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英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出生于1683年藏历3月1日(藏历第11绕迥水猪年),全名阿旺洛桑仁青·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藏族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自治区门隅的白嘎尔宫,其父名为仁增·扎西旦增,其母名为白嘎尔瓦·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当时的西藏统治者徳斯·桑结嘉措正式将仓央嘉措认定为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仓央嘉措在浪卡子县,五世班禅洛桑益西为仓央嘉措受沙弥戒。此后,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四十年(1701年),和硕特部的拉藏鲁贝继位,仓央嘉措陷入了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的政治冲突中,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桑结嘉措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在湖边打坐时圆寂,终年24岁。但民间关于六世达赖的身世及去向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仓央嘉措进京后被送到五台山静修,最终圆寂于五台山;一说在押解途中离去,四处漂泊,讲经说法,最终在阿拉善圆寂,终年64岁。仓央嘉措在一生中创作了多首诗歌,形式淳朴自然,情感细腻真挚,广为流传,较为通行的说法是仓央嘉措创作的诗歌数量在60-70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康熙帝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自治区门隅的白嘎尔宫,本名为计美多吉·协加衮钦。父亲名为仁增·扎西丹增,是藏传佛教高僧白玛林巴的弟弟乌金桑布的后裔,也是当地的持咒喇嘛;母亲名为白嘎尔瓦·次旺拉姆,是吐蕃赞普的后裔。仓央嘉措的本籍是门巴族,他的家庭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又称红教)。仓央嘉措父母双方家族一直不睦。起先,扎西丹增和次旺拉姆一家住在白嘎尔宫,但因双方家族不和,遭白嘎尔家族虐待甚至迫害而搬迁到吴金林寺。

选为灵童

康熙帝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圆寂,他的弟子桑结嘉措,为了假借五世达赖的威望主持西藏自治区大小事务,决定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五世达赖已经修行入定,不见来人,也不再处理西藏的行政事务,一切事务交由“第巴”(达赖任命负责管理西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即自己管理。桑结嘉措一面隐瞒真相,一面秘密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桑结嘉措的使者找到了转世灵童仓央嘉措,但当时使者将这一消息隐瞒了下来,并未将其告诉仓央嘉措的父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错那宗本将仓央嘉措一家从吴金林请到错那居住,并借用了当地民居作为他们的居所。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桑结嘉措委派卡日巴·斯南多吉、朵巴·索南坚赞等几位高僧来错那对仓央嘉措进行详细考察,最终确认仓央嘉措为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桑结嘉措在错那的亚玛荣村另行建造房屋,派六名僧人照管、服侍仓央嘉措,从此,仓央嘉措开始学习藏文经典、识字写字。

在高僧的教授下,仓央嘉措进步很快。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仓央嘉措写下了《马头明王颂》;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仓央嘉措开始学习格鲁派的典籍,并学习诵读梵语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清统一准噶尔之战的叛乱中,意外获悉五世达赖喇嘛多年前已经圆寂。康熙皇帝十分愤怒,责问桑结嘉措为何隐瞒消息,桑结嘉措受到指责后,急忙着手准备灵童迎请事宜,并于第二年(公元1697年)致书清政府,说明转世灵童的寻访情况,仓央嘉措转世灵童的身份随之被公开。四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从错那市启程至拉萨市,于九月在拉萨的浪卡子县,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为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司西平措殿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傀儡喇嘛

然而在仓央嘉措在成为达赖喇嘛之后,并没有执政的实权,西藏自治区的大小事务仍由桑结嘉措负责,而他本人则继续跟随班禅罗桑益喜、甘丹寺的高僧赤巴卓尼·崔成达杰和桑结嘉措等学经修道。此前自由惯了的仓央嘉措难以适应一成不变的生活,常在学习时随意走动,但他的学习成果却令高僧很满意,以至对他产生崇敬之意。除此之外,仓央嘉措也会前往各个寺院讲经赐福。

