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ritical Realism in British Literature)是指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英国兴起并在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自然科学和哲学重大发展及社会思潮剧变的巨大影响下产生的,同时也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色是客观真实描写和反映社会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揭示人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威廉·萨克雷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夏绿蒂·勃朗特托马斯·哈代乔治·艾略特等。

概念由来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英国兴起了一种具有鲜明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并逐渐成为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1850年法国小说家向佛洛里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标明呈现这一思潮和流派特色的文艺形式,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用“现实主义”论述十九世纪的英国和欧洲的文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针对十九世纪欧洲文学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批判性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和中国的学者倾向于把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称为批判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有学者主张将批判现实主义改称为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文学界大都采用狭义的现实主义的概念来指称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因而批判现实主义通常是特指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影响波及俄罗斯、北欧和美国等地,是近代西方文学的高峰。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持续时期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1837—1901)大致相当,所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也指维多利亚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

形成与发展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产物。英国十九世纪中叶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同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阶级分化和对抗日益加剧。自1832年起英国议会进行了三次改革,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1836—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持续开展宪章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和变迁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罪恶,使人们认识到浪漫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并没有到来,并促使当时的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矛盾,因而一种突显真实性和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果实。十九世纪地质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新发现以及巨大的科学成就促使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上形成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时代风尚,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渗透、滋养和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促使作家们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面目”去真实地摹写、再现或反映现实,对文学的真实性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强度,催生了以求真为特质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同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受到哲学重大发展和社会思潮变化的巨大影响。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牛津运动等社会思潮对英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等产生了巨大影响,杰里米·边沁詹姆斯·穆勒功利主义大行其道,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论动摇并改变了传统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体系形成。如此变化的社会现实、社会风气和意识形态等促使作家们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主张进行社会改良。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对十九世纪初期曾经处于主导地位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挑战和反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摒弃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想像、理想化、个人抒情乃至矫饰、幻想和非理性等的文学成规和写作方式,转而追求文学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开拓者杰弗雷·乔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伟大诗人与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和创作方法,发扬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现实主义和感伤主义的文学传统,并在细节的真实描写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真实塑造方面发展了现实主义,其历史真实性和社会批判性达到了西方文学史的新高度。

基本特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主要写作形式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客观真实性、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创作风格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再现社会现实,尤其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描写,体现了高度的现实生活的逼真性和社会历史的真实性;突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注重表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基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描写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并力求全面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并展示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同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小说方面的是,叙事完整连贯、结构精裁密缝、情节引人入胜、意象丰富隐晦、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雕细刻等,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兼容并蓄而又不拘一格,语言风格自然、朴素、生动、激情、诗性、象征、渲染、感伤、隐喻、幽默和嘲讽等兼而有之并多彩纷呈。

主题思想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对资产阶级的政府、议会、法庭、监狱、家庭、学校、道德、哲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多以中产阶级“小人物”或“边缘人物”的艰难生活和奋斗经历为主要创作题材,对穷苦的下层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最早并多方面反映了英国的劳资矛盾,直接描写了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诉求和反抗与斗争。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批判和道德教诲功能,注重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反人性的恶德败行,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着力探讨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主张用人道主义进行社会改良。

重要影响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暨维多利亚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大量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的永恒经典,对英国和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形式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推动了英国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达到了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高峰,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了众多堪称经典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与结构日臻成熟,为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涌现出了卡尔·马克思所称赞的“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中的许多经典作品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文学来源。

代表作家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代表作是小说《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奥斯汀的小说以爱情、婚姻、家庭、道德修养和女性意识等为主题,描写平凡人物,展现社会风俗,写作风格平实细腻,以幽默调侃讽刺等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道德说教,为英国小说向现实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肇始。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

