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镇
杏坛镇,以孔子讲学的杏坛之说命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辖区面积12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平方千米,下辖24个行政村、6个社区,户籍人口14.5万人,流动人口9.6万人。
杏坛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杏坛镇的龙舟说唱、光华人龙舞、八音锣鼓已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拳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推广项目。杏坛镇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江顺大桥、顺德新港坐落其中,佛山一环高速公路南延线、南二环高速、高富路等让杏坛镇与珠三角地区实现快速对接。
2022年,杏坛镇获得“2022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镇)”荣誉。根据《杏坛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杏坛镇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78.9亿元,对比2022年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14.3%;技改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22.8%。
地理环境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部,距顺德区政府所在地大良街道13公里,距广州市约50公里,香港特别行政区80海里,澳门108公里。全镇总面积121.98平方千米(2017年),辖2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011年常住人口159319人(2017年)。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镇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平原,河网交错,土地肥沃,是珠江三角洲知名水乡,水乡文化氛围浓郁,荣获“国家卫生镇”“中国民俗文化之乡”“广东省教育强镇”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科技工业、生态农业、水乡文化”三大品牌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2018年,杏坛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9.25亿元,同比增长6.15%;工业总产值669.29亿元,同比增长11.79%。
社会
基础设施
交通发达,运输方便,镇内有顺德区主干道路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城乡交通网络完善,距顺德港客运码头、货运码头仅10多公里,河运十分快捷方便。
杏坛近年以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为重点,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改造破损路,积极构筑由区域城市快速路、镇域主干路和进村大道组成的三级路网体系。
对外交通方面,重点推进高富路(佛山一环高速公路南拓线)、江珠高速公路北延线、江顺大桥等工程的建设。镇内交通方面,重点推进杏坛二环路北段、齐宁路南延段等主干路网建设,杏坛镇将成为佛山市“九横七纵”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路网本身以外,杏坛还将优化综合交通设施,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其中,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包括新涌桥导向交通改造、杏龙路人行天桥、北京二环路员工村人行天桥、杏坛货车停车场等。至2016年,杏坛TC镇巴县线路增至10条,镇巴数量达到90台,高峰期班次密度缩短至10分钟/班,实现每万人7台公交车的标准。同时,借助公共自行车,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公共自行车网点23个,提供公共自行车500辆。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加快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区建设渐成规模,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镇环境不断美化,“一河二岸”的城镇景观凸显水乡特色。镇内供电、供水、通讯、银行、医疗、保险等配套设施齐全,移动电话、因特网、电子商务等网络遍及城乡。
各大银行、保险公司在镇内设置众多网点,随时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镇内有设施完善的杏坛医院以及30多家卫生所。酒店、文娱康乐、电影院、有线电视等设施齐备,服务优良。
文化教育
杏坛镇有源远流长的文教传统。南宋时由夏、谭两姓开村,因读书者甚众,取古语:“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坛”二字为名。
杏坛镇文风长盛,近代出过不少著名的文化教育名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广东省九名文状元之中,杏坛就有明朝黄士俊、清代梁耀枢两状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民俗文化,2000年被定“广东省民俗艺术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人民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加快集约化办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全镇拥有中小学校28所,其中完全小学20所,初级中学5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28所。在各类学校中,有县区一级学校5所,地市一级学校14所,省一级学校1所。全镇中小学教职工1200多人,中小学学生24000多人。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建制概况):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顺德区建县后,杏坛一带属马宁都。(按:马宁都辖17堡:昌教、富察·马齐、马宁、龙渚、古粉、北不、逢简、甘竹、白藤、水藤、龙山、龙江、勒流、江尾、云步、鼎新、福岸)。
清代顺治、康熙建制沿袭明代。乾隆二年(1736年)村数有变,村名亦有更改。咸丰年间,村落略有变更,堡名仍沿用旧制。光绪末年取消都、堡建制,划分自治区域,杏坛属第八区,辖34村。
1924年,全县分10个区,八区辖36村。(人称杏坛镇为三十六乡由此而来。)具体为高赞、上地、北头、光辉、江逶、昌教南约、昌教北约、西岸、马坑、马齐、光华、甘竹东村、西马宁、东马宁北乡、东马宁南乡、麦村、西渚、逢简南约、逢简北约、杏坛、鹭涌、南华、罗涌、古粉、桑麻、官村、上湾、安教、罗水、霍村、平宁、北水、南朗、龙潭、古朗、吉(共36村)。
1946年,顺德区设6个指导区,辖38个乡,6个镇。八区(杏坛与九区(均安)为第六指导区。原八区所属有6个乡:登云乡、保良乡、龙渚乡、高赞乡、马昌乡、滩南乡。解放后:
1956年4月,八区称齐杏区辖五大乡。
1958年2月,撤销区建制,只有杏坛、龙潭两大乡。
1958年10月,改设为杏坛人民公社,辖16个大队。继而顺德与番禺区合并称番顺县。
1959年6月,撤销番顺县,恢复两县建制。
1961年,全县改为十个区,杏坛区辖五个小公社。
