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子镇
台子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地处邹平市西北部,东与高青县连接,南与魏桥镇接壤,西与码头镇相邻,北隔黄河与惠民、济阳区相望。区域面积87.5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台子镇户籍人口38332人。
1968年撤区,改建公社,魏桥区所辖台子、店子、豆八、曹务4小公社合并为台子公社。1984年,改为台子乡。1995年4月,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台子镇下辖72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台子镇有工业企业9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家。
历史沿革
台子镇境域原为古齐东县驻地(今台子镇旧城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县城旧址被黄河淹没。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齐东县以台子街为主体设立长福镇。
清末,为齐东县智字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齐东县第三区。
1949年以后,第三区改为台子区。
1952年,台子区改为齐东县第三区。
1956年,齐东三区改为台子区。
1958年11月,撤区,建台子公社,同年,齐东县并入邹平县。
1961年,与魏桥公社改为魏桥区,管理区改为小公社,境域内设台子、店子、豆八、曹务4小公社。
1968年撤区,改建公社,魏桥区所辖台子、店子、豆八、曹务4小公社合并为台子公社。
1984年,改为台子乡。
1995年4月,乡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子镇地处邹平市西北部,东与高青县连接,南与魏桥镇接壤,西与码头镇相邻,北隔黄河与惠民、济阳区相望。区域面积87.58平方千米。
气候
台子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8℃。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
水文
台子镇境内属黄河水系。黄河水自胡楼引黄闸入境,由北而南入邹平县城。
自然灾害
台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是滩区大汛期沁水县。自1946年治黄以来,曾出现10次滩区大汛期间沁河,其中3次险情较为严重,抗洪形势异常严峻。其次是涝灾和风灾,平均每年都有发生。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台子镇辖台西、台东、城关、旧城、教场、大齐家、宋坊、高桥、北魏桥、绳刘、老邵、新邵县、田家、新杨家、小桥、盛家、常家、张家庵、东庵、赵水、宋四牌、孟胡、张石辛、大张、院辛、南董、北董、店西、店东、双庙、刘家、大赵、小赵、李金、型寨、贾寨、康家、官道李、姚家、姜陈、刘湾、高家、卢辛、大卢、小卢、沙里、红宋、官道、豆八、东升、西升、阎家台、北魏、刘先生、老鸦赵、长船、长庄、沙窝、北苏、曹务、牛张、西刁、东刁、北高王、马家、方家、张博、邵家、胡楼、玉皇、型六、北郑7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5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台子镇下辖7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高桥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台子镇辖区总人口3.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40%。
2017年末,台子镇常住人口29734人。
截至2018年末,台子镇户籍人口38332人。
政治
政府职能
台子镇政府正科级行政单位,主要职责:制定全镇社会和经济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做好上传下达、组织、协调、督导全镇中心工作;负责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研究,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负责做好征兵、民兵训练,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工作。负责做好青年工作;负责做好妇女工作;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汛与排涝;负责植树造林,林网管护,林业技术推广;负责农机监理,农村大型农机具配备,农机手培训;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病害防治,优质良种推广,培训农村技术人员;负责动物检疫及畜禽病防治;负责养老保险金的收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其培训,劳动保障及劳务输出;负责镇机关财务管理;农村财务监管。负责农村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育龄妇女的卫生保健,独生子女证的发放,宣传计划生育;负责民事调解,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负责全镇工农业等各项统计;负责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负责镇村规划和建设工作。
机构设置
(1)党政办公室
主要负责镇党委政府的综合协调工作。认真做好组织、宣传、纪检、文秘、档案、新闻报道、老干、团委、妇联、考核、督察、机关后勤等日常工作,上呈下达及时准确。负责人大、政协的日常工作。
(2)经济发展办公室
主要负责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和保障、财政、经管、审计等工作的组织领导及行政管理。协调工商、税务、金融、供电、供销、粮食等单位的工作。负责农业总体规划,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负责村镇建设土地管理、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服务、水利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的工作。负责工会工作。
(3)文化教育办公室
主要负责科普、科技推广、人才交流、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文体卫生方面的工作,协调教育、卫生院等单位的工作。
(4)社会事务办公室
主要负责司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信访、人武、敬老院等方面工作,协调派出所工作。负责本镇人口发展规划及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
经济
综述
