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鸭科

鸭科

鸭科(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natidae),是雁形目鸭科鸟类的总称。鸭科是游禽类中种类最庞大的一科之一,截至2023年,在COL的分类体系中,该科已发现并命名了53属,175种,113亚种。多数鸭科动物善于飞行,也善于游泳,有的亦善潜水,而在陆地上行走显得笨。历史上,不少鸭科动物的形象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些种类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比如鸳鸯等。

鸭科动物主要分布于除南极大陆外的世界各地水域,其体形大而肥胖,是中至大型水鸟,部分种类的雌雄个体体型差异较大,如鸳鸯。其头较大,嘴宽阔、上下扁平,翅狭长而尖,脚前三趾间具满蹼或半蹼,后趾退化短小。其羽色多为棕色、灰色、白色或黑白组合不等。其多为杂食性,吃大量禾本科杂草种子、甲壳亚门及其他小型动物等。

截至2023年,鸭科中有173种被IUCN列入,其中7种灭绝(EX),6种为极危(CR)等级,8种为濒危(EN)等级,12种为易危(VU)等级;还有17种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其中3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养殖的鸭科动物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有肉用、蛋用等类型。部分种类羽毛颜色丰富、体型优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起源演化

最古老的鸭科动物化石是北美洲始新世沉积物中的始新鸭(Eonessa) 的翅膀碎片。Ramainvilia 和 Cygnopterus 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法国和贝尔吉姆的渐新世早期。在法国,Anas blanchardi 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中新世,Dendrochen 和 Mergus 的年代分别为中新世早期和中期。Tadorna 化石在德国的中新世中期和北美洲的更新世被发现。大型Paranyroca 可以追溯到南达科他州中新世早期。在北美洲,anatid 化石常见于上新世和更新世的淡水沉积物中。中渐新世的 Limicorallus(来自哈萨克斯坦)有时被认为是一种鹅,然而,它是一种原始的鸬鹚。始新世中期的 Eonessa 以前被认为属于鸭科。

分类

鸭科动物被认为是叫鸭科(Anhimidae)的姐妹群,二者与他类种群合在一起形成了雁形目(Anseriformes)。在鸭科中,亚科和部落的单系性存在强烈的争议。形态学和行为学证据支持把鸭科分为三个亚科:鹊鹅亚科(Anseranatinae)、雁亚科(Anserinae)和鸭亚科(Anatinae)。其中鹊鹅亚科在鸭科中物种种类最多的。而鸭科中不同动物的亲缘关系假设表明,白背鸭(Thalassornis leuconotus)是树鸭族鸟类(Dendrocygnini)的姐妹,或是硬尾鸭族鸟类(Oxyurini)的姐妹。澳洲灰雁(Cereopsis novaehollandia)通常被认为是Cereopsini部落中唯一的物种。

在鸭科中,历史上Tadorini和Cairini两个部落的组成也经常被修改。Tadorini部落中传统的分类包括白头船鸭(Tachyeres leucocephalus)和湍鸭(Merganetta armata)。但也有观点认为白头船鸭应该是属于Tachyerini部落的。而栖鸭族(Cairini)部落是一个异质群体,是根据行为和繁殖生物学的相似性来分类的。

截至2023年,根据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的记录,鸭科下发现并命名了53属(如鸳鸯属 Aix、天鹅属 Cyguus 等),175种,113亚种,是游禽类中种类最庞大的一科之一。

形态特征

鸭科动物体形大而肥胖,是中至大型水鸟。大的如天鹅,体重近10千克,翅长达600毫米;最小的如棉(Nettapus coromandelianus),体重仅300克左右,翅长约150毫米。羽毛从棕色、灰色或白色到黑白组合不等。雌雄同色或异色;雌雄异色时,雄性体型通常较雌性大,且羽色较艳丽,富有金属光泽,如鸳鸯(Aix galericulata) 在繁殖期时雄鸟头上有艳丽的冠羽、颈侧有矛形的栗色领羽、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的扇状直立帆羽,色彩艳丽,翼镜蓝绿色,嘴橙红色;非繁殖期雄鸟饰羽消失,雌鸟体褐色,眼周白色并向眼后延伸,胸和胁有淡色斑点。

