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井都镇

井都镇

井都镇地处汕头市潮南区东部,东接海门镇,南临南海,西连龙田镇,北与潮阳区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45.99平方千米(2017年),海岸线长7.5公里;管辖14个村(居);有人口74620人(2020年)。

区域地貌呈叶状半岛形,三面环水,海岸线7.5公里,沙滩向海面20米水深3-4米,北临练江,西北临龟头海,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75亩,林地面积5486亩,水域面积17610亩,境内水域面积广阔。

井都镇地处沿海低丘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均气温21.5℃,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冷期短,暖期长,长年极少有霜冻、冰雹天气。

行政区划

井都镇辖14个村(居):古埕居委会、平湖西居委会、神山居委会、平湖东、平湖新、上南居委会、凤光、新明、和丰、连丰、陇一、陇二、诗家、双山。

人口

2021年6月28日,根据汕头市潮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都镇人口数为74620人。

历史沿革

“隆井之村曰古埕、曰浦东新区、曰渡头、曰平湖、曰练江、曰後洲、曰甘泉、曰古汀、曰神山。而神山、练江、浦东三村人众初犹设土围居之,厥後竟被海寇焚毁,无一村得完者。至今人家屋宇尽变为荆棘江南一望极目萧然矣。”——明隆庆潮阳县志

“隆井都,在练江之南。

练江(废)、古埕、浦东、平湖东、平湖西、古汀、神山、甘泉(废)、後溪(废)、凤洲、渡头、陇尾、东门仔、上店、南、芦池、东溪头、益裕(即新乡)。案隆井一都乃县唇齿之区,临江对峙,为县股肱。内地与海澨迥别,数乡多诗书世族。居民田少,以鱼盐为业,园圃半之。人知方而听约束,与邑相呼吸。乡外距海三十里,无港道可通潮,长则涛翻,退则沙积,船只经此必壤。从来海寇无有取道於此者。邑江南无形之长城也。故都惟以海门区为咽喉焉。”——光绪《潮阳县志

井都,是隆井都之省称。据1996年《汕头市地名志》“井都镇”条:“……因地处沙滩地带,靠挖井取水灌溉作物,故明、清称隆井都,後改称井都。民国初废都为区,属县第七区,1952年称十五区,1954年称井都区,1956年称井都乡,1953年与沙陇合建金星公社。1959年析置井都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2003年文光街道撤市改区,井都镇属潮南区

井都村落简介(数据来自1996《汕头市地名志》):

古埕,濒练江出海口,与海门区对望。宋端平年间(1234-1236)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

浦东新区,包括和丰、莲丰两个自然村。南宋咸淳三年(1267)建村。

平湖市东,村处海积平原,形似湖,故初名平湖。清代分东西2个自然村,村在东部,称平湖东。明建文元年(1399)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明户部主事林绍,是该村人。

平湖西,村处海积平原,形似湖,故初名平湖。清代分东西2个自然村,村在西部,称平湖西。南宋绍定二年(1229)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古迹有福田庵,村北有渡口,可通棉城。

凤洲,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村。

神山,村中有一小山,相传有仙人经此,留有仙眠床、仙脚桶、仙脚印等遗迹,故名神山。宋末福建莆田人迁此定居。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修建寨墙。寨门匾额上有石刻“神仙发祥”尚存。

上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毗邻神村人迁此建村。

诗家,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达东湖村四户人家迁此建村。初名四家;清咸丰六年(1856)建寨门,取“诗礼之家”意,改称今名。古迹有“蟹目古井”。

双山,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李双山迁此建村,村以人名为名。

陇尾,《汕头市地名志》无介绍。

经济

2003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15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9426.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018万元,农业产值33408.5万元;完成国地两税622万元,其中国税514万元,地税10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1万元;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490元。

2008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055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488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9438万元,农业产值35443万元;完成工商各税1144万元,其中增值税845万元,地方税299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965元。

2012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87亿元。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7.6%);农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3.62%,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同比增长17.9%,外贸进出口4663.5万美元,完成工商各税1205万元,同比增长33.15%(其中,国税完成562万元,地税完成643万元)。

