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1375年/1385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元朝末年将领,河南王,官至太傅、中书丞相。
王保保自幼跟从养父、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平叛红巾军。王保保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承旨、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被舅舅收为养子。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王保保官至中书左丞相、被封为河南王,奉命统领关陕、晋冀、山东省等处及迤南的军马平定江淮,他欲借南征之机收渭河平原军队于麾下,用檄文招集关陕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汇合南征,遭抗命不从。为此,王保保与关陕军阀开战,持续一年未分胜负。后来朝廷怀疑王保保有二心,派兵讨伐他,元朝陷入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南征平叛。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市)。王保保拒绝明朝招降,担任起抗明复元大任,先后在山西韩店和围困兰州市时击败明军,成为元朝抗明的核心力量。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明朝十五万大军征讨北元,作为北元支柱的王保保,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在岭北大败明军,重挫明军锐气,粉碎了明朝剿灭北元的计划,为北元赢得生息之机,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此后,王保保未能再对明朝发动全面进攻,后卒于哈剌纳海之衙庭。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蒙古伯也台氏。其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皆为元朝初期随军平定河南省后定居于河南,世代承袭祖业的蒙古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王保保幼年时因多病的缘故,寄养于舅舅察罕帖木儿家。察罕帖木儿膝下无子,对待外甥王保保视如己出,于是将王保保过继收为养子。因受到父亲赛因赤答忽、养父察罕帖木儿的影响,王保保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学习,跟随养父察罕帖木儿常年在军营中生活,学习了一身带兵打仗的军事本领。
祸起萧墙
统军平乱
跟从养父讨伐叛军
至正十一年(1351年)前后,元朝政治败坏、税负沉重,加上连年的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领的红巾军(因头戴红巾而得名)在颍上县(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起义,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红巾军起义爆发。王保保跟从养父察罕帖木儿组织的地主武装,平叛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派王保保和诸将,率五万精兵攻打东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红巾军,两次交战皆取得大胜,红巾军将领田丰、王士诚投降。
统领军队平定叛乱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儿率军平叛益都(今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红巾军时,田丰、王士诚已有反叛之心。察罕帖木儿受田丰邀请,前往投诚的前红巾军营寨巡查,最终被王士诚刺杀身亡。因此还不到20岁,被视为“孺子”的王保保,在察罕帖木儿军中,被推举为新统领,元顺帝也授予他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多重官职,可以不上奏根据实际情况处置军务,承袭统领察罕帖木儿的军队。
王保保执掌兵权后,为替养父察罕帖木儿报仇,心怀哀伤更加急迫的强攻益都城,但守城的红巾军防守更加坚固。面对数月无法攻破的城池,王保保遂采取挖地道的方式,率领军队进入城内。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王保保率军占领益都城,挖出田丰、王士诚的心脏祭祀养父,抓获红巾军将领陈揉头等二百人交给元朝廷。王保保又派兵攻取莒州(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至此山东全部平定。此后王保保驻军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洛阳市,成为朝廷倚重的安全保障。
