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麦姓

麦姓

麦姓,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姓氏,宋版《百家姓》没有将其列入。

麦姓起源众多。一是春秋齐国麦丘老人之后。春秋时,齐桓公到麦丘时,麦丘有位八十三岁的老人祝桓公长寿。齐桓公以麦丘封之,其后因以为氏,后又去丘为麦氏,子孙沿袭无改。二是隋朝名将麦铁杖之后。《姓苑》云:“麦氏最早出于高要、始兴。”高要区即今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沿岸的高要县,汉代置县;始兴县,即今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源的始兴县,三国吴置县。隋代有麦铁杖,官至莱州市刺史、右屯卫大将军。其他还有像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祖籍在始兴。麦姓望族居汝南县(今河南汝南郡县东南 60 里)、始兴(今韶关市)。迁民后裔分布于河南省、安徽、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

麦姓名人有元代的麦文贵麦宗隋朝的将军麦铁杖,明代的御史麦而炫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概况

我族之始祖,相传系出商汤姓子氏。西晋末年麴允丞相之后(新会区宋代麦氏族谱记载),系浙江翁州府松阳县人。承扬子孙,俱任显官、而为公卿大夫、又为刺史守令等官职。绳绳相继、家兴赫奕。及逢南北变迁,五胡云扰,收拾儿孙二十四户往南越国(现广东省保昌县(隋属始兴郡)立桑梓。至隋朝铁杖公,仕隋。智勇过人屡立战功,帝赐姓,本姓麴,去匊为麦,授封宿国公,光禄太夫。至辽东战役,为国捐躯。谕葬于南雄市百顺大水凤形山中。其婚配冯、伊氏(均一品夫人)、许姓甘夫人;生三子:孟才、仲才、季才。十三世祖志远公从百顺麦府迁往南雄珠玑古巷,妣竺氏,生二子:文富(迁居贵州);文贵落居南雄珠玑,葬于雄州水南麦屋岭(现雄州公园内),妣赵、陈氏(都一品夫人);生三子:昆璧、昆泰、三璧。长子生三儿:原鲁、原清、原道;次子生二儿:顺吉、原吉;三子生五子:必荣、必秀、必达、必端、必雄。麦必荣、麦必达兄弟陵墓位于广东省番禺区(今南沙区)黄阁镇,五子必雄有一脉居南雄市城区,葬于南雄珠玑三驳桥巩埂蛇形。如今已有五十多世,约一百二十万人。所幸子孙繁衍昌盛,永发其祥。--参考《中山、三水、南雄、清远古城麦氏族谱》

香山小榄

溯我族由南雄下之始,据旧谱云:赵禥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威,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格胡贵妃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还官。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日: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皇帝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妃为尼,似道始还(见《纲鉴易知录》)。由是贵妃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藤阴小记》作黄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丐食,衣难蓝缕,而艳异常人,和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一说谓妃至南雄市溺水而死)。’后帝欲复贵妃,敕兵部张英贵行文各省严缉,杳无踪迹,已回旨准奏不行。盖贮万已将胡妃改姓为妾,阴秘其事。会张之逆奴背主,含恨扬泄,传溢京师,英贵恐上究不便,乃会同六部九卿计议,伪称始兴有贼,流害平民,请旨于牛田坊建兴良平寇寨,屯兵镇守,督民迁徒。牛田坊凡五十七村,惟珠玑巷同里九十七家共议南行。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田多山少,可以合处辟居,乃告有司给路引南徙。时保昌严县主准申南雄府钟文达立案,批发路引。我祖必达公兄弟五人(长必荣、次必秀、三必达、四必端、五必雄)相与挈家二百余口,于咸淳九年二月十六日起程抵广州市,五月十五日至香山黄旗角乡,未几,遂分居各属。云说与南海《冼氏族谱》大略相册。惟东莞张明经(璐)《桑梓识佚续编》,谓此宋理宗时事,理宗宠妃苏妃,与东宫不合,越宫潜逃,飘泊流徙。有南雄市富民黄贮万,奉公远粮入都,还停吴城下,苏易服作丐妇歌唱而前,万异其貌,匿而纳之,挈归南雄云云。事载东莞英村《罗氏族谱》,并载绍定元年正月(按:今抄本英村族谱作绍兴元年)批发路引。按绍定元年,迄咸淳八年,相距四十五载,既有绍定路引,则此说或较有据。而我族南来各谱,又有谓绍兴闻金朝逼,有谓绍定间宋政日非。广州市地远土饶,故先事南下者,究之事远年湮,传闻异词,岁月不无讹,而厥时势,当不离南渡后绍兴间者为近,决不在咸淳间时也。盖五必公冬仕生卒,虽前后参差,难于核实。然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若来自咸淳九年,则后六年而宋室迁矣,子孙即为元人,何以各谱数传后尚称宋人耶?考沙头房旧谱称南雄市遭变,必秀公在雄先逝,挺芳公随伯叔南来,则其墓应在于雄。今西郎有五必公墓,惜四必墓碣不存,惟必秀公墓石无恙,中题“宋故麦必秀公墓”,左题“时德元年乙亥”,右无立石人名。考其时乃在咸淳九年后两载,此墓或扶柩来葬,或葬衣冠,或公实至广州市而卒,其墓石亦重修之日所立,故无立石人名,定非卒时初葬之岁,此不足援以为成淳九年南下之证也。又姑无论沙头房旧谱载必秀公第七传奋雷,任宋阳江尉。(按:《五山志林》云:麦奋雷宋咸淳间进士。)此尚可疑,乃按我榄旧谱,载黄角有宋故六九秀才墓(六九,必达公第四子),碑刻宝庆元年乙酉十一月丙年午葬于武山之原。则五必公南来,必在宝庆以前。若自咸淳九年,不传在六九公四十九年之后乎?大抵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应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矣。纵非同时,揆其前后,终不出高宗、赵昚之世,为南渡后迁来无疑。咸淳一说,或后世传闻之误,未可知也。后必有能考据而辨之者。(摘录《小榄麦氏族谱》一则,光绪十九年木刻本。南雄珠玑巷麦氏宗词编印,2002年8月出版。)

