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县续志
《南汇县续志》介绍了自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县至民国18年(1929年)南汇县先后编出版四部县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南汇县的历史得以延续和传承。
序
自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县至民国18年(1929年)南汇区先后编纂出版四部县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南汇县的历史得以延续和传承。1992粘,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南汇县第一部新县志《南汇县志》出版、重点记述解放后至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惊人伟业,南汇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余年过去了,南汇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6.7亿元,是1985年的13.6倍;实现财政收入18.8亿元,是1985年的6.9倍;完成外贸出口拨交值67.5亿元,是1985年的33.7倍。南汇区的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进入了一个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的繁荣时期。盛世修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中共南汇县委、南汇县人民政府决定续修南汇县志,并成立《南汇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编纂委员会,组建协作班子。撤县建区后,中共南汇区委、区政府适时调整编纂委员会成员,加大推进续志编修工作力度。全体编纂人员广集资料,励精图志,四载拼搏,伏案笔耕、期间数易其稿,经专家评审后,多次补充、修改和完善。在《续志》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区社会各界同仁的热心支持,他们或为续志积极提供材料,或亲自纂写相关内容;还得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志稿的质量。如今,这部满载着南汇县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丰硕成果的《南汇县续志》即将付梓出版,这是南汇县历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南汇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可喜可贺!值此,我谨代表中共南汇区委、南汇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续志》编纂和出版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个单位、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突出时代特征,展示地域特色,是一部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续志》科学、准确地记述了南汇县1986年至2001年16年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内容全面、具体、翔实、可信,是一部资料性很强的地情书。《续志》还着重记述了在中共南汇区县委的领导下,南汇人民克服困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也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极好教材。《续志》全面记述了十几年来南汇县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财税金融、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各条线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以期与历史上各个时期加以比较、鉴别,也是可供各级领导资政的一面镜子。《续志》还着重记述了南汇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动接受上海市大都市的辐射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影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也是宣传南汇、推介南汇、提高南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媒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志为鉴可以明事理”。我真诚地希望南汇区区社会各届能够广泛地开展读志、用志工作,从中解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汇人民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以期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南汇撤县建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洋山国际深水港和南汇新城镇建设的全面启动,南汇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让我们以“抓住新机遇、树立新观念、弘扬新精神、建设新南汇”为己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谱写南汇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凡例
一、本志为新编《嘉定县志》的续志,定名《嘉定县续志》(1988~1992)。本志凡记述到新编《嘉定县志》时均简称为《前志》。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力求全面系统、准确翔实地记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三、本志的上限接《前志》的下限――1987年,下限为国务院批准嘉定撤县建区的1992年。对某些事物为反映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断限适当上溯下延或附记于有关章节。
四、本志篇目与《前志》有循有易。全志以概述、大事记统摄,按照自然地理、行政建置、党政机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改革、产业部类、社会事业、人物为序,后设志余和索引。全志分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目以汉字数码为序号,子目以黑体表示。
五、本志对《前志》缺误,补正于各章节之内,若章节内记述不到的则补正于志余之中。
六、本志体裁以记、述、志、录、图、表、传为主。彩色图片集中于志首,黑白图片、表格及重要文件、调查报告随文附录。串文集镇图片摄于1999年。
七、本志人物传记遵循生不立传的惯例,以卒年为序。先进模范人物集中记述于文明单位创建、劳模先进评选一章,也有以事系人散记于有关章节。
八、本志记述机构或事物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均用简称。
九、本志记述县和乡镇建置更迭,一般以更迭的第二年起易名。如嘉定区撤县建区国务院于1992年10月批准,而嘉定县名称一直沿用至1993年4月区政府成立为止,本志在记述1992年12月31日前的史实时仍用嘉定县名称。乡镇撤建易名亦从此例。
十、本志记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实,均以历史纪年夹注公元纪年。凡以年代指称的,均为20世纪。
十一、本志度量衡原则上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个别事物为反映它当时的史实,仍沿用旧制。
十二、本志统计资料由区统计暨普查局和有关部门提供,并经区统计局与本志编纂室重新核准。1992年以前包括1992年的统计资料含长征、桃浦镇两乡,个别资料为统一计算口径等原因而剔除长征、桃浦乡数据的,均予以注明。凡仅标明年份而无月份的数据,均为年终数。
总述
1986年~2001年,为时仅16年,然而,在南汇区这块土地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科学教育文卫齐头并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旅游观光宏图初展,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切都在进步,一切都在发展。至2001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8.33亿元,是1985年的12.9倍;完成外贸拨交额67.56亿元,是1985年的33.7倍。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2001年,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为9389元,是1985年的7.7倍;农民人均年收入为6880元,是1985年的8倍。城乡居民结束了饮用天然水的历史,饮用水实现了自来水化;村村通汽车,家家有电视,户户通电话。一个地处海隅的比较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了具有相当高现代化水平的城市化的郊区。