特色产业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坚持走“巩固农业,提高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发展路子,在巩固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四大生产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侨丰集团、汕头市农业龙头企业德兴种养实业有限公司、潮南区农业龙头企业井都水产品发展公司等特色产业企业;拥有1万亩蔬菜基地,其中上南、平湖西两地共2500亩蔬菜种植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中形成以上南为中心连片机械化喷灌蔬菜基地1200亩。

2008年12月17日,经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广东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井都镇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南侧的沿海地带,创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5500亩,初步规划建设6个功能小区。

据介绍,规划中的蔬菜良种引进繁育功能区面积250亩,拟建设50亩温室遮阳大棚和200亩高标准蔬菜原种繁育田,引进台湾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的蔬菜优新良种,进行试种、品种对比和鉴定,筛选出适合在广东省乃至长江以南地区推广种植、具有生产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蔬菜新品种。无公害蔬菜设施化生产功能区面积2500亩,拟建设现代标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开展蔬菜无公害、反季节、标准化生产及示范,发展外向型蔬菜生产基地。

同时,还千方百计引导企业争创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侨丰集团已通过美国FDA质量认证,其注册商标“珍味源”系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2007年“姚船长”品牌还被省外经贸委授予“广东省出口品牌”。德兴种养实业有限公司“绿都”牌种猪商标通过省有关部门批准认证;上南“潮绿”牌无公害蔬菜商标通过国家农业部和商标局认证。

特色美食

井都青萝卜

萝卜俗称白萝卜。井都镇地处沿海,大部分土地由滨海半流动沙土聚积而成,土层深厚松散,适宜种植萝卜,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其所产萝卜,个大皮薄、肉白嫩,为大宗特产。井都萝卜有早、晚种之分。早萝卜有“叶君健”、“长叶”2个品种,多作家常食蔬。晚萝卜为南畔州品种,多腌制为酸甜菜头片,晒制成萝卜干或制成萝卜罐头。其种子可入药,称莱子。

井都菜脯色泽碧黄鲜艳,肉厚酥脆,味道鲜甜,可调煮多种潮汕地区汤菜,且富含糖份、维生素c、钙、磷等无机盐及淀粉分解酶,能助消化,促食欲,为时尚佐膳佳品。

社会

基础设施

公路运输方面:深圳—汕头高速公路海门、田心两个出入口距井都镇区仅7.5公里;井田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和惠公路,往东可达深汕高速公路海门出入口,往西可达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

供水方面:首期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能满足工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需要。

供电方面:有1万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要。

市场建设方面:有神山、上南、平湖西、和丰、古埕等5个综合贸易市场,还有古埕水产品及上南蔬菜2个贸易点。

产业转移工园

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是潮南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2008年7月21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为省级工业园,2010年,省正式批准汕头市自行规划建设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园区以承接国际和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园区位于陇田镇、井都二镇交界处,距深圳—汕头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2公里,海门镇出入口3公里,距离汕头市区30公里,潮南中心城区15公里。园区控制范围20平方公里,分设产业区、物流园区、中心商贸区、研发区和配套生活区等7个功能区。规划用地6160亩,分两期开发建设。首期启动区1160亩,重点发展数码电子、IC制造产业;第二期发展区5000亩,为先进制造业区,重点发展服装生产和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逐步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2010年7月已基本完成“七路二水一桥”及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管网、通讯管网等首期基础配套设施工程。至2012年,已签约进园企业15家,计划投资9.6亿元,预期年产值21.66亿元。为加强对进园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园区制订了免收潮南区出台的任何地方性收费项目、免收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8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措施,实行各类行政许可“代理式”服务。

旅游

金狮蓝寺简介

西林庵在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上南居委北侧,因其两边有神山荔头山及与之相距2.5公里的平湖西荔头山,被称为两只狮眼,西林庵处于“狮地”,因而也被称为金狮蓝寺。

