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塞罕坝

塞罕坝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塞罕坝”属地域概念,特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116°51'-117°39'E,42°02'-42°36'N),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界处,北、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相邻,南、东与御道口牧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毗邻,土地总面积926.35平方千米,下设大唤起、第三乡、暗河、北曼甸、千层板、三道河口6个林场。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坝属阴山山脉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塞罕坝北高南低,海拔在1010~1940米之间,平均坡度为20°左右,由坝缘山地、高原丘陵和梁顶曼甸组成。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多集中于夏季,达到年均降雨量的67.6%以上。春季雨水少且水分蒸发量较大,夏季短暂,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短。该地区年均气温为零下1.5℃,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3.2℃和33.4℃,年均日照2367.8小时。塞罕坝位于辽河滦河上游地区,是辽河、滦河的主要集水区;境内湿地面积6862公顷,以天然湿地为主,主要有沼泽、湖泊、河流、沼泽化草甸、水库等。土壤主要有6大类,分别为棕壤、沼泽土、草甸土、黑土、灰色森林土、风沙土;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风积物、河湖沉积物等地表基质类型。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2%,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等,栖息着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大型真菌179种、植物625种。

塞罕坝在清政府关注之前,仅作为“荒野”存在。辽、宋、金元时期塞罕坝属人迹罕至的千里松林,明代及清初为蒙古游牧之地,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状态。1681年,康熙帝木兰围场辟为皇家猎苑,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清末开始,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之森林火灾不断,塞罕坝逐渐退化成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生态环境进入修复阶段,但恢复进程相对缓慢,1962年国家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后真正进入修复期。周边有塞罕坝草原、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湿地公园等景点。

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塞罕坝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7年4月,塞罕坝自然保护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林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感动中国2017年度团体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等称号。2017年、2021年,林场先后荣获了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命名

名称来源

“塞罕坝”源自蒙古语,由蒙语“塞堪达巴罕色钦”译音演变而来,“塞罕”两字是蒙语“美丽”意思,“坝”是蒙语“达坝”之简称,汉语意思为“山梁、高坡”意思,更多倾向“平缓宽阔的高原”,在蒙汉民族交往中习惯上将“达坝”简略“坝”。“塞罕”词干为“塞、美”,而“罕”在蒙语中是“人之领主,山之高峰”之意。“罕山”在蒙语中指“高而植被好”,因此,塞罕坝就是美丽的、高高的、植被茂密平缓高原。

《围场厅志·卷三·山·塞堪达巴汉》记载:“塞堪达巴汉,围场规制,都呼岱围场在巴颜木墩正北,更北为达尔罕塞堪摩敦,又镶黄旗卡伦,有塞罕达巴汉色钦之名,塞罕达巴汉正在其北又曰塞罕木堵拔,又曰兴安穆鲁蒙古之敖塞在焉,敖赛亦名鄂博堆石以表祭处,谓之鄂博蒙古于最高大之山尊而祭之置鄂博焉达己汉者,蒙古言岭也,后乃讹为大坝,今土人均谓此山为塞罕坝,又谓大坝,以其山极高大也亦有直谓为兴安岭者。”

概念定义

“塞罕坝”属地域概念,特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广义上包括今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红山军马场、乌兰布统等,新中国成立之后,设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分属不同行政系统,因此,今“塞罕坝”特指“塞罕坝机械林场”,其区域为机械林场场区。“塞罕坝机械林场”指1962年建立的国家部属事业单位,因选址塞罕坝,故称“塞罕坝机械林场”。

位置境域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116°51'-117°39'E,42°02'-42°36'N),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属阴山山脉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塞罕坝北、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相邻,南、东与御道口牧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毗邻,距北京460公里。总场位于木兰围场,土地总面积926.35平方千米。总场下设大唤起、第三乡、阴河、北曼甸、千层板、三道河口6个林场,根据林场的主导功能以及建设方案,林场又划分为商品林区和生态公益林区两大类,其中生态公益林区又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区和防护林区。

