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路透社

路透社

路透社,全名路透新闻社(Reuters News Agency),是英国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当今全球四大通讯社之一。由英籍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于1851年在伦敦创立,现任路透社新闻总裁是保罗·巴斯科伯特,总编辑是亚历山德拉·加洛尼。

路透社于2008年被加拿大的汤姆森公司收购,现在是汤森路透集团的媒体部门,主要为广播公司、出版商、品牌和代理商以及消费者提供实时的突发新闻和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多媒体内容,包括政治、商业、金融、娱乐、生活时尚、技术、健康、科学与体育等方面的国际性、区域性和国家性新闻信息报道,以及实况新闻和视频新闻,支持20种语言。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7个分社、记者站和办事处,其中分社数量达到127个。路透社秉持汤森路透信托原则,始终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诚信和无偏见,追求快速、准确、客观。利用新技术满足信息传递需求,采用多元化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确保客观全面,运用最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扁平式发稿体系保证新闻时效性,适应时代和用户需求促进新媒体融合发展。

1851年,路透在英国皇家交易所创办了一个商业新闻社办事处,即路透社前身。路透社最初只发一些商业消息,路透本人通过报道商业新闻赚取了第一桶金。1857年,路透利用通讯社为报纸提供政治新闻,也为大部分的外国报纸提供伦敦的消息。1865年,路透把私人通讯社改为公司。1870年,路透社签订了“三社四边”协定,确立了其在欧洲通讯社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加强了其在全球新闻市场中的垄断地位。1899年,路透社长逝世后,子承父业,将路透社继续发扬光大。1916年,路透社改组成立路透有限公司,二战后,澳大利亚报联社和新西兰报联社也先后参股于路透社。 1984年7月4日,路透社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公众控股公司。从2003年开始,路透社着手重整计划,包括:与微软合作,与雅虎日本合作建立“you witness news”草根新闻等。2008年4月17日,英国路透集团与加拿大汤姆森公司成立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并购后,路透社在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多平台布局,广泛涉猎新媒体领域;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采用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路透社不断推出新产品及服务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例如:Eikon产品项目、视频新闻服务Reuters TV、新闻影音内容平台“Reuters Connect”等。2022年,路透社提供了约350万条独家新闻报道、100万张图片和图像以及10万个视频故事及众多行业新闻报道。

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社之一,路透社对很多大事是首发独家报道,如:拿破仑三世演讲、亚伯拉罕·林肯遇刺、马克思逝世、2022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路透社曾屡获普利策奖新闻奖,如:2008年、2018年、2021年、2022年等。路透社的新闻报道以“公正、准确、快速”为原则,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另一方面,其在报道与中国相关新闻中,曾制造多次争议,如:2021年,路透社Twitter账号错误配图,报道中外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时,双标配图。同时,路透社还存在一些争议,如:是否受女王陛下政府资助从而有官方背景,与其标榜的客观公正不符等。

发展历程

准备及创办初期

1848年,英籍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在欧洲政治动荡时期,因卷入政治纠纷被迫离开德国,最早在哈瓦斯通讯社工作。之后路透与妻子创办了自己的新闻办事处,不过,他们的巴黎办事处还是夭折了。

1851年10月14日,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一个商业新闻社,他在皇家交易大楼挂出 “ 路透先生办事处” 的牌子。起初,这家通讯社只是一个供给商情的小公司,事务主要是把股票市场变化消息以最快的方式从布鲁塞尔传到伦敦。路透在创办通讯社之初,通过报道商业新闻赚取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创办了信鸽邮政,利用鸽子送信的方式超越了其他通讯社。但随着亚琛布鲁塞尔间的电报线接通,信鸽邮政失去了作用,他便转而前往伦敦,在海底电报线路开通前建立了自己的新闻办事处,从而在新闻通讯领域持续创新并取得成功。

路透在伦敦创办通讯社后,起初只提供商业新闻,但随后他意识到可以利用通讯社为报纸提供政治新闻。新创办的和小型廉价报纸报社无力派遣自己的人到欧洲大陆去,他们便开始向路透订购其新闻。1855年,英国报业获得长足发展,媒体间竞争促进了对新闻时效的要求,路透社的老板路透看准这一时机,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在继续经营经济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新闻产品,为占领媒体市场抢得了良机。到1857年,路透也为大部分的外国报纸提供伦敦的消息。1858年末,伦敦各报开始向它订购新闻,就连《泰晤士报》也终于接受了路透的服务,因为当时路透社派往欧洲大陆的记者比《泰晤士报》的记者还要多。