陷入党争
勾结太子私结缔约
至正二十年(1360年),皇室朝堂内,太子爱识里答腊见元顺帝荒淫不作为,欲谋划让其禅位,因此父子关系出现嫌隙。皇室朝堂外,驻守大同市的孛罗帖木儿多次发兵,抢夺王保保父子的军需供给地冀宁(今山西省太原市)、晋宁(今山西省临汾市),为此双方频繁兵戎相见。元顺帝倾向孛罗帖木儿,命其驻守冀宁,以冀宁为领地。王保保父子听闻后,派军攻打孛罗帖木儿,夺回冀宁,并于次年(1361年)四月,借赴京贡粮的机会,与太子私结缔约。此后,王保保父子与孛罗帖木儿的争斗持续不断,更陷入了元顺帝和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朝堂争端。
朝堂之争太子失势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皇室朝堂之争越发严重,与皇太子对立的元顺帝舅舅御使大夫老的沙和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逃往大同孛罗帖木儿处。元顺帝无法调和此事,便传旨密令孛罗帖木儿隐藏老的沙、秃坚帖木儿的踪迹。太子向孛罗帖木儿讨要无果,要求元顺帝派兵讨伐孛罗帖木儿。次年(1364年)五月和七月,孛罗帖木儿两次包围大都,不仅处死了太子同党,还在进京后被元顺帝封为丞相。太子也在大都第二次被包围时,逃至太原王保保军营。
护佑太子党争胜出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太子命王保保再度讨伐孛罗帖木儿,同时调集各地兵力反攻大都。孛罗帖木儿派人抵御,结果遭遇部将反水,再加上他进入大都后骄横跋扈、秽乱后宫、酗酒杀人、欺压皇室宗亲,与王保保交战中屡败,元顺帝也逐渐厌恶他。七月,元顺帝处死孛罗帖木儿,诛杀秃坚帖木儿、老的沙同党,召太子回大都。王保保护送太子回大都途中,奇皇后(太子生母)传旨,命令王保保以重兵簇拥皇太子入城,想要胁迫元顺帝让位。九月,王保保在距离大都三十里的地方,遣散主力部队回营,只带轻骑与太子入大都,并未听从奇皇后旨意。再加上太子逃至王保保军营时,想要效仿李亨灵武即位的做法,自立为皇帝,但王保保无意政变,未听从命令。这也使得太子与奇皇后想借助王保保的军力逼迫元顺帝禅位的计划落空,因此太子与奇皇后怀恨在心,与王保保反目。
朝堂排挤请命南下
王保保到大都后,被元顺帝授予“太尉、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同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兼任太子詹事”等官职。当时,王保保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朝中做官却不如意,其居军中已久,在朝中颇受约束,怏怏不乐;朝中大臣因其并非根脚官人(即世袭贵族),往往轻视他;再加上与太子党反目,在朝中难以立足。于是,王保保在朝中为官两个月后,请求南下视察部队。
军阀内耗
拥兵自重内斗军阀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元顺帝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总督关陕、晋冀、山东省等处及迤南一切军马,平定江淮。王保保遂自立行省,分中书省官员随行,官员规模之盛,几乎与朝廷相等,甚至与高丽互通使节。次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回到河南省。由于朱元璋、张士诚占领江淮且势力已强,王保保知不可轻易进攻,未急于南征平定江淮,并以为其生父守丧为由按兵不动,后又北渡驻守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市), 采纳谋臣计策,借南征之机收渭河平原军队于麾下,用檄文召集关中李思齐、张良弼(思道)、孔兴、脱列伯四位将军,领兵汇合大举南征。陕西省张良弼抗命不从;李思齐认为,自己跟王保保的养父察罕帖木儿同辈,王保保没资格命令自己;孔兴、脱列伯等亦皆以有功自恃,各怀意见,不肯接受统领。七月,王保保派兵攻打张良弼,李思齐却与张良弼联合抵抗。王保保移兵屯驻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元顺帝怀疑他有异志,屡次督促南征。王保保不得已,于十月派弟弟脱因帖木儿及部将完哲、高率军驻扎济南市,以控制山东省,敷衍朝廷。
部将反叛再遭削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王保保增兵入关,速求决战,遭到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共同抵抗。七月,双方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王保保再纳谋臣计策,调遣部将貊高直捣李思齐的大本营凤翔区(今陕西省宝鸡市)。貊高率领的士卒多是孛罗帖木儿旧部,行至卫辉市(今新乡市卫辉市)发生兵变,胁迫貊高背叛王保保,袭击并占据卫辉、彰德府,向朝廷呈奏王保保罪状。十月,元顺帝下诏免去王保保太傅、中书丞相及各兼任官职,仍做先前的河南王,把汝州市(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作为他的封地,并分遣其军权。王保保接受诏令后,带军退到泽州(今晋城市),元顺帝知王保保势孤,命令李思齐与貊高合力进攻王保保。
