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关冕钧

关冕钧

关冕钧(1871~1933) ,字耀芹,号伯衡,祖籍广东高明井溢村,生于苍梧县(今梧州市)长洲岛杨桥村。清代光绪19年(1893年)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二年参加朝廷的“恩科”会试考取进士,改庶吉士,次年散馆授职编修,授光禄大夫,官至四品。1898年充国史馆协修官,1902年充编书处修官,1903年充功勋馆纂修官。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任充恩试同考官,分校礼闱。后任邮传部总务,议四政,以铁路为先,为中国首任铁路大臣。 1905年~1909年与詹天佑等一起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辛亥革命时,倡赞共和,参加反清运动。民国初期,历任南北议和代表、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参议院议员、晋北运局局长等职。1933年2月15日病逝于北平市,后归葬家乡梧州市长洲岛。著有《三秋阁书画录》。

人物生平

西江绿洲 人杰地灵

关冕钧的一生好学、勤勉,更得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九月初四,出生于苍梧县(今梧州市)长洲岛的杨桥村。长洲岛文化旅游风景区面积11多平方公里,坐落于西江河段,是中国内陆河最大的岛屿,其岛白练回环、绿树成荫。南北最宽处2公里,东西长10多公里,依江流方向延伸,像一头硕大无比的巨鲸溯江而上。

关冕钧的先辈是在清初从广东高明县井溢村迁徙至广西岑溪,之后再迁至长洲岛定居的。关冕钧的祖宅,位于长洲岛中最宽阔之处,祖宅旁边就是长年流水潺潺的杨桥冲。杨桥村顺着西江岸边延伸,村西有杨桥冲,村东是瓦窑冲,相距不到千米,村前栽满桑树和龙眼树,从河岸向内依次是绿树、农舍、鱼、耕地。

关冕钧的祖父关纯庄早逝,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关冕钧的伯父关广洋和父亲关广槐兄弟二人的身上。关广洋在村中的蒙馆任教,兄教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思想在关广槐的心中渐渐萌发和滋长,成为他日后考取功名、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基础和优良品德的依托。

关冕钧(后排右六)与家人在北京什锦花园寓所合影)

少小立志 好学求精

关冕钧的童年,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长的。那段时期,他父亲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日以继夜地苦读诗书,而小冕钧也常常伴在父亲左右陪读,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形成了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性。

关冕钧七岁时,父亲关广槐考取了进士,关氏家族的历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关广槐考中进士后,便留在京城入选兵部任职。后任直隶州知州,再又任广东罗定、嘉应州钦州市南雄市连州市等知州,加二品衔。

关冕钧深受父亲影响,日夜苦读“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幼时从私塾先生处受经。稍长,受业于大儒朱次琦先生弟子简竹居先生之门,学业日进。12岁时在父亲的安排下,到离家二百公里远的广西平南县武林乡著名的枥馆求学深造,师从曾在京做了一年刑部主事、后辞官回乡办学的进士朱方辉,学业更加长进。

17岁时,关冕钧开始确立自己的人生之路。他认为自己应该走考取功名之道,在仕途中作出贡献。他整理父亲的学习、考试笔记潜心学习。

任翰林院编修时的关冕钧

学优登仕 点翰上京

1893年秋天,22岁的关冕钧怀着雄心壮志,踏上考取功名、展示才华的人生之路。他乘船从梧州市出发,沿着桂江一路北上,直奔广西壮族自治区乡试考点——桂林市

乡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这年乡试,共选了100名举人,关冕钧的成绩排在前10之内。

考取举人后,关冕钧更是加倍地刻苦读书,备考京试。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才进行一次科考。关冕钧考完乡试后,本来要再等两年才能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的。但1894年是慈禧的60大寿,故朝廷为增添喜庆气氛而特别开考取士,因此而取名“恩科”。已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准备,关冕钧踌躇满志地赴京参加这次“恩科”考试。