1968年,公社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为革命委员会。
1983年,撤销公社建制,复称区,大队称乡。
1987年,撤区建镇,乡一级改称管理区。
经济
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10年全镇共有技改扩能项目10多个,其中德冠包装、东方集团、达美粘胶等企业扩建、新建生产线,预计每年可以新增产值18亿元;康宝集团、威捷公司累计增资4亿多元,发展智能厨房、汽车配件等项目,预计可以实现年产值22亿元。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2013年新增1家省级自主创新百强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个区级技改项目;5家企业7个项目纳入区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8元。城市服务业同步发展。海峻达“上苑”、君怡“金海岸”等大型房地产项目陆续建成开售,高标准建设四星级商务酒店,加快引入麦当劳等国际连锁巨头,规划发展逢简水乡游项目,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区商业氛围更加浓厚,第三产业实现跃升发展。
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构建。配合顺德西部生态产业区完成征地15000多亩,完成拆迁量近6成。重大投资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浦项首期完成拆迁92.67%,回填工程稳步推进;美的产业园500亩启动区完成拆迁及回填,市政设施开始建设。西部生态产业区的开发建设,为推动杏坛“产业提升、城市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工业
杏坛镇以工业立镇为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造“科技工业”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壮大发展,逐步形成了塑料、五金家电、饲料、农产品加工、纺织制衣、建材、化工、电子、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全镇共有1700多家工业企业(含个体经营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100家。来自美国、南韩、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拥有“康宝”牌消毒柜系列产品、“甘竹”牌系列罐头、BOPP塑料薄膜等一批畅销国内外的广东省著名产品。2011年工业总产值325.8亿元。
商贸业
杏坛镇已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高潮区,遍布城乡的商贸网络,全镇现有商贸服务业经营户近1500家,相继开设了农副产品、塑料、家电、建材、服装等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商贾云集、货如轮转、购销两旺的集镇。近年来,杏坛镇以规划为引导,大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营造宜居宜商的生活环境,投资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先后有顺宝花园、御景轩、明珠楼、港杏豪庭、明日桃园、景泰花园等大型楼盘落户中心城区,带动容山商场、肯德基等商业巨头进驻杏坛,促进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年商业销售总额达到70.8亿元。
农业
近年来,杏坛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镇农业用地面积共8万多亩,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2.4亿元。加快建设逢简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完成800多亩基塘整治,“新、优、特”农产品种养技术全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成效显著,甘竹罐头新厂房建成投产,带动当地种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首期投资5000万元的农产品物流基地正动工建设;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养结构,重点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目前,全镇“三高”水产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以养殖鳗鱼、鳖科、鲈鱼等优质品种为主,是珠三角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高新科技园区
顺德科技工业园C区位于顺德区西南部的杏坛镇内,规划总面积1万多亩,其中已开发的现状工业用地2120亩。2002年7月开始,工业园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了开发的步伐,首期规划开发的有2762亩,基础建设“五通一平”基本建成,第二、三期工程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密锣紧鼓的推进。工业园内水陆交通便利,配套有热电联供、污水处理等环保系统工程,还有码头、仓库、生活服务区、绿化公园、科技孵化中心等配套设施。C区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划分为新材料产品、现代纺织、绿色食品、光电子通讯、传统创新、科技孵化六大功能区。
C区按照规划要求,首期工程主要用于承接顺德区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需要而迁移的相关企业,以发展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等特色产业和支柱企业、第二、三期计划重点规划建设台湾中小企业园、民营科技企业园等,着力发展园中园经济,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全面提升工业园的综合实力和辐射作用。工业园附近的新涌码头可停靠1500吨级船只,勒流港、容奇港年吞吐15万标准箱,350万吨散货,极大地方便了货物进出。区内高标准的环镇公路,有百安路、南国路、良均路、七横路,贯通中西,途经中心城区和7个村的高等级公路杏龙路杏坛段已开通,镇内的齐宁路也已改造完毕,与纵跨南北的百安公路形成“两纵一横”、方便发达的交通网络联系直通大良、番禺、广州市、新会区、江门、中山、珠海。
公共服务设施:杏坛镇供电供水设备先进,供应能力强,光纤通讯直通各村;银信保险公司网点遍及城乡;设施完善的杏坛医院和30多家卫生所;酒店、文娱、康乐中心、电影院、广播电视站等设施齐全、服务优良。镇内拥有杏坛职业高中(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杏坛中学、江门幼师附属杏坛中心幼儿园等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上乘的学校。工业园外有配套的生活区和服务区、绿化公园等功能配套区域。生产配套设施:工业园内配套两台75吨的蒸气锅炉的电热系统,实现热电联供;规划有工业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进行两级排污处理;工业园还配套有11万伏高压线路,通讯、排污、环境监测设施;工业园周边的新涌河畔规划有仓储码头等物流中转配套设施。
文化
水乡风情