内耗平息元朝灭亡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同时,元朝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命关保守晋宁区(今山西省临汾市),若王保保抗命,以大义相裁,擒拿击毙。王保保极为愤怒,带兵占据冀宁(今山西省太原市),杀尽朝廷所设置官吏。二月,元顺帝下诏撤销王保保河南王爵位,调遣各路军马从四面合围征讨他。王保保再退守至晋宁。随着明军攻下山东省、占据河南省,李思齐、张良弼皆遣使到王保保处,告之出师攻打他非本心,遂撤军退守到自己的领地。闰七月,王保保生擒了围攻自己的貊高、关保,上奏朝廷自陈诚心,元顺帝亦悔悟,下诏恢复王保保官职爵位,仍为前河南王、太傅、中书丞相,统领所属军马,与李思齐等分路南征。当时,明军明成祖北伐势头正盛,李思齐等未出动,王保保退守冀宁,不再敢向南。诏令颁布一个月,明军逼近大都,王保保来不及援救,元顺帝、集三宫后妃,及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皇太子妃等,弃大都逃往上都。八月,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结束。
抗明复元
韩店挫明
明军占领大都后,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将大都改名北平府,设置六卫,留孙兴组、华云龙镇守北平。徐达遣元朝尚书九住前往太原市,招降王保保,没有成功。
韩店交战大败明军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汤和部在攻克怀庆(今沁阳市)后,跨越太行山直取泽州(今晋城市)、潞州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形成孤军冒进之势。王保保探知汤和部乃先遣,以步兵为主。派遣部将韩札儿和毛义等率精锐骑兵趁夜南下攻伐汤和,两军在韩店(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韩店街道)交战,明军惨败。元顺帝听到捷报大喜,十月二十五日,在元上都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下诏,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命其收复大都。王保保集合太原市的主力军,向北出雁门关,经由保安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逐鹿县)取道居庸关,向大都(北平市)进军。
回救太原惨遭失利
当时,明军的主力主要在正定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卫辉市、彰德一带,距离太原较近。王保保挥师北上,太原防守空虚。徐达采取“批亢捣虚”的战术,十一月率军从北平(大都)出发,到真定与常遇春会合后,向山西省挺进。十二月,王保保率军已行至保安州,听闻明军动向后,慌忙回救太原,先派骑兵组成先锋营加速前行,大部队紧随其后。虽然明军率先到达太原市附近,但以先遣骑兵为主,步兵远未到达,正面交战不利,于是决定夜袭王保保军营。再加上王保保的部将豁鼻马遣人约降成为内应,明军的夜袭行动十分顺利。王保保当时在帐中的烛光下读兵书,听到骚乱的动静,看到帐外的混乱,慌乱中只来得及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有十八骑跟随,其余四万人马随豁鼻马降明。
西逃甘肃省聚集军队
王保保一路向北逃往大同市,常遇春率军追至忻州市,不及而还,后来王保保直奔甘肃。明军遂向西入关,李思齐逃到临洮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后投降,张良弼逃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其弟张良臣率庆阳市投降,后又反叛兵败被明军斩杀。至此元臣皆归降于明,唯有王保保在西北边塞聚集军队。
兰州抗明
全力抗明围困兰州市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王保保多次调兵遣将声援宁夏、甘肃的元军抗明,先是六月在宁夏声援守护庆阳的张良臣,派部将韩札儿攻占原州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州(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后被明将冯胜赶走。八月又在永昌支援庆阳,皆无功而返。九月,明军完全平定陕西省后,徐达、汤和班师回朝,参加封赏。王保保侦查得知消息后,于十二月,率军袭击兰州,围城数重。守卫巩昌(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明军指挥于光前来支援,在兰州马兰滩与王保保交战,兵败被杀。王保保屡次攻城皆无法破,且惧怕明朝大军赶来,遂离去前往定西。
定西交战再遭失利
