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老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社区苏村敦仁里,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的出生地及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对研究康有为青少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康有为故居在抗战期间部分被毁,于1983年修复。其坐东北向西南,正屋面积81平方米,为一厅二廊二房的青砖“耳屋”,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九曲桥、观鱼亭、七株老桧柏组成的七桧园。
1984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列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康有为故居还被评为了广东省、佛山市和南海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物简介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出生背景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省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市,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马关条约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市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 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爱新觉罗·溥仪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离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晚年病逝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市,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市。
延香古屋
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砖墙木结构,古色古香。古屋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古屋采光足通风好,冬暖夏凉,环境非常舒适。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处清代建筑,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在这座故居中,康有为饱读中西书籍,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并在此处撰写了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论著《大同书》初稿。
康有为故居坐落在南海区丹灶镇银河苏村的康有为故居,是变法的前沿,是维新的摇篮,这里孕育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康有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全国、扬名海外的一处景区。康有为故居由康有为纪念馆、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楼、松轩、荷塘等主要建筑和景区组成,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康有为纪念馆共由两层展厅组成,展出了康子从少年时代刻苦求学,青年时代立志报国,中年时代布衣上书,请求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失败流亡海外以及办强学会、著书立说等波澜壮阔的人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代伟人康有为为寻求真理的奋斗轨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1983年南海县政府拨款对康有为故居按原貌进行修复,同年10月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1983年南海县政府拨款对康有为故居按原貌进行修复,同年10月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1984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列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纪念馆
1986年在故居旁修建康有为纪念馆,面积599平方米,内设中英文对照的康有为生平事迹展览。1989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为佛山市和南海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禅城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南海文化强区、丹灶镇文化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正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坐落在南海市丹灶镇苏村的康有为故居,是佛山市目前仅有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一处为佛山祖庙)。
康有为故居“延香老屋”为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面积8直平方米,走进这间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屋正厅,神案、八仙台椅之类的清代红木家具便呈现在面前,墙上挂着“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照片”、“康有为70诞辰在上海居所前留影”、“康有为逝世前两日在青岛家中留影”、 “1926年徐悲鸿描画的康有为油画像”等一批历史资料。丹灶镇宣传办主任张国辉带笔者来到大厅旁边的主房说,按康氏老一辈人的回忆,现在陈设着一张雕花木大床的地方,就是康有为出生之处。在这间老屋里,康有为饱读中外书籍,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阶段,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撰写了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同书》初稿。
