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
张(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由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莆田市。明朝中期重臣,改革家,开创了嘉隆万改革,“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
张璁自幼勤奋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举,七试不第,后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取得进士资格,观政礼部,时年47岁。在“大礼议”事件中因力挺明世宗,成为“大礼议”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得到明世宗器重,走上政治舞台。嘉靖五年(1526年),出任兵部右、左侍郎,再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到嘉靖八年(1529年),他成为明朝第二十六位内阁首辅。嘉靖十三年(1534年),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在此期间,他提出了清理庄田、革除镇守太监、改革吏治等措施,并推行举人、进士、岁贡三途并用之法,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嘉靖十四年(1535年),张璁因疾力请致仕,明世宗不允,为之亲制药饵,后因病情日重,乃许其致仕还家。嘉靖十八年(1539年)病逝,获赠,谥文忠。
明史认为:张璁功业居嘉靖朝之首。长期致力于研究明清史和西北史的田澍[tián shù]教授评价他为:明朝改革第一臣。张璁撰著颇多,存世有《礼记章句》8卷、《周礼注疏》12卷、《仪礼注疏》5卷等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见深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三十日,张璁出生于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三都(今属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勤奋好学, 对《三礼》(《周官》、《仪礼》、《礼记》)有深入研究。13岁就有“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的志向。可惜七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只得在温州罗峰创办书院,招收学徒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十五日,张璁参加了朱厚熜[zhū hòu cōng]在皇极殿举行的殿试,得中二甲进士,观政礼部,这时他已经四十七岁了。
礼议之争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朱厚照突然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大学士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迎明世宗朱厚为帝,年号嘉靖。明世宗即位不久,围绕其生父朱祐杬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
明世宗欲追尊生父兴献王朱杬[yuán]为皇考,结果遭到杨廷和等大臣的反对。他们援引汉定陶、宋王的故事,要明世宗以明孝宗朱祐樘[táng](武宗之父)为皇考,以朱祐杬为兴献帝,自称“侄皇帝”。明世宗的三次提议都被否决,一筹莫展。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一日,观政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明世宗:“朝廷之所以要皇上入嗣入宗,认孝宗皇帝为皇父,改称朱祐杬为叔父、兴献王妃为叔母,不过是依照汉定陶王、宁波濮王的故事。但是在这里并不适用。天下岂无父母之国。臣深表痛心,不得不为皇上明辨其事。刘欣、宁波市朱祁镇为定陶王、濮王之子,是因为刘骜、仁宗本身没有儿子,于是认他们为后人,养于宫中,这是继嗣。现在武宗已是孝宗帝的儿子17年了(实则16年)。现在李炎没有后代,由皇上来继承,是遵循祖训。祖训有云: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与定陶王、濮王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是继统不继嗣。这就好比,皇上的天下,犹如高皇帝亲授给他一样。所以,遗诏才说‘兴献王子伦序当立’。”张璁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
明世宗得此奏折,非常高兴:“我父子关系得到保全了。”明世宗以张璁所写的《大礼或问》驳倒众臣。不过,张璁人单势孤,难以动众,明世宗唯有先行妥协。张璁因为得罪了众臣,不得不离开京城,去南京任刑部主事。
三年之后,明世宗的地位已稳固,试图为父母封号加“皇”字。这时,在南京任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事桂萼、胡铎[hú duó]等相互考证经史,揣测帝意。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桂萼旧事重提,上疏申论继统之说,明世宗心动。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张璁携同桂萼等人对礼官进行了猛烈抨击:“皇上遵照‘兄终弟及’的祖训,立为皇帝。但是,礼官却不顾皇上继统之实,非要强拿与他人之后的例子来比较,这是绝刘协天性之恩,蔑武宗相传之统,导致皇上父子、伯侄、兄弟实际名份紊乱。试问礼官,宁负天子,不敢忤逆权臣,这是何居心? 这是想乘皇上不察,陷他于不孝之地啊。《礼》书上说:‘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皇上尊为万乘,父子之亲情,岂可被人夺去?又岂可容他人夺去?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孝与不孝的事,而不是皇与不皇的事。千万不要因为此事而沦为天下识礼节人的笑谈啊。”
