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济邦
胡济邦(1911年—1995年)记者、外交家。永康市人。
胡济邦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1年南京“珍珠桥惨案”中,为“护校委员会”十三名委员之一。先后掌握了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参加了战时及战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种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约瑟夫·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S·杜鲁门、约瑟夫·张伯伦、温斯顿·丘吉尔、夏尔·戴高乐、约瑟普·铁托、卡达尔等一大批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胡济邦和中央大学同学毕季龙一起被外交界赞誉为“最美好的一对”。新中国成立后,她参加了外交部的筹建工作,为将军大使的夫人做外交礼仪培训。1956年调《人民日报》任记者,曾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1979年至1985年丈夫毕季龙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时,胡济邦也到纽约,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95年2月7日,胡济邦在上海逝世。
人生经历
学生运动
1911年农历9月11日,胡济邦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县古山镇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1927年,胡济邦16岁,考入杭州法政学校,那一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大屠杀、马日事变,共产党奋起反抗,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腥风血雨迎面扑来,正值豆蔻年华的胡济邦在此时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第二年夏天,胡济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加入反帝大同盟。这是我党领导的爱国群众团体,任弼时、潘汉年等人曾参与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12月,北平市学生南下示威团到达南京,17日,南京、北平、天津市、上海市、武汉、广州市、安庆市、苏州市、济南市等地学生共3万余人,从中央大学出发,举行声势浩大的联合总示威。胡济邦作为中央大学护校委员会13名委员之一,慷慨参与。
1932年夏,因为参加抗日运动,胡济邦被学校开除。21岁的年轻姑娘毫不气馁,立即北上,到北京大学旁听,她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
红色特工
1933年春,在国民党兵工署预算处当会计,深得署长俞大维信任的四兄胡济时介绍胡济邦进入俞宅,教授俞公子英语。兵工署署长是中国国民党高官,经常参加蒋介石的重要军事会议。胡济邦借此获得了大量国民党核心军事机密。圆融通达的胡济邦,颇得俞大维一家喜欢,俞大维本人也对胡济邦从不防范,常在公务之余,和胡济邦谈论国事。
1933年7月的一天,俞大维从庐山回到南京,对胡济邦欣欣然道:“蒋委员长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军的详细计划,我看,朱毛红军这次的日子恐怕不长了……”胡济邦认定俞大维一定有蒋介石的“剿共”计划,因为兵工署长必须熟悉军事部署,不然,无法向各部提供武器弹药。胡济邦不动声色,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俞大维从庐山带回的一大摞军事文件,都是绝密材料。她用最快的速度一一拍照,将情报送了出去。
当瑞金市中央苏区的红色通讯社刊出这些绝密文件的时候,蒋介石大惊失色,气得差点晕倒。
1933年夏,经二哥胡济川和恩师何浩若举荐,又有俞大维和胡济时的说合,胡济邦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国际司五科(护照科)任科员。
1934年春,23岁的胡济邦由卢涛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共秘密党员王昆仑即来找她,请她办几张前往苏联的护照。在白色恐怖下,如果按正常渠道申请护照,恰是自投罗网。故而共产党人往往从满洲里市和新疆偷越国境,但那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能拿到真正的护照,盖上外交部的大印,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国绕道去苏联了。“县官不如现管”,王昆仑考虑,倘若转弯抹角从上层找关系,牵涉面太广,反而误事,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已经打入护照科的胡济邦。当王昆仑遮遮掩掩地向胡济邦说明来意,聪明的胡济邦嫣然一笑,打趣道:“堂堂国民政府立法委员,需要几本护照还不容易!需要几本?尽管吩咐。我明天就给你送上。”王昆仑欣喜异常,没想到如此轻而易举就能拿到护照。
16本护照到手后,还要从南京安全送往上海市,交到有关人员手中,而此时王昆仑已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列入黑名单,行动受到沈醉的严密监视。形势危急,胡济邦假扮成王昆仑的情人,以去上海度周末为由,结伴而行。沈醉嗅出其中奥妙,即在上海霞飞路霞飞坊王公馆四周布控,来个守株待兔。但王、胡二人更为机警,他们在上海站下车后,根本没有回家,而是让胡济邦入住东方饭店,王昆仑下榻青年会,两人迅即赶往事先约好的接头地点,将护照交与组织。沈醉他们守了一夜,连个人影也没见到!只好以“王和情人在外夜宿未归”电告戴笠复命。一场风波化险为夷。
此事给当年党中央军委书记、总管特科的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面夸奖胡、王二位:“多亏你们搞到了出国护照!”
