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
冯胜(?~1395年),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一说回族)人,明朝开国名将,郢国公冯国用之弟。
冯胜智勇兼备,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同兄长冯国用一同结寨自保。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一并投靠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随其四处征伐。冯胜善于谋略,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割据势力的战斗中,出生入死,立下显赫战功,官迁至右都督。之后又从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山东诸州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又迁都督同知。随后冯胜于三年间率军相继平定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助朱元璋统一中原。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征讨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王保保,冯胜任征西将军,率副将军陈德、傅友德等出西道,取甘肃省。大破元军于张掖市(今张掖)一带。之后,冯胜打通了河西走廊、置关隘、筑土城、派兵驻守,开始经营河西防务。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任征虏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率军二十万出辽东,降服元太尉纳哈出,瓦解了北元势力。辽东遂平,冯胜却因被检举藏匿良马、索求大珠异宝等事,被收走大将军印,命居凤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冯胜受令调东昌番兵征曲靖,中途番兵叛变。冯胜镇守永宁,成功安抚叛军。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令冯胜于山西河南等地屯田练兵。皇太孙册立后,冯胜被封为太子太师。当时明太祖诏列勋臣,威望高的有八人,冯胜居第三名。但随着明太祖年纪越来越大,猜忌心越来越重。冯胜战功最多,又多次因小事违背朱元璋的心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蓝玉被杀后,冯胜被召回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被赐死,他的儿子都不得继承爵位。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封冯胜为“宁陵王,谥号“武壮”。此外,清代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称:“冯胜,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朱元璋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然则洪武功臣之不获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冯胜,可谓骁将。”
人物生平
追随太祖
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一说回族)人。其父有三子,冯胜排名第三,三人皆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冯胜身材修长,姿貌雄伟,为人磊落慷慨。红巾军起义期间,冯胜和兄长冯国用集结数百人结寨以自保。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行军至妙山之时,冯胜兄弟一并投入朱元璋麾下,甚得朱元璋信任。冯氏兄弟随朱元璋四处征伐,历经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等战役,屡立战功。之后冯胜和兄长又相继攻取了镇江市、丹阳市、宁国、泰兴市、宜兴市、金华、绍兴等地,一并被封为万户、大元帅,冯国用还被封为帐前亲兵都指挥使,统帅朱元璋的亲军。但冯国用不久就因病去世,因其子冯诚尚且年幼,朱元璋便任命冯胜承袭兄职,统领亲军。
屡建战功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于石灰山交战,冯胜攻击其主力阵营,大破敌军,于是收复太平。随后,冯胜随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攻破安庆市水寨,长达江州,赶走陈友谅,从而晋升亲军都护。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朱元璋解除安丰包围,迁任同知枢密院事。之后冯胜跟随朱元璋四处征伐,相继攻取了鄱阳、武昌、庐州、淮东、海安坝和泰州等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冯胜奉命进攻高邮,高邮守将余同佥诈降,冯胜不辨真假,遭到伏击,致使康泰及其部下全部遇难。朱元璋大怒,仗责冯胜,罚令其立功赎罪。其后冯胜率军攻城,在徐达的增援下,成功攻克高邮、淮安、安丰镇等地,在旧馆擒获吴将吕珍。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冯胜攻下湖州、平江,以平张士诚之功,迁任都督府右都督,后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下山东省各州郡。
平定中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冯胜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右詹事。后因“坐小法贬一官”,降为都督同知。后冯胜带兵沿黄河而上,攻下汴梁(今开封市)、洛阳(今河南洛阳)、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等地。在返回汴州时,冯胜见巡行至此的朱元璋,被授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八月,冯胜跟从大将军徐达出征山西。由武陟取怀庆,跨过太行山,攻克碗子城、泽州、潞州等地,十二月,在猗氏这个地方擒获元右丞贾成,在攻取平阳、绛州后又擒元左丞田保保等,并获将士五百余人,被朱元璋诏定右副将军。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冯胜奉命先渡黄河,向陕西进军。大军至凤翔(今陕西省风翔县),元守将李思齐便率所部十余万人西奔临洮县。四月,冯胜率兵攻临洮,李思齐举城投降。回师途中,冯胜协同大将军徐达围攻庆阳。元将扩廓帖木儿派兵攻打原州,意图声援庆阳。