夫修谱之难同于修史,固难而修谱,尤难世之修谱者。率迁而夸耳,谓谱难于史,谁其信之。夫谱传于家,为历代子孙世守之物;史存于国,为天下后世。公有之书然史存于国,虽经兵,犹代有掌吏。若谱传于家子孙,虽贤世远事,遥未易摭实且将有为子子孙孙,继继承承。而不知合族,恤宗者盖修谱若斯之难也。

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日去匊为麦。然按括地志及舆地,考及古笮麦侯之后。氏族之世胄著于隋书。览余家所藏之谱,自铁杖公十余世,而至雪轩公,即接以五必公。五必公支分派别,又历二十余世而至于兹余固必雄公出也。今岁春闻必雄公倾,前往始兴理而新之,凭眺列祖丘墓,考之宗人,乃得南雄市所传之谱。雪轩公后复有三璧公,而后至五必公,雄公新出七秀、葵秀、恒秀诸公。

此当传世之真,而余家及各房所传,疑因南雄迁徙或有阙也。今夫世系源流,务求真当史传百家间载名流,亦错见杂出而不于详,惟家乘疑信相参实得而已。

必雄公之裔散处于广肇诸郡县者众。兹当辑谱睦族,其有知而同志者出为共订,其有未知而志不同者,亦据旧谱存之。至于历世之仕衔,盛绩具刻于谱,兹不为叙。

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立夏谷旦三十七世孙郡生良佐敬志

鹤山麦氏族谱

麦氏 宗亲提供的族谱资料记载:麦铁杖本姓麴,隋朝皇帝赐姓去匊为麦。

迁徙传播

据各地麦氏族谱或当今的地名志记载,麦氏从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时,时间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但“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1136年)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祐年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麦氏家族从珠玑巷迁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迁移,这与当时政治有关。珠玑巷人南迁影响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当时,33姓97家人于绍兴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六日,穿州过县,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龚应达的照应。当日他们来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开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结婚姻,和睦相处。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其根据是:在未建立鹤山市时(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麦氏居住昆旸乡之冈头廓村东头榕树下一带,均属新会区县境。同时,廓村麦氏与大凌村陈氏毗邻,两村所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相吻合,清·乾隆《鹤山县志》载:“赵昺祥兴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山,帝至崖门驻,地方武装20余万,所需资粮,皆取于广右。大凌村人陈元辅、陈英辅以祖珠事高宗朝为谏大夫,世受国恩,至是仗义勤王,出粟数千石饷军。”本文上述族谱载:“麦必雄,居新会,帝昺时,出谷赈济。”这就是说,址山麦氏是必雄公之后裔。嗣后,址山麦氏宗枝蕃衍,分居在鹤山市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麦屋旧村、新村)、鹤城上、下麦屋及沙石二水等地。麦氏家族就这样从一条古老的小巷走出来,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大舞台。