出使苏联
1935年,胡济邦被派往国民党驻苏使馆工作。组织上交代她任务:利用国民党大使馆的岗位为党(如客观需要)也包括为苏联党做工作。
1936年初,胡济邦在上海独自登船,乘一艘苏联破冰船,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坐了9天9夜的火车,穿过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到达莫斯科,任当时的中国驻苏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
胡济邦作为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的新闻专员抵达莫斯科,是中国有史以来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
谁曾料到,此一去,竟是漫漫13年!毋庸置疑,这是胡济邦一生最为灿烂的篇章。
欧洲前线
此时,活跃在苏德战场上的身影属于胡济邦:她是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又是女性;唯一持有外交官护照的记者;在前线坚持时间最长的记者;中共秘密党员。她的事迹媲美须眉,称得上巾帼英雄。
年轻时的胡济邦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用当今时髦的话说,是美女外交官,美女记者。但她的名气并非源自年轻貌美。埃德加·斯诺曾评价她:“胡济邦女士是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苏德战争如何?我看中原地区武官的分析是错的。胡济邦女士说胜利一定属于苏联红军,那才是正确的。”这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将毛泽东的照片和胡济邦的照片一起印在了书的扉页上。
胡济邦和斯诺是很好的朋友。1941年,斯诺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任务,前往苏联和欧洲,在莫斯科的记者圈子里和胡济邦相遇。“在语言大师中,最‘威风’的恐怕非胡济邦莫属。这位先后为国民政府和人民政府的外交部效劳过的女秀才,正是曾经与世界五巨头笑谈国际风云的唯一的中国外交官呢!”胡济邦“跟苏联元帅约瑟夫·斯大林在一起时说俄语,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S·杜鲁门,英国首相约瑟夫·张伯伦、温斯顿·丘吉尔在一起时说英语,跟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说法语。她还用流利的匈牙利语采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约瑟普·铁托、匈牙利总书记卡达尔。同时她还会日语、拉丁语……”。
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女子,在莫斯科13年(1936-1949),目睹了苏德战争的全过程,写出了无数篇战地报道,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发表在国民政府情报司(即新闻司)英文版的《自由论坛》周刊和《中苏文化》杂志上。胡济邦凭借其卓越才能,成为莫斯科新闻、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其他信息
地下工作
胡济邦在苏联,遵照临行前党的指示,利用合法身份,通过外交途径,致力于中苏文化交流,结识众多的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如与伊里亚·列宾齐名的画家苏里科夫,著名油画家康恰罗夫斯基等,都和她是很好的朋友。她还拜康恰罗夫斯基为师,学习油画。康恰罗夫斯基十分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女外交官,特地为她画过两张肖像画。当年,让苏联人民大饱眼福的中国艺术展,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展出,事无巨细,都由胡济邦一手操办。她热心相助袁牧之、陈波儿赴苏学习戏剧、电影。后来,袁牧之筹建中央电影局,任局长,陈波儿组建东北电影厂,创建北京电影学院,为我国电影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胡济邦到苏联去,党组织指定曹亮为她的组织联系人,两人还约定了通讯代名和暗语(曹的代名为君碧)。但胡济邦到莫斯科后连着几个月都没有接上党的关系,这可把她急坏了!几次写信回国,向曹亮询问情况,谁知,原因是帮她带组织关系的两位同志因故未去苏联。1936年冬天,曹亮将这一情况告诉夏衍,请他为胡济邦介绍组织关系。夏衍通过秘密途径请史沫特莱托一位海员带信给在莫斯科的萧三,萧三很负责任地找胡济邦谈话,并把她介绍给苏联方面。以后胡济邦多次向苏联同志提出要求会见中国党组织,但每次苏方都说因工作性质需要特别保密,不宜与其他人发生联系。除工作外,苏方也经常为胡济邦组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介绍国内斗争情况、国际形势,苏联同志解释说:这就是“特殊的组织关系。”
