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就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史前时期的年代范围是文字未出现前的人类历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下限也不同。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史前时期,大体上包括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史前时期除包石器时代以外,还要延续到早期的铁器时代

简介

顾名思义,“史前文化”就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文化。

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将人类的整个历史简单划分为四个时代:史前、上古、中世、近代,此外还可加上现代。“史前”一词,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发明的。他在1851年的《苏格兰考古及史前学年鉴》中首先使用了“史前”(PREHISTORY)一词。所谓“史前时期”,就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

内容概述

“史前”一词,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发明的。

史前时期的年代范围是文字为出现前的人类历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下限也不同。如在古埃及史前时期终止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中原地区的史前时期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史前时期除包括石器时代以外,还要延续到早期的铁器时代

史前文化即原始文化指的是石器时代文化,它占据了整个人类历史99.75%的时间。石器时代的文化最初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期文化,前者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与人类伴生的哺乳动物群为含有灭绝种的古老群;后者则以磨光石器为主要工具,伴以陶器的使用,生活以原始的农耕活动和部分驯化了的家畜结合着狩猎和采集为主,而与之伴生的哺乳动物群为现生 种动物群,偶或有一两种灭绝种动物如犀牛、象等,一般讲来,新石器时代已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随着史前考古工作的深入,自1875年起,在法国一些遗址中找到了晚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马格达林文化期而又不属于新石器时代典型 器物的文化遗存。其中以1887年发现的阿齐尔遗址、1879年发现的塔登诺阿遗址和1886年发现的坎皮尼遗址最为著名。于是,考古学家艾伦·布朗在1892年首次提出了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存在一个“中石器时代”的看法,但这一看法在当时未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承认。以后考古学家皮埃特对阿齐尔遗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成功地辨认出在马格达林文化与新石器文化之间另有两层文化,于1895年发表论文,论证了“中石器时代”的存在。以后又有麦卡利斯特于1921年发表《欧洲考古学》一书,格雷厄梅·克拉克于1932年发表《英国 中石器时代》一书,他们都给予中石器时代文化以明确的定义,此后,欧洲的中石器时代文化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历史研究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0——10000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代人类即晚期智人(或称新人),其脑容量、体质状况、语言能力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少区别了,目前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都已发现了他们制作在岩壁、洞穴、石头、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画图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动植物、天象及各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点、线组成的图案,这意味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符号、记号、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创造了,当然人类书面语言也开始产生了。

距今14000——10000年前,中原地区境内的农业已经开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南北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种植农业已经成熟了,这意味着古人对天象、气候、季节、年周期的认识和分割已较为熟知,原始的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知识应已初具雏形。这一点与恩格斯所言“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和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恰相吻合;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伏羲画卦、神农作稼而有文明的传说指的也应该是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和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两个地区,而软陶泥也是这两个地区起源最早、最发达。这些现象显然并非偶然。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人们一直都没有对以彩陶图案为代表的史前人类刻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美术史家和传统考古家都从外观感觉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论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类刻画,故以美术和图腾释之,实际二者都流于形式、表面、感觉、主观臆断,用今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论来源于对现、当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个农业起源中心中原地区、西亚、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软陶泥和发达的天文历法与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与中国远古文化息息相关。西方人类学家所考察的现、当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美洲原住民外,都没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发达的农业,又有发达的天文历法及数学知识,其工程建筑、冶炼和社会组织都有较高的成就,可见科学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与农业生产、天文观测分不开的。换一句话说,如果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则必然会有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文化的起源,随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则反。这个规律用之于中国、西亚、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无不相符;欧洲则是一个例外,它的科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亚的影响。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论不适用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类刻画。

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姿体语言和口语是最早的,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国文化、文明的起源、脉络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而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人类刻画纹饰的科学解读和破译。