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在大学士杨一清的帮助下,得以奉召赴京,受明世宗重用,委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仪事项。这次返京,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差点儿被刺杀在途中。不过,这时的明世宗根基已经稳固。张璁、桂萼在朝中形成“议礼派”,罗列了杨廷和等人欺罔十三事,力挺明世宗。杨廷和等人拜伏于宫门外,企图迫使明世宗屈服。结果被明世宗处于杖刑,十多人被杖死,多人被贬。至此,大礼议事件以明世宗胜利结束。
步入政坛
嘉靖四年(1525年)冬,《大礼集议》修成后,张璁升为詹事兼翰林学士。此后关于祖宗庙宇的神道碑、庙乐、武舞及太后到庙里祭奠等事,世宗大多根据张璁的话来做出裁决。如嘉靖九年(1530年)张璁为孔子正名:“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祀宇宜称庙,不称殿。”
嘉靖五年(1526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不久又升为左侍郎。在此期间,嘉靖帝疑心大臣们结成朋党,命张璁负责都察院审理此案,打击了一大批反对他的大臣。
嘉靖六年(1527年),授命开馆修《明伦大典》。同年冬,成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赞机密大事。这时他做官才六年。当时的内阁首辅为杨一清,但嘉靖普更信任张璁。他曾对张璁说:“朕有密谕毋汇,朕与卿贴悉亲书。"明世宗赐给张璁两枚银章,一枚曰“忠良贞一”,一枚曰“绳弼违”。
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明伦大典》修成,张璁晋升为殿大学士,官拜吏部尚书。 在权力斗争中,张璁多次被迫辞职又复出。
嘉靖八年(1529年)九月,杨一清辞去首辅,复出的张璁成为明朝第二十六位内阁首辅。嘉靖十年(1531年),张璁在与夏言的斗争中失利,受到明世宗指责,惭愧离开。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三月,张璁重回朝廷任首辅,这时夏言已升为礼部尚书。同年八月,彗星出现在井宿,明世宗心下怀疑大臣独断专行,张璁受到弹劾,嘉靖命其罢官还乡。
嘉靖十二年(1533)正月,明世宗又想起他来,派鸿胪[lú]寺官员送手令召他来。六月,彗星又出现在毕宿宿中间,张璁自请退休,这次明世宗没批准。嘉靖十三年(1534年),他被提升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新政
朱厚照统治时期,为所欲为,十六年的统治使原本危机四伏的王朝更加呈现出将倾之势。明世宗即位诏书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口号。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钦定大礼,标志着嘉靖革新时代真正到来。
明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和重要城镇派出镇守太监,掌握军政大权,形成了宦官全国统治网络。镇守太监不仅执掌军事、行政、监察、司法等大权,而且以报效朝廷为名,巧立“进奉”“孝顺”等名目,残酷盘剥人民。明世宗虽明知其弊,也因贪念“进奉”未加制止。不过,张璁极力主张革除镇守太监制度。
官吏的贪赃枉法,是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亦是君主专制社会的大患。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张璁向朱厚熜上奏《宪纲》(共95条),整顿吏治。
科举制度是明朝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所取士子难免有华而不实之人。对此,张璁提出了两大整改意见:一是考试文体务必要平实,裁约就正。二是各省乡试主考官应访查举荐翰林、科道、部属等有学识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为考官;在两京进行乡试的除了命题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两三人作为分考,以及时弥补主考之所不及。整顿学风,维持考试的严肃性。
嘉靖七年(1528年)正式推行此举措,如工科给事中陆粲[lù càn]、兵部郎中华钥前往浙江省,礼部郎中丘其仁、国子监博士王庭前往山西省,吏部主事王激、大理寺评事余前往广东省,户部主事王嘉宾、行人李仁前往陕西。
在嘉靖时期,土地兼并最为激烈、数量最大的是皇宫、王府、勋戚等所占有的庄田。从朱高炽建立皇庄,到武宗时已增至200多处,正德九年(1514年)仅内皇庄就占地37594顷,藩王、勋戚、宦官等占地也达33000余顷。其严重程度,据嘉靖八年(1529年)霍韬奏称:“自从洪武到弘治由一百四十多年,天下田地的数额已经减少了一半。”为革此弊政,稳定社会秩序,明世宗曾两次清理京畿庄田,但收效甚微。张璁入阁后坚决清理庄田,并由畿辅扩大到各省,由庄田兼及僧寺产业,并归还部分田地于民。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共计57400余顷,其中归还业主26000余顷。
由于土地兼并的厉害,政府所拥有的科征、赋役的田土大大减少。而且,赋役负担也极不合理。因此,在清理庄田的基础上,张璁等人又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嘉靖九年(1530),张璁请行编审徭役。
