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创办于1959年,原名为“扬州市烹学校”、“江苏省扬州商业技工学校”、“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举办五年制高职为主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其五年制高职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和指导。

2015年9月,扬州市和江苏省教育厅签署协议,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学院将设置烹饪、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工艺美术、旅游经济、旅游信息等9个子学院,这也是江苏省86所高职院校中唯一旅游学院。

2017年2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学校简介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特色学校,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直属管理。

学校创办于1959年,原名为“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举办五年制高职为主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扬州扬子津科教园,位于扬州大学城中心区域,周边有扬州大学2000亩新校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等(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扬州职业大学合并为扬州市职业大学)。

第一、特别的专业构成

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先后将传统服务业的“扬州三把刀”中的烹饪技艺、美发技艺、修脚技艺的传授由店堂转为课堂,由父子相传和以师带徒转为学校的正规职业教育,在上述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上起到了开山始祖的作用。目前,学校的主打专业仍然是传统服务业加现代服务业。其中影响比较大、具有鲜明特色的是扬州三把刀和扬州雕刻刀。在这些专业的职教市场上,该校雄踞无可替代的位置。

学校专业构成的特点:

1、专业方向与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结合

所设专业建立在具有鲜明的扬州市地域特色的传统通俗文化基础上,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

2、专业内容与人体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

所设专业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专业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本身: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3、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专业定位于技能教育,定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4、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紧密结合

专业扎根于扬州传统通俗文化的沃土,吸收着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文化;专业教育不仅注重于技能培养,而且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5、专业发展战略与学校特有禀赋紧密结合

第二、特别的发展轨迹

学校至今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50年来,学校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9年至1998年,学校是一所单纯的烹饪专业学校,属于技工教育范畴,隶属于江苏省商业厅。

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2002年4月,学校专业有所拓展,兴办了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新专业,并且在2002年正式由技工教育进入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管理主体由商业厅转为教育厅。

第三阶段,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学校根据中专教育的要求,在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先后成为国家级技能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成为江苏省紧缺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春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并成功地与意大利国立帕罗·迪亚哥诺学校、安东尼奥·玛堤奥尼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2003年12月开始筹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第四阶段,从2003年至今,学校在专业建设、办学规模、课程改革、实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在2005年正式迁至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占地面积由10亩由扩大为330亩,建筑面积由8000平方米发展为120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四百多人,3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80%的教师为“双师型”,其中高级技师40人,技师20人,有些还是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师、名师。学校有3位老师在近三年全市青工大比武中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另外,学校聘请了行业大师、名师40多人为学校兼职教师。

2009年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党委书记、校长周俊领奖时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学校在办学层次上由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为高职与中职并举的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在内涵建设上由普通职业学校发展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

第三、特别的就业需求

学校特有的中华文化技艺专业,在开辟了广阔的社会市场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就业市场,这就是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性人才需求市场。

50年来,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的在中直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家执厨,有的效命于我驻联合国和各驻外机构,更多的担任着大饭店、大宾馆的领导职务,或成为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另外,学校毕业生遍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档案局、中央秘书局、中央党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光明日报》社、清华大学膳食处以及北京饭店北京长城饭店北京民族饭店、北京九龙饭店。在江苏省省内,南京的会议中心金陵饭店、西康宾馆、双门楼宾馆等数十家饭店、宾馆,省财政厅培训中心,大型企业华为集团、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化、江苏紫京旅游集团、春兰集团的餐饮骨干力量几乎都是该校的毕业生或培训生。

尤其是2006年,该校成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仅去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来该校挑选了64名“扬州三把刀”专业人才,为党的十七大做服务工作。

因此,即使在大中专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学校的学生就业仍然是持续高走,构成了特有的就业现象。

第四、特别的办学思路

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是:“整体建设、特色先行;内外兼顾、重点突破;灵活办学、据正治校”。从“环境、目标、能力”“三位一体”的治校方略出发,努力在“做大中做实、在做实中做特、在做特中做强”。

发展目标是:政府满意、市场满意、家长满意。

发展标准是:特色学校、和谐学校、文明学校、示范学校。

发展路径是:内强教管质量、外扩社会影响、放大学校特色、占据发展高地、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校训是:天道酬勤。

(一)办学资源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内,占地330亩,现有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