新馆布局
1987年,南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康有为故居旁新建成康有为纪念馆,请康有为的徒孙、全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题写了馆名。馆内的“康有为史迹展览”,分为“青少年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布上书”、“万木草堂讲学”、“公车上书”、“组织学会与发行报刊”等部分,客观、全面地介绍了他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生。与康有为纪念馆隔水而立的,则有澹如楼、九曲桥、康氏宗祠、松轩等一批仿古建筑。丹灶广播电视站站长杜志刚说,这些景点是康有为堂侄女、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陈康静瑜女士捐资1998年建成的,她慷慨拿出450多万元,并亲自参加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工程监督。登上澹如楼二楼的康氏家族私塾,便能见到按当年原样重新恢复的康有为读书处摆着先生座位和6套学生用的桌椅。书架里陈列着《段注说文》(光绪三年印)、《大清通礼》(光绪九年印)以及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全唐诗》等,是珍稀古籍善本。
新馆后续建设
基础设施的影响到纪念馆凭吊这位戊戌变法运动领袖故居的游人寥寥无几,周围气氛冷冷清清。据康有为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这里仅接待了2万余人,与它所蕴藏的巨大历史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显然不相称。这可能是整个景区还没有完全修复好,不少配套设施还有待建设;另外是交通方面,尽管目前从广州市、佛山市、桂城街道到丹灶镇中心每天都有班车,但镇中心到康有为故居有3公里,这段路程没有专线车,游人深感不便。可喜的是,当地领导已意识到建设好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远意义。去年底镇里专门成立了“康有为故居旅游开发公司筹备组”,紧贴着康有为故居的樵丹路已于2000年重月建成4车道,整个景区正准备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国辉介绍说,现在规划的扩建工程包括辅助区、保护区和游览区,辅助区内要建商业街、停车场、酒楼、办公室,游览区内重建七树堂、大吉山馆、述农茅庐、一天园、长兴学舍等景点,把康有为青年时代的活动场所再现出来,并且重现珠江三角洲重9世纪时的农村景象,让游人在感受康有为生活足迹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区位历史
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于南海区丹灶镇银河乡苏村,清代民居建筑,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镬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为故居称之为“百年旧宅”。是康有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有“涎香书屋”、“澹如楼”、“七桧园”和康有为中进士时所竖立的旗杆夹石。
康有为在这座老屋中渡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在此,他遍览群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攥写了传诵千古的《大同书》(初稿)。
内部结构
故居介绍
1983年,南海将康有为故居修复,作"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6年在故居附近建"康有为纪念馆",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 1996年11月康有为故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湖,南邻西樵镇,区内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是集旅游、教育、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胜地。随着禅城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南海文化强区、丹灶镇文化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康有为故居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故居正厅
正厅是“康有为先生故居陈列室”,正门上方悬挂有康有为弟子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康有为故居”匠额。一楼正厅安放一座康有为先生塑像,背衬这样写道: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这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给予康先生的正确评价。
故居客房
展厅对面是康先生的客房,是康先生会客之处。此处虽远离权利中心,但当时却依然鸿儒满座,足见康先生在政界和文化界的影响。房中的陈设都为紫檀螺钿家具,据说是亲王博伟赴大连市后留给康先生的。房西角落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石像”是康先生在“百日维新”失败后流亡海外时所带回的。墙上挂有康先生生前作品:“南生北来何事荡 史湘云楚水目及伤”这是康先生变法失败后动荡后半生的心情写照。海气苍苍岛屿 回山颠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弛道重入仙山画里来这是1925年,康先生同次女康同璧、外甥罗邦荣同来青岛市,恰好公园樱花盛开去赏樱时写下的。
故居卧室
客房隔壁是康先生的卧室,是康先生休憩之处。康有为常以卧榻听涛为乐。室内挂着康先生三夫人的画像及其白描作品。三夫人深得康先生宠爱,她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可惜英早逝。
南墙上挂着: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为芥庄严旧日节楼在 以落吾家可隐栖这是康先生在买下此楼后,写下的《甲子六月领得德剧日提督楼》一诗,记述了他得此新居的愉悦心情。
故居书房
楼上是康先生的书房,是康先生读书写作及书法创作之处,命为“解愠轩”,表达了他后期政治思想上的苦闷心情。房内有康先生用过的六角橱,和一个跟其辗转南北的书箱。墙上挂有康先生青年时写下的诗句“天地谁开辟,江山此玉据”。