冯胜扼守驿马关,击败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进而擒获庆阳守将张良臣,使山西、陕西得以平定。九月,冯胜驻守庆阳,以节制诸军。然而,不久之后,冯胜认为关陕已经平定,便也引兵回朝。朱元璋因此大怒,对冯胜严厉斥责。但考虑其军功显著,并未给予处罚。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右副将军,随大将军徐达出兵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缴获战马数万匹。随后,冯胜分兵自徽州向南,渡过一百八处渡口,攻下略阳,擒获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今陕西省勉县)。又派部将自连云栈攻取兴元,进而移兵吐蕃,征讨至西北极远之地,大获全胜。鉴于冯胜的战功,朱元璋授予其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朱元璋还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世券。发布诰书称,冯胜兄弟与太祖亲如骨肉,十多年来助太祖铲除祸患,建立功业,平定中原,促成统一。洪武五年,因冯胜功勋卓著,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一同,均获赐朱漆弓。
率兵西征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五月,冯胜率兵至河西,元守将平章委的弃城逃遁。六月,冯胜又率军到别笃山,岐王朵儿只班逃跑,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驼马牛羊不计其数。此仗,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连连失利,唯冯胜大获全胜,全师而还。此时,有人检举冯胜私匿骆驼马匹,因此朱元璋没有对其进行赏赐。此后,冯胜多次出京到临清、北平选练兵马,从大同出兵征伐元遗留部众,镇守陕西省及河南。
征讨辽东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以步骑二十万往辽东征讨元太尉纳哈出。相继攻取松亭关、大宁、宽河、会州、富峪等地。驻大宁县两月后,留兵五万驻守,而以全师前往金山。纳哈出见明军声势浩大,几经交手又不敌明军,在乃剌吾的劝说下,决定投降。遂冯胜派蓝玉带领常茂、耿忠等少数随从前往商定好的地点受降。纳哈出到访,蓝玉热情款待,见其衣旧,欲赠己衣,但纳哈出因习俗差异拒绝。常茂误会,挥刀伤之,引发混乱。纳哈出受伤的消息传出,在松花河等候的纳哈出妻子及十万兵将大为恐慌,四散逃走。冯胜遣部将观童安抚,挽回败局。回师途中,都督濮英负责断后被敌人所杀。回师后,冯胜把常茂挥刀砍伤纳哈出、干扰破坏受降活动的情况一并上奏皇上,将常茂“军法从事”,押送京城听候处置。这时,有人检举冯胜私匿良马、指使看宫门的人近前给纳哈出之妻敬酒而讨要珠宝赏赐、蒙古王子死了才两天就强娶其女等罪状。加上常茂对冯胜的痛恨,揭发了冯胜。朱元璋大怒,收回冯胜大将军印,命其到凤阳府第,定期参加朝会,从此冯胜不再率领大军。
猜忌逝世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冯胜受令调东昌番兵征曲靖,中途番兵叛变。冯胜镇守永宁,成功安抚叛军。二十五年(1390年),命登记太原、平阳民众为军籍,设立卫所开垦田地。皇太孙册立,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与颖国公傅友德到山西、河南训练兵马,各公、侯都听从节制。太祖朱元璋年事已高,多猜忌,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毛病违逆皇帝心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蓝玉被杀后,冯胜被召回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被赐死,他的儿子都不得继承爵位。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封冯胜为“宁陵王,谥号“武壮”。
人物成就
西征收复河西地区
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西征取得了胜利,控制了河西地区,占据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具有重要的军事和交通价值。冯胜西征军是作为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的支线,是三路北征军中唯一获胜的一支。冯胜平定河西之后,看中嘉峪关市的险要地形,弃敦煌市划嘉峪关为界,打通了河西走廊,置关隘,筑土城,派兵驻守,开始经营河西防务。“由庄浪迤南三百余里为姑藏地,置镇番卫。又设甘肃省等五卫于张掖市,肃州卫于酒泉市,兰州卫于兰州市,皆屯兵拒守,全镇之地凡二千里。”使河西地区牢牢掌控在中央王朝的手中。不仅保障了中原王朝同西域的交流和联系,也稳固了明朝在西北的边防,切断了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的通道,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进攻,并减轻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农业发展。
虽然冯胜西征胜利收复了河西地区,但学者郭小英认为,冯胜西征也有它的负面之处:冯胜西征后的明朝版图是向西到达哈密市、瓜州县等地,而且冯胜在取得战役胜利之后,听到其他两军失败后,便放弃了河西地区,率大军返回京城,并未继续向西收复西域(今新疆)。彻底放弃了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内的甘肃行省的广大地域,使西路军的战略成果化为乌有,因此与其他二路将领一起,并未受到封赏。学者赵现海认为,冯胜弃地甘肃省的原因是“惧回鹘之兵”,即在岭北之役失利消息的震恐下,惧怕当时势力正盛的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
创建嘉峪关城
《肃州新志》云:“嘉峪关市,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在宋朝以前,就在嘉峪关就设立关卡,对过往行人有无违禁行为进行稽查。冯胜考察防务时来到嘉峪关,他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看出,这个上有冈设卡、下有“九眼泉”喷涌奔流的地方,正是千里河西走廊南北山系拱合的最狭窄处,嘉峪山麓与黑山山麓之间形成的岩冈谷地,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隘,仅在此设卡,不能防守御敌。
