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贵
石重贵(公元914年—公元974年),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生父为后唐庄宗李存的骑将石敬儒,养父为后晋高祖石敬。
石重贵少年时,恭敬仁厚,谨言慎行,深受石敬瑭喜爱。石敬瑭叛唐南下时,石重贵留守太原,掌管河东事务,稳定后方。石敬瑭称帝后,他历任开封市尹、东京留守,政绩平平。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石敬瑭逝世,石重贵继位,改元开运。石重贵继位之初,听信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不再向辽朝称臣,双方关系迅速恶化。之后,契丹于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南下入侵,石重贵御驾亲征,击退契丹敌军。但在契丹军队的不断侵扰下,后晋军队逐渐难以应对,加之后晋连年遭遇灾害,用人不当,战争接连失败,开运三年(公元947年),契丹攻占后晋首都开封,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契丹将农安县(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指给石重贵作为封地,石重贵被迫率领家人北迁,一路艰辛困苦,才抵达黄龙府,其后,耶律阮耶律阮登基,命石重贵回到辽阳市(今辽宁省辽阳市)驻留,之后耶律阮允许石重贵一家前往建州(今辽宁省朝阳县)居住,石重贵最终逝世于建州(今辽宁省朝阳县),追封为晋王,后世将其称之为后晋出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石重贵于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六月生于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其父为石敬儒,其母为安氏。石敬儒曾担任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后早早逝世,石重贵的堂叔石敬瑭便将石重贵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
石重贵年少时恭敬仁厚,谨言慎行,深受石敬瑭喜爱,石敬瑭前往各地镇守时常把他带在身边,还把诸多政务交给石重贵处理。此外,石重贵还像沙陀族的祖先一样爱好骑马射箭。石敬瑭镇守太原时,命儒学博士王震教授石重贵《礼记》,但石重贵学习了很久后,还是不能领悟其意义,反而认为这不是自己家该干的事。
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晋阳起兵反叛后唐,遭到后唐军队的围攻。石重贵跟随在石敬瑭身边,为其出谋划策,还亲自上阵杀敌,因此更加受到石敬瑭的器重。之后,石敬瑭在辽朝的援助下打败后唐军队,并接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册封,建立后晋,登基称帝。石敬瑭称帝后,准备前往洛阳市,留下一个儿子镇守太原市,便事先与耶律德光商议。耶律德光在诸位皇子中选择了石重贵,石敬瑭便命石重贵镇守太原,授予石重贵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姓、代理太原尹,主管河东管区内节度观察事务。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九月,石重贵被召回朝廷,担任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次年,石重贵又被加封为郑王,并担任开封尹、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天福六年,石敬瑭前往邺城巡游,命石重贵留守东京,之后又将他任命为广晋尹,进封为齐王。本年十一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反,进攻邓州市(今河南省邓州市),石重贵派遣张从恩、焦继勋等将领前去讨伐,成功平定安从进之乱。
继位称帝