久病薨逝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张璁因病请求回家,明世宗没有答应,还为他亲自制药饵。最后终因病情加重,明世宗不得不答应让他归家调养。之后,明世宗多次派人去温州瑶溪贞义书院看望张璁,并几次下旨召他到京复任,但都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张璁病逝于温州市,享年65岁。当时尚在承天府(今钟祥市)的朱厚熜追悼不已,赠太师,谥文忠。
施政举措及影响
政治举措
整顿吏治
从朱祁镇起,多位皇帝不视朝政,致使国是日非,政治混乱。为扭转吏治腐败的局面,张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
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张璁直掌管都察院,向朱厚熜上奏《宪纲》(共95条)。 张璁先后两次罢黜、更替了不称职的御史和巡按御史共25人,并申明宪纲规定: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各道监察御吏、吏典,但有不法等事,可以相互举报;监察御吏到地方巡历,不许地方官出郭迎接;巡按不许带人马随行,凡设彩铺毡无名供馈之属一切不用等等。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官吏的实绩, 提高办事效率,张璁提出了严密的“考核”办法 ,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官,按“八计”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如六部各衙门,各级大小官员,每月应做的事情都要列计划,有一件完不成就立刻启动追责;朝廷交代的要务,十天之内必须要给出明确结果等等,吏部进行查实,然后根据实绩分为上中下三考,“三载俱下者,黜之。九载俱上考者,受显。六载俱上考受次擢。三载俱上考者,加其品秩服色。”
在用人方面,张璁主张推举“廉能爱民者”,不受资历限制。嘉靖九年(1530年),他在《论用人》疏上说:“近该北直隶巡抚官奏,欲尽将进士、举人选补此地方州县正官,臣思之心有未安。”张璁认为:无论在何地,无论什么官职、学历,只要廉洁爱民,都可以推举任用。
裁革宦权
在改革宦权这件事上,张璁与嘉靖多次进行沟通,并采取了不事声张和渐进的革除方式。
嘉靖十年(1531年)闰六月,先对内地的镇守内官进行裁减,如浙江省、两广、福建省、独石、永宁、万全、等处的镇守中官因“贪纵害事”被裁。后对边镇镇守中官如陕西省、四川的镇守太监进行裁除。
经济举措
清理庄田
嘉靖八年(1529年),张璁开始清查各处庄田,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共计57400余顷,其中归还土地26000余顷。同时,张璁撤回管庄军校,严定禁革事例,不许再侵占或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勋戚大臣亦参究定罪。并规定官田官地,要分给贫军耕种。量收税价,以充各边赏劳修理公用。
改革赋役制度
针对“农业税不均,供亿日困”的局面,嘉靖九年(1530),张璁请行由桂萼提出的编审徭役:“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州一县, 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 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勘酌繁简, 通融科派。 造定册籍, 行令各府州县, 永为遵守。”
文化举措
嘉靖七年(1528年),张璁对科举的弊端提出了两大对策:一是考试文体务必要平实尔雅,裁约就正。如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样,必然不可用。二是各省乡试主考官应访查举荐翰林、科道、部属等有学识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为考官;在两京进行乡试的除了命题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两三人作为分考,以及时弥补主考之所不及。一定要严敕各御史一同参加考试选拔,以保证选取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遏制私自举荐的风气”。派遣京官主考各省乡试,以维护考试的严肃性,这在明代历史上尚属首次。
张璁积极推行三途并用的用人之法:一是“试令内阁得人,责之以择九卿;九卿得人,责之以择监司;监司得人,责之以择守令;守令得人,则匹夫匹妇皆被其泽”;二是唯才所宜,扩大选官范围, “天下不无遗才,台谊遵复旧制……但有文学才行出众者,许大臣言官论荐”。
人物影响
在“大礼议”中,张璁以弱小的力量击败杨廷和等人,引导“大礼议”的走向,功绩卓著。明人徐给予肯定评价:张璁“以孤踪抗群呶[náo],发明伦之伟辩,扩不匮之大孝,其功卓矣。”(《张璁集·徐栻序》)而在得到明世宗信任后,张璁也时常进言,为嘉靖新政作出了贡献。
关于科举改革,明人焦竑[jiāo hóng]赞道:张璁“久于科第,谙世故,得位,每事欲复祖宗股制,行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进法,士风一变,人思奋庸,贤才辈出而无滞。”明代名臣张居正在万历三年(1575)以自己少年时的亲身体验对嘉靖前期整顿学政的成就予以极高的评价:“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名流,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士习儒风,犹为近古。”
关于清理庄田、整顿吏治,《明史·本传》称张璁:“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也。” 明万历本作《国史传》赞张璁:“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jū]路绝,海内治矣。” 明晋江人黄光升《昭代典则》中称:“张孚敬(张璁)奏革各省镇守内臣及清勘皇亲庄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寝,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万世不可泯也。”