政治冲突

明末清初,格鲁派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夺得了西藏的统治权。此后,和硕特部军队长期驻守西藏,给格鲁派的统治带来了威胁。康熙帝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和硕特部的拉藏汗继位,因统治权问题不断与桑结嘉措发生冲突,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仓央嘉措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讲经。讲经结束后,五世班禅罗桑益喜计划为仓央嘉措授比丘戒,但仓央嘉措厌恶政治斗争,希望从双方的斗争中抽身,因此拒绝了受比丘戒,并向班禅罗桑益喜请求退回自己的沙弥戒,“只保留世俗之权。”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七月,桑结嘉措企图以毒谋害拉藏鲁贝,拉藏汗获悉后,起兵杀害桑结嘉措。之后,拉藏汗致信清廷,认为桑结嘉措意图谋反,还指控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并非真正的达赖,请求清政府将其贬废。

为了夺得西藏自治区的统治权,拉藏汗不断向仓央嘉措提出“转世真伪问题”,对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身份进行甄别,同时在暗中扶持自己的傀儡益西嘉措取代仓央嘉措,成为新的达赖喇嘛。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拉藏汗把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挟持至拉鲁嘎彩,并请拉姆护法神汉就仓央嘉措的转世真伪求得结论。根据祭拜后得到的谶语,仓央嘉措被确认是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因此被放回布达拉宫。不久,拉藏鲁贝又把仓央嘉措请到拉鲁嘎彩,并调集蒙古军队包围拉鲁嘎彩。此时,蒙古国武装部队对前来拜的僧众加以阻拦,并用武力驱赶僧俗民众,双方发生冲突,拉萨市局势趋于失控。康熙皇帝得知后,下令将六世达赖喇嘛“诏送京师”,于是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从拉鲁嘎彩带走,准备将他押解进京。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六月十七日,仓央嘉措一行人到达根培乌孜山南坡,哲蚌寺迎请仓央嘉措住在哲蚌寺内的甘丹颇章宫,被蒙古军队阻止,附近前来拜谒、献礼的僧众也被阻拦,双方发生严重冲突,死伤无数,哲蚌寺也遭到枪炮破坏。仓央嘉措为了避免更多冲突,自愿舍弃哲蚌寺僧众的保护,跟随蒙古军队离开。六月下旬,仓央嘉措一行人前往当雄,仓央嘉措沿途接见藏传佛教信徒,也写下了不少诗歌。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十月下旬,仓央嘉措一行人到达那曲,此时仓央嘉措的双脚开始肿胀,虽经多名蒙藏医生治疗,但无济于事。十二月,一行人到达青海湖附近,仓央嘉措的病十分严重,一行人只得在青海湖边扎营。

人物逝世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仓央嘉措被康熙帝押解进京的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在打坐中圆寂。据《清史稿》记载,仓央嘉措在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因其是意图谋反叛乱之人,仓央嘉措的尸体被丢弃。

但民间关于六世达赖的身世及去向一直众说纷纭,仓央嘉措的侍从阿旺多吉所著《仓央嘉措秘史》中记载,当仓央嘉措一行人行至青海湖时,押送仓央嘉措的使臣被康熙皇帝责问,使臣恳求仓央嘉措伪装出逃情形,以免自己受罚,仓央嘉措只得离去,云游四方。根据《仓央嘉措秘史》记载,仓央嘉措曾前往印度尼泊尔甘肃省五台山等地讲经说法,最终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圆寂于蒙古阿拉善厄鲁特旗,终年六十四岁。

此外,牙含章在《达赖喇嘛传》中提及,根据藏文文献《十三世达赖》所记载,仓央嘉措被送到内地后,康熙帝命令仓央嘉措前往五台山生活,仓央嘉措便在五台山闭关静修,最终在五台山圆寂,终年60余岁。土登嘉措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还去参观了仓央嘉措闭关修行的寺院。

主要作品

仓央嘉措的一生中,曾创作了许多诗歌,而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0-70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

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语文化圈中的译介传播经历了四个时期:(1)新中国成立前(1930-1949),一些文人学者开始注意到仓央诗,并开始把这些诗歌作品初步译介到汉语文化圈中;(2)改革开放前(1949-1978),十七年时期,受新生政权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采用白话民歌体译诗成为唯一的翻译样式,仓央嘉措的诗歌作者身份被忽略,仓央嘉措诗歌作品被混杂在其他藏族民歌之中被冠以《西藏情歌》、《西藏歌谣》、《西藏短歌集》等名目出版。(3)改革开放至世纪末(1978-2000),仓央诗的译介又重新回归到了正轨,期间出现了多种新颖的译本;(4)新世纪初期(2001至今),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仓央诗译介呈现出新的面貌,表现在译本版本多、出版速度快、翻译方法多样以及大量伪作的混入等方面。