快速发展

1865年,路透把自己的私人通讯社改为公司,他自己成了第一任总经理。1865年以后,路透社得到汉诺威王朝的许可,受权铺设了从德国北部海岸诺德岛到英格兰的海底电线,同时路透社开始使用联结欧洲和北美的海底电线。这条电缆与其他经欧洲通往俄罗斯中东的电缆联为一体。后来,这些电缆又进一步延伸到印度斯里兰卡(即今斯里兰卡),因此,路透向东方派出记者,并先后在印度的孟买及锡兰的科伦坡建立了办事处。不久,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了路透社的代理人。

1870年,三个欧洲的通讯社,即法国的哈瓦斯社、英国的路透社、德国的沃尔夫社缔结了一项协定,即“三社四边”协定。根据“三社四边”协定,路透社负责新闻事务的势力范围网是:整个大英帝国的领土、土耳其远东全部地区和埃及。同年,英国路透社获得国际通讯社在华经营垄断权。1871年国际电报线连通上海市后,为开拓中国市场,路透社建立了上海办事处。路透社上海办事处为上海洋商总会提供集体订阅服务,并通过与字林集团建立垄断合作,主导了上海英文报纸的国际电报新闻发布。

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哈瓦斯社和从沃尔夫社无法从彼此那里获得所需的信息,而路透社却能从中受益。路透社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情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从187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路透社为了在报纸垄断事业中取得优势地位,与哈瓦斯社、沃尔夫社激烈竞争。

1871年,路透社在中国上海设立首个新闻办公室,为中国的法律、税务、贸易以及风险专业人士开发和提供智能信息和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北京市,并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899年,保罗·朱利叶斯·路透逝世了,他的儿子赫伯特·路透接管了路透社的社务。赫伯特更加扩展路透社在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远东的活动。

现代转型

二战前股权结构变化和新闻事业发展

1915年,路透家族经历了重大的变故, 赫伯特·路透在妻子去世3天后自杀身亡,其子无意继承家业,当兵去了前线,一年后在前线阵亡,路透家族在经营路透社64年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路透社不再是路透家庭的财产了。在苏格兰联邦银行的帮助下,路透社改组,由英国的爵士罗德里克·琪斯担任总经理,罗德里克·琪斯邀请各报订购了该社股金的大部分,1916年成立路透有限公司,路透社由家族控制的独资公司改变成为股份公司。

二战后到汤森路透成立

二战后,路透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澳大利亚报联社和新西兰报联社也纷纷加入路透社的股东行列,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自20世纪80年代起,路透社就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信息供应商之一,其提供的的经济信息尤其是金融信息在世界经济信息市场占主导地位。1981年,路透社开始在其计算机网络上支持电子交易,并随后开发了一系列电子经纪和交易服务。

1984年7月4日,路透社在伦敦和纽约股票交易所陆续向全世界售出了1亿多份普通股票,从而使路透社成为一家公众控股公司,遍布世界的股东达2万多人。由此,路透社的所有权具有了全球化的性质。在随后十几年的经营变革中,路透社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

2001年10月,路透社完成了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然而,2002年受到全球股市下跌、金融行业合并、新竞争对手的冲击以及管理层决策失误的影响,业绩下滑,2003年2月,股票下跌70%,公司经营陷入低谷。

从2003年开始,路透社着手重整计划,包括制度调整、裁减人员、重视新技术和经营多元化等方面。在2007年10月,路透社在印度推出了移动电话服务,提供本地和个性化的商品价格信息、新闻和天气预报。同年,与微软合作开发出“路透社信息”项目,并开始研发针对个人用户的“个人信息服务”。此外,路透社还提供视频服务,每天提供7500份视频报道或相关素材,客户包括世界各地的530家电视台和上千个电视频道。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到2004年底,公司开始扭亏为盈。2004年5月,路透社网站引入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技术提供自动新闻更新服务。

