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于敏

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男,河北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区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1949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195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调入核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5年后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院长,核工业部第九研院副院长、研究员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于敏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在氢弹理论突破中解决热核武器物理学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统计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爆轰物理和辐射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别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共和国勋章等奖项与荣誉;1994年于敏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9月18日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氢弹之父”。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天津市),原名于,字敏之。父亲于振霄是天津市财政局的一位小职员,母亲王氏是个普通妇女。于敏在芦台镇上完小学,举家搬到天津市,到河东中学就读初中。高中时进入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因为成绩太好了,老师推荐并帮助他转到天津市耀华中学读高三。

于敏就读木斋中学时,父亲已染病在身,家境越来越差。1944年,于敏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同学父亲以公司的名义的资助下,进入大学。1945年,于敏被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所震惊,于次年转入理学院读物理。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并考取北京大学物理学家张宗燧的研究生,兼任助教。

工作经历

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的前身)理论研究组,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3年开始,于敏在广泛阅读核物理文献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国际上核物理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有关的物理规律,进行核理论研究。1955年,于敏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59年,与北京大学物理系核理论组在成都举办原子核理论暑期培训班,与北京大学杨立铭教授共同担任主讲。后来将他们的讲稿编成《原子核理论讲义》一书出版。该书成为中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科学工作者,开始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这项工作在当时是国家最高机密,参与者需要隐姓埋名,他再没有公开发表论文。。氢弹原理研究需要使用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95%的时间供核武器研究所突破原子弹使用,核能所每周只能使用十几个小时。为用好每周的这十几个小时,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在上机前,进行细致的物理分解,深入分析物理过程,抓物理实质,反复琢磨物理模型,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修改手编程序,核对穿孔纸带,以便确保程序一次通过计算,结果正确。

1965年1月,于敏调入第九研究院(简称上海九院)理论部;7月,他被正式任命为部副主任。同年,为验证氢弹研制方案,于敏和科研人员们赶赴上海市,借用一台每秒能运算5万次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于敏从杂乱的数据中逐渐厘清了头绪,制订了一套从理论到构型的基本方案。这年10月下旬,于敏在上海做题为“氢弹原理设想”的学术报告。他详尽地论证了实现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内因和必要条件,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型的设想。

1966年12月28日,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获得成功,试验的速报数据,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

1969年,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和一次大型空爆热试验并行准备连着做。于敏参加了这两次试验。

1971年4月,于敏任九院一所(一所、九所合并期间)副所长。此后,于敏多次在九所讲述ICF物理课、“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课、“X光的输运过程”、“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孤立子问题”的课等。讲稿经整理后,成为早期九院研究生部的教材。

1980年,于敏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80年代,于敏因对核武器新型初级小型化的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之后,身体罹患多种疾病的于敏留下来,参与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核试验的建议。

1988年,于敏的名字得以解禁。这一年,他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上书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建议加速发展中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在他建议下,中国ICF作为一个独立主题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使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1990年,他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之后,于敏任国防科技预研行业“核武器新技术跟踪研究”指导人,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顾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第二届管委会顾问等。

1999年,于敏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代表23位获奖科学家发言。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2月11日,刘云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登门看望于敏,并致以诚挚问候及新春祝福。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逝世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同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主要成就

于敏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推动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核理论研究

填补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空白:20世纪50年代,于敏在中国率先开展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与合作者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60年代起,他投身于中国核武器事业,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氢弹理论突破:从1960年到1965年初,于敏组织领导攻克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带领科研队伍完成了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核武器小型化突破:作为小型化关键的气态引爆弹主要负责人,于敏主持研究并解决了裂变材料的压紧、中子注入、高能中子裂变反馈规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领导突破了气态引爆弹(初级)原理和高比威力次级原理,为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奠定了可靠基础。

中子弹突破:作为主要领导人和参加者,于敏提出中子弹的设计指标,明确中子弹探索的主攻方向,指出了某些关键技术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判断聚变点火裕量的主要判据和提高裕量的措施。

核武器基础理论发展:于敏揭示了武器核反应内爆过程的运动规律,解决了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弛豫过程、辐射波与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等一系列基础问题。