藏品展室
这里藏有多幅康先生生前留下的书法遗迹。比较珍贵的有:一幅为:樱宁簸(“樱”为干扰的意思);一幅为:大观拓宇宙,即事高华嵩(是康先生生前送其得意门生潘书箕的)。
参观导航
南海康有为故居门票:旺季:5 元 淡季:5 元
南海康有为故居交通:广州芳村客运站(地铁一号线坑口站对面)乘坐丹灶专线大巴车,票价13元,走行时间一个小时左右。从桂城街道乘汽车沿桂丹路向西行,经丹灶工业大道转入苏村,约40分钟就可以到达。
南海康有为故居小吃:明炉烤乳猪 广东腊肠 百花酿椒子 蛇羹
南海康有为故居特产:荔枝、麻涌香蕉、厚街濑粉、厚街腊肠、白沙油鸭、虎门麻虾、虎门膏蟹
北京故居
地址:米市胡同43号院 原南海区会馆,其中“七树堂”是康有为在北京时的住所。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是近代改良派领袖。曾七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再次上书主张变法,并邀请赴京会试的举人联合书名,要求拒签合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维新,即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移居日本。1984年,康有为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维新派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区(今广东省佛山市)人,人称”南海先生”。康有为是清末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早在1888年,他便前来京城,试图上书朝廷,鼓吹效法西方、实行改革,但未获结果。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4月17日,清廷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即下关市)签订条约。当时恰逢科举会试,各省应考举人会集北京,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也来应考,得知此事,义愤填,四处奔走,发动举人上书朝廷。
公车上书
4月22曰,有百余名举人首先联名上书,后来响应者日渐增多。4月30日,约一千三百名举人在松筠庵集会,推选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万二千多字的《上清帝第二书》,由到会全体举人签字。此“万言书”痛陈割地之害,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的主张。又建议改革腐朽的官制,实行代表民意,体现科学民主的议会制度。同时,就富国强民主张提出诸多具体意见。因举人无权直接向皇帝上书,需由都察院代奏,5月2曰众举人游行前往都察院,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由于依汉朝旧例举人应试时乘公车进京,“公车”便成为举人京试的代称,所以这次请愿运动史称“公车上书”。尽管上书未获结果,但为日后的“变法”埋下了伏笔,康有为在此次京试中考中进士。
戊戌变法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经翁同龢引荐,被光绪接见并获得极大信任,他的主张为光绪所接受。1898年6月11日光绪宣布变法,起用康有为等维新派,至9月21日,颁布了数十道改革命令,强力推行新政,这就是所谓的“戊戌变法”,也称”戊戌维新”。9月21日,慈禧等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杀谭嗣同等6人,变法遂告失败。康有为流亡海外,组织保皇会。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孔教会会长,后参加丁巳复辟。1927年逝世。
康有为的思想
从提倡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变法改革到维护封建皇权制度,康有为代表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思想潮流。康有为主张博爱哲学,认为家、国、天下都应以“仁“为本,指出: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符合“仁”的原则;主张“公羊三世”说,以为历史是由据乱(君主专制)经小康(君主立宪)到达大同,大同世界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论语注》等,后合编为《万木草堂丛书》。
康有为故居在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原南海会馆。该会馆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原为董文恪(董邦达)故第,由在京南海籍的官员筹资买下,后又购入一幢相邻的房舍。至光绪六年(1880年)时,因海南县进京应试举人颇多,又购得南侧宅院,形成了由十三个小院组成的会馆大院。院内“形势安恬,花木竞秀”,环境十分幽雅。其中的“七树堂”,因有七棵古槐而得名,院内的西房便是康有为多次来京时居住的“汗漫舫”。这个名字是康有为起的。由七树堂北望,是老便宜坊那座二层小楼,如同一艘画舫上的楼阁,康有为把南海会馆想像成大海,自己的住房也似一舫,可在海中自由的漂浮。所谓“汗漫”,就是无拘无束、漫无边际的意思。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成为爱国志士荟萃之地。康有为在这里创办过《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文》),并亲自撰稿,宣传变法维新。他还写下了《上皇帝书》等重要文章及大量诗文。
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如今这里只是普通民居,院内住户杂多,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不知是否由于年代久远地基下沉的缘故,院落低于胡同路面一大截,望去颇有落魄之感。宣武区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然而多达39处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中,有近半数还是民居和经营场所,许多故居、会馆的房屋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张文华的关注。日前,记者在走访宣武区部分名人故居时发现,不少百年老屋处境岌岌可危。
1、由于文物腾退在《文物保护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北京市也没有关于文物周边环境整治相关政策,根据目前文物腾退工作的进展情况,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文物腾退使用和文物单位周边环境整治的专项政策。
