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
婉约派,以词风所划分的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宋代时,并没有划分出派别,豪放、婉约都只能算是诗体的一种。宋词分派,最先是由划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之争引起的。明确地以婉约、豪放来概括词风的两大基本类型,始自明代的张綖,之后的吴灏则首次提出了“婉约派”这一概念。晚唐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形成了婉约的词风,一直至近代,婉约词仍是主流。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李煜、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等。清代王士祯在他的《花草蒙拾》中,将李清照推为婉约派之首。其间一些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品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苏幕遮・燎沉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词派起源
划分起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北宋,但明确地以婉约、豪放来概括词风的两大基本类型,则始自明代的张綖,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的“附识”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 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但张綖这里所谈的婉约与豪放,是就“体”即风格而言,并未称“派”。
词有此二“派”,是以后的吴灏说起,吴在他的《历朝名媛诗词题辞》说:“自宋人说部有铁板红牙之喻,词家乃分豪放、婉约两派”,首次提出了“婉约派”这一概念。
清代王士祯则更借张綖的学说,于《花草蒙拾》中说:“张南湖沦词派有二,曰婉约,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辛弃疾称首。”又以李清照和辛弃疾为两派的代表。
风格起源
若从词派风格的角度追溯,从晚唐五代十国到宋代,温庭筠、李清照、柳永等词坛名家,大体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学者蒋兆兰在其《词说》中也提出:“宋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皆以婉约为宗。”这又将“婉约”的起源上推至了唐五代。
发展历程
婉约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
形成阶段
词发展到了晚唐五代,出现了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和以李煜、冯廷巳为代表的南唐词风,筑起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形成了婉约的词风。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到了他父李璟及南唐宰相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而在其个人生活上,李煜生性浪漫多情,这是他婉约词风的主要由来,也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亡国后,他更是把这种创作基调演变成了另一种悲悯。
继承阶段
宋人的词体观念基本上继承了富贵香艳的“花间词”风。词在北宋初仍被视为“艳科小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花间词”风一直被视为词坛“正宗”,以后虽然受到其他风格挑战,但影响甚微。晏殊、柳永、欧阳修、张先、秦观、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以婉约为主要风格,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十国词风,但在继承中又努力革新求变。张先之词作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但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开拓了词境。晏几道则仍然按照父亲晏殊承传的“花间”传统,坚守小令创作,词作多表达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发展阶段
北宋中叶,苏轼以诗为词,另辟“豪放”之路,此时词有了豪放与婉约之别。苏轼之后,秦观、晁补之、黄庭坚仍然按照“艳科”创作,以致豪放词几乎绝响。词的发展在北宋后期出现了学柳永过于俗化,学苏轼过于诗化的倾向,出现了体现传统婉约词创作主流的“本色”理论——李清照的词“词别是一家”说。靖康之变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登上词坛,其词作慷慨沉郁、语壮声宏,至此豪放词与婉约词分庭抗礼。词至南宋,婉约风格未有间断,一直延续。南宋而后元、明、清以至近代,婉约词仍是主流。
词派特点
依调而和,注重文字与音律的相互融合,遣词用句深究细琢,华丽却不浮夸,风格绚丽,表达委婉。这就是婉约词有别于其他风格的词的不同之处。
创作题材
婉约词派在内容题材上,则主要侧重儿女风情。“婉约”词的题材内容表现的多是美女与爱情故事,不外离别相思、离愁别恨及个人的哀思愁怨。情感的抒发是婉约词创作的主要题材,以景抒情、以物抒情、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婉约词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创作手法
婉约词派所创作的“婉约”词,追崇于含蓄婉约,修辞委婉,用词柔腻,大多是艳曲、艳歌、相思调,腔调婉美,“非朱唇皓齿无以发其要妙之声”,或由“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歌唱。其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语言上重视措辞设色,王士祯指出:“《花间》字法,最著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组所及。”据统计,“花间词”中出现的名物达100次以上的有春、花、风、月、梦,50-100次之间的依次有柳、帘、屏、情、思、雨、眉黛、烟、恨、云、泪(泣)心、莺、魂、楼、枕、面等。此外,还运用大量词语细腻地描写女性的容貌、居室、衣饰、装饰、器物,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雕缋满眼的女性世界,形成了艳婉媚,香软绮靡的词体风格。尽管后来的词人,不再像“花间”词人那样浓妆艳抹女性的词世界,但“花间”词的浓情艳态、绮错婉媚之语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最后,词境含蓄蕴藉。虽然,含蓄蕴藉不是“婉约”词的专利,但“婉约”词更追求此种艺术境界。
代表人物
由于词(曲子词) 入了文人的手之后,即有意无意地屏除军情国事一类重大题材,而以风花雪月、儿女恋情为填词重点,并在以后的数百年间集合了众多的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词篇,形成了有力的传统,因而长期地统治着词坛。中间虽经苏派词人、辛派词人的两次重大冲击,却未曾动摇阵脚。《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说:“词自晚唐、五代十国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后代词论家遂尊奉这些词人为婉约派。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李煜、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晚唐时期
温庭筠,是花间词的鼻祖,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作词,且以词名掩盖诗名的人。正是在他手上,词在题材和风格上终于与诗分道扬,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温庭筠之后,士大夫才开始关注词,这种充满艳情但却婉约的文体。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等等,无一不受温庭筠的影响。到了明朝,还一度出现“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的程度。