石敬瑭生有七子,大多早夭,仅有石重睿一子平安长大。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石敬瑭逝世,因石重睿年幼,故命石重贵继承帝位。石重贵继位之初,宰相冯道等率百官请求石重贵处理政务,三次表奏后,石重贵才予以应允,正式开始处理朝政之事。其后,石重贵下令赦免各类罪犯,对朝廷内外的官员和军队加以赏赐,对后晋境内发生蝗灾的地区则免除租税以示安抚。
对抗契丹
此外,因后晋与契丹关系密切,石重贵继位后,与契丹长期保持藩属外交关系,大臣们劝说石重贵继续向契丹“称臣称孙”,避免双方交战;而石重贵采纳了大臣景延广的建议,派主管四夷馆事务的朱崇节、右金吾大将军梁言出使契丹,只称孙而不称臣。
之后,后晋与契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外交往来。契丹对石重贵不称臣的行为非常不满,派遣使者前来问责,而大臣景延广对契丹使臣十分无礼,还游说石重贵囚禁契丹官员、抢夺契丹商人财物,后晋与契丹的关系迅速恶化。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青州市节度使杨光远勾结辽朝,契丹顺势南下入侵。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正月,契丹将领赵延寿、赵延昭率兵攻破了恩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其后,迅速进入雁门关,围困了忻州市(今山西省忻州市)和代州(今代县)。石重贵决定御驾亲征,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前军都虞候,率军北上。为了迅速停战,石重贵派使者向耶律德光求和,但耶律德光声称已经形成的局面无法改变,不愿退兵,石重贵只得应战。
石重贵派将领石斌贝、何建等分别镇守重要关口,又亲自率兵救援被围困的将领。在石重贵的指挥下,后晋军队大败辽朝敌军,俘获一千余人。其后,后晋军队又多次出击,击退契丹敌军。
契丹退兵后,石重贵凯旋还朝,为了加强防范,他将各地节度使召回京师,分派使臣前往各州郡巡阅检查,又派供奉官、殿直共二十六人划分地界巡查,以防备地方官员叛乱、契丹入侵。
次年正月,契丹再次入侵,进犯邢州、磁州等地,后晋将领张从恩不敌,只得率兵退守相州,并传信给朝廷请求支援。在听闻张从恩、马全节等将领相继禀告敌军众多、形势危急后,石重贵命各将领点阅军队,商定出征计策,并迅速做好准备,北上御驾亲征。石重贵率军北上后,后晋攻下了泰州,收复满城、遂城,不久后又退守满城。几日后,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下,而后晋军队连日征战,军中人马饥饿疲惫,乃至从泥土中挤水喝。而耶律德光则乘胜追击,后晋军队只得整顿军队,返回定州市。
国亡被俘
在辽朝军队的不断侵扰下,后晋军队逐渐难以应对,以至于不少诸侯都准备背叛朝廷、投奔契丹,各地的盗匪也纷纷起义作乱,官吏不能管辖。此后,契丹的瀛州刺史刘延听从耶律德光的命令,假称自己要献城投降,石重贵相信了他的说辞,准备出兵。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契丹与后晋军队在中渡桥开战,后晋军队失利,杜威、李守贞等将领都向契丹投降。其后,投降契丹的相州节度使张彦泽率军南下,包围皇宫。石重贵点燃宫室,想要和后妃们投火自焚,被近侍薛超极力阻止。其后,张彦泽自作主张,把石重贵一家强行迁徙到开封府幽禁起来。次年正月,耶律德光抵达京师,将石重贵降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把农安县(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指给石重贵作为封地。石重贵只得听命,率领皇太后李姓、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皇子石延煦、石延宝一起向北迁徙。耶律德光派三百名骑兵护送石重贵一行人北上,但实际上是看守他们。
蒙受屈辱
石重贵等人路过诸多州郡,但前来迎接石重贵的州郡长官都被耶律德光制止,所供奉的食物也不允许石重贵等人接触。石重贵一行人饥寒交迫,以至于将骑乘的牲畜杀掉取食。直到抵达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后,全城百姓在路上迎接,州将奉耶律德光的命令,在州府官署宴请石重贵,允许石重贵在幽州停留休息十余天。其后,石重贵又动身北上,一路没有得到供给,随行的宫女、侍从只能采集野果食用野菜充饥。