关于改革的成效,明清史专家李洵评价到:“嘉靖朝的限制贵族在政治上请封的权力、 经济上扩展地产的种种条例与措施,虽然在当时收效不大,但是在政治上所形成的影响,则不可低估。因为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后,明代政治中所出现的改革浪潮和各种改革派势力,与嘉靖时的各种改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活动所以能出现并收效于一时, 恐怕与此亦不无关系。”
长期致力于研究明清史和西北史的田澍教授评价他为:明朝改革第一臣。清理庄田,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嘉靖中兴”打下坚实基础;罢撤镇守太监,削弱宦官势力,有效地抑制了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改革科举制度,推行科举、举人、岁贡三途并进之法,为后期盛世储备了大量人才。作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张璁与明世宗一道开创了嘉隆万改革,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君臣齐心协力来共同推动变革的模式。
个人作品
张璁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书法家。嘉靖帝于文华殿后建九五斋、恭默室为斋居所,命大臣们赋诗祝贺,张璁及时赋诗四首以上。他的代表作有《罗峰书院成》等。《罗峰书院成》: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径,溪壑更添吾伊声。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张璁的大部分作品是关于礼仪的,如《礼记章句》《大礼要略》《杜律训解》《嘉靖温州府志》等。存世的有《礼记章句》八卷;《周礼注疏》十二卷;《仪礼注疏》五卷;《杜律训解》六卷等。
人物评价
《明世宗实录》:然终嘉靖之世,语相业者,迄无若孚敬云。
《国朝典故》:孚敬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于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亲按其古谥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谥曰文忠,眷顾之厚,终始不替云。
《歧海琐谈》:刚明峻洁,一心为公,慷慨纪事,不避嫌怨。
《明史·张璁传》:①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dǎng]言。 ②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
《浪迹续谈》卷五:前明有两张文忠,时论皆以权相目之,其实皆济是之贤相,未可厚非。窃以心迹论之,则永嘉(张璁)又似胜江陵(张居正)一筹。永嘉之议大礼,出所真见,非以阿世,其遭际之盛,亦非所逆料。而其刚明峻洁,始终不渝,则非江陵所能及。
明万历本作《国史传》:①(针对议礼事件)出所真见,非以阿世。②(针对革除时弊)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
《昭代典则》:张孚敬奏革各省镇守内臣及清勘皇亲庄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寝,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万世不可泯也。
《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六引明人蒋光彦:张璁“归而后公相者,经济万不如公。去公六十七年,四方无貂珰[dāng]之扰,默受公赐而晏如,不知今寓内始人人扼腕而思公矣”。
李乐《见闻杂记》卷十一:完颜雍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
《国史传》:以是绅之士,嫉之如仇。然其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终岁而一时风纪肃清,积弊顿改。在内阁,自以受上特知,知无不言。密谋庙议,既同事诸臣,多不与闻者。至于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至其持议守正,虽严谕屡下,陈辞益剀[kǎi]切不挠。上察其诚,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辅罗山呼之而不名。
焦竑《玉堂丛语》卷六《事例》赞:张璁“久于科第,谙世故,得位,每事欲复祖宗股制,行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进法,士风一变,人思奋庸,贤才辈出而无滞。”
《中国通史》:张璁“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而勇于革新,可谓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阁臣。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诗阻刘提学
一次,刘提学要游雁荡。四品官员要游雁荡,当地必须要进行高规格高档次的接待,雁荡山百姓为凭空增加负担而发愁。这时尚是诸生(秀才)的张璁主动表示有办法阻止当官的进山,大家都嗤笑这个年轻人有神经病,但事实证明了张璁并非大言欺人。张璁让和尚拿着他写的诗在半路上拦住刘提学,刘提学读了张璁的诗,打消了游雁荡的念头,一笑作罢,回头而去。那首诗曰:
海内衣冠集雁山,草茅无路得追攀。
山中定扫豺狼道,天下谁当虎豹关?