2011年,台子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2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41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563.87万元,增值税3129.13万元,企业所得税160.62万元,个人所得税104.2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61元。实现税收5494.53万元。
截至2018年末,台子镇有工业企业9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家。
农业
2011年,台子镇有耕地面积8.09万亩,人均2.14亩。农业总产值达到5494.53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5.68万吨,单产426千克:蔬菜产量3.74万吨,单产3860千克;棉花产量1015吨,单产70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鸡、鸭为主,生猪饲养量1.98万头,肉牛存栏7329头,奶牛存栏1700头,羊存栏1.3万只,鸡出栏14.46万羽,鸭出栏4.1万羽,累计造林1.4万亩,森林覆盖率25%,水果种植面积400亩,产量500吨,主要品种有沙梨、苹果、无花果等。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水产品总产量1100吨,大型农业机械260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黄金梨、无花果、浅水藕,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浅水藕、黄金梨、无花果、早春西瓜甜瓜、食用菌等。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5元。
工业
2011年,台子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4.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53亿元,利税1.79亿元。
商业
2011年末,台子镇建成齐东五路、六路、黄河三路3条主要商业街,商业网点1451个,职工7425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600万元;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交易额7200万元。
文化
风味食品
1、台子孝义火烧。外皮酥,里瓤成层,层层清晰,吃起来皮香酥,瓤鲜嫩,不外加任何菜肴相配也会吃得满口香,其主要材料是用上等的芝麻加工成的芝麻酱,在配料和火候上是很讲究的。
2、台子下水肉。风味独特,醇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
3、小磨香油。台子镇沙里村素有“小磨香油”专业村之称,有几十年的小磨香油生产历史。其味正、香醇、口感好而闻名,“一家开磨,全村飘香”。
交通
2011年末,台子镇境内有242省道台莱路穿境而过,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达39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辆,年客运量6万人次。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台子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1户,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10余万册,基层文化体育队伍13支,音乐、戏曲、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60人,学校体育场2个。31%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数字电视用户0.6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台子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669人,专任教师96人:小学3所,在校生1883人,专任教师117人;初中1所,在校生1125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1152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台子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门诊部(所)27个;病床位186张;专业卫生人员110人,其中主治医师10人、医师23人、医师2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台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1人,支出2万元,比上年下降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55户,人数929人,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8%。社会福利费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6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1人。社区服务设施50个,其中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4万元,使464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2万人,参保率94%。
旅游
黄河大堤
黄河大堤被誉为“水上长城”,是千百年来治黄用黄的伟大见证,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2008年7月,黄河大堤进行标准化路面硬化,成为重要的沿黄交通大动脉,大堤两侧香草满地、玉树临风、牛羊成群,一派田园风光,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梯子坝
梯子坝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为保护齐东县城而建,始建时坝基2000米以上,高宽与大堤相似,直插河心,因形如架于黄河之上的梯子,故名“梯子坝”。1892年,黄河大洪水,梯子坝前端坝头全被冲垮,坝基塌毁约400米,河道主流直冲齐东县城,导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齐东县城永沉黄河底。1893年,在被冲塌的坝基前端重新修建了两段坝,通过不断建设加固,现坝长1640米。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建设,昔日沿黄两岸风沙漫漫、尘土飞扬的梯子坝,如今变成了绿树参天、垂柳婆娑的绿色长廊,坝头的顶端被开发成黄河文化主题园,已成为黄河下游一处集防洪、游览为一体的花园式景观。梯子坝建成一百多年来,对于控制下游水势、保护黄河两岸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浮桥
台子-大年陈镇黄河浮桥,1998年初开始修建,11月16日通车;于2007年投资520万元重建,11月5日正式通车,成为滨州市重要的黄河交通线,也成为人们观赏黄河美景的旅游点。
饮水思源地