杏坛——文明古镇,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自从隋唐开科取仕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广东省九名文科状元中,杏坛占有其二;杏坛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考察的生态环境基地,也是岭南水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里的民俗文化令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礼乐之乡、琴瑟缭绕、粤韵悠扬,舞龙狮篮球俱乐部、赛龙舟,品香茗、尝小吃、听粤剧,忙里借闲;逛超市、走河畔,生活多情趣。
人文(一)
陈克侯字士鹄,顺德杏坛古朗人,嘉靖三十七年(1518年)中举,累官知县,知州。以善治边境著称于世。克侯为官深得民心,任永福知县时,正值大灾之年,他竭力赈济,终使县民安渡难关。任云南腾越州知州,克侯采取一系列举措,从土匪手中收回矿山,让州民复业。大地震中,他亲自到现场组织抢救,下令"救得一人,赏银三两",终于将数百名矿工全部救出。当边境有大批缅甸土匪骑马拥象杀奔过来时节,克侯与驻守将领商定用疑兵之计迷惑敌人,拖延时间等待救兵,保护了边民安危。上官姓赏识他的才干,调任大理府丞,但边民舍不得他走,一再联名挽留。当克侯蒙冤时,数万人集结为他鸣冤,直到真相大白,官复原职。克侯又是一位诗人,著有《南野集》。
黄应龙号珠江,顺德杏坛右滩人。举人出身,历任武昌知县,户部主事,户部郎中,保守知府,四川省兵备副使。应龙为政廉悍而能保民,在老百姓心中拥有较高威信。在武昌时,他发现地方豪强大多瞒产逃税,于是采取强硬措施,堵塞了漏洞。不久发生大灾荒,他竭力奔走劝赈减免赋税,又创建常平义仓,积谷平卖给贫民,使县民安渡难关。应龙为人精明,善于断案,上官姓经常委派他协助审理。但在兵备道任上,他曾压过四川起义人民,被朝廷推为平"乱"诸将中最有胆识的人。
罗应许顺德杏坛罗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中举,历任云南省司理,户曹主事,临兵备,云南按察副使。应许为官廉正,不畏权贵。办案十分认真,最能恤念无辜,多次平反冤狱,被百姓尊称为"罗佛子"。而对为非作歹的恶人,他总是依法严惩。一次,他负责审理布政使亲戚犯罪的案件,上司畏惧权势,不敢通过判决。应许直找到布政使据理力争,终于使案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应许居官精明强干,政绩显著。在战时非常出色完成押运军粮任务,朝廷给他记了大功,按例规,粮储官只能任一年,而他破例连任三年。离任之日,据说夹道远送的人达数千之多。
黄士俊(1570~1655年)字亮垣,号玉仑,降庆四(1570年)出生于顺德甘竹右滩一个中落的书香之家。明万历十五年中进士,廷对第一。万历三十年(1607年),北京举行三年一度的全国科举会考。士俊殿试一举夺魁、成为顺德区建县后第一状元。在朝历任国史馆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五牒馆总栽、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一度入阁担任宰辅。一生为官多近宫廷,前半生尚能洁身自好,颇获"清正"好评。任礼部尚书时,因不袒护权贵而受到朝野的赞扬。八阁参预机务后,能破除陋习,纠正差错。对国事也能量力进谏。入仕三十年,曾三次辞官,其中两次均属"独善其身"性质。明廷倾覆后,士俊终不能保晚节,剃发易服,惴惴于清将李成帐下。后受人责难,深为痛悔,策动李成栋反清。清军大举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随军转移,孑然退隐山林。顺治七年,士俊回乡隐居,"足不下楼数年。"终年八十五岁。其黄氏宗族聂氏宗祠仍存于杏坛右滩村。人文(二)
黎应南字见山,号斗一。顺德杏坛昌教人。客居苏州市。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参加顺天乡试,得中举人。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任浙江丽水、平阳县知县,能推行德政。黎应南不仅精通算学,而且有所发明,被著名文学家龚自珍誉"大师”“奇才"。黎应南平生精研算学,是算学专家李锐的入室弟子。李锐的《开方说》未完稿由他续成。自创"求勾股率捷法"。他还自创"求勾股率捷法",受到同道的赞扬,但有关的他的生平,记载极为简略。咸丰《顺德县志》只记他的里籍和中举年代。黎应南身怀绝技而一生落拓清贫,不为世人重视,终于悒以殁于杭州市。
苏仁山(1814~1849年)字长春市,别署静甫、珊、寿庄、七祖、栖霞、菩提、再生尊者、杏坛居士、顺德砚农等。嘉庆十七年(1814年)出生于顺德杏坛马齐乡一个读书人家。清代岭南名画家。仁山自幼资质聪颖,他醉心书画艺术,厌恶八股文章,两次应考生员(秀才)都没考上后放弃举子业而专攻书画。仁山言行惊世骇俗,触权贵,人称"画怪",因抨击礼法而被拘捕,病死狱中。
黎兆棠(1827~1894年)字召民。顺德杏坛昌教乡人。出身贫家,少年苦学。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州船政局大臣,光禄寺卿。以爱国御侮著称于时。其故居仍存于杏坛昌教村。
梁耀枢(1832-1888)字冠祺,号斗南,晚年号吕坤。广东顺德杏坛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1862年中举人。清同治十年(1871)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1873年,嗣任顺天乡试同考官。1875年调任湖北正主考官。次年,改任湖北学政提督。1880年后,历任会试磨勘官、北京南书房当日讲起居注官、左右中允、翰林院侍讲和侍读。中法战争时,力荐冯子材、方曜等将帅。1885年补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次年,到清东陵任会试同考官、山东省学政提督。旋补任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1888年病故。
2002年广州市档案馆会同越秀区档案馆,在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出自应元书院的广东省状元---梁耀枢题名其上的金榜。专家解释,金榜就是皇帝御批的中考进士的名单,开头仍然是那句"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因用黄色纸张书写,故称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这张金榜,是1871年同治御批的。虽已缺了一角,但仍可清晰看到,排在第一甲第一名的便是广东顺德县人梁耀枢。梁耀枢的"状元及第"牌匾今天仍完好地收藏在中山市南区曹边侨联内。
人文(三)
陈华顺生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顺德杏坛东马宁乡人。13岁时在佛山米店做工,后以找钱为业,故有"找钱华"之称。陈个头高大,天生神力,对武术十分痴爱,39岁时,拜当时佛山有"咏春拳王"之称的梁赞学习咏春拳,先由木人华(李华)代教,1889年李华病逝后由梁赞亲自教授。陈悟性颇高,对梁赞所传之技苦练不缀,故得其师衣钵真传。他不仅能武,且能善医,在随师学艺其间同时习研医术,1895年梁赞年老时还代师坐堂诊治病人。陈华顺在佛山的门徒甚多,除传技儿子陈汝棉外,有雷汝济、陈锡侯、何*建、黎厚培、陈孔大、吴小鲁、何汉侣、吴促素、叶问等。1911年,陈华顺因中风回乡养病,1913年病逝。
何藻翔(1865~1930年)字高。顺德杏坛马宁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兵部主事,为官刚正。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海陆军惨败,藻翔联同礼部主事罗凤华(顺德区大良人)抗疏弹劾兵部尚书孙毓汶,历数六大罪状,为倒孙先声。工诗学,著有《邹崖集》。所编《岭南诗存》以精审见称于世。
尤列(1865~1936年)字少纨,号小园。顺德杏坛北水乡新基坊人,同盟会元老。青年时代与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寇"。协助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总部。后奔走日本和南洋各国,联络华侨支持民主革命。民国成立后,隐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教书行医为生。其故居及宗族聂氏宗祠仍存于杏坛北水村。