2、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内居民、单位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的资金支持力度,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一部分,保证文物修缮保护资金的落实。现场对话 康有为故居已经是危房
米市胡同41号院是清末民初古院落,错综复杂的狭窄巷道让人觉得好像突然掉进迷宫。民房、简易窝棚将过道挤成了1米左右的“一线天”。而大门口赫然挂着“康有为故居――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
正在洗衣服的王大妈好心提醒张委员和记者:“别走得太深,小心迷了路!”她指着西北侧两间半边屋顶是灰瓦、半边盖着防雨水塑料布的房子说:“那就是康有为住过的老房子,100多年了,从没修过,早就是危房了。”
住在北侧偏房的张树枫知道自己这间老屋是康有为故居“七树堂”中的一间,但也无可奈何:“房顶的塑料布是我今年铺的,要不下雨的时候屋里没处落脚,外边是大雨,屋里是小雨。”他还指着门口30厘米高的门槛说,没有它,房子下雨时必定会雨水倒灌,因为整个院落比胡同路面低将近一米。而全院七八十户人家竟然只有一个时堵时通的下水口。
王大妈说,去年因为电线老化,院子里曾经着了一场大火。眨眼间七间民房烧得片瓦不剩,消防车进不来,在墙外面接水管灭火才保住了这两间康有为住过的老房子。后来供电局来修线路,工作人员爬上去检修,没想到房顶瓦片竟开始往下掉,把睡午觉的居民全给吓出来了。“要是再下场大雨,这两间老房子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中山会馆百户居民年底搬完
在位于珠朝街的中山会馆,居民们正在进行搬迁。在这里一住30多年的刘大妈告诉委员,她年底前就要离开居住多年的地方有点舍不得,但也希望故居能再现“小时候清静美丽”的面貌。
张委员告诉她,作为政协委员,他正积极呼吁有关方面落实文物保护单位腾退资金。100多户老住户年底搬出中山会馆的老房子。
现状解析
故居保护难题
据了解,目前宣武区的文保单位面临着四个问题:居民长期不合理使用;存在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居民外迁、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综合问题导致保护利用难度极大;名人故居评审标准尚无权威部门作出统一规定。
据张文华委员调查,在宣武区39处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近二分之一的单位仍作为民居和生产经营场所。
文保单位被占
根据市文物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4处,其中开放单位约30%。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被机关团体和居民占用,存在严重的火险隐患,名人故居的保护实际上是全市性的难题。
各部门的回应
宣武区文委:建设名人故居景观标志
康有为故居的保护方案正在制定,将结合居民外迁、周围历史风貌保护等综合性措施。目前,杨椒山祠、朱彝尊故居、康有为故居的电表改装已经完成。
中山会馆的搬迁改造工作已列入今年的“城中村”整治工程,目前院内100多户居民年将在底前迁出,并陆续拆除私搭乱建。
宣武区已制定保护规划,确定对一批重点文物,包括名人故居进行修缮和搬迁整治,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宣南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展览馆。根据文保专家的意见,目前正在进行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景观标识设置工作,树立名人雕像,形成艺术组群。“景观标志的设置将在5年时间内基本完成。”
研究腾退保护政策
市文物局将会同市法制办等部门研究起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腾退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使建立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相关工作正在调研中。
康有为寓所:韶九胡同23号
韶九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王府井大街路西从北往南数的第五条胡同。胡同自东向西沟通王府井大街与东黄城根南街,长300多米。胡同南侧有支巷通锡拉胡同,北侧与北官场胡同相通。
明代,称“烧酒胡同”,因有光禄寺所属烧酒作坊而得名。清宣统时以其谐音改称“韶九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七条”,后复称“韶九胡同”。
韶九胡同23号,旧时的门牌是韶九胡同12号,在胡同西端北侧,坐北朝南。1951年9月,登记为“万寿关帝庙”,有房屋4 4.5间,建筑面积为640平方米,空地面积为315平方米。据《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载:“据50年代调查,主要建筑原有三门殿、前后殿以及配殿、配房。山门殿为硬山筒瓦顶,前带抱厦,悬有乾隆辛卯年(三十六年、1771年)题‘护法安僧’木匾;前、后殿均为硬山头脊筒瓦顶,殿内分别供奉泥塑十八罗汉、雷公、菩萨等神像几十尊。1985年调查时,除存留三间配房外,其余建筑均已拆除盖楼。”楼房为一栋六层居民楼,楼号为“东黄城根88号”。
康有为(1858-1927),近代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鉴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后在广州长兴里聚徒讲学,名噪一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 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5月2日,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故“公车”被后人引申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此次事件遂被称为“公车上书”。参加会试的举人都是盼望在仕途一展才华的社会精英,他们的联合行动自然震惊朝野,康有为更以领袖群伦的作用而名声大振。
康有为中举后,被授予工部主事,但他没有到职,却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积极鼓吹“变法维新”,并让其弟子梁启超为《时务报》主笔。“风声所树,举国倾动,未及一年而变法自强之思想四方勃兴……康、梁之名亦一时震于宇内”。康有为遂有“康圣人”之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戊戌年,康有为在北京又成立了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得到军机大臣翁同■等人的支持。“四月,帝以外交急迫,决意变法,下《定国是诏》。于是,以侍读、学士徐致靖之荐,召见康有为,垂问天下大计。”光绪帝任命康有为“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之后,光绪皇帝又召见梁启超,让其“办理译书局事务”,掌握理论宣传大权。维新派人士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省候补知府谭嗣同“均加赏四品卿衔,着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当时被称为军机四卿。
