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尖碑
方尖碑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一种制作得高大精美的建筑物,是古埃及历代法老时代流行的一 种纪念碑,也是除埃及金字塔外,古埃及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古埃及人称方尖碑为“tekhen”,意即高耸。
方尖碑的外观是一座高耸的拥有4个侧面的杆状物,通常是由整块巨石制作成。方尖碑通常灵活成对布置在神庙、墓室或圣地入口的两侧, 引导视线并清晰的表明功能,起到类似建筑小品的用途。
方尖碑作为太阳崇拜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古埃及第5王朝时期,即太阳崇拜由赫利奥波利斯向埃及其他地区传播、太阳神上升为古埃及众神殿中最为重要的神祇的时段。
目前还完好的方尖碑约有29座,其中9座在埃及,11座在意大利,其他的散布在世界各地。
外表形态
方尖碑 (obelisk) 是一种装饰性的巨大石柱,拥有4个侧面,其上有雕刻、线脚和檐口。方尖碑通常用整块花岗石或者石英岩凿制而成,重达几百吨。方尖碑的外形整体呈尖顶方柱状,底部为正方形,向上逐渐变窄,呈埃及金字塔形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镶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当旭日东升,照到方尖碑的顶端时,它像太阳一样射出耀眼的光芒。它的四面镌刻着象形文字或图绘,包括宗教性题词(常用以贡 献太阳神阿蒙)和古埃及历代法老(pharaoh)生平的事迹。
制作过程
采石
四大文明古国采石工匠开凿方尖碑时,首先在山体坚硬的花岗岩上划出所需方尖碑的形状和大小,再用原始铜器沿碑体边缘打孔,之后在孔中打入木楔,再在木楔上浇水,木楔遇水后就会膨胀,膨胀产生的巨大张力将石头崩开。反复重复这一工序,最后,整块石头就会从山体上被采出。据卡尔纳克的一座方尖碑上的铭文记载,从阿斯旺石矿中开凿这样巨大的独块石料费时达7个月之久。
制作
在采石后,工匠再用两块碑体互相摩擦,使其边角变得清晰,再经过精工细雕后,一块巨大的方尖碑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运输
研究者认为为四大文明古国人很可能是利用圆木棍垫在巨石底下当作轱辘,之后拖着巨石前进,每前进一两米,木棍轱辘就会由巨石的前端滚到了后端,因此还需要一两个人把木棍重新放到巨石的前端部位。当然这样拖动的速度非常慢,如果到了水路就轻松了,只要把巨石拖到大船上,就可以借水把它运到目的地。
在底比斯的哈特谢普苏特祭庙中,有一组浮雕描绘古埃及人用驳船在尼罗河上运送两块巨大方尖碑的场景。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浮雕的不少部分已经荡然无存,但仍能看出四大文明古国人当年运送方尖碑所用的船只及运输方法。
竖碑
从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 484~ 前 425 年)的时代开始,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和竖立方尖碑的方法,就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没有发现多少古埃及文字记录提到这些问题。特别是关于竖立方尖碑的问题,存在着许多悬而未解的秘密。英国埃及学家 J. 恩格尔巴赫(J. Engelbach)提出了利用沙坑竖立方尖碑的见解 :方尖碑可以滑入一个填满沙子的漏斗形的大坑中,人们可以小心翼翼控制沙子慢慢流失到坑外,这样方尖碑就逐渐地落到正确的垂直位置。
象征意义
从中王国( 包括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133~前1567年起,历朝埃及法老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到了新王国时期,方尖碑用以显示古埃及历代法老的权力和他们对众神之王阿蒙的崇拜,已成为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方尖碑碑体上镌刻的象形文字记载着埃及对外战争的胜利、庆典或其他重大事件。
历史沿革
古埃及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方尖碑呈短粗状,且立于一个四方台上面。第6王朝的帕庇二世 (约公元前2278—前2184年在位)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神庙入口处的两边各立了一块方尖碑,后来均消失。第12王朝的塞索斯特斯一世(公元前 1956—前1911年在位)也在赫利奥波利斯立了两块方尖碑,高度均近20米,重量超过100吨,它们成为后来方尖碑的典范,其中一块保存在原地。