路透网自1996年诞生起就一直是路透社新媒体业务的核心。起初,路透社将其新闻信息提供给各大网站。然而,从2004年开始,路透公司逐渐减少对第三方公司刊登路透财经新闻的授权,而将完整的财经信息服务保留给付费订阅的企业客户和自家的路透网。这一策略调整彰显了路透社对企业客户的高度重视,以及巩固自身新媒体业务地位的决心。

2006年5月,路透社与雅虎日本合作建立起公众投稿系统:“you witness news”,在路透社网站上开通,接受广大媒体用户的自制新闻信息。普通公众都可以为路透社提供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稿件,成为路透社的自由通讯员。由于已经有数亿用户在使用拍照手机,他们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和录像。公众投稿系统为路透社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扩展了新闻信息采编渠道。2006 年 10 月,其全球运营中心中国区在北京市成立。路透社的财经信息业务独立经营,受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监管。

2008年4月17日,英国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与加拿大汤姆森公司(The Thomson Corporation)成立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合并组成的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总部位于纽约。汤森路透将行业专门知识与创新技术相结合,在全世界最可靠的新闻机构支持下,向金融、法律、税务与会计、科技、医疗保健和媒体市场的领先决策者提供关键信息。此后,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汤森路透改为在多伦多和美国纽约两地公开上市交易代码为“TRI”。

汤森路透的媒体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路透新闻社,提供全球媒体公司所需的政治、商业、金融、娱乐、生活时尚、技术、健康、科学与体育等方面的国际性、区域性和国家性新闻信息报道,以及实况新闻和视频新闻,支持20种语言。二是消费者出版业务,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各类出版物。路透社为广播公司,出版商,品牌和代理商以及消费者提供实时的突发新闻和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多媒体内容。

同年,汤森路透与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 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以推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与中国科学院《科学观察》编辑部成功举办“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暨科学引文中国论坛”,Web of KnowledgeSM平台中文版发布。

最新发展

合并后的汤森路透集团即刻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世界企业百强的行列,名列第44位。汤森路透集团始终明确定位新闻媒体业务,以充分发挥路透社的新闻增值价值,并确保信息服务业务的稳定增长。截至 2009年3月,每天全球超过10亿人获取着来自路透社的新闻和咨询。

2010年,路透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通讯网络——330多条国际专线连接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 年 9 月,路透社关闭 Reuters Next,并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改善当前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Reuters.com。

2022年,路透社提供了约350万条独家新闻报道、100万张图片和图像以及10万个视频故事,以及众多行业新闻报道。

路透社在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多平台布局,广泛涉猎新媒体领域;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

新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终端如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用户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加。路透社发展新媒体业务策略明确:迅速反应、多方向拓展、全领域布局,广泛涉猎路透网站、博客、移动业务、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提升和加速传统业务;发挥优势、借助外力,通过合作实现快速扩张。

路透社采取了双管齐下的转型策略:一方面继续向传统媒体出售新闻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直接面向受众的新媒体产品,以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冲击。路透社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通讯社的角色,而是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信息提供商。路透社积极布局新媒体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可直接通过手机、PC机和平板电脑等工具浏览路透社网站或下载APP客户端获取信息。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订阅路透社的新闻、股票、证券、交易、商品等各类资讯,并利用路透社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金融操作。这种直面个体的服务模式使路透社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在信息领域的竞争力。

例如,推出Eikon产品项目。 该软件整合了数十种数据、新闻、分析和交易工具。通过Eikon平台可以对信息进行网络搜索,并能在电脑、移动设备上使用,实现了对金融信息大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处理,还加入了社交网络功能,支持通过追踪来自Twltter和 Stocktwits (一个面向金融领域的社交网络) 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

2015年,路透社推出创新的点播视频新闻服务“路透电视”Reuters TV,该应用以短视频为媒介,迅速传递全球热点事件,为用户提供直观、生动的新闻体验。他们直接在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上发布内容,并确保每天至少有2小时的直播内容流。当重大新闻发生时,Reuters TV甚至会购买更好的社交媒体位置,以吸引更多用户关注他们的视频内容。

新闻内容供应

路透新闻社通过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确保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例如:2015年,路透社推出的“路透电视”的新闻客户端,号称要打造 “Netflix时代的新闻视频”。这款APP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Reuters Now”,推送新闻内容主要基于个人兴趣与地理位置的算法推荐和编辑人工筛选相结合;第二部分是“Live Feeds”,对全球新闻事件进行实时呈现,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直播服务。