关于中原地区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刘尧汉陈久金卢央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二是庞朴、郑慧生等对远古时代火历的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器物纹饰和遗迹的形态、结构分析并追溯其来源和本义,我们发现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纹饰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文化传播、传承系统,其性质和功用类似于文字,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或图腾。就其内涵表达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类有关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的知识、观念和信仰,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所结构的易学基本框架与远古天文历法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关系。这种释读大体上印证了伏羲画卦、《连山》易、《归藏》易、河图洛书有关神话传说及古代文献中某些记载的真实性,并与传统考古学研究、易学研究的一些结论相衔接、吻合(参见拙著《伏羲画卦》)。我们认为,沿着这一思路,需要并可以对中原地区史前器物纹饰(含某些遗迹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作全面的以及分区分类分时段的和个案的分析研究。就目前而言,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对象和课题,我以为主要是新石器时代以考古学文化、类型、遗址为单位的器物纹饰研究。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基础研究,已大体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时代初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已具备了作器物纹饰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文物考古部门的大部分人力特别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应付由于基建而产生的文物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因此研究力量严重不足。除了看得见的遗迹、遗物以外,我们对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长达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学文化的起源、面貌、发展状况所知不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学者,特别是历史学、易学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队伍;相比之下,易学家们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数、数理为基本思维方式和传承、表达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学文化部分而言)。

中国史前

概述

具体说,在中国,史前文化是指夏朝之前的文化。而夏朝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所以史前文明大致是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史前文化不是猜想,是根据文物古迹做出的历史判定,由于在夏朝之前没有史书的真实记载,所以对历史的考据只能根据文物古迹去完成。

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出土的酿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软陶泥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6000年前的湖熟文化,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灿烂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省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于“史前文化”在历史科学中,历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历史指有文献记载的那部分人类历史,史前史就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史前史主要依据考古资料进行研究,其建立以丹麦学者汤姆逊以生产工具划分的三期说为基础,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学者们进一步把史前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因为有文字记录以前的历史就是“史前史”,中原地区在商王盘庚以前的历史都应划在史前史的范围之内,所以西方史学家的某些著作至今还把商代当成中国的史前时期。但现在学者们倾向于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文化作为中国史前史的下线,认为二里头文化的晚期已进入文明社会,此前的各种文化属于中国的史前文化。触摸文化的童年史前,一片迷朦的土地,一派神秘的时空。那里的天空该是何等的星光闪烁?广袤的旷野上会是哪般的炊烟烽火?那时的先人在进行怎样的刀耕火种?这里,考古与历史专家们的描述与文物遗存的呈示,会让我们感觉8000年前的风物正迎着我们扑面走来。

裴李岗文化

距今8000年至7000年。它是河南省境内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遗址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区的河谷、盆地二级台地上。其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已出现家畜饲养,并伴有采集及狩猎生产方式。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已开始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并有公共墓地。著名的遗址有舞阳贾湖遗址、唐户遗址、长葛石固遗址、新密沟遗址等。点评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英民研究员:贾湖遗址是目前已经科学发掘的典型裴李岗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和阐释远古时代中原古居民的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农产品加工,酿酒业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出土的骨笛中国艺术研究院测试,仍能演奏出《小白菜》等美妙的中国民乐,在世界上影响极大。

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至5000年。其遗址广泛分布在以豫西、晋西南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继承和极大发展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典型遗址有郑州大河村、邓州八里岗、淅川下王岗、灵宝西坡、灵宝北阳平遗址群、安阳后冈、三门峡市庙底沟、郑州西山、濮阳西水坡遗址等。点评孙英民:这个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建屋而居的聚落;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软陶泥的烧制和使用。考古实物证明,仰韶文化是继裴李岗文化之后,在黄河流域兴起的一种十分强大的文化。它反映了中原地区原始氏族从繁荣到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分布之广、延续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湖熟文化

距今6000年至4000年。湖熟文化是中国江南地区的史前文化,与“河姆渡文化”齐名,遗址分布主要在南京、镇江市以及太湖流域,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灿烂文化。湖熟文化最早在1951年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今湖熟街道)发现,因而得名,至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的学者尹焕章、曾昭发表文章说明确认其范围。

湖熟文化遗址大多在河湖沿岸的土墩山丘上为主(因此称作台形遗址),建材有用火烤的痕迹最具特色的工具是印纹陶的使用,仍以石器为主要的工具,但已具有青铜器铸造的技术。从农具和动物骨的遗迹判断,农业、畜牧业有一定的水准,但从大量狩猎工具的出土来看,渔猎仍十分重要。从大量卜骨的出土可看出当时人喜好占卜

