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宣德群岛

宣德群岛

宣德群岛是中国西沙群岛的组成部分,以纪念明朝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而得名。在西沙群岛中,宣德群岛位于东侧偏北,在北纬15°43′~17°00′,东经112°10′~112°54′之间的海域上,其主体是宣德环礁。1947年为纪念明代航海家郑和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七下西洋而定名为宣德群岛。该群岛共有8座岛屿、6座沙洲和7座暗滩(礁)。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多数种类在宣德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蓝点马鲛石斑鱼、红鱼、鲣鱼等。宣德群岛地处热带区域,该海域珊瑚丛生、生境独特,鱼类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生态类型也较为复杂。

形成

根据专家与前人研究资料中有关西沙群岛岛屿类型、相互关系、发育状况以及C测年数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沉积物出露海面形成岛屿的时代,按先后顺序分为四期:

高尖石岛期

地质年代相当于晚第三纪。按高尖石玻基辉橄岩同位素测定年龄为距今270万年,当形成于地质史上晚第三纪,是西沙海域中最老的岛屿。

石岛期

地质年代属晚更新世晚期。据石岛风成生物砂屑灰岩C测定数据,断定石岛风成沉积物形成于末次冰期(相当于1.1~6.5万年之间)即晚更新世晚期。

甘泉岛期

属中全新世晚期,为西沙群岛主要的成岛期。包括甘泉岛和永兴岛、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珊瑚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金银岛东岛等岛屿,具有相似的地形景观和基本一致的高程(3~6米),其地表沉积层年龄距今2602±60~4053±281年(其中甘泉岛中部1.5米深以内的沉积层C测定年龄为距今3500~4040年)。

沙洲期

属晚全新世至现代成岛期。其中西沙洲中建岛同一类型,中建岛地表沉积物年龄为距今2159±114~2759±90年,应为晚全新世早期的沉积物;筐仔沙洲、鸭公岛咸舍屿银屿、银峙仔、全富岛等则由松散状灰白色贝壳、珊瑚等生物砂砾屑组成,一般高出海面1~3米,上有唐至明代遗物而无植被,成岛时间比中建岛要晚,为晚全新世后期至现代成岛期沉积物。

地理

1987年9月10日国务院【国函156号】批复:

1、将西沙群岛依其地理分布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即西为永乐群岛,东为宣德群岛。

2、将现西沙群岛中永乐群岛以外的地理实体划归宣德群岛,赵述岛和西沙洲划入七连屿,并相应调整宣德群岛的经纬度为北纬15°43′-17°00′,东经112°10′-112°54′;七连屿的经纬度为北纬16°55′-17°00′,东经112°12′-112°21′。

地质

高尖石石岛分别为火山石和晚更新世生物砂屑灰岩之外,其余岛屿所分布的都是全新世海相生物碎屑沉积物。如该沉积岩层在永兴、琛航等岛屿约0~22米深地层,岩性呈灰白、灰黄、棕褐色,松散状,具磷酸盐化生物骨屑砂砾层,成分主要由珊瑚、贝壳、红色石灰藻的碎屑及有孔虫组成;碎屑为中粗粒状及砂砾状,分选性差,次圆状,贝壳为腹足纲腕足动物门,多成碎屑状,也有完整的个体;有孔虫属种较多,数量丰富,除个别种属外,其组合以热带礁区浅水底栖大有孔虫占绝对优势。

广泛分布的全新世海相生物碎屑沉积物类型还有:含鸟粪贝壳珊瑚砂砾岩,海滩岩,贝壳珊瑚砂砾,含鸟粪贝壳珊瑚砂,珊瑚礁灰岩等。

水文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永兴岛东岛中建岛琛航岛金银岛珊瑚岛甘泉岛晋卿岛等岛屿的砂堤砂地,含水层岩性为珊瑚贝壳碎屑砂、砾砂等,厚16.49~23.90米,水位埋深1.50~3.50米。钻孔单位涌水量1.989~4.800d m/s﹒m,单孔推算最大涌水量为168.4~304.8m/d,富水性中等;民井单位涌水量3.035~20.18d m/s﹒m,推算单井最大涌水量52.4~427.1m/d,富水性属中等至贫乏。