得姓始祖

晋朝时期,有大臣麴允,浙江处州府松阳县人,官居右仆射(丞相),与游氏世代为豪门大族。后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今南雄市百顺镇),至隋朝有铁杖,受封麴去匊为麦,麦铁杖是麦姓始祖。

南梁鼻祖

曾唯

生齐梁间居始兴百顺里夫妻好善晚年得子,墓葬大水迳龙形。妣梁氏。墓葬象形

生二子:饶丰(铁杖),饶瑞(字良谟,葬大水迳牛形上穴。妣曾氏,子未详)

隋朝始祖

铁杖,讳饶丰,字良韬,号铁杖,小字寿生

以号行,生梁大同四年戊午正月初七午时,终于隋大业八年三月十七午时寿七十五岁。追赠正一品光禄大夫、封宿国公、智勇武烈大将军,谥武烈,归葬家乡,葬于广东省南雄市百顺大水迳冲天凤山,墓碑刻上“隋宿国公麦铁杖之墓”等字样。赐葬百顺里冲天凤形庚向,事详本传夫人冯氏、伊氏与公合葬。

一作许氏江西省布政之女,当时无布政官大误。又作甘氏、区氏葬海螺形。

一作公生于梁中大通及陈大建间者与传不合。曲江县谱载公墓韶石,黄文通载公墓在百顺里仁山下,府邑志无仁山名非以旧谱为正。

生三子:孟才,仲才,季才。

二世麦孟才:字智棱,妣朱氏。葬大水迳仙人现掌形。生一子:麦秀明。

麦仲才:字智秩,隋正议大夫,葬大水迳海螺形上穴。妣黄氏,葬下穴。生二子:麦民业、,麦世平。

麦季才:字智和,隋正议大夫,葬大水迳山牛山右虎形。妣刘氏,葬百顺里尖冈咀。嗣子待考。

三世麦秀明:字翼亭,妣冯氏。生二子:麦永安、麦吉护。

麦民业:字耕良,妣冯氏,一作梁氏

麦世平:出嗣麦季才,字禹勋,妣何氏。生二子:麦保安、麦永怀。

四世麦永安:字兆兰,妣李姓。生二子:麦圣卿、麦圣书。

麦吉护:字兆麟,妣唐氏。嗣子待考。

麦保安:生一子:麦佐政。

麦永怀:字兆松,妣万氏(传裔江南)。

五世麦圣卿:字天爵,郡庠生,当时未有此称,妣吴氏。生一子:麦万金。

麦圣书:字貔貅,妣王氏。生三子:麦敬敷、麦达高、麦兼善。

麦佐政:生二子:麦性发、麦含芳。

六世麦万金:待考。

麦敬敷:字宽五,一作五教,妣王氏。生一子:麦契兰。

麦达高:字循理,妣李氏(失考)。

麦兼善:字泽嘉,妣张姓。生一子:麦报君。

麦性发:分居高明板桥顺德马宁等处。

麦含芳:脔分居高明板桥顺德马宁等处。

七世麦契兰:妣待考,生二子:麦广度、麦恢宇。

麦报君:字惟忠,妣张氏。生一子:麦鉴照。

八世麦广度:字宏器,妣陶氏(待考)。

麦恢宇:字宏业,妣刘姓。生一子:麦凤呜。

麦鉴照:字宏炽,妣赖氏。生二子:麦积山、麦久福。

九世麦凤呜:字栖桐,妣郑氏。生一子:麦丰裕。

麦积山:字稼同,妣郑氏。生二子:麦敦厚、麦朴端。

麦久福:字同,妣黄氏。生一子:麦荣发。

十世麦丰裕:字书年,妣汪氏。生一子:麦源和。

麦敦厚:字礼崇,妣郑氏(失考)。

麦朴端:字简崇,妣邱氏(失考)。

麦荣发:妣待考。生二子:麦廉、麦洁。

十一世麦源和:字调元,妣郭氏,一作谢氏,葬百顺里狮子铜锣印。生一子:麦炽。

麦廉:字清操,妣何氏,葬大水迳象形。生一子:麦燕。

麦洁:字高节,妣叶氏,葬大水迳三郎庙盆形。生一子:麦秀。

十二世麦炽:字亿昌,妣叶氏(迁福建开基)。

麦燕:字诒谋,妣张氏,葬大水迳饭箩石仙鹅形乾山形。生一子:麦登饶。

麦秀:字实析,妣马氏,一作冯氏(迁省城南海另谱)。

十三世麦登饶:字大有,一作致远,迁珠玑巷柯下大井头。妣竺氏,合葬大水迳膳竹岭蛇形巽向。按:知县,宋称县令;通判,称判官;只有教授助教谕训导之称始於元、明,非宋职,此数世谬误甚多,似於附会无真本可考,姑以传疑。生二子:麦文富、麦文贵。

