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指的是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社会对当时四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的合称。

最早提出“民国四公子”概念的人是报社记者包天笑,1924年,他贴合当时直奉战争的政治形势,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孙中山之子孙科、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并称为“四公子”。1931年社会舆论开始产生分歧,张孝若、袁克文开始出现在四公子之列,报纸上也有人把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卢小嘉称为“民国四公子”,作为“洋场名士”盛传于上海市。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出现不同版本的民国四公子,此外还有袁克文、刘仲迈、伍朝枢唐榴;张学良、卢小嘉、段宏纲、方达智;李壮飞、张学良、卢小嘉和张孝若等较为生僻的版本。纵观1938年到1940年的多份报刊,多推段宏业、张学良、卢小嘉、张孝若为四公子。

这些人物因风月艳闻和家世背景而闻名,开始以四公子之名盛行于上海时,被人讥笑其风情浪荡。传到北京之后,说法有所改变,变成了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和爱新觉罗·溥侗。由于张学良后来的形象改变,以及在流传中以溥侗置换了卢小嘉,“民国四公子”的称谓便发生了由贬义而到褒义的变化。而张伯驹也曾提出三种说法:一、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张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期间,虽然民国四公子的具体人选有所不同,但张学良、袁克文、张伯驹、溥侗等人均被广泛认可为民国四公子的代表。

说法由来

最早提出“民国四公子”概念的人是报社记者包天笑,1924年9月15日,他在《晶报》以“曼妙”笔名发表文章,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孙中山之子孙科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并称为“四位公子”。因包天笑发文时适值齐燮元与卢永祥江浙战事初起(1924年9月初)继而引发直奉战争期间。此前一年,曹锟以贿选担任总统职位,德不配位,引发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浙督卢永祥,与直系吴佩孚冯玉祥联军对战。此前,张作霖、段祺瑞、孙文三方已结成三角同盟,张作霖曾秘密拨付段祺瑞巨额军事活动费,由后者将部分资金转给冯玉祥以示拉拢。这场战争终以冯玉祥阵前倒戈,发动“辛酉政变”,推翻曹、吴政权而收尾。因此民国四公子概念的提出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贴合。

1924年12月17日,《时报·小时报》重述包天笑版本,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黎黄陂。此后,1930年《铁报》刊文“素衣”《四公子》、1934年《风月画报》刊文“实翁”《古今之四公子》、1958年中国香港《工商日报》刊文“春痕”(刘麟生)《卢公子暗恋坤伶》都将卢小嘉段宏业孙科张学良并列为民国四公子。

除去包天笑版本的说法外,1931年4月6日,《金钢钻》刊出“朱葆三女士”《拟以袁刘伍唐为最近四公子议》一文,文中推翻包天笑版本,另将袁克文、刘仲迈、伍朝枢唐榴四人列为民国四公子。同年5月《小日报》“龙居士”《所见略同之张汉卿与张孝若》将张学良、张孝若、卢小嘉、段宏业列为四公子,张孝若开始出现在其中。7月6日,《上海画报》“石翁”《谈四公子》承袭“佩珍女士”说法,将张学良、伍朝枢,孙科,唐榴列为四公子。

1931年,报纸上还出现几件风月艳闻:其一,袁克文死后风流、群妓送葬;其二,张学良迷恋舞女,置军情于不顾;其三,是张伯驹在上海与潘妃热恋、虎穴夺姝的事;其四,是上海市有个卢小嘉浙江省督军卢永祥的公子吃喝嫖赌,洋场驰名,那年他正恋上一个叫袁慧燮的“青岛市美人”,同居于上海愚园路的西园公寓。报纸新闻加上这四个人父亲都是风云人物的背景,于是有人又把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卢小嘉称为“民国四公子”,盛传于上海。

《社会日报》(1933年)刊载“徐行”《四公子》中,谈及四公子中,孙科的存在感逐渐走低,有被张孝若取代之势。1935年8月20日,《社会日报》刊“慕云”《四公子死生异路》中将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张孝若列为四公子,但这两篇文章中对于卢小嘉等人物的叙述存在诸多谬误。1939年,《新申报》“湘楼杂写”专栏中将张学良、张孝若、卢小嘉冯庸列为四公子。

纵观1938年到1940年的多份报刊,多推段宏业、张学良、卢小嘉、张孝若为四公子。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民国公子不过就是“洋场名士”,近乎于鲁迅所说的那种跑到上海洋场来的“才子”。除上述外,还有张学良、卢小嘉、段宏纲、方达智(1949年《力报》所刊“吴稽之”《纪二十年来四大公子》);李壮飞、张学良卢小嘉张孝若(1979年中国台北《传记文学》所刊叶林枋《关于胡若愚其人其事》)等较为生僻的版本。