知遇之恩
康有为感激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凡有所见无不上达,帝亦言无不从。自四月至八月,革新之诏不下百数十通,雷厉风行、中外震动。”
这场发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0日历时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维新运动,被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扼杀了。光绪帝被幽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最为悲壮的是谭嗣同等六君子引颈受戮。
谭嗣同决意用自己的热血唤醒国人,在狱中墙壁上题写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其父谭继洵则有字字泣血的《哭子殉难联》: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民主革命
康有为出逃后,组织保皇会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并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还积极参与“丁巳复辟”,有逆历史潮流。据说,在军阀角逐中,康有为看好有“儒将”之称的吴佩孚。在吴佩孚五十寿辰之时,康有为曾献寿联:
牧野鹰扬,一世英名功半倍;
“张勋复辟”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还去了一趟北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在武汉大学举行《极地变化与人类活动》学术讲座时披露:“1908年5月,康有为曾经到达北极斯瓦尔德群岛的那岌岛,该岛位于北纬84度附近……康有为是有据可查的到过北极的中国第一人。 ”对此,康有为有文字记录:“携同璧(康有为之女)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来而忽”,并有注释:“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艳。”康有为详细地描写了极昼现象。
对于这位“康圣人”,天津市相声名家苏文茂先生在相声《文章会》中敢拿其抓哏;以铮铮铁骨著称的梁漱溟先生对康有为更是颇有微词。
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中回忆康有为,说:“康有为他有他的价值,不过他的价值是在他比较早的时候,比较年轻的时候,他越到后来他越是不行了”。还说:“有一个四川人廖平,康有为的许多见解和特别是对古书的看法吧,他都是从这儿来的,从廖平来的,旁人都是这么说,他是窃取了廖平的东西发表……《大同书》嘛是一种,用不好的话说吧,是一种做梦的书,不算什么学问。”
梁漱溟在书中还揭露了康有为不太光彩的两件事:一是康有为曾将西安城南卧龙寺古代版本的佛经偷运出来想据为己有,被当地人发现给追了回去;二是康有为以自己的声望向当时的中国银行 副总裁余凡澄借了一幅古画,言明“回家观赏两三天”,结果是到期不还,逾期不给,余凡澄急了,带着一伙子人到康宅将古画强行取走。
1923年,康有为结束了流亡生活,到青岛市定居,悠闲自在。先生对青岛的描述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如今,青岛人正按照“康圣人”的描述打造青岛市的形象。一句八十多年前的话成为城市建设的现代理念。
青岛故居
地理位置
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重 点保护。康有为是清末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维新变法失败后便流亡海外,到辛亥革命后又回到祖国。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市后便买下此楼居住,并对此院十分满意,说“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由于溥仪曾赠给康有为一个堂,名叫“天游堂”,所以康有为将这里取名“天游园”。自此,康有为每年都要在此住一段时间。
故居结构
青岛康有为故居主体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楼房,红瓦黄墙,属青岛最早的德式建筑。站在小楼上环望,右侧几丈之遥即是一派葱茏的小鱼山,正前方是蔚蓝色弯月形的汇泉湾,就在这个依山面海、高雅别致的地方,1923至1927年,康有为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度过了四年美好的时光。
山海风光
康有为第一次来青岛市是在1917年,目的是拜第二代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发现青岛的美丽是他的意外收获。面对旖旎的山海风光,康有为发出了“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的赞叹,在给家人的信中,他盛赞青岛美景是“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青岛“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赞语就是由此归纳而出的。
地理位置优越
南依汇泉湾,比邻小鱼山,环境清幽。1923年康有为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由于溥仪曾赠给康有为一个堂,名叫“天游堂”,故题名“天游园”。此屋花了足足五万个大洋,其时鲁迅先生千字不过值40大洋而已,此后,他每年都来此居住一段时间,直到1927年3月病逝于此。洋楼为德式三层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28平米。始建于1899年,原系德国驻青岛总督府要员官邸。康有为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回国,当时在青岛市市政当局就安排他住在此处,对此院十分满意,说“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
