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首都小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简称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属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集儿科基础研究、临床、高等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儿科医学机构,位于朝阳区雅宝路2号。首都儿科研究所(简称首儿所)现任所长为张建。
首都儿科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前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首任所长为诸福棠,1983年研究所归属北京市卫生局,正式更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其附属儿童医院于1986年成立。2021年4月26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顺利通过互联网医院资质准入现场评审,成为北京市第一家通过该评审的儿童专科医院。
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编制床位400张。设有26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2019年门诊量22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3.7万余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2万余人次。医院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新生儿)外科3个国家重点专科,为国家卫计委卫生行业专项课题先天重大畸形治疗技术科技攻关牵头单位、中国出生缺陷救助“示范基地”、全科联盟联合诊疗中心成员单位、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中心、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单位,爱婴医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外科在2021年度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综合排行榜中均位列第十。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科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排行榜位列第8名,呼吸病科位列第90名。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于医院学科科技量值(STEM)排行第7位,呼吸病科位列第83名。
历史沿革
1958年7月1日,中国医学研究院儿科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2年9月29日,卫生部发文同意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医院。次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研所和筹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划归北京市领导,正式更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简称首儿所)。1984年2月9日,首儿所附属医院门诊部开诊。两年后,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开院。2021年4月26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顺利通过互联网医院资质准入现场评审,成为北京市第一家通过该评审的儿童专科医院。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主院区位于朝阳区雅宝路2号,编制床位400张,全所院有职工19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专家259名。医院设有26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2019年门诊量22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3.7万余人次,住院手术病人1.2万余人次。拥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新生儿)外科3个国家重点专科。
设备设施
医院备有全新3.0T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洗板机、双向电泳系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毛细管电泳、凝胶成像系统、酶标仪、MassARRAY分子量阵列系统、NanoDrop ND 1000、基因扩增仪、离心机等设备。
通州院区
2016年,在推进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中,首儿所通州院区项目建设列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次年,首儿所分院有意向选址通州区宋庄镇,占地面积200亩左右。
2020年,首儿所推进通州院区儿童康愈中心建设,已成立了“儿童康愈中心”专项课题组,来自中国及国际的20余名专家成员,专业涉及儿童心理、保健医疗研究等临床、科研领域。该中心将对生命的孕育、健康和发展进行连续性研究,为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儿童发育与保健技术支持。依托首儿所临床保健科、神经科、中医科、生长发育研究室和慢病研究室等优势学科,选取儿童孤独症作为主攻方向。科研人员将通过监测仪器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开展科学研究。随着实践深入,还有望将近视眼、儿童肥胖等儿童青少年多发性疾病纳入研究范围。计划设置动物疗法、芳香疗法、漂浮疗法、情绪小屋;融入中医文化,引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的传统健身方式。力图将室外空间打造成一个集儿童治疗、康复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使医院室内外功能互相补充,融为一体。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专科
首儿所附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拥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新生儿)外科3个国家重点专科。
呼吸内科
该院呼吸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儿童呼吸内镜培训中心。成立于1958年,1960年成立呼吸病房,1975年发展呼吸专业并建立呼吸功能室,1980年成立哮喘专业门诊。拥有呼吸医师34人,护士39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人,高级职称护士1人。呼吸内科设有门诊、病房、电子支气管镜室、睡眠监测室。
呼吸内科确立的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包括: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及儿童支气管镜应用技术;②睡眠呼吸障碍诊治及其发病机制;③支气管哮喘和喘证性疾病诊治及基础研究;④婴儿呼吸疾患及小儿气道病诊治;⑤儿童间质和弥漫性肺病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⑥囊性纤维化及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中心(PCD)诊治及发病机制。⑦慢性肺病的呼吸治疗。呼吸内科已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治技术、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咽喉PH监测返流技术。已开展哮喘门诊、睡眠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门诊。
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科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排行榜位列第90名,于医院学科科技量值(STEM)排行第83位。
重症医学科
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是北京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着北京市辖区危重新生儿转诊会诊和医疗救治工作。该院重症医学科为国家首批重点专科。首儿所重症监护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呼吸机救治危重患儿,1986年成立ICU。拥有医师36名、护士75名、技师2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6名,高级职称护士1名。
该科室设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包括急诊外科及急诊内科,实施分级诊疗。设有急诊流水诊室5间,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7张,血气室1间。年接诊患儿17万人次,年抢救患儿6000余人次,全年急诊应用机械通气200余人次。