四公子的说法传到北京之后,又有所改变。北京是一个文化古都,而不是上海市的“十里洋场”。后来北京的说法,四公子为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和爱新觉罗·溥侗。张伯驹《补注·九四》诗提到的“两将军”:一个“辽东”,指张学良;一个“红豆”,即溥侗,乾隆十一子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曾孙,别号“红豆馆主”,世袭镇国将军。“双词客”:一是袁克文,一是张伯驹,二人都喜好填词,又都是戏曲票友,克文号“寒云”,伯驹别号“冻云楼主”,故曰“双词客”“号二云”。

张伯驹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袁克文(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爱新觉罗·溥侗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张伯驹实际上是提出了民国四公子的三种说法:一、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张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

张学良的身份与另外三人(袁克文、张伯驹和溥侗)并不相同,虽然也在风月场上驰名,但他毕竟属于军政界的人物,更多为世人所关注的是他的政治行迹。随着张学良的政治声誉的变化,也使“民国四公子”的含义在人们心目中发生着演变。由于张学良后来的形象改变,以及在流传中以爱新觉罗·溥侗置换了卢小嘉,“民国四公子”的称谓便发生了由贬义而到褒义的变化。期间,虽然民国四公子的具体人选有所不同,但张学良、袁克文张伯驹、溥侗等人均被广泛认可为民国四公子的代表。

人物介绍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2001年),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奉天省(今辽宁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1928年6月,张学良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北地区。12月任中国国民党北平绥靖主任。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10月,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最终得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原地区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即被扣留、判刑,先后被囚禁于浙、赣、湘、黔等地。在1946年国共两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之前,蒋介石于1946年10月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并限制人身自由。开始了后半生被囚禁的生活。他于囚禁中,由佛教改奉基督教,1964年受洗。

1990年起张学良才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虽然恢复了部分人身自由,能到美国探访,但张学良想返回中国大陆探访东北地区老家的期望,未能得到台湾政府的许可。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火奴鲁鲁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寿100岁。

袁克文

袁克文(1890年-1931年),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小名招儿,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祖籍中国项城市袁世凯次子,其生母金月仙是朝鲜人。袁克文出生后,由嫡母沈氏抚养,娇惯恃宠,养成贵公子习气,从不认真读书,但聪慧过人。

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家中设了学馆,请了扬州市才子方尔谦天津市硕儒严范孙、名士董宾古等人为家中孩子教授学识,在这些文人的教导下,袁克文学业进步很快。十五岁开始,袁克文就读于天津北洋客藉学堂,孙师郑任监督。在众多老师中,袁克文受方地山影响最大,两人脾气、秉性、爱好都大致相同,最后还结为了儿女亲家。袁克文在十六七岁时,慈禧为笼络袁世凯想指婚给袁克文,袁世凯为了推脱,匆忙挑选了一个天津市补道刘尚文的女儿刘姌(字梅真),让两人成了亲。成亲后的袁克文并没有一心一意与妻子生活,生性风流的他陆续娶了多位侍妾,包括薛丽清、小莺莺、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蓝、亚仙、眉云等等。

1912年,因有流言提及袁克文与他父亲的一个妾,袁克文为避嫌去了上海市。在上海他以“大”字辈的身份加入了青帮,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并陆续收了16位徒弟。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对此袁克文持反对意见,但他一个人的意见并不被重视,1915年秋天,郁结之中的袁克文泛舟滇池时写下了两首七律,以感怀时事。大名士易顺鼎看到后非常欣赏,将两首合并为一,命名为《感遇》。这首诗在反对帝制的人中流传很广,袁克文兄长袁克定得知这件事后告知了袁世凯,袁世凯一怒之下将袁克文软禁在北海中。1916年,其父去世后长居于上海市。1931年3月22日,袁克文因患猩红热病逝于天津两宜里宅,享年41岁。

袁克文生前并未过多参与政治活动,主要活跃在文人圈子中。其主要作品有介绍古钱币的《泉简》、1914年刊行的诗文合集《寒云诗集》、词作合集《洹上词》,以及1920年连载于上海《晶报》记录其在辛亥革命期间所见所闻的《辛丙秘苑》等。