头较大,微向二侧或上下压缩;有的头上具冠羽。眼睛上方有盐腺。眼先裸露或被羽。嘴宽阔,上下扁平,少数种类侧扁,外面被覆着一薄层外皮,仅尖端角质嘴甲,有的尖端向下弯曲成钩状。嘴两边具锯齿状细齿或角质栉状突。舌厚大而富肉质,边缘具有对应于嘴缘栉状突的凹痕,便于滤食。雄鸟的下喉部有成对或不成对的硬骨质鼓骨,起共鸣器作用,使其声音宏亮。颈较细长。翅狭长而尖,长短不一;初级飞羽10~11枚,第1枚小,翅上多具有富有光泽的翼镜。体羽光滑稠密,并具大量绒羽,在腹侧较多。尾形延长或中等长短,由12~24枚尾羽构成。脚短健,位于体的后方;跗被网状鳞或盾状鳞;前三趾间具满蹼或半蹼,后趾退化短小,着生位置亦较前3趾为高,行走时不差地;爪短而钝。尾脂腺发达而被羽。雄性具交配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鸭科动物分布于除南极大陆外的世界各地水域。如天鹅属(Cyguus)分布于格陵兰、北欧、亚洲北部,越冬在中欧、中亚及中国,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黑雁属(Branta)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及其附近岛屿。

栖息环境

鸭科动物为游禽,生活于各种类型水体中,如湖泊、池塘、溪流、河流和沼泽等;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水域,一些种类在繁殖季节外栖息在海洋环境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鸭科动物多为杂食性,吃大量禾本科杂草种子、水生植物、藻类类、水生昆虫、贝类、甲壳亚门及其他小型动物等,有的亦捕食鱼、蛇等,或食禾本科。在繁殖期间主要以水生昆虫、贝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门和各种小型鱼类等为食,非繁殖期间则多以水生植物、水藻等为食。

春天,它们常呈倒立姿势把头伸入水中探取食物;夏秋季水草露出水面,则直接取食,如天鹅一边在水中漫游,一边以长嘴伸缩取食。

迁徙行为

鸭科动物大多具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例如每年冬天,大群的鸭类从中国的北方及更北地区迁飞到南方广大湖泊、沿海、河湾越冬或停留。由于鸭科动物迁飞时间集中,因此,有时在湖泊,浅滩或沿海地带其数量十分可观,种类以绿翅鸭脸鸭、绿头鸭、印度斑嘴鸭东部亚种豆雁等为主。

活动特点

多数鸭科动物善于飞行。也善于游泳,有的亦善潜水。在陆地上行走显得笨。它们待在水中的时间很多,会花大量的时间打扮和维护羽毛。它们用喙在羽毛上涂上尿脓腺的油(防水)。在水上,它们会把嘴塞在翅膀下;在陆地上,它们可以单腿站立。

沟通感知

在繁殖季节,鸭科动物的发声明显,因为许多发声都是求爱、占域和早成雏护理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在发声中表现出性别变异,雄性发声往往比雌性发声更高。一般来说,发音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小号、口哨、推特、喇叭、吠叫、咕噜声、嘎嘎声和咆哮声。

集群行为

鸭科动物除繁殖季节外常集群,通常组成小群,栖息在水上或陆地上,也会组成多达数十万只的群体;例如中国洞庭湖地区的湖面上,冬季鸭科种类和数量最为集中,有些湖面浅滩地落满野鸭群,一起飞遮天蔽日,发出狂风暴雨般的鼓翼声。