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器形有斧、、刀、镰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较多,表明农业在当时的生产中已占主要地位。石镞和网坠的数量也较多,说明渔猎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生活用的陶器大都是夹砂粗陶,还有泥质黑皮磨光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等。几何印纹硬陶一般都出于上层,下层多几何印纹软陶。陶器的主要器形有鬲,也有带角状把手的鬲、鼎,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器形。泥质磨光陶中有与青铜器式样相似的和。此外,还有、盆、罐、钵、豆等。已发现有刀、斧、镞、鱼钩等小件青铜器和铜矿石、炼铜用的陶钵、炼渣等,表明该文化居民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铸技术。遗址中还发现有卜甲和卜骨。

龙山文化

距今5000年至4000年。龙山文化以精美的黑陶为主要特征,曾 被称为“黑陶文化”,大致与古文献中的尧、舜、禹时期相对应。河南省重要遗址有安阳后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汝州煤山、永城王油坊等。点评孙英民: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一是出现了较多的城址,如安阳后岗、王城岗遗址、淮阳平粮台,这些城址印证了古史记载中的“万邦时期”。二是龙山文化时开始使用铜器,如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所知最早的青铜容器残片。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推动了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发明了水井开凿技术,为人们远离河流谷地向内陆地区发展提供了可能。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蛋壳黑陶”,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水平,以至于现代技术仍难仿制。

二里头文化

距今4000年至3600年。在该遗址发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宫殿遗址,布局完整,功能合理,被学者们称为华夏第一王都。点评孙英民:专家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着紧密的直接联系,相当多的学者认定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中原地区在这个时候已跨入文明时代。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较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约5000至6000年前,持续时间约2000年。红山文化分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西辽河上游流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红山区文化因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红山文化的年代,大约距今五千多年,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当,其生活有以下特色:

生产工具

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农具数量甚多,有石、石犁、石锄等。

陶器制作

红山文化的陶器,分为泥质红陶和夹沙灰陶两种。细泥的软陶泥用作煮食,夹砂的划纹粗陶用来盛载食物。

经济活动

以农业为主,饲养业也很发达,人们饲养猪、羊等家畜,有时也会以狩猎、采集野果为生。

玉石雕刻

动物型的玉石雕刻十分精巧,以猪、虎、鸟、龙等形状为主,工艺水平极高,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色。红山文化的玉龙造型非常简单,很多时只是一个圈,与后期的盘龙、纹龙等相比显得十分原始。

史前传说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于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中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 :“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昆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么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中国神话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还没有形成天地,一片混滞,好像一个浑圆的球体,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别,更别想辨明南北西东。这个浑圆的球体也有一个中心,这中心里孕育着人类始祖盘古氏。盘古氏在这个浑圆的东西中间孕育了一万八千年,他孕育成熟后觉得十分的憋闷,于是使用他自己制造的一把巨斧,劈开了这混混沛浊的浑圆球体,做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

这浑圆的球体被盘古氏一劈开,就分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清且轻,一部分浊且重。清且轻的那部分不断地往上升,一天升一丈地往上升,升啊升的,高高的天便渐渐形成了;浊且重的那部分不断地往下降,一天降一丈地往下降,沉啊降的,广阔无根的陆地便渐渐形成了。盘古氏也在每天成长,一天长一丈,成为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从盘古氏开天辟地到天地最后形成,一万八千年之久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又流逝了。

盘古氏开天辟地以后,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生活在天地间,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真可以说是喜怒无常。因为天地是他开辟的,所以随着他的喜怒哀乐,天地也会发生各种相应的变化。盘古氏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盘古氏愤怒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阴沉得象是要塌下来;盘古氏哭泣的时候,那一阵阵的倾盆大雨是他的眼泪化成,江河湖海因此汇集而成;盘古氏叹息的时候,那一阵阵的狂风来自于他的呼吸,吹得大地上飞沙蔽目,石头乱滚。盘古氏一眨眼,闪电就从空中划过。盘古氏睡觉的时候发出的鼾声好像雷声隆隆,回响在天地之间。