台子胡楼引黄闸作为邹平县引黄渠首,是为解决黄河引水困难而建设的一项工程,是向县城引黄河水的通道,为全县工农业用水发挥了重大效益。于1986年正式建成,引黄设计能力达35立方米/s,2014年9月开工建设胡楼闸引水配套工程,新建泵站四组,设计流量16m³/s,实现泵站与闸交替使用,缓解因黄河调水调沙水位下降、致使拦沙闸引水困难而造成的用水紧张矛盾。引黄工程工程建成使用30年间,已累计引水数十亿立方。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胡楼引黄灌区已成为黄河岸边一处新的水利风景点,闸南淤背区建设了绿化广场,闸东建设了胡楼文化广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黄河文化主题园
为彰显黄河文化魅力,保护和弘扬黄河历史文化,依托梯子坝险工、官道控导、胡楼广场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核心景区,规划建设“邹平黄河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分为梯子坝险工“历史人文展示区”、官道控导“工程防汛文化展示区”和胡楼广场“法制廉政文化展示区”三大部分。运用室内放映、沙盘、实物、图片和室外雕塑、石刻、书法、壁画、牌匾等多种形式、多种角度进行展示,增加核心景区的文化旅游氛围。
沉砂池
自1986年建胡楼引黄主干渠后,于店东大洼建成第一道沉砂池,到2018年8月为止已经滚动了四次。第四道沉砂池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2600余亩。2010年进行扩容,形成7600余亩,集观光、垂钓、候鸟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伯乐黛溪庄园海棠园
山东伯乐黛溪庄园是邹平县与山东省水务发展集团对接合作的重点农业项目,项目总占地2000余亩。2018年4月台子镇举办了第二届海棠花节,吸引了滨州市、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伯乐黛溪庄园已成为集高档苗木种植与沿黄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十公里水果长廊
依托黄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2015年,台子镇抓住黄河大堤100米范围内淤背1200亩土地的有利时机,发动部分村民承包淤背区,种植经济林果。2018年长廊的水果全面进入盛果期,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多样性的水果,使十公里水果长廊旅游项目不断增多。
无花果种植是台子镇最早的特色农业项目,全镇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黄河、尚志市两大园区均成功创建为省级精品采摘园。无花果因种植、生产过程无需任何农药和添加剂,集抗癌、食疗、保健为一体,迎合了现代中高端消费者的口味,具有“21世纪人类健康守护神”之称,无花果基地成为前来台子观光采摘的必选之地。在发展采摘、观光旅游的同时,已形成鲜果、冻果、果苗、果酒、果茶、果干整条产业链。
代表人物
王文烨
齐东县人(今台子镇长庄村),生卒年不详。元至顺元年(1330年)中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累官至枢密院判。自幼跟随舅舅在青城山长大。清乾隆(1763年),青城人在青城十字街为其修魁星楼。齐东人得知后亦在齐东县城十字街为其修魁星楼。相传二楼一模一样,砖木结构,三重檐、塔式,内供魁星。因黄河水患,齐东旧城淹没,魁星楼荡然无存。
张梦鲸
(1569~1630)字仲鳞。齐东县长福镇崇文乡(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境内)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户部山西司主事、河南省参政、河南省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等职。当地百姓深感张梦鲸之德,在西门豹祠一侧立张梦鲸祠,并将张梦鲸与西门豹并称为“两神君”。
郝秋岩
(1778~1824)齐河县进士郝允哲之次女。24岁嫁齐东县大张村(今台子镇大张村)张醒堂,为继配,生一子。待前丈夫妻遗二女如己出。后丈夫、儿子猝然去世,伺候婆母在堂。著有《秋岩诗集》三卷。《碧梧轩吟稿》为闺中所作,《蕴香阁诗钞》为出嫁后所作。《恤维吟》则为夫亡子夭后所作。其诗前期清丽典雅,后期哀婉缠绵。
赵尚志
(1908年—1942年)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朝阳县南八道村。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张含清
(1897--1985)邹平县台子镇张博村人。先后在中法大学、朝阳区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政治部主任、、全国抗敌救亡总会组织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兼教育文化组负责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等职。主要作品有《中国语文选注》《心理学提纲》《文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辩证法纲要》《汉语修辞学》《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等。
毕铁华
邹平县台子镇高王村人。先后在大众日报社、广东航运厅工作,系红嫂救护的伤病员原型。1941年11月“留田突围”之后。大部分敌人被罗荣桓政委牵着鼻子离开了中心根据地。一天下午,在依汶北大山坚持游击活动大众日报的毕铁华、王雁南等同志,回到了依汶村,察看大众日报社埋藏的印刷材料和其它物资。不料,这天夜里,铜井根据地的敌人突然包围了依汶村。铁华竭尽全力对付前面的敌人,不料被身后的敌人拦腰抱住。他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进行逼问。敌人怎么拷问,铁华拒不回答。敌人狗急跳墙,吼叫着命令把铁华的衣服全脱光,用点燃的香在他身上一点一点地燃烧。铁华怒骂翻译官是狗汉奸、民族败类。翻译官更加恼羞成怒,命令部下点起一堆木屑,用烧红了的刺刀烙他的身体。从夜里一直折腾到第二天上午,铁华身上百分之八十的皮肉都被烙糊了,可是敌人没有从铁华嘴中得到一点东西。
张涛
原名张实林,1918年生于邹平县台子镇张石辛村。1936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在济南市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由该组织介绍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了八路军。自1938年10月参军以后,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警卫连文化干事,连政治指导员、营党分支书记,冀南军区直属队特派员;日本投降后,调任晋冀、鲁、豫大军区二纵五旅保卫科长,二军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解放后,先后任政委(师级),志愿军工程兵指挥部主任(军级单位)、工程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张涛同志一生南征北战,功绩卓著。先后参加百团大战、解放邢台、邯郸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战争及军教工作,为部队培养了大量人材,为人民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