重症监护病房开放床位22张,年出院患儿1000余例,主要收治各种原因休克、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代谢危象、外科术后监护等。每年进行机械通气800余例,开展包括常频、高频、无创、无创高频、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及跨肺压监测等多种机械通气模式和通气技术。除常规监护治疗外,还可进行有创及无创儿童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PICCO技术、mostcare监测,uscom监测等,床旁脑电监测、床旁氧代谢监测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开展ECMO技术,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在儿童血浆置换、持续肾替代治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普通(新生儿)外科
该院普通(新生儿)外科,为国家重点专科,于1986年成立,拥有医生33人,护士72名,包括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4名。科室特色技术有:微创无痕的内镜诊疗技术应用于治疗小儿外科疾病,新生儿转运中心救治危重先天性膈疝,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治疗肛门闭锁,门静脉高压的REX手术,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另外,科室备有无创呼吸机、有创常频呼吸机、有创高频呼吸机等重症监护生命支持设备。
首儿所小儿外科在2021年度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综合排行榜中均位列第十。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科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排行榜位列第8名,于医院学科科技量值(STEM)排行第7位。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为儿童鲜红斑痣的治疗提供方案:2023年5月,国际皮肤实验领域的最高影响力学术期刊《Experimental Dermatology》在线发表了题目为“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different 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HMME-PDT) regimen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port- wine stain”(DOI: 10.1111/exd.14834)。该成果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二科和转化医学研究室联合共同完成。研究基于中国产原研光动力药海姆泊芬(HMME)在儿童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国际上报告了该药儿童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基于成人治疗方案,创新提出针对儿童鲜红斑痣(PWS)的优化治疗方案,为儿童PWS的治疗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
探索学龄前儿童肥胖代谢表型的危险因素:2023年5月,国际高影响力杂志《Diabetes Care》正式发表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陈芳芳副研究员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Impact of Early Life Factors on Metabolic Phenotypes of 肥胖症 in Preschool Children”。该研究通过队列研究,从生命早期动态生长角度,探索了学龄前儿童肥胖代谢表型的危险因素,助力早期筛查、干预,为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儿童超重肥胖和代谢异常的早期预防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新生儿重症先天性膈疝诊疗技术推广: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创建新生儿重症先天性膈疝诊疗新技术向中国推广应用,经验做法荣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典型案例榜首。
为Rex手术治疗小儿EHPVO提供规范性的指导:2022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团队打破以往对Rex手术进行传统和改良的模糊分型,在国际首次提出Rex手术的四种分型及手术复发的治疗指南性建议,该文章于2022年2月21日在国际儿科领域SCI期刊《Children》发表。文章总结了Rex手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EHPVO,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应用方面的文献,阐述了李龙团队的治疗经验,对手术方法、应用指征、手术优势、治疗效果、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改善手术预后的方法及手术复发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评述。该综述的发表为未来Rex手术治疗小儿EHPVO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医学实践
首次应用近端空肠完全切除、Treitz韧带小肠远端空肠扩大成形吻合术:2022年11月,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张金山副主任医师首次应用近端空肠完全切除、Treitz韧带小肠-远端空肠扩大成形吻合术治疗高位空肠闭锁术后反复肠梗阻患儿。该技术未见在中国及国际文献中应用的报道。因彻底切除了病变肠管(扩张肥厚的近端空肠),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近端空肠扩张和功能不良的问题,为高位空肠闭锁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创新应用内镜无创技术避免先天性巨结肠肠造口:2022年3月,首儿所创新应用内镜无创技术避免先天性巨结肠肠造口。2018年,普通(新生儿)外科孔赤寰主任医师发明了内镜下放射性肠炎内置管持续减压病引流技术,并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发表相关论文。该技术率先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过在患儿结肠腔内放置带有显影材料的软管,另一端接负压吸引装置,在保证患儿消化道的完整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减压、粪便肠气引流、缓解腹胀的目的。
率先将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应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初步诊断:2022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李颀副主任医师、超声科马亚主治医师、王峥嵘主任医师合作,在中国率先将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应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初步诊断,该项技术为2020年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课题,文章在国际影像学顶级期刊《European radiology》杂志上发表(IF 5.315 Q1)。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该院所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申报小儿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硕士培养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地。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6名。
医院于1992年2月份开始实施北京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05年通过北京市卫生局儿(内)科培训基地的评审,次年通过北京市卫生局儿外科培训基地的评审。2014年获得第一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认可,拥有小儿科及儿外科2个专业基地。其中儿科专业基地有指导教师151人,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占总指导教师比例的74%。儿外科专业基地有中级职称以上师资52人,占总师资77%,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
科研
重点学科
呼吸内科
在该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由各亚专科学科骨干作为负责人成立亚专科发展人才梯队,设四个亚专业组,分别为感染与支气管镜组、疑难间质病组、呼吸睡眠组、哮喘组。呼吸内科与临床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合作,在呼吸道疾病病原学监测与检测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支原体以及病毒等病原学检测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小儿科呼吸治疗中心,指导脊髓型肌萎缩、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神经肌肉基础疾病合并慢性肺病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咳痰机的使用及夜间家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努力探索专病管理及科研模式。