待到放榜时,关冕钧考取甲二32名。当时他仅二十三岁,据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省有史以来考取进士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当年同科进士年龄最小的一个。

由于关冕钧写得一手极为漂亮的毛笔字,并通览古典,博学多才,而且年轻有为,受到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时为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所赏识,直接提拔为翰林院编修

从此,关冕钧走上了仕途,一步步走出其人生的辉煌。

春帏主考 提拔精英

关冕钧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沾上“历史之最”的边,因其担任了两任、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任主考官。

关冕钧第一次作为清代科举的主考官,是1903年的癸卯科考试,考试一切按既定的程序操作,考试、阅卷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选取状元时却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初拟的一甲为旗人左,但众主考官认为其姓犯“旁门左道”的“左”字之忌,不配为“元”;又拟取贵州遵义的杨兆麟,再细考究,认为“杨”姓不显,亦不配为“元”。最后才拟定王寿彭为一甲一名,呈送慈禧定夺。慈禧当即钦点其为状元。

1904年(光绪三十年)正逢慈禧七旬大寿,为庆贺太后寿诞,把三年一试的考试提前进行,称为“恩科”。关冕钧又担任了这次恩科的主考官。当时不仅他自己,而且所有的国人都没有想到,这是长达1300年之久的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

1905年慈禧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从此废除。关冕钧主考的末科的进士,不少人后来在历史的动荡时期,也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国任国会议员的关冕钧

出洋考察 首《宪》产生

1905年,全国立宪之声风起云涌,淸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便派出镇国公爱新觉罗·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顺天府丞李盛铎山东省布政使尚其亨、湖南巡抚托忒克·端方等五大臣分别前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奥地利等国,考察西方政治经济。关冕钧随五大臣出访,任参赞大臣。这次出洋考察,使他大开眼界,并激发起实业救国(主要为修建铁路)和政治救国(主要表现为推动立宪)的雄心和决心。

1906年8月,考察团结束了在国外历时半年之久的考察后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关冕钧迅速整理好这次考察的详细报告,与五大臣直接向慈禧和皇上陈述国外实行立宪的好处和日本、欧美等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内一派变革图强的声浪中,太后于同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 。

为了在国内普及宪政知识,开启民智,关冕钧在当时的《预备立宪公会报》、《宪报》、《宪政述闻报》等杂志和《宪政日报》、《中央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大力宣传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介绍国外以法治国的见闻、好处等等。

1907年至1908年间,关冕钧接受皇上的使命参与起草《钦定宪法大纲》并成为主要编写人之一。历时一年多,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宣统元年)10月14日,为预备立宪而设的各省咨议局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会议。颁布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议员共200人,其中钦选100人,关冕钧为钦选代表之一。

1910年10月3日,中央资政院开院并行开院礼。关冕钧为议员之一,开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研讨,在一系列的政治救国活动中,极尽所能,奔走呼号。

1912年孙中山(前排左四)视察京张铁路时与关冕钧(前排左六)等人合影

铁路救国 京张先行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它们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在加紧军事入侵的同时,也加紧进行一系列经济侵略,在中国采矿、修筑铁路,开辟通商口岸,这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1905年,在李鸿章、梁仕诒、关冕钧等人的积极倡导下,清朝终于决定,不依靠外国人的技术和资金,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探、设计、施工的铁路,这就是京张铁路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时任清政府邮传部总务的关冕钧为总管。1907年6月6日,朝廷正式下达任关冕钧为铁路会办(即铁路大臣)的诏书。

京张铁路于1905年8月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和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测绘学了三条线路:第一条,他们从丰台区以东京奉路柳村第60号桥起,经西直门顺大道直奔张家口市;第二条是从张家口经过怀来县延庆州、小伏家口,沿着热河省北京市的大道,经得胜口山,过明十三陵、黄土梁而到北京;第三条是由西直门西40里,绕石景山区,经过三家店,沿永定河,从青石口到沙城镇附近的猪河口出山,到达张家口。关冕钧对三条路线的各种情况与詹天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反复地推敲,最后决定用第一线,并向清朝作了报告,得到了认可。