人文历史

西林庵是明朝洪武二年(1389)由邑人、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郑有武拓建的,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这里曾是潮人、江西抚川通判郑虔早年的读书处。后该庵寺被倭寇所毁。清康熙壬申年(1692),邑人武举郑宣筹资复建。清光绪年间,乡人又集资重修。两次修建的碑记现仍保存于庵寺内。

革命遗址

1926年,革命先驱刘廷波彭湃委派来到井都上店乡组建农会和农民自卫队,他为壮大革命力量范围、传播革命火种和培养革命骨干,以西林庵为据点,宣传发动劳苦大众参加农会,刘廷波的革命行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当即有200多人农民兄弟报名参加,刘廷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壮大党的组织,就这样,“上店乡农民协会”于西林庵内宣告成立,选举郑锦秋为农会主席。农民协会一成立就举行示威游行,当时年仅19岁的农会会员郑振耀高举“犁头”大旗冲在队伍最前头,农会主席郑锦秋带领农民自卫队队员们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声势浩大,威震匪心。

刘廷波将农民团结在农会的大家庭里,领导农民开展减租运动,跟盘踞在井都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压迫群众的土豪劣绅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有效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在潮汕地区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国民党井都联团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当即派并围剿游行队伍,并放火焚烧农民自卫队队部(西林庵厢房)及农民协会会址(西林庵后库)。

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姚念(井都古埕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突尼斯特命全权大使)回家乡组织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期间曾寄宿于金狮蓝寺。次年,中共党员教师郑亦凡(井都神山人)以教书为掩护,在此开展革命活动。此后,西林庵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络站。

文保单位

由于历史的变迁,西林庵几经兴废。改革开放后,喜沐盛世春风,在当地侨属郑世远居士等的捐助下,经过修,西林庵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并于1997年被文光街道人民政府批准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各村介绍

井都镇辖古埕、神山、上南、平湖市西等4个社区,和丰、连丰、平湖东、平湖新、凤光、新明、陇尾、诗家、双山等9个村委。2011年有人口96969人,17677户,有党(总)支部26个,党员1648人。人口比较多的有古埕、神山、上南、和丰、平湖西等5个村(居)。郑、姚是两个主要大姓氏,占总人口的70%。

神山村

神山村东与上南村交界,西与陇一村交界,南接南海,北接练江。村地名的历史沿革,是由始祖郑徵公、显肃皇后65世祖,从莆田市露公之10世孙。郑徵公,又称解之公,生于赵煦元元年(公元1086年)。宋徽宗宣和4年(公元1122年),福建省试首中解元,历任广南道三泊漕运货泉都运使。公廉洁自持,忠勤请谨,生二子,诚子、禾子。时值宋室南渡,公于赵构绍兴元年(公元1131)率子新奉郎郑诚和孙宣教郎郑,举家从莆田搬迁来潮。因爱潮阳区山川秀丽,遂初居县城西门。后与其弟郑衍公之孙子,即郑氏67世祖郑升定居金浦乡。郑徵公见练江对岸隆井都一片平川,于是把金浦居地留给侄孙郑升。自己与孙择居隆井都神山乡,这就是神山的历史来由。

神山现有人口13956人,户数3600户,面积6230亩,耕地950亩,鱼池2500亩,林地2630亩,滩地等。社区两委干部10人,党员205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养业。现有家庭作坊、羊毛织业加工等加工业共35家。

辖区内现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6所,村教育文化福利事业机构1所。

古埕村

古埕社区位于练江出海口,濒临南海,东南与潮阳区海门镇隔江相望,西与和丰村毗邻,距深圳—汕头高速公路海门出口2公里。自宋代创寨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一直称“古埕”。社区现有人口3600户、19619人,党员245人,村“两委”干部12人;村域土地面积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26亩,林地280亩,海、淡水养殖3057亩,滩涂162亩,海岸线9.28公里,海域面积27.8平方公里,是潮南区唯一有港口、码头、渔船的村庄。

