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奖
朱自清散文奖:
“朱自清散文奖”2010年经中国作家协会批准成立,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等承办。该奖项以朱自清命名,旨在纪念我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向他的诚挚、诗意和富于公共承担、道义情怀的散文精神致敬,表彰汉语散文写作的卓越成就,重申散文写作的文化价值和散文对于民族语言与生活的责任。
基本介绍
该奖逢双年颁发,每届评选3至5人,奖励评奖期内在中国内地公开出版的散文作品,和在散文写作中获得卓越成就的散文家,以及表现出色才华的散文新人。
据《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介绍,以朱自清先生命名的此项文学奖,自2010年启动评选,逢双年颁发,目前已评至第三届。该奖旨在纪念我国现当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向先生的诚挚、诗意和富于公共承担、道义情怀的散文精神致敬,表彰汉语散文写作的卓越成就。终评委由李敬泽等评论家担任,三届评选总共有张承志、阎连科、龚鹏程、王小妮、贾平凹、蒋方舟、李娟、梁鸿等15位作家获奖,可谓大家云集,文星耀眼。
历届获奖者
第一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
获奖者及入选作品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鲜花废墟》);
阎连科(《我与父辈(精装本)》);
龚鹏程(《北溟行记》、《布尔乔亚饮食小史》);
王小妮(《2008上课记》、《倾听与诉说》 );
蒋方舟(《审判童年》 )。
获奖感言: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鲜花废墟》
“作家倾尽人生的回报”
(本人发言)一九七八年,我的一篇如中学生作文一样的浅薄作品获评由《人民文学》杂志主办的、1978年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我对这件事的回味整整延续了三十多年,在这段大约三分之一世纪的时光中,我愈来愈明白了:社会给予一个知识分子的荣誉,不应该是个人发迹的踏脚石,也不应该是名利的储蓄录,如果说获奖为一介书生开拓了成为作家和拥有话语权的人生的话,那么真正的作家应该倾尽自己的人生,以更丰满的文章回报社会和人民。
不仅拿出真诚的回报,而且提供真知灼见和新鲜的知识,渐渐成了我的目标,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唯有求学这一条路。向山河学习,向底层学习,向鲜活的民众学习,向被忽视的“少数”和“他者”学习,向包围着我们的世界学习,也向过去漫长的历史和未卜的未来学习,这就是我过去摸索的道路。至于自己的努力最终能获得多少回报,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有未来的判断和评论。
在三十多年后,在古老的“文化之邦”扬州市,又一次和《人民文学》站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为今天,也为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表达我心中的感激。我想说,我会记得你们的辅助,以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丰满自己的文学,回报养育自己的伟大文明。
“感受写作中真诚力量”
(他人代为发言)请原谅我因故不能到位领奖,这一遗憾让我错过了和大家倾心交谈的机会,正如同一年中的365天,好不容易过去了364天,要大年初一了,我却离开了。《我与父辈》能够在《人民文学》组织的评奖中获奖,证明《人民文学》是文学宽广的盆地,因为《我与父辈》并没有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我还感受到,这次获奖不仅是奖给《我与父辈》的,还是奖给阎连科这个作家的,因为这个作家在近年来的写作中,充满了太多的风雨和争论,成为同行、朋友和读者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当评委们决定把散文奖颁给《我与父辈》时,无论他们的本意如何,我还是感受到了大家对我的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写作中真诚的力量。
朱自清是两岸共同典范
(他人代为发言)请原谅我的缺席。文学有奖,由来已久,各种名目的奖项不胜枚举,不仅在综合性文学奖中,多冠有散文一项,以文坛前辈为名的,大陆就有老舍、冰心、郭沫若、孙树勋等,台湾地区有余光中、吴鲁芹散文奖等。
与中国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散文可谓“先天不良”。因为采用白话文写作,文章既要精炼又讲究文采,大白话经过提炼才能成为文学语言,朱自清就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努力将说的话提升转化为文学书写的重要代表。
从《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文中,我们渐渐找到从古代文章过渡到现代散文之路,因此首届“朱自清散文奖”设置香港电台奖项,鼓励港台作家,我以为恰能体现朱自清在现代散文史上的特殊意义。我本人能代表港台作家来领此奖深感荣幸,并愿从薪火相传,继续提升现代散文的角度来体会它,且于此与诸位散文同道共勉。
王小妮 《2008上课记》、《倾听与诉说》
“写心中感受没有文体”
(本人发言)听孩子们朗诵朱自清的作品,我觉得很“着急”,希望孩子们能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有人问,你不是写诗吗,怎么写散文了?文体是人类加给文字的一种表述,事实上我们写心中的感受是没有文体的,文体的概念把我们约束了。如果说分文体的话,那么我写过诗歌、散文、小说……我自己是没有太多文体意识的,当觉得哪一种东西离自己的感受最近时,就这样写下了。我想对这些孩子们说,生活中最平淡、原始、粗的,觉得写不到本子上,不值得作为作品的东西是真正的作品,它其中才有那种创造、真实的力量。如果说文字要追求美的话,那才是真正的美,我们为了那种美,不断努力、理解,这是我们终身的乐趣和安慰,希望孩子们能渐渐了解我这个写了这么多年文字的人所说的“着急”。