生长繁殖

鸭科动物繁殖期在3~8月间。1年繁殖1次。一些物种可能与同种、同源或其他鸟类一起繁殖,如游隼(Falco peregrinus)或毛鵟(Buteo lagopus)。大多数鸭科动物被认为是季节性的“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程度在家庭内部有所不同:许多较小的鸭科只维持一个季节的交配关系,第二年就会找到一个新的伴侣,而较大的天鹅、鹅和一些更有领土意识的鸭科则会维持几年的伴侣关系,甚至在某些物种中是终生的。

营巢交配

营巢多在沼泽、水边灌丛、芦苇、水草丛中,或于近水地面上,也有于树上和树洞中,常用自身的绒羽做铺垫。在大多数物种中,由雌性建造巢穴,而雄性则保卫觅食地,并在雌性觅食时保护雌性

配对通常形成在非繁殖季节开始。求爱展示包括头部和翅膀的动作、发声和游泳模式。几乎所有的鸭科动物都在水上交配。

产卵孵化

每次产卵12~14枚,少数3~5枚。有时几只雌性把卵产于一巢内,窝卵数达几十枚,这样的巢往往底部紧贴水,下面的卵已不能孵化。有些鸭科动物的雌性会把卵存放在其他雌性的巢穴里;有些物种是寄生的,会在其他物种的巢穴产卵。卵多淡色,无斑。

孵卵期20~40天,多为25天左右。常由雌性孵卵。大多数鸭科动物的雌性在最后一个卵产下后开始孵化。雄性通常不会孵卵,但会保护雌性,保卫领土。雌性离开巢穴时会用羽绒覆盖卵。在幼雏孵出的前几天,幼雏开始从卵里发出叫声。

育雏

孵化后,雌性会带领幼雏觅食,有时会指出食物,总是保护幼雏。雄性有时会陪伴幼雏,提供保护。一般情况下,雌性会保护幼雏,直到它们在5到10周的时候独立。在一些物种中,一年内的幼雏会和父母一起回到繁殖地。

生长发育

幼雏出生时就有羽绒,并且眼睛睁开。在孵化后几小时内就可以走路和游泳。幼雏在雌性附近觅食。羽毛在一到三年内生长完成。幼雏的羽毛较暗淡,但通常与成体的羽毛相似。

早成雏早成性。一般1~4年性成熟。大多数鸭子在一两岁时性成熟;而鹅和天鹅可能在五岁时成熟。在野外,鸭子的寿命为一到两年,鹅和天鹅的寿命为四年或更长。

人工养殖

鸭科动物中能人工养殖的品种有很多,例如肉鸭、蛋鸭、肉蛋兼用型鸭品种,还有番鸭有黑羽、白羽和花羽,以及大、中、小各种类型。如中国的樱桃谷鸭是世界最著名的肉鸭品种,被全球多家肉鸭育种公司作为育种素材,许多肉鸭培育品种(如樱桃谷鸭、枫叶鸭及天府肉鸭等)皆与北京鸭有血缘关系。

养殖概况

世界概况

世界养鸭业起步于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表明,1975年全世界鸭存栏数为0.69亿只;1985年为1.69亿只;1990年为5.73亿只;1995年为7.15亿只。1985年鸭存栏总量是1975年的2.45倍,1995年鸭存栏总量是1985年的4.23倍,平均每年分别以24.5%和42.3%的速度递增。至1996年,全世界鸭存栏量为7.16亿只,产鸭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4.63亿只。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养鸭最多的地区,占全世界养鸭量的85.6%,而中国则是世界上养鸭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养鸭量的64.7%,因此有“水禽王国”之称。

随着全世界养鸭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具有不同生产特征、特性的鸭新品种及新品系先后被选育成功。例如英国1996年鸭的存栏量仅为300万只,但从60年代开始就着手樱桃谷肉鸭配套品系的选育,现已培育出超级樱桃谷肉鸭瘦肉型,行销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的狄高公司育成了性喜干爽、适应旱地饲养的狄高肉鸭配套品系;法国克里莫公司培育出的瘤头鸭,因胸肌发达、肉质佳、瘦肉率高而著称于世,占法国养鸭数的80%;中国则培育出了世界著名的肉鸭品种北京鸭,它先后被引入世界各地。

