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
《韩信之死》出自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事件发生于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讲述了阳夏侯陈豨叛变,刘邦率军平叛,但韩信却称病不出征,并与陈豨暗中勾结,策划袭击吕雉和太子企图篡位,最终事情败露韩信被吕后设局杀死的经过。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在楚汉争霸战中先平定魏国,再胜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学者对韩信之死有多种看法。一派认为他图谋作乱,涉及陈与他的反叛,韩信暗中策划袭击却被告发并遭处决。有的指责他权力蒙蔽、长期压抑导致愤怒冒险。易中天等学者认为韩信的性格和错判导致了他的悲剧。但也有学者否定韩信谋反,认为他因得罪当权者而被杀,旨在稳固皇权。韩信之死的原因存在争议,司马迁的描述也为后人的不同解读埋下了种子。
事件背景
韩信,淮阴区(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被视为汉初三杰之一,与萧何、张良并列。据韩姓研究者认为,其祖父名韩伦,父亲名韩臣颜。起初投奔项梁,后转投项羽,虽多次献策但未得重用。随后投靠刘邦,亦未被重用,但结识了谋臣萧何。
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得到重用,成为大将军,并提出了“攻占渭河平原,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为刘邦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在楚汉争霸战中,韩信率军先平定魏国,再胜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
公元前203年,刘邦任命韩信为相国。他领兵攻齐,打下临淄,在潍水之战中全歼二十万楚军。其功勋卓著,但要求刘邦给予名分被拒,最终刘邦封他为齐王。
后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称王齐地,该提议被韩信拒绝,并表示自己不会背叛刘邦。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率领汉军与项羽在垓下之战(今安徽灵璧县南)交战,运用计谋使楚军军心涣散,最终楚军溃败,项羽自刎而死。
事件经过
汉高帝刘邦任命阳夏侯陈豨为相国,赵、代二地的边境部队都由他监管。陈豨拜访韩信,两人在庭院中交谈。韩信对陈豨表示,他所统领的地区集结了众多精兵,而陈豨本人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他暗示陈豨,若有人诬告他谋反,皇帝起初不会相信,但若有第三次谣言传出,皇帝将可能发怒亲自率军讨伐。韩信建议陈豨先反叛,然后让他在内地响应,这样可能导致天下易主。陈豨相信了韩信的话,表示听从他的建议。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当时陈豨发动叛乱,自称王,并进攻劫掠赵国和代国。刘邦亲自率军东征讨伐他,直至第二年冬季,陈豨军队被击败。
在这段时期,韩信装病不参与讨伐陈豨,却通过他的代理人与陈豨勾结。韩信计划在夜间假扮诏书,宣布赦免役工和奴仆,并鼓励他们袭击吕雉和太子,为自己谋取权位。然而,一个曾得罪韩信的舍人被关押并准备处决,于是他的弟弟上书告发韩信要谋反。吕后为了防范韩信可能的不服从,假装向他传达陈豨已被杀的消息,邀请他入朝庆贺。韩信被带到朝廷后被捆绑,最终在长乐宫的钟室内被处决。
在被斩首之际,韩信表达了懊悔,认为自己当时不应该依赖这种策略,最终被吕后所击败。吕后下令诛杀了韩信的三族。刘邦得知韩信的死讯后,感到既惋惜又欣喜。他询问吕后韩信临死时有何遗言,吕后回答了韩信的懊悔之言。刘邦在了解情况后,将蒯通传来,质问他是否指使韩信谋反。彻承认曾有此言,但表示韩信未听从自己的建议,导致了自取灭亡,若他听从自己的话,皇帝也不会俘虏他并处死他。刘邦听后大怒,命令将蒯彻处死。蒯彻辩解称当时只知道韩信,不知道有陛下,这引发了刘邦的怀疑,最终决定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事件分析
韩信之死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解释。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所载,一些学者认为韩信死于图谋作乱。在这一解释中,陈豨拜为巨鹿县守,告别韩信时暗示韩信其所在地聚集了天下精兵,且自己将助他图谋天下。陈豨最终反叛,韩信病不前往。韩信暗中命人诈称韩信赦免官府的役工和奴仆,计划袭击吕雉和太子。然而,一名舍人的弟弟得知此事并向吕后告发韩信要反叛。吕后派武士捆绑并斩杀了韩信。
针对韩信作乱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权力蒙蔽了他的头脑,使他行事愚昧;还有人指出长期的压抑和羞辱让他陷入悲愤之中,因此走向了冒险。易中天教授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韩信之死源自他自身的错判和性格缺陷。然而,另一些学者,比如郭广生则否定了韩信谋反的说法。他认为韩信并没有造反的野心,他被杀是因为多次得罪了当权者,而刘邦诛杀韩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
在学界和历史解读中,对于韩信之死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其中一些学者支持“自取其祸”的观点,认为韩信的个人因素导致了他的死亡,比如政治理想的落后、贪婪自私、以及自大傲慢。另一些学者则倾向于“兔死狗烹”说法,认为韩信被诬陷,并强调他在最不可能造反的时候被捕。
总的来说,韩信之死的解释各不相同,追本溯源可发现,对韩信人生悲剧的解读最初源自司马迁。他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表达了对韩信的同情和惋惜,这导致了后人对于他死因的不同解读,截止2022年,韩信之死的真正原因仍然存在争议。
事件评价
关于韩信之死,有观点认为,那是因为韩信谋反才招致被杀。而还有一派观点认为,韩信没有谋反,当年蒯通穷尽天下的道理试图说服韩信,韩信都没有动心,所以他们认为,韩信谋反是莫须有的罪名,是被冤枉的,关于韩信有没有谋反,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两派的观点一直存在着分歧。——(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韩信不听从武涉、蒯彻的策反,死不背汉,是其性格所致,欲报知遇之恩故也。——(凤凰网评)
刘邦在陈用欺骗的手段抓住韩信,说他自己确实有对不起韩信的地方;不过,韩信在某些地方也是咎由自取。当初,刘邦与项羽在荣阳相持,韩信消灭齐国,不回来报告刘邦,却自己在齐地称王:后来刘邦在固陵追击项羽,和韩信约好同时进攻,结果韩信又不来。在那个时候,刘邦已经产生了诛杀韩信的想法,只是力量还不够而已。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能依仗什么呢。借机谋利是小人,报答恩德是君子。韩信自己像小人那样谋取利益,却指望刘邦待他如君子,岂不是太荒谬了。——(司马光评)
后世有人认为,韩信为刘邦南征北战,汉朝能够得到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韩信的军事能力:再看他先前拒绝蒯彻的建议,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想着谋反呢。 实在是由于爵位被削,心里不平,才不得不造反;其实刘邦也有对不起韩信的地方。——(《资治通鉴》评)
参考资料
汉初三个韩信 皆功成名就 命运大不同.华西新闻.2023-12-06
百家讲坛 2011年 第92期 反乎冤乎.央视网.2023-12-06
《通鉴》札记(6) 韩信之死 为何好人没有好报?.凤凰网.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