张伯驹

张伯驹(1898年-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

张伯驹7岁入私塾,9岁能诗文。1916年,张伯驹进入袁世凯的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曹锟张作霖吴佩孚部下任职,还在盐业银行中挂了个常务董事,但担任的都是名誉性职务。

张伯驹一生酷爱京剧,前半生一掷千金学戏、票戏,成为名票。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邀请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名伶组织北平国剧学会,出版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国剧画报》《戏剧丛刊》等期刊,筹办国剧传习所,培养出像刘仲秋、郭建美等许多有水平有文化的京剧演员,张伯驹曾多次与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等京剧名宿同台演出。1937年,恰逢张伯驹40岁整寿,余叔岩提议,齐集当时的名伶与张伯驹合演一出京剧:全部《空城计》。主角诸葛亮由张伯驹担纲,而所有的配角皆是当时菊坛上最顶尖的人物,包括余叔岩王平,杨小楼马谡王凤卿赵云程继先马岱钱宝森张邰,郭春山、王福山两位名丑的老军,名票陈香雪的司马懿

1947年6月,张伯驹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1956年,张伯驹加入民革,任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同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其一生收藏的晋朝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诸上座帖》等价值连城的珍贵书画无偿捐献给国家。

从1962年起,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员、第一副馆长,“文革”中遭到迫害和诬陷,周恩来总理得悉后,指示有关部门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晚年张伯驹还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许多社会职务。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1982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张孝若

张孝若(1898年-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本名怡祖,以字行,又字潜庐,著名商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子。

张孝若是张謇的独子,张謇对其管教严格,倾注无限心血。张孝若6岁起,由日本人森田政子任其家教,8岁进入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由名士张景云课读,1913年小学毕业后,张孝若到德国人办的青岛大学中学部及震旦大学求学。191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次年张孝若自美国游学回国后,在南通创设自治会,希望以全民自治的模式经营南通。1919年,张謇创淮海实业银行,张孝若任总经理。此后,张孝若又任南通学院院长、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各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等职。1922年6月,张孝若作为北洋政府所派专使对英美法系等10国进行实业考察,后将所见所闻整理成30万字的《考察欧美日本十国实业报告书》,以《张孝若演说稿》出版。回国后,他被任命驻智利国公使。1926年,张孝若担任长江水道委员会会长。1926年8月张謇逝世后,张孝若继承先志,承担起经营建设南通市的重任;同时闭门谢客,搜集张謇一生的资料,整理、撰写,出版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张季子九录》。1935年10月,张孝若被旧仆吴义高误伤枪杀,年仅37岁。

溥侗

爱新觉罗·溥侗(1876年-1950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别号红豆馆主,“票界大王”,“京朝派”昆曲代表人物,是四公子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和皇族。

溥侗生于清室宗亲家庭,是爱新觉罗·载治的第五子,人称“侗五爷”。1881年,载治卒,被封为镇国将军。自幼在上书房陪读,酷爱剧艺。因其在戏曲上的精深造诣,获得“票圣”“票界大王”的美誉。1907年,主持北京业余昆曲社团言乐社,使京朝派昆曲得以传承。1911年,他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作曲。辛亥革命后,他将言乐社扩建为言乐会,成为清末时期具有影响力且规模最大的业余曲社之一。1927年,任“乐律研究所”所长。1929年,主持重组言乐会。1930年初,爱新觉罗·溥侗被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大学特别艺术导师,直至1933年离任。同年,受聘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1935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委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汪伪政权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列入汪伪汉奸审判者之列入狱,后改监外执行。1950年8月9日,病故于上海市,安葬在昆曲发源地苏州市的灵岩山。

卢小嘉

卢筱嘉又名卢小嘉,是民国时浙江省都督卢永祥的儿子。

由于卢筱嘉之前在上海大舞台与黄金荣产生了冲突,黄金荣被捉入淞沪督护府,严刑拷打,黄金荣把这件事视为生平最大的屈辱,始终不能释怀。卢永祥被罢免之后,许多黄金荣的徒弟都以黄金荣的名义向卢筱嘉报复,卢筱嘉为了躲避他人的报复,回到山东省与“青岛市美人”之称的袁慧燮成婚。1946年左右,卢筱嘉与夫人搬到了台湾,之后在台湾做进出口生意,1960年代末卢筱嘉在台湾去世。

段宏业

段宏业,安徽省合肥市人,为北洋军阀、民国初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之长子,善围棋。