新王国时期,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04—前1492年在位)是埃及武力征服西亚和努比亚的第一位君主。他在卡纳克神庙为阿蒙神立了一对方尖碑,其中一块高度约为20米,重量可能达到143吨。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即后来的女王哈特舍普特(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自称是太阳神阿蒙—拉太阳神的女儿。她在卡纳克神庙先后立了四块方尖碑;后来,其中的两块完全消失,另一块塌,只有位于入口北侧的那一块仍然立在原地,它的高度达到32.15米,属于留存在埃及的方尖碑当中最高的,重量可能超过455 吨。图特摩斯三世在卡纳克神庙内部增加了新的结构,在这个新结构中竖立了一块比哈特舍 普特的方尖碑更高的方尖碑—所有古埃及方尖碑中最高的一块。在其漫长的统治岁月中,图特摩斯三世在埃及各处至少立了九块方尖碑,其中七块在卡纳克神庙,两块在赫利奥波利斯。位于卡纳克的方尖碑当中,前述最高的那块在君士坦丁一世统治时期被搬运到罗马,原来耸立在赫利奥波利斯的一对方尖碑大约在公元前12年被运往亚历山大城。19世纪,其中一块方尖碑被运往英国伦敦,另外一块则远渡重洋,迁居到纽约。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79—前1213年在位)在埃及各地竖立的方尖碑数量最多。在卢克索神庙入口处,拉美西斯二世立了两块方尖碑,位于西侧的方尖碑被让-弗朗索瓦·商博良视为留存下来的方尖碑中最漂亮的样本。这块重达246吨的庞然大物于1836年在法国巴黎协和广场落户,成为法国在大革命之后试图重振雄威的标志物。有一块最初被立在赫利奥波利斯的方尖碑由塞提一世(公元前1294—前1279年在位)开工,至其儿子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才完成。在盖乌斯·屋大维统治时期,这块方尖碑被运至罗马,最初立在马克西姆赛马场,之后倒塌;到了16世纪末,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发现了它的价值,令人把它立在被称为“人民广场”的新址。
拉 美西斯二世之后,随着埃及国势逐渐衰弱,鲜有大型的方尖碑。一直到被称为复兴时期的第26王朝,普萨美提克二世(公元前595—前589年在位)才在赫利奥波利斯竖立一对方尖碑,其中一块后来被搬移到罗马,现在被称为蒙特奇托里奥方尖碑。法老时期的末代君主内克塔内布二世(公元前360— 前343年在位)也命人制作了一对方尖碑,立在赫摩波利斯的图特神庙入口处。它们不仅在形体上与之前的 方尖碑无法比拟,而且材质也不如从前,为黑色片岩。后来,这两块方尖碑 在人世变迁和自然的沧桑中坍塌。随从拿破仑远征军的法国学者在此处考察时,发现了方尖碑的两个碎块,决定把它们当作文物带回巴黎。法国 军队于1801年向英军投降,作为停战协议的一部分,两个碎块和罗塞塔石碑 等由法国学者搜集的古物被英国没收。如今,它们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罗马帝国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12年,盖乌斯·屋大维下令,把矗立在赫利奥波利斯的两座曾经属于图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运到亚历山大城,立在恺撒殿前。大约在公元1301年,亚历山大城遭遇了灾难性的地震,图特摩斯三世的那两块方尖碑中,一块被震倒,另一块则依然挺立。这两块与克娄巴特拉并没有直接关联的方尖碑后来被称为“克娄巴特拉之针”,倒塌的那块被运到伦敦,仍然立着的那块被运往纽约。
公元前10年,奥古斯都令人把原来屹立在埃及赫利奥波利斯的方尖碑搬到罗马。这块方尖碑由四大文明古国第19王朝君主塞提一世开采、拉美西斯二世完成。奥古斯都令人把这块方尖碑立在马克西姆赛马场,在这块方尖碑的底座上刻写了言简意但意味深长的铭文。他称自己为罗马众神的最高祭司,把漫长而辉煌的政治生涯归纳为先后12次担任大将军,11次担任执政官,14次担任保民官。
同样是在公元前10年,盖乌斯·屋大维令人把原来由埃及第26王朝国王普萨美提克二世立在赫利奥波利斯的方尖碑运到罗马战神广场,作为巨大日晷的指示针。在这块方尖碑的基座上,奥古斯都命人刻写了与赛马场方尖碑完全一致的铭文。
公元4世纪晚期,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将方尖碑运到了君士坦丁堡战役,当时的它矗立在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中。从埃及到伊斯坦布尔市航行了60年之后,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块方尖碑就被送到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由于方尖碑在运往伊斯坦布尔的过程中某些地方发生断裂,如今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柱体。
埃及方尖碑的迁移,不仅意味着罗马对埃及的胜利,而且象征了前者对后者永远和任意的支配。
基督教圣物