玉奚从瞻乐地,金樽未许破愁颜。
江湖廊庙心相似,莫道渔樵尽日闲。
写《上刘提学游雁山》时的张璁还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秀才,面对一位四品官员,居然敢于写诗劝阻,这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垫桌脚诗
张璁小时候有些顽皮。
一天,上课了,张璁还和一个同学在院子里玩耍。老师将他俩训斥一番,还责令他们以垫桌脚的木头为题,合作一首诗,上下语意要连贯。若做的好,可免责罚,老师指定那个同学先做前两句。
那同学想了半响,开口吟道:
小小木头器未成,无声无臭又无名。
张璁马上应声说:
纵然不是擎天柱,愿在人间抱不平。
前两句虽合韵律,但句意平平,经张璁后面两句连缀上去之后,全诗的含义便显得深刻了。老师听了,甚是赞赏。
为张延龄辩护
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昌侯”张延龄坐事下狱,嘉靖帝欲制其造反罪,株连其家族。张璁为张延龄争辩:“张延龄就是一个守财虏,他怎么可能造反?”嘉靖帝询问多次,张璁仍回答如初。等到秋季问斩时,张璁给皇帝上书:“昭圣皇太后年事已高,如果她听到张延龄的死讯,万一吃不下饭,出现什么意外,皇上如何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嘉靖帝听后很气愤,责备张璁:“自古强臣令主非难,如果今天你因为为罪臣辩护而丧命,你会后悔呢?”嘉靖帝故意用重话刺激张璁,可他仍坚持已见。明世宗不得已,只得把张延齡[凌姓]长期关在狱中,直到昭圣皇太去世才被斩。
后世纪念
张璁纪念馆
张璁纪念馆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西临瓯江[ōu jiāng]支流沧河,后依古朴雅静的张璁祖祠,纪念馆展陈面积近2000平方米。
张璁碑亭
张璁碑亭,民间俗称张阁老碑亭。碑文皆为明世宗御笔所书。碑石为汉白玉质地,亭为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重檐硬山顶,基本上保持了原构风貌。1981年列为温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张璁《咏万诗》辨析.龙湾新闻网.2024-04-27
张璁的改革精神.新华网.2024-04-27
《张璁传》卷一百九十六 列传第八十四.《明史》.2023-12-06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张璁传》:“张璁,字秉用,永嘉人。举于乡,七试不第。将谒选,御史萧鸣凤善星术,语之曰:“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璁乃归。正德十六年登第,年四十七矣。”.2023-12-22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一.中华典藏网.2023-12-15
张璁的改革精神.新华网.2023-12-15
《张璁》卷二十六.中国宰相全传.2023-12-07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终嘉靖之世语相业者迄无若孚敬云.2023-12-15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国学典籍网.2023-12-15
张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27
《张璁年谱》.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一岁,十一月三十日,生于温州府永嘉县华盖乡三都普门之宅第.2023-12-06
张璁集《温州文献丛书》:.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永嘉永强三都普门(今属温州市瓯海区)人。后因“璁”字与明世宗朱厚熜的“熜”字同音,世宗特赐名孚敬,字茂恭。人称张阁老。有兄弟四人,璁年最小,幼颖异好读书,胸怀大志,13岁赋诗,即以卧龙自许。20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人。后7次上京考进土,都未录取,于是在家发奋读书,专攻礼学。明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张璁在姚溪创办罗峰书院。.2023-12-06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八 《杨廷和传》:及议“大礼”,廷和持论益不挠,卒以是忤帝意。先是,武宗崩,廷和草遗诏。言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迎嗣皇帝位。既令礼官上礼仪状,请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翼日,百官三上笺劝进,俟令旨俞允,择日即位。其笺文皆循皇子嗣位故事。世宗览礼部状,谓:“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为皇子也。”及至京,止城外。廷和固请如礼部所具仪,世宗不听。乃御行殿受笺,由大明门直入,告大行几筵,日中即帝位。诏草言“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帝迟回久之,始报可。越三日,遣官往迎帝母兴献妃。未几,命礼官议兴献王主祀称号。廷和检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书毛澄曰:“是足为据,宜尊孝宗曰‘皇考’,称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名,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瓒言,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瓒微言之,廷和恐其挠议,改瓒官南京。五月,澄会廷臣议上,如廷和言。帝不悦。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欲有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顺帝指。乃下廷臣再议。