蒋方舟 《审判童年》
“乘风破浪的两个船夫”
(本人发言)今年我把朱自清的文章重读了一遍,我看到他作为作家的隐忍,在我心中,这位由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等关键词堆砌起来的作家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种种丰富的情感也缓缓地在我面前展开。当我阅读他的作品,当我感受到他的痛苦,当我对他的作家命运开始怜惜的时候,我找到了我们交集:我们就像在狂风暴雨的大海上乘风破浪的两个船夫,带着痛苦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在相遇的片刻露出心照不宣的微笑。
对于小说作家而言,作品多少覆盖着一层伪装面具,而散文作家则更加勇敢,他们直抒痛苦,毫不掩饰。所以我得到这个奖很开心,也给了我一些动力,我会更加努力,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勇敢前 行。
授奖词
张承志的《敬重与惜别》、《鲜花废墟》等作品,具有灼热的思想光芒。他证明:人必须以无畏的反思精神照亮通往正义理想的道路。面对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他的目光锐利地穿越意识的重重藩篱,在对他者的深切理解中独持己见。他的语言,有金石磊落之声,有野草凛冽之气,既体现着认识和思想的难度,又尽显克服这一难度的强烈意志和苍茫胸襟,这使他的作品成为新时代以来散文写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精装本)》是一部令人感动、警醒的自传体长篇散文。与阎连科的小说狂放而狞厉的风格不同,这部散文回归自身、回归朴实的情感、回归平易的风格。阎连科采取实录的、忏悔的回忆形式,描写了“父辈”的苦难与传奇,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的父亲、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作品对父亲的描写尤其令人感动,作家的深情、忏悔与感恩,让我们触摸到了细腻、真实而沉重的人生。
龚鹏程先生博闻强识,胸怀异禀,多年游踪于海峡两岸,素负盛名于江湖士林,以深厚学养作依托,化剑胆琴心为文字。文中有学而不掉书袋,学中有文而不逞辞锋。创作潇洒隽雅之散文二十余载,风行宝岛,独树一帜。新世纪以来,广游九州,指点河山。其近年《北溟行记》、《多情怀酒伴》诸文集,见识深,回味永,儒中含道,道中有侠,文史高论不脱生活常理,洞幽烛微不失温柔敦厚,为一代散文佳构,为中华文化散文别开一生面也。
王小妮的散文有诗心在,这诗心显示了对于人间烟火的深入与着重,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散文超拔于物象世界的能力,叙事达观、明快,文字敏锐、诚挚,王小妮与庸俗作战,达到了现实感与理想主义精神的结合,灵魂的沉郁直至现实的冲突,均能在她的笔下获得刻骨铭心之境。其近年的散文代表作《2008上课记》正是这种独有气质的体现,这种气质使得《倾听与诉说》等散文每每越过世俗表象而触及人性深处的险境。以独见性灵的文字试图留存一个时代行进转折中的人心之变,是王小妮的创作探险的更深价值。
蒋方舟的《审判童年》展示了一个年轻人对人性的兴趣,这兴趣的强烈和无忌令人战栗。当一代又一代作家依然沉迷于种种庞大工具的时候,蒋方舟终止了工具的惯性,她骄傲而机警地选择了另一种可能:站在峭壁上,和生命的本质面对面。这不是决斗,而是试探并接近。基于此,蒋方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伦理美学探险者的剪影。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
获奖者及入选作品
贾平凹 《天气》
梁鸿 《梁庄》
李娟 《羊道》
马伯庸 《宛城惊变》、《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
纳兰妙殊 《粉墨》、《欢情》 。
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评委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邹静之(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
彭学明(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获奖作者介绍
贾平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丹凤县人。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作品《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作品《落叶》入选北京师范大学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
梁鸿,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著作《巫婆的红筷子》等,并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和“《南方文坛》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李娟,女,籍贯四川乐至,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品《羊道》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马伯庸,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人称“网络鬼才”。在网络上发表过大量评论、杂文、历史普及、幽默小品文以及一些短、中篇小说,范围涵盖科幻、奇幻、历史、灵异、推理、动漫等多个领域,以此为乐。曾荣获2005年度科幻世界银河奖,是2010年人民文学奖得主。