重症医学科
该院在儿科危重症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4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0余篇。
该学科创始人董声焕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CPAP呼吸机,建立小儿耳血血气分析正常标准,撰写了《小儿呼吸衰竭和病理生理》。科室早在90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动物实验研究,是中国研究ECMO技术的先驱者。先后进行了膜肺的基础研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运转对绵羊胸肺顺应性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羊的膜肺过程对头孢拉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体外膜肺对绵羊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羊体外膜肺颈总动脉结扎时脑侧枝代偿功能的评定。
普通(新生儿)外科
该院普通(新生儿)外科,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卫计委卫生行业专项课题先天重大畸形治疗技术科技攻关牵头单位,全国小儿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患儿治疗中心。科室李龙教授和张金山副主任医师对改良Rex手术的手术技术、手术策略、术后管理、基础理论和EHPVO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创新,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数项北京市级课题的资助,发表SCI论文数十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通过10余年在小儿门静脉高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该科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Rex手术分型和Rex手术复发的治疗指南,获得同行认可。
2022年11月,科室牵头开展中国区Maralixibat(马昔巴特)II期全球临床药物试验。
科研平台
首儿所设有11个基础研究室、1个儿童健康大数据中心和1个实验中心,儿童发育营养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病毒病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发育及疾病研究中心、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国家CDC妇儿中心合作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4个科研合作中心。
儿童卫生与发展研究室
1997年,科室主任陈博文留学回归中国,正式组建儿童卫生与发展研究室。在陈博文研究员的带领下,研究室始终围绕“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社区卫生管理和绩效评估”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研究室承担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和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资助项目28余项。研究室发表论文48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出版专著21部;获得专利6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2项。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
该研究室拥有科研人员8名、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名,副高级职称3名,硕士生导师2名。研究室以儿童、孕产妇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为重点,开发出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其中包括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在内的8项服务规范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研究室同时承担宋庆龄小儿科医学奖奖励基金办公室工作。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
该研究室有科研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研究室继承和发展了首都儿科研究所群体儿童保健研究,跟踪国际前沿和全球儿童卫生策略,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领域开展基础理论、适宜技术和保健服务模式的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婴幼儿喂养和营养改善、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等。
生长发育研究室
该研究室有科研人员4名、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3名、中级职称1名,博士生导师1名。以研究和完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为核心,研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适宜技术。在研究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长异常的(如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症、肥胖、性早熟等)病因、早期诊断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研究室承担国家级、部级、市局级及国际组织的课题三十余项。主要研究工作涉及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研究;儿童生长标准及生长曲线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儿童单纯性肥胖、生长迟缓的流行学调查、病因及防治对策研究;青春期发育、骨骼成熟度的评定方法研究;生长障碍的病因、影响因素研究及干预治疗的效果评估;高危儿童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婴幼儿及学前儿童智能发育规律及评价量表的研究;智力残疾鉴定标准及辨别伪象方法的研究;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社区综合措施研究等。尤其在体格发育评价、智能发育测查、高危儿早期干预、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生长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包括专著、图册、软件、专利等)并向中国推广应用。
转化医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为北京市儿童营养组学重点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名,中级职称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转化医学研究室在2019年里逐渐构建和完善一个具有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核心技术体系的实验室平台;并且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以干细胞临床和基础研究为特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体系。
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管畸形(NTDs)的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前研究、蚯蚓核酸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开发等方面。这些技术平台包含核酸结构与功能、代谢平台、基因芯片检测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生物诊疗技术平台、多肽组学研究等研究平台。
流行病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拥有科研人员4名、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3名。科室研究方向及特色为心血管流行病学。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章节。主持制定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2个,《3-17岁儿童高血压筛查标准及流程》、《3-17岁儿童骨密度和肌肉参照标准》。出版论著有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丛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读本》、《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中学生健康教育读本》。项目《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获得200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我国儿童高血压标准的制定、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2018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以“儿童早期健康发育”为出发点,着重“儿童营养与发育、儿童相关发育性疾病发病机理、儿童感染免疫”研究。研究室组建了“儿童发育营养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职工27名,包括23名研究人员和4名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分别为32%和55%。实验室拥有细胞生物学、营养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检测分析平台。
