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麒

马麒

马麒(1869年9月23日—1931年8月5日),字阁臣,小名七,回族甘肃省河州(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人。西北军阀马步芳之父,民国时期青海省政府主席。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马麒出生于甘肃省河州(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镇一回族家庭,早年间便随父亲马海晏开始军营生活。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马麒随父亲进入京城,不久又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扈从慈禧西逃。西逃期间马海晏病死,马麒继承马海晏的职位。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马麒回甘肃驻防。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麒率部镇压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一带的国民革命军,次年马麒升任甘肃西宁镇总兵,并组建“宁海军”,发展个人势力。当时青海省地区的西宁镇、西宁府、青海办事大臣三权分立,经过马麒游说,青海省办事大臣、西宁镇总兵二职被裁撤,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期间,通电反对《西姆拉条约》的正式签订,保住对玉树市地区的统治权,笼络蒙藏上层人士,镇压藏族部落反抗,剿灭宗社党叛乱,同时在青海大量兴建回族学校,下令禁止罂粟种植。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马麒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六师,支援南方的国民军北伐。民国十七年(公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同意青海省建省,马麒任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两年后,马麒任青海省代理主席。期间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马麒公开拥护蒋介石,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被正式任命为青海省政府主席。次年8月5日,马麒病故于西宁市,终年62岁。

前青海省政府委员黎丹评价道,马麒掌管青海期间,让青海二百万方里的土地没有任何损失,可以称之为国家栋梁,足可以不朽。历史学者赵宗福评价道,马麒主观上是为了个人利益,性质上为军阀割据。但他在稳定社会秩序,禁止罂粟,振兴实业,促办教育,呼吁领土完整方面也做出了成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9月23日,马麒出生于甘肃省河州(今属临夏市)镇一回族家庭。幼年时在当地读私塾,后来进入河州镇立小学堂学习。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马麒考中武生,随父亲马海晏开始军营生活。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马麒进入清军驻河州镇五队见习。半年后见习期满后,马麒任马队哨官,骑兵管带官等职。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马麒随甘肃提督董福祥镇压河州、湟中等地回族反清起义,获“六品军功牌”。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马麒随父亲进入京城,次年又随马海晏扈从慈禧西逃,并于河北廊坊地区抵御八国联军北上。而后率领骑兵部队护卫光绪帝、慈禧太后等到达陕西西安。西逃期间马海晏病死,马麒继承马海晏的职位,任旗官。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马麒奉命回防巴燕戎格(今化隆)扎什巴镇,四年后升任花副将衔循化营参将。

发展势力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麒率部镇压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一带的革命军,次年返回甘南藏族自治州驻扎,不久后又升任洮岷协副将。当时“甘人治甘”活动兴起,马麒致电袁世凯,请求任命甘肃省将领马安良治理甘肃。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8月,马麒升任甘肃西宁镇总兵,并组建“宁海军”,全称“西宁青海巡防马步全军”,从马安良部独立出来。

当时青海省地区的西宁镇、西宁府、青海办事大臣三权分立,各布政令,而马麒试图集军政大权于一手。马麒先与甘肃提督张广建建立联系,又通过张广建向袁世凯表达愿意拥护袁世凯复辟的想法,因此马麒被袁世凯授予五等勋位、一等车骑都尉世职、锐威将军,奖赐一等文虎勋章等嘉奖。随后马麒又派人游说牧区的蒙藏王公,煽动他们控告青海办事大臣廉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马麒任青海蒙番宣慰使西宁市办事长官。次年10月,廉兴被撤职查办,青海省办事大臣、西宁镇总兵二职被裁撤,马麒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此后,马麒又数次上书北洋政府,请求将青海划为特区或另行建省,但未收到回复。

经略青海

自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后,便开始开发青海。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马麒在原蒙番半日小学的基础上创办宁海蒙番学校,后来改为宁海蒙番师范学校,欲以培养宁海地区小学师资,开化蒙藏民族。后来又建设20多座蒙藏小学,培养学生八百余人。同年5月,马麒注意到贵德县以“复清灭民”为宗旨的宗社党势力浩大,便派宁海军步队第二营管带马麟为司令出发清缴,与宗社党分子吕光在贵德北岸黄河渡口处展开激战。吕光战败,骑马逃跑,但中途被马麟派兵追回,宗社党在当地的胁从群众等作鸟兽散,吕光复辟的阴谋被粉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拉卜楞地区爆发反抗马麒统治的运动,马麒出兵镇压。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北洋政府通电各省征求关于将玉树市划给西藏自治区的意见,马麒通电全国予以拒绝。加之此前英帝国主义曾在印度西姆拉会议上提议将西藏地区划分为外藏、內藏,并提议外藏独立。马麒便请北洋政府派专使入藏谈判,争取土登嘉措内向,成功保护了西藏主权。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马麒开办宁海职业学校,次年又设立私立医学训科学校,将原西宁道属两等学堂改为海东师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马麒成立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在海东诸县各设会立小学一所。与此同时,马麒派兵镇压海南、果洛等地的阿什羌、环曲乎、环科日公贡麻、夏卜让、瓜什则、和日等藏族部落,焚毁了赛力克寺和拉加寺。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马麒创办私立锐威学校,次年又建立宁海筹边学校。同时,马麒下令禁止西宁道属各县种植罂粟,设立“官膏局”,实行烟膏公卖,垄断经营。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马麒再次出兵镇压拉卜楞地区的反抗势力,拉卜楞地区被迫宣布脱离青海省,归属甘肃省