关冕钧是京张铁路的总负责,对整个工程的指挥、调度、协调、到经费的调拨、使用、监督管理以及后勤事务等等,关冕钧作为铁路大臣,自然是职守所在,为国为民而殚精竭虑。经过一番无法形容的艰苦奋斗,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1909年7月4日,京张铁路的路轨终于铺设到了终点站张家口市,这意味着京张铁路的全线贯通。9月24日,从北京市到张家口的列车全线试运行。从此,声声笛鸣响彻华北长空。

之后,关冕钧又主持修建了京绥、京包铁路。关冕钧在担任京绥铁路局长期间,曾兼任杀虎口关监督等职。

关冕钧为京包沿线的车站题写了站名,现在还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青龙桥车站”,“堡子湾车站”。

关冕钧为京包铁路青龙桥和堡子湾车站题写的站名

交通派系 助力民企

“交通系”是清末和民初伴随着铁路、航运、邮政、电报业等所谓交通“四政”的发展而崛起的政治经济派系集团。

关冕钧在这一集团的内部,在梁士诒叶恭绰等所形成的“交通系”集团中,在铁路建设和交通银行金融事业创办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集团的中坚成员。

1909年到1911年间,是交通系的鼎盛时期,即徐世昌沈云沛唐绍仪邮传部尚书期间,那时,叶恭绰、关冕钧、詹天佑龙建章、赵庆华等人物得以提拔,成为邮传部的中坚力量。后来,唐绍仪为邮传部大臣,梁士诒为副大臣,关冕钧等人也得到了重用。叶恭绰出任铁路总局局长,关冕钧为京张铁路大臣。到1914年,全国铁路协会会员总数已达到1592人。梁士诒叶恭绰当选正副会长,关冕钧、周自齐赵庆华、龙建章、詹天佑等为铁路协会评议员。

梁士诒、叶恭绰、关冕钧他们充分利用交通银行的资金优势,开办运输公司,同时,把积累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企业,为推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随着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中国人民提出废除旧约,收回路矿利权,由中国人自办的要求和主张。关冕钧是倡导国人自建铁路的先锋,在这收回利权运动中更是积极参与。梁士诒叶恭绰、关冕钧他们主理交通银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1909年从比利时赎回了京汉铁路的所有权。

1912年孙中山(前排右六)视察京张铁路时在张家口市车站与关冕钧(前排左五)等人合影)

清帝“逊位” 《约法》草成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华的大地上,爆发了举世震动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枪声惊醒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意识,推翻了腐朽的清朝。史称辛亥革命

1911年,革命党在南京市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参议院决定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因为关冕钧曾于1907直接参予清廷的《钦定宪法大纲》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对法律比较熟悉,这次他也受邀到南京参予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工作,并倾注了大量心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后,遭到帝国主义在外交上拒绝承认,经济上封锁扼杀,军事上威胁恫吓。袁世凯则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和谈两面手法,逼孙中山让位。孙中山以民族利益为重,从中华民国的前途、人民的安危着想,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当大总统。2月12日清代末代皇帝溥仪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国父北上 陪同全程

1912年 8月上旬,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内政纲领。关冕钧因是两广人,同时也与孙中山的铁路方略有直接关系,因此,被安排全程陪同孙中山。

期间,孙中山曾特别向关冕钧询问了修建京张铁路的情况,关冕钧也特别留意孙中山提出的“铁路建设计划”。

9月上旬,孙中山在关冕钧,詹天佑等陪同下视察了京张铁路。孙中山在视察中不仅对铁路的规划、筹备、资金筹集、运作、工程管理、指挥调度、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一一询问了解,而且对各种技术问题也饶有兴趣地听取介绍,对关冕钧、詹天佑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9月中旬,袁世凯特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9月19日,孙中山和关冕钧、詹天佑还特邀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的叶恭绰一同乘专车离京赴晋。一路上,孙中山仔细察看了正太铁路沿线的情况,并多次向关冕钧,詹天佑等详细问及有关铁路建设的问题。在太原期间,孙中山还详细地了解了铁路方面的情况,以筹划中华民国的铁路规划和修建大计。关冕钧也受到中山先生的宏伟抱负而深深感动与振奋。