孤单的盘古氏独自生活在寂寞的天地间,他死去时,头东脚西地在大地上倒下,高高隆起的头,变成了泰山,是那么气概万千,雄伟壮丽;他的两脚脚趾朝天,变成了西岳华山,是那么峭立挺拔,雄险魂丽;高高挺起的腹部,变成了中岳篙山,是那么的风景秀美,绵延清丽;他的左臂在身体的南边,变成了南岳衡山,层层叠叠的群峰,雄壮威武;他的右臂在身体的北边,变成了恒山,山势起伏,令人心仪。他的头发莉汗毛,变成了大地上葱郁的树木、各种树木和芳香的花草。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神话传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这些神话和传说,看到先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征服自然的渴望,还可以看到先民对英雄的崇拜,更可以看到他们对力量、勇敢、顽强、坚韧等美好品德的追求。

埃及神话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于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于北美印第安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美洲原住民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于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大利亚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 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新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美洲原住民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栗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历史考古

古人类学的研究,两百多万年前的古猿已进化为能人;两百万年以后,又进化为直立人。据最新的遗传基因研究,30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南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迟在170万年前,直立人的足迹已到达中国大陆。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在传说中,她与兄长伏羲结为夫妻,并繁衍子孙。还有传说人类是她用黄土抟造而成,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食肉目,人民得以安康。

人类是怎么起源的?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流传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圣经》中说,雅威创造了日、月、星辰、植物、动物之后,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并把灵魂注入亚当的身体,于是亚当有了生命。上帝又在亚当熟睡时从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他的配偶夏娃亚当与夏娃偷尝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生息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老祖宗。

在印地安的霍比族则流传着全世界的人最初是同一肤色的说法。一天,一个神灵降临地球,他对人类说,我要把你们送到四个方向,并逐渐使你们的皮肤变成四种颜色。于是就有了东方的红色人种,即印地安人,成为土地的守护者;南方的黄色人种,成为风的守护者;西方的黑色人种,成为水的守护者;北方的白色人种,成为火的守护者。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在世界各民族中都争论不休,19世纪出现了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起源问题提出新说法。达尔文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他还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断进化才出现了植物、动物和人类。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发现了一具距今10万年的人类颅骨化石,接着,在非洲发现更古老的类人猿的头骨化石。于是,古人类学家描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图景:人类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阶段,距今300万年~440万年前;第二阶段是能人阶段,距今160万年~250万年前;第三阶段是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60万年~180万年前持续到20万年前;第四阶段是智人阶段,晚期智人形态已经达到现代人水平。由于目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类人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大陆,在其他大陆没有发现,一些科学家就认为非洲是人类共同的发源地。

中原地区神话传说中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巨人盘古用一把利斧劈开帝江,将天地分开。死后,他的气息化成风和云,声音变成轰轰的雷声,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手足与四肢变成大地的四极与五方的名山,血液化成江河,筋脉铺成道路,肌肉形成田地,须发成为星星,牙齿和骨骼化为金属、珍珠、玉石,汗水成为滋润万物生长的甘霖和雨露。

盘古之后,出现了女娲。她按照自己的形象,“抟黄土造人”。有一天,女娲来到一处清澈的水池边,就在池边蹲下身来,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人。当她把这个泥人放到地面时,泥人竟然活了。女娲不知疲倦地塑造出许许多多男人女人来。这些赤裸的人围着女娲欢呼跳跃,虔诚地感谢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去了。但人总是要死的,为了不使人类灭绝,女娲就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关系,命男女们互相找配偶,让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尽管女娲造人的传说如此优美,但今天的人们受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大多数人相信人是从猿变来的,具体到中国人起源问题,存在两种看法的争论,一种是“北京猿人说”,一种是“非洲夏娃说”。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化石最早于1920年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镇龙骨山的山洞中,共发掘出头盖骨6个,面骨6块,下颚骨15块,牙齿157颗,颅骨碎片12块,肱骨3段,肢骨7段,胫骨1段,锁骨1根,经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它们分属于40个个体。研究周口店遗址地层,发现北京猿人最早生活于距今70万年,最晚生活于距今23万年前。长期以来,在中国发现的各期人类化石,如云南元谋猿人和蓝田县猿人化石与北京猿人化石具有相似特点:颜面部比较扁平,鼻梁不高,眼眶呈长方形,都有铲形门齿。因此,很多学者力主中国人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同一个人种,并以“北京猿人”名之。