其中,在20世纪初学者于道泉的译本流传最广、警句最多、影响最大,被誉为开创仓央诗翻译之先河。拉萨市梵语木刻本共收录了237句诗歌,于道泉将其分为54节、58首;印度人达斯在《西藏文法初步》的附录中记载了242句诗歌,于道泉将其分为55节、59首;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的文献中,共记录了59首诗歌;西藏自治区文化局的档案中,则留存有诗歌66首;中央民族学院亦收藏有《仓央嘉措情歌》的手抄本,经过庄晶教授的整理,得到120首诗歌;王务教授则在西藏长期考察,从西藏当地民众家中传抄了426首诗歌。此外,民间还有一些口头流传、不见书面记载的诗歌。目前学界较为通行的看法是仓央嘉措创作的诗歌数量在60-70首左右,而其余的诗歌可能是他人假借仓央嘉措之名所作,也可能是藏族民众口耳相传的民歌。

1930年,于道泉将仓央嘉措的诗歌翻译成中、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英文化圈中译介传播之先河。其后,各种版本的仓央嘉措诗歌纷纷出现,而较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由台北老古出版社出版的于道泉译本《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以下为其作品示例:

(一)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二)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三)

心头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四)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五)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六)

我问佛:

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

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

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

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

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

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

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创作特点

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大胆的写实性

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但他的作品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如“我观修的喇嘛的脸面,却不能在心中显现; 没观修的情人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绝不允许有丝毫的不敬,但在这首诗中,仓央嘉措却把教导自己修习佛法的喇嘛与佛教严禁接触的“情人”相提并论,还毫不避讳地宣称,自己特意观修的喇嘛,在心中不见影象,而没有观修的情人,却占据了自己的心田。这充分说明诗人对于佛法和喇嘛是淡然视之,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

真挚的情感性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如“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

深刻的哲理性

仓央嘉措的诗歌,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通俗中透着深刻,给读者以启发。如“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心肝。”诗人以描写爱情之笔,道出人们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待到失去时才发现其价值的悔恨心情,告诫人们不论对爱情、财物,还是时光、机遇,在拥有时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把握,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使读者于形象生动之中得到理性的启发。

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和谐的音乐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民歌的特点,使诗歌韵律极强,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 一是运用民歌“谐体”的特点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仓诗大多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句法整齐,每两个音节一“顿”,每句分为三个“顿”,即“四句六音三顿”,再加上一、三句表示语气未完的“扬式”和二、四句收尾的“降式”,就显得节奏清晰,起伏跌宕,简短有力,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二是仓诗能够被配以曲子并歌唱。如《见与不见》、《问佛》等都被配上了曲子,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起伏的节奏,这些诗曲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显示出巨大的感染力。

悠远的意境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双关、象征、排比等手法,以此烘托渲染气氛,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如“那只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去很远的地方,转完理塘县就回。”诗人运用拟人和“借羽丹顶鹤”的浪漫手法寄托感情,急于冲出僧界牢笼般的束缚,景悠远情深长,表现出一种主外意、境外象的深远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又如“从东边的山顶上,明月慢慢升起来了;少女美丽的面容,在心头渐渐浮现了。”这首诗将恋人的美丽容貌比作明月,将自己心绪的繁乱比作月亮升起的过程,意象生动,意境悠远,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通俗的自然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语言质朴简洁,平淡流畅,如“将帽子戴在头上,将辫子甩在身后;一人说请慢慢走,一人说请多停留;一人问心中是否悲伤,一人答不久就要相会。”运用口语般的语言,描写情人离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人物影响

宗教方面

在宗教方面仓央嘉措的成就非常突出,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同时,他的弟子众多,经他授戒的门徒数以千计;其次,在宗教事务上,从他开始,历代达赖喇嘛成为哲蚌寺色拉寺的当然寺主,确立了新的教派组织制度;另外,在他的主持下,前后藏新建了十三所格鲁派大寺,史称“格鲁派十三林”,布达拉宫的扩建工程也是在他的时代开始的。

政治方面

仓央嘉措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格鲁派,将格鲁派由宗教组织发展为政教组织,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册封,为以后西藏自治区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