十四世麦文富:字少武,号静轩,宋授南康县教谕,转升贵州省临县知县,后待考,因为贵州没有临县。妣范氏。生二子:麦昆友、麦昆玉(皆在贵州开基)。

麦文贵:字卓武,一作少式,号雪轩,元集贤学士与修宋史,配赵氏,一作陈氏。合葬南黄坑杉木塘,仙人大生形,丙山壬向。元泰定贰年乙丑敕建锦衣坊,于南雄市城北关外世显。坊一作隆兴进士,历官筵英殿大学士,修宋、金、辽三史。生三子:麦昆璧、麦昆泰、麦三璧。

十五世麦昆友:在贵州开基。

麦昆玉:在贵州开基。

麦昆璧:字美,宋授济和知县,转福建监察御史,至仕归移居南雄城内,配唐氏,一作许氏,合葬文贵公墓左壬向。

生三子:麦原鲁、麦原清(失考)、麦原道(失考)。

麦昆泰:字美瑜,居有顺里旧址,配马氏,合葬大水迳牛形。生二子:麦原吉、麦顺吉。

麦三璧:字美琰,宋授平陇教谕。考无平陇地名。配吴氏,居珠玑巷,墓未详。生五子:麦必荣(生二子)、麦必秀(生二子)、麦必达(生四子)、麦必端(生一子)、麦必雄(生三子)。

十六世麦必荣:字尚仁,登宋崇宁癸未贡选,官至奉政大夫,由南雄市始迁东莞。

麦必秀:字尚义,登宋政和丙申乡贡,宣和二年,授江西南康区知县招讨尉,由南雄始迁南海麦村。生二子:麦挺芳、另一待考,淳熙戊戌进士,官兵部郎中。

麦必达:字尚道,自南雄保昌县香山县(今中山)之黄阁镇(现番禺黄阁镇)。至十九世元俊,元至治间,又迁小榄。据谱称:于黄旗角“隶香捐钱十万,立石基以防水患。”

麦必端:字尚智,由南雄始迁番禺区

麦必雄:字尚信,弱冠从诸兄迁徙,一旦复归南雄,后再至广州市,居新会区赵昺赵昺时,曾出谷赈济。

十七世麦挺芳:待考。

十八世麦雄发:迁广东三水涡边村(兰村),建成安堂,为兰村麦氏始祖。

迁徙分布

麦姓人口生活在岭南一带,为麦铁杖之后裔,中原及北方极少有麦姓,主要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港澳等地。

麦姓部分村庄分布:

清城区麦围街,阳山县岭背镇西坑村,狮子口村、米仔塘村及太平镇麦路江村,附城镇花坑口村约共有两千人左右。

肇庆市高要洞口村人口八百多人、腰岗村一千多人。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高第村约两百多人。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麦村人口九千人,顺德区龙江官田、均安镇约数千人。

东莞长安约有六千人。

深圳公明合水口村、茨田埔村、马山头村、根竹园村、光明街道碧眼村、龙岗区坪山街道果园贝村等地,至今麦氏子孙后人已达十多万人。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东里村、大井村等村,总人口一万五千人。

番禺区官坑村,人口约七百人;番禺区横江村,人口约五百人。

广州市南湾大村人口八千多人。

饶平县洲镇人口一万多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省约有十万人。

台湾麦姓,高雄麦氏宗亲会数据两万多人。

遂溪县港门镇吾家村、车路下村、黎角仔、石角埠头、兴业村、白泥塘村、架落坡、港门墟、新城南地村、后苏村、货湖墟、大油村、北灶等村庄,约六千人;遂溪县沙古镇打铁塘村、阔口塘村两村约两千多人;遂溪县草潭镇(包含原来下六镇)麦姓人口约三千人,遂城镇约两千人,杨柑镇约两千人,全遂溪县麦姓人口近两万人。