地理特征

气候

塞罕坝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多集中于夏季,达到年均降雨量的67.6%以上,春季雨水少且水分蒸发量较大。夏季短暂、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短。该地区年均气温为零下1.5℃,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3.2℃和33.4℃,年均日照2367.8小时;有很短并且不稳定的无霜期,年均仅67d,并且霜冻经常发生在植物的生长季;日均气温≥10℃对应的年积温1663.5℃,日均气温≥5℃对应的年积温1984.0℃,日均气温≥0℃对应的年积温2072.8℃。年均降水530.9mm、134d,年均积雪169d,其中1月是降水量最大的月份,占年降水量的2/3。年均蒸发量1388mm,在春季较大,在秋季较小,5月是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平均225.2mm,年均相对湿度74.4%。风主要以西北风为主,6级以上的大风年均67d,最多年份达到114d,最少年份48d。

地质

主要有玄武岩花岗石、风积物、河湖沉积物等地表基质类型。玄武岩基质主要分布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鱼儿山镇一带,以及草原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牧场、御道口镇等地,表层土壤层厚度为0.1米-0.3米,风化壳层厚度为0.5米-1米,土壤中氮和含量较高。花岗岩地表基质主要分布于塞罕坝地区中部和丰宁县大滩镇外沟门乡等地,土壤层厚度为0.2米-0.5米,风化壳层厚度为1米-2米,土壤中氮和钾元素含量较高。

地形地貌

塞罕坝地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北高南低,海拔在1010~1940米之间,平均坡度为20°左右,由坝缘山地、高原丘陵和梁顶曼甸组成。东部、北部多为梁顶曼甸,西部地势较平坦,以波状起伏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为主,南部为坝缘山地。

水文

塞罕坝位于辽河滦河上游地区,是辽河、滦河的主要集水区,地处两个水文地质区:即坝上半干旱草原地带水文地质区和高原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塞罕坝湿地面积6862公顷,以天然湿地为主,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湿地类型丰富,主要有沼泽、湖泊、河流、沼泽化草甸、水库等,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省北部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之间。大气降水为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该区内沼泽地或滩地较多,大部分地上积水较浅。内陆河岔也较多,一般流程较短,外陆河主要有阴河支流、吐力根河支流和尾巴河源头。阴河是辽河的源头积水区,本区东部为阴河支流的源头,区内汇水面积约为15平方千米,数条小支流汇合后形成阴河上游:吐力根河、撅尾巴河均为滦河上游小滦河和伊逊河的源头,汇入滦河后不断流入潘家口水库,进而进入天津。

土壤

塞罕坝地区的土壤主要有6大类,分别为棕壤、沼泽土、草甸土、黑土、灰色森林土、风沙土,共11亚类、18属、32种。土壤的母质有几种类型,包括堆积物、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残积物等。由于该地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其分布特征既有坝上水平地带性,又有坝下垂直地带性,水平上东部黑土、西部风沙土、中部灰色森林土,垂直上从上到下黑土、灰色森林土、棕壤。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塞罕坝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豹、马鹿猞猁兔狲、黄羊、岩羊水獭亚科;鸟类39种,即金鵰、大鴇、黑鹳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黑琴鸡、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东欧鹤、白骨顶岩鸽雕鸮长耳鸮等;鱼类一种为昆明裂腹鱼

植物

截至2023年12月,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2%。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依此分别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主要以大面积且集中连片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人工纯林为主,夹杂少量白桦山荆子花楸稠李等灌木。有大型真菌179种,植物6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