到达锦州市(辽宁省锦州市)后,辽朝朝廷强命石重贵前去拜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遗像,石重贵难以忍受屈辱,以至于破口大骂,责怪近侍薛超当时阻拦他,才导致今天遭此奇耻大辱。抵达黄龙府后,契丹国母又要求石重贵一行人前往怀密州(今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一带),怀密州在黄龙府西北一千多里之外,石重贵等人只得再次上路。不久,辽朝内部发生党争,耶律德光病逝,他的侄子永康王耶律阮将契丹国母幽禁,自己登基称帝,是为辽世宗。耶律阮命石重贵回到辽阳市(辽宁省辽阳市)驻留。石重贵派使者祝贺耶律阮登基,自此石重贵一行人的食物供给稍有保证。
辽天禄二年(公元948年),耶律阮来到辽阳,石重贵穿着白衣纱帽拜见,以示臣服,耶律阮则命他以常服觐见,还宴请石重贵。耶律阮手下的侍从和宫人看到石重贵,都十分悲痛,还私下将衣服、医药等物送给石重贵。耶律阮离开辽阳时,将石重贵随行的十五名侍从、十五名文武官员和石重贵之子石延煦都带往自己避暑的陉地作为人质。此外,耶律阮之妻兄禅奴舍利想要求娶石重贵的幼女,石重贵以年幼为由谢绝,不久,禅奴舍利又向石重贵索要歌姬,石重贵只得将歌姬赠与禅奴舍利。几天后,耶律阮遣人夺走了石重贵的女儿,将其赐予禅奴舍利。
身亡异国
天禄三年(公元950年),耶律阮允许石重贵一家前往建州(今辽宁省朝阳县)居住,并分给他们一块土地,命他们建造房屋、耕种田地,以自给自足。其后,耶律阮之子耶律璟又派人将石重贵的宠妾赵氏和聂氏抢去,石重贵不胜悲愤,但也无可奈何。辽保宁六年(公元974年)六月,石重贵逝世,安葬于建州(今辽宁省朝阳县)附近,辽景宗耶律贤将其追封为晋王,后世将其称之为晋出帝。
执政举措
政治
应对灾害
石重贵在位期间,后晋各地时常遭遇洪灾、蝗灾等灾害。为了治理灾害,石重贵曾尝试过诸多举措,如命官员在各地捕捉蚱蜢、在皇城门外举行祭祀、募集民众捕捉蝗虫换取粮食、派官员前往道观祈祷等。此外,石重贵还多次大赦天下,以求风调雨顺。但石重贵的措施并无太大作用,民众大多流离失所,或是被迫逃走,或是冻饿至死。但在这些举措之外,石重贵为了应对与辽朝的战争,多次强行征调粮食,甚至将隐瞒粮食数目的人都杀死,因此民众生活更加困苦,百姓怨声载道。
谋求正统
石重贵即位之初,面临着后晋得国不正与自身得位不正的双重困境。前者是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献土、称子称臣而产生的政治遗产,后者则源于石重贵的可能的“篡位”之举。根据《资治通鉴》和《辽史》记载石敬瑭重病卧床时曾将嫡子石重睿于冯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之”,并有意召回大将刘知远入京辅政,而石重贵却石敬瑭去世前夕遣使入京,并阻挠刘知远回京,到后来冯道和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没有拥立石敬瑭的嫡子,而是立石重贵为帝,石重贵的皇位的正统性饱受朝野争议。后晋本就存在得国不正的先天不足,以至于藩镇叛乱频发;加上石重贵得位不正,后晋中央的权威性和皇位的合法性都面临空前危机。石重贵即位之初,加强集权,拒绝恢复当时石敬瑭一朝裁撤的枢密使,直到开运元年(944年)六月,第一次抗击辽朝胜利后,有经略北地之意后,才重设枢密使一职。
人事任用
在中央政治上,桑维翰作为石敬塘一朝的旧臣,因为经常提出与辽朝暂时媾和,而遭到石重贵的怀疑,后被罢相弃用。在用人方面,石重贵任人唯亲,在第一次契丹入侵时,任用景延广为御营使,景延广骄傲恣意,总揽军务,掣肘北面行营指挥使高行周。在戚城之战景延广迁延救援,差点导致前军高行周等人全军覆没。景延广军事上消极防守,更是在战时随意栽赃迫害大臣,排挤能臣,大肆敛财。石重贵除了宠信景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后期还重用亲戚近臣。其妻兄冯玉与近臣温韬等人“善承迎帝意,由是甚宠”,以权谋私,大肆敛财,更垄断朝政,广树党羽,还极力排挤枢密使、中书令桑维翰,后来冯玉、李守贞等人更唆使石重贵罢免桑维翰,石重贵本人酷爱畋猎,将朝中任免大权悉数交给自己亲近的大臣,造就了景延广、冯玉等一批能力不足的权臣当道、言路闭塞、朝政益坏。在军事上,任用外戚杜威为主帅,但杜重威不通军略,性格懦弱,觊觎帝位,又是一个消极抵抗的分子,使得后晋不仅丧失最佳作战时机,甚至面对辽朝的强势进攻,又主动勾结契丹积极投降,率军为契丹先锋,加速后晋灭亡。
改变盐政
