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
弩,又称弩弓,现亦称十字弓(英语:crossbow),是一种从弓演化而成的射击兵器。相对于弓,因不需要在拉弦时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体能和技术要求都比较低。虽然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一般来说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弩的结构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弩、腹张弩和腰张弩等,欧洲人亦使用各种拉弦器来上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弩的国家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弩。汉代时期,弩已成为重要的军事武器,并被大量应用。唐宋时期,弩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威力更加强大。随后在欧洲、中东、印度等地区传播开来,并在中世纪成为主要的远程武器之一。不过到了现代,弩不再是主要的军事武器。
近代以后,随着火器的普及和发展,弩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打猎、射箭运动等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弩也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被限制使用。总的来说,弩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武器,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促进了远程射击技术和战略的发展,并对军事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它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军事武器,但它的传统和特性使得它在特定领域仍然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价值。
发展历史
诞生背景
在东汉《吴越春秋》中,弩传说由战国时代楚国的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在弩箭的记录方面,大多数的证据都表明弩最先在中国使用。
弩的文字证据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最早提到弩的中国文献是在公元前4至3世纪的手稿中发现的,是墨子的追随者所为。这个特别的参考文献提到了公元前6至5世纪的巨型弩的使用,这正好是春秋晚期的时候。
《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了弩,且对弩的描写为:“势如劲弩,节如发机”。书中在第五章提到了武器的特性,在第十二章提到了弩在战争中的使用。
弩在中国的发展史
考古证据显示,在山东曲阜鲁国3号和12号墓中的发掘中也有出土,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除此之外,史书也多有记载,公元前342年,齐国和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一万多名弩兵,当魏军经过时,万弩齐发,大败魏军。秦朝时期弩在军事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依照对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不仅是步兵,当时的骑兵也将弩作为首要作战兵器。由于弩重新上箭的时间非常长,故在战术上多以弓箭作其掩护武器。汉朝时期,弩已趋成熟。晁错于公元前169年写了一篇奏章上呈刘恒,该奏章中涵盖了他认为汉弩优于匈奴弓的主张。是文字上“弩”与“弓”明显分家的开始。
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可以用拉杆快速上弦的诸葛连弩,后人曾尝试复制,但证实射力在战术上非常微弱,不能作实际军事用途。晋朝将领马隆凭借腰张弩击溃秃发树机能的鲜卑胡乱。
明朝的蹶张弩的力可达二、三石,而腰张弩的话可达十石。明朝又有人将半自动弩改良命名为诸葛弩,由于诸葛弩上有矢弹匣,加快上矢速度,但添加矢至矢弹匣仍需弓手掩护。而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与诸葛弩是不一样的兵器,连弩发射范围大、杀伤力大,故一弩十矢齐发,所至当时魏张郃击毙在战场上,对于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威胁极大,也称为“元戎弩”,“元”为轮子、“戎”兵器,故称为元戎弩,可以连续发射,一次可十矢齐发,推应该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也有大型矢弹匣,其缺点拉弦需弩士七、八人。春秋曰:“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为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八寸如钉约二十四公分(现代建筑用)《天工开物》一书则叙述诸葛弩是“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防窃具,非军国器。”《武备志》也提到:“东南人喜用之,然力轻而不能伤人。此弩懦夫闺妇皆可执以环守其城,一弩连发十矢,铁簇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便捷轻巧即付骑兵亦可执以冲突,但矢力轻必藉药耳。”随着火器的应用弩渐渐衰落,从明代开始,军队已经渐渐不使用弩作为战斗武器了。
弩在日本的发展史