原名张天翼,女,生于天津市。游学湘粤,现居京城。英文学士、古典文献学硕士。专栏作家、影评人。撰写文化、爱情专栏,在《人民文学》、《南方都市报》、《女友》等报刊发表影评、书评、散文、小说若干。作品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获奖感言
贾平凹 《天气》
“笔下关注反映时代社会”
【获奖感言】这次来扬州市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文学是年轻人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奖,我看
得比较重,即使身体不好也要来扬州的颁奖现场。
我看重的原因,一是这是“朱自清散文奖”,冲着朱自清这三个字我就要来。朱自清是我崇拜的散文家,我在学散文的时候受他影响非常大。说起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全社会都会朗诵。二是,《人民文学》杂志社在我心目中,是代表当代中国文学的杂志,我非常信赖。第三,扬州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我曾经四次来到扬州,而且这里有一帮我的好朋友。烟花三月是扬州市最美的时节,颁这个奖也是最美的事情。
在这个文学相对衰弱的时期,我们在文坛上正在写作的人应该多做一些事情,一旦拿起笔写作品,就应该有一种潜下去的精神,关注和反映这个时代、社会,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那样原本边缘化的作品才会回归中心位置。
李娟 《羊道》
“我的写作才刚刚开始”
【获奖感言】对我个人而言,《羊道》是最近几年很重要的文字,是零碎而缓慢写成的,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这次写作,不但为我留下了40万的文字,更是自己一次重要的成长,我一边写,一边发现,一边改变。很感谢大家的认可,更要感谢大家的宽容。我的写作才刚刚开始。
马伯庸 《宛城惊变》、《风雨\u003c洛神赋\u003e》、《破案:\u003c孔雀东南飞\u003e》
“中国迈入最好的文学时代”
【获奖感言】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特别惶恐,因为我本人并不是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这次能获奖,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可以用《双城记》的一句话形容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文学最好的时代,也是文学最坏的时代。
如今社会充满了各种浮躁之气,很多人难以静心来写文字,令文学创作变成一种奢侈。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潮和信息,不断地冲刷着我们的大脑,这为开创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提供了机遇。
从文学创作的门槛来说,网络的发达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
授奖词
贾平凹 《天气》
【授奖辞】贾平凹的散文起点很高,要想更上层楼,诚非易事。写于2009年至2011年的散文集《天气》,是他散文的新收获,也是他对当下散文的新贡献。
李娟 《羊道》
【授奖辞】李娟的《羊道》以日常闲话的方式,讲述着哈萨克族家庭逐水草而游牧的故事,质朴中有着流丽,平实中有着清新。
马伯庸 《宛城惊变》、《风雨\u003c洛神赋\u003e》、《破案:\u003c孔雀东南飞\u003e》
【授奖辞】上世纪90年代末在网络成名并很快进入平面媒体的马伯庸曾涉足评论、杂文、中短篇历史、科幻和悬疑小说的创作,近来散文的成熟尤为可观。
【授奖辞】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乡村人和离乡者的双重视角观察着乡村现实、回顾着乡村历史、瞻望着乡村未来,娓娓的讲述中流淌出不尽的忧伤,而叶落归根的决意更加重着忧伤的分量。
纳兰妙殊 《粉墨》、《欢情》
【授奖辞】纳兰妙殊是近来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影评人,也是颇受文坛关注的散文新人的一个代表。无论是写熟悉的电影和电影圈如《粉墨》,还是呈现当下青年人的情感秘密如《欢情》,她都能游刃有余。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
获奖者及入选作品
张炜,代表作《张炜散文随笔年编》;
贺捷生,代表作《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
马未都,代表作《瓷之纹》、《马未都:醉文明系列》(第3、4、5册);
祝勇,代表作《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旧宫殿》(10周年纪念版) 。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评委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李平、邱华栋。
获奖作者介绍
张炜
1956年冬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三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能不忆蜀葵》《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等。