南汇区快速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贯彻的过程。
1986年,中共南汇县委、县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密切结合南汇的实际,制订并下发《发展乡镇工业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理顺我县乡级政社关系、完善合作经济组织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上,全面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工商业的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铁饭碗”、“大锅饭”,激发了工商业企业的活力;农业上,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适度规模经营,出现了全市第一个家庭农场。同时,根据南汇区地处大上海郊区的特点,大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走“粮经型”之路,将“以粮为纲”变为“保粮增值”,大力发展为大城市服务的蔬果种植业和禽畜水产养殖。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至1992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为76.40亿元,是1985年的3.9倍。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51亿元,是1985年的2.6倍;乡镇(村)办工业发展尤快,1992年乡镇(村)办工业产值为54.87亿元,是1985年的3.6倍,占全县当年工业总产值的82%。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给南汇区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992年,中共南汇县委和县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着手在上海城市规划中已确定的外环线两侧、国务院批准的浦东新区优惠政策的覆盖区内,建立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先期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1994年市政府批准升格为市级工业区,规划面积扩大至26.8平方公里。康桥工业区的开发,给南汇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康桥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3%。在开发康桥的同时,1993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三沿”(沿浦东新区、沿海东部地区、沿沪南、周南公路)开发作为90年代南汇区经济发展重点。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县委、县政府把修筑公路作为头等大事,1993年康桥路通车,1994年贯穿全县的沪南公路拓宽工程竣工,紧接着对南汇县的另一条主干道周南公路进行拓宽,对全县所有公路进行改造和拓宽的同时,还修筑了南芦公路、白玉兰大道等新的公路,使南汇县的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原来上海市中心至南汇县城,公交车要行驶2个小时以上,轿车要1个半小时,如今,公交车只要1.5小时,轿车只需50分钟。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大,1996年吸引外资35403万美元,是1992年的8.6倍。其间,县委、县政府还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1995年,在总结前三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南汇区建设成为上海的大工业扩散基地、外贸生产基地、名特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科研中试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和仓储运输基地。
1995年10月,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整体结构实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考评,南汇县列入全国第十四位,标志南汇县的经济全面发展获得巨大的成果。1996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5.29亿元,是1992年的2.56倍。其间,乡办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运用自身灵活性大的优势,迅速转制,大胆吸收外资,取得较大的发展。1996年,乡镇办工业实现产值为142.51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8%。
199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开始动工建设;之后,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又开始规划和建设,给南汇区的经济发展又一次提供了新的机遇。两港托起了南汇,南汇成了国内外人士瞩目的热土。面对着千载难逢的大好发展机遇,中共南汇县委于1999年作出决定,调整南汇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全方位开发,明确提出“经济重心北移,南北开发并举,东西优势互补”的方针,并给南汇县功能定位为“对内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体现实力水平的工业重镇,现代都市型的农业基地,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两港的建设,加速了南汇经济的发展。2001年,南汇区吸引外资55073万美元,超过历年的总和。2001年,实现增加值136.67亿元,比1985年增加12.6倍;实现财政收入18.75亿元,比1985年的2.70亿元增加5.94倍。
其间,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南汇的国民经济发展迅猛,成绩辉煌。
工业生产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通过关、停、并、转,打破了原有经营中的“大锅饭”、“铁饭碗”,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平等竞争的新局面,企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出现3像上海汇丽(集团)公司、浦东新区中国一汽青岛专用车厂、上海中庚皮业有限公司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工业企业。200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22.69亿元,比1985年增加19.55倍。