黎六禾(1872~?年)名国廉,字季裴。顺德杏坛昌教乡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官至福建兴泉永道道员。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在肇庆市联同中国国民党人成立军政府讨袁。后隐居香港终老。工填词,擅灯谜。著有《玉蕊楼词集》《玉蕊楼春灯录》。
黄节(1873~1935年)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顺德杏坛甘竹右滩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以诗名世,与梁鼎芬、罗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楼集》。作品兼见唐诗的文采风华与宋诗的骨格峭健,人称"唐面宋骨"。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颇多精当见解,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等专著行世。
麦孟华(1874~1915年)字孺博,号蜕庵。顺德杏坛吉祐乡人。康有为弟子,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长期在海内外主持维新立宪派报刊笔政。政论文颇得康、梁神髓。诗词风格绵丽沉郁,诗人陈三立认为,康门弟子能以诗鸣者,只有潘若海和麦孟华二人。著有《蜕庵集》。
人文(四)
陈吉顺德杏坛逢简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夏,顺德在广东天地会起义风暴中,也掀起了壮阔的波澜。起义军一举攻占县城,屡次挫败官军的反扑,斗争持续了八九个月才被镇压下去。据《风城识小录》记载,陈吉"七十馀岁后,家计萧条,不时到大良求殷户接济,亦未尝不应其求"。
伍宪子(1881~1959年)名庄,字宪子,又字宪庵,号梦蝶。顺德区杏坛古朗乡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后加入保皇会,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商报》《南洋总汇报》《国事报》主笔,鼓吹君主立宪。民国初年,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及冯国璋南京总统府参议,并与徐佛苏合办《国民公报》。
1918年后,相继在京、港主办《唯一日报》、《共和日报》、《平民周刊》和《丙寅》杂志。1927年,与梁启超、徐勤等创立中国民主宪政党,并赴美国旧金山主办该党机关报《世界日报》,一度出任该党主席。1935年,在纽约创办《纽约公报》。1941年,在香港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中国国社党与中国民主宪政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当选副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委员,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其后,定居香港特别行政区著书讲学。著有《梦蝶文存》等。
黎葛民(1894~1978年)号逸斋。顺德杏坛昌教人。早年留学日本,从高剑父、陈韵学画。40年代任南国画院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为广州市市文史馆馆员。擅画山水花鸟、虫鱼兽畜,笔墨清隽雅淡,风格新颖而不失古法。
何漆园(1899~1970年)名家访,字渭贤。顺德杏坛东马宁人。早岁从高奇峰学画。工释道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卉,善用水墨,画风浑厚圆润,雅秀高逸,兼具西洋画重透视、重焦点之长。历在佛山、广州、香港美术院校任教。
朱杰勤(1913~1990年)顺德杏坛古粉村人。历史学家。1936年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相继受聘于广州美术学校和中山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到云南转攻中外关系史,曾供职于重庆的南洋研究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50年,奉调到云南军区司令部参议室,主持东南亚研究工作。1952年调返广东省,历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著有《中西文化交通史料译粹》《亚洲各国史》《中外关系史论文集》《中国古代史学史》等。
梁钊韬(1916~1987年)顺德杏坛北头乡人。历史学家。早年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留校任教人类学课程。新中国成立后,转到历史系,从事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率先考察粤北马坝猿人颅骨。80年代初,促成中大恢复人类学系,任系主任。当选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人文(五)
梁銶琚(1903-1994),广东顺德杏坛北头人。梁銶琚博士生前曾任恒生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59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恒生银行董事,创办恒昌企业及任大昌行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富丽华酒店有限公司、Milford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董事,香港恒生大学校董等。
梁銶琚博士早年在穗、港、澳等地经营银号和贸易,为大昌贸易行创办人之一,为工作经常住返国内各大商埠及海外大城市,或开设分行,或推广业务,并与合伙股东制定运作规章,积极培育人才;梁銶琚博士领导华商参与国际贸易,并于六十年代协助香港政府重新厘定米业政策,对香港的安定繁荣有卓越贡献。
多年来,梁銶琚博士对家乡顺德的地方建设,科技教育,医疗事业亦大量资助,其中包括捐资成立国家级重点中学梁銶琚中学,中学的科学楼并增置教学仪器,北头学校,梁銶琚图书馆及图书,增设杏坛医院二百三十张病床、独立手术室及分科设备仪器等,杏坛康乐活动中心,北头大会堂及北头老人康乐中心,北头乡每户开建水井一口,修北头主路及河道两岸,北头乡蚕房四座,梁銶琚夫人保健中心(即妇产幼儿医院),梁銶琚夫人幼儿园及梁銶琚福利基金会,捐资助建顺德体育中心等等。
1987年梁銶琚先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广州中山大学聘为名誉顾问,1992年获顺德市颁授为首位荣誉市民,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更批准清华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同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梁銶琚博士题词"热心公益,发展教育",以赞扬其贡献。1995年6月21日,香港大学向已故梁銶琚博士追授名誉法学博士文凭。在海外方面,梁銶琚博士亦曾捐助英国牛津大学,苏格兰Aberdeen大学医学院与加拿大多伦多颐康护理中心。
梁銶琚博士1994年11月10日在香港病逝,享年九十一岁。
王梁洁华顺德杏坛北头管理区人,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名誉主席、广州美术馆名誉馆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顺德区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广州市荣誉市民。王梁洁华教授是已故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金融巨子、慈善家梁銶琚博士之爱女。王梁洁华教授凭着勤耕苦学的精神,达至出色的艺术成就,获西安空军军医大学颁授荣誉教授,清华大学颁授顾问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颁授顾问教授。