诗歌创作方面

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第六世达赖喇嘛,又是藏族颇具才华的诗人。他创作诗歌流布传播已有三百年之久,其影响力早已超出藏区,风靡中原地区,遍及世界。20世纪30年代,学者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同时译为汉、英两种语言,并以 《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之名出版,极大地扩大了仓央嘉措诗歌在海内外的流行度和影响力。此后仓央嘉措诗歌新译本不断出现,助推着仓央嘉措诗歌的进一步传播,特别是到了21世纪前10年,随着多媒体、自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仓央嘉措诗歌频繁出现在电影、歌曲、期刊、报纸、博客、新浪微博中,获得了空前的知名度。仓央嘉措的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学价值以及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藏地流传300余年。他的诗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藏族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人物评价

2019年出版的《西藏历史图说》一书中,点评仓央嘉措:作为达赖喇嘛,他已经拥有崇高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也有自己的思想性格和主见,不过在当时拉萨市的政治环境中,他常常处在无力抵抗别人摆布的地位,最终还是成为桑结嘉措和拉藏鲁贝的争夺权势斗争的牺牲品,他的命运引起许多蒙藏僧人的同情和怀念。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的译者、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缄这样评说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流水落花、美人香草、情辞缘悱丽、金韵欲流,于大雪中高吟一曲,便将万里寒光融为暖气,芳菲灵异,诚有令人动魄惊心者也。故仓央嘉措者,佛教之罪人,词坛之功臣。”此外,曾缄先生用一句诗概括了仓央嘉措的历史地位:“黄教一花开五叶,第六僧王最少年。”

南开大学文学教授荣立宇认为:“仓央嘉措是藏族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在整个藏区家弦户诵三百余年,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相关人物

人物轶事

仓央嘉措在被选为转世灵童前,长期在民间生活,而高墙深院、戒律森严的宫廷生活增加了仓央嘉措对现实的不满,加之桑结嘉措和拉藏鲁贝的政治斗争使他厌烦,他便常常潜游于拉萨市街头。他的浪荡生活在《仓央嘉措情歌》里也有记载,如“薄暮出去寻找爱人,破晓时下雪了;住在布达拉宫时,是瑞晋仓央嘉措;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旺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已印在雪上”。这首诗讲述了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夜晚出游与情人相会,有一天晚上下大雪,清早起来,随使喇嘛发现雪地上有脚印通往仓央嘉措的寝宫,便顺着脚印寻找,最后发现仓央嘉措的衣服上尚有雪痕,仓央嘉措的秘密被众人发现。

人物故居

六世达赖喇嘛的故居现有两处。

一处位于错那县城,是仓央嘉措一家人被迎请到错那后居住的民居,是在当地居民雪夏·巴珠房产的基础上改建的。其后,四周建筑物几经改建,地面逐渐拔高,导致故居地层变得像地窖。故居的主体建筑为两层楼房,石木结构,现在楼房的上层屋顶已全部垮塌,底层房顶也多半塌。楼房的东侧、北侧和西侧有一些联体附属建筑,也多有坍塌。目前这一故居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处故居位于错那县亚玛荣村,是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身份得以确认后,错那宗为仓央嘉措单独建造的房屋,作为仓央嘉措新的生活起居、学习佛法之处。这一故居为两层楼建筑,面积比错那故居更大,也更加完整,基本没有坍塌。

仓央嘉措入住布达拉宫后,这两处故居曾作为庙宇得到长期使用。西藏民主改革后,这两处故居的部分房屋被改建为民居,其余房屋则成为仓库,两处故居都逐渐破败。

相关文艺作品

参考资料

仓央嘉措:浓浓的挣扎与爱, 纯纯的才情与诗.光明网.2023-08-30

仓央嘉措:此情不关风与月.光明网.2023-08-28

西藏学者呼吁:还原仓央嘉措历史真面貌.凤凰网佛教.2023-08-30

【活佛转世】陈庆英等:围绕认定六世达赖喇嘛的斗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23-08-30

..2023-08-30

仓央嘉措的传奇.光明网.2023-08-28

什么是具足戒.中华网.2023-08-30

仓央嘉措:浓浓的挣扎与爱, 纯纯的才情与诗.中国新闻网.2023-08-28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8-30

有关仓央嘉措的那些地方.西藏旅游.2023-08-30

仓央嘉措情诗首次改编歌舞剧.新京报电子报.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