吴川市塘缀镇塘草村、雷公石村、塘尾镇麦屋村、振文镇麦屋村等村庄,人口近两万人。

广东省徐闻——麦氏人口约三千人

麦氏始祖铁杖公,其宗族源远流长,至二十三代世,明朝贡生道清公之后裔如松公,如盛公等先辈,于康熙年间迁居徐闻西乡瓜藤村、下寮仔村以及其它村庄。其中,瓜藤村与下仔村是麦氏族人落脚徐闻县年间最早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经世化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以今南山镇博爱村(含西树仔)麦氏人口有一千人,占徐闻麦氏人口三分之一,是徐闻县麦氏人口最多的村庄。徐闻麦氏除以上四个村庄外,还有徐闻县南山镇的北潭麦宅村、龙埚南边埚村;西连镇油河子村;迈陈镇北街村、石仔灶村、那宋村、宋屯村;和安镇公港赤子村;新寮镇场内村、南寮村、马草港村;曲界镇坡苏村、仙安村、田洋村;前山镇曹家后岭村、大桥村、和家村;龙塘镇福田月灵村、龙塘前村、昌发村;下桥镇下埚村。

廉江市麦姓人口一万人,其中新民镇甘水塘、瓦窑坑村、马落垌村共有人口一千多。廉江市安铺镇,铁杖公后裔第廿二世孙“麦双”及三子于明朝嘉靖五年(即1526年)由新会麦村迁居至湛江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等处居住。现已发展廿余世,后裔迁居粤琼各地开基数十条村庄。下文摘自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1987年《麦氏族谱》-双椁配原氏生三子:钦臣、钦瑞、钦望,双椁公后裔村庄分布目录如下

钦臣房

历史名人

名人概述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麦姓历代名人7名,占总名人数的0.01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百三十五位;麦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九位;麦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三位。

麦姓历代重要人物有:隋朝莱州市剌史、右屯卫大将军、上柱国麦铁杖,武贲郎将麦孟才元朝集贤学士、修宋辽金三史的麦文贵;明朝安乡典史麦成,崇祯进士御史麦而炫,阳知州麦育。

古代

麦铁杖:名饶丰,号铁杖,父曾唯,母梁氏,广东省始兴人,生于公元558年。为隋朝出力,屡立战功,封官赐姓;封开府仪同三司、右柱国、迁右屯卫大将军,赐麦姓,曾任莱州刺史、汝南知府大业八年(612年)三月战死于“辽东战役”,追赠正一品光禄大夫,封宿国公,智勇武烈大将军,谥武烈,归葬家乡,葬于岭南南雄市百顺大水迳冲天凤山,墓碑刻上“隋宿国公麦铁杖之墓”等字样。

麦孟才:字智稜,麦铁杖之子,果烈有父风,帝以其死节将子,恩锡殊厚,拜武贲郎将。及江都之难,慨然有复仇志。与武牙郎将钱杰素交友,二人相谓曰:“事等世荷国恩,门著诚节。今贼臣杀逆,社稷沦亡,无节可纪,何面目视息世间哉!”乃流涕扼腕,相与谋于显福宫邀击宇文化及。事临发,陈之子谦知而告之,与其党沈光俱为化及所害,忠义之士哀焉光字总持,吴兴人也。父居道,仕陈为吏部侍郎。陈灭,徙家长安。皇太子勇引署学士。后为汉王谅府掾,谅败,除名。

近代

麦孟华(1875-1915)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广东顺德人。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1893年与康有为同科中举。1895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进京应试。梁、麦同寓,时常“相与规划救国政略,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国事”。将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受康有为嘱咐,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参加“公车上书”。同年夏在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任撰述和编辑。1897年与梁启超、汪康年等创不缠足会于上海市,任董事,并为《时务报》等撰写文章,主张“尊君权,抑民权”,意在变光绪帝为有绝对权力之皇帝。1898年春与梁启超等联合两广、云贵、川陕、浙江省等省举人上书,反对租让旅大给俄罗斯。同年3月参加康有为等创立的保国会。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次年代梁主持该报,撰写320余篇宣扬保皇的文章,提倡学习日本维新,增强国力以救亡。曾代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校长。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诬蔑起义群众为乱民,支持“东南互保”,号召南方督抚镇压义和团,起兵勤王,实行南北分治,要求各国合兵迎光绪复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又为国权尽失、利源尽夺、无复和平、中国政府充当列强傀儡和奴隶,而感到忧愤不已。1902年任《新民丛报》撰述,1907年任政闻社常务员。1913年在康有为创办的《不忍》杂志任编辑。后充任冯国璋幕僚,“相与谋倒袁”。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市

麦国树(1699-1766),字柱臣,号拙轩,吴川市麦屋大村人,生平好古敏术,潜修经典,博学多才,康熙五十四年中秀才,乾隆九年中甲子科十二名举人,恩赐翰林,翰林院供职;“钦点太史公麦国树任东宫教授,特敕东训”,为十五皇子顒琰(爱新觉罗·颙琰)老师。后乾隆恩准衣锦还乡,命高州府拨银建造宗祠,御赐“耆年宿学”匾额。此匾现存麦氏大宗祠。