核武器发展战略:于敏与邓稼先提出“加快核试验进程”的建议,提前规划了中国核试验的部署,为中国争取了10年核试验时间,为提升中国核武器水平、推动核武器装备部队并形成战斗力发挥了重要的前瞻性作用;针对禁核试,他提出以精密实验室实验等几个方面支撑禁核试验后武器研究的设想,该建议被采纳并演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四大支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于敏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作出了成绩。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结构理论》《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等相关论文。

人才培养

出版核理论教材:1959年,于敏和北京大学杨立铭教授合作出版原子核理论讲义》,成为中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也是其后二十多年里唯一出版的一部原子核理论教材。之后,于敏整理了1972年到1978年的授课讲稿,成为早期九院研究生部的教材。

讲学授课:1959年,于敏与北京大学物理系核理论组在成都举办原子核理论暑期培训班,进行授课;1972年,于敏把国际上新出现的惯性约束聚变(ICF)概念归纳了5个主要内容,在九所讲述ICF物理课;之后,吸收当时国际上正迅速发展的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的最新成果,在九所系统讲述“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课;1977年,在九所系统讲述“X光的输运过程”;1978年讲“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孤立子问题”的课;1985年,于敏在九所讲述X光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剥离态原子物理等系列课。

设立“于敏数理科学奖励基金”:1994年,于敏拿出“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部分奖金设立“于敏数理科学奖励基金”。对激励和鼓励中物院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核科技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于敏在原子核理论领域先后发表论文、著作、译著20多篇、册;在研究氢弹基础理论期间,因工作保密性质,大部分论文没有发表,以内部资料保存;摘录部分论文如下:

任职经历

荣誉与获奖

获得荣誉

科研项目获奖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于敏的父亲于振霄是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王士兰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靠着微薄的收入一家人勉强能过活。于敏有一个姐姐于愫,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天津工作,他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早年夭折。

婚姻生活

1958年,于敏与妻子孙玉芹结婚,两人育有一女一子,女儿的名字是于元,儿子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于辛。

相濡以沫

某次,于敏看见妻子实在太忙,感到很内疚,于是主动提出帮忙洗衣服,就是用盆往洗衣机里加水。一盆、两盆、三盆……他不停地往洗衣机里加水。加了这么多盆水,怎么洗衣缸里的水还没加够呢?也没见水涨上来啊?于敏心里好生奇怪。妻子也觉得纳闷,仔细查看后发现,洗衣机的排水阀门还开着,于敏完全忘掉了要先关上排水阀门,加进去的水全都流走了。眼前的场景,让妻子孙玉芹又好气又好笑。

后世纪念

2021年1月16日是于敏逝世两周年纪念日;1月20日,天津市芦台学区片特举办“传承于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故事会活动。选手们用讲故事的方式向科学致敬,向科学家致敬,崇尚科学、崇拜科学家的新风尚在孩子们的心田孕育,让科学家这新时代最闪耀的星,照亮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每一个追梦人。

2021年9月26日,以于敏(雷佳音 饰)等8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故事切入的电视剧《功勋》在多个平台播出。

2022年1月16日,于敏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天津市宁河区举办纪念于敏逝世三周年系列活动暨“于敏纪念室”“于敏科学乐园”揭牌仪式。

2023年,央视网《青春大课》第一课“英雄之光”主题课堂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为国家研究核武器的故事。同年8月,在纪念于敏院士诞辰97周年之际,于敏雕像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落成,雕像的落成,将帮助更多人了解于敏事迹,激励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延续“于敏精神”。

人物轶事

“国产土专家一号” 1957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专家朝永振一郎率团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于敏一番学术交流之后,问:“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毕业的?”于敏风趣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外,基本都是国产的!”令朝永振一郎惊叹,称赞于敏是中国“国产土专家一号”。

于敏的爱好 于敏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退休后,他一天至少要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书:《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隔三岔五去看上一次爱看的京剧

鱼水情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敏的父亲和叔叔两家九口人一直在天津市老家吃住在一起。两家老人年纪大了,没有正式工作,家里孩子尚小,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于敏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每月15日都会给天津的家人汇款。刚开始工作时,于敏的工资并不高。等到晋升为副研究员后,工资才高一些,一个月180元。除了自己小家的日常开销外,剩下的钱几乎全都寄回天津。这些汇回老家的款项,既是给老人的赡养费,也有全家人的生活费,堂弟、堂妹的学杂费。1960年,于敏的父亲去世后,他继续给老家寄钱。一直到1978年,于敏的叔叔去世,在叔叔家人的再三坚持下,于敏才停止汇款。