1994年,梁銶琚博士仙逝后,王梁洁华教授继承父亲遗志,恪守父亲"造福乡梓,作育英才"之庭训,德高品洁,桑梓长怀,竭诚襄助家乡的教育及福利事业。连年不断捐输:1994年先后捐资成立杏坛梁銶琚中学及杏坛北头小学奖教奖学基金会,捐资助建天主教堂。捐资助建顺德区名胜宝林寺。为表彰她对祖国及家乡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杰出贡献,顺德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她"顺德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广州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胡宝星顺德杏坛右滩人。香港著名学者、律师、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任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法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德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及法律顾问,顺德市荣誉市民。
胡宝星博士早年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法律学院,获伦敦大学法律学院院士名衔。1959年,胡宝星先生凭着优异的才学成为英国律师公会律师。六十年代,胡宝星先生返回香港闯一番事业。1963年,34岁的胡宝星与合伙人创办胡与关律师楼,开始走上创业之路。经过10年的努力,胡与关律师楼不断发展壮大,跟李与罗律师楼合并为胡关李罗律师行。胡宝星博士不但在法律界蜚声海内外,而且在商界亦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精明的经济头脑,加上对香港社会经济状况的熟,深谙经营管理之道,成为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恒基地产、新邦发展等多家有限公司的董事,亦是骐利企业、骐荣财务、芳芬企业、芳芬财务、多宝诚等有限公司的主席。
胡宝星博士一向关心内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特别是家乡顺德各项事业的发展,更予悉心关注,鼎力支持。199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胡宝星博士首次携眷回乡,桑梓情深的胡博士即捐资125万港元,对其先父在1979年捐建的杏坛右滩胡兆炽学校进行重修扩建,并劈山建造了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999年又捐资300多万港元扩建杏坛职业中学。令人称道的是在上海博物馆庆典之际,顺德区领导应邀出席该庆典活动,才得知胡博士捐赠300万美元巨资支持上海博物馆设立胡宝星青铜馆。这种为善不甘後人又不为名利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不已。
龙文化
水乡杏坛,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孕育了水乡源远流长的水文化。龙文化,是杏坛水文化的精髓。
步入杏坛社区或村落,一股浓烈的"龙文化"气氛便会扑面而来:全镇所属30个村(居)委会,都可见到造型精美的龙船,古建筑龙母祖庙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是民间大型庆典活动、重大节假日和各种重要纪念日,"龙文化"更是五彩缤纷。划龙船、造龙艇,陆上舞龙、"九丈九"长龙、5人桡龙艇、50人坐的大龙船,应有尽有。
水乡杏坛,陆上舞龙经多年培育和发展,也富有特色,特别是以"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诸如布满彩调剧的灯龙(金龙、银龙)、用纺纱织造的纱龙、用草编织并插上燃着香火的大火、由数十名青少年模拟组成的人龙等众多的技艺精湛的表演队伍,无不活灵活观,令人赏心悦目。说唱龙舟等表现民间传说形式的表演,将"龙文化"、自然资源、水乡历史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早在清代年间,北水村就有舞龙的习惯。镇村领导和文化部门在想方设法保护和扶植划龙艇、舞龙.锣鼓柜、柜饰、说唱龙舟等杏坛传统艺术的同时,还发展了舞渔灯、划旱船等表演艺术,使杏坛的"龙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龙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杏坛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龙舟需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使用,因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都请地方首长祭拜水仙尊王,并提笔在龙舟的泸州桂圆上点眼睛,此即称为「开光」。初五龙舟下水前,还要敲锣打鼓,抬龙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众烧香礼拜及放鞭炮,巡行后龙舟便入水比赛。
扒龙艇
顺德区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顺德方言称之为"扒龙艇"。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龙江镇,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顺德市博物馆尚存康熙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
“龙舟竞渡”是水乡杏坛一项场面浩大、气氛热烈的节日盛事,每逢有龙舟赛事,乡人即扶老携幼,提前占据有利位置,或倚桥栏、或蹲桥头,河涌两岸人群熙攘,谈笑呐喊之声不绝于耳。龙舟健儿则个个体格强壮、生龙活虎,用两条粗壮有力的手臂奋力划桨,在阳光下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构成力与美的完美构图。每临冲刺,健儿们即加快划桨速度,伴以粗犷有力的吆喝,乡人则纷纷起立,引颈眺望,呐喊助威……赛事过后几天,当时激烈的争夺仍成为乡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龙舟竞渡发展至今是一种训练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的方式。又可学习谙水性,发展上肢胸背运动,龙舟竞渡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民俗体育活动。依老一辈的说法,龙舟竞渡所使用的舟,尚无龙的造型(早期的斗龙船多使用民间摆渡用舢板或小鱼板参加角逐)。于舟之首尾加龙首、龙尾,让整艘船犹如一条龙飘浮在水面之上的造型,则是在民国以后的事。现代的龙舟可分为龙头、龙尾、龙身、龙骨、桨、舵等几个部份。龙头为龙舟全身神态表现的重点,通常选完整的扁柏属雕刻,才能表现整体美,以增加灵气;也有人以樟木造船体,较不易腐朽。
据民俗说比赛之前的农历四月初一、十五及五月初一会领先举行打龙鼓、烧香及点火。五月初一请道士随着龙船在淡水河口或关渡举行迎神仪式,称为「请神」,亦即「请工」。之后将船摆在空地,当日连续掷茭数回,以此来决定炉主及头家,他们就必须准备各种事项。初一「起龙船」必须以绳绑紧,初二「龙船会」,准备扒龙船之各种计画。选手互相讨论,以及修理船、出纳等会议,此均于炉主家进行。
端午除了划龙船、吃粽子外,还有洗龙舟水的习俗。据说用龙舟划过的水洗,可去病健身。虽然都知道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大家还是想办法用"龙舟水"洗洗手脸,以寄托良好的愿望。
划过龙船后就是吃龙舟饭了。在村里的聂氏宗祠中或者河边的空地上摆起家乡宴席,全村老少一起入席,有时席数多达百围。据闻:吃过龙舟饭,便会"龙精虎猛、顺风顺水",所以每年这个节日,村民们都会聚集起来,一齐吃龙舟饭。与过年、清明节、重阳节等比较,高兴之情,尤有过之。因为在这节目期间,在外打工的以至外嫁女们都会返回村中。