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捣应昌,一路救兰州市,使王保保和元顺帝无暇应援对方,只能自救。三月,王保保退兵屯守在车道岘(今甘肃省定西市西北,与榆中县毗连)。四月,明将徐达率军驻守在沈儿峪(今甘肃省定西县西北六十五里车道岘南)口,与王保保隔深沟对垒,两军数次交战无果。于是王保保借助熟悉地形之利,采取奇袭战术,派一支队伍,由间道从东山下,潜入明军营地东南,明军顿时慌乱,徐达亲自率兵赶来,才将其赶走。此后,明军加强防守,两军展开拉锯战。后来,徐达采用“兵不厌诈”的战术,每到夜间明军便敲响军鼓,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其军夜间不得休息。如此数日后,王保保的部队习以为常,仍以为是佯攻,便放松了警惕。又一次,明军偃旗息鼓后,趁王保保士卒昏昏欲睡,乘夜色袭击,于川北乱冢间大败王保保军队,生擒其部将韩札儿、虎林赤、严奉先、察罕不花等官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余匹及驼骡驴等杂畜。
北逃和林汇合王莽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逃走,到黄河后,用流木渡河,然后经宁夏回族自治区逃向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明将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同年四月,元顺帝驾崩,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继位,号昭宗 。五月,明将李文忠趁机奇袭攻破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腾旗),北元昭宗仅带着数十骑逃往和林格尔县。
力保北元
重挫明军
君臣和解力图复元
王保保与北元昭宗在和林会合后,为匡扶复元大业,君臣捐弃前嫌,共讨复元大计。李晔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丞相,辅佐朝政,同时改年号“宣光”,意效仿姬静和刘秀,力图实现中兴,恢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制定方略沉着应战
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每路五万骑兵北征。徐达率中路主力军出雁门关,直奔和林,摧毁北元的主力部队;李文忠从东路自应昌出发,直扑土剌河(今蒙古国图拉河),从西北方合击和林;冯胜从西路出击甘肃省,牵制西北诸王,斩断其与北元主力的联系。
面对气势汹涌的明军,王保保沉着应对,利用明军对以往战绩自信和对地理环境不熟悉的弱点,制定了“诱敌深入”的计策。利用敌明我暗的形势,先消耗明军,引其主力长途跋涉进入纵深,待其鞍马劳倦之时,会合己方主力以逸待劳,予以重击。于是当徐达派遣蓝玉率中路军先锋出雁门关后,一路战事皆顺,二月,先是在野马川遇胡寇,追至乱山,击溃寇军。三月,蓝玉兵至土剌河,与王保保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后,王保保佯装溃败逃走。随后王保保一路上率小部队迎战,且战且退,引明军进入和林。当时,王保保的部将贺宗哲正率领北元主力军以逸待劳。
岭北大胜重挫明军
五月,徐达、蓝玉率中路军到达和林。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后,在岭北伏击明军,双方激烈交战,最终明军大败,死者数万人。六月,李文忠率东路军同样受到重击,明将曹良辰、周显、常荣、张耀皆战死。西路军冯胜未遭遇强力阻击,所征之处元将皆投降。七月,汤和率领的中路军分支,在断头山(今山西省阳高县)被北元军击败,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
至此,明军十五万大军北征,仅西路军冯胜取胜,徐达、蓝玉、汤和率领的中路军惨败,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损失惨重。此役对明军造成很大的阴影,使明军锐气空前受挫,朱元璋命众将坚守边塞严防王保保,自此之后明军很少主动出塞去讨伐北元了,也为北元生息保存了命脉。岭北一役,是王保保戎马一生最辉煌的战绩,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也高度评价王保保使元朝“几于中兴”。
死亡不详
自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王保保率北元军重挫明军之后,又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进攻雁门关,明军防而不战。此后,王保保再也未对明军发动过全面战争。
关于王保保去世情况,史籍之中对于这一信息的记载只限于“1375年逝世于哈剌那海(今蒙古国科布多)”,至于是因何去世的则无详细记载。此外,有关王保保的去世时间以及去世地点,不同史籍所记录的信息也并不一致。(详见人物争议)
家族成员
父亲
赛因赤答忽(1317年-136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元朝末年“义兵”(对抗红巾军的地主武装)将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太尉、银青荣禄大夫。
母亲