麦为仪字凤来,绰号狗六爹。广东省吴川市麦屋大村人,清乾隆岁贡生,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享年68岁。葬于麦屋村东的红口岭,至今坟墓墓碑尚存。

乌石二,外号乌石二(1765~1810年)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乌石村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二,故人们都叫他“乌石二”。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门官府的欺压,与胞兄乌石大(麦有贵),弟乌石三(麦有芝)聚众起义,为穷苦老百姓打抱不平,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支持。此后,部众也就越来越多了。当时,乌石二拥有的船只已多至二三百艘,人数也有七八千人,常在北部湾一带活动,统治阶级也闻“乌”色变,寝食不安。爱新觉罗·颙琰年间,乌石二曾接受过安南国“宁海将军”的封号,并协助过安南王阮惠攻打农耐国。这是乌石二海上称雄以来进可以攻而退可以守的重要一着。因此,清兵连年东讨西剿,都消灭不了他。嘉庆十年(1805年),乌石二、郑一等船邦同广东省提督孙全谋在雷州海面激战,清水师受挫,孙全谋因战败降职,两广总督那彦成被削职发落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乌石二是满清统治阶级的目中钉,他预先准备了“年号”,“官衔”、“大印”以及制作了署名的“约单”,这些“约单”上使用的年号竟是“天运乙丑”(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他在气势磅礴的《蓝旗歌》中写道:“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

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动于粤东至珠江口外的郭学显、郑一嫂以及东海霸等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五色帮中仍然活动于广东沿海的就只有乌石二的蓝色帮。为彻底歼灭海上抗清力量,两广总督百龄千方百计围剿乌石二的部众。他以红色帮叛徒张保仔劝降为计引诱乌石二的主力船队五十多艘驶入海康县的南渡江,然后密令水师兵分两路把乌石二的船队包围于海南省儋州市洋面与雷州的双溪口。等到乌石二的队伍发觉中计时,清兵水陆合围之势已形成,乌石二率众抵抗,终战败被俘。乌石二被俘后一度绝食,清军无奈,将他押到琼州处死。

麦鹰扬(生卒年不详)字资美。鹤山市双合镇泗合村人。抗英名将麦廷章之父。乾隆丁未(公元1787年)武科进士赐探花及第,遂得“探花公”雅号。得乾隆信任,初委以皇宫护卫之职,后升为中军参将,兼理海坛岛左营游击,赴福建海疆镇守。善骑射,身先士卒,深得士兵爱戴。

麦廷章(?-1841),广东省鹤山市双合镇泗合村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行伍出身,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广东水师中任署提标左营游击。他参加了这年七月九龙的前哨战和九月的穿鼻洋之战,都表现得很英勇,击退了来犯的英舰,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在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2月)英舰大举进攻虎门的战役中,他协助水师提督关天培驻守靖远炮台,坚持到最后,壮烈牺牲。林则徐把他和关天培并称为“双忠”。

麦信坚(1865-1947),北洋政府官员。广东番禺人(现广州市黄埔区南湾村),字佐之。早年就读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师范学院及北洋医学堂学习,毕业后,在香港开了一间诊所。通英语。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北洋医务局医官。后入李鸿章幕,充医官,曾随李游历欧美。二十七年任出使德国大臣二等参赞。次年回国,供职天津工程局。后为电车、电灯公司董事,保工局坐办,招商局及文报局总办。1914年至1916年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

麦氏人口大村庄分布

部分麦氏大村

1、广东饶平县汫洲镇瀛洲村19000人、汕头市澄海区东蒲村约1500人,潮汕地区约25000人.

2、番禺区黄阁镇莲溪、东里、大井等村17000人、沙头镇横岗村1000人、番禺大石官坑村900人,石碁镇官涌村、大石镇坑头村、会江村人口约2000,全番禺麦氏人口20000多人.

3、广东顺德区杏坛镇麦村11000人,上僚村3500人、均安镇沙头村5000人

4、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南湾村4000人

5、广东深圳市公明街道周家村、合水口村等村,全深圳市麦氏大约30000人

6、广东东莞市咸西村2000人、厦岗村4000人,增田村2000多人,东莞全市约15000人.