讲究的"龙舟饭"里有道主菜称为"龙舟菜",用料是辣椒、黄豆、豆角、芹菜和猪肉丝。据老人家说:由于扒龙舟会被水花溅湿身体,因此"龙舟菜"可以"驱湿气"。其它菜式包括寓意"红皮赤肚"的烧肉,与及鸡、鹅、粉丝等,共有10个菜。讲到粉丝,从初一开始,每次吃"龙舟饭"之前,村里的长辈都会把一些粉丝、虾米及一些瓜菜分给小童,寓意他们"快高长大"。至于小童们,虽然不能作为龙舟手出赛,但在吃龙舟饭前,都可坐上龙舟充作"桨手",过过扒龙舟的瘾。
旧时的习例,龙舟饭不止吃一天,由初一至初天,除了初五正日人人在家煮外,由"起龙”“采青"到"藏龙",一连5、6天,天天都会摆"龙舟饭"。整个端午赛龙活动结束后,村人再择个吉日,把龙舟埋藏在浅河的淤泥中,称"藏龙"。埋在淤泥中的龙舟不会腐烂,反而因隔绝空气而受到更好的保护,来年"起龙"后一样崭新如昔,勇往直前。年年元宵节月正圆,龙灯腰鼓不夜天。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民俗文化之乡的杏坛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热闹非凡,别开生面,连广东电视台也特派摄影队前来拍录成特辑,好把杏坛人喜庆欢腾的独特风情与全省全国人民共享。
闹元宵
开场锣鼓响起来,杏坛润苑幼儿园的小运动员们表演的《金龙银龙童子闹元宵》上场了,天真浪漫的孩子们舞动两条长龙,表演了出龙宫、追龙尾、钻端午节、双戏龙、反绕身缠龙、合壁赛龙夺锦等自选套路,不但生动形象,姿态优美,技巧难度也不小,基本符合省级舞龙大赛套路编排的特点。这两条活泼可爱的"童子龙"一下子就带起了晚会的第一个高潮,全场五千多观众给他们鼓掌喝彩,最激动的当然莫过于孩子们的家长和教师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元宵佳节均以"龙”“灯"为特色,杏坛的这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从"童子龙"开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麦村小学的孩子们在重现北京申奥成功时欢乐心境的舞蹈"圆梦"中,表演了"灯串龙";齐杏幼儿园的娃娃们表演了有趣的"板凳龙";北水村农民在压轴的"双龙献瑞"中表演的金龙(男龙)、银龙(女龙)分别由几十名男女舞动,龙头龙身都是闪闪发光的小灯泡,煞是好看。就这样一龙接一龙的表演,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欢乐高潮。当晚最为精彩的超水平表演,是获得过广东省龙狮大赛第四名的杏坛职中的《盛世腾龙》。
只见三条彩龙在声遏行云的唢呐锣鼓齐鸣中,翻飞滚旋,穿缠盘绕,一会儿矫健嬉游,一会儿砌字造型。运动员们狂奔跳跃,时卧时伏,有时还要叠罗汉,技巧难度很高,直看得人人热血沸腾。最后高声呐喊的舞龙人砌出"中国龙"三字,激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乎掀起了体育馆的穹顶。
舞龙是杏坛最为突出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体育传统项目,光是北水村就有4条大龙(成人队)、8小龙(少年队),过去有的自梳女甘愿把养老金都捐出来做舞龙的经费,非常感人。由于场地关系,2012年在五万多人围观的元宵节大巡游中表演的香火龙、草龙和百多人接驳的"人龙",今次都未能表演,看来观众只能在2012年的录象片中去欣赏了。除当晚的舞龙节目之外,还有高赞村著名的锣鼓柜表演《鼓乐升平》、唱咸水歌的旱船鱼灯舞,表演龙舟鼓和霸王鞭的少儿舞蹈《我们也要饮灯酒》等,极有顺德水乡民俗情趣,也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原先在杏坛工作的黎先生带着家人专程回来观看,同来的广州朋友一家人,都说开了眼界,非常开心。
杏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结束后,来自各村各厂校的表演队伍兴犹未尽,敲打着龙狮锣鼓,把欢乐撒向依然人潮熙熙攘攘的街头.
民间故事
掘尾龙拜山
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
小虫得到照料,渐渐长大。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
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
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
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
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
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聂氏宗祠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
秀才对联斗气
在杏坛村,自古以来住着黄、苏、罗三姓人家。苏罗两姓位于村东,平时团结共事。黄姓位于村尾,少与村头人接触。一天,三姓秀才聚集在一家酒坊里饮酒作乐,有人提议吟诗作对以助雅兴。苏罗两人早就想抵诿姓黄的,于是串通一起,出了一副上联,要姓黄的对出下联。罗两秀才的上联为:“苏罗敲起叮当响,吓得黄犬嚎嚎叫。”黄秀才一听,知是抵诿之言,略一思忖,也不甘示弱,慢条斯理地说:“黄虎下山真勇猛,打烂苏罗嘭嘭响。”苏罗两秀才一听,无言以对。自此,苏罗两姓再不敢欺负黄姓的了。
马宁“神仙脚印”
古时候的马宁是不分东马宁与西马宁的。马宁历来被誉为“神奇的风水宝地”,尤其是马宁山,是远近闻名的名胜景地,本地有民谚形容为“上有龙头、月角、下有马鼻、金牛,左面鲫钱滩,右面百花岩,三村六市十八镇,九井十三坑”,可见当时名胜古迹之多,风景之美了。据当地人传说,马宁山有九十九个山头,这些山头是由一位神仙在一夜之间从很远的地方一个一个地搬过来的。她一只脚踏在均安的一个山头上,另一只脚就踏在马宁山上。这晚正好从远处一个一个山头搬过来安放在马宁大地上,已经搬了九十九个山头了。正当他搬到第一百个山头时,即最后一个山头时,天将亮了,他已经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了。突然间一只公鸡高叫了一声,这位神仙在昏睡中被吓了一下,双手一松,山头跌落到均安的某一处,所以马宁只有九十九个山头。传说如果有一在个山头就可以出奖元,故马宁极其量都是出到进士。而今马宁山北面山脚,在一块山石上面,有一个凹槽,大约70厘米长,30厘米阔,形状似一个只脚印。脚印凹入的地方,积水终年不干,曾经有人将水干,但很快又再满,当地村民称之为“神仙脚印”。人们传说这个脚印就是当晚这位神仙搬山头时一只脚踏住的地方。
龙潭龙母庙与水乡节
每年的五月初八日,龙潭村民都兴高采烈地举行水乡节活动,划龙船,拜龙母,敲锣打鼓,彩旗飘飘,远近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龙潭村缘何在这天举办水乡节活动?原来位于龙潭墟中心,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龙母祖庙,已有几百年历史,这座龙母庙流传着一段神奇的故事。话说在西江上游悦城龙母庙内的龙母娘娘,有一天站在江边望着滔滔东流的江水,不由得感到有点寂寞空虚。心想,何不乘着西江水飘流而下,观赏一番呢?想到这里,正好飘来一块木头,于是龙母娘娘将身缩小,跳落木头上,随着西江流下肇庆市,经水藤,入三槽,过勒流,直向容奇水道而去。可能是流速太快,沿途景物闪逝得眼神疲惫之故吧,在游过了北水涌口之后,龙母娘娘就悠悠然地睡着了。她乘坐的木头,随着冲入的河水,流入了龙潭涌。当时龙潭已定居了不少渔民,陈德公也是其中一个,他在涌边搭了个竹架,支起鱼缯捞鱼。这天他每次用力把鱼缯起来时,除了木头之外,缯内一点鱼虾都没有,他反复把缯内的木头丢向涌心,但这块木头始终流回鱼缯里,德公捞不到鱼虾,不禁焦急起来,随口说:“木头啊,木头,如果你有灵,就保佑我缯缯有鱼虾,我会把你摆上神位,天天用香烛供奉你。”说完就把木头拾起来,放在身边。再说,躺在木头上睡觉的龙母娘娘,连续被德公向涌心抛了几次,早已醒来,睁开龙眼只见身处小涌,环顾四周,又见地形平整,涌堑纵横,鱼塘桑基遍布,不禁叫绝道:“嘿,果然是块地杰人灵的好地方,莫非人们早知我长年信中悦城,十分寂寞,不如在这里尽享人间香火。”于是便立即召来虾兵蟹将。将水族中犯了死罪的鱼虾,押解到鱼缯内。再说,德公祈祷完刚把木头放在身边,曵起鱼缯,缯内便有许多鱼虾了,不上几缯,鱼篓早已装满。