威廉·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是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萨克雷的写作风格以自然真实、幽默诙谐、辛辣讽刺见长,道德劝诫特色鲜明,彰显了对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封建贵族等上层社会的虚伪势利、唯利是图和社会和道德失范等丑恶行径强烈的批判性。萨克雷善于刻画群体形象,描绘广阔的社会景象,强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并首次指出了环境和性格的相互关系问题。威廉·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代表性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 )《奥列佛尔》(Oliver Twist )《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荒凉山庄》(Bleak House )《艰难时世》(Hard Times )和《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等。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具有高度真实性和艺术概括性的普通人物的典型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的广阔深厚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罪恶、贫富对立和道德沦丧等的全面、深刻、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狄更斯的小说同时也展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进行道德教化和社会改良的理想和追求。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其小说代表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为现实主义文学和英国文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托马斯·哈代

托马斯·哈代 (Thomas Hardy, 1840--1928),英国小说家、诗人,代表性小说是《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和《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关系对英国农村宗法社会的基础造成彻底崩溃的现实以及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传统和伦理道德等提出了挑战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哈代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思想,但后期坚信淑世主义。托马斯·哈代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其写作手法贴近自然主义,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桥梁。

盖斯凯尔夫人

盖斯凯尔夫人(Mrs. Gaskell, 1810—1865),英国女小说家,代表作是小说《玛丽·巴顿》(Mary Barton)。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欧洲最早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家,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真正地艺术性地再现工人形象并反映英国宪章运动的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客观展现了十九世纪英国城乡冲突和工业化引发的剧变,真实反映了英国宪章运动背景下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和抗争精神,揭露了资本家的自私和贪婪,同时宣扬以宗教博爱思想调节劳资矛盾和社会矛盾。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 1816—1855),英国女小说家,代表作是小说《简爱》(Jane Eyre)。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直接描写了受压迫的女性对于情感、思想、意识和知识上的独立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坚韧的道德性格,彰显了对于女性主义不懈追求的叛逆精神。夏绿蒂·勃朗特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融入现实主义创作中,以主观叙事视角,逼真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心理世界,呈现经济、道德和社会生活等现实,反映贫苦百姓的不幸遭遇和个人挣扎,揭露上层社会的虚伪和罪恶以及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弊端,体现出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对英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治·艾略特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 or Marian Evans),英国女作家,代表性小说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和《织工马南》(Silas Marner)。乔治·艾略特的小长善于描摹现实生活,刻画人物性格,尤其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现深层次的社会现实,突出道德教诲作用,针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诸多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乔治·艾略特以人文宗教观探索性地将心理分析融入文学的道德探究和社会批判之功用将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并为英国文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评价

卡尔·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的文章中关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的论述:“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他们对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从‘最高尚的’食利者和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庸俗不堪的资本家到小商贩和律师事务所的小职员,都进行了剖析。查尔斯·狄更斯威廉·萨克雷、白朗特女士和加斯克尔夫人把他们描绘成怎样的人呢? 把他们描绘成一些骄傲自负、口是心非、横行霸道和粗鲁无知的人;而文明世界用一针见血的讽刺诗印证了这一判决。这首诗就是:‘上司跟前,奴性活现;对待下属,暴君一般。’”

马克西姆·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的文章中提出了“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这种现实主义是 “19世纪一个主要的、 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

李维屏张定铨在《英国文学思想史》的著作中关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奥斯汀以社会风俗小说首先搭起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桥梁。继而,威廉·萨克雷查尔斯·狄更斯并驾齐驱,确定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地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工业派小说暴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弊端;夏绿蒂·勃朗特发出女性主义的顽强抗争之音···。” “乔治·艾略特以人文宗教观、道德伦理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开创性的心理描写将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 “托马斯·哈代以社会向善论为根基,深信文学的批判性和暴露性最终能够带来世界的改观和人类的进步。”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使文学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人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侯维瑞在《英国文学通史》的著作中关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评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以其卷浩繁的作品和无与伦比的艺术质量为英国文学的历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一样属于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