7、广东高明区更合镇版村7000人

8、广东鹤山市双合镇泗合村8000多人

9、广东鹤山市址山镇东溪村3000人

10、广东开平市月山镇麦边村1600人

11、广东高要市蛟塘镇洞口村大约2000人

12、广东高要市金渡镇腰岗村大约3000人

13、广东高要市白诸镇白沙村2000人

14、广东高要市禄步镇杨路村1000人

15、广东高要市河台镇尚德村2500人

16、封开县封开大洲镇冲口村1500人

17、广东德庆县回龙镇宾村1300人

18、广东德庆县官墟镇睦村1000人

19、广东云浮市云安区麦洲村2000人

20、广东阳春市永宁镇铁垌村2000人

21、广东电白县岭门镇麦屋山村约3000人

22、广东化州市同庆镇塘吉村1800人

23、广东化州市杨梅镇力古巷、岱山、合涌儿等村大约2000人

24、吴川市振文镇水口渡麦屋村大约3000人

25、广东吴川市塘缀镇塘草村、雷公石村,大约1300人

26、广东吴川市塘尾镇麦屋大村8000人,连同附近不忧穷、新村、双碑记等村约16000人

27、广东吴川市振文镇麦屋新村,大约1800人

28、广东吴川市黄坡镇上马村、新塘村,大约1000人

29、广东廉江市安铺镇鸭潭村以及附近麦村5000多人

30、广东廉江市新民镇甘水塘、瓦窑坑、马落垌、铜鼓迳、胭脂村、坦塘村、麦村仔等村,大约3000人

31、广东廉江市新民镇上跳进村、遂溪县遂城镇下调村,两村大约800人

32、广东遂溪县杨柑镇老麦村大约1300人

33、广东遂溪县草潭镇荔枝山、大基头、长洪埠村、会村、釵仔村、塘仔笃村等村,3000多人

34-1、广东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吾家村)4700多人,港门墟1000多人,车路下村、黎角仔、大由南村(大窑南村)、架落坡村、后苏村、货湖墟、新城南地村、新港村、兴业村、番鬼塘、白坭塘、石角埠、桐城尾村、北灶、石盘村仔等村大约6000人,港门镇全镇人口40000多人,麦氏人口大约12000人.

34-2、广东遂溪县乐民镇拖米埠村、松树仔村大约1000人

34-3、广东遂溪县洋青镇打铁塘村、阔口塘村等村,约2000人

35、广东遂溪县北坡镇滚塘村大约1000人,北坡新墟大约2000人

36、广东雷州市乌石镇塘东村5000人

37、广东雷州市乌石镇乌石村3000人

38、广东雷州市东里镇大港村、铺仔村等村5000多人

39、广东徐闻县博爱村等村,约4000人

40、海南岛海口市仁台村人口约600人,中华民国有1000多人.

41、海南岛东方市感城镇感北村等村,大约20000人.

42、海南岛儋州市白马镇寨基村大约2000人

43、海南岛三亚市麦氏约10000人

44、台湾2005年高雄麦氏宗亲会数据,麦氏20000多人

45、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平南、贺州市以及广西全省的麦氏人口大约100000人

郡望堂号

郡望

麦丘: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市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市地区。

始兴郡:今始兴县

堂号

麦丘堂:以望立堂,亦称商河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始兴堂:以望立堂。南雄市属始兴郡管辖,麦氏始祖铁杖公出生在始兴郡百顺里(今南雄县百顺镇,今建有麦氏大宗祠),此地遂成为岭南麦氏发祥之地。铁杖公后裔从此分枝开叶,散居岭南各地及海内外。后世子孙为不忘先祖,饮水思源,因以“始兴”为堂号。

家谱文献

麦氏族谱一卷,(清)阖族编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东中山榄溪麦氏族谱十二卷,(清)麦祈总,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美国纽约国立图书馆、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顺德麦氏族谱及兴图不分卷,(清)麦秉钧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高明麦氏族谱十三卷,(清)麦秀歧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种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新会区麦氏族谱一卷,(清)麦德和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办公室。

广东麦氏族谱不分卷,(清)麦汝球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两部)。

广东麦氏族谱叙不分卷,(民国)麦琯琪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麦氏族谱不分卷,(清)麦初年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饶平县井州麦氏族谱,(现代)麦贤逊编,1990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饶平市图书馆。

南雄市麦氏三修族谱,(现代)南雄麦氏族谱编委会编纂,2001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南雄市麦氏宗祠。

广东阳江麦氏族谱,1998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三水涡边村(兰村)成安堂始兴族谱历派芳传,清光绪二年岁次丙子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麦耀鎏续编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湖北省桃源县文化局档案馆。

广东湛江麦氏族谱,(现代)吴川市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市合修,麦秀叙、麦士礼主修,1985铅印本四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湛江市图书馆。

西南沙头北社房三水麦氏族谱,(民国)麦启科等著,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高雄市麦氏宗亲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麦氏铁杖公族谱,(现代)横州市、灵山、贵港市南宁市合编,2003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版三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图书馆