研究室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90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部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2项,局级课题8项,横向课题2项,总研究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研课题经费近1200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及主编《儿童营养表观遗传学》等多部论著,研究成果获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等。
遗传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于1981年建立,于2004年正式成立,宋研究员任首任科室主任。遗传研究室于2016年重新组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学教授兼任科室主任,宋昉研究员任遗传学科首席专家,遗传学科进一步扩展,形成了3个研究方向的课题组(宋昉、陈晓丽、姜茜)。
宋昉课题组于2004年组建,是遗传研究室最早组建的课题组,拥有科研人员5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研究方向为儿童遗传病的致病机制、队列研究、基因诊断和治疗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转化医学的临床服务。该课题组是中国小儿科领域最早开展儿童遗传病研究和基因诊断的科研团队,团队秉承基础研究结合临床应用的研究方向,研究和诊断的遗传病病种达到70余种。建立了5000余例多种遗传病患者的临床队列、生物样本库和突变数据库。在致死性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了致病机制、修饰机制、突变图谱、自然病史、临床队列等一系列创新研究,获得了多项代表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先后获得7项科学技术奖和学术成果。
病毒学研究室
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当时正值中国北方儿童休克型肺炎大流行,王慧瑛等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任贵方等合作,从临床重症肺炎患儿的标本中分离到了腺病毒科;在1960年应需求而成立了病毒学研究室。最初任命王慧瑛为组长,1980年由王之研究员担任科室主任,至1994年钱渊研究员继任,2014年赵林清研究员接任。
病毒学研究室从成立之时起就把研究方向定位于“儿科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对影响儿童健康的最重要感染性疾病的病毒病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诊断技术平台。在确定肠病毒属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关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帮助建立了一整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在中国首先确定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并率先对人类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和类SARS病毒等新发病毒进行了研究;对儿童腹泻相关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发现。作为国家/北京市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北京市的传染病网络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北京市儿童病毒性疾病(尤其易引起暴发流行的急性感染)病原监测系统,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暴发、手足口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
细菌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拥有科研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4名、高级职称技师2名、助理研究员3名、在站博士后2名。主要研究方向有:肠道菌群研究、肺炎支原体研究、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研究、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发。拥有元基因组、蛋白质组、单细胞组、代谢组、培养组和RAA、LAMP、ddPCR快检平台等科研平台。
细菌研究室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中德“青年科学家”合作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863”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细胞 新陈代谢、Gut Microbes、MCP、JBC、JPR、CM、CID、FM等国际生物化学界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200,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11项,编写和参编出版著作13本。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实验中心
2013年研究所在原临床中心实验室、中心仪器室等科室基础上,成立研究所实验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原研究所副所长张霆研究员,现任负责人为崔小岱研究员,有近20名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多项临床检测服务,特别是在微生物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为研究所附属医院儿童疾病诊断提供特色服务。
研究所实验中心致力于科研服务工作,以研究所仪器设备及技术力量为支撑,有效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必备的仪器、设备及设施,建立了科研实验技术及设备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遗传分析技术平台、蛋白质分析技术平台、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技术平台、分子细胞标志物分析平台、微生物免疫分析平台、儿童病理生理分析平台、生化分析与生物标本保存平台及常用科研设备平台等。在基因分析、蛋白分析、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分析、细胞标志分析等领域为所院重大课题提供技术支撑。
儿童保健中心
儿童营养研究中心
该中心于2021年7月1日成立,由儿童营养临床指导与治疗、儿童营养研究与产品研发、儿童营养检测平台建设与服务及成果推广及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研、医、检、推”四部分组成,承担营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指导和宣传的综合任务。
儿童营养研究中心拥有有医务人员11人。医生5人,护士5人,检验师技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人。设有保健营养、消化营养、慢性病营养、遗传基因、高危儿术后营养、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营养6个专业门诊,以及饮食行为指导护理门诊。
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中心
该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相关标准制定、婴幼儿照护相关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并开展基于视频观察法的母婴亲子互动评估技术研究,婴幼儿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干预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儿童早期运动行为评估与干预等研究。拥有科研人员3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名,中级职称科研人员2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
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
该中心成立于2020年3月,拥有科研人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科室拥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儿童保健联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儿童保健科研项目基金三个科研平台。