198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遗传学家坎恩等人通过研究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148位妇女身上的线粒体DNA,发现各大洲人种中以非洲人变异最多,从而证明非洲人历史在各大陆为最长,计算发现现代非洲人历史达20万年。而欧亚大陆现代人历史只有13万年,由此断定现代人类起源于同一个非洲祖先,他们称其为“非洲夏娃”。

1999年,大约20位中国遗传学家通过研究中国28个人类群体的脱氧核糖核酸的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认为大约6万年前,一部分非洲人从亚洲东南部往北迁移到中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而另一些考古发现却让人越来越迷惑不解。比如,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上面发现了四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2.35亿年的历史。如果按照“非洲夏娃说”,13万年前非洲人才来到中国,2.35亿年前怎么会有人的脚印呢?按照“北京猿人说”,70万年前才有人类。另外像云南元谋和蓝田县发现的猿人化石至今也超不过200万年。在世界各地,此类令人吃惊的发现也为数不少。目前一些大胆的科学家已经提出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的概念,认为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还存在过其他人类文明,尽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考古发现的深入,人类早晚有一天能够得到自身起源的正确答案。

西方史前

西方史前文化是人类在史前时期创造的文化。史前时期是人类还没有使用文字来记载其活动情形的历史时期。它始于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之时,终于文字出现之日,时间长达约300万年。在此漫长时期,人类体制经历了如下演化序列:早期猿人(或能人)——晚期猿人(或直立人)——早期智人(或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或可罗马龙人)——现代人。考古学家根据史前时期人类实用工具的特征,把史前时期又化分为以下以下依次递进的几个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在史前各时代,人类的文化也分别名为旧石器文化、中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等。

迄今为止,在西方尚未发现早期猿人(或能人)的化石,直立人化石则有所发现,如希腊的皮特拉罗纳和匈牙利的纬脱斯佐斯都发现了整个的颅骨和头骨碎片,在德国海德堡东南的莫尔发现了完整横的颌骨和颌骨碎片。据测定,德国的海德堡人化石距今约80万年。这也就是说,人类进入欧洲至迟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方历史文化的开端应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旧石器时代

就是其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创造的以大只是其为特征的文化。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5万年前)又分为3个阶段:早期自人类出现之时至二三十万年前,大致相当于远人生活的阶段;中期约至二三十万年前至约5万年前。大致相当于早期智人生活的阶段;晚期约自5万年前至1.5万年前,大致相当于晚期之人生活的阶段。