在莫斯科的悠长岁月里,胡济邦继续为党的事业奔波。经常提供在中国国民党驻苏使馆以及国民党访苏代表团方面取得的情报。其中许多内容都涉及国民党的反共阴谋。虽然没有和中共党组织取得直接联系,但胡济邦时刻牵挂着国内。1937年,胡济邦委托由英伦回国、途经莫斯科的于炳然(解放后曾任重庆市公安局长)带给曹亮250美元,信中暗示是她交的党费。之前,约在1935年底,胡济邦也将自己出国置装节约下的300元交了党费。
据原国民政府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姜治方回忆:“胡济邦是一位活跃在东欧外交界的中共地下党员。曾到华沙托我为国内代购通讯器材。”另一位知情者这样写道:“据笔者所知,胡济邦是中共地下党员,奉党派遣进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门派驻苏联。她的共产党员身份始终未被察觉,特别是傅秉常担任驻苏大使时,对胡更是信任关爱。”
1949年3月,国民党驻苏使馆起义,4月,阔别故土13载的胡济邦以赴欧学习为名离开国民党驻苏大使馆,乘飞机经瑞士抵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国。中途胡济邦考虑到路途遥远,在境外时常停留,尤其是到香港后还要待命,有诸多意外。机智的胡济邦在途经瑞士时,将不便随身携带的美元、金洋90枚等存入瑞银集团保险箱,回国后即向组织报告。1953年2月,由我驻瑞士使馆取出了这批美元,胡济邦把这笔外汇折算成人民币1万多元(相当于现在的1千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外交部幼儿园。
新的工作
1949年5月,胡济邦历尽艰险,回到祖国。这时北京刚解放,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千头万绪。但人人都是兴奋的。在北京翠明庄招待所作短暂停留的胡济邦忙里偷闲,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翻译了《苏联总工会关于工会组织工作的各种决定》等大量文件,为新中国的工会建设起了关键的作用。
9月,胡济邦进入正在筹建的新中国外交部大楼,于同年11月至次年7月在外交部东二楼大厅举办的大使学习班里,任外交礼仪教官。学习班由李克农副部长主管,具体组织工作由办公厅副主任阎宝航负责。阎宝航(1895-1968)于英国爱丁堡留学,后长期从事统战和国际情报工作。他一米八的个头,中山装每天都熨得平平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社交活动、礼宾礼仪、官场应酬,娴熟自如,从各野战军调来的将军大使们都称他“洋主任”。在学习班里,外交礼仪教官胡济邦被尊称为“老外交”,是个“传奇人物”,“在隐密战线上战斗了近30年的红色战士”。她教起“学生”来极为严格,就连王稼祥夫人、朱剑凡之女朱仲丽都服了。胡济邦指着一位夫人的旗袍,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你的内裤太长,都露在旗袍开叉外面了,必须穿衬裙,知道吗?”准备去匈牙利当大使的黄镇夫人朱霖,穿了件连衣裙,解开领扣,把里面的汗背心往领口拽了拽,觉得很漂亮,但胡济邦直摇头:“不行,背心不能露出来,这样人家会认为不礼貌。”这些不懂外语,又没出过国,从黄土地走来的“土八路”夫人们,个个都是短发。胡济邦指着她们的发型说:“解放区的发型不符合外交场合要求。要烫发,搽上点粉,抹点口红……”朱霖泄气地说:“我不干了!最好选能干的去!”到学习吃西餐时,朱霖对黄镇说:“我还要吃20个饺子才够。”服务员递上一盘水,朱霖想喝,胡济邦赶紧制止:“这是吃完水果后洗手的水,不能喝。”朱霖只好悻悻地缩回手:“真是活受罪!”
胡济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厅任秘书科长、处长,研究室研究员等职近7年,为共和国外交部的初创,付出了全部心血,得到李克农的赞赏。
1956年,胡济邦调《人民日报》国际部任记者,常驻波兰、匈牙利等国。匈牙利事件时,她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发回大量通讯和社会动态内参,1956年11月至1958年3月,《人民日报》共发表她的专稿31篇,其内容为国内广大党政军干部关注。匈牙利劳动党总书记卡达尔来北京访问时,曾对毛主席说:“你们派来的《人民日报》记者胡济邦很勇敢,工作表现很出色,谢谢你们。”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微笑着说:“是的,我从她的报道里,晓得了你们的真实情况……”
胡济邦从东欧回国后,任《人民日报》国际部评论员。笔下生花,纵览国际风云,其评论员文章,常常被外电作为研究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胡济邦同时兼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她的丈夫毕季龙,继唐明照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技术合作促进发展部。1979年,胡济邦随夫至纽约,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6年时间,夫妻俩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六七十个国家,足迹遍布亚、非、拉丁美洲各国,结交了各界人士和朋友,在外交界,两人被誉为“最美好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