古埕社区海洋资源丰富,群众有丰富的捕捞经验,是传统的渔业村庄,现有深海作业大马力渔船66艘(其中铁壳船3艘),浅海小马力渔船500多艘。有水产品加工厂15家,畜禽饲养企业1家,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其中汕头侨丰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养殖捕捞、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水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自主生产品牌“姚船长”罐头蟹肉、冷冻面包虾等,在欧美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汕头市进发水产有限公司生产速冻蟹肉销往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东德兴种养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猪育种与繁育,水产养殖,果蔬绿化苗木相配套的综合性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联合育种协作单位,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无抗生素生猪生产基地。工业企业有汕头市富力港服装加工厂1家,家庭作坊以服装、毛织加工为主。

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老年活动综合楼、戏台、休闲广场各一处,骨灰存放楼一幢,垃圾转运压缩站一个,日能处理生活垃圾达50吨,社区基本实现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空气净化、照明亮化、污水无害化,是一个宜居宜业的村庄。

古埕社区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现过抗元英雄、潮阳区县令姚鼎,墓葬于本村北门,系潮阳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出现“潮中三凤”,即顺天府治中姚琛、南京兵部郎中姚、广西壮族自治区参议姚绍等历史名贤;近代有50年代被国家主席刘少奇任命驻突尼斯大使姚念,等等。

近几年来,社区班子团结协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呈现了政风正民风顺的新气象,社会和谐稳定,公共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正朝着富裕的新农村建设方向迈进。

上南村

上南社区位于井都镇镇区,地处练江下游南岸,南临南海,东接新明村,西连神山居委,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3204人,2451户,两委干部10人。社区现有小学2所,学生900人,幼儿园1所,幼儿700人。

上南居委是一个纯农村,农民主要从事蔬菜种植,淡水养殖。上南蔬菜基地是汕头市有名的蔬菜基地,是汕头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功能区之一。现有蔬菜基地面积2500亩,有无公害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1200亩,旱园面积33000亩,淡水鱼池面积1370亩,防护林面积1200亩。改革开放以来,经干群努力,建成了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连片,土壤条件优越。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产,调整种养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主要蔬菜品种有:马铃薯、结球白菜莴苣、包菜、蕹菜、苦瓜、青椒箭干白芥菜白萝卜等,远销汕头市揭阳市深圳市等地。产品注册“上南蔬菜”商标,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协调发展目标。

平湖西村

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平湖西社区位于井都镇中部,地处练江下游内湾南岸,东邻平湖东村,西接凤光村,南濒南海,北背龟头山。

平湖郑氏乃潮之望乡剩族,自宋末创乡以来,历经七百八十余年传二十多世,子孙蕃衍遍布世界各地,历史之长,人文之盛,古今之沿革,山川之易改,风俗之文明,历历可考。因当地沙滩平坦宽广,故名平湖市

平湖西社区辖区面积3.5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9869人,1779户,土地面积62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40亩,鱼池面积1963亩。

平湖西党总支部创建于1953年,现党员总人数146人,两委干部9人。

平湖西社区是一个纯农业村居,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蔬菜种植、淡水养殖、家庭小作坊加工及外出务工。辖区内有家庭小作坊20家,辖区内种植的鸡爪番薯远近闻名。

平湖西社区是井都镇的文明之乡,历来尊师重教、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郁。现有小学1所,学生800人;幼儿园4所,幼儿400人;文化生活方面有英歌队、龙舟队、潮乐演奏队三个民间艺术团体。

为善最乐、扶贫济困、造福桑梓乃平湖西社区传统美德。辖区内普安福利会、平湖西理事会两个福利机构平均每年划出专款约50万元用于扶贫济困、铺桥修路。

平湖西社区环境幽美秀丽,西侧有荔头山平滩突起,隔江与龟头山遥相对峙。春色夏夜,江面渔火点点,胜似繁星流动;秋晨冬日,沙滩人流涌动,宛若织锦穿梭,更有福田千年古寺,古井奇观独特。