9月27日,孙中山乘火车离开北京南行,途经济南市,乘火车去青岛市,关冕钧为之安排了专列并一同前往,借此考察国铁集团发展情况。

倡赞共和 南北调停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正式解散国会。5月1日,正式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成为“终身总统”并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袁世凯复辟帝制之丑剧,关冕钧一开始便认为其必定会成为被世人唾骂的历史笑话,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声中,发布申令撤销承认帝位案,恢复共和。6月6日袁世凯病死。次日,黎元洪宣誓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恢复,关冕钧为议员。

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坛上出现了更为纷乱的局面。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褀瑞之间发生的“府院之争”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7月1日,张勋借调停“府院之争”率辫子军进京,实行复辟帝制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关冕钧、梁士怡等也通过交通银行从经济上对张勋制裁,张勋复辟丑剧只维持了12天就草草收场。

1918年,徐世昌中华民国大总统。他任大总统后,委派关冕钧从北京市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做陆荣廷的工作,促进南北和谈的进程。关冕钧利用他是南方人的特殊关系做南方派系的工作,对调停南北促成和平,花费了大量心力。1919年2月,南北和平会议开幕。但因南北各派军阀坚持自身利益,并无和平诚意,南北和会完全破裂,中国再次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帮助东北 改革财政

面对国内政治纷乱、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关冕钧为中国的前途担忧,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担忧。

1919年,统治东北三省的张作霖邀请梁士诒、关冕钧他们帮助改革财政、恢复经济。梁士诒、关冕钧他们出于朋友的情份和为东北财政经济的恢复而欣然前往。

关冕钧他们来到沈阳市后,认真分析了当时东三省的政治、社会经济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釆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以不加重人民负担、不妨碍政务活动为前提的“开源节流”的整理计划,对财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东北三省的经济财政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发展,曾一度出现了“仓足,治安宁”的现象。对此,张作霖对关冕钧他们的工作大加赞赏,并结下了更深厚的友谊。后来,张学良将军亲切地称呼关冕钧为世叔。

关冕钧编纂的《三秋阁书画录》

撰《三秋阁》 鉴赏甚精

1921年,关冕钧父亲关广槐(也是进士)79岁高龄,在家乡长洲岛无疾而终。1924年,关冕钧的夫人去世。家中的这一系列变故,使关冕钧悲痛不已。1927年,关冕钧辞去了一切职务,在北平市潜心研究书画和古玩,在高雅的艺术鉴赏中修炼、提升自己的人生。

关冕钧在翰林院时就对宫中和民间的书画文物古玩极感兴趣,尤其是对名家的书画作品情有独钟。从那时到民国期间,他就开始在宫中和北京市的厂肆间收集字画、古玩,并潜心学习、研究鉴赏艺术,提高鉴赏水平。他为自己收藏到唐朝阎立本的《秋岭归云图》、五代十国黄筌的《蜀江秋净图》、宋代王铣的《万壑秋云图》三幅真品古画撰写书画录,并名之为《三秋阁书画录》。

《三秋阁书画录》分上下卷,1928年出版,铅印线装,有牌记云“民囯十又七年苍梧县关氏印行,版权自有”,卷前有关冕钧自序一文。

关冕钧因在古字画文物鉴赏方面有独到的成就和权威,于民国十八年(1930)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关冕钧使用过的“印鉴”(私章)

重视教育 不忘乡情

关冕钧虽然一直在外为官任职,但始终不忘乡情,特别是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和热心,后来直接要求儿子关祖章在家乡长洲筹办学校,培育桑梓。