人物评价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日本秆学界著名人士称他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钱三强称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邓稼先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栏目组给于敏的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上海市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彭桓武院士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院士杜祥琬评价:“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中国科学报》说:“于敏先生是中华大地上成长起来的非常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一直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是我们身边聪慧而亲切的师长。”

参考资料

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的三个“一”.人民网.2023-05-27

于敏: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军网.2023-05-28

于敏.百年征程里闪耀的星.2023-05-31

于敏院士生平.中国科学院.2023-05-24

【学术年会】“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5-24

隐姓埋名28载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央视网.2022-12-21

清风传家于敏:爱国是家里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05-31

唯一已逝世的国家勋章获得者 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今日头条.2023-01-29

于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5-28

于敏--淡泊以明志宁静致远_四川人物_四川印象_四川省情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6-02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于敏.全城网.2023-05-31

于敏:一个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 留取丹心照汗青.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3-25

致敬榜样!四川推出“我是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系列海报.四川文明网.2023-05-31

于敏有多“普通”?.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我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成都商报电子版.2023-05-31

于敏:为国家战略调整研究方向--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人民网.人民网.2023-01-29

..2023-02-02

本溪纪检监察网.本溪纪检监察网.2023-06-02

..2023-02-02

于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5-24

“氢弹之父”于敏摘最高科技奖.三湘都市报数字报.2023-06-02

科技强国 于敏的终身追求.淮安市人民检察院.2023-06-02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从绝密到解禁----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3-05-31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国新闻网.2023-05-27

【中国科学报】核弹建功勋 物理著华章.中国科学院.2023-05-28

【科技日报】于敏:核弹征程舞忠魂.中国科学院.2023-05-28

刘云山看望著名科技专家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中国政府网.2024-03-25

于敏逝世享年93岁研制氢弹时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中国军网.2022-12-21

院科协:回顾邓稼先、于敏科学技术奖的设立.“两弹元勋”邓稼先纪念邓稼先诞辰90周年.2023-05-28

β—衰变理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关于介子理论里S方阵之进一步的研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核子之非正常磁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关于Pb~(208)附近一些原子核的能级.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轻原子核的变形.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关于Pb~(208)附近原子核的能谱(Ⅰ) Pb~(205)和Pb~(204).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高增益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过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共振光泵浦X光激光机制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核物理、核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高增益靶体点火的动力学过程分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复合X光激光中复合阶段拉氏点的特性.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复合阶段激光吸收区等离子体的欧拉空间特性.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离子束驱动压力型内爆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8

氢弹之父 国之栋梁──于敏与启蒙母校芦台一小.天津文明网.2023-05-27

于敏笔下的氢弹攻关真相.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2023-06-0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23-06-02

改革先锋人物故事1:无留学背景的“氢弹之父”于敏.百家号.2025-01-04

经历亡国奴屈辱生活的他,终立氢弹首功,成国之干城.微信公众号.2025-01-04

“我们去打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和于敏的隐语,藏着惊天秘密…….百家号.2025-01-04

“愿将一生献宏谋”(逐梦).百家号.2025-01-04

【中国科学报】缅怀于敏:睹小物件 思大先生.中国科学院学部.2025-01-0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于敏:事关国家真正独立,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封面新闻.2025-01-04

天津宁河区的小朋友用这种方式纪念于敏院士 来听听他们讲的故事.微信公众号.2025-01-04

电视剧《功勋》定档9月26日,周迅饰演宁波女儿屠呦呦.中国宁波网.2023-02-02

缅怀于敏院士传承于敏精神!我区举办纪念于敏院士逝世三周年系列活动暨“于敏纪念室”“于敏科学乐园”揭牌仪式.天津宁河党建网.2023-05-28

一堂大课一泓泉,润心培德尺牍间.新浪财经.2024-01-21

传承“于敏精神”!雕像屹立,在永恒中铭记.微信公众号.2025-01-04

89岁元勋于敏只有一个心眼:为党和国家奉献.中国军网.2023-07-28

核物理学家于敏.岳阳市科技馆.2023-05-24

我国“氢弹第一功臣”在京逝世,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也正常:服从国家分配、隐姓埋名.今日头条.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