佛儿,乃蛮人,出身于北庭(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曾祖(阔阔台)元朝初年随大军收复河南,后家族世代居于州沈丘(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 )。
养父/舅舅
察罕帖木儿,字胡廷瑞,乃蛮人,元末将领,至正十一年(1351年)组织“义军”镇压红巾军,后成为元朝镇守中原的名将,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被红巾军刺杀身亡。过世后被追封为河南行省丞相、颍川王,谥号忠襄。
弟弟
脱因帖木儿,后成为王保保的部将,曾任中奉大夫,河南省参政。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北元天元十年(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时任詹事院同知,被明将蓝玉率明军于贝尔湖(今内蒙古自治区贝尔湖)擒获。七月,因与原北元知院托台谋叛事泄,被蓝玉处死于蓟州。
耐驴,又名金刚奴,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六月,被明将汪兴祖、常守道率兵在大同北口击败元军后擒获。
妹妹
观音奴,王氏,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子朱樉朱的正妃。北元宣光元年(1371年,洪武四年)九月初七日,明太祖朱元璋为招降王保保,把观音奴许配给次子秦王朱樉。观音奴与朱樉关系不睦,未有子女。朱樉宠爱次妃邓氏(明邓愈邓愈的女儿),而将正妃王氏软禁于别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死后殉葬。
妻子
毛氏,自缢殉死。
后裔
根据《明史》记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元朝兵马大元帅王保保拒绝投降,率部逃至甘肃省,其子在洪武八年带领残部进入今红古区,修建了“红古城”,王氏家族自此在当地定居并繁衍。2003年的考古发现和王氏家谱证实了这一段历史渊源。
文化遗迹
王保保城,位于兰州市市区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公园东侧。因是元末将领王保保所建,故名王保保城。
王保保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要塞。史料记载“城南北长约210米,东西长约370米,占地77700平方米,开东南二门。”现存残断东墙北墙7处,高6米,宽4米,夯土层厚度10-20厘米,累计长度不足百米,在居民院落中仅存有残迹两处,夯土层清晰,城址依稀可辨,一处在东岗坡上,今已不存,一处在今中山桥北端以东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带半坡上。
影视作品
人物轶事
坚拒招降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王保保与养父察罕帖木儿攻破山东省时,朱元璋便遣使通好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被杀后,王保保到河南省统领军队,朱元璋再遣使通好,王保保扣留使者不还。此后,朱元璋先后七次致信王保保,通好劝降,皆未收到答复。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十二月,王保保败走甘肃省,朱元璋又先后两次派降明的元旧将前往招降,皆失利。先是遣王保保旧部,降明元将李老保招降,王保保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斩杀了李老保。再遣降明元将李思齐前往,初到,王保保以礼相待,表明招降来意后,遭驱逐。王保保为报前恨,要求李思齐留下一只手臂方可出塞。李思齐知难逃,遂自断手臂,后因救治不及时死亡。
多次招降皆未成功,朱元璋反而对王保保愈发敬重。在一次与众将的会集时,朱元璋问:“天下奇男子谁也?”众将皆回答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朱元璋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明代谚语
在元末及北元初期,王保保是唯一能多次击败明军,且给明军造成较大影响的元将,尤其是其在甘肃省期间围攻兰州市的事,名震中原,为此明代流传下来一个谚语:“尝拿西边王保保来耶!”用来讥笑做了点小事就自夸的人。
震慑高丽
北元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王氏高丽接到了北元都总兵、河南王、中书丞相王保保的亲笔册封信,以示高丽继续以北元为宗主国。北元宣光七年(1377年,洪武十年),高丽遣使至北元谢册封命,赠大小臣不同的麻布制品。
人物争议
族属之谜
自明代以来,关于王保保的族属姓氏,众口一辞,皆认为他本姓王,名保保,元顺帝赐名王保保。各种史书均未写明他出于何族,给人印象仿佛他就是汉族。这种说法最早见元末明初人权衡所作《庚申外史》:“(辛丑,至正二十一年)已而,察罕死,有王保保者,察罕甥也,尝养为子。况今总督官王保保,曾为总兵养子,朝廷又赐其名扩廓。”