实训实验中心,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内有烹饪实训基地、人物形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扬州市地方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基地;是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表演、生产、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的实训实验中心,也能承担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活动。以其功能的完善、设施的先进、管理的规范,现已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参观者。

在校学生人数近万名,有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中等专业学校两个办学层次。

学校既有与国内大学合作进行的大专教育,又有与海外高校联办的大专教育。既有长班,又有短期培训班;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业余、函授、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学校与武汉大学进行远程教育合作。与意大利帕罗·迪亚哥诺学校、安东尼奥·玛堤奥尼职业学院进行了“2+3”的国际合作办学;与韩国纪全大学合作办学;并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华盛顿湖技术学院、南西雅图美国社区大学已经签订合作办学意向协议书。2007年9月该校又与日本泰科电气设计安尼普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双方正在进行积极沟通,以期尽早落实合作项目。现也与韩国多家学校创立了合作关系。

中外合作办学所涉专业有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人物形象设计等。

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校园网,有自己的网站、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拥有多媒体微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微机房等,建有超大规模的烹饪、美容、旅游、商务、电子等各类专业的实习室。学校还在省内外建立了几百个教学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

(二)特色创新

1、专业建设的创新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支撑,坚持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已经形成了“扬州市三把刀+玉漆器”等传统服务业逐步做强,商贸、信息、电子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做大的格局。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确立了“重技能、求实用、可发展”的培养方向,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方法,形成一张文凭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培养。

学校紧密结合全省特别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实际,依托优势行业和企业,适度拓宽专业布局,瞄准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经过改造、重组、开发,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的办学格局。

——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聘请行业协会、企业、教育界、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保持与行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本省本地区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和预测,适时调整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促进专业建设的创新。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广泛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强化教学研究,准确把握现代化条件下,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成长特点,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学分制为抓手,稳步推进模块化和项目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一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层面进行课程改革,着重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这是浅层次的改革;二是从颠覆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课程层面进行改革,这是深层次的改革。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对该校的11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已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标准,也已编制完成。在九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烹饪工艺与营养和商务英语被江苏联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选中作为这两个专业的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将由联合学院发布执行。

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文件。通过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确保重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优秀率达到70%,一般专业达到40%以上,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加快校本教材建设步伐。每年划拨10万经费,建立教材建设基金;追踪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适应现代服务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要。

——突出重点,加快重点专业建设

积极开展省级示范专业、院级重点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的创建工作。目前,学校具有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

优先为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专业带头人岗位津贴制度;在定编人数、高级职称和聘任职位数上为重点专业提供多方面条件,使其高出一般专业的比例;优先选派重点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修、考察、交流;建立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的成长。

2、办学模式的创新

学校通过多种措施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在原有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相关企业在科研开发、人才培训、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加大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就一些与学校原有专业关联度比较大、而目前自己单独培养力量又不够的紧缺性人才,通过校企、校校合作模式进行培养,开辟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新路径。

3、教研科研的创新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每年划拨10万元经费,用于开展教学研究。每年确定10个校级科研课题,进行资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招标,参加一些重大课题研究,使学校的教研紧跟国内职业教育的先进水平,对所有中标的省、院级科研课题都给予一比一的资金配套;同时,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科研课题,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逐步建立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广泛开展科研课题的横向联系,努力提升教学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产学研研究,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注意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发挥联合优势,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4、拓展办学领域的创新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与意大利韩国职业学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学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积极为重点专业建设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师资、资金、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有重点地选择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境外院校,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国外去学习、培训或进行技术交流。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材、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

(三)实训基地

占地20000平方米的的实习实训中心包括烹饪实训基地、人物形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扬州市地方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基地。其建设目标是按照当今现代服务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力求做到“国内一流,世界不落后”,争取在环境、场地、设备、条件、功能服务等诸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技能人才提供最先进、最科学、最适用、最合理的设施设备。

实训基地整体建设的原则是:

——通用性。实训中心集学生实习、训练和教学、科研、实验、交流、比赛、鉴定、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能同时容纳数千人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能用最直观、最先进的方法对教师示范教学全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演示;能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中西菜点的营养分析和研究;能为全省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和同行提供技能交流、鉴定考核、成品展示的场所;能承担全国、全省或市级大型比赛。

