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首
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呈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赡状者,盖取其善守济。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用以用其镇凶辟邪。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龟、蛇等形状。
汉代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在民间门扉上应用亦很广,为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年代与功能
最早出现年代
有“门”就会有“铺首衔环”,尽管史前的“铺首衔环”很原始,但从原始的“门拉手”、再从“铺首”到“椒图”,基本功能基本没变。
真正意义上的“铺首衔环”出现在商代,汉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以及画像石、墓门以及棺上均有出现。“铺首衔环”不都是全部用在大“门”上。
与神灵沟通
史前的巫术活动,是商人所有活动的主宰,铺首衔环铸饰成青铜器的装饰构件与祭祀用的的青铜器一样,起到了与神灵沟通的目的。
历代情况
汉代铺首
汉代铜铺首是在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二桥那涧闸东坡汉墓出土。徐闻是汉代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徐闻县二桥那涧闸东坡汉墓全长6.23米,宽1.7米,高1.8米,封门完好,整座墓砖均以几何印纹砖铺设,随葬器物包括有铜铺首、铜环、五铢钱、陶筩盖、陶灶、陶屋、陶釜足等。墓中出土的铜铺首有两件(一套),保存基本完好。两件铺首为兽面衔环式样,兽面双目突出,双眉宽大,额部似山尖形,双耳外撇,敞嘴八齿,兽面长鼻;鼻下口中衔铜环,铜环由二块半空心铜环组成,衔钩表面有鼓钉纹,底有一钉已锈蚀,兽面饰麻点纹、卷纹样。这对铺首通长12 cm,宽12cm,长鼻扣铜环长12 cm,宽3 cm,铜环外径14 cm,内径9 cm,其中一件重1375克,另一件重1425克。出土的两件铺首为墓道木门饰环,置于墓中封门前,与西汉南越王墓和1978年广西北插江盐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铜铺首环的铜铺首环形制相似,反映了当时南越王文化在徐闻县具有一定影响。这对铜铺首环比较完整,器形厚重端庄华贵,怪兽纹形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纹饰图案精美,实乃珍品。现藏于徐闻县博物馆。
隋朝铺首
2014年扬州隋炀帝墓出土
2014年16日,于扬州博物馆举行“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陵出土文物特展”,展出作品包括60余件珍贵文物,如: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编钟编磬及各种陶俑等。
唐朝铺首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出土。直径26.5厘米,环径20.6厘米。通体鎏金,圆形片状。主纹为兽面纹,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睁目蹙眉,阔口大张,利齿毕现,舌卷铜环,面目凶恶狰狞。兽面的背后为分叉式铆钉,用于插入门壁,尾端横折固定铺首。
门环介绍
“兽面衔环辟不祥”这是对铺首的描述。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
过去,无论是帝王将相的皇宫、宅邸,还是平民百姓的小家小院,一般都要有一座院门,两扇街门中央门缝两侧、在一人来高的地方都装有一个类似门把手的物件,可以是门环,也可以是菱形的门坠,而衔着门环或吊着门坠,固定镶扣在大门上的底座称为铺首,又叫门铺。铺首、门环都是大门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件。相传铺首是龙所生九子之一,警惕性高,故饰于门扇之上。
历史沿袭
铺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铺首的形象源自于先秦的纹。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在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左传·文公十八年》曰:“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狍茑,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至迟在汉代,“铺首”一词已经出现。如《汉书·哀帝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唐·代颜师古注:“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铁制者。刘骜时的一首童谣,说到铜色青青的铺首:“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歌谣影射皇后赵飞燕的得宠。
铺首衔环在古代建筑与墓葬的墓门和棺椁上可以看见。它背后隐含的汉代人的信仰文化。