为纪念父亲的亲恩,关冕钧直接用父亲的名字命名长洲的学校为“树三小学”,校址就选在长洲杨桥村。学校以关氏宗祠及四间民房作校舍,以“勤、俭、诚、信”为校训勉励师生。学校成立了校董会,关冕钧的女儿关碧梧、侄女关育梧掌执校务。开始时招收一、二年级学生40余人,有寺冲、杨桥、长地等村的少年儿童入学。经费来源全是关树三的遗产,年收租谷一万余斤。桌椅教具设备齐全,选任教师重视资质,待遇月薪稻120斤以上(按主任、高级、初级而别)。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直到1950年时,还有学生6个班210余人,教师9人。

关冕钧对其兄弟、子女严格要求,时时鼓励他们要积极进取,报效祖国,并先后派送他们出国留学,学习科学知识。其堂弟关和钧到日本留学法律,学成后回国,曾任沈阳高等法院检察厅厅长、广东汕头地方法院院长等职。同胞兄弟关国钧、关宝钧到美国留学,关宝钧获化学博士学位。关冕钧还送儿子关祖章、关祖光到美国学习铁路工程。关祖章学成后回国,继承父亲铁路救国之志,曾一度随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辗转各地进行铁路建设,后任交通部工程师、平汉铁路工程处处长、梧州市工务局局长等职。关祖光回国后任京汉、津浦铁路总工程师,一生从事铁路建没事业。关冕钧女儿关瑞梧、关桂梧留学美国,关瑞梧回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关桂梧也成为我国著名的营养学专家、教授。

关冕钧年久居北平杂锦花园官邸,后期患肺病,咯血不止,曾到德国医治。1933年(民国22年)2月15日,关冕钧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按他的遗嘱,1933年7月17日,家人将他归葬于梧州市长洲岛竹山村庙背塘山之阳。墓地两侧,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碑:“国柱凋零”;总统徐世昌题碑:“清风永怀”。他在长洲的后辈,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到墓前缅怀他的成就,瞻仰他的风采。

关冕钧在广西梧州市长洲镇的墓碑

人物轶事

“响水” 桑寄 贡品扬名

关冕钧在翰林院任职,平时为皇宫抄写文章,起草奏折,整理朝廷的各种文稿和资料,闲时经常接触皇族权贵,对国家大事和宫廷秘事慢慢有所了解。

1895年,慈禧忧虑成疾,患上了气血两亏之重症,久治不愈。一日,关冕钧在闲谈中听得一班太医和大臣在一起议论,说“老佛爷”病得不轻,几经会诊以及使用秘方也无法奏效,这就急坏了太医们。

要医治慈禧太后的病,据医书及太医所述,需得桑寄生作为配药才可见奇效。但去哪里寻得上好的广寄生?关冕钧一听,自己的老家苍梧县长洲岛就盛产桑寄生,拿来不就可解太后的急需吗?

桑寄生是由鸟雀叼了一些树果停在桑树上啄吃,其中的一些寄生植物的种籽粘落桑枝上,这些种籽直接吸取树上的水分和养料,慢慢长成一株株寄生植物。《本草纲目》说:“桑寄生助筋骨,利腰膝,下乳安胎,活血除痹,为强壮剂。”

长洲岛杨桥冲的桑树树干粗大,树干及根部因老朽而穿孔,溪水长年从树孔中穿流而过,如果在溪边驻足注意细听,叮咚的流水之声就清晰可闻,这里的桑寄生因之而得名“响水”桑寄生。

关冕钧对太医他们说了自已家乡有桑寄生之事,太医与大臣们很是高兴。事不迟宜,于是,朝庭发下文书,关冕钧也写好家信,沿途各驿站快马加鞭,不日就到得长洲岛。在关冕钧家乡杨桥采到了上好的“响水”广寄生,不敢有所怠慢,急急送往京城为太后治病。