廷和偕蒋冕、毛纪奏言:“前代入继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典礼。惟宋儒程颐《濮议》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至兴献王祀,虽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第二子为兴献王后,而改封崇仁王为亲王,则天理人情,两全无失。”帝益不悦,命博考典礼,务求至当。廷和、冕、纪复言:“三代以前,圣莫如舜,未闻追崇其所生父瞽瞍也。三代以后,贤莫如汉光武,未闻追崇其所生父南顿君也。惟皇上取法二君,则圣德无累,圣孝有光矣。”澄等亦再三执奏。帝留中不下。.2023-12-07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宪宗孙也。父兴献王祐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国事。.2023-12-06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一》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1-23
《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2023-12-15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六 列传第八十四》.《张璁传》:世宗初践阼,议追崇所生父兴献王。廷臣持之,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以是年七月朔上疏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陛下嗣登大宝,即议追尊圣考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诚大孝也。廷议执汉定陶、宋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记》曰:‘礼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汉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故师丹、司马光之论行于彼一时则可。今武宗无嗣,大臣遵祖训,以陛下伦序当立而迎立之。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未尝著为人后之义。则陛下之兴,实所以承祖宗之统,与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2023-12-06
《张文忠公集类·奏疏》卷一.《正典礼第一疏》:“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大王妃者,然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复顾其私亲之说耳。……比有言者,遂谓朝议为当,恐未免胶柱鼓瑟而不适于时,党同伐异而不当于理,臣固未敢以为然也。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臣厕立清朝,发愤痛心,不得不为皇上明辨其事。《记》曰:‘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2023-12-07
张璁.《议大礼疏》:圣考只生陛下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其父母之义。故在陛下谓入继祖后,而不废其尊亲则可;谓为人后,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2023-12-07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明世宗实录》卷4.2023-12-15
徐咸,《西园杂记》:.朱厚熜又想去掉“本生”二字,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群臣跪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2023-12-17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2023-12-06
《明史》(清)张廷玉.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璁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祀宇宜称庙,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笾豆用十,乐用六佾。配位公侯伯之号宜削,止称先贤先儒。其从祀申党、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罢,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蔡元定宜从祀。”.2023-12-22
《明世宗实录》.卷一: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2023-12-17
《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七十八.《张孚敬传》.2023-11-28
《明经世文编》.卷155 陆深《国学第对》(作于正德年间):“兴业者,进取之媒,非致理之路也。其弊也,浮华而无实用。举天下之人才皆误于科举。”.2023-12-22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署部察院事兵部左侍郎兼学士张璁条陈慎科目三事,一考试文体务必要平实尔雅,裁约就正。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样,必然不可用。二是各省乡试主考官应访查举荐翰林、科道、部属等有学识有人品的人,另外派遣二人为考官;在两京进行乡试的除了命题的主考官外,增添京官两三人作为分考,以及时弥补主考之所不及。一定要严敕各御史一同参加考试选拔,以保证选取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遏制私自举荐的风气。.2023-12-17