铺首的造型多种多样,既有非常简单形状的,也有异常繁复逼真的凶猛奇兽的头部形状的。小的铺着直径只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要有几十厘米。它们既能当做门拉手及敲门物件,起着实际作用,又能起到装饰、美化大门门面的艺术效果。
现实意义
常见的北京胡同里民居的大门上,铺首大多是一对直径大的十几厘米的六角形铜镲模样,倒扣在门上,即中央有一圆形穹隆,四边为六角平面形镲缘,固定在大门之上,穹隆顶部中央有一小孔,一只卡子穿过大门,门内部分双向翻起,固定卡子于大门之上,门外部分弯成一圆圈形状,可以挂门环,也可以挂菱形、令箭形、树叶形门坠。客人来访时站在门前,用手拍击门环或门坠,门环或门坠撞击在铺首之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主人听到后便知有客人来到,走到大门,开门迎客。
制作讲究
制作铺首的材料有铁、青铜、黄铜等。工匠根据顾客的身份、等级、要求,打造出各式各样的铺首。封建时代,铺首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是你想打出什么样式就打什么样式,越制就会惹出麻烦的。普通人家的铺首多为熟铁打制,大多数为圆形、六角形,边缘打制出花卉、草木、卷云形花边图案,配以圆圈状的门环或菱形、令箭形、树叶形门坠,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王子王孙、达官显贵、富甲豪绅家大门上的铺首也不相同,但是在尺寸上要大了许多,气派了许多。帝王家皇宫大门上的铺首在尺寸上、用料上、工艺上、制作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铺首的实用价值已经退为其次,而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铺首的尺寸最大不说,用料是铜制鎏金,光耀夺目,造型多为圆形,穹隆凸起部出狮子、老虎、螭、龟、蛇等食肉目、毒虫的头像,怒目圆瞪,龇牙咧嘴,为皇帝家把守大门。巧妙的是,工匠们利用铺首上狮、虎、螭、龟、蛇等猛兽、毒虫头像的獠牙、舌头叼住门环,起衔接、联络门环的作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门环的下半部分制成扁平状,上面再套上半环状门环,于门环的扁平状部分上錾出飞龙起舞,腾云驾雾的图案,十分精美肃然,突显出皇家的风范及与众不同。
当前,考古发现及现世的青铜材质铺首最为著名的有四具,可称为中原地区铺首四大天王。分别是易县战国立凤蟠龙纹青铜铺首,华人收藏家虞坚收藏的一对战国错金银饕餮纹铺首,世界著名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藏的战国错金银皇者铺首,山东省周意杰收藏的春秋浑铸超精细青铜铺首。
以体积最巨者,当有巨无霸之称的是河北博物馆所藏十大镇馆之宝--战国立凤蟠龙纹铜铺首。铺首高度74.5厘米、宽度36.8厘米、环内径16.5厘米、外径29厘米,铺首为兽面衔环形。兽面浮雕,宽眉鼓目,锯齿状鼻,嘴角有锋利的勾牙,口下衔八棱形半环,半环下套衔环。兽面额中部浮雕一凤,凤翘首展翅而立,凤身左右各饰一蛇,蛇缠绕于凤翅,凤爪擒住蛇尾。兽面两侧边缘浮雕向上盘绕的蟠龙各一,左右对称。衔环上亦浮雕有左右对称的蟠龙纹。该器全身共雕塑七只禽兽,龙凤蛇颈首均突出于器面之上,通身饰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此器造型巨大,纹饰精美,出土于易县,在燕下都故城外最北的宫殿建筑基址——老姆台东30米,应为宫门所用。浮雕有如此众多的动物图案并如此巨大的铺首,实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成为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
以错金银最精美之称的铺首,是著名华人收藏家虞坚收藏的一对战国错金银饕餮纹铺首,高达30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尺寸的天子寝宫专用的错金银大门铺首,此对铺首错金银工艺极为精细繁杂,是同类中的精工巨作。当前世界上类似规格、器形、纹饰的藏品除同期的异人睚眦纹错金银铺首外仅现此一对,为珍宝级的孤品。这对铺首是1923年在浑源县李峪出土后就被法国最大的古董商万聂科(Wannieck)购回法国,家族递藏直至上世纪70年代转藏于欧洲名流贵族随入藏法国私人博物馆,后由虞坚斥资三千万之巨所纳入。此对铺首当年在法国期间,深得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垂慕。这对铺首之所以稀缺,首先是从工艺上看应为战国天子专用器,从造型风格分析极可能为晋国著名的国君晋文公的王妃寝宫遗物,后来陪葬入土。即使是当年举世震惊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出现了镏金工艺,因为当时曾侯乙只是诸侯王级别,规格所限无法用到错金银的工艺。其次规格高达30厘米,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尺寸的天子寝宫专用的错金银大门铺首。最后是传承有序,自1923年在浑源县李峪出土后就被法国古董商万聂科购回法国,家族递藏直至上世纪70年代转藏于欧洲名流贵族最后入藏法国私人博物馆,机缘巧合被虞坚获得。
另有世界著名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收藏的错金银皇者铺首,与虞坚所藏属同级水准。
参考资料
徐闻汉代铜铺首.湛江日报.2014-02-19
虞坚讲述青铜器收藏之美(图).新浪网.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