《成安堂始兴族谱历派芳传》清代光绪贰年岁次丙子月后望,兰村涡边房第二拾五传孙麦耀鎏盥手顿首百拜谨序,民国贰拾叁年叁月吉日,兰村涡边房第二拾五传孙麦耀鎏手再编

字辈排序

南雄市麦氏字辈:良智世兆天万惟宏崇有孟嗣康守成(开始应文昌正再守通永)

广东鹤山麦氏字辈:愈宏受命成昌钻裘奕世德业荣光

南海区冲霞南乡大石麦村字辈:茂宰宣宏景惟德永华昌本厚远必达

广东南海冲霞北乡海口麦村字辈:超弼智仁成敦和宜永兄锡光常绍德广大启文明.

善作传家宝财为用世荣尚源开景福士进显朝庭.

广东省小榄镇永宁乡沙垄村麦氏字辈联:德茂文升朝作辅恭仁武烈孝惟诚

广东阳江麦氏字辈:耀祖荣宗长庆兰芳桂馥崇儒重道常来凤起蛟腾

广东湛江麦氏字辈(必达公分支):明朝正德年间,麦铁杖第廿三世孙麦道清在广东省吴川县落地生根,有三个儿子:麦邦实、麦邦美、麦邦杰,後来枝叶繁茂,人口向遂溪县廉江市雷州市、徐闻、海南、北海等地迁移。麦道清的子孙在湛江地区约有三万人,已经传了二十几代。

在1985年到1987年,遂溪县吴家村(吾家村)麦秀叙修编《麦氏族谱》,为各个兄弟房派订立字辈

长房邦实公的子孙分布在廉江、吴川、遂溪,从十五世开始的字辈:

国仕家常继

生逢有道君

明良惟作宝

之会显其身

二房邦美公的子孙分布在遂溪、吴川市等地,从十八世开始的字辈:

富贵荣华耀祖宗

子孙文武满堂红

百代清德垂後裔

万年支派永流通

三房邦杰公的子孙分布在吴川、遂溪县等地,从十八世开始的字辈:

传宗承应皆多丽

幸遇升平发达时

积善能彰光先列

修致福亦咸宜

陆丰市麦氏字辈诗

一、碣石:章启茂应景怀兴胜世悦良友永敦家贤

二、甲子:君尔淑德仲亦克臧季悦良友永敦佳贤光明俊伟道学并立平雍静正亿代安邦

三、潭西:奋启佳声良科晋节文章志美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字辈:公义占朝廷开科文选达明德仕鸿崇光发广元忠

贺州市字辈:茂高成椿禧仁义积为新馥应传锦绣美玉显光明克昌攀丹桂华国振家声

藤县字辈由37世开始:堂德雄普光尚国贞荣腾贵远兰芳

钦州市麦氏字辈:世源恒有常瑞起新锦尚业正昌永达荣朝开宗邦。

广西恭城麦氏原字辈:本枝百世,穗茂景和,胜含永自。

广西恭城麦氏新字辈:春光瑞启万年昌谱祀国民诗礼详文明振谋犹远家道宗宏秉寿康

重庆市字辈:发世有文章先太必生光春和含朗润朝元自贤芳存忠思大德兆启家永昌

宗祠对联

性刚继武;

法肃靖氛。

——佚名撰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朝始兴县麦孟才,字智稜,性格刚烈果断,有其父麦铁杖的风范。官武贲中郎将

下联典指麦铁杖,骁勇有力,开皇年间官车骑将军,跟从杨素北征突厥,每作战捷足先登,因功进柱国,为政法令严明。

始兴祖业;

宿国家声。

——佚名撰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隋代始兴人麦铁杖,封宿国公。

姓氏图腾

麦,义为生有芒刺的粮食作物。秋天播种,深埋,因此称为麦。麦属五行之金,在金最盛的秋季生根发芽,火最盛的次年夏季成熟死亡。甲骨文中的麦字是一会意字:上为麦的植株图形,即来字;下边为支,表示足。周代所承受的祥瑞麦类作物“来麦”,好像从天上走下来的。麦在农业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当秋收作物还未成熟时,麦子却成熟了,起到“接绝续乏"的作用。古人封麦为五谷之贵。周人能灭商朝,秦能扫平六国,其强大的物质基础是麦子。麦人当以麦子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以麦命名氏族和族徽,麦人居住的地方称麦,最终出现麦姓。

参考资料

大中华族谱——传承中华文化.大中华族谱.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