“一骑红尘桑寄来”。慈禧服用了桑寄生配制的中药,也果然奏效,药到病除。此事一时之间在皇宫中成为美谈。从此,长洲区的桑寄生身价百倍,成为贡品,名扬神州。

故乡对“对” 乡亲折服

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值24岁的关冕钧进京参加“恩科”考试,考得了进士,为关氏族人增光添彩。在从京城回家乡的短暂日子里,自然要到广西岑溪、广东高明等地祭拜关氏祖先,光宗耀祖显示一番,并在曾经的祖居之地悬挂“进士”牌匾。

关冕钧一行从苍梧县长洲出发直奔广东高明井溢村井溢村的父老乡亲闻说关姓的弟子获取进士,回乡省亲祭祖,无不喜气洋洋。一班饱学之士、儒雅之人,却商议要试一试关冕钧是否有真才实学。于是乎,那父老长者在村中的“关氏宗祠”摆好阵势,要关冕钧对“对”。他们绞尽脑汁地出了上联:

木公松,木叔椒,木木成林皆公叔

这是一副拆字对,与关冕钧这次回乡认祖有所关连,你是这里关氏的子孙,在外面就算开枝散叶,独自成林,在这面前的,都是你的公辈叔父,你不要逞强。一语双关,难度之强,绝不是那市井村野所唱的“三个姑娘六奶奶”之类的俗语。

其时,关冕钧只见几百名乡亲父老在祠堂两旁迎立,人头攒动。几位老者尊坐其上,案台上已放好纸笔砚墨,关冕钧再认真的细看上联,一时也未得要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心中也焦急起来,额头也渗出了点点汗珠。他定下神下来,放眼远望,山峰层层叠叠、蜿蜒奔腾,把眼收回,忽见祠堂“关氏宗祠”的宗字,竟触动灵机:“想我这次是回来连宗祭祖,在故土之外的关姓弟子,不忘祖籍、祖宗是传统美德。”

于是,下联在关冕钧心中已然构成。只见他前行几步,拿起毛笔,迅疾续出下联:

山宗崇,山支岐,山山叠出连宗支

他的字迹清秀,遒劲飘逸,而且对仗工整,巧妙贴切,含意深刻,与他这次回乡连宗拜祖极为贴意。顿时,掌声四起,赞不绝口,鼓掌声、赞颂声,声声震耳。

井溢村的父老乡亲被关冕钧的文才所折服,从内心里对这位进士、翰林感到骄傲。

读贴如痴、练笔如醉

当年23岁的关冕钧,恩科高中甲二32名进士,并破格直点翰林,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他那一手好字,被朝廷重臣所赏识。而要说关冕钧练就这出类拔萃的一手好字,就不得不一提关冕钧练书之“三瓯”、“三盘”“三砖”。

关冕钧自小得其家父熏陶,对写字的兴趣甚是浓厚。“三瓯”(瓯即较大的碗)便是其父为其定下练字规定之一。每练,必自磨三瓯墨斗,并要一气练干方可作罢。故一练,便是两三个时辰了。

记得他十岁那年,一天,受父命临欧帖。欧帖字形戈戟森严,乃修身立世必练之帖。小冕钧谨记父训,先读帖,当字形了然于胸方挥豪用笔。读着读着,竞忘神将瓯中之墨当茶喝,待入口发现是墨,已是满口乌黑,引得在座长辈一阵哄堂大笑。

“三盘”,即三个沙盘,盘约三尺见方,半寸高,分细砂、中砂、粗砂三盘。每练即握竹杆为笔,并必悬肘运笔,务必做到力贯腕,法达指。每盘练一个时辰,按细、中、粗砂三盘顺序练。这样,每练下来,往往手不能提物。一次,其父邀同僚好友在家小酌,命正在练盘的冕钧献茶。结果因手抖如战,而被父呵斥,聪颖过人的小冕钧,脱口出句:“茶托似斗笔,忘情、忘情。”其父转怒为喜,应句“贵客亦恩师,免罚免罚。”在座客人均大为赞叹,然则亦足见其父子之才。