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镇)境内,距北京市市区450公里,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029.8hm²。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辽河水源地,黑鹳金雕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2007年5月,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北防护林环北京、天津市区段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80.74%。对保护该地区森林及动植物资源、维护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部余脉和燕山北端汇合结节处——塞罕坝东段。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18'-117°35',北纬42°10'-42°20'之间,总面积7970公顷。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红松洼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草原草甸类自然保护区。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南缘,地形平坦、开阔,地貌是以高原台地为主。波状起伏、坡度和缓。区内土壤以山地草甸土和山地黑土为主,腐殖质含量很高。保护区所在区域属中温型大陆季风气候,春季短暂多风,夏季凉爽,秋霜来临早,冬季寒冷而漫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仅70~80天。保护区东段台缘湖泊型湿地遍布,是迁徙性珍禽的憩栖生境,同时对滦河西辽河众多支流具有重要水源涵养保护功能和水文生态监测价值。保护区内有动物7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重点鸟类16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3种,常见的动物一般有鸿雁、野鸭子、环颈雉百灵鸟白鹭黄嘴白鹭啄木鸟科印度寿带隐纹花松鼠、达呼尔短刺猬猪獾、狐、东方狍、北滑晰、泽蛙等。有野生维管植物595种,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8种,优良牧草89种,其中金莲花无芒雀麦等具有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

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

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位于克什克腾旗南部,总面积30089公顷,以保护吐力根河、乌兰公河源头及其草原、林地、河流、湖泊等多样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为主。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67科,244属,464种;其中乔木10种、灌木28种,多年生草本植物333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86种。其中有药用植物319种;饲用植物50种,食用植物24种,观赏植物55种。保护区初步查明有15目,35科,83种鸟,其中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2种。世界受胁鸟类有乌鵰、脸鸭大鸨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15种。该区地貌多样,植被繁茂,水源丰富,是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抵御沙地南侵的天然屏障。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对保护区级周边浑善达克、科尔沁区两大沙地水源供给、气候调节、生态平衡植被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辽金时期

辽金时期,塞罕坝是绿洲一片,号称“千里松林”。森林茂密,鸟兽繁多。

清代时期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北巡塞外,在塞罕坝划定14000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设立“木兰围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由此诞生。自康熙二十年到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的一百多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木兰围场的围猎骑射活动,满足了清政府的政治威慑需求和八旗子弟军事训练需求,史学家们称此为“肄武绥藩”。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承德避暑山庄建立,七年后更名为避暑山庄,作为皇帝北巡的落脚之地,其“一座山庄,半部清史”的政治地位逐渐确立。而身处北巡要地的木兰围场,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发展,其政治、军事地位也愈发重要。正因如此,木兰围场禁止平民进入,并且严禁放牧和伐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周边有满蒙八旗官兵驻守,要冲地段设有哨卡,还有数拨“巡逻队”流动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这些规定变得难以执行和维持。爱新觉罗·旻宁即位之后,下令停止围场的秋季围猎,政府对木兰围场的管护逐渐松弛。清同治时期到民国年间,木兰围场先后三次开围放垦,号召民众垦荒伐木,售卖林木,这成为当地生态退化的开始。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之森林火灾不断,塞罕坝逐渐退化成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

民国至新中国初期

民国6年(1917年),当地政府更是设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植局,其职能就是专司砍伐国有林售卖木材及承办售卖山林迹地事宜。放垦吸引来大量居民使得当地人口激增,他们掠夺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抗日战争时期,塞罕坝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

新中国成立初期,围场域内仅存天然残次林105.4万亩(约7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仅为7.62%。森林的日益减少,让周围风沙肆虐,围场的土地沙化也日益严重,大面积沙带与无数流动沙丘自此形成。除此之外,域内的小气候也受到影响,“每年七十二场浇淋雨”的温润气候被暴雨、干旱、狂风和冰雹等极端天气取代,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伴随水土流失,耕地养分也不复存在,“山地雨水扒,平地沙石压,靠河床两岸,顺着水坝塌”,可谓恶性循环。到20世纪50年代,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草丰美的盛景不再,彻底退化成一片高原荒漠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生态环境进入修复阶段,但恢复进程相对缓慢。1956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指出:“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求有计划地种起树来。”同年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列为国家造林育林、治理风沙的重点区域。在此背景下,塞罕坝应运而生。