肉鸭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具有“三高”(产品率高、饲料报酬高、劳动生产率高)、“两快”(生产周期快、投资见效快)、“一低”(成本低)特点的畜牧业大产业。

中国概况

中国养鸭历史悠久,进入20世纪80年代,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90年代初迅速发展,在1995年达到4.63亿只,居世界首位。至2002年,中国广东南海第二种鸭场,拥有父母代种鸭近10万套,年产商品鸭苗近千万只,中国已培育和引进不少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肉鸭的生产性能。2004年中国肉鸭的出栏量超过24亿只,鸭肉产量约530万吨,占世界肉鸭总产量的70%左右。

至2008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养鸭业呈现出了持续发展的态势,饲养量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中国鸭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养鸭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增加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的蛋鸭品种也是独树一帜,例如绍兴麻鸭金定鸭、莆田鸭500日龄的产蛋量为240~300枚,蛋重64~72克/枚,雏鸭100日龄的成活率在95%以上,在世界同类鸭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2020年,中国肉鸭出栏量达到46.8亿只,占全球总出栏量80%以上,鸭肉产量超过1050万吨,产值超过1250亿元。共有地方鸭品种37个,培育配套系10个,引入配套系7个。已创制了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培育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肉鸭新品种。

养殖管理

饲养鸭群是一种季节性非赏强的养禽业生产,除要适应当地的作物布局、生长、收割季节外;还要密切地与自然条件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天然饲料、缩短饲养期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喂养鸭的主要饲料是糖类饲料,富含淀粉和糖的如稻谷、玉米、碎米、小米、高粱、小麦、大麦、燕麦等,约为60~70%,糠类如米糠、麦麸,含淀粉和糖约为40~55%。至2021年,养鸭业有笼养、垫料平养、大棚养殖及放牧饲养等多种养殖模式,从卫生防疫到环境保护等各个养殖环节均能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种鸭的品质与遗传性的优劣,都真接影响到后代的体质和生产力,例如在选择蛋用种公鸭时,选择头颈昂起,精神饱满,羽毛紧密光亮,机灵活泼,性欲旺盛,觅食力强的公鸭;选择肉用种公鸭时,选择头颈比蛋用型公鸭大,身长、背宽呈长方形,胸深、挺突而丰满,腿粗壮有力两脚距离较宽的公鸭。在配种时,公母鸭的配偶比例应随鸭的品种、类型、年龄、配种方法、配种季节和饲养管理等条件而定。如果公鸭少、母鸭多,则蛋的受精率低;公鸭多、母鸭少,公鸭的过分追逐争配会影响母鸭的健康,也会使蛋的受精率下降。另外,公鸭多,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23年,鸭科动物的种群数量整体仍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处于“极度濒危(CR)”状态的物种约占14.3%,处于“近危(NT)”状态的物种约占7.1%,处于“无危(LC)”状态的物种约占78.6%。例如处于濒危状态的如 Asarcornis scutulata 至2016年在印度的数量估计为450只,缅甸低至数百只,柬埔寨低于100只,结合印度尼西亚早先估计的150只,表明该物种的种群数量约250~999只成熟个体。鸭科中还有7种动物已经灭绝,如 Anas theodori 因大量猎杀而灭绝;Mergus australis 因人类猎杀和被引入的猪、老鼠、猫和狗的捕食而灭绝。至2019年,极度濒危物种 Mergus octosetaceus 的种群数量仍在减少,估计成熟个体为50~249只;在20年(三代)中它们的数量迅速下降,并且它们似乎已从巴拉圭灭绝。