——实用性。实训基地建立后,不能成为简单的摆设和陈列,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教学和实习以及训练,以实用为前提,能保证在实习和训练上提供最佳的效果。

——承继性。实训基地要能成为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桥梁。一方面能向人们展示传统技艺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去追求科技进步;另一方面要依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建构能够体现现代意识的实训体系。

——仿真性。实训基地要努力营造类似企业或公司的生产或经营氛围,让技能实习者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操作需要建设实训场所。

——交融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各种流派不断涌现。学生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在实训基地,专门建立了进行新技能、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的研发中心,设置了名师工作室。

——先进性。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坚持设备的先进性,尽可能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到实训基地设备建设上来。

——开放性。实训基地不仅要能为校内学生提供实际训练场所,还要面向社会,为社会上的行业、岗位在职人员等提供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基地成为对外交流和对外服务的窗口。为此,学校在实训基地设置了多功能演示大厅。

实训基地专业建设的原则是:

——系统化。按照原理系统、操作系统、维护系统来进行建设。原理系统主要是对某一专业知识的介绍,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各种知识的呈现,如某种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在营养上的作用,适用的人群等方面的知识;操作系统主要是进行实训,在基地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各类实训室;维护系统主要是指针对原料和成品的保护。

——现代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体现理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设备的现代化、教学训练过程的多媒体化。

——精品化。在建筑、安装上创省优工程,做建筑精品;在实训室的功能上不求大而全,选取最能体现现代理念、代表未来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的进行布置;在实训室设备的上,着力按照“1+1”即在实训室内要尽量布置讲解评点区和实训区,以实现实训、讲解(讨论)、做和说的互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在设备选型上,从外观到功能都要体现精致和专业性。

(四)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学校要想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阵地,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比较丰富,学校关键抓住师德、师智、师能几个方面:

1、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优秀的职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积极进取、意志坚定、和谐协作的教师团队。为此,学校强化思想教育,组织好政治学习,制定好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主题,活动有记录;积极拓展活动的形式,巩固学习的成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至少学习一本政治理论书籍,完成一本政治理论摘记本;“双肩挑”的教师,还必须学习一本管理理论书籍,完成一本管理理论笔记本。

2、以师智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

教师的学历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与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学校规定:凡2002年以后进校的新教师必须在5年内考上研究生,否则解除聘约或降格使用;凡5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5年内完成学历达标。

教师的职称结构是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以职称评定为抓手,全面引导和鼓励教师按照职称评定和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保证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将专业对口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各系在安排教学工作任务时,原则上是以教师的最终学历为依据安排课务。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但加强了与《扬州大学烹饪学报》的合作,为教师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而且,由教务处牵头,定期组织教育教学发展论坛,广大干部率先垂范,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从职教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模式、学科发展路径等方面对学校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科学地分析和规划,极大地拓宽了教职员工的理论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3、以师能建设为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技能等级

学校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从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引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政策强制,使所有的专业技能教师,都能到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上一时离不开的专业教师,也要确定自己的挂靠单位),利用一切时间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社会的交流,使专业教师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和经营管理业务知识,培养其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保证专业教师始终掌握最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

学校对公共文化课教师按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公共计算机课程进行招聘,系和文化课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每个专业的文化课教师,并规定公共文化课教师也要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专业,贴近市场,提交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渗透的方案,编写公共文化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好学生。

教师的技能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规定凡40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技能达不到要求,将不安排教学工作任务;凡在2年内不能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在正常年限内不能正常晋升一个技术等级,将缓聘教师岗位,缓聘期间降格使用。

根据学校的总体建设思路,各系以师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为教师的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如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展示和开展校本培训等,现已逐渐形成制度。此外,还通过竞赛活动,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

为了帮助教师发展,学校与系部签定了《师资建设协议》,系部与每位教师签定了《教师发展协议》,协议对每位教师的学历、职称、技能科研等不同方面情况的发展制定了阶段目标和发展路径,层层落实,由系部督促执行。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新进教师多的特点,学校一直将培青培新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学校确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二年成熟,三年优秀,四年骨干,五年能手。学校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开展“青蓝工程”,导师结对。另外,选送教师报名参加“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等,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步构建了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课程体系。