平湖新村

平湖新村地处练江下游南岸,位于井都镇东北面,东与平湖东村毗邻,西与平湖西社区接壤,北濒龟头海池。原属湖西乡,自郑氏平湖六世祖开枝移居创平湖新乡(俗称磨湖寨仔)。人民公社后,改称练青大队,1983年与湖西大队合并为平湖西乡,1986年撤乡设村,称平湖新村。现有人口381户、2065人,党员54人,村“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3人;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旱园面积380亩,水田100亩,水产养殖面积170亩。农业生产设施改进,增设自动化喷灌、硬底化排灌渠系,主要种植蔬菜、香蕉、番薯等作物,是传统的农业村,是汕头市蔬菜基地村之一。工业企业有汕头市茂兴农副产品加工厂和顺和教育仪具厂等2家,家庭作坊以红木家具、服装、毛织加工为主。许多村民外出海南省经商务工。

2005年以来,得益于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好政策,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扶贫挂钩单位、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帮助下,干群合力,内外同心,逐步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致力搞好村庄建设,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实施改水改厕,修筑了村道水泥路面并架设全村路灯,新建学校礼堂综合楼、修跑道并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村人口文化生态公园、同心广场和全民健身广场,种树绿化,设置健身器材及配套;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套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图书阅览室、弦乐室、文体室等,逐步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村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汕头市文明村”、“汕头市生态示范村”、“汕头市宜居村庄”、“汕头市体育先进社区”、“潮南区党建示范单位”、“潮南区创建好班子先进集体”、“井都镇先进基层党组织”、“井都镇年度先进单位”等称号。

平湖东村

平湖东村位于井都镇中段,东至连丰村,西至平湖新村,南至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北至练江,是一个纯农村。

平湖东村由先祖从福建省迁来定居,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辖区面积0.8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097人,1090户,党员83人,两委干部8人。常住人口2000多人,由四个自然村上乡、下寨镇、东溪头,渡头组成,统一行政管理

平湖东村农业经济以农田和鱼池为主,农田面积700亩,鱼池面积800亩。全村以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淡水养殖。

村内现有小学1所,村内设戏台,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室,健身广场和成德花园等活动场所。

新明村

潮南区井都镇新明村位于井田公路地带,北为凤光村,南为上南居委。新明村现有人口3680人,户数686户,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亩,鱼池500亩,林地及滩涂4亩。村委会6人,全村党员72人。

新明村以纯农业为主,家庭小作坊四家,特色农业产业有番薯、萝卜、花生、蔬菜等。

新明村的教育文化福利事业相对完善,现有学校1所,幼儿园1家,福利机构1个。

新明村历史人文始于宋咸凉年间,宋始祖盐使公出生,盐使公任元职任石桥头盐使官,晚年致仕后,创居潮阳古订乡(即举登),解放前故址为举登乡,乡氏是陈姓,解放后,重取名为新明村,全村由上池、寨内、上下门楼、林厝地四个自然片区合并而成。

陇尾村

陇尾村地处练江下游南岸,位于井都镇东南面,东与神山社区毗邻,南与诗家村接壤,西接运头港池。原属神山乡,自郑氏二十二世祖开枝移居创陇美乡人民公社后,改称一大队,2001年与陇二一、二大队合并为陇美村。现有人口2871人,486户,党员50人,村支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1人;村城面积0.75平方公里,旱地面积470亩,水田面积500亩,水产养殖面积160亩,滩地30亩。农业生产设施改进,增设自动化喷灌,硬底化排灌渠系,主要种植蔬菜,生柑,番薯等农作物,是传统的农业村,是汕头市蔬菜基地村之一。

2004年以来,得益于党和政府扶贫开发好政策,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扶贫挂钩单位,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帮助下,干群合力,内外同心,逐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致力搞好村庄建设。投入资金近300万,实施改水,改厕,垃圾卫生集点,修建村道水泥路面,并架全村路灯,新建排污沟石砺,种树绿化,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逐步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村先后获得省计划生育汕头市文明小区”、“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潮南区创建好班子先进集体”、“井都镇年度先进单位”等称号。

