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
甘泉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县域总面积2300.7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2月,全县辖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9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兼有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甘泉县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1998年,下寺湾乡改为下寺湾镇,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美水街道;将原城关镇的雷家沟、圪崂、高哨、南沟门、油粉、和平、枣林、寺沟、新民、雷村、新河、岳屯、汪屯、石桥峪14个村划归石门乡,撤销石门乡,设立石门镇。调整后,甘泉县辖1个街道、3个镇、2个乡:美水街道、下寺湾镇、道镇、石门镇、桥镇乡、劳山乡。甘泉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油页岩、紫砂土、盐等矿产资源丰富。甘泉县森林覆盖率为76.84%。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40天,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甘泉县因城南美水而得名,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学之乡”。甘泉县境内传统民间文化有“陕北张俊功说书”“甘泉莲花灯”“甘泉书画”等,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2023年,甘泉县完成生产总值41.2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截至2024年,甘泉县有四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一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年接待中国国内外游客多达百万人次。
2020年6月30日,甘泉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甘泉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宋以前
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甘泉属武威郡。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初属翟国,后属晋国。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春秋属魏,战国初属魏,后属秦。秦(前221~前206年)秦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甘泉属上郡。汉(前206~220年)西汉,甘泉宫仍属上郡。东汉末、为匈奴所占。三国(220~265)三国时,陕西省大部属曹、魏。魏在今甘泉石门置青州县,始筑青州城、马超洞。 晋(265~420) 晋朝时(281年前)甘泉为羌胡占据。南北朝(420~589)北朝属魏之东秦州;西魏属城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境内设石城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废,入因城县。隋(581~618) 甘泉属上郡。唐(618~907)武德元年(618)设伏陆县。贞观四年(630),甘泉雨雹。调露元年(679),甘泉霜灾,草木皆枯。天宝元年(742),伏陆县改称甘泉县。乾宁二年(895),甘泉雨60日。五代(907~960) 乾二年(949),甘泉6月旱。 宋(960~1279)建隆三年(962),甘泉春夏不雨。熙宁元年(1068)秋,甘泉雨雹。庆元六年(1200)十一月,陕北地震,波及延安市、甘泉,震级。
金至清朝
金(1115~1234) 甘泉隶属鄜延路延安府。元(1271~1368)甘泉隶属陕西延安路。至正十八年(1358),甘泉大旱,百姓以草根、树皮代粮、人犬相食。明(1368~1644)甘泉隶属陕西布政司延安府。宣德三年(1428),甘泉大旱,民饥。成化十六年(1480),甘泉籍朱本善修子长县志。隆庆二年(1568)二月,延安地震,波及甘泉。崇祯四年(1631)十一月,陕西招降义军复起,甘泉陷,杀参政张允登。五年(1632),甘泉大饥。民食尽树叶树皮,腹坠而死。人相残食、僵尸遍野。七年(1634)八月,义军破甘泉城。清(1644~1911)甘泉隶属延安府。顺治四年(1647),甘泉蝗灾。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月,甘泉风拔树。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冯土铸辑县志末成,以疾归。二十四年(1759)三、四月少雨,麦受旱减产。三十年(1765),知县汪永聪编《甘泉县志》八卷。四十一年(1776),知县王星烛修《甘泉事宜》二卷。道光十九年(1839)八月一、三日,大雨。府村、道镇等处被洪水淹死34人。冲毁部分房屋、窑洞。同治六年(1867)四月二十一日,大元帅张福满、副元帅李雄安率万余名农民起义军,配合回民起义军攻陷甘泉城,杀县令陈泽农全家。光绪十七年(1891),境内洛河川一带连降冰雹,秋禾多被打折。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今甘泉地域仍分属甘泉、安塞二县辖。二县均隶陕西省榆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县均隶陕西省直辖,道级建置撤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今甘泉县境先后成立4个县级红色政权,分别为桥镇、下寺湾、石门、洛三川一带的安塞县革命委员会,劳山一带的肤甘县革命委员会,清泉及临真一带的红泉县革命委员会,道镇、府村川一带的鄜甘县革命委员会。同期,中华民国之甘泉、安塞县建置仍存,仅为固守县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在陕甘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肤甘、鄜甘、红泉县撤销,成立甘洛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先后迁驻王家坪、高家哨、关家沟。原安塞区所辖今甘泉西北片桥镇、下寺湾、雨岔、王坪一带地域划入甘洛县辖,原甘泉所辖东川临真、麻洞川、南泥湾一带地域划入延安县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甘洛县改称甘泉县,成立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受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同时并存的国民党甘泉县政府受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行政督察署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国民党甘泉县政府撤离,结束两个县政府并存的局面。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甘泉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甘泉县政府,隶属陕北行政区延属分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国民党军二次进占甘泉城,设置党部、县政府等政权机构。甘泉县政府离开县城在乡下开展游击活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国民党甘泉县政府弃城撤离,甘泉全境光复。县政府迁驻城内。