2017年5月,路透社通过新闻影音内容平台“Reuters Connect”为用户提供服务。该平台除视频外,也提供部分图片业务。与此同时,该平台是一个内容聚合平台,除路透社原创稿件外,还提供大量第三方媒体的内容。

Reuters Connect已与包括英国广播公司、今日美国、美联社、美国视频新闻网站Cheddar、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等数十家媒体建立了合作,有媒体估计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50家。英国商业杂志《The Drum》显示,2018年以来,“合作媒体提供(并非由路透社编辑制作)的内容下载量增长了10倍,内容池里合作伙伴供给的资源已经达到了300万条”。路透社发展UGC的目的是拓展商业客户基础以满足传统新闻市场之外的潜在客户,包括政府、企业等。

技术革新

路透社一直重视依靠科技手段,其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曾提出的”紧紧跟随电缆走"的思想就是最好的佐证。在 100多年的发展中,路透社为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十分注意运用科技手段来改进技术装备。

2015年8月,路透社与技术公司Graphiq开展合作,将一些报告的文本稿件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其他媒体也能够免费定制并引用到自己的网站。路透社通过智媒技术实现自动化采编,解放人力,发挥人的优势。其内部工具包括实时数据采集与计算的Live Data、自动抓取元数据的FastWire和自动翻译关键字的Leap。此外,路透还开发了News Tracer平台,记者可获取Twitter上的新闻线索并分析可信度。路透还与Wibbitz合作,自动生成视频新闻内容。

路透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其中虚拟现实(VR)成为其创新尝试之一。路透社与三星集团合作,利用三星提供的360度摄像机进行VR视频制作。目前,路透社的VR视频主要以实验性质为主,通过专门的采集和制作小组进行制作,包括专门的编辑和摄影记者。这些VR视频主要发布在路透社的脸书和推特账号上,以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2018年3月,路透社研发一款人工智能工具,旨在协助新闻记者进行数据分析、故事构思,甚至撰写部分内容。该工具并非旨在取代记者,而是作为电子数据科学家和文案撰写助理的角色,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素材。这款名为Lynx Insight的人工智能工具已经得到数十位新闻记者的试用,并将在路透社各新闻编辑部门推广应用。

组织运营

组织架构

路透社是汤森路透集团下属的一家综合性的新闻社,为广播公司、出版商、品牌和代理商以及消费者提供实时的突发新闻和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多媒体内容。

路透社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7个分社、记者站和办事处,其中分社数量达到127个。该机构下设5个分布区域,包括英国爱尔兰分布、美洲分布、欧洲分布、亚洲分布和中东及非洲分布,各自负责组织并监督其地区分支机构的新闻、图片和经济信息编辑工作。路透社下设多个机构,包括摄影部、电视部、广播部、出版部、国际部、交流部等。这些机构负责不同的新闻传播媒介的制作和发布,如文字、图片、电视、广播、网络等。

领导团队

路透社领导团队由多个关键职位组成,包括总裁、总编辑、首席营销官、首席技术官、产品开发和机构战略主管、全球业务拓展和战略主管、收入主管、媒体新闻战略全球编辑、执行编辑、全球管理编辑、道德与准则全球主管、全球视频和图片编辑主管、全球企业编辑以及金融新闻战略全球编辑等人。

其中,执行编辑参与全局管理和战略决策。全球管理编辑负责编辑、策划和出版工作。道德与准则全球主管致力于维护道德新闻报道,确保新闻报道符合严格的准确和诚信标准。全球视频和图片编辑主管负责视频和图片部门的管理。全球企业编辑负责深入调查和解释性新闻报道。金融新闻战略全球编辑与路孚特公司密切合作,推动金融新闻战略并确保路透社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金融新闻的主要来源。首席营销官负责推动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专业部门,以满足客户需求。首席技术官负责引领科技创新,保持路透社在新闻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产品开发和机构战略主管负责开发新产品和制定机构战略。全球业务拓展和战略主管致力于拓展路透社的全球业务,并制定有效的增长战略。收入主管负责收入的生成策略,确保机构的财务成功。媒体新闻战略全球编辑负责战略性地塑造机构的媒体新闻方向。

人员结构

截止2018年,路透社拥有员工14348人,其中包括1863名编辑、记者、摄影和电视摄像人员。其他员工分别从事技术、营销、市场分析、财会和行政等职位。此外,路透社在国外分支机构雇佣了一批当地人担任通讯员、信息员和译员。