再说,那“三砖”,则是大、中、小(三尺、两尺、一尺见方)三种规格的铺地防潮红砖(当地语称“介砖”)。此砖厚约为一寸,其吸水极强。关冕钧用自制的粗糙草笔,蘸水作墨,在红砖上运笔,每练,必至三砖吸水饱和,再不能吸水方罢。

关冕钧练书,虽得严父督练,然而,其主观能动性强,刻苦用功亦确为少见。无论春夏秋冬,甚至冬三九,夏三伏,都从不间歇,即便后来在宫中为官,也常与同僚论书,切磋技法,议论各家书帖。一次,得知一同僚好友家藏赵孟頫 书真迹《心经》。为求一读,频频登门,借读后,竟然爱不释手,三番五次,逾期不还,被同僚戏称“帖痴”也就当礼物送其把玩。

人物评价

(一)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关冕钧的坟墓题碑:“国柱凋零”

(二)原民国总统徐世昌为关冕钧的坟墓题碑:“清风永怀”

(三)徐世昌在京张铁路全线贯通张家口市庆祝茶话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

关冕钧在京张铁路建设中的贡献:“栉风淋雨,不避劳苦,用能和衷共济,措置咸宜,至为可喜。”

(四)徐世昌在京张铁路通车万人庆典大会上,高度赞扬关冕钧:“督办大臣,艰难创始。办理购地、行车、管理规则,精心毅力,刚挺向前,功勋卓著。

(五)民国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文史馆原副馆长叶恭绰题署《苍梧关太史行述》评述关冕钧:“癸巳甲午联捷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是科最称得士。翁文恭目为秀发,甲辰分校礼闱,出其门者甚众。

立宪议起,廷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关随戴文诚公历骋九国,熟知欧美政法微意。归国后,调邮传部总务,为张文达公、陈公王苍、唐公少川所倚重。时议四政,以铁路为先,而铁路以西北为急。主先筑京张路,以次达于乌兰巴托,足以包举内、外蒙,且西通河曲县。委输关实与规划,旋设局。以詹天佑总办路事专意工程设施,局务则由关一身任之。路成费省,工坚且速,是为国人自营铁路之始。

入民国,数年间,益鸠工材,延筑至丰镇市。通车,然后受代,尝以商病则运减,商则路裕。而厘烦尤足以病商,得请于上官姓,永免某种厘税,因立石于丰台区,以垂戒后,有主加厘者,卒格于碑,不行至今,商贾称颂焉。其一生心力悴于此路。

惜国家多故,仅展至包头市而止,否则乌兰巴托路通,何至有外蒙独立?捐弃藩篱之事乎!历任南北议和代表、约法会议议员、参政政院参政、参议院议员、杀虎关、塞北关、多伦关监督、晋北榷运局局长等职。

晚岁久居北平市,有终焉之志。暇则于当世贤士大夫宴游。天怀淡定,莳花种竹以自娱。生平喜收藏书画,及古器服物,自居于保存古物者之一。频年搜讨,所获遂多,乃于戊辰之秋,撰《三秋阁书画录》。“三秋阁”者,以得阎立本《秋岭归云图》、黄荃〈〈蜀江秋净图〉〉、王铣〈〈万壑秋云图〉〉而名。”。

人物年谱

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九月初四,出生于苍梧县(今梧州市)长洲岛的杨桥村。

光绪元年(1875年)5岁,父亲关广槐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举人。关冕钧常在父亲左右伴读。