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河北省北部建立北方第一个大型机械林场。当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的刘琨带一行人前往当地考察、选址。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场、阴河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当年,林场种植了1000亩树苗,但到了秋天,发现成活率不足5%。次年春,塞罕坝又种植1240亩树苗,此次成活率比上一年略高,但也不足8%。因此,林场职工决定把家从北京、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彻底地搬到塞罕坝,开启了荒漠造林生涯。

1964年,塞罕坝人组织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开创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塞罕坝大规模造林也由此拉开序幕。1968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归河北省管理,成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

1977年,塞罕坝发生冻雨灾害,折损树木57万亩;1980年又遇特大干旱,旱死树木12万亩。1982年,塞罕坝的绿色版图迅速扩张,完成造林任务96万亩。1993年5月,塞罕坝森林公园经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1年开始,塞罕坝林场在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和荒丘沙地上实施攻坚造林。

2015年林场启动开发森林管理碳汇项目,2016年8月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签发,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成功并签发的林业碳汇项目。2017年重新编制了发展规划,启动了林场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塞罕坝精神。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经济生产

20世纪90年代,塞罕坝机械林场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申请建立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并不断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

塞罕坝以森林旅游观光游为主适度开发旅游,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产业链。截至2019年,塞罕坝接待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并把育苗投入产业经营,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1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销往京津冀、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辽宁等全国十几个省(区、市),每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2015年林场启动开发森林管理碳汇项目,2016年8月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签发,成为华北地区首个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成功并签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塞罕坝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其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如果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实现交易,保守估计可带来超亿元的收入。2018年达成首笔造林碳汇交易3.6万吨。绿色产业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山野特产、手工艺品、交通运输等外围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

截至202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增长了近4倍;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增长了30倍,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已经形成了木材、绿化苗木、生态旅游等多种绿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发展。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每年经济收入1.6亿元,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塞罕坝通过产业发展、工程建设等辐射带动周边4万多群众受益,帮助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交通建设

塞罕坝境内有京承、承赤高速,111国道,承围、围多省级干线,京通铁路贯穿塞罕坝所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连接京-冀-蒙的重要纽带。十二五期间,塞罕坝共投资1.1亿元(其中自筹9000万元),修建或改造林区道路445公里,其中修建砂石路319公里,林区主干道硬化或铺油126公里,林区道路网格化格局初步形成,为林场护林防火、生产经营、森林旅游等各项事业发展增添了基础保障。

2024年3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丹锡高速公路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G1611)冀蒙界至围场段工程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方案公示》,该项目起于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区河口冀蒙界,与克什克腾旗—承德高速公路(内蒙段)相接,止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北侧,与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围场支线终点相接。涉及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及御道口镇、城子镇、牌楼乡半截塔镇道坝子乡龙头山镇围场镇共计2个管理区、7个乡镇,总用地面积674.92公顷。规划路线总长为106.33公里,道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路基宽度为26米。主线设特大桥4座,大桥24座,中桥11座,小桥3座,涵洞109道,通道87道,隧道5座,2处服务区,4处收费站,1处停车区,3处养护工区,2处隧道管理所。

城镇建设

塞罕坝实施了林海小城镇建设,对总场场区进行了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了职工住宅楼,对水、暖、电、讯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安装了局域网,闭路电视、调频广播、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全场覆盖,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17年重新编制了发展规划,启动了林场改造提升工程。二是实施了安居工程,结合2010年实施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在6个林场全部新盖了职工公寓楼。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天然名苑,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清朝末年的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森林火灾,塞罕坝原始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变成了风沙漫天、草木凋敝的茫茫荒原。1962年,原林业部在此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功营造出总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