根据五年制高职课程具有的系统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五年制高职的教育教学规律。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特点,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系统思考、集成研究、整体设计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加强体现五年一贯制特色的教材建设,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实践训练的“现场化”、技能鉴定的“标准化”、毕业实践的“职业化”,从整体上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项目训练”,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课堂——工作间”的模拟教学模式。

积极推行课程设置模块化,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激活人才的培养制度。

(六)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学校突出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建设。在规范教育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优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让学生在校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准备为国家做贡献转化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

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团、入党、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重视体育活动,师生每天必打太极拳,使师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编制好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等。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挥校园广播站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他们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不良文化影响,围绕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开展阅读、演讲、演唱等活动。

(七)职教富民

扬州商校是“扬州三把刀”教育、培训的发祥之地。“扬州三把刀”以其独具的服务性和大众性,成为极具影响力和开发价值的技术工种,在全面建设小康的今天,其实用性更加日益凸现。

“扬州三把刀”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扬州三把刀”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它已融入千家万户,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扬州三把刀”从过去简单的谋生的手段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越来越具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对繁荣市场、改善生活、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大有裨益。

“扬州三把刀”是传统产业,近2500年的发展历史,至今兴盛不衰,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扬州三把刀”技艺并不高精深,掌握好它们也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在近2500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是以传统的以师带徒传授技艺,现在将店堂搬进课堂,可以批量产出,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这对于并不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知识的农民来讲是非常适宜的。大批农民来学校参加培训一段时间以后即可分散到全国各地就业,在不增加当地政府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从而很好地实现农民工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

“扬州三把刀”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是休闲经济的一个范畴,它能较好地满足富裕后人们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符合时代的理念。“扬州三把刀+玉漆器”正在走与高科技融合在一起的道路,它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利用自身在“扬州市三把刀+玉漆器”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职教富民工程。

从2004年起,学校承担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招收因贫困而即将失学的初中毕业女生数百名,帮助她们继续接受职业教育与以扬州三把刀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即全部安排就业。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扬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与扬州经济开发区合作组建扬州经济开发区社区学院。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新市民技能培训和企事业员工在职和转岗培训、乡镇街道干部轮训,为职教富民、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社区学院、200多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技能再培训、社会短期培训、中西部联合办学等途径,每年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000多人。

(八)社会影响

2002年以来,学校利用自身独特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色,依据市场需求,大胆进行课程改革,逐步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并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一条符合职教特点的办学道路,在区域市场和行业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社会影响上,已经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1、相关专业活动参与度较高。

2、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较高。

3、专业竞技活动获奖数较多。

4、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力度较强。

5、社会影响较大。

目前,学校成为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中共中央组织部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扬州市雕版印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成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江苏省烹饪协会、江苏省沐浴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市美容美发协会、扬州市沐浴协会副会长单位;成为扬州市德育学会会长单位;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在第三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中被表彰为“公益明星单位”;在2007年中国烹饪协会成立20周年的大会上被表彰为“烹饪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被扬州市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劳动奖状”单位。今年又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九)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专业特色显著,竞争实力雄厚,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的服务业名校。

“专业特色显著”:就是依据“与众不同、与同行有异”的错位发展思路,在专业建设上走特色发展之路。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特色专业(“扬州三把刀+玉漆器”)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和技能特点,形成“与众不同”的整体特色;二是普通专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某一方面具有“与同行有异”的局部特色。

“竞争实力雄厚”:就是强化内涵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通过加强与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团中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办公室、各省妇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省市行业协会的工作联系,主动接受领导,提供优质服务,奠定竞争的社会基础;通过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师德、师能、师智,提升素质,提高技能,奠定竞争的人力基础;通过加强实训中心建设,从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入手,依据系统化、现代化、精品化原则,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奠定竞争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校园建设,特别是专业文化建设,奠定竞争的人文基础;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设花园式校园,奠定竞争的环境基础。

“区域市场有地位”:区域市场包括“条”市场和“块”市场两个层面。“条”市场上有地位,就是在联合学院所属分院中,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进入前列。“块”市场上有地位,就是在扬州市职业教育市场、江苏省职业教育市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市场,其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

“行业市场有影响”:通过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爱岗敬业、技能全面、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深受市场欢迎”的合格学生,在市、省、国家三级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市场上,特别在传统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市场上,学校处于引领地位,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受到服务业企业的广泛欢迎。