弩在日本曾于平安时代作为王朝军团的装备出现,但平安时代以因流行弓骑兵战法,后逐渐被遗忘。近代从欧洲在明治维新后再度传入日本后,被称弩为洋弓(日本汉字)(或片假名クロスボウ,即crossbow音译)或“ボウガン”(“洋弓铳”意译),在把日语ボウガン翻译成英文时写作BOWGUN(和制英语),有些中文书会采用弓枪之名意译。
弩在西方的发展史
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弩,一种藉抵腹器来上弦的腹弩(Gastraphetes,抵腹器之意),曾给步兵使用过。由于使用弩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和技巧,却拥有极大的杀伤力,使得很多新兵就能轻易地杀死一个花费了一生时间进行训练的骑士。从西元十二世纪弩开始欧洲得以普及,还发明了各种拉弦的工具,初期弩前方的弓部是以紫杉木或木制成,到了十四世纪出现了以钢铁制造的弓部,但在严寒地区弓身容易折断,多半加上鲸须或木材补强。著名的理查一世一世就曾两次为弩箭所伤,并在第二次不治。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克利夫兰骑士队)仍然认为弩是不公平且不人道的。公元1139年的拉特朗宗教会议中,罗马教廷严禁基督教徒彼此在武装冲突时使用这项武器,但没有人遵守。
弩的现代发展
十五世纪欧洲出现了钢弩,弩开始逐步进入现代发展。时至今日,现代弩的制造材料和技术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使用轻量且坚固的材料,如复合材料和高强度合金,使得弩更加耐用和精密。一些现代弩配备了电子辅助系统,如自动拉弦装置和瞄准辅助。这些技术使得搭弩更加容易,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
弩的箭矢(弩弓弹药)也得到了改进,包括更好的弹头设计和材料,以提高射击效果。一些弩甚至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箭矢,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弩在军事和体育领域仍然有一定的应用。在军事上,弩可能用于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的隐秘作战。在体育中,弩箭运动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兵器结构
发射原理
弩的发射原理是通过拉弦来带动弩臂形变,发射的时候通过弩臂的反弹力来带动弦线发射弩矢。这个过程赋予弩臂速度最终导致弩臂震动的功是无用的,赋予箭矢速度的功才是有用功。因此同等的材料,越是拉力大的弩,弩臂就越粗,弩臂浪费的功和弩臂的质量等比例增加。
尽管弩普遍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甚至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但由于箭道的摩擦阻力存在,弩在击发时能量损失更大,导致相同拉力的弓比相同拉力的弩射程要远。因此实际上弩的拉力普遍远远大于弓。
中国弩的结构
传统的中国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弩身因为形状与人手臂相似,因此也称弩臂。弩臂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弩身上面正中有一条放置箭镞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
木臂的后部嵌有一个装有机械构件的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称为“牙”;牙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牙的下面连接有扳机,称为“悬刀”。弩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把弩箭放在矢道上,瞄准目标后,扣压悬刀,牙就缩下,钩住的弓弦被释放,箭矢疾射弹出。中国弩通常配有垂直的握把,使用时和现代枪械的人机性相似。历史上一些弩还配有肩托来辅助瞄准稳定。
欧洲弩的结构
欧洲弩的弩机结构相对则相对比较简单,通常用一个球状的弦枕(nut)去钩住弓弦,然后用一个横向的扳杆卡住。在射击时,扳杆被向上抬起,解放弦枕可以自由向前旋转,钩住的弓弦也被释放。因为欧洲弩的弩机设计,使用者的手需要横握,因此弩身后方通常很细以便于夹在腋下或搭在腰间。
现代弩的结构
现代弩的弩身结构与步枪十分相像,通常使用较为复杂的扳机设计。除了传统形式的弩弓以外,轮式复合弓形状的复合弩也开始出现。其主要结构分为。
弓弦(Bowstring)
弓弦是弩的核心部分,通常由耐用的高强度绳索或合成材料制成。它连接在弓的两端,用于储存能量和传递力量,将箭射出。
弓臂(Limb)
弓臂是弩的两侧,承受拉力和压力,将能量储存在弓弦中。现代弓臂通常由复合材料制成,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以确保强度和耐用性。
架(Stock)
弩的架是支撑和定位其他部分的骨架。它通常由坚固的材料,如木材、合金或塑料制成,具有设计精美的握把,以提供舒适的握持。
扳机(Trigger)
扳机是弩的控制中心,用于释放弓弦并发射箭矢。现代弩通常配备精密的扳机机构,可提供精确的触发和射击。
瞄准器(Sights)
瞄准器是用于瞄准目标的装置,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现代弩可以配备光学瞄准镜或其他瞄准辅助设备,使射手能够更容易地锁定目标。
弩弹(Bolts)
弩的箭矢通常称为弩弹。它们通常比传统的弓箭较短,但强度更大,以适应弩的特殊结构。现代弩弹的尖端设计和材料选择经过精心优化,以提高射击效果。
动力源(Power Source)
有些现代弩配备了电子辅助系统,如电动拉弦装置。这些系统通过电力提供额外的力量,以拉紧弓弦,减少射手的努力。
安全装置(Safety Mechanism)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现代弩通常配备了安全装置,防止意外射击。这些装置可以是物理性的,也可以是电子式的,确保弩只在正确的条件下才能发射。
种类
弩的种类