农业生产方面,随着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南汇区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规模经营新体制。县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摆脱了片面的“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走“粮经型”之路,为大都市服务,讲求经济实效,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种植业,引进新的品种,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创建自己名牌,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南汇县由普通的农业县变成沪上著名瓜果基地。禽畜饲养,由原来一家一户的经营形式,改变为规模经营,出现了一大批饲养大户和具有相当规模的禽畜生产公司。由于规模经营、运用现代科技,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培育出一系列新品种。水产饲养量大幅度增长,一些原来只能天然生产的虾、蟹、甲鱼、鳗、鳝等珍贵水产品,已能大批量人工饲养。南汇区为上海市提供了大量的瓜果、禽畜、水产品,成为沪上著名瓜果之乡和副食品基地,为大上海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200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61亿元,比1985年增加2倍。其中,纯农业的产值为9.33亿元,是1985年的2.7倍;林业的产值813万元,是1985年的6.8倍;畜牧业产值8.80亿元,是1985年的3.6倍;渔业产值1.40亿元,是1985年的2.9倍。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1986年,全县商业主要是供销合作社一家经营,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商店,实际上是政府设在各地的民众生活、生产用品的供应点,规模小,数量少;餐饮服务业不发达,全县饭店屈指可数;旅游业尚未起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业体制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商业空前繁荣。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场、农贸市场、超市,全县有百余家;餐饮服务业更非昔日可比,星级饭店数十家,小型的酒家、健身房、足浴店,布满于各个城镇。旅游观光业方兴未艾,已初步形成三灶、滨海、芦潮港镇3个旅游经济带。200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8.42亿元,是1985年的29.3倍。
城乡建设事业空前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县政府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公路建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985年,全县公路总长为241.94公里,而且半数以上是砂石路面,大部分是2车道,只有沪南公路是沥青路面。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对原有的公路加宽,普遍建成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还先后开筑新的公路22条。至2001年,全县公路总长度为829.22公里,是1985年的3.4倍。
自来水厂的建设加快。1985年大部分农村还饮用井水,2001年,城乡居民都能饮用自来水。此后,撤除了一些村办小水厂,新建和扩建水厂13座。至2001年,全县有水厂17座,日供水能力为35.9万吨,是1985年的6倍。
电力供应方面也取得巨大的进展。1985年,全县有变电站9座,2001年增至22座,增加1倍多。1985年,主变压器容量为180100千伏安,2001年主变压器容量增至1014000千伏安,是1985年的5.6倍,供电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2001年,全县用电量146229万千瓦时,是1985年的3.5倍。
邮电通信取得很大发展。2001年,电话用户为237075户,是1985年的41.8倍。其中住宅电话为197805户,占全县用户的83%,是1985年的335倍。1985年,人们还不知道ISDN是何物,2001年宽带也被普遍使用,全县用户已达3808户。2001年,邮路总长为454公里,是1985年的2.7倍。2001年,邮电业务总量为2.78亿元,是1985年的74.5倍。
城镇街道普遍地进行了改造或拓宽。1985年,4个县属镇实有道路长度为46.07公里,实有道路面积30.11万平方米。至2001年,实有道路长度为163公里,是1985年的3.5倍;实有道路面积为160万平方米,是1985年的5.3倍。道路不仅比原来宽得多,而且道路两侧都种上绿树,改善了城镇环境。1985年,城镇下水道长度为67.07公里,相当一部分街道没有下水道。至2001年,排水管道长378公里,是1985年的5.6倍,而且全部为粗径管道,彻底解决了街面积污水的问题。
科教文卫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科教兴国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共南汇区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县”的口号,筹措资金,广揽人才,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改善县内学校状况。教育事业费逐年增加,2001年教育事业费为2.70亿元,是1985年的15.4倍,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2%。农村学校的校合全部改建或翻造达到标准化。所有中小学都设置了实验室和图书馆,添置了大量的仪器和图书,改善了教学环境。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有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等7所大学在南汇境内落户,结束了南汇无高校的历史,这是南汇区教育事业上的一个新突破。
科技事业有新进展。2001年,全县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11275人,是1985年的80倍多。随着科技人才增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1年有5项国家级新产品试制成功。
文化事业取得进展的最显著的标志是县图书馆的建设。1985年,县图书馆的总面积不满300平方米,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随着科教兴国思想的深入,县领导对图书事业的重视,由县拨款和各方面的资助,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搬迁新址,2001年,新的县图书馆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1985年的10倍以上。1994年3月底,南汇区县图书馆已被评定为国家特级图书馆,这在上海是独一无二的。
医疗卫生事业有所进展。2001年,全县医技人员为3503人,是1985年的1.2倍,全县每千人医技人员由1985年的3.47人增至2001年的5人。2001年,全县病床为2937张,每千人病床数为4.2张,高于1985年的每千人3.36张。医疗设备和医用房舍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于经济发展,城镇职工和乡村农民的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1985年城镇职工平均年收入为1207.2元,2001年,职工平均年收入为9389元,是1985年的7.7倍。根据对农村抽样调查,198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为848.2元,2001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6880元,是1985年的8倍。在饮食方面,1985年,农民家庭以吃素菜为主,城镇居民素多荤少。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如今农民饮食已是天天有荤,至于城镇居民,从“以吃荤为快”,变为因担心肥胖,而控制吃荤,追求吃素。穿的方面变化更大,1985年,城乡居民多数只求遮肤保温,追求衣着美观是少数人的事,如今,人人讲求整齐美观,小部分人已开始追求国内名牌甚至国际名牌。用的方面,1985年,只有少数家庭有电视机,如今电视机、收录机已普及,摄像机、私人轿车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住的方面,16年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住宅建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在农村,广大农民普遍将旧房翻新扩建,平房改楼房。2001年,南汇农村,农民居室多数是2~3层楼,少数有5层楼。在城镇,根据统一规划,建造居民新村,多数新村可容纳居民几百户,少数的上千户,房屋绝大部分为4层或5层楼房,少数在10层以上,用上了电梯。2001年,农村人均住房为41.7平方米,是1985年的1.5倍;城镇人均住房为17平方米,是1985年的5倍。
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南汇县正式改设为上海市南汇区,标志着南汇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南汇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南汇曾有过光荣的历史,也迎来了今天的辉煌,随着撤县建区、国际洋山深水港和临港新城的建设、南汇城市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南汇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