基本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我校以“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为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积极参与服务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开设了烹饪旅游、形象设计、电子信息、商贸财会、工艺美术等六大类20多个专业。目前,有教职工406人,有在校生10580人。7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80%的教师为“双师型”,近200名教师是国家级、省级大师、名师。

经过五十三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

学校依托于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扬州市文化,依托于闻名中外的扬城传统技艺——扬州三把刀,依托于与川、鲁、粤齐名,并称中国“四大菜系”的淮扬菜,学校的专业特色显著、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学校的校训是“天道酬勤”,最初源于《周易》里讲到“劳谦君子,有终吉。”《尚书》有“天道酬勤”的说法。《论语》也有此说。唐朝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以勉励后来者。其内涵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该校的校园内处处浸润着校训“天道酬勤”的气息,刻有“天道酬勤”的太湖石,像一位敦厚的长者,启迪我们要领悟“一勤天下无难事”的真谛;栩栩如生的“扬州市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和伊尹(烹调之圣)、墨子(百匠之父)的雕塑,穿越时空,常驻校园内,与我们对话,谆谆告诫我们,务必崇尚劳动,崇尚技能;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搏击知识和技能的海洋;“赢在思路、贵在实践”的创业理念引导我们在创业创新创优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争先。

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成立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注重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既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又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中国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师生一起参与。

学校历程

四十多年来,学校利用自身独特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开创了一条符合职教特点的办学道路,成为传统服务业教育中的龙头学校,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了二万余名以烹调师、服务师为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1997年,学校在做大做强烹饪专业的基础上,率先开设美容美发专业,把古老的技艺提高到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趣、研究人体形象、美化生活的高度。由于学生起点高、视野阔、后劲大,不仅改变了社会对这一行业的偏见,而且毕业生很快成为各大美容院的紧缺资源。

1998年,学校又在全国首创了足部保健专业,吸收了“修脚”的传统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整合、深化和符合现代生活的改造、加工,集药疗、理疗、治疗为一体,融推拿、按摩、修脚为一炉,赋予扬州市修脚刀”以崭新的内容。足艺专业的开设震动了扬州服务界,用人单位纷至沓来。历经六年,现已发展成为包含足部护理、足部理疗、足部药疗的系列专业。

在办学层次上,学校形成多元化的格局。既有中等专业学校、又保留少量技工;既有五年制高职,又有与国内和海外高校联办的大专、本科教育;既有长班,又有短期培训班;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业余、函授和成人教育。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着“校园文化丰富,专业特色明显,学校环境优良,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精干,社会影响较大”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三把刀'特色显著、竞争实力雄厚、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的特色学校。

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学校占地330亩,总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有校园网、网站、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闭路电视控制中心,摄、录、编设备齐全,并能实现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拥有多媒体微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电子阅览室、语音教室等。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烹饪、旅游、美容、足疗、商务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实习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为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实习基地80多个,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一、基本概况

学校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紧紧依托扬州市地方特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逐步将传统服务业“扬州三把刀”技艺引进课堂,先后开发了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工程西餐、中医理疗、足部保健、美容美发、人物形象与设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系列专业,是全国第一家率先将传统工艺由店堂转为课堂、由父子相传和以师带徒转为正规职业教育的学校。目前,学校有烹饪、旅游、信息电子、商务、工艺美术、经济贸易等6大类近20个专业。其中,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容美发与人物形象设计、计算机维护、电子商务等为省级示范专业。

二、发展理念

学校确立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的理念,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发展理念,以“民主决策、情感关怀、审时度势、据正治校”为管理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发展之路,实施“立足三产、联动二产、局部争先、整体创优”发展战略,以“优势专业谋特色、特色专业谋优势”为专业建设目标,实现二次跨越式发展。

三、学校成绩

1、技能大赛摘金夺银

2008年,在江苏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27枚奖牌,金牌数9枚;同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校取得6金1银的优异成绩,所获金牌数占江苏省金牌总数的四分之一。

2009年,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26枚奖牌,金牌数6枚;同年,在全国职业院校世界技能大赛上,学校取得4金1银1铜的好成绩。为此,学校两度荣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