光绪三年(1877年)7岁,父亲关广槐考取进士,在朝庭的兵部任职。关冕钧在家乡私塾读书。

光绪八年(1882年)12岁,到广西平南县武林乡著名的枥馆求学深造,师从进士朱方辉

光绪十三年(1887年)17岁,整理父亲的学习、考试笔记潜心学习。

光绪十九年(1893年)23岁,赴桂林市参加乡试,排前十名之列,中举人。

光绪二十年(1894年)24岁,上京参加“恩科”考试,列二甲第32名,获进士,为同科进士中年龄最小,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5岁,入翰林院工作,开始了仕途生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26岁,在翰林院成为大学士、户部尚书及军机大臣翁同龢的得意门生,参与起草光绪帝为“维新变法”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31岁,参与清朝推行的新政,传播西方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制造舆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3岁,担任朝廷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光绪三十年(1904年)34岁,继续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位主考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5岁,清廷委派镇国公爱新觉罗·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顺天府丞李盛铎山东省布政使尚其亨、湖南巡抚托忒克·端方等五大臣分别前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奥地利等国,考察西方政治经济。关冕钧随同出访,带回书籍400余种,辑成《列国政要》133卷,《欧美政治要义》18卷。并在《宪报》、《宪政日报》、《宪政述文报》等报刊杂志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

同年,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投资、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工建设,时任清朝邮传部总务的关冕钧,担任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副会办,与会办、总工程师詹天佑一起主持铁路修建事宜。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6岁,经五大臣和关冕钧等的立宪派代表人物的倡导和游说,清政府终于同意“立宪”,宣布“预备立宪”。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7岁,6月6日,朝廷正式下达任关冕钧为铁路会办(即铁路大臣)的诏书。

同年,受皇上之命,参与起草《钦定宪法大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8岁,《钦定宪法大纲》获得朝廷通过并颁布,共23条,正文14条,附录9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宣统元年(1909年)39岁,参与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贯通运行。

同年1月,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梁士诒叶恭绰、关冕钧等为主要力量的清廷“交通系”的参与下,清朝通过拨款和借款,还清了京汉铁路借款,从比利时手中收回了京汉铁路管理权。

同年10月14日,为预备立宪而设的各省议局成立,议员共200人,其中钦选100人,关冕钓为钦定议员之一。

宣统三年(1911年)41岁。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市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关冕钓受邀到南京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国元年(1912年)42岁。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关冕钓参与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施行,共7章56条,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同年8月——9月间,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到北平市(现北京市)商议国是,关冕钧一路陪同,向孙中山介绍了当时国铁集团的建设情况,交流探讨未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宏伟规划,并陪同孙中山视察了京张铁路。9月中旬,袁世凯授孙中山以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加任全国铁路总监一职。

1914年,44岁。受“五路案”牵连,离职候审,这是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协迫“交通系”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而一手策划的阴谋。

同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正式解散国会。5月1日,袁世凯正式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成为“终身总统”并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

1916年,46岁。3月22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声中,决定撤销帝制,6月6日袁世凯病死。6月7日,黎元洪宣誓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恢复,关冕钧为议员。

同年7月1日,张勋借调停“府院之争”率辫子军进京,实行复辟帝制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关冕钧、梁士怡等从经济上对张勋制裁,张勋复辟丑剧只维持了12天就草草收场。

1918年,48岁。受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委派,从北京市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做陆荣廷的工作,促进南北和谈的进程。

1919年,49岁。应张作霖之邀,赴东北帮助东北三省改革金融、财政,取得良好效果。

1921年,51岁。父亲在家乡逝世,终年79岁。

1924年,53岁。夫人邹氏去世。

1927年,56岁。辞去了一切职务,在北京潜心研究书画和古玩。因得唐朝阎立本的《秋岭归云图》、五代十国黄筌的《蜀江秋净图》和宋代王铣的《万壑秋云图》三幅真品古画而自撰书画录,并名之为《三秋阁书画录》。这是当时及现今中国书画鉴赏的权威之作,受到收藏艺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1928年,57岁。出版发行《三秋阁书画录》上下卷,铅印线装,记云“民国十又七年苍梧县关氏印行,版权自有。”此书后一度散失,幸得张学良将军收藏。

同时,继续在北京、上海市杭州市等地收购古代艺术珍品,收获甚丰,成为当时中国四大藏古家之一。

1931年,60岁。回家乡小住,探亲访友。

1933年(民国22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三岁。于同年7月17日归葬于梧州市长洲岛竹山村庙背塘山之阳。

参考资料

青龙桥火车站守望京张铁路百年.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