致危因素

鸭科动物的生存受到住宅和商业开发、农业和水产养殖、生物资源利用、人为的入侵和干扰、入侵和其他问题物种、基因和疾病、污染、地质事件、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受到住宅和商业开发影响的鸭科动物有白翅栖鸭(Asarcornis scutulat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等;受到农业和水产养殖影响的有白翅栖鸭(Asarcornis scutulata)、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等;受到人为入侵和干扰因素影响的有褐秋沙鸭(Mergus octosetaceus)、白翅栖鸭(Asarcornis scutulata);受到污染影响种群数量的还有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绿头辉椋鸟)、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大天鹅(Cygnus cygnus)等。

本科下灭绝动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猎杀,如拉布拉多鸭(Camptorhynchus labradorius),它们在冬季栖息地内被射击和诱捕,非洲黑鸭 (Anas marecula)被岛上的捕鲸者猎杀到灭绝,毛里求斯鸭(Anas theodori)可能被猎杀到灭绝;还有因栖息地破坏而灭绝的如留尼汪雁(Alopochen kervazoi)。

保护等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至2023年,鸭科中有17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如下所述: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鸭科中有18种被列入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如下所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鸭科中有17种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如下所述:

三有动物

鸭科中有38种被中国列入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例如:豆雁 Anser fabalis、短嘴豆雁 Anser serrirostris、小美洲黑雁 Branta hutchinsii、白眉鸭 Spatula querquedula 等。

保护措施

保护鸭科动物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在巴西,针对鸭科鸟类褐秋沙鸭(Mergus octosetaceus)已经设立了三个国家公园、两个州立公园和一个私人保护区;在阿根廷的乌鲁瓜伊省公园,这种鸟类也受到保护。]还有展开圈养繁殖计划,如在巴西,针对鸭科鸟类褐秋沙鸭(Mergus octosetaceus)在该国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还设立了专门的繁殖中心启动了相关圈养繁殖方案;在英国印度部分地区,针对另一种鸭科鸟类白翅栖鸭(Asarcornis scutulata)也启动了圈养繁殖计划,这些计划得到了野禽和湿地信托基金(Wildbird and Wetland Trust Fund)的有效支持。早在1993年,就已经有21个保护区圈养这一鸟类的保护工作。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养殖的鸭科动物经济价值很大,除了它的肉鲜美可口外,各种鸭的雄性均具有彩色羽毛,如多种野鸭的翼镜、肩羽;针尾鸭的属羽以及其他鸭类的变态羽等,羽毛色彩丰富,鲜艳华丽,高雅含蓄,可供装饰及工艺品制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很高。另外,鸭科的所有种类都产绒羽,鸭绒是很有价值的羽绒服、羽绒被等的原料,轻、暖、薄的制品是人们所喜爱的冬季服装。鸭绒和羽毛还可制成被褥、枕垫、羽毛粉、纺织品、饲料和泡沫灭火剂等。至2004年,中国羽绒(毛)每年产量约36.7万吨,鸭绒约占75%,羽绒制品每年为国家创汇13.4亿多美元,约占世界羽绒品出口量的55%。

活鸭、鲜蛋和皮蛋等既是中国市场的重要副食品,又是传统的出口物资。例如中国是世界上养鸭数量最多的国家,2019年商品肉鸭出栏42.68亿只,较2018年增长31.87%;肉鸭总产值1357.24亿元,较2018年上升57.13%;蛋鸭存栏1.87亿只,鸭蛋产量为309.34万吨,较2018年增加2.43万吨;蛋鸭存栏1.87亿只,占全球蛋鸭存栏量的90%以上。2004年,中国鸭蛋总产值约380亿元。蛋鸭、肉鸭年消耗配合饲料约3000万吨,价值450亿元,同时带动羽绒、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发展。鸭蛋壳可制成蛋壳粉、去污粉和肥料等。鸭粪是优质有机肥料,一只鸭年产粪50公斤以上,按含氮量折合豆饼6.5公斤,作为磷肥使用效果比人粪还好。鸭肥肝也是国际市场畅销的鸟纲产品。