固结岩类孔洞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石岛永兴岛东岛金银岛珊瑚岛琛航岛甘泉岛等岛屿,含水层岩性珊瑚礁灰岩、珊瑚贝壳砂砾岩等,厚度大于196.62米,水位埋深0.57~3.27米。钻孔单位涌水量6.665d m/s﹒m,推算最大单孔涌水量641.2m/d;民井单位涌水量12.68dm/s﹒m,推算最大单井涌水量为134.1m/d,富水性中等。

主要岛屿

宣德群岛位于西沙群岛的东侧偏北,在北纬15°43′~17°00′,东经112°10′~112°54′之间的海域上。其主体为宣德环礁,古代我国海南省渔民称之为“东七岛”或“上七岛”、“上峙”等。1947年为纪念明代航海家郑和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七下西洋而定名为宣德群岛。该群岛共有8座岛屿、6座沙洲和7座暗滩(礁)。

永兴岛

海南渔民称为“猫峙”或“巴注”(海南话二者谐音),源于古时渔民初上岛时遇老鼠,便带猫来岛上繁殖。1946年我国政府派遣永兴号军舰接收西沙群岛,因以舰名命岛名以示纪念。

永兴岛地理坐标为北纬16°50′,东经112°20′,距位于其西北方的海南岛榆林港180海里。岛形近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2.1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岛陆地势平坦,平均高度为海拔5米,最高点为西南部的沙堤达8.5米;四周礁盘宽度1200米左右,礁缘突起成白浪花环状,雪白如带的沙滩宽50~100米,围绕着茂盛的绿色丛林,沙滩周围又有宽100米、高6~8米的沙堤环绕。岛中部是潟湖干涸而成的低地,发育着由鸟粪衍化成的磷质石灰土,其间有水井多口,水量充足,但因含硫酸镁而不能食,只可作洗涤之用。岛上自然植被密布,野生植物有148种,占西沙群岛野生植物总数的89%,主要树种有草海桐羊角拗)、麻枫桐、香果树海棠树椰子等;野生动物主要是鲣鸟科军舰鸟、燕鸥等海鸟类。

永兴岛地处西沙群岛的中央,面积较大,风浪较小,四周有良好锚地,便于船只停泊,岛上环境优美,故历来是我国渔民生产生活的基地和南海诸岛的首府,海南建省后已成为西、南、中沙群岛行政中心

石岛

是上升礁构成的岛屿,与永兴岛同位于一个礁盘上,接近礁盘东北缘,西南距永兴岛约113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16°51′,东经112°21′;海南省渔民称为“小猫注”(相对于永兴岛而言),又因该岛上草丛中多蚱蜢而别名“蚱蜢屿”。石岛南北长约550米,中部宽约300米,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5.9米,是南海诸岛中最高的岛屿。石岛与永兴岛不仅同处一礁盘之上,而且距离很近,1979年修筑了一条宽3米的石堤连接二岛,低潮时可通车,但二岛在岩性、构造、形态和时代上均有显著差异。石岛四周海蚀现象保存清晰,岩溶地形明显可见,地面起伏,除少数地方覆盖麻枫桐、草海桐等植被外,大部分地方岩石裸露,故名“石岛”。

赵述岛

位于永兴岛的北面,地理坐标是北纬16°59′,东经112°16′。海南省渔民习惯称为“船暗岛”(意为船只天黑后可到此避风歇息),1947年为纪念明代赵述奉命出使室利佛逝而命名为赵述岛。岛呈琵琶状,即椭圆形连一条170米长的沙嘴,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海拔4.4米,东、北、南三面发育了海滩岩。岛上遍布草海桐等植物,绿树葱茏,利于海鸟栖息,故形成了淡褐色的鸟粪土和成片的硬盘磷质石灰土。岛西端在东北季风影响下,发育了一条长约170米的沙嘴。中西部建有灯塔、瓦房和积蓄天然雨水的水池,海南省渔民早就在岛上长期定居和季节性留居。