段宏业1887年出生,早年寄养在亲戚家,十几岁时才回到段祺瑞身边。后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学,但因体弱多病而退学。之后在陆军部执法处挂名提调,但基本不上班。20世纪20年代前后,段宏业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他与“太子派”诸人也是段祺瑞的幕府。1927年后,他由政转商,任山西正丰井陉矿区总经理。1933年段祺瑞南下上海市时,段宏业仍住天津市负责打理段家在北方的企业。他一生娶了九个老婆,生三子二女。新中国成立初,段宏业在天津市病故,归葬合肥市祖坟。

孙科

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哲生,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孙中山长子,原中国国民党重要官员之一。

孙科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因父亲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孙科随母亲前往美国檀香山投奔伯父孙眉。在檀香山读书期间孙科加入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辛亥革命成功后,孙科回到中国,三任广州市市长,积极主持广州的市政改革,使广州成为同时期城市管理的典范。1928年起,孙科先后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铁道部长和交通大学校长等,主持修筑粤汉、陇海铁路。1931年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孙科当选行政院院长进行组阁,但因为难以在职位上展开工作,仅25天便提出辞职。1933年,孙科改任立法院院长,期间主持修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五五宪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科促成《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后多次出访苏联达成贷款协议,得以向苏联购进武器支援抗战。1947年,他任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他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孙科未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而是先后避居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等地。直至1965年10月抵达台湾,先后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孙科因突发心脏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葬于阳明山双重溪墓园。著有个人回忆录《八十述略》。

影响

民国四公子中,张伯驹的词受当代文坛看重,此外袁克文爱新觉罗·溥侗的诗文述作,亦见诸报刊,张学良也曾有诗作流传。袁克文、张伯驹、溥侗三人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他们做文言文、旧体诗词、演旧戏,还去搜寻和保护文物,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其中,张伯驹在1956年与夫人潘素将其收藏的晋朝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诸上座帖》等22件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并把故宫给予的奖励购买了公债。

人物评价

作家、教育家宋振庭挽联中评价张伯驹:“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赉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

张伯驹在《洹上词》的序中对袁克文的文采给出了高度评价:“寒云词跌宕风流,自发天籁,如太原市公子不修边幅而自豪,洛川县女神不假铅华而自丽。”

作家李自存在自己的著作《风流公子袁克文》中评价袁克文:“他(袁克文)聪颖敏慧,,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法楹联,样样精通。他读书过目不忘,真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由世界’,无拘无束,把他的家庭,他生活的这个社会,都抛到一边,他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北京晚报评价爱新觉罗·溥侗:溥侗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下笔不事雕琢,有书卷气,淡雅有味,一笔一画间,流露出自我性情。民国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都出身清宗室,溥侗影响最大,是民国以来戏曲票友中造诣最深、名望最高的一位。“侗五爷”之名一方面来自其在家中排行第五,另一方面则更为重要,正源自他的才,他对京剧的痴迷,他对艺术的深耕与推广。

中国近代史大家唐徳刚先生评价张学良: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杀手锏‘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只此一项,已足千古,其他各项就不必多提了。

孙科去世后,蒋介石于次日下令治丧时称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弘,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义,学术造诣渊深”。

参考资料

不同版本“民国四公子”:名副其实“官二代”.中国新闻网.2024-09-04

民国四公子.豆瓣读书.2024-09-04

..2024-09-20

祝淳翔:也谈“民国四公子”.澎湃新闻.2023-11-09

祝淳翔:也谈“民国四公子”.中国作家网.2024-09-20

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张学良.共产党员网.2024-09-04

张学良.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4-09-04

袁克文与百宋书藏.中国作家网.2024-09-04

风流名士袁克文.中华龙都网.2023-06-19

张伯驹.故宫博物院.2024-09-04

江苏南通张謇:《家诫》传世 警言流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4-09-20

张謇的财富观及启示.南通网.2024-09-20

这人曾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却死于非命,案子至今存疑点.百家号.2024-09-20

张謇的子孙们.张謇纪念馆.2024-09-20

红豆馆主溥侗生卒年考.凤凰网.2024-02-03

红豆馆主溥侗清华教曲的故事.清华校友网.2023-12-27

溥仪族兄溥侗曾在南京打官司 被列为“汉奸”关押.中国新闻网.2024-01-03

“民国四公子”溥侗晚年艰难度日 托好友变卖字画.中国新闻网.2023-12-30

段祺瑞.凤凰网.2024-03-03

《张伯驹小传》 -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2023-07-26

他们是在北京生活和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满族书家,既有皇族也有平民|北晚新视觉.北京晚报.2024-02-02

清代王府中的票友-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4-02-02

张学良到底是个怎样人.光明网.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