1949年后
1949年2月,甘泉城区改称城市乡,全县原5个区19乡,缩编为4个区20个乡。1956年3月30日,全县时有初级农业合作社170个、3967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4.55%;高级社168个、3947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4.5%;入社土地112737.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2%。至此,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61年9月,恢复甘泉县制,辖桥镇、下寺湾、王坪、甘泉、道镇、劳山公社。1981年1月,恢复甘泉县人民政府。
1998年,下寺湾乡改为下寺湾镇,道镇乡改为道镇镇。调整后,甘泉县辖3个镇、6个乡:城关镇、下寺湾镇、道镇镇、桥镇乡、东沟乡、高哨乡、石门乡、雨岔乡、劳山乡。2011年,撤销高哨乡并入城关镇,撤销东沟乡建并入道镇镇。调整后,甘泉县辖3个镇、3个乡:城关镇、下寺湾镇、道镇、桥镇乡、石门乡、劳山乡。2013年末,甘泉县辖3个镇、3个乡,共有4个社区、11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美水街道;将原城关镇的雷家沟、圪崂、高哨、南沟门、油粉、和平、枣林、寺沟、新民、雷村、新河、岳屯、汪屯、石桥峪14个村划归石门乡,撤销石门乡,设立石门镇。调整后,甘泉县辖1个街道、3个镇、2个乡:美水街道、下寺湾镇、道镇、石门镇、桥镇乡、劳山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泉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中部,东经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东邻延安市宝塔区,西接志丹县,西北与安塞区毗邻,南部及西南与富县接壤。县城向南经铜川市至省会西安333km,北距延安市40km。县域东南至西北长约80km,东北至西南宽约50km,土地总面积 228462.6hm2。
地质
地质为鄂尔多斯地台盆地,结构简单,单翘曲,为陕北台凹中部,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岩系,倾向西,倾角1°—3°,海拔高程950—1625m,高差675m,分别呈水平状。出露地层的上三迭统与河湖沼泽相沉积110m,下侏罗77m,中侏罗沉积100—300m,中侏罗残余40m。下寺湾、桥镇、府村部分村组为下白垩统红色6层碎屑岩,其余均为第三系三趾马红土层、灰绿色泥灰岩夹白色或紫红条带和第四更新统和全新统。地表以黄土为主,厚5—85m,(古黄土25—45m,老黄土5—20m,新黄土10—20m)。因此,含粉砂、大孔隙、透水性强、疏松易碎,垂直节理发育,水分易下渗,保水性差,遇雨冲刷、侵蚀、水蚀土壤耕层,沟岸塌,沟头前进,地表土壤泥沙被大量冲挟,山洪造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地形地貌
甘泉县位于延安市西南洛河流域,地处东径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之间,土地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地质为鄂尔多斯地台盆地,结构简单,单翘曲,为陕北台凹中部,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岩系,倾向西,倾角1°—3°,海拔高程950—1625m,高差675m,分别呈水平状。出露地层的上三迭统与河湖沼泽相沉积110m,下侏罗77m,中侏罗沉积100—300m,中侏罗残余40m。下寺湾、桥镇、府村部分村组为下白垩统红色6层碎屑岩,其余均为第三系三趾马红土层、灰绿色泥灰岩夹白色或紫红条带和第四更新统和全新统。地表以黄土为主,厚5—85m,(古黄土25—45m,老黄土5—20m,新黄土10—20m)。因此,含粉砂、大孔隙、透水性强、疏松易碎,垂直节理发育,水分易下渗,保水性差,遇雨冲刷、侵蚀、水蚀土壤耕层,沟岸坍塌,沟头前进,地表土壤泥沙被大量冲挟,山洪造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气候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 8.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7 小时,平均日照6.8小 甘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8 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无霜期 148 天,年降雨量 126.3 毫米。
水文水利
甘泉县属黄河流域北洛河水系,北洛河从西北部入境,南部出境,流长95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沟1311条,分布在全县境内的各乡镇(街道办)、村、组,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7条。
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甘泉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全长95㎞,多年平均过境水量24811万m³。100km2以上的有雨岔沟、龙咀沟、大庄河沟、岳屯沟、劳山川、府村川、清泉沟河,均注入洛河,构成洛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5511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304万m3,地下水资源量2043万m3,两者重复量1836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88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679万m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07万m³,二者重复量为600万m³。
生态资源
国土“三调”及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计算,甘泉县林地保有量为2619400.64亩,其中国有1643540.69亩,林集体林地975859.95亩。森林覆盖率为76.84%。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40天,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植物资源
甘泉县植物资源丰富,面积广阔,种类繁多,有森林资源1742800亩,覆盖率达50.61%;草资源1007298亩,共71科365种;农作物种植465524.73亩。甘泉是地带性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叶林区地带,甘泉县乔木、灌木林覆盖率50.69%。森林以幼年杂木林为主。林龄结构中,次生林约占五分之四。活木蓄积总量为425.31立方米,年粗长率5.3%,粗长量225000立方米。净生长率2.15%,净生长量91000立方米。
动物资源