陇二村

陇二村地处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政府西南部,东北与神山地界接壤,西至坛头港,南与陇一村相邻。

陇二村历史悠久,创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地处陇地下方,称陇(龙)尾村。相传虱母仙于壬戌年(公元1382年)建寨门,并挖清泉井一口,尚存泉水清甜无比,远近闻名;寨门遗址有“龙尾古寨”石刻尚存。解放初期并于沙陇区联华乡,人民公社成立时,划入井都公社,陇尾下村、上村、新村合并为陇尾大队;1976年拆乡各自成立行政村后,合新村为陇二村;1980年-1983年下村、上村、诗家、新村合为陇尾乡;1984年-2005年成立独立陇二自然村;2006年至今与陇一村合并为陇尾行政村,陇美村陇二现有班子4人,党员12人。

陇二自然村辖区总面积405亩,旱园108亩,水田152亩,鱼塘60亩;居住人口750人,125户,村民居住为砖木结构和钢混结构房子。

陇二自然村村民民风淳朴勤劳,主要从事水稻、生柑等农业生产、小规模水产养殖。

陇二自然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经多方筹资,建有新校舍一座。

连丰村

连丰村地处练江下游内海湾南岸,位于井都镇东北部,东、南与和丰毗邻,西与平湖东村接壤,北濒龟头池塭。

自宋末创寨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称浦东吴村,解放后至今,一直称连丰村。连丰村现有人口693户、3510人,党员43人,村“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1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0亩,水田180亩,水产养殖面积560亩。农业主要是种植萝卜、蔬菜、番薯等作物,是汕头市蔬菜基地村之一,是传统的纯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许多村民外出经商务工。

连丰村盛产菜脯,是“井都菜脯”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中城九、吴源两家菜脯厂通过QS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外。

现有小学一所,建于1988年,占地10亩,配有教学楼、礼堂各1幢,能满足学生就读。

连丰村地灵人杰,曾出现过吴仕彦等历史名贤。

和丰村

和丰村地处井都镇东部,东邻古埕村,南濒南海,西接连丰村,北临练江下游,距潮阳城区约10多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13232人,2380户,辖区总面积3.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0亩,家鱼池1285亩,林地310亩,滩涂地157亩,村两委干部9人,4个村民小组,中国共产党党员130名。

史俗称浦东乡(含连丰村),据传南宋咸淳三年(即公元1207年)建乡和丰村历,解放前浦东乡分为浦东姚,浦东吴,解放后土地改革时合并总称浦东乡,分为六个地区。1953年组成若干个互助组,初级社,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956年成为二个高级合作组,后改为两个行政村即和丰村和连丰村。

和丰村历史以产盐著称,有“盐乡”之称,市场经济转型后,因设备落后,引海水困难,产量减少,于1993年开挖成为淡水鱼池,淡水鱼、虾混养及销售一体,是村里的主产业,其次有浅海捕捞及农副产业,尤其萝卜(萝卜干)、番薯、瓜类等是村的特色农产品,现发展有小商品业和手工加工业为辅的新型农村经济产业。

和丰村素有好学勤教之风气,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学校1所(前身为盐工子弟学校,近代称浦东学校,后改称和丰小学),学校占地14亩,校园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教育教学环境较优越。村设教育基金1个,有效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村有历史文物古迹一处——东来古刹寺,占地5000多平方米,据传始建于南宋末年,环境清幽,瑞气绕邑人,佛缘惠泽社,寺殿古建筑几经修缮,仿古创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是一座具有灵气的佛教文化及文物胜地,可供信众奉仰观光。

凤光村

凤光村位于练江出海口南岸,东靠平湖西居委,西靠新明村,南倚深圳—汕头高速公路与上南居委地界接壤,北临龟头海与笔架山遥相对望,辖区面积1.25平方公里。

凤光村周氏始祖仲勋公于元末明初(约公元1368年)从普宁溪南新乡调任于此任盐务官,后创寨定居于此地。因地形似凤凰,村寨位于龟头海滩冲积地,故历称凤洲村,于1958年改称为凤光村,并一直沿用至今。