科室对接所内及儿童保健联盟内数据库系统,开展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资源管理等工作;负责执行数据管理和使用规定,充分熟悉并掌握所辖范围内的各类数据库结构、内容、形式和变量数量及类型,并负责培训数据使用人员。分析和开发所内及儿童保健联盟内数据和信息,研究儿童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研制儿童保健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配合所信息中心,建立和完善儿童保健中心信息系统,搭建中国儿童保健联盟网络平台。
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北京首儿药厂
创建于1995年的北京首儿药厂,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是中国首家、北京市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儿童药品高新技术企业。北京首儿药厂于2003年6月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2014年5月药厂5个剂型、3条生产线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已发展成为集医、研、产、销为一体的专业化儿童药品生产基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制剂肤乐霜、双金利咽颗粒等明星产品,已被列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小膏药重现工程”。北京首儿药厂在原有小儿咽扁颗粒8克剂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在不改变生药量的前提下,采用一次喷雾制粒和速溶工艺,于2007年研发出2g剂型的小儿咽扁颗粒,并获得国家专利,成为独家产品。2015年11月北京首儿药厂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总局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声誉与排名
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外科在2021年度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综合排行榜中均位列第十。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科学在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排行榜位列第8名,呼吸病科位列第90名。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于医院学科科技量值(STEM)排行第7位,呼吸病科位列第83名。
院内专家
张建
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首都儿科研究生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获儿科医学学士,1999年起专门从事小儿神经外科的临床医疗及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获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MHA)。
擅长:小儿颅脑、脊髓损伤,脑积水,颅内占位,椎管内占位,小儿神经系统各类先天性畸形,小儿基础外科疾病,小儿外科急腹症。
李龙
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小儿腔镜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IPEG)亚洲区主委。从事小儿外科30余年,率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外科,致力于消化道畸形外科技术创新的临床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已覆盖儿外科80%以上病种。创建中国微创治疗体系,提出了适用儿童的腹腔镜基本技术,如缝合、打结和悬吊牵引等;开创中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6种腔镜治疗先天畸形的手术,特别是像腹腔镜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切除等复杂大手术。
先后承担完成了5项国家科研基金和1项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资助课题,在中国和国际上发表论文340余篇,SCI收入论文70篇, 出版发行《小儿腹腔镜手术图解》《小儿外科指南》2部专著和《小儿腹腔镜手术(光碟)》一套。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被评为中华小儿外科青年科技之星,北京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等。
擅长:小儿微创治疗、胆管畸形、门脉高压、门静脉畸形、肝肿瘤、腹腔肿瘤等小儿外科疑难病。
马立霜
首都儿科研究所廊坊儿童医院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擅长开展先天性膈疝多学科合作产前诊断与治疗、胸腔镜手术治疗危重症膈疝及外科NICU围手术期监护治疗,相关研究成果连续在IPEG 、IFMSS等国际学术大会发言15次。建立了CDH绿色转诊通道,及远期预后随访,显著改善生后致死的重症膈疝、脐膨出、巨大畸胎瘤等先天疾病的预后。在北京市胎儿畸形产儿科联合诊治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努力。
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理事,母胎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微创分会常委等职。主持北京市科委课题《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评估和微创治疗方法改进的研究》、北京市医管中心课题《先天性膈疝等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前评估和微创治疗》等。 参加撰写《先天性膈疝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 版)》,参与编写2019年人卫版《小儿外科手术学》(第3版)《膈疝及膈膨升手术》一章。
擅长: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脐膨出,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 肠闭锁、肛门闭锁等消化道闭锁,肺囊腺瘤、巨大畸胎瘤等胎儿新生儿先天畸形的产前评估与生后微创手术治疗。
曹玲
呼吸内科主任,首儿所朝阳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呼吸学组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儿科呼吸治疗协作组组长等职。为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医刊杂志编委。创建纤维支气管镜室和呼吸睡眠监测室。2015年创建咽喉反流(LPR)中心。开设呼吸睡眠、反复呼吸道感染两个专业特色门诊。
完成省部级、国家级课题5项,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著六十余篇,SCI论著5篇。编写著作:《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实例分析》编委,主编《儿童呼吸治疗》《小儿常见病百问百答—发热、咳嗽、肺炎、哮喘》,作为编委编写《健康大百科青少年篇》《健康大百科儿童常见病防治篇》《诊疗陷阱》,参与编写《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治疗指南》《脊髓性肌萎缩管理专家共识》《儿童RSV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
擅长:儿童哮喘、呼吸睡眠疾病及呼吸疑难病的诊治。
李莉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现任新生儿内科主任。曾经赴美国芝加哥霍普儿童医院NICU学习深造。有着丰富的新生儿急救经验,熟悉疑难重症新生儿疾病和儿内科疾病,现任北京市新生儿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主持课题四项,新生儿期发病胆汁淤积症基因诊断分析和临床诊断管理、胆汁淤积症胆道造影术指征的探讨、STREM-1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应用价值、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管理,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管理要点》《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STREM-1在小婴儿细菌感染血清中表达的特点》《1例新型WAS综合症基因和临床特点分析》等。
擅长: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出生缺陷等的诊疗。
