小莲瓣,外区有八瓣莲 花,象征八大男性菩萨,每个莲瓣都刻有藏文字母,象征 八大女菩萨或八大供养天女。内壁的上端有个环系铃舌, 摇晃可发出“空性之音”。

胫骨号

胫骨号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乐器之一,也是修无上密 宗时必备的一种法器。这件胫骨号一端包银,另一端包黄 铜,中间饰羊皮,黄铜端为圆形吹口。胫骨号是藏传佛教 的法器,主要用于宗教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用来驯服鬼 神。佛教信徒认为,一个妇女之所以难产而死,是因为她 前世的罪孽太重,把她遗体上的胫骨献出来做成法号,就 能洗清她前世的罪孽,以求得来世的转生。因此胫骨号一 般是取自妇女的胫骨,多由死者的亲属捐献给寺院。

金刚杵

金刚杵(梵语Vajra),藏语称“金刚杵",又叫做宝杵、降魔杵或单称“杵”。意为“坚固”或“力大无比”,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等,是佛教持验法器之一。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因此象征着坚固、催破众生烦恼,冠以金刚之名。金刚杵大小有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有上中下三品,以十六指为上,十二指为中,八指以下都为下。有金、银、铜、铁、石、水晶黄檀、骨头等多种质料;又分独股、三股、五股、九股及塔形、如意宝形、摩杵形等形状。

参考资料

银鎏金嘎巴拉碗.湖南省博物馆.2024-03-21

嘎巴拉碗.藏地阳光.2024-03-11

〓馆藏级〓西藏官造嘎巴拉供碗 铜鎏金碗盖.新浪微博.2024-03-22

..2024-03-22

清凉圣境——承德外八庙佛教艺术珍藏(图集).搜狐网.2024-03-10

文物有话说 | 六世班禅敬献乾隆皇帝70寿辰的嘎布拉碗长啥样.西藏文化博物馆.2024-03-10

藏族金刚密咒铜嘎巴拉碗.上海博物馆.2024-03-11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抵达阿里开展佛事和社会活动.法治西藏-今日头条.2024-05-31

故宫考古发现高僧头盖骨法器 揭神秘的内供颅器[图].人民网.2024-03-10

外八庙馆藏文物噶布拉碗鉴藏.新浪收藏.2024-03-21

金托嘎巴拉碗.湖南省博物馆.2024-03-21

藏传佛教.中国政府网.2024-01-06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联系与区别.中国西藏网.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