弩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射击武器,具有多种形制。主要有横弩、重弩、脚弩、马弩,以下是对弩的形制进行探讨:
横弩:横弩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弩类型之一。它有一个横贯弓弦的横桥,装有弩机和拉弦装置。横弩具有较长的拉弦距离和更大的力量,相对容易上手,因此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重弩:重弩是一种更大、更强力的弩,常用于中世纪欧洲。与普通横弩相比,重弩的构造更加复杂,拥有更大的弓臂,提供更高的射程和杀伤力。
脚弩:脚弩是一种需要放置在地面上并用脚部施力的弩。它通常较大且具有更高的威力和射程,常用于城防和固定防御。脚弩的形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存在一些差异。
马弩:马弩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弩,可供骑士们在战马上使用。马弩通常较小而轻便,适合快速射击。
臂张弩:臂张弩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与以前的弩相比,它装有粗壮的弓,大大增强了开弦的力量,提高了弓箭的射程,杀伤力也更大 。
绞车弩:是一种装有绞车的弩,可以发射多根箭矢。唐宋时期,弩炮被广泛用于攻守城作战,唐人称弩炮为“绞车弩”或“车弩”。
角弓弩: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角弓弩在中国古代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在世界军事领域里有着重要的地位。
木单弩: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根据史书记载,唐朝禁军装备有七种弩,分别为擘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远弩。其中,木单弩以其射程较远的特点被天宝军队所装备。具体到傈僳族所使用的木弩,其弩臂和弩弓都由单根木材制成,使用麻绳作为弓弦。弩臂的中间挖有一道箭槽,扳机处挖有一个孔,卡弦用的骨片和扳机片便装在孔里。这种弩的威力强大,射程远,使得它成为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之一。
伏远弩:这种武器被广泛用于古代兵车战法中,成为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重要工具。伏远弩以其射程较远的特点而被唐朝军队所装备。具体到射程,伏远弩的射程大约为三百步(450米),明显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弩。例如,擘张弩的射程大约为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的射程大约为二百步(300米)。
竹竿弩: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兵车战法中,成为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重要工具。根据史书记载,竹竿弩与伏远弩一样,具有弓力较大和射程较远的特点。
复合弩: 复合弩采用了现代工程设计,使用滑轮和杠杆系统来增加弩的强度和精度。它们在狩猎和竞技射击中非常流行。
应用情况
体育射击和竞技用途
弩被广泛应用于射箭等弓类运动项目。国际射箭联合会(World Archery)作为国际性的射箭管理组织,规定了弩的规格和比赛规则。弩在射箭比赛中有不同的项目和规则,包括静态射击、移动射击、团体射击等。除了射箭项目,弩在其他竞技射击项目中也有所应用。例如,弩常见的使用方式之一是射击靶标,类似于传统射箭项目。弩在竞技射击中能够提供稳定的射击姿势和较高的精度,为选手提供一个公平的比赛平台
狩猎和户外活动
弩在狩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合近距离的安静狩猎。弩具有一定的威力和穿透能力,可以用来狩猎各种大小的野生动物。然而,在进行狩猎活动时,请务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除了狩猎,弩也被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例如野外探险、靶击训练和射击竞赛等。弩的射程和精度使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武器,也有助于提升射击技巧和专注力。
除此之外,201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就设有射弩这项比赛。射弩运动及比赛的推广和发展有着十分广泛的价值和意义,射弩运动及比赛的推广和普及不但可以展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的射弩技术,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及稳定,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我们的民族传统弩,融合着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
军事
一度销声匿迹之后,在当今火器已得到广泛运用的现代战争环境中,弩再次获得世界部分国家军警部队的重视。由于弩在发射时无声无光无高热,既可隐蔽射杀目标(相对于无消音热兵器),又能避免引爆周围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特性使弩在现代反恐与特种作战场合得以发挥一定作用。
国际传播
在欧洲和北美,弩作为一种传统的射击武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弩在这些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射箭、狩猎和其他相关活动。同时,弩在这些地区也面临着法律管制和限制。在亚洲和非洲,弩同样被广泛应用于射箭、狩猎和其他相关活动。弩在这些地区的应用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弩被称为“Kaman”或“Shabu”,是当地传统射击武器的代表之一