贺龙之女,1935年11月1日出生,时为红二、六军团二万五千里长征前18天,她在襁褓中随父母经历了爬雪山、红军过草地。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旅作家。1984年在《昆仑》、《人民文学》分别发表了3部报告文学作品。2013年凭《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获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1955年生于北京,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从1980年起,马未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原地区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市,幼时因病致弱听,14岁辍学,20岁开始涂鸦写诗,25岁首发作品。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作品《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印度记》获2012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1968年盛夏生于沈阳市。1990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曾担任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总撰稿,作品先后荣获大众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已出版作品40余种: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等,历史散文集《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2013年由东方出版社推出了《祝勇作品系列》20卷中前6卷。获奖感言
张炜
等于开车的人取得驾照
站在这里,我不免有点激动。我写作的历史,长达40年。40年来,我没有中断过散文的写作。我的虚构作品受到很多鼓励,实际上我写了600多万字的散文,几乎占据创作量的一半。尤其是这个奖,是以朱自清先生命名的,由中国最高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和中国文化艺术重镇扬州市联合举办的,这样的设立别有意义。我讲过,扬州是出大文章、大艺术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领这个奖,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作为一个现代的文明人,每个人都应该写一手好的散文。作为一个作家,如果能写好的散文,等于开车的人取得了驾照。今天,接受了“朱自清散文奖”,我从这回去,开着文学之车,继续上路。
“扬州”“朱自清”“散文”绝配
获得“朱自清散文奖”,我感到意外。我自觉地离开文学界很长时间了,突然获这样的奖,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扬州市是我经常来的地方。早年来扬州的时候,扬州交通没这么便利。第一次来印象颇深,是坐汽车经过轮渡,来到传说中的扬州。今天一看日历,还在农历三月里,心里非常高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我觉得扬州、朱自清、散文这三个词汇是一种绝配,反映了散文的精神,散文的传统,从先秦到汉晋,从唐宋到明清,乃至今天,散文作为文学的最长寿的形式一直延续着。我仔细想,散文比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希望今天的人无愧于散文这样一个伟大文学形式。
铭记在心,矢志不忘
我能想象,这是个隆重的令人激动的时刻,也是作为一个获奖者心里向往的时刻,但非常遗憾,我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这些日子身体严重不适,不能前来参加这个我心向往之的盛会,在此,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歉意,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许多人都知道,我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特殊的父母,跟着他们,我经历了许多苦难,也享受了许多光荣。我的许多文学艺术界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的特殊经历,我坎坷而不平静的一生,就是一部书,并鼓励我写出来。而且,我自幼喜爱文学,心里也有这样的愿望和冲动。但是,我长期从事党史军史方面的工作,只能断断续续地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直到退下来,进入干休所以后,才有了相当宽裕的时间,得以回想往事把过去积累的文字整理出来。我的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就是这样的产物。想不到它能受到专家的肯定,读者的喜欢,并给予我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表彰和鼓励。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对这次大奖的主办方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人民文学》杂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还要诚心表白,这个奖对我太重要了,让我深受鞭策和鼓舞。因为,我上面说了,我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视力因患白内障大大下降,未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每当我打开电脑,望着屏幕,眼前常常白茫茫一片。我都没有信心再写下去了。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要写的事,要写的人,实在太多了,让我望而却步。真的,这个奖及时给了我强大的动力,让我知道我的故事还有人听,我的经历还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同时,我也感到,我还有责任继续写下去,还能写出新的作品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家和朋友们对我的表彰和鼓励,将让我铭记在心,矢志不忘。最后祝大家快乐、幸福、安康!谢谢!