德公欢喜得合不拢嘴。当晚,德公特地备了酒肉果品,把那块木头安放在家中的神台上,点上香烛,对着木头,虔诚叩拜,拜完又开怀畅饮了一番,带着几分醉意上床睡觉,半夜里梦见家中厅堂上坐着一个头戴凤冠,身穿绫罗锦绣的妇人,只听她启齿道:“德公,我乃悦城龙母,偶游到此,龙潭乃得天独厚的地方,我也想在这里建一座行宫,我要你帮我打点一切,至于建行宫的匠人,材料到时自然会有。”哪妇人并告知德公,行宫要在五月初八日她的生辰日前完工。德公惊醒,尤觉异香扑鼻,知是神灵显圣,于是焚香向东方跪拜。过了几天,果然有艘大船,满载着砖瓦木石,及数十名工匠,到了龙潭圩里,船主找到陈德公,说:“我受东家所托,来建龙母祖庙,请你指点开工。”德公也不推辞,尽心尽力建造龙母庙,果然在龙母诞辰前就建成了一座壮观的龙母庙。庙门口有“正中宏化育,柔顺启文明”对联一副,横批是考通殿。宫脊塑有双龙戏珠,墙头布满灰塑的人物群,鸟兽及山水图,玲珑逼真,栩栩如生,横梁、神台等木雕工艺精湛,金碧辉煌。大殿正中,端坐着龙母娘娘,两旁四大金刚站立。庙的左右又各有副庙,左为五龙庙,右为天后宫,后座则是龙母娘娘的梳妆楼。工程完工那天夜里,德公又梦见龙母说五月初八定会来。第二天,德公就找乡人写好神榜,四处张贴。告知如乡仁人善士,五月初八那天是龙母的生辰,龙母在那天会到来,广施恩泽,望大家诚心领受。于是,五月初八,各乡龙船,纷纷前来为龙母祝寿,新造好的龙船也划来“点睛”。这种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解放后,当地村民把这天改名为“水乡节”。
甘竹滩龙神庙
甘竹滩,是顺德区的一条主要航道,它一头通往广州,一头连接西江。滩口狭窄,暗礁密布,每年洪汛到来之时,洪水汇集滩口,形成瀑布,直泻滩下,势如万马奔腾,闷雷贯耳。来往船只十分危险,稍不小心,就遭触礁沉没之灾。以前滩下两岸堤围单薄,历任官府乡绅不理筑堤修坝,一遇堤围崩塌,洪水泛滥,两岸百姓便无家可归。由于对官府修堤坝失去了信心,村民只好在两岸建起各种庙宇,求助于神灵的保佑。
人间百姓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神灵。某日午夜时分,很多人看见甘竹滩上闪烁两盏明灯,夹着奔流的滩水,直向滩口奔泻而来,当时渔民见此情景,大惊失色,纷纷跪拜,只见一条三丈来长,身披鳞甲,形似大蟒的巨形怪物冲向滩上,瞬间即逝。不几天,有一村民在离滩口不远的象山脚下,捡到几片碗口大的鳞甲。当时象山县是各村民放牧之地,经常失去耕牛。百姓猜测,失去的牛一定是被当晚现形的蛇魔吞食,一时人心害怕,便在象山脚下筑起一座庙,取名为“伏魔庙”。
一天半夜,庙顶上空出现满天彩虹,方圆二三十里都被光亮照得如同白昼,村民纷纷出来观看。忽然间一阵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有一条长龙直冲上天,不久又恢复了平静。这样一来,村民慢慢相信,那天晚上出现的不是怪物,而是一条神龙,于是把原来的“伏魔庙”改名为“龙神庙”。
说也奇怪,自此之后,甘竹滩两岸,除偶尔间丢失条耕牛外,再也没有失窃牲口了,水灾也减少了,百姓过了一段很长的安稳日子。
行政区划
西北部(一)
吉祐村委会
吉祐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北部,北临顺德支流,距镇中心城区6.5公里,面积3.82平方公里,有入村路与顺德区百安路连通。下设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960人。下辖村:
北水村委会
北水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09平方公里,有入村路与百安路连通,下设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417人.北水村委会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其旅游景点——尤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下辖村:
古朗村委会
古朗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百安路经此。下设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847人。村内名胜古迹甚丰,素有“三关”“六寨”“五拱桥”之称,还有古牌坊2座,黄箫养古墓1座。下辖村:
东村村委会
东村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6公里,北临甘竹溪,面积4.17平方公里,有20米宽的入村大道连接顺番公路。下设1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758人。区内有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是顺德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甘竹牌”鱼罐头于2002年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下辖村:
右滩村委会
右滩村位于杏坛镇西8.2公里,地处顺德、南海、新会、鹤山市四市、区的交汇点,西临西江干流,北临甘竹溪,面积6.04平方公里,顺番公路途经该村。下设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371人。村内有黄氏大宗祠已在2002年确定为省的文物保护单位。下辖村:
安富村委会
安富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的西面6公里,面积2.13平方公里,顺番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下设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679人。下辖村:
南朗村委会
南朗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8公里,面积3.49平方公里,百安公路横跨该村,下设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310人,该村和龙潭村基塘整治区被定为“顺德万亩农田示范区”。下辖村:
西北部(二)
光华村委会
光华村位于杏坛镇西部,距镇中心城区3.6公里,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区的杏龙路、百安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下设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609人。光华村历史上名人辈出,据有关资料记载,有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的文状元梁耀枢,还有多名进士、举人。光华村保存得较好的建筑有吴家祠堂、林家祠堂、梁家祠堂和潘家祠堂,以及西成组的“敦敦书院”。下辖村:
南华村委会
南华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19平方公里。下设9个村小组,户籍人口4267人。
下辖村:
麦村村委会
麦村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面2公里,面积7.83平方公里。下设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828人。
下辖村:
西登村委会
西登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6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下设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189人。
下辖村:
龙潭村委会
龙潭村委会位于杏坛镇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25个村小组,户籍人口8237人。