西沙洲

位于赵述岛西部约3海里,地理坐标是北纬16°59′,东经112°13′;海南渔民称之为“船暗尾”(意即赵述岛的尽头),是一座正在扩大中的沙洲,呈椭圆形,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0.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2米,是宣德群岛中的第三大岛。洁白的珊瑚沙遍布岛上,四周礁盘较为宽广,沙洲上厚厚的沙层内含有极其丰富的淡水,历来是渔民补给淡水的地方。附近海域水产资源甚丰,出产绿海龟、海参、、马蹄螺等海产品,是海龟繁衍后代的基地之一,也是海南省渔民到西沙群岛捕鱼的第一站。沙洲东部礁盘上有一水深3~6米的礁塘,遍布着艳丽多姿的各种美丽鹿角珊瑚丛,颇具旅游观赏价值。

北岛

位于永兴岛北面,西北距赵述岛约2海里,地理坐标16°58′,东经112°19′;岛形狭长,作西北-东南走向,长1500多米,宽约290米,面积约0.4平方公里,故海南渔民称作“长峙”或“长岛”。西北部较高,达海拔3~4米;东南部地势低,常为海潮所淹没。北岛为沙堤环绕,堤宽80米上下,由珊瑚贝壳沙屑组成。沙堤之外为礁坪,之内有湖干涸所成的洼地,生长着以草海桐为主的灌木丛,是海鸟群栖的乐园。岛西北、西南和南岸均有缺口,是海龟进入本岛的通道,称为“龟门”,北岛是南海海龟的主产地之一。

中岛

位于北岛的东南面0.5海里,地理坐标是北纬16°57′,东经112°19′;因介于北岛与南岛之间而得名(1935年),海南省渔民称为“石峙”;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250米,面积约0.2平方公里;岛高海拔约6米,地形周高中低,周围有沙堤环绕,沙堤宽约60米,高4米,堤外有礁滩岩发育,中部为潟湖干涸而成的低地;植被以草海桐为主的茂密灌木丛,海鸟群栖,鸟粪堆积,为海龟产卵之地。

南岛

位于中岛东南0.5海里,地理坐标为北纬16°57′,东经112°20′,也是1935年命名。岛呈长条形,自西北至东南长约1200米,面积约0.17平方公里;周围也被沙堤环绕,堤高4~5米,中部低洼;植被及海产与中岛略同。

在南岛的南面有3座沙洲,按其相对位置分别命名为北、中、南沙洲。又因3座沙洲都生长红色的马齿苋,海南省渔民自南而北依次称为红草一、红草二、红草三。

北沙洲

接近南岛,在北纬16°56′,东经112°20′;北宽南窄,长约300米,最宽处80米,面积约0.02平方公里,海拔约3米,地势低平,大潮时易淹没。洲上有几条沙脊发育,沙体两端在季风影响下顺风向移动,夏季因盛行西南风而伸向东北,冬季则相反。由于沙洲还在成陆阶段,受波浪经常性冲刷,因而地面植被较少,杂草稀疏。

中沙洲

地理坐标是北纬16°56′03",东经112°20′36″;洲形不规则,长约300米,最宽处约80米,面积约0.05平方公里,海拔约2米,在大风浪影响下形态多变,且易被海浪淹没。北岸海滩岩发育较为稳定。洲上植被稀疏。

南沙洲

地理坐标是北纬16°55′49″,东经112°20′44";洲呈圆形,长约500米,宽约300米,面积约0.06平方公里,海拔4.1米,四周略高,中部略低,东北岸及南岸有沙嘴发育呈三角形,顶端向海延伸。北岸和东南岸有海滩岩生成,沙洲上潜育磷质石灰土,生长茂密的草丛和灌丛。