2、创业教育有声有色

学校依托专业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的创业教育体系。专门开辟了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提供实战舞台,目前入驻园区的学生创业公司有30家,主要从事商务销售、文化制作及传播、餐饮制作及销售、综合服务等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

3、实验实训国内领先

学校按照现代化、系统化、精品化的要求,投资兴建了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表演、生产、研发于一体的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设有烹饪实训基地、人物形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扬州市地方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基地,是江苏省紧缺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训基地,多次承担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型比赛。从省部级到各级地方领导,从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到台湾地区教育代表团,从省内兄弟院校到省外,众多的领导、专家、同仁、媒体纷纷慕名前来考察、参观、学习。

4、校园文化富有特色

学校以“天道酬勤”为校训,以“崇尚卓越,超越自我”为校风。选用大师、名师、导师寄语以及优秀学生典型事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塑造伊尹(烹调之圣)、墨子(百匠之父)和“扬州市三把刀”雕像,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每一间实训室都有历史和文化的展示,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早读课,学生朗诵古诗文;课间操,师生同打太极拳;晚自习,学生练书法;广场文艺晚会,师生同台展示风采。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行为规范,举止文明,气质儒雅。

5、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学校已与近3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拥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平均就业率达到98%。学校成为“三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部、财政部)“二委”(发改委、中纪委)、“一厅”(中央办公厅)“一堂”(人民大会堂)人才培训基地。2007年和2008年,共有114名学生被中直机关录用。

6、科研创新增添后劲

2007年,在第三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上,学校有33人获奖;2008年,在第四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中,学校有47人获奖。获奖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送审学校之首,学校获得“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组织奖”。

此外,近年来,学校申报并立项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累计开发了《扬州三把刀技艺系列教材》、《金阳光》丛书等上百该校本教材,每年都有10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7、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职教富民、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从2004年起,承担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从西部地区招收因贫困而即将失学的初中毕业女生;二是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组建了“扬州经济开发区社区学院”,几年来累计培训达1万人次;三是协助扬州市市政府承办淮扬菜美食节,每年参与并为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提供服务;四是连续三年承办江苏省职业院校烹饪、导游、美容美发和餐厅摆台技能大赛;五是出版了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工程的“金阳光”创业丛书共21本,成为创业者的必读本。

8、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是生源问题。近几年,在招生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连续三年,学校招生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烹饪、旅游、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类专业,每年都超额招生任务,招生数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学校。

四、社会影响

2009年9月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党委书记、校长周俊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成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中共中央组织部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创业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紧缺性人才培养基地”、“‘扬州市三把刀’技能培训基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扬州雕版印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江苏省烹饪协会、江苏省沐浴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市美容美发协会、扬州市沐浴协会副会长单位,扬州市德育学会会长单位,在中国烹协成立20周年的大会上被表彰为“烹饪教育先进”单位。学校还被表彰为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扬州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单位、扬州市“跨越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扬州市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扬州市2008年度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

50年来,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的在中直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家执厨,有的效命于我驻联合国和各驻外机构,更多地担任着大饭店、大宾馆的领导职务,或成为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例如:两任总书记(胡耀邦、胡锦涛)的家庭厨师(徐海峡、乔国树)以及杨尚昆、李鹏、李岚清、万里、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家中的厨师是学校毕业生;人民大会堂主理国宴行政总厨宴会总设计师是学校毕业生;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主厨、我国驻46个国家使领馆的主厨都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现代职教理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做到“专业特色显著、竞争实力雄厚、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

成就和荣誉

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意大利帕罗迪亚学校进行了“2+3”的合作办学,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在校生4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学校与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校成为“江苏省烹饪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烹饪专业教学研究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省紧缺性人才(烹饪)培训基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围的“扬州三把刀”技能培训中心;成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沐浴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相继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三下乡”先进集体;学校多次荣获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组织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学校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一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校长周俊代表学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12年学校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分赛区优秀组织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扬州市职业学校世界技能大赛先进学校”;学校成功举办全省学雷锋现场会,教育部相关领导和省德育工作委员会等领导160人左右莅临学校指导;我校再次喜获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成为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学院。围绕“职业道德好、职业技能强、人文素养高、创业、就业能力优且具有专业特长”的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新生利用周六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讲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参加了48个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大力推动创业教育,学生创业公司21家;学校实施干部指导楼层、党员联系宿舍的联指活动,加强了学生宿舍管理。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扬州市唯一一一所于省教育厅的公办高职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江苏省紧缺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单位