五代时期
李煜,南唐后主,其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其父李璟、南唐宰相冯延巳等人的影响,冯李二人都突出抒发自我之情怀,突出创作的主体性,表现出或发人深思或感人至深的真情。李煜在他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中,创作了诸多的词作,推动了后世词风的形成,提升了词在文学中的分量,他后期的词作奠定了他婉约派鼻祖的地位。
北宋时期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高邮市)人。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南宋时期
李清照,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人称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其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代表作品
秦观,善于把对传统的借鉴与自身的创作巧妙融为一体,创作风格独特的雅词,有“婉约之宗”一说。他是婉约派承前启后的作家,前承花间派的韦庄,后开周邦彦、李清照。他生性豪爽,洒脱不拘,词风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特别擅长写离情别绪、伤春悲秋、羁旅行役等感伤题材。其婉约词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
柳永,其词多写歌妓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社会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创作慢词独多,音律谐婉。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画,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使词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婉约词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
周邦彦,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南宋格律词派的先驱,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其婉约词代表作有《少年游・并刀如水》《苏幕遮・燎沉香》。
晏殊,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风格与同南唐冯廷巳接近。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其婉约词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历史评议
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之争,一直不断。
否定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胡云翼在《宋词选》前言中说:“(豪放派)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词里形成一支波澜壮阔的主流。”“(婉约派)代表南宋士大大的消极思想和个人享乐思想,在词里形成另外一支逃避现实,偏重格律的逆流。”
吴文治在《婉约派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婉约派词人,他们的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以委婉的闲雅的笔触,来抒写缠绵悱恻的情思。无论是写伤春、悲秋、离别、相思,都显得十分迷离惝恍,柔靡虚华。虽其中也不无佳作,但有不少作品却存在着较为浓厚的感伤情调,有的还不免流于色情。……再加上词这种体裁适宜于抒情,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很容易迷惑一些人。这对广大读者的思想影响,无疑是非常不好的。”“‘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这是婉约派词人对词的基本概念。他们认为作词就是为了‘娱宾遣兴’。‘用佐清欢’,没有更多的社会功用。”“在婉约派词人的作品中,最容易毒害青年的东西,除了描写色情的作品外,还有那些感伤情调很浓、宣扬人生无常的作品。豪放派词人的有些作品虽然也有‘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和宿命思想的流露,但这种情调表现得最为突出的,还是婉约派词人的一些作品。”“婉约派词人在艺术上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他们很少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很少抒写当时人们的感情,因此总的评价不可能是很高的。我们决不能仅仅因为看到‘其表现手法,有时比较曲折而深婉’,因而抬高对他们的评价。更不能因为古人说他们是‘优秀的作家’。我们就一定得把他们评价很高。”
支持者
万云骏持不同的意见,他在《词话论词的艺术性》中提出:“前人所称豪放派与婉约派,就是词的两个最主要的流派,而历代绝大多数的词人及其作品,都可以说是属于婉约一派的。……个人认为,不仅像苏轼、辛弃疾这些豪放派的词值得我们学习,就是周邦彦、姜夔等这些婉约派词人的词,也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重视词的艺术性,不要低估了婉约派词人在文学史、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认为:“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但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
无派别论
八十年代,吴世昌提出了宋词无流派的话题,他认为:“自唐五代到北宋,词的风格很相像,各人的作品相像到可以互‘乱叶’。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词集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所以也无法为他们分派别,实际上北宋人自己也从来没有一人提到他的作品是属于哪一派。”在其《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中,他又重申了“北宋根本没有豪放派”的观点,在其遗著《词林新话》中,他反对将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词之形式,‘豪放’、‘婉约’,乃由题材决定,非欲故意创某派、某风”,“今世之论词者,多称东坡、瞿式耜为豪放派,其他北宋词家为婉约派,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凡强分宋词为‘豪放’、‘婉约’两派者,乃欲放婉约之‘郑声’。”他认为分派完全没有必要。
施蛰存先生在与周楞伽先生的一场辩论中,强调婉约、豪放是风格,不是派别,宋词未成派,其中理由之一是:“宋人论词,亦未尝分此二派”,其在《词的“派”与“体”之争》一文中也说道:“婉约、豪放是风格,在宋词中未成派……。”
参考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百科---婉约派.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5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放婉约.人民网.2023-12-06
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及其变化原因探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12-08
温庭筠:恃才傲物的落魄才子.澎湃新闻.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