鱼类有鲤鱼、草鱼、红鱼、青鱼、鱼。两栖动物种类较多,多属无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动物有鳖、壁虎、眼镜蛇属、亚洲蝮属、竹叶青、偶有银环蛇、赤练蛇。鸟类有鸭、鹅、老鹰、鸡、环颈雉、山鸡、鸽、斑鸠、杜鹃、雀鹰、鸮形目、、戴胜、啄木鸟科、燕、喜鹊、灰喜鹊、乌鸦、大嘴乌鸦、寒鸦、百灵、黑枕黄鹂、柳莺属、山雀科、麻雀、朱雀、怪子、黄告、鸽虎、憨半痴、画眉、鹦鹉、八哥。兽类有鼹鼠、蝙蝠、鼠兔、紫貂、小家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仓鼠、狼、狐、豺、狼狗、狮子狗、黄鼬、青、欧洲狗獾、水、豹猫、猫、金钱豹、马、骡、驴、牛、猪、山羊、绵羊、野猪。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
人口民族
2021年5月20日,延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甘泉县常住人口为76929人。截至2024年,总人口8.9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兼有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概述
2023年,全县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2023年完成生产总值41.28亿元,增长8.4%(其中:完成一产增加值6.24亿元,增长4.3%;完成二产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22.1%;完成三产增加值19.08亿元,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1亿元,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下降14.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增长6%;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4元,增长8%;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31元,增长5.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1%。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131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77575万元,增长4.2%,占总产值的68.5%;牧业产值28304万元,增长5.8%,占总产值的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13万元,增长8.5%;林业产值1812万元,增长26.2%;渔业产值86万元,增长2.1%。全年累计出栏猪21135头,增长8.4%,猪存栏12600头,增长13.7%;羊子出栏48478只,下降1.95%,羊存栏61860只,增长1.7%;牛出栏1695头,下降0.9%,牛存栏4130头,增长20.4%。肉类总产量3231.7吨,增长1.3%。禽蛋产量5959.2吨,增长0.2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158亩,粮食总产量44616吨。园林水果总产量12515吨,比上年增加2384吨,增长23.5%。全县蔬菜面积27710亩,比上年增长6.5%,蔬菜总产量99518吨,比上年增加5423吨,增长5.8%。
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76865.9万元,同比增长38.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其中,能源工业完成产值137952.7万元,增长54.4%;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138913.2万元,增长2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开采天然气1.78亿方,增长638.2%;原油21.11万吨,增长0.4%;管材制造13.25万吨,增长20.3%。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345.7万元,同比增长12.6%,完成增加值11120万元,同比增长4.8%。
服务业
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4位。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49.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8个百分点。三产六大行业呈现“5增1降”态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9.2%,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2%,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下降5.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8.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8%。
社会事业
卫生
2022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06人,卫生机构床位425张。
环境保护
2022年末,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6天;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到III类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全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96%,绿地率达39.25%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6平方米;全年共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1.72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7%以上,进场垃圾处理率达97%。全年共完成供水量167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文化教育
截至2022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9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6所,小学12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0913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4296人,小学在校学生数640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数217人。全县拥有教职工1198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553人,小学教师598人。全县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2459人,教职工3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文化事业机构10个,其中:乡镇文化站6个。档案馆1个,馆藏案卷31293卷,62586件。党史办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49800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06人,卫生机构床位425张。