根据汤森路透2022年年报,截止2022年12月31日,路透社共有员工3,300人。

总部地址

1851年10月,路透在英国伦敦成立办公室,并于1939年迁至舰队街39号,成立新的总部。随后,路透社于2005年将总部迁至位于金丝雀码头的一座更大的建筑,该建筑被称为路透大楼,前面的空地也被命名为路透广场。

路透社在美洲的总部设在纽约纽约时报广场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科学园区,欧洲中东和非洲总部位于瑞士

运营方针

作为一家综合性的新闻社,路透社近年来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并在128个国家运行。路透社长期秉持着“新闻和金融并重,双管齐下,均衡发展”的战略。优秀的新闻报道业务不仅是路透社品牌价值的基石,更是维系其国际声誉的关键要素。

宗旨理念

路透社致力于遵守汤森路透(原路透社)信托原则,包括独立、诚信和无偏见,是商业、金融和世界新闻的重要来源,仅通过产品向金融市场专业人士、世界媒体组织以及通过行业活动和Reuter.com向专业人士提供。

快速、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路透社力求在第一时间向全球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新闻资讯:路透社把追求新闻时效性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把“新闻要快,要客观,要敢于冒险”作为该社发布新闻的指导方针。同时,路透社的《采编人员手册》明确规定“准确性高于一切”,即“在消息来源不准确的情况下,严禁主观臆断和胡乱猜测;在发布一方谴责声明时,必须采访被谴责方的反驳情况”。

另外,路透社作为全球新闻通讯社,坚守独立性原则,从各个方面公平报道冲突或争端。在金融市场报道中,要求记者秉持准确、平衡和真实的原则,需要避免因报道引发的利益冲突。如有潜在利益冲突,需向上级汇报;要求记者不可将新闻、手稿或图片提供给新闻源审稿,以保持报道的公正性。为确保准确性,可向新闻源求证,但不应给其改变信息的机会。如需给新闻源看引用内容,应限定时限并确保不改变事实本质。

内容采编方针特色

路透社对于重大突发新闻的处理非常迅速且专业。一旦有此类新闻发生,他们会立即中断其他正在播出的新闻,抢发特急快讯。特急快讯简洁至极,可能只有三四个词,但必须交代消息来源。随后,在特急快讯播出2分钟内,会紧跟着播发一段特急简讯,不能超过30个词。再过3分钟,会发布一条急讯,长度不超过100个词,最多3个自然段。等待10-20分钟,会再发一条300词以内的快讯。最后,在30-40分钟后,播出详细报道。

路透社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以满足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的需求。为应对网络新媒体在信息发布时间上的挑战,路透社创新性地采用了独特的“扁平式”发稿模式,最大限度的追求了新闻的时效性。

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路透新闻社通过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报道方式,确保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路透新闻社也注重提供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创新和科技引领:路透新闻社注重在新闻采编和发布中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例如,路透新闻社采用自动化新闻生产系统,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采编生产流程

横向流程

《路透社新闻手册》(Style Book in Reuters)中把新闻生产流程称为“news flow”。路透亚太地区首席经济记者Alan Wheatly提出,就路透社新闻产品的横向生产流程而言,其基本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发布——反馈。

纵向流程

路透社设立了三大报道区域(Regional Desk)——亚太、欧美和南美地区以统领全球报道,每个区域下设驻各国和重要地区的记者站(News Bureau),并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分站(Branch)。它们间的层级关系如图所示。

在这样的采编体系之下,伦敦总部统领全球采编行政事务,地区编辑部负责本地区采编事务的总体运作,尤其是需要几个记者站协同报道的事情,通常由这个层级的负责人决定。记者站则是制定每日新闻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部门,可以决定所有报道选题,给所辖编辑和记者分配工作任务,考察员工绩效与福利等。

发稿模式

与上述采编体系相对应,路透社还形成了“扁平式”发稿体系,即稿件由记者采写完毕之后,只需要经过一位编辑的审校,就可以发上终端与用户见面,这种简化了的发稿体系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大部分稿件而言,在每个记者站(News Bureau)内设有的若干名专职编辑(Filer),就可以直接发稿;在各下属支部工作的记者也把稿件传给这些编辑签发。只有少数影响地区甚至影响全球的稿件,记者站的编辑审校之后,再交给地区总编辑进行最后的把关,他们不仅拥有最绝对的发稿权,而且能够从地区或全球角度为这样的重头稿件配上更广泛的背景和意义。