此前,后晋的盐税政策较为严格,许多民众为了谋利,常常触犯法令,于是高祖石敬瑭开放了盐法禁令,准许民众流通经商。石重贵继位后,为了增加税收,加重盐市的征税,又加严了盐法禁令,导致这一禁令成为弊端。
打压藩镇
石重贵在位期间,延续前朝抑制藩镇的策略,并重用大臣景延广,加强中央禁军的势力,借机打压藩镇势力。石重贵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藩镇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也导致了藩镇节度使对中央的不满,如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因遭到朝廷猜忌,最终勾结辽朝叛乱。随着杨光远的反叛,契丹南下,三次辽晋大战爆发: 开运元年(944年),契丹南下,攻打后晋,双方战争开始。契丹依仗自己兵力雄厚,进攻凶猛,多路大军进发。西路大军进攻后晋重镇太原市和代州地区,但是被后晋大将刘知远击溃;中路军则由耶律德光亲自率领,誓要攻破后晋。东路大军也蓄势待发一直南下至黄河岸边。契丹准备充分、来势汹汹,但是各路军出击造成了兵力分散。此时后晋也积极应战,石重贵率军亲征,士气大振。高行周、李守贞等将领指挥有方,军民顽强抵抗,辽朝各军的联系被切断。随后又趁契丹军队在渡黄河时展开猛烈的进攻,结果契丹军队大败。征战失利的契丹军在耶律德光的率领下北返。第一次灭晋虽然失败,但是耶律德光南下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开运二年(945年)耶律德光再次率领大军南下。当时,石重贵卧病在床,无法领兵出征。所以命令安审琦、皇甫遇等名将组织兵力抵抗契丹。由于用人得当,后晋士兵的拼死搏杀,契丹大军再次被打败。耶律德光只能再次失望北归。契丹南下灭晋虽几度失利但实力依然强大,后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内天灾频繁再加上战争的消耗显然已无法支撑。所以石重贵遣使向耶律德光称臣,表示愿意重修于好。面对后晋的示好,辽朝很多大臣也主张接受讲和,但是耶律德光南下的决心特别坚决。一方面是契丹兵强马壮,特别是在得到幽云地区以后,国力日盛,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而后晋国力日衰,经不起长久的战争消耗,另一方面南下夺取中原也是自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起就梦寐以求的夙愿。主和失败后后晋忧心忡忡,想要从契丹国的内部撕开缺口,后晋多次致书给赵延寿,对他进行招纳,但是赵延寿却将此事直接告诉了耶律德光,于是耶律德光将计就计,让其假意投降。所以后晋此时已经落入辽朝的圈套,局势非常不利。开运三年(946年)契丹第三次南下灭晋。石重贵派遣杜重威、张彦泽等将领出战,但是用人不察,他们不但毫无抵抗意志,而且杜重威居然私下谋降契丹。耶律德光于是抓住时机招降杜重威,并对其假意承诺如果能投降契丹,将扶持他做中原地区的皇帝。杜重威果然中计,命令后晋大军投降契丹。随后张彦泽也率众投降。主将纷纷投降,后晋军队无法像前两次那样组织有效的抵抗,士气低迷,所以很快被契丹大军击溃,赵延寿此时也倒戈一击,和契丹里应外合。于是开元三年(947),耶律德光顺利进入东京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被俘,被耶律德光削去皇位,封为负义侯。
外交
契丹
石重贵继位后,改变了先前后晋对契丹奉行的藩属外交关系,只称孙而不称臣,不再承认契丹共主的身份,还对契丹使节傲慢无礼,并肆意囚禁契丹官员、抢夺契丹商人财物,导致后晋与契丹的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契丹为了避免后晋逐渐强大、脱离契丹控制,决定南下攻伐,消灭后晋。
高丽
此前,契丹对外扩张,吞并了高丽的同盟渤海国,高丽向北扩张的策略受到阻碍,而石重贵继位后,后晋与契丹的矛盾不断激化,高丽与后晋为共同对抗契丹,外交往来逐渐密切,高丽多次派遣使者来到后晋,进行朝贡、进献方物等,后晋也曾于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派遣使者册封高丽国王王武,双方的外交往来较为频繁。
南方诸国