然而在森林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由于森林分布集中、可燃物载量大以及气候条件恶劣,加之游客众多且防灭火设施和人员配置不足,使得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林场资源被过度开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林场的生态平衡,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文明素质,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塞罕坝林场的周围有荒漠存在,但周边荒漠地区的防风固沙措施没有跟上发展需求,这就导致了目前塞罕坝林场周边地区出现了沙丘活动,且开始逐渐出现土地沙化现象。这样不仅仅导致新开垦的地区受到风沙的侵蚀,还加剧了对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危害。

保护措施

防火防虫

塞罕坝森林多为人工针叶林,树种单一,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弱,极易暴发大面积病虫害。主要危害虫种为落叶松尺蛾、鞘蛾、白毛树皮象、云杉侧扁锉叶蜂、蛴螬、叶甲等。同时森林呈集中连片分布,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可燃物载量丰厚,加之降水较少,物干风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因此,塞罕坝建成了森防、监测检疫队伍体系,配备了100余名专、兼职监测人员,健全了预测预报网络;建立了完整的防扑火指挥体系和300余人的专业扑火队伍,现代化的防火车辆、扑火工具一应俱全;2012年以来,共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完善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建设,将万顷森林分隔成网格状;不断加强防火监测系统建设,9个望火楼全部安装了林火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将林地全部纳入监控范围。挖设防护沟、架设围栏,构筑了造林地块立体防护网络,保护幼林不受牲畜危害,造林保存率达到了93%以上。通过不断强化指挥系统、预警监测、防火阻隔、基础设施和扑火队伍等方面建设,塞罕坝森林灾害综合防控能力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11月1日,《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河北省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草原防火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步入了新的实质性的阶段。

湿地保护

塞罕坝地区针对湿地退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策略,旨在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这些措施包括实施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通过矮围生态蓄水试点技术和植被恢复带建设,有效增强了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植被覆盖率,促进了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同时,加大湿地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2005年5月,塞罕坝自筹120余万元由北京某电子技术公司建设完成了资源保护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对野生动物进行定期监控,有效防止了盗猎行为,确保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居民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水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为塞罕坝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景名胜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属原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草原面积1.5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全园规划6大景区、104个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中国众多的森林公园中独具特色,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五道沟风景区

五道沟风景区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隶属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总面积48.3平方公里。110国道、围场至内蒙多伦县省级公路路经此地。景区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92.8%),有植物96科,382属,693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陆生脊椎动物67科,145属,23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201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复杂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五道沟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森林草甸景观面积不等的草甸穿插与桦、松等针阔纯林或混交林空隙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森林草甸景观;沙地森林景观即植物直接生长于裸露的沙壤之上并形成沙地群落优势,对沙化严重地区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山石水体景观集中在连阴寨景区和龙潭沟景区内。

御道口牧场草原森林风景区

御道口牧场草原森林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地区,景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海拔1230至182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景区内有原始草原70万亩,湿地20万亩,天然淡水湖21个,泉水47处,河流13条,是滦河发源地之一。有植物50科,659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山野珍品几十种,具有典型的生物多科性。

相关文化

塞罕坝精神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塞罕坝精神作出定义: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精神解析:

使命在身,接续拼搏甘奉献——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一定要让荒原披上绿装。

不畏艰苦,奋斗创新不停步——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人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

绿色发展,赓续初心铸忠诚——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根基。

文化作品

电影

2019年12月10日,讲述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感人事迹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那时风华》在全国上映。该影片由河北电影制片厂等出品,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宣传部、河北省电影局等联合摄制,讲述了以郑百团、唐学燕、苏铁为首的年轻人,怀揣着“沙漠变绿洲、保卫北京城”的伟大理想走上塞罕坝,在那里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的故事。

电视剧

2018年8月1日,以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先进事迹为原型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剧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全国18个省市林业大中专毕业生与承德围场林业干部职工为骨干的共369人,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育树苗、献青春,在塞罕坝创造出一片林海奇迹。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德市委、市政府等联合摄制。