人民生活
截至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2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5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08元,增长4.8%。城乡收入比2.71,较2021年2.75缩小0.04个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
交通
2022年末,全县完成客运量8.32万人次,节能环保公交车12辆。全县公路里程630.9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57.907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23.5公里,国道39.61公里,省道62.7公里,县公路53.8公里,乡公路94.84公里,村级公路298.58公里。全县邮政业务总收入1215万元,邮政函件业务2937件,包裹业务78235件,快递业务量1352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7万元。
人文
历史文化
甘泉县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美,甘泉因城南美水而得名。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学之乡”,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境内红色革命旧址众多,传统民间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景观奇特秀美。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以“陕北张俊功说书”、“甘泉莲花灯”、“甘泉书画”等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文化,以“美水泉遗址公园”“秦直道甘泉段”“白鹿寺千年银杏树”等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雪地讲话)”“下寺湾毛泽东旧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甘泉大峡谷”“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以“石门豆腐小镇”等为代表的古村落民居和民俗饮食文化。
旅游
截至2024年,全县有四个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一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甘泉大峡谷、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甘泉美水泉景区、甘泉县石门豆腐小镇景区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下寺湾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多达百万人次。
旅游景点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下寺湾镇义字沟村027号,该旧址由11孔坐西北面东南的石窑洞和院落组成,2014年6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大峡谷
俗称山体石峡,红砂岩地质,历经数千万年风沙切割和流水溶蚀、冲刷而成,是典型的地埋式峡谷,丹霞地貌,国内罕见,具有唯一性,享有“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之美称,堪比美国羚羊大峡谷。峡谷主要分布于甘泉县下寺湾、桥镇、东沟等地,由大小120余条峡谷组成, 知名峡谷尤以桦树沟峡谷、牡丹沟峡谷、一线天峡谷、龙巴沟峡谷、花豹岔峡谷而著称。
香林寺
香林寺简介香林寺(又名弘门寺)位于甘泉县城西北40公里下寺湾镇,香林寺平村北的奇峰上。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2-28
甘泉县概况.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2023甘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7-21
来源:甘泉县人民政府.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2-28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记者手记丨今日上午考察团抵达陕西甘泉县考察(图).中国甘肃网.2024-02-28
甘泉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2020年1月延安市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延安市民政局.2024-04-30
甘泉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4-30
经济状况.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2-28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5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1-05-28
大事记.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4-30
甘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甘泉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甘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甘泉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甘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甘泉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甘泉县生活污水.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4-04-30
延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分县(市、区)常住人口情况--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人民政府.2021-05-23
2022甘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1-14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甘泉大峡谷.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香林寺.延安市甘泉县人民政府.2024-04-30
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2020-07-12
陕西陇县、凤县、甘泉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百家号.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