西新沙洲

位于南沙洲以南约500米,北纬16°55′,东经112°21′附近,呈弯钩形,面积2000多平方米,海拔1.9米,是1972年第20号台风中由于波浪冲刷和洋流搬运而形成的小沙洲(1983年定名)。

东新沙洲

位于南沙洲以南约500米、西新沙洲东面数百米处,地理坐标北纬16°55′,东经112°21′;呈弯钩形,面积4000多平方米,海拔2.1米;与西新沙洲并列如“孪生兄弟”,也是在1972年第20号台风中形成并同时命名的小沙洲。

东岛

因位于群岛的东面而得名(1947年),又名“和五岛”,海南省渔民则称为“猫兴岛(巴兴岛)”。地理坐标为北纬16°40′,东经112°44′;其东侧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至南洋群岛的必经航线。岛呈长方形,东北-西南长约2.4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为西沙第二大岛。是上升礁和珊瑚贝壳沙体复合组成的岛屿,周高中低,四周为由珊瑚贝壳生物沙构成的岸堤所环绕,堤高6.7米;中部低洼地布满长1~2厘米的珊瑚贝壳砾块,为鸟粪胶结成的褐黄色鸟粪石。南部遗留一小潟湖,潜育着磷质石灰土。东南岸堤之外,发育着一座离岸沙堤,东北岸则发育着海蚀崖。岛上不同群落、不同生态的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茂密,自中部低地至四周岸堤,再到宽5~15米的白色珊瑚贝壳沙滩上,依次分布着抗风桐(即麻枫桐)、海岸桐为主的高大乔木,草海桐、银毛树等灌木,以及马齿苋等矮小的草本植物,岛西部还有海南渔民种植的榄仁树和椰子树等成片人工林,植被郁闭度达70%以上,被称为“海上林海”。由于林木繁茂,岛上鲣鸟、军舰鸟等海鸟终年群集,鸟粪层深厚;以鲣鸟数量最多,逾数千只,使东岛又有“鲣鸟天堂”之誉。

高尖石

位于东岛西南约8海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16°35′,东经112°38′,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一座火山石岛,由火山碎屑(玻基辉橄岩,含凝灰熔岩,还夹杂生物硬体碎屑)构成。岛呈三角形,长约20米,宽15米左右,立面底宽顶尖,呈四级塔状,高5.2米,四壁陡峭,故海南渔民称为“尖石”,又因远望似船而称之为“石船”、“双帆”,低潮时最低一级台阶露出,面积约0.03平方公里,特大高潮时仅顶部3~4平方米露出水面,是宣德群岛中最小的岛屿。高尖石水下3~5米的平台上珊瑚丛生,多姿多彩,成为又一座“海底花园”。

其他

还有银砾滩浪花礁西渡滩湛涵滩滨湄滩、北边廊、嵩焘滩等7座暗礁(滩),隐没于海水中

开发历史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开发岛礁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孙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西沙群岛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及至明清时代,中国人民在各岛屿上保留了大量遗迹。

中国政府最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两汉时,西汉刘彻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直接统治的开始。

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管辖。

明清时期,政府对南海诸岛进行详细记载并绘制地图,将岛礁正式列入中国疆域版图。

自然资源

水产资源

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多数种类在宣德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蓝点马鲛、石斑鱼属、红鱼、鲣鱼、短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

水产类还有海参、海贝、藻类等,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海鸟资源

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科军舰鸟普通海鸥蓝翡翠鸟、锈眼鸟等。

植物资源

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

海底资源

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参考资料

南海诸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2-03

我们美丽的西沙群岛.中国南海研究院.2023-12-03

西沙群岛:流动的蔚蓝绸缎(组图).中国日报网.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