满怀信心面对剩下的旅程
非常感谢把这个奖项颁发给我。特别是我听了邱华栋副主编讲述了评奖的过程后,更是吓出一身冷汗。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得知获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当时没有反应。我现在回忆起来了,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惊讶,因为我写散文20多年,是一个基本上和各个奖项无缘的人,这个奖项给我很惊讶。第二我觉得这个奖非常公正,因为我经常以我能不能获奖来衡量这个奖是不是公正,这是玩笑。获奖感言我想到这么一个比喻,写作像什么呢?在座的各位大多是读者,而不是写作者,也很难体会写作者的状态和心境。我想在所有文艺形式中,写作是最寂寞的一种,也是最不具备表演性的。因为其他文艺形式,都有表演性,比如书法和绘画,一位书法家站在那里挥毫泼墨,我们觉得非常享受,绘画也是,更不用说歌唱、舞蹈、表演这些艺术形式。作为一个写作者,更多是在一个小房子里面,把自己封闭起来,面对一台电脑,所以一个写作者更多的时间不是面对大众,而是面对自己。写作者要忍受、面对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孤独和寂寞,很多人的写作历程,都是一个孤独的历史,或是寂寞的历史。前几天拉丁美洲著名文学大师马尔克斯刚刚离去,他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写的是拉美的历史,我认为这也是每个作家自身的历史,因为每一个写作者都要面对差不多一百年的孤独。
写作是如同参加一场拉力赛,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和非常漫长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孤独,获奖意味着经过一段历程后,来到了加油站,加油站不仅能给精疲力尽的车加油,而且加油站的人对你报以掌声,或者对你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你一个微笑,对你的内心有很大的温暖和鼓励。这个加油站在写作历程中,可能是转瞬即逝的瞬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微笑和掌声会很长时间内,成为回忆的内容,让我更加坚定,满怀信心地面对剩下的旅程和孤独。
中国文明走向
复兴重要迹象
我深感荣幸,谢谢各位评委,谢谢扬州市。我认为,“朱自清散文奖”与扬州有着某种契合,这不仅因为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散文在中国文明中是根基性的,只要拿起笔来,都是从写散文开始。扬州是古代中国生活的典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包括扬州。“朱自清散文奖”在扬州的设立、颁发,在我看来,乃是中国文明21世纪走向复兴的重要迹象之一。
颁奖辞
张炜 在当代作家中,张炜的理想主义表达和知识分子气质卓尔不群。张炜呕心沥血,在“神性”和“人性”之间,一丝不苟地自觉甚至孤独地充当着“歌者”和“言者”。因此,张炜的散文是思想者的结晶。他以诗性的语言,自由自在的思考和表达,眺望着人文的理想国,融入乡土野地,满含真诚的热泪,成为了当代的行吟诗人和大地的守夜人。有鉴于此,特授予他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贺捷生 父亲是一座雪山,仰望他,便看到了烽火铸就的巍峨;母亲是一片草地,走近她,便走进了热血浇灌的葱茏。古稀之年的将军作家贺捷生,深情追溯父母的戎马生涯和自己在战火中的成长历程,以温情而略带伤感、真实而接近雕刻的文字,抒写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讴歌革命者的大爱与无私,探求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之源。这深刻隽永且风骨挺立的“红色书写”,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坛一种卓而不群的独特存在。有鉴于此,特授予她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马未都 马未都的文章有古风,一石一木皆学问,一喜一嗔究根源,貌似信手拈来,却是珠玑满腹、机趣纵横。穷其理而推极致,是为学问,有学问而不卖弄乃为文高明之处。平淡藏三味,学问在其间,其文简洁、畅达、自由、亲切,物我兼得、有返璞归真之美。从古至今,无论散文文体如何流变,好文章须见情性讲义理,马未都的散文可见此文脉。有鉴于此,特授予他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于坚 于坚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散文创作也令人瞩目,从90年代的《棕皮手记》到近年的《相遇了几分钟》,于坚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另一种言说方式:睿智、博学、平易、多言。《陇上行》和《印度记》,是他近两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特点,还强化了在历史话语中发现日常性的特点。于坚的散文题材广泛,语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将口语和书面语交替使用,使得他的叙述和描写,在体验和经验、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巡游、自由穿梭,堪称当当代散文精品。有鉴于此,特授予他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祝勇 祝勇多年来致力于散文的探索创新。他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照亮历史,关注历史潮流中的幽微人性,考察一个人与他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这使得他的历史叙事有着极强的命运感和温度感。凭借开阔的文学视野、深厚的学术素养、独到的发现能力,以及不凡的语言才华,其作品获得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滋养,层次丰富,意蕴深厚,辞采丰赡。有鉴于此,特授予他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