营养价值

肉鸭的肉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高蛋白质、高能量食品,无论鲜食或腌制,都具有独特的风味。鸭肉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比肉鸡低,但营养价值比鸡高,胆固醇含量也低。鸭蛋富含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婴儿、产妇、病人食用。还有经过强制肥育所得的鸭脂肪肝营养丰富,肝质细嫩,味道鲜美。

药用价值

部分鸭科动物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家鸭的血、胆等对部分病症有功用,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鸭血味咸、性寒,食用有补血、解毒之功效,可用于缓解潮热、食欲不振等症状;鸭胆味苦、性寒,食用有清热毒、止疼痛之功效,可用于缓解疮疡。若有虚劳之症,可将鸭、柠檬、生姜丝等材料熟制食用;若有食欲不振,可以鸭血、黑豆粉、大米等熬粥食用。

又如大天鹅,在经有关国家部门批准后捕获的个体,可以取药用部位备用。其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气虚乏力;羽毛处理后具有止血之功效,主治痔疮便血;脂肪加工后具有解毒敛疮之功效,主治肿疮疡、小儿耳。

观赏价值

鸭科动物具有观赏价值,如中国分布的三种天鹅(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以及鸳鸯、雁类和部分野鸭,都是十分著名的观赏鸟类,它们的羽毛颜色丰富,体型优美,一对对游弋于水面,给园林或自然界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怡乐游人,给人以精神文化上的享受和灵感,并成为古今中外诗画、音乐和文学艺术中的题材。

相关文化

象征寓意

鸭科动物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鸳鸯属的鸳鸯是一种比喜鹊还喜庆的鸟,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里的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让多少人惊羡鸳鸯的生活。如果男女都能像鸳鸯一样朝夕相伴,不离不弃,这无疑是幸福甜蜜的,此生如此,此心足矣!

鸳鸯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所以鸳鸯是一个合成词。因为鸳鸯总是出双人对,因此,人们也把夫妻或者情侣比喻成为是鸳鸯。

鸳鸯是一种水鸟,生活在水中,因此,有一句成语叫“鸳鸯戏水”,说的就是鸳鸯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因为鸳鸯出双人对,所以,鸳鸯也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夫妻或者情侣。对于拆散相爱的人,人们称之为“棒打鸳鸯”;对于为男女之间乱牵线,则称之为“乱点鸳鸯谱”;对于不是夫妻的情人,人们则将其称之为是“野鸳鸯”;就连我们熟知的湘蕾金银花,因为黄白花对开,两两相对,也被人们称为是“错鸯草”。

民间故事

关于鸭科动物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例如流传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彝族撒梅人地区的关于天鹅的故事:相传撒梅寨里有个人见人夸的美丽姑娘丝撒洛,她与青年猎人阿朵成亲后过着美满而甜蜜的日子。赞美的话听多了她便想用白云纺线,彩霞裁衣,到天上与白云比美,为此她整日愁眉不展。深爱丝橄洛的阿朵为使妻子高兴,便登上高山去摘白云,却从高空坠入了滇池,再也没回来。失去了幸福的丝撒洛整日望着滇池呼喊“阿朵,阿朵”,伤心绝望的她化成了大天鹅飞上高空、落到湖边草地,到处寻找阿朵。

参考资料

Anatidae.catalogueoflife.2023-08-13

Anatidae.iucnredlist.2023-08-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3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3

..2023-08-13

Anatidae.animaldiversity.2023-08-13

..2023-08-13

..2023-08-13

肉鸭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02

Asarcornis scutulata.iucnredlist.2023-08-13

Anas theodori.iucnredlist.2023-08-13

Mergus australis.iucnredlist.2023-08-13

Mergus octosetaceus.iucnredlist.2023-08-1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