在欧洲,目前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手斧。

中石器时代

特征的文化。中石器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大约始于1.5万年前,以磨制石器的出现告结束。在欧洲有三种主要的中石器文化得到发展:马格莫生文化(分布在英格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广阔的沼泽地区)、阿兹利安文化(主要分布在法国的森林地带)和塔德诺西文化(主要分布在阿兹利安?马格莫生南面的沙壤和灌丛森林地区)。这些文化所用的工具中有特色的是约半英寸到两英寸长的细石器。特别著名的是马格莫生文化的遗存,该文化有一种从夏天捕鱼营地到冬天狩猎营地之间的迁移方式。马格莫生文化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特征是居住地总在沼泽中泥泞地里的角和各小岛的陆地上,或者在河和湖的沿岸。其文化遗址表明,他们已能制造装有角柄的石斧,使用镶嵌了尖锐燧石片刃口的骨器和角器,还有各式各样的鱼叉和投矛器,并驯养了狗。他们利用这些武器和猎狗,猎取野牛、东方狍驼鹿马鹿水獭亚科、河狸、西藏棕熊、狼和温带森林特有的其他野兽和动物。箭是重要的武器,例如在弗恩岛的泥炭沼地发现PP-19野牛冲锋枪的骨骼,肋骨之间插着三个箭头。渔猎工具有鱼叉、鱼篓和鱼网。在苏格兰境内佩斯地方中石器时代湖层里,发现用苏格兰云杉干做的船。船上和木桨上保存着火迹,说明人们广泛用火来对木头加工。采集野生植物仍是重要的经济活动,这从出土的锄头——挖根时使用角或管形骨头制的大尖状器可以得到证明。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文化是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但比磨制石器更重要的是人类从狩猎和采集向食物生产经济的转变)。新石器时代始于约1万年前左右。学术界认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能产生于西南亚。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农作物与家畜,没有一样是欧洲的原产,所以有关农业和畜牧业的技术和知识连同动物本身,无疑是由外地传入欧洲的。在地理上靠近西南亚的希腊和爱琴海区出现农业,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约公元前5500年传到多瑙河匈牙利。约公元前5000年沿地中海岸传到法国,约公元前4500年传到低地国家和德国,约公元前4000年传到不列颠。新石器文化的基本特征除了发明和几乎普遍采用生产食物、磨制石器外,还出现了制陶技术,驯养了绵羊、猪和牛,人类学会了用石磨磨面,用纺轮织布,用畜力牵引驮运,用泥、石、木头筑构房屋,建起了村落和简单的城堡。上述特征在欧洲出现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地点在爱琴海区的克里特岛。在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中,发现了磨制斧头、箭头、矛尖,说明打猎是这里的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滨海地方多半从事捕获鱼虾及其他海产物。制陶技术已出现,陶器表面装饰了几何形线条图案,晚些时候装饰了女人、鸟、兽的形象。此外,岛上还出土了石屋、纺轮等。

铜石并用时代

铜石(亦称金石)并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金属铜开始被应用,但没有代替石头作为制造器具的主要材料。在此时代,村落开始发展成为市镇,而用牛与犁耕作的农业开始广泛代替锄耕。因此,铜石并用文化是向城市文明过渡的文化。这种文化最早出现于近东,时间约在公元前7000年(安纳托利亚此时进行了最早的铜矿砂试验)。铜工艺传播到欧洲爱琴海区,不会早于约公元前3000年。在多瑙河以北,一些农业部落以大村落为居住地,并已开采铜矿。在德国和法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宽大的设防的隐蔽所。这种防御工事除土墙外,还有永久性的圆木构成的塔和栅栏。有的还用巨石建造建筑物,用来纪念氏族或部落的著名人物(单独矗立的一块巨石),有的作为氏族的祖墓(由大石板构成的坟墓),有的作为氏族或部落的圣地(排成圆形的长石建筑)。在西班牙北部的亚尔美里亚和喀他基那之间,发现了一连串的冶金村落,每座小村都发现了铜矿石、炼铜瓦罐残片、铜锭、矿渣和瓦罐,说明了冶铜生产的广泛发展。在铜石并用时代瑞士及其邻近地区出现了著名的水上建筑文化。人们用石斧砍伐并削尖成千上万根木桩,把它运到湖畔,再打进泥潭,在木桩上盖房,墙是用芦苇编织而成,屋顶盖的是白桦。在这些水上村落遗址,出土了石制、木制、骨制器物——木容器、桌凳、织布机、小船、弓箭,还出土了种子、网、织物、陶器和一些装饰品。

青铜时代

青铜文化是普遍应用青铜作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材料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人类开始应用青铜铸件的时间约在公元前4000年,地点在近东。在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产生在公元前2000年或稍晚些时候。地点在爱琴海区的克里特岛。由于青铜的使用与克里特进入文明的时间几乎同时,这一文化已不属“史前文化”而属于克里特文明时代的文化,故将克里特青铜文化放在“古希腊文化”中介绍。这里仅介绍西方其他地区的青铜文化。多瑙河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的地方。公元前第二千纪初,这里已使用青铜制造武器。到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这里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特别繁荣。优等质量的宝剑、战斧、满布精细花纹雕刻的各种装饰品和器具,由多瑙河流域的作坊广泛散布到邻近各地区。居民的寨子四周建有围墙和壕沟。青铜镰刀和马勒等遗物说明,农业已发展起来,马已用作骑乘。来自东地中海区的珠子和首饰制品,说明此地已与外地发生了活跃的交易关系。在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遗址,发现了犁的图画,说明农人已经用犁耕地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