例如,路透社驻重庆市的一位记者在四川省报道一个事件,他将关于这个事件的第一篇报道发给驻北京市的编辑,编辑经过审校后没有发现错误,直接传送到新闻终端使稿件与用户见面;之后,由于事件还在继续发展,这位记者又发回第二篇报道,这样的报道被称做首次更新版(update1),同样直接由驻北京的编辑把关后发稿;此后,由于该事件影响较大,该记者又采写了二次更新版(up-date2),此稿发到北京后,先由驻北京的编辑进行核实,之后再把稿件发到新加坡,由路透社的地区编辑从更广泛的地区背景甚至全球背景来为这篇稿件进行最终把关,然后才将其传送上终端。

知名人物

保罗·朱利叶斯·路透

Paul Julius Reuter(1816-1904),路透社的创始人,出生于德国卡塞尔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99年2月25日,83岁的路透去世。路透社总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路透逝世"的第一条消息。翌日,伦敦的《泰晤士报》和其它各家报纸都纷纷发表文章对他的故去表示了深切的悼念之情。《泰晤士报》把路透说成是“当代最聪明的人物”;《每日新闻报》称他是“现代新闻报道界的先驱者";《每日电讯报》更是赞不绝口,颂扬路透社“这家重要的通讯社抵制了种种诱惑,在宣传报道中始终恪守了诚实和公正的原则。对此,我们很难再找出什么语句来加以褒奖。”

赫伯特·德·路透

August Julius Clemens Herbert Reuter(1852年-1915),是路透社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的长子,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也是路透社的继承人。他性格复杂细腻,感受性极强,他在接手路透社期间,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他积极采取措施,如大批购买通信器材、启用新人、修改规章制度等,以适应时代发展及读者用户需求。这些努力使得路透社在20世纪初达到了兴盛的顶点。然而,1915年4月18日,赫伯特·路透在妻子去世三天后自杀身亡。他的离世对路透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路透社的发展历程发生了重大转折。

阿德里斯·拉蒂夫

Adrees Latif,是一位路透社巴基斯坦美国摄影记者,职业生涯跨越二十多年,报道涉及体育、冲突和自然灾害等方面。1995年,他加入路透社,先后派驻在休斯敦洛杉矶、曼谷、伊斯兰堡等城市,现在他在纽约,担任汤森路透美国图片部主编。他的摄影作品曾获得2008年和2019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其作品关注难民问题,展现了难民的艰辛和困境,也让人们对难民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西迪基

Danish Siddiqui,路透社印度首席摄影记者。2018年,他因报道缅甸少数民族罗兴亚人面临的暴力问题,与阿比迪等6名同事一起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的特写摄影奖。之后,他在报道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上也获得了全球的赞誉和肯定。2021年7月15日,他在报道阿富汗冲突时,与该国军方部队一同遭遇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分子的伏击,不幸身亡。他在冲突现场拍下的影像记录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程度。这些影像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全球对这场冲突的关注和对人道主义问题的关切。

重要报道

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路透社充分发挥其全球化的新闻网络和专业的记者团队优势,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快速、准确的报道向世界传递信息。这些报道不仅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还包括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各个方面。例如:

拿破仑三世演讲

1859年,法国奥地利关系恶化,欧洲大陆的形势异常紧张。路透社驻站巴黎的记者抢先拿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将在国会上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重要演讲稿,并事先高价包租了海底电报公司从巴黎至伦敦之间的唯一的电报传送线路,在演说开始时通过电报线路向英国传送,早就准备就绪的翻译人员迅速将其译成英文,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伦敦各报的编辑们就看到了拿破仑·波拿巴三世警告奥地利的报道,《泰晤士报》也全文刊载了路透社提供的拿破仑演讲内容。

林肯遇刺

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林肯遇刺身亡,路透社驻纽约记者麦克林在得到消息时,传送信息的邮轮已经启航,他立即高价租借了一条快艇追赶,把这条特大的独家新闻稿装入一个特制的木罐里,扔到了邮轮上,使得路透社在伦敦抢先发布了林肯遇刺的消息,而当时的美国驻伦敦大使馆以及女王陛下政府对此事还毫不知情。