此后的史籍多沿用这一说法。从《庚申外史》的记载开始,经《国初群雄事略》《明史》的传布,王保保本姓王,小字保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一直沿袭,直到王保保生父赛因赤答忽的墓志出土。据《赛因赤答忽墓志》记载,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部人,有三个孩子,长子扩廓帖木儿幼年多病,寄养在舅舅察罕帖木儿家,后来过继给察罕帖木儿做养子。至此,王保保的族源、本名、汉姓等均得以明晰。
去世之谜
明史记载,王保保在北元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随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迁徙至金山之北,死在哈剌那海(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的衙庭。
高丽史记载,宣光七年(1377年,洪武十年),高丽遣使至北元谢册封命,谢表点名提到三位最高官员是“中书省太师阔阔帖木儿、太保哈剌章、太尉蛮子”。学者达力扎布对此进行了剖析,认为从洪武十年三月王氏高丽派李子松给北元君臣献礼时,第一重臣就是“中书省太师阔阔帖木儿”,他就是王保保。另有学者分析《牧隐稿诗稿》后,认为王保保逝世时间下限为1385年。
历史评述
史籍评述
《明史》:“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译文:王保保百战不屈,面对岌岌可危的元朝,既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也不做叛国的事,而是想继承先人的志向,中兴元朝,最终却含恨而死,总之是元朝的忠臣。)
《新元史》:“王保保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儿),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朱元璋谓之奇男子,谅矣哉!”
(译文:王保保的才能不及他的养父察罕帖木儿,但他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力保北元的生息之机,为朝廷尽忠尽力,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奇男子,他的不足也可以得到原谅了!)
名人评述
朱元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据有齐、鲁,根培洛阳市,招贤纳士,练将养兵,实处中原地区,其志非小。设使其奸雄如操,谋有荀彧,将有张辽之辈,足下(明玉珍)与予岂得高枕无忧乎?
高丽末期大臣、诗人李穑:丞相河南省是玉人,当时廷议去非秦。团团长白山头月,独照中原一将臣。
爱新觉罗·弘历:库库特穆尔(王保保)前此虽不免跋扈,及元亡以后,则独力支拄,思为恢复之举,始终与明兵相持。虽亦互有胜负,其志不少挠屈。明祖七致书而不答,因益敬惮,至以奇男子目之。则疾风劲草,实可见其乃心王室矣。
参考资料
汝州名称由来及汝州曾用名、别称和雅号-- 大河网.newpaper.dahe.cn.2022-09-01
【历史眼】兰州市红古区的由来.每日甘肃.2024-05-26
兰州靖远路街道创“6靖3宜”党建特色品牌 全力打造黄河之滨魅力街区_兰州_中国甘肃网.gansu.gscn.com.cn.2022-09-01
王保保城-遗产数据库 -.www.silkroads.org.cn.2022-09-01
庙滩子:古老旧街区的人文遗迹.新浪网.2024-04-22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龍記 (1978).豆瓣电影.2022-11-09
武士 무사 (2001).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龍記 (1978).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龍記 (1984).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龍記 (1986).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龍記 (1994).豆瓣电影.2022-11-09
乞丐皇帝传奇 乞丐皇帝傳奇 (1998).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剑屠龙刀 倚天屠龍記 (2001).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2003).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2009).豆瓣电影.2022-11-09
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 (2016).豆瓣电影.2022-11-09
倚天屠龙记 (2019).豆瓣电影.2022-11-09
山河月明 (2022).豆瓣电影.2022-11-09
朱洪武 (1988).豆瓣电影.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