参与北伐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秋,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入甘肃,统领西北事务。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马麒被代理甘肃督办刘郁芬任命为甘边宁护军使,同时裁撤其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的职位。同年,马麒部被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六师,马麒任师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马麒随刘郁芬参与甘青地区的北伐战争,支援南方的国民军北伐。

任省主席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6月13日,马麒经刘郁芬保举,当选甘肃省政府委员。次年3月20日,马麒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14日,又被冯玉祥任命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23师中将师长。同年9月,在冯玉祥提议下,南京国民政府同意青海建省,任命马麒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孙连仲为青海省主席。马麒以腿疾坚辞不就,只保留委员名义。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8月,孙连仲调任甘肃省主席,青海省主席由高树勋暂代。不久后,高树勋被调往内地,马麒任青海省代理主席。

马麒任代理主席期间,阎锡山、冯玉祥倒蒋活动失败,蒋介石插手西北,马麒公开拥护蒋介石。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马麒被正式任命为青海省政府主席。同年冬,马麒准备大力经营青海,但腿病日益严重,不能工作。次年夏,马麒到湟中水峡避暑。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8月5日,马麒病故于西宁市,终年62岁。

施政举措

军事

马海晏起家,直到马麒的儿子马步芳政权覆灭为止,青海马家军权基本由其家族所掌握。在马麒时代,前期任主要军职的有其弟马麟及其堂兄弟马、外甥马佐、侄子马步祥、马步元、马凌甫、马步洲、姐夫马庆、妹夫马驯、亲家马朝选等。后期被长子马步青、次子马步芳所掌握。其军权以家族和姻亲为主体,另以确经战斗考验、能誓死效命的武夫为从体,形成马家军事集团。

马麒前期采用“募兵制”,军官大都出于家族成员,士兵基本上以从河州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一带招募的贫苦农民和西宁市道属各县农民为主要来源。后期改为“征兵制”,向各县各乡摊派兵额,由各乡按差份缴纳兵价,雇兵应征,称谓“门兵”。

政治

马麒主政期间,一方面勾结上层封建军阀和各级官僚,一方面招揽有识之士,为其出谋划策。马麒对幕僚的意见和建议多有采纳,诸多幕僚受到马麒重用。在其担任镇守使与蒙番宣慰使后,很快构造出一套官僚政治体系。马麒的幕僚政策维护和发展了马氏家族对青海省的统治。

教育

马麒认为要想提高回族政治地位,必须兴办教育。于是在西宁东关设立同仁小学所,聘请邵鸿恩为校长,田生芳等为教员,动员回民子弟入学,并亲目送本族子弟入该校就读。1921年,马麒指派邵鸿恩、冶生禄、朱富贵、苏兆泉等筹备宁海回教促进会。次年5月27日正式成立,马麒任会长,以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骏为副会长,以促进回教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并宣扬回教真谛为宗旨。在课程中加授回教经义和阿文,学校休息日改为星期五,以便学生参加“主麻”礼拜。

回教促进会成立后,首先在西宁市湟源县、大通、贵德、碾伯、巴燕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七县各设立小学一所。这些学校开始以招收回族学生为主,后来也兼收其他民族学生。1929年青海省建省后,孙连仲根据原甘肃省教育厅的意见,改名为“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以安树德为会长。当年国民军东下后,马麒以冶生禄、刘善为正副会长,并在各县设立分会,逐步成立正规小学,又西宁东关创办回民女子小学一所。马麒在兴办回民教育的同时,也在西宁建立了中学、师范、女子帅范、职业学校各一所,地方教育,蒙藏教育也随之兴起。

民族政策

马麒统治青海时期,仍然沿用着清王朝制定的蒙旗王公制度和藏族千百户制度。这种制度通过给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以世袭特权,来统治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马麒在青海省地区的藏族各部落中设有总千户或千户,千户之下根据属民多少,设有若千百户或官人,百户之下又设若千百长及干保若干人,来层层管辖各部落属民。并且充分蒙藏王公千百户制度,在蒙藏地区展开活动,一方面拉拢宗教寺院上层,一方面健全蒙藏王公千百户制度,拉拢蒙藏各部落头人,强化统治。并且加强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祭海会盟”,借此与蒙藏部落展开交流,下达政令、调节矛盾。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马麟曾谋划参照西南各省改土归流的办法,取消青海省地区的土司制度。但直到马麟去世后一年,国民政府才正式宣布废除青海地区土司制度。

禁种鸦片

辛亥革命后,甘肃省各镇为扩充军队、补充军饷,均提高烟税,命令农民铲除禾苗,改种鸦片。马麒任西宁镇总兵后,认为耕地多种鸦片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虽然军饷得到补充,但军粮难以自给,于是采纳幕僚黎丹、李乃的建议,禁种鸦片,并设立“官膏局”,实行烟膏公卖,垄断经营,不许私人经销贩运。至1919年,青海各地鸦片种植全部肃清,改种粮食作物。

人物评价

前青海省政府委员黎丹评价道,马麒掌管青海期间,让青海二百万方里的土地没有任何损失,可以称之为国家栋梁,足可以不朽。

历史学家顾颉刚评价道,马麒在任期间藏兵不敢争夺青海西藏自治区的边界地区,而马麒去世后西藏立马发动进攻,说明马麒在青海的经营很有效果。

历史学者赵宗福评价道,马麒、马麟兄弟攫取青海,主观上都是为了个人的切身利益,性质上为军阀割据。但马麒精明能干,用人得当,在稳定社会秩序,禁止罂粟,振兴实业,促办教育,呼吁领土完整方面颇有成效,赢得了人们的称颂。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统治青海多年的一代军阀.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