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冯胜决定在嘉峪关的“九眼泉”坡上冈塬修筑关城。就这样,在嘉峪山麓以西的隘口津要,一座用黄土夯筑成周长220丈、高2丈多、宽厚1丈多的关城拔地而起。明朝在此基础上,又经过16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的全过程。建成的三座关楼巍然拱峙,明墙暗壁,城关深藏固闭,结构布局奇巧,成为驰名中外的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相关争议
民族争议
关于冯胜的民族争议,历史学家杨志玖认为,《明史》中记载冯胜是今安徽省淮河一带的人。关于他是否为回族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此外,学者许宪隆也表示,关于冯胜为回族人的描述没有史料记载。关于他是回族人的线索,主要来自他的后人中有不少都是回族人。据凌县三里河冯氏家谱记载,冯胜之子冯直,还有冯胜的侄子冯诚都是回族人。而其部分后裔则称其为华人,如中华民国代总统冯国璋,他自称为冯氏家族的后代。
死因争议
关于冯胜的死因,史书记载不甚相同。《明史》的说法是“太祖朱元璋年事已高,多猜忌,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而违背圣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蓝玉被杀后,冯胜被召回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被赐死,他的儿子都不得继承爵位。《国榷》记载的是因有人控告冯胜埋藏兵器,冯胜因此自杀。根据俞本所撰《纪事录》中的记载,认为冯胜和傅友德死于蓝玉党案:“是年,以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为党逆事伏诛,而家属悉令自缢,毁其居室而焚之。”此外,学者刘长江认为,冯胜死于明初皇室姻亲关系与蓝玉案的牵连。冯胜作为开国元勋,因家族与皇室的姻亲关系,特别是女儿嫁给周王,而受到了太祖朱元璋的猜忌。这在他晚年尤为明显。蓝玉案爆发后,冯胜因竞争关系被牵连,军事权力被削,地位下降。加之周王擅自离封地引发的“异谋”嫌疑,以及冯胜与周王的紧密关系,朱元璋对冯胜的猜疑和警惕日益加重。最终,朱元璋以家人违令等琐事为借口对冯胜进行打压,并在洪武二十八年将其诛杀。此事件亦促使明朝皇室转变政策,不再与功臣通婚,以稳固皇权。
个人生活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清光绪《祥符县志》载:“宋国公冯胜祠在新昌坊,祀明朝功臣冯胜。成化十一年建。有功于汴故祀之。”
河南省开封市西门大街北侧的宗公祠,是为纪念宋国公冯胜而建,又称宋公祠(一说为纪念北宋名将宗泽而建)。清代《祥符县志》中多有记载。2002年5月,宗公祠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在评价冯胜、冯国用之功时说,“冯胜兄弟二人与我亲同骨肉,10余年间协助我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统一大业。”高度评价了冯氏兄弟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王朝的功勋。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洪武三年(1370年)分封诸功臣,是这样评价的:“夫以冯宋公(冯胜)、傅公(傅有德)之雄,而卒不免死嫌,谓其不蔽法也而讳之,即讳之犹不为置后,呜呼,可叹也!”洪武二十八年(1395),冯胜被杀,王世贞论之曰:“虽然,胜功大,罪不能相掩,废可也,嫌死不可也;不王可也,不侯不可也。”
清朝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称:“冯胜,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朱元璋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然则洪武功臣之不获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冯胜,可谓骁将。”
轶事典故
冯胜与石梯子的传说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徐达的中路军和李鸿章的东路军轻敌冒进,均被元军大败。只有冯胜率傅友德等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先出金兰(今甘肃省榆中)趋甘肃,以疑元军,连战皆胜。西路军进至兰州市以后,颍川侯傅友德率骁骑5000败元将失刺罕于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进至永昌县(今属甘肃),再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于忽剌罕口,缴获很多辎重牛马。然后与冯胜主力会师,向西进军。到酒泉市后,他们沿北大河一路向北追讨元军。当进军到金塔县境内马鬃山南麓时,发现这儿一片汪洋。由于这一带是讨赖河、疏勒河等几条河流尾水与黑河市交汇之处,东有白亭海,西有北海子,中有石梯子湖,水域面积东西长数十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致使明军无法前行。若无法短时间内出击,将失去打败元军的最佳战机,冯胜心中十分焦急。冯胜紧闭双眼,心中默默祈祷:老天啊,请你助我一臂之力吧,让我快快越过水域,追讨元军。也许是冯胜的战功和虔诚打动了老天,也许是元军命该绝于此。只听士兵一阵惊呼“天梯、天梯!”冯胜睁眼一看,茫茫水域上,一架巨大的石梯横亘南北,从脚下一直通到了对面的北山上,冯胜立即下令士兵登梯前行,当军士全部通过后,他们回头南望,石梯已不见踪影,只见一座烽火台矗立在石梯子湖中间的高地上。冯胜和士兵三鞠躬后掉头一路向北追击,败元兵于扫林山(今酒泉市北),斩首400余级,擒其太尉锁纳儿加、平章管著等人,军威大振。六月初三日,逼降元将上都驴,获吏民830余户。师抵亦集乃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故元守将伯颜帖木儿举城降,继败元军于别笃山口,获元平章长加奴等27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头。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识典古籍.2024-04-18
国榷.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4-23
读《明史》•冯胜 ◇桃源客.岭南文苑.2024-04-15
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之六.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4-23
冯巩家族彪悍背景大起底 总统后代政商通吃.中国日报网.2024-04-23
祥符县志.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4-19
【名胜古迹】宗公祠.方志开封.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