石重贵对南方诸小国的外交政策多延续前朝,如对吴越、南平、南楚国等地方小国的统治者多有赏赐,并对其进行加封官爵,以示嘉奖,而这些地方小国对后晋王朝也十分尊崇,时常遣使进贡。而对于和辽朝关系密切的杨吴、南唐,以及石敬瑭在位时期与后晋关系紧张的后蜀,石重贵一朝与这几国的外交关系也较为紧张。在夏州一带生活的党项族一族首领李彝殷为定难节度使,与后晋关系密切。曾在石重贵一朝率领浅蕃军队和石重贵一起对抗契丹南侵。吐谷浑原来因石敬瑭割地予契丹而隶属契丹统治,后不堪契丹压迫剥削凌辱而率众投奔后晋,成为后晋与契丹交恶的一个诱因留在后晋的这部分吐谷浑人被刘知远视为“腹心之疾”,刘知远采取阴谋诡计袭杀白承福等吐谷浑人四百余口,“吐谷浑由是遂微”。
历史评价
关于石重贵的人生经历,后世学者多进行了评价。宋代史学家薛居正认为,石重贵只有中人之才,继承了即将失败的国业,属于上天不保佑他,还遇到连年饥荒,加之石重贵不重视与辽朝的联盟,不听信臣子的谋略,才导致国家灭亡,自己受辱。北宋官员胡寅也认为,石重贵对外戚杜威十分宠信,对其言听计从,但杜重威并无才能,反而推进了后晋的灭亡。而宋元时期史学家胡三省认为,石重贵听信景延广之词,而景延广对后晋和契丹的关系不作长远打算,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最终国家灭亡。
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政治家范质认为,石重贵在位期间,凡有军国大事,都将其委任给手下的大臣,对后晋与契丹的关系不加重视,随意处理,最终不能继承前代的国祚,反而导致国灭身亡,蒙受耻辱,累及祖宗。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认为,石氏的后晋向辽朝卑躬屈膝,搜刮民财,最终导致民怨沸腾,国家灭亡。
重要争议
皇位继承争议
石重贵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养子,他的生父是石敬瑭的哥哥石敬儒。石敬瑭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向辽朝称臣称子,并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石重贵在石敬瑭死后继位,成为后晋出帝。然而,关于他的继位是否合法,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观点认为,石重贵的继位存在争议,因为他并非石敬瑭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在五代十国时期,养子继位的情况并不罕见,但石重贵的继位似乎更加复杂,因为他的养父石敬瑭曾向契丹称臣,这可能影响了他的继位合法性。石敬瑭选择石重贵作为继承人,可能是出于对侄子才能的认可和信任。石敬瑭的亲生儿子性格和才能并不适合继承皇位,为了避免可能的皇位争夺战,他选择了侄子石重贵,以期减少内部的权力斗争。石敬瑭建立后晋时,国内政局不稳,为了巩固皇权,他需要选择一个有能力、有威信的人来继承皇位,而石重贵正是这样一个人。五代会要记载石敬瑭去世时,他的弟弟石重睿年幼,无法立即继位。而石重贵当时已经二十八岁,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能力。此外,石重贵得到了朝中重臣冯道和景延广的支持,他们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此外,根据契丹国志和资治通鉴可知,后晋与辽朝的关系对石重贵的王位继承也产生了影响。石重贵即位后,虽然与契丹发生了冲突,但他最终采取了妥协政策,避免了契丹的直接干预,这也为他的王位继承提供了一定的稳定环境。
北迁路线争议
根据《三晋史话》的记载,石重贵在后晋灭亡后被俘,先是被送到农安县,之后又被召往怀州,最后在建州定居。然而,历史学者对于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在于石重贵是否真的被送到了黄龙府,还是直接从开封市被送到了泽州。有学者认为,石重贵可能并没有经过黄龙府,而是直接从汴梁被送到了建州。此外,关于石重贵在建州的生活状况,也有不同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他在建州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可以进行耕种;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他在建州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得到。这些争议的存在,使得石重贵的北迁路线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