米荣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新生儿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职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曾作为访问学者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Riley儿童医院工作一年。曾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人民医院作为援疆医生工作一年。对新生儿疾病及重症新生儿抢救,早产儿系统管理经验丰富。擅长救治新生儿的疑难、危重、复杂病患。开展了百日咳相关科研工作,通过提供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了多例百日咳患儿,使其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现任中华医学会出生缺陷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早产及早产儿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等职。承担多项科研项目:迁延性及慢性咳嗽患儿百日咳感染的监测及流行病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迁延性咳嗽患儿百日咳感染的监测及临床研究(北京市科委)、婴幼儿百日咳病原菌基因分子特征及呼吸道损伤的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华级论著3篇:《2011年至2015年59例3月龄以下婴儿百日咳临床特征分析》《北京地区2011年至2016年迁延性咳嗽患儿中百日咳的检出率》《北京市三家妇幼保健院产妇及脐带血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擅长:新生儿婴幼儿百日咳,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小婴儿川崎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肺炎,早产及相关疾病合并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呕吐等。
资质认定
2018年,首儿所申报并通过了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五级认证。
2023年3月21日,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地资质。
参考资料
所院概况.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都儿科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医者 | 儿研所曲东:ICU应该成为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地方.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交通路线.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所院介绍.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关于我们.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建筑通讯.2023-07-03
北京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落户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央广网健康.2024-02-09
普通(新生儿)外科.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2021年医院排行榜 (专科声誉).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生.2023-07-03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生.2023-07-03
top1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2023-07-03
top1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2023-07-03
【动态】70年祖国正青春 61年首儿逐梦新征程.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3
关于我们.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北京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落户首儿所.百家号.2024-02-08
医院资源.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9
【热点】副中心再添儿科优质医疗!首儿所分院选址宋庄镇.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3
【热点】首都儿研所副中心建“分号”,未来将成世界级儿科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9
科室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呼吸内科.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和救治.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重症医学科.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热点】首儿所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心肺衰竭患儿.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特色技术.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首儿所在《Experimental Dermatology》发表儿童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新成果.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儿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关于生命早期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肥胖代谢表型的研究发表在《Diabetes Care》 时间: 2023-05-16 文:廖紫珺、陈芳芳.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儿所创建新生儿重症先天性膈疝诊疗新技术向全国推广应用,经验做法荣登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榜首.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国际首次提出小儿门脉高压Rex手术分型及手术复发指南建议.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提出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儿所创新应用内镜无创技术避免先天性巨结肠肠造口.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儿所在国内率先将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应用于巨结肠诊断.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基地.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培训基地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从CPAP到ECMO,看重症人一路走来的发展史 时间: 2023-06-28 文:曲东 摄:重症医学科提供.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儿所普外科Rex手术突破300例,数量及疗效位居国内外领先水平.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牵头开展中国区Maralixibat(马昔巴特)II期全球临床药物试验 时间: 2022-11-01 科室:普通(新生儿)外科 文:李旭、叶茂.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30
儿童卫生与发展研究室.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页 专业版 研究所 生长发育研究室.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转化医学研究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流行病学研究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生物化学与免疫学研究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遗传研究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病毒学研究室.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细菌学研究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研究所实验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儿童营养研究中心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首儿所基地.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03
张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3-07-03
李龙.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马立霜.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曹玲.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李莉.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米荣.首都儿科研究所.2023-07-20
【所庆60周年】首都儿科研究所60周年学术大会圆满召开.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