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陵
徽陵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送庄乡送庄村东南1公里处。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徽陵的墓冢为圆丘形,高12米,周长约100米。后唐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是五代后唐的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他是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失误,如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导致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他去世后,被葬于徽陵,谥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
徽陵简介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载:墓冢高12米,周长100米。《中国历代帝王陵》:徽陵位于河南省孟津县送庄乡送庄村东南1公里处。墓冢为圆丘形,高12米,周长约180米。据县志记载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陵。北邙山晋帝陵帝陵: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目前所知邙山地区埋葬着6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其中有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王墓;中国东汉皇陵有5座,分别是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帝陵1座,文帝首阳陵;晋朝帝陵5座,分别是宣帝高原陵、刘启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4座,分别是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五代后唐帝陵1座,即明宗的徽陵。公元907年至960年为五代时期,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的护庄村西南有一座覆斗形大冢,地望和文献记载相符,覆斗式封土又是唐以来帝陵通常采用的形制,可以确定此即后唐明宗徽陵。
明宗简介
后李嗣源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四年(926年),李存在兵变中被杀,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杀酷吏孔谦,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但因文盲君临朝廷,无驭驾能力。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葬徽陵,谥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后李嗣源李嗣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的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今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于继位者唐帝李从厚昏庸无能,后唐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史书记载
戊子,帝不豫。己丑,大渐,自广寿殿移居雍和殿。是夜四鼓后,帝自御榻蹶然而兴,顾谓知漏宫女曰:“今夜漏几何?”对曰:“四更。”因奏曰:“官家省事否?”帝曰:“省。”因唾出肉片如肺者数片,便溺升余。六宫皆至,庆跃而奏曰:“官家今日实还魂也。”已进粥一器,侍医进汤膳。至曙,帝小康。壬辰,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秦王从荣领兵阵于天津桥,内出禁军拒之。从荣败奔河南府,遇害。帝闻之,悲骇,几落御榻,气绝而苏者再,由是不豫有加。癸巳,冯道率百僚见帝于雍和殿,帝雨泣哽噎,曰:“吾家事若此,惭见卿等!”百僚皆泣下沾襟。甲午,赐宰臣、枢密使御衣玉带,康义诚已下锦帛鞍马有差。遣宣徽使孟汉琼召宋王于邺城遗址。乙未,以三司使孙岳为乱兵所害废朝。丁酉,敕秦王府官属,除议参军高辇已处斩外,元帅府判官、兵部侍郎任赞配武州,秘书监兼秦王傅刘赞配岚州,河南省少尹刘䶮配均州,并为长流百姓,纵逢恩赦,不在放还。河南少尹李荛配石州,河南府判官司徒诩配宁州,秦王友苏配莱州市,记室参军鱼崇远配庆州,河南府推官王说配隋州,并为长流百姓。河南府推官尹諲,六军巡官董裔、张九思,河南府巡官张沆、李潮、江文蔚并勒归田里。应长流人并除名。六军判官、殿中监王居敏责授复州司马,六军推官郭晙责授坊州司户,并员外置,所在驰驿发遣。时宰相、枢密使共议任赞等已下罪,冯道等曰:“任赞前在班行,比与从荣无旧,除官未及月余,便逢此祸。王居敏、司徒诩疾病请假,将近半年,近日之事,计不同谋。从荣所款昵者高辇、刘陟、王说三人,昨从荣称兵指阙之际,沿路只与刘陟、高并耳语,至天津桥南,指日影谓诸判官曰:‘明日如今,已诛王居敏矣。’则知其冗泛之徒,不可一例从坐。”朱宏昭意欲尽诛任赞已下,冯赟力争之乃已。戊戌,帝崩于大内之雍和殿,寿六十七。
十二月癸卯朔,迁梓宫于二仪殿,宋王从厚自邺城遗址至。是日发哀,百僚素于位,中书侍郎、平章事刘煦宣遗制,宋王从厚于柩前即自帝位,服纪以日易月,一如旧制云。明年四月,太常卿卢文纪上谥议曰圣智仁德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宰臣冯道议请改“圣智仁德”四字,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宰臣刘煦撰谥册文,宰臣李愚撰哀册文,是月二十七日葬于徽陵。
历史影响
李嗣源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注意民间疾苦,杀酷吏孔谦,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这些举措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李嗣源晚年也有失误,如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导致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这些行为对后唐的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徽陵作为后唐明宗的陵墓,对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为研究五代时期的陵寝制度、葬礼习俗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徽陵所在的邙山陵墓群,是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陵墓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徽陵也是研究后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物。李嗣源被谥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这些谥号和庙号反映了后世对他的评价和记忆。他的统治被视为五代时期较为开明和稳定的时期之一。
综上所述,徽陵及其所代表的李嗣源的历史影响,既包括他在位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包括他去世后对后世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参考资料
徽陵.徽陵.2024-09-06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搜狐网.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