凤光村现有人口2449人,458户,耕地面积425亩,鱼池滩涂400亩,村支两委干部5人,党支部1个,中国共产党党员67人。

凤光村主要经济收入靠蔬菜种植和淡水养殖为主,是纯农业村,仅有家庭小作坊(制衣厂,羊毛加工厂)4间。

村现有完全小学1所,于2000年建成,可容纳就读学生500人,校就读学生为188人,教职员工19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50名,老人活动中心1处,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

凤光村人杰地灵,俊彦辈出,代有其人,聂氏宗祠历朝官爵匾额足以为证。十三世周凤来于康熙四十四年中乙酉科解元,康熙四十五年又晋中市第十二名进土,钦点翰林院编修,并授为太子保赐探花,祖祠有“元甲翰苑”匾额。十四世周靖邦于康熙五十九年中举人称副元,出任东阿县正堂。民国期间廿二世周伟光于1933年出任定安县县长,1942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博士学位,后在联合国救济总署从事经济分析工作,1947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政府审计部总务处长,并担任审计部财政部经济事务顾问。建国后二十二世周木炎担任江苏省委办公室主任。二十一世周裕贞曾任潮阳县县委委员,财政办主任。廿三世周贤盛现任西省邮政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现于国家科研单位搞科研和政府部门任职的乡贤仍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凤光村为统一周姓,支派蕃衍,源远流长,素有敦宗睦族之风。

双山村

双山村地处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最南端,东南与陇田镇南埔村接壤,西南与陇田镇的茆港村交界,西北与陇田镇的望上村溪桥连接。

双山村历史悠久,创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63年)。由潮南区成田镇简朴村李双山移居我村,故命名为双山村并沿用至今,同时建有李姓聂氏宗祠,今尚有记载。

解放前双山村隶属广东省惠来县管辖,于人民公社建立时才由汕头市人民政府划为潮阳县井都公社辖下村。

双山村现有人口5000多人,756户,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32亩,其中水田面积450亩;池塘25亩,林地2080亩。村支部班子人数3人,支部党员45人,村委成员5人。

双山村民原居住都以砖木结构居住下山虎为主,于1995年后部分村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下,才有居住三层式钢筋混凝土楼房居住。

双山村为“三教”集结村,有信仰天主教约45%,基督教约占8%,佛教约占47%。现村建有天主教堂一座,基督教堂一座,建有校舍教学楼二层式四幢、礼堂一个。

诗家村

诗家村在井都镇西南方,属诗家村委会,村背靠沙丘,东至林场渠道,南至工业园路,西至望上村交界,北至陇一村水沟。

四百多年前由杨姓祖先从澄海东湖迁入立村,解放前属惠来县管辖,称双新村,后两村拆开,称诗家村,现与陇新村合并一行政村。

全村总人口2090人,401户,其中陇新村87户,人口464人,辖区面积0.95平方公里。诗家村水田面积360亩,沙丘100多亩,鱼池40亩,村支两委4人,党员30人。陇新村水田面积105亩,旱园30亩,鱼池13亩。

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现有小学1所,新建教学楼一栋,内设幼儿园,一至六年级各一班;老人娱乐室一间。

姓氏

井都姓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有9个姓氏,按人口数量排列(仅供参考)。

郑氏

神山居委会(10000人以上)

上南居委会(10000人以上)

平湖西居委会(5000—10000人)

平湖新(1000—5000人)

陇一(1000—5000人)

陇二(1000—5000人)

双山(1000—5000人)

姚氏

古埕居委会(10000人以上)

和丰(5000—10000人)

林氏

平湖东(1000—5000人)

陈氏

新明(1000—5000人)

双山(1000人以下)

周氏

凤洲(1000—5000人)

吴氏

连丰(1000—5000人)

杨氏

诗家(1000—5000人)

翁姓

和丰(人数?)

肖氏

和丰(人数?)

参考资料

汕头市潮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2021-06-28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博雅地名网.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