马克思逝世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路透社最先报道了马克思的死讯,但最初的报道就像其他报道一样,极不准确。直到《泰晤士报》一名记者在巴黎一家社会主义报上看到报道,才确定马克思在伦敦逝世。路透社才重新刊发信息。

一战结束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路透社通过其电传打字机发送了以下消息:“德国及其盟友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消息传到路透社,电报机不停发出咔嗒声,工作人员们欢声雷动,互相拥抱庆祝。”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

俄乌战争

2022年2月25日,路透社引述军事分析家与前官员看法,表示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目的并非吞整个乌克兰,而是透过“侧翼运动”打下乌克兰西部,并建立类似白俄罗斯的亲俄政权,而分裂乌克兰更可以降低俄国的占领成本。2022年3月17日,路透社发表题为《普京、泽连斯基和西方面临关键节点》一文,称如果2022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世界或将彻底改变。

巴以冲突

2023年11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包括有着多名美国民主党领导人参与的“全国穆斯林民主委员会”等多个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国人团体近日接连表态称,除非约瑟夫·拜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加沙停火,否则他们将动员美国数百万穆斯林选民不为拜登2024年竞选连任提供捐款和选票。

重大事件

创建路透新闻办事处

1851年10月14日,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英国伦敦创办了路透商业新闻社,并在皇家交易大楼设立了办事处。起初,该通讯社专注于提供股票市场动态,将布鲁塞尔的股市消息快速传递至伦敦。

签订“三社四边”协定

1870年,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三个欧洲通讯社缔结了“三社四边”协定。根据该协定,路透社负责新闻事务的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大英帝国领土、土耳其远东全部地区以及埃及。协定确立了路透社在欧洲通讯社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加强了其在全球新闻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转为股份制公司

1915年,赫伯特·路透在其妻子去世后不久自杀身亡,其子也因战争而牺牲在前线,路透家族正式结束了对路透社的领导。在苏格兰联邦银行的协助下,路透社进行了重组,并由英国爵士罗德里克·琪斯担任总经理。他吸引了众多报纸订购路透社的股金,并于1916年正式成立路透有限公司,将路透社从家族独资公司转变为股份制公司。

成为汤森路透

2008年4月17日,英国路透集团与加拿大汤姆森公司成立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新公司将提供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满足金融机构、企业及政府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这一合并得到了双方股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完成。

荣誉和奖励

2018年4月16日,路透社凭对菲律宾毒品“战争”的报道和对罗兴亚难民逃离缅甸所面临的暴力的相关摄影作品,分别获普利策国际报道和专题摄影奖,首次同时斩获两奖。

2019年,路透社摄影团队获得普利策奖突发新闻奖,以精湛的摄影技术展现了中美洲南美洲移民向美国迁徙过程中的紧迫、绝望和悲伤情绪。

2021年6月11日,路透社的《护盾》系列报道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该系列报道通过对美国联邦法庭案件的开创性数据分析详尽地探究了“合格豁免”这一模糊的法律原则,以及它如何保护使用过度武力的警察免受起诉。

2022年5月9日,路透社因对印度新冠疫情报道获普利策专题摄影奖,评语是“印度新冠疫情的报道在揭示灾难的同时又不失亲近感,让人一种高度的感觉身临其境感”,。

传播影响

路透社是全球领先的消息来源和媒体服务提供商,以其快速、准确、公正的新闻报道和对全球市场的深入分析而闻名于世。作为国际新闻界的权威机构,路透社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声誉,其新闻报道和数据分析被全球各大媒体广泛采用,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的一系列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路透社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它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例如,路透社推出了实时新闻和数据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实时新闻报道和数据分析,帮助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趋势。

路透社的新闻报道以“公正、准确、快速”为原则,与时俱进,严格管理,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注重传播手段的改进,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使其在当代的发展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功。路透社的新闻报道享誉世界,它制定的《路透社新闻手册》不仅指导着本社记者及时、准确、客观和全面地报道新闻,还被全世界的记者奉为圭,为西方新闻价值的维护做出了贡献。路透社名义上是私人企业主所有,实际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国的官方喉舌。路透社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国外,它的国际新闻紧密配合女王陛下政府的外交活动,它对体育新闻也很重视。该社的经济新闻主要是商情报告,为英国和西方大企业服务。