书籍

饮食文化

获得荣誉

2002年,塞罕坝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感动中国2017年度团体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等称号。2017年、2021年,林场先后荣获了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20日上午,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印象塞罕坝围场好食节”秋狝文化及农特产品推介会在石家庄市“印象塞罕坝数字客厅”开幕。推介会上,来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纯手工土豆粉条、金莲花、沙棘原浆等10余种“土特产”美食集中展示,围场特色“味道”走进省会,围场秋狝文化走向全国。

参考资料

塞罕坝机械林场基本情况.塞罕坝机械林场.2024-05-14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荒原林海创奇迹,塞罕坝带来怎样的启示?.人民网.2024-05-14

..2024-05-13

..2024-05-13

塞罕坝,习近平为何如此关注.人民网.2024-05-14

夏季北京周边旅游好去处 万亩花海扮靓塞罕坝.央广网旅游.2024-05-20

..2024-05-13

浅析塞罕坝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地表基质调查支撑服务塞罕坝地区规模造林.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5-13

从茫茫荒原到莽莽林海,人工修复缔造塞罕坝生态奇迹.百家号.2024-05-20

塞罕坝:绿色发展奇迹 生态旅游样板.新浪微博.2024-05-1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承德围场坝上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2024-05-14

胜境燕赵 河北最美景点四季旅游地图大全.河北新闻网.2024-03-28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旅游.2024-05-20

风景园林学院沈守云教授团队赴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公园开展调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4-05-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塞罕坝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生态环境部.2024-05-20

塞罕坝:高寒荒漠的绿色传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05-20

保护区基本情况.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2024-05-24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管护调研报告.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5-20

遥感森林有害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探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5-20

【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3

河北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4-05-13

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4-05-13

从“一棵松”到“一片海”背后,是三代塞罕坝人的奋斗和坚守.澎湃新闻.2024-03-28

【地评线】长白时评:“植”此青绿正当时 正“植”有我好春光.中国吉林网.2024-05-20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三代塞罕坝人接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澎湃新闻.2024-03-28

鉴往知来丨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荒原林海创奇迹,塞罕坝带来怎样的启示?.央视网.2024-03-28

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塞罕坝: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布谷|中国绿——塞罕坝造林记.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4-03-28

【京津冀绿色发展看河北】塞罕坝 真的很“赛罕”!.河北新闻网.2024-05-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求是.2024-05-14

美丽中国先锋榜(14)|三代塞罕坝人接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生态环境部.2024-05-14

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征文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承德市人民政府.2024-05-14

丹锡高速公路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G1611)冀蒙界至围场段工程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方案公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5-14

《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今起施行.百家号.2024-05-14

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生态中国网.2024-05-1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高清组图丨塞罕坝七星湖公园新装迎宾客.百家号.2024-05-14

塞罕坝最高点在哪里?你知道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0

【畅游承德自由行】塞罕坝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0

爱家乡 游河北|承德塞罕坝:水汽氤氲的七星湖湿地公园.百家号.2024-05-14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简介.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5-14

胜境燕赵 河北最美景点四季旅游地图大全.河北新闻网.2024-05-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丨牢记使命 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述评.百家号.2024-05-14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百家号.2024-05-14

电影《那时风华》在京首映:弘扬塞罕坝精神.人民网.2024-05-14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央视一套热播 重现塞罕坝精神.百家号.2024-05-14

【动态】《塞罕坝的孩子》出版.中国甘肃网.2024-05-14

《塞罕坝机械林场野生动植物图鉴》出版发行.百家号.2024-05-14

图书《绿色奇迹塞罕坝》.长城新媒体集团.2024-05-14

童年树.豆瓣读书.2024-05-14

组图:塞罕坝风情 向草原深处延伸(4)_新浪旅游_新浪网.新浪网.2021-06-22

木兰围场森林草原旅游文化节:塞罕坝金莲花亮眼.人民网.2024-05-20

“印象塞罕坝 围场好食节”秋狝文化及农特产品宣传推介会在石家庄开幕.搜狐网.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