龙潭村委会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其旅游景点有始建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年)的龙母庙,还有建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的五龙庙以及建于明朝的单孔石拱桥——爱日桥,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下辖村:
中心区
罗水社区居委会
罗水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1.87平方公里,顺番公路杏龙段途径该社区南部。下设7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536户,户籍人口2265人,社区内的立滔制衣厂是杏坛镇主要的纺织服装企业之一。下辖村:
杏坛社区居委会
杏坛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设10个村小组,户籍人口3425人。下辖村:
路涌村民委员会
路涌村民委员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南1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金登公路途经该村。下设有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44人。下辖村:
吕地社区居委会
吕地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设6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579人。多年来,吕地社区居委会十分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顺德区文明社区、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下辖村:
马宁村委会
马宁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南3.5公里,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设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63人。下辖村:
马东村委会
马东村委会位于杏坛镇南部,南临西江河马宁水道,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23平方公里。下设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11人。下辖村:
新联村委会
新联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5.5公里,面积6.21平方公里,四乡公路、东海水道、马宁水道经过该村。于1998年由北沙、聚胜、蒲洲三管理区合并而成,下设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393人。下辖村:
海凌村委会
海凌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部,南临西江河马宁水道,面积为4.87平方公里,有四乡公路与镇中心城区相连,约8.7公里。下设十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953人。下辖村:
逢简村委会
逢简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的北部4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镇域二环路经过该村。下设等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541人。逢简村历史悠久,水乡古迹遍布,有宋代的“巨济”“明远”三孔石拱桥,有清康熙帝赐建的“金桥”,古庙、古祠、古屋众多,村内河涌交错,景色秀美,是典型的岭南水乡,素有“顺德周庄”之称。下辖村:
桑麻村委会
桑麻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区北2.5公里,东临顺德支流,面积3.58平方公里,桑麻公路通杏龙路。下设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883人。村内有广东省绿色食品“黑毛节”出名。下辖村:
雁园社区居委会
雁园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下设1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665人。多年来,先后获得顺德区卫生居委会、杏坛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下辖村:
东南部
昌教村委会
昌教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2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下设等1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643人。该村工业基础较好,以塑料、电缆、五金、制衣等行业为主。下辖村:
马齐社区居委会
马齐社区地处杏坛镇中心区东南,面积1.38平方公里,良均路、二环路经过该社区。社区下设9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585人。下辖村:
西北村委会
西北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1.5公里,面积1.99平方公里,有环村路连接齐赞公路。从原西岸村、北头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82人。下辖村:
光辉村委会
光辉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5公里,面积1.93平方公里,下设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696人。下辖村:
上地村委会
上地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部,距离镇中心区约4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齐赞路、镇域二环路途经本村。村委会下设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781人。下辖村:
高赞村委会
高赞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与容桂隔河相望,距镇中心区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高东、高南、高西、高北四个片,下设3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013人。下辖村: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11日,杏坛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参考资料
顺德年鉴2022 | 广东省情网.广东省情网.2024-03-08
佛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佛山市人民政府.2024-03-08
杏坛2024年“放手大干、奋勇争先”,共赴千亿新征程.凤凰网广东佛山.2024-03-08
杏坛,情调水乡孕育着不一的味道 |寻味顺德.搜狐网.2024-12-22
状元文化氛围拉满!杏坛首届“读书人家”获表彰.凤凰网.2024-12-22
杏坛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新浪看点.2024-12-23
顺德区杏坛人民政府网.xingtan.shunde.gov.cn.2019-07-31
顺德杏坛镇积极推动产城融合.人民网.2024-12-23
藏在广东的两座东晟康达古镇,媲美周庄西塘,外地游客很少.网易.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