★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江苏省烹饪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烹饪专业教学研究中心

★“扬州三把刀”技能培训中心★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江苏省沐浴文化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

江苏省“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

★江苏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

★江江苏省职业育创意论坛组织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世界技能大赛江苏分赛区优秀组织奖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学院环境

新校区坐落在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512.9亩,总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等校区紧相毗邻,教育资源丰厚,内外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校园按现代理念整体规划和建设,体现时代风韵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人文内涵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建筑群体既和谐相宜,又各显个性。图书馆、教学楼群、实训楼群等建筑,风格别致,设施先进,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

学生管理

该校设有保卫处,中学生宿舍区内有校园110报警电话并且中宿舍区有夜间值班老师,学生会晚上22点开始清查宿舍人员分析人员动态学校门卫制度极其严格,宿舍区内禁止车辆通行。

系科设置

学校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同时还保留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现设有烹饪工艺与营养(省级优秀)、商务英语(省级示范)、旅游管理(省级示范)、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人物形象设计(省级优秀)、应用电子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管理(省级示范)、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优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艺设计等十三个高职专业和烹饪类、旅游类、服务类、商务类、电子信息类等三十多个中职专业,形成了以扬州市"三把刀"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龙头的专业格局。其中4个重点专业分别是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物流管理。

学院系科

学校有7个系30多个专业,分别是烹饪系、旅游系、信息电子系、商务文教系、经济贸易系、工艺美术系、机电建筑系(教学地点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校区)。

烹饪系

烹饪专业创建于1959年,其办学历史悠久、专业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上乘、就业渠道广阔、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培训了5万多名餐饮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成为我国烹饪职业教育最早、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烹饪专业系。该系在校学生1500人,校内烹饪实训基地8000多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开设的专业有中式烹饪、中式面点、西餐、西点、烹饪工艺与营养,办学层次有高中后大专、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技工以及各类不同形式的培训。

专业介绍

烹饪系各专业的办学层次有:高中起点大专、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技工以及各类不同形式的培训。特别是面向全省招收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烹饪班,该班采取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的方法,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学生将被分配到中直机关和中央领导身边执厨。

旅游系

旅游系现有旅游管理、美容美发与人物形象设计、中医理疗等专业。其中,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容两个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旅游服务与管理高职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还是该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42名,包括副教授9名,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一半以上,并聘请了长期从事旅行社、星级酒店等企业管理一线骨干、高层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教学工作。拥有一流的形体训练房、标准的模拟客房、模拟中西餐厅、酒吧、插花、茶艺、古筝、模拟导游、美容、美发、化妆、美甲、按摩等实训基地。

专业介绍

信息电子系

该系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应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个中职专业,在校学生1500余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理念先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强化技能操作。该系在不断实践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改革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该系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45名专业专任教师中,有9名具有高级职称,5名副教授,超过7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30多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先后有1人获得扬州市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1人获“扬州市实践教学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6人被选送出国进修、8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专业介绍

商务文教系

该系现有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两个高职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前共有26个班级,学生人数1200人。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三年制电子商务专业均为省级示范专业。该校是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协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校企合作项目组组长单位,商务英语专业被评定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优秀示范专业,并主持制定了《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该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0名,其中2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31人具有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28人。

专业介绍

工艺美术

该系以扬州传统工艺和现代动漫设计为特色,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动漫设计、艺术设计、学前教育为主干专业,扬州漆器、扬州剪纸、扬州雕版印刷专业、现代室内装潢设计、玩具设计等专业方向百花齐放。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业教师45名,其中副教授6名,高级技师7名。另从扬州玉器厂等企业聘请10多名兼职教师,其中5名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教师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刘幸福、蔡建国等教师在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银奖。

专业简介

经济贸易系

经贸系现有三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商务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中职专业有三个:农村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现有ERP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物流实训中心等,总投资近900万元,可满足近4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该系现有教师49人。教师当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有12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老师有28人。

专业介绍

机电建筑系

专业介绍

参考资料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官网.2023-12-28

——访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周俊.教育部网站.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