罗马帝国衰亡以后,多数方尖碑坍塌并被尘土掩埋,没有被完全尘封的方尖碑则构成了古罗马遗迹的组成部分。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残破的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开始引起人文主义学者们的关注。1585至1590年,斐理斯·佩雷蒂担任教皇一职。西克斯图斯五世在重要的教堂附近竖立方尖碑,把它们作为定位和突出基督教宗教场所的有效工具。西克斯图斯五世竖立的四块方尖碑的位置分别是圣彼得广场的中心、拉特兰大教堂北耳堂前、圣玛利亚大教堂东边和人民广场中心。
1665年,在罗马道明会修道院的院落里,又出土了一块古埃及方尖碑。它于公元1世纪图密善统治时期被运到罗马,立在埃及女神伊西斯神庙前。道明会希望把这块在他们的修道院属地发现的方尖碑立在修道院附近,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委托乔凡尼·贝尼尼完成这项任务。大象驮着方尖碑的图案最后被选中,工程于1667年完成。
流落各国
法国方尖碑
181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向埃及总督阿里索要一块方尖碑,以此庆祝王权在法国 得以重新确立,阿里则希望借助法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并在埃及实现现代化,所以把矗立在亚历山大城的那块曾经属于图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赠给法国。在1833年,方尖碑抵达巴黎。在1836年,协和广场被定为竖立方尖碑的新址。
英国方尖碑
在1801年法国远征军投降以后,英国人就有意把位于亚历山大城的方尖碑运到伦敦。埃及总督伊斯梅尔把亚历山大城那块倒塌的方尖碑赠给英国,由于女王陛下政府不愿支付运输费用,该方尖碑一直留在埃及原地。1877年,富有的外科医生威尔逊答应提供资金,富有经验的工程师狄克逊承担了搬运方尖碑的任务。直到1878年9月13日,这块方尖碑才矗立在泰晤士河河边。竖立方尖碑那一天,英国女王和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均在场。
美国方尖碑
《纽约时报》编辑赫 尔伯特最早于1869年倡议美国政府设法获取一块方尖碑,并于1877年以更加急迫的语气重申了之前的提议。经过美国驻埃及总领事法纳姆长时间的说服和交涉,埃及总督伊斯梅尔终于答应,把立在亚历山大城的方尖碑赠给纽约。方尖碑最早由图特摩斯三世立在赫利奥波利斯,后来被罗马人搬到亚历山大城,它重达220吨,高度近33米。1880年,该方尖碑被运抵纽约。1881年1月22日,该方尖碑被竖立。
现代应用
方尖碑们是古代文明的符号,而现代新建的方尖碑在城市、景观、建筑中成功保留了其形式,并体现了时代特征,成为跨越时代壕沟的桥梁。
莫斯科黑色方尖碑
建于1995年,由俄罗斯艺术家采列捷利·祖拉布设计,伫立在莫斯科胜利广场上。黑色的方尖碑犹如一柄利剑,直插云霄,显示出正义无往不胜的力量与不可侵犯的庄严。方尖碑上方是古希腊胜利女神像,她手持橄榄枝,送来和平的福音。
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它由美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大师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Mills)1833 年设计。纪念碑的建造因南北战争(1861~1865)停摆了 22 年,1876年复工,1894年12月竣工。塔用花岗石筑成,呈正方形,底部宽 22.4 米,高169 米,是现今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之一。塔面上镶以白色马里兰州大理石,内部中空,有50层铁梯,也有高速电梯,只需70秒钟就可直到顶端。美国政府1899年宣布华盛顿特区内的任何建筑物高度都不允许超过华盛顿纪念塔。在由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植物、地形、水体有机结合形成的景观轴线上。在这条景观轴线上的巨型方尖碑是第一位总统所建立的立国基础的传承,体现融入自然中而无处不在的这个国家的精神。
阿根廷方尖碑
为了庆祝布市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布莱比施(Alberto Prebisch)设计,修建了这座方尖碑。由于起初人们反对这个工程,1939年几乎被全部拆毁。现在它已成为布市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碑高67.5米。
参考资料
伊斯坦布尔的守护者:护身符柱.今日头条-土耳其驻华大使馆.2023-06-17
通讯:方尖碑的怀念.新浪新闻-新华网.2023-06-17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及市内景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根廷大使馆官网.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