实战应用
浚稽山之战
太初元年(前104),汉军将领赵破奴攻击匈奴右部,匈奴北退。汉军随后西征,王恢杀楼兰王,北攻车师,由此拉开汉与匈奴长达三十余年(前104-前71)的西域争夺战的序幕。在战争的早期阶段,双方围绕天山一线展开激烈的角逐。天汉二年(前99),李广利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酒泉市,沿祁连山脉北麓向西北天山方向进军攻击匈奴右贤王。
李陵引军跟随却不肯接受“将重”的任务,于是请求自领人马“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且信誓旦旦地声称“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随后率领五千屯边“荆楚勇士奇材剑客”组成的步兵兵团深入大漠天,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被三万匈奴骑包围。他指挥弩兵,千弩齐发,凭借弩的强大战斗力,一次次击退匈奴。
以五千兵力抵挡匈奴数万骑兵十日之久据《资治通鉴·汉纪十三》中记载,李陵军队因没有后援且弹尽粮绝,使得已打算撤军的单于,又发动新一轮进攻,导致李陵军队被攻破,李陵也被迫投降。这也是弩在在实战中的经典战役。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为战国时期齐魏战争中的一次战例,发生于公元前341年(一说在公元前343至公元前342年之间),起因于魏伐韩,韩向齐国求援。
公元前343年,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直扑魏都大梁,庞涓被迫回师救援。庞涓回师途中与其他魏军汇合,以太子申为主将,迎击攻入魏境的齐军。面对魏国的援军,齐军先行示弱,以减灶之策麻痹庞涓,庞涓果然中计,率军一路追击齐军,最终在马陵陷入齐军弩兵的埋伏,大量魏军被射杀,庞涓自刎,太子申被俘。
由于马陵之战造成魏军主力被歼灭,此后魏国趋于衰弱,齐国国势大盛。战后齐魏陆续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甄(今山东城北)会盟,至公元前334年,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相尊为王,显示魏国已不再居霸主地位,齐国成为匹敌秦国的东方强国。
国外战争
弩被传入欧洲后,迅速成为一种战争利器。进入中世纪(约公元476~1453年),手持弩已经在欧洲各国军队中大规模使用。诸多欧洲国家的编年史料中,都提及手持弩及弩兵在这一时期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公元1066年在英国爆发的黑斯廷斯战役中,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军队就大规模装备有手持弩。
还有著名的理查一世死亡也与弩的应用有着直接关系,1191年3月,狮心王理查率军包围叛乱的利摩日子爵艾马尔五世的城堡时,被城堡中的一支弩箭射中了肩头,箭伤本身并不致命,但是伤口却发生了坏。1191年4月,狮心王理查去世了,享年42岁,他统治了英国10年的时间。死前,他赦免了射中他的凶手,但是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凶手后面被绞杀了。为此,在十二世纪时,教皇曾宣布弩是被诅咒的武器,禁止基督教徒在战争中使用弩。
文学作品
史记
以下是《史记·兵志》中关于弩的原文摘录:
"弩,舶矢之长也,尺五寸而牵、尺而杓,音。秦制其弓引八寸,张一寸则具。(弩)下有机弩,当发则自行,弓弩器则发大矢。越人方城上而有不祥者,及飞矢下,以鼓状木击阬中者,其矢莫不穿。唯弩急,刺其胸中,必入肩背,岂能伤害?“
"庞涓曰:臣闻天下之兵,弓矢为决,弩便足食,耐久急速也。"
以上是《史记》中关于弩的一些内容。这些原文摘录描述了弩的特点、构造、威力和作用。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弩的使用方式、战术运用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
连弩首次出现是在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中。当时诸葛亮正在率军进攻汉中市,他命令工匠制造了一种“千里连弩”,用来打击敌军。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类似,诸葛连弩被形容为一种威力极大的弩箭武器。它具有很高的射程和准确度,能够同时射出多支箭矢。在小说中,诸葛连弩的威力被形容为毒龙吐息、狂风骤雨等。
在后续的故事中,连弩成为了诸葛亮作战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例如,在第七十四回《姜维料敌决胜负 诸葛亮用智激周郎》中,诸葛亮利用诸葛连弩的威力将敌军阵地摧毁,从而成功地攻占了汉中城。
水浒传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其中有一些关于弩的描写和记载。以下是《水浒传》中关于弩的一些原文摘录:
张顺因降魔村与鲁智深交上,鲁智深赠以一张大弓和一口大刀,以及装满铁羽箭的箭囊。其中描述到弓是用来拉开弩弓的:
"他那口大弓,长可丈来,弓面比铜板还厚,既然拿得开,只见他一个手扯开了,将个弓弦放瞧,也就走来,到天保寺门首。"
在梁山好汉们攻打曾头市时,弩也被提到,并描述了其威力和效果:
"这一箭虽然射不正,却是疾如闪电,只听得呀的一声响,连那个箭楼上人马并逃的,在空中墜落,如雨点大小,都撞到地下,也七八具人馬没了气儿了。"
在曹平与宋江的对决中,也有关于弩的描写:
"他双手乱舞,银枪来回挑射,箭如飞蝗;那里曹平,一把弓箭跟着射去。"
参考资料
射弩高手云集云南怒江争“弩王”.今日头条.2023-09-18
这项流传4000多年的娱乐项目将在运动会上展开PK.今日头条.2023-09-18
你知道武警特战弓弩手是怎样练成的吗.中国军视网.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