2021年8月1日,路透社报道了一些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当中取得好成绩的内容,报道巩立姣陈梦和侯志慧奥运夺金时,所选取的配图都是他们“用力过猛”的瞬间,显得有些突兀。然而路透社在对英美国家运动员夺冠瞬间进行报道时,选择的图片却都是明显美化了很多的,这形成了典型的双标。对此,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在Twitter发文“为运动员们不屈不挠的努力鼓掌,对种族主义和偏见说不”,将矛头再次对准路透社。

2021年11月18日,路透社推特账号转发了一篇“独家报道”,声称“欧洲顶尖大学的中国教授与中国军方实验室合作,将猴子暴露在极端海拔条件下研究其大脑,开发一种防止大脑损伤的新药。”路透社配了一张正在室内吸氧的解放军战士的照片。这篇推文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中外网友的愤怒。后路透社三番两次修改推文及措辞,但始终未对配图原因和做法作出公开道歉。

多媒体形态

参考资料:

争议

路透社作为全球知名的新闻机构,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根据2020年1月解密的一系列官方文件,在上世纪60-70年代,路透社接受了女王陛下政府的秘密资助,协助情报机构军情六处运营一家“反苏宣传组织”。英国政府还利用英国广播公司作为中间人,以隐瞒这笔款项的流向。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关于路透社独立性和新闻伦理的质疑。

参考资料

Company history.Thomson Reuters.2023-07-07

Reuters To Move To Canary Wharf And Save £5 Million A Year In Property Costs.Thomson Reuters.2023-07-05

Leadership Team.Reuters Agency.2023-07-07

关于我们.汤森路透丨中国.2024-01-03

Thomson Reuters 2022 Annual Report.Thomson Reuters .2024-01-18

路透社推AI新闻助手 近期入驻全球新闻编辑室.人民网.2024-01-04

科学网与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共建科学进展新闻投稿平台.科学网.2024-01-03

世界性通讯社如何再造传播能力.人民网.2024-01-18

三月十四日.求是网.2024-01-04

路透社分析: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或将颠覆世界.腾讯新闻.2024-01-03

美国穆斯林群体向拜登下“最后通牒”:加沙再不停火,选票就没了.腾讯新闻.2024-01-04

Adrees Latif of Reuters.Pulitzer Prizes.2024-01-04

Reuters wins Pulitzer Prizes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and Feature Photography.Reuters.2023-07-05

2021年普利策新闻奖聚焦新冠疫情和弗洛伊德案|界面新闻 · 快讯.界面.2023-07-04

Reuters wins Pulitzer Prize for Explanatory Reporting.Reuters Agency.2023-07-05

Reuters wins Pulitzer Prize for Feature Photography.Reuters.2023-07-05

路透社又给中国运动员夺金配“丑图”,中国大使馆继续锤!.腾讯新闻.2024-01-04

路透社,欠中国网友一声"道歉".澎湃新闻.2024-01-03

外媒起底路透社、BBC与英国政府“秘密交易”,试图颠覆俄罗斯政权.观察者.2024-01-19

世界前三大多媒体新闻通讯社:路透通讯社(Reuters).美股之家.2024-01-04

公司历史.Thomson Reuters丨中国.2024-01-04

路透社.中国经济网.2024-01-02

汤姆森公司完成对路透集团收购.新浪财经.2024-01-18

Thomson Reuters names ex-Gannett CEO as Reuters News president.Reuters.2023-07-07

Reuters names Alessandra Galloni as its next editor-in-chief.Reuters.2023-07-07

New York location.Thomson Reuters.2023-07-05

Contact us.Thomson Reuters.2023-07-05

Switzerland.Thomson Reuters.2023-07-05

路透社新闻手册之“标准和价值观”.新华网.2024-01-19

Photography Staff of Reuters.Pulitzer Prizes.2024-01-04

遭塔利班伏擊 「路透社」著名攝影記者遇害.中时新闻网.2024-01-04

乌克兰战争何去何从 《路透社》直指一结局.中时新闻网.2024-01-03

路透社摄影团队获得2019年普利策突发新闻奖.新浪.2024-01-19

Directory of sites.Thomson Reuters.2024-01-04

Reuters News 12+.App Store.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