《明臣奏议》卷10:.明臣王鳌在弘治十四年(1501年)说:“夫古之通经者,通其义焉耳,今也穿凿支离,以希合主司之求,人之才不如古,其实由此也。”.2023-12-15
《张孚敬传》.《国史》.2023-11-24
《明史·卷七十七 ·食货一》:.嘉靖八年(1529年)霍韬奏称:“自从洪武到弘治由一百四十多年,天下田地的数额已经减少了一半,而以湖广、河南、广东缺失的田亩最多。这些田地除了被王府侵夺,就是被农民隐匿。广东没有受封的藩王,田地不是被农民隐匿就是被匪寇侵夺。国家的前途,可不令人担忧。”.2023-12-17
《食货志》.《明史》.2023-11-26
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二.“上不得已乃许致仕。”.2023-12-06
《世宗实录》:.(张璁对世宗说)今之监司,苞苴公行,称为常例,篮簋不伤,恬然成风,是监司又为部院之府库矣。……上下重征,皇上虽有忧民之心而泽不下究,故清明之治卒不可成。臣见每年进表,三年朝觐,(地方)官率以馈送京官,向民科敛,小民怨声载道,上干天和,叠见灾异,皆赃夫之冒所致,宜严加禁约,犯者勿赦。’上曰:‘前后所奏,皆欲革贪风以隆治道,迩来贪墨成风,外官剥下奉上,民穷财尽,实由于此。都察院其严禁察访,犯者并以赃论。.2023-12-07
《明世宗实录》卷127:.嘉靖十年(1531年)闰六月,大规模的革除活动全面展开,浙江、两广、福建、独石、永宁、万全、等处的镇守中官因“贪纵害事”皆被裁革。.2023-12-15
《明世宗实录》卷129:.陕西、四川镇守太监以“贪肆”亦被裁革.2023-12-15
《宪章外史续编》.卷二:“陕西、四川镇守太监以“贪肆”亦被裁革”。.2023-12-15
《明史》.卷四十六:嘉靖七年,用兵部侍郎张璁言,各省主试皆遣京官或进士,每省二人驰往。.2023-12-22
《玉堂丛语》卷6《事例》:.焦竑又赞道:张璁“久于科第,谙世故,得位,每事欲复祖宗股制,行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进法,士风一变,人思奋庸,贤才辈出而无滞。”.2023-12-15
《四友斋丛说》.卷八:“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名流,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士习儒风,犹为近古。”.2023-12-15
《见闻杂记》卷11:.明朝人李乐对嘉靖前期革除镇守中官的积极作用给予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言:世宗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2023-12-15
《国朝典故》.孚敬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于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亲按其古谥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谥曰文忠,眷顾之厚,终始不替云。.2023-11-28
《歧海琐谈》.刚明峻洁,一心为公,慷慨纪事,不避嫌怨。.2023-11-28
梁章钜.《浪迹续谈》.前明有两张文忠,时论皆以权相目之,其实皆济是之贤相,未可厚非。窃以心迹论之,则永嘉(张璁)又似胜江陵(张居正)一筹。永嘉之议大礼,出所真见,非以阿世,其遭际之盛,亦非所逆料。而其刚明峻洁,始终不渝,则非江陵所能及.2023-11-28
《明经世文编》.永嘉(张璁)功在社稷,莫大于是.2023-11-28
明万历本作《国史传》.(针对议礼事件)出所真见,非以阿世(针对革除时弊)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2023-11-28
《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六.张璁“归而后公相者,经济万不如公。去公六十七年,四方无貂珰之扰,默受公赐而晏如,不知今寓内始人人扼腕而思公矣”.2023-11-28
李乐《见闻杂记》卷十一.世宗皇帝继统,年龄虽小,英断夙成,待此辈不少假借。又得张公孚敬以正佐之,尽革各省镇守内臣,司礼监不得干预章奏。往瑾时,公卿大臣相见,无敢抗礼,甚有拜伏者。自张公当国,司礼以下各监局巨珰,见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张爷”呼之,不动声色,而潜消其骄悍之心。盖自汉唐宋元以来,宦官敛戢,士气得伸,国体尊严,未有如今日者,诚千载一时哉.2023-11-28
万历本作《国史传》.以是搢绅之士,嫉之如仇。然其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终岁而一时风纪肃清,积弊顿改。在内阁,自以受上特知,知无不言。密谋庙议,既同事诸臣,多不与闻者。至于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治矣。至其持议守正,虽严谕屡下,陈辞益剀切不挠。上察其诚,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辅罗山呼之而不名.2023-11-28
焦竑《玉堂丛语》卷六.张璁“久于科第,谙世故,得位,每事欲复祖宗股制,行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进法,士风一变,人思奋庸,贤才辈出而无滞.2023-11-28
《中国通史》.张璁“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而勇于革新,可谓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阁臣.2023-11-28
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中国史研究.2023-11-24
《广雁荡山志》.“公为诸生时,刘提学将游雁山,百姓以供亿为虑,公曰:‘我为若止之。’闻者皆笑其妄。公为诗,令僧即前途上之。刘得诗,遂不至。”.2023-11-28
张璁.《温州府志》: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明代:卷四.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