入门处是团团得绣球迎宾(小鱼山一带颇喜种植绣球花,与康有为影响与否已不可考) ,楼上匾额为其弟子刘海粟先生86岁高龄时亲笔所书:康有为故居,不愧是康之高徒,字体颇似康有为;楼侧有康有为手书特展,均为南海康有为故居典藏真迹,至今一共开展过两次,一次2003年为纪念康有为寓居青岛80周年,今年是第二次,纪念康有为逝世八十周年;一楼正厅有一尊康有为先生的塑像,背后为红底金子“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楼内木质楼梯总给人摇摇欲坠得感觉,会客厅正中央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康有为先生亲笔手书的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辨了半天终于搞明白了,上书“南生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让我立刻联想到电视剧《少年包青天Ⅱ》的剧情,当时周杰对句“南麟北走满山禽兽遍低头”,背道而驰的意境,不知怎么的就被联系到了一起。
故居格局
故居共设三个展厅,分别为康有为生活居所,康有为收藏展览馆,康有为生平图片展。文革期间照例多遭毁坏,后经复员维修,基本恢复原貌。康有为来青定居,适逢清朝第二代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举家迁往大连市,因二人颇有私交,故楼内家具陈设多为溥伟所赠,因此居所内并无华丽得欧式陈设,均为高雅得中式家具,以目前而言,也是颇为值钱的;至于康有为所收藏的珍宝,那更是价值连城,喜欢收藏的朋友倒可以多研究一番,相信会耗去不少时间的;喜欢历史考证的朋友适合在生平展厅里留连,故居有专门的研究讲解人员为你做向导。
康有为故居 至于掩映在“绿林之梢,碧山之下,程中行之上,花气叶香,万绿青英之中”的康有为墓,参观也好,凭吊也罢,都可免之。
故居门票
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票价5元;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票价8元。
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及中小学生半价。
景区交通
乘6路,15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车“海水浴场”下车即到;或者乘214、220、228路车小鱼山站下车;附近建筑多依山势而建,路比较窄,停车不是很方便。
人物经历
康有为幼年生活
从桂城街道乘汽车沿桂丹路向西行,经丹灶工业大道转入苏村,约40分钟就可以到达康 有为故居。咸丰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3月19日)深夜,南海县伏隆堡苏村(旧名银塘,今属丹灶镇银河管理区)敦仁里一间普通的一厅二房两廊青砖镬耳屋里,一名男婴呱呱落地。男婴的父亲康达初十分高兴,当即写信向远在钦州市任学正的父亲康赞修报喜,请他为孙儿起名。康赞修接报喜后,欣喜万分,为孙儿取名“有钦”,并写下《闻长孙有钦生》七律一首:“旧切孙谋望眼穿,震雷未发风先。慢将璋瓦猜三索,湖报丧胡话以前、忽报桑弧画一乾。画省孤灯宫独冷,书香再世汝应延。可怜大母含朝露,空话含饴慰九泉。”诗中表达他希望孙儿延续世代书香,并安慰去世不久的妻子。由于南海与钦州相距千里,交通不便,家书往来颇费时日,康氏家族急切盼望婴儿早日有个名字,伯祖父康学修给他起名“有为”,希望他今后“大有作为”。等到祖父的信到达时,家人已叫惯“有为”,便没有用“有钦”的名字。
青年时代
康有为出生在"世以理学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接受割地赔款的耻辱,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请求拒签各约,提出"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其后,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政治主张
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反复申述和论证了他的政治主张。在翁同龢等支持下,光绪在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正式变法。慈禧在是年9月21日发动宫迁政变,囚禁光绪,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百日维新”被打入血泊之中。流亡海外的康有为16年间周游列国,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迷信皇帝的康有为在海外组织保皇会,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论战,1917年更参加了丁巳复辟,写下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他在晚年完成的《大同书》中,描绘出一个东方式的乌托邦:“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相临景点
三水荷花世界
西樵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亿万…
三水荷花世界
三水荷花世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荷花园。该园占地1000亩,种植着300多种…
南海
南海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市,邻近港澳。境内沃野平旷。
顺德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据传建于明万历丁未年,庙院楼阁,幽深清雅,奇花异草。
三水市森林公园三水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郊之公里处,321国道北侧:总面积3380公顷。园内… 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河畔。
佛山祖庙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市祖庙路的闹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
佛山梁园梁园在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
南风古灶南风灶--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石湾以前烧窑以龙窑为主。
刘传纪念馆为纪念陶塑艺术大师刘传先生,2001年10月16日,在刘传大师逝世一周年时候,刘传纪…
参考资料
康有为故居.文史广东.2024-02-12
康有为故居.佛山市档案馆.2024-02-12
康有为故居.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24-02-1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12
广东过年去哪玩?这份文旅“地图”请收好!.南方杂志.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