北迁定居地争议
石重贵的北迁路线争议主要集中在他被辽朝俘虏后的具体流放路径上。根据历史记载,石重贵在947年被契丹军队俘虏,随后被带到了契丹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然而,关于他此后的具体流放路径,历史资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学者推测,石重贵可能被进一步流放到了更北的地方,甚至可能远至漠北,但具体地点已无从考证。石重贵在被流放期间的具体生活状况也鲜为人知,直到公元964年他在流放地去世,终年51岁。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亡国之兆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七月,石重贵在崇拜元殿宣布大赦天下,但诏书尚未宣布完毕,突然天降雷雨,典礼只得匆忙结束。在这场雷雨中,几百人被雷击中身亡,明德门内石龙的头部也被震落,有人认为石是后晋皇族之姓,此乃不祥之兆。不久,后晋便被辽朝所灭。
非我家事业
晋高祖让博士王震教石重贵学习《礼记》,学了很久也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他反而对王震说:“此非我家事也。”意思是说,这不是我家的事业。
眼大者
石敬瑭石敬瑭接受契丹的册封为后晋皇帝后准备去洛阳定都,但需要留下一个儿子抚镇太原市。石敬瑭事先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商议,耶律德光说:“让诸位皇子都出来我为你挑选一个。”石敬瑭召诸子出来拜见后,耶律德光指着石重贵对石敬瑭说:“这个眼睛大的可以留守晋阳!”石敬瑭便命石重贵留守晋阳。
白龙现潭
石重贵曾跟随晋高祖石敬瑭到邺都巡幸,恰逢当地大旱,石敬瑭就派遣石重贵去白龙潭祈雨。石重贵在白龙潭祈雨后有一条白龙出现在潭水中央,并且当天夜里就下了暴雨,雨量在一尺有余。当时人们对此深感到惊异,后来石重贵果然就登上大位。
还乡桥
石重贵被流放北上途中经常食不果腹,甚至曾经杀马而食。有一天路过中渡桥,看到杜威留下的后晋军营遗迹,悲愤地与左右感叹:“老天啊,我石家哪点对不起这个贼子,竟然如此坑害我们,让我们家破人亡?”一路到幽州,百姓们在路边看着少帝的惨状无不感叹。《宣政杂录》记载,一百多年后,宋徽宗、赵桓被掳北上经过此地,也在这里歇息,当地人告诉他们,“这叫做还乡桥,是后晋少帝石重贵命名的。”据此可知,当时少帝石重贵被押解过此桥,回首望向来路时应是自觉回乡无望,但希望将来有一天还可经此桥回乡,并命名其为“还乡桥”。
沉迷歌舞
石重贵登基后,在宫中时常举行歌舞宴会。在御驾亲征、抵御辽朝时,还每天召来将士,演奏三弦琴胡琴,并用羌笛相和,击节鸣鼓,轮番跳舞唱歌,作为娱乐,还对属下抱怨这不是真正的音乐。宰相冯道等人为了投其所好,上奏请求奏乐,而石重贵没有允许。
相关文物
《石重贵墓志》出土于朝阳县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于2000年由辽宁省博物馆征集收藏。《石重贵墓志》志石为正方形,边长97厘米,周边饰连续回字纹,四角饰“卍”字纹,无盖,志身刻字27行,满行27字,志题“辽朝故晋王墓志铭并序”,卢龙军节度使推官、将仕郎守右舍遗牛藏用奉命撰文。
研究书目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契丹国志》
《辽史》
参考资料
石重贵(后晋出帝 太原)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4-04-15
石重贵墓志.中国政法大学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2024-07-16
旧五代史(全六册).豆瓣读书.2024-04-15
新五代史(全三册).豆瓣读书.2024-04-15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15
契丹国志.豆瓣读书.2024-04-15
辽史.豆瓣读书.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