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马铃薯的人
《吃马铃薯的人》(英文:The Potato Eaters)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于188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吃马铃薯的人》描绘了贫困农家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吃阳芋的景象。这幅画是他早期风格的杰出代表,色调阴郁暗淡,明显受到了乡土派画家让·米勒及荷兰传统派画家的影响。画里的德格鲁特一家是梵高在荷兰纽南唯一的朋友,为这幅作品,梵高画了上百幅关于农民及土豆的习作,并且准备了一系列草图才完成最终的画作。
在《吃马铃薯的人》中,文森特·梵高使用厚涂技术在形式上营造出质感和深度感,尤其是人物的面部和手部。栗色、绿色和蓝色的调色板赋予场景一种喜怒无常、大气的品质,而人物和物体粗糙、棱角分明的表现形式反映了梵高对于描绘农村生活以及工人阶级现实场景的关注。这幅画大胆的笔触、戏剧性的灯光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运用反映了梵高希望对人物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更具情感和心理细微差别的表现。
《吃马铃薯的人》代表了梵高早期为超越传统的学院派人物画方法所做的努力,是梵高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第一幅画作。此时梵高的绘画逐渐脱离荷兰精确描绘的传统技巧,转向现实主义中完整却不加修饰的绘画风格,在这幅画中,梵高几乎是以一个素朴的、原始主义的画家的面目出现,坦诚且富于感染力。梵高自认为《吃马铃薯的人》是他绘画风格的一大进步。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作品以丰富表现力和鲜明色彩著称,早期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后受印象派影响并融合了日本版画艺术,画风由写实变为表现意境。文森特·梵高一生中有油画870幅左右,素描1100幅左右,其中《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星夜》等画作家喻户晓,身世界名画之列。
时代背景
《吃马铃薯的人》是梵高在初期——纽南时期的画作,初期用色较暗,主要描写矿工的贫困生活和农村题材。故乡的自然风光滋养着他的艺术灵魂,可他仍然不满。他敬仰让·米勒,立志成为“农民画家”,为了体会农民生活的本质,他也在烈日炎炎下同农民一起劳作,彻底地过着农民生活,这一时期,对人物的研究和刻画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画里的德格鲁特一家是文森特·梵高在荷兰纽南唯一的朋友。
梵高在创作这幅油画之前,已经创作了多张素描草稿和版画作品。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梵高的这幅作品受到了比利时画家夏尔·德格鲁的《晚餐前的祝福》的影响和启发。德格鲁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在晚餐前做祷告的画面,这类题材与基督教中“最后的晚餐”息息相关,因此梵高的作品也有可能带有宗教暗示。
梵高的父亲于1885年3月底中风过世,这件事成为了他与其他家人矛盾的导火索。不久之后梵高就离开了家,搬去画室住。画里的德格鲁特一家是文森特·梵高在荷兰纽南唯一的朋友,为这幅作品,梵高画了上百幅关于农民及阳芋的习作。
创作过程
为了这幅作品最终效果,梵高准备了一系列草图。
第一版
《吃马铃薯的人》第一版,与梵·高往常的习作风格大抵相近,具有些许草图意味。不同的是,他丰富了场景,增加了人物数量,没有被刻意安排的相对放松的画面关系,使观者确信,这是一次朴素平常的农家晚餐。
第二版
1885年4月,梵高在给弟弟提奥(Theo)的信中附上了该作品的第一版草图,梵高在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简单地说,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
未过多久,他画出第二版《吃马铃薯的人》。此幅画作里,人物有所增多、刻画略有深入,明暗关系也被处理得更加强烈。为了展现“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形象,文森特·梵高对部分细节进行了有意识地调整,只是,介于中间的第二版《吃马铃薯的人》,少了草图的轻松之感,却又不比终版完整,它只能被归为过性渡画作。
石版画
第二版草图一完成,他就将其制作了石版画,寄给弟弟及好友。但由于他缺乏经验,印刷出来的图像是镜像的。
最终版
4月13日至5月初,梵高完成了最终版的绘画,并将其命名为《吃马铃薯的人》。与草图不同的是,它不是在现场绘制的,而是梵高凭借记忆,在位于纽南的工作室中绘制的。他对脸部进行了研究,并在某天晚上回到小屋当场进行了一些修改。
在最终版,文森特·梵高将色调调回到草图时的灰暗温和样貌,以隐喻家庭氛围的温暖和谐。他努力塑造每一个人物,以至于把露出面部的四个人,全部堆叠成了紧绷的状态。这种紧绷并不突兀,相反,它应合了农民的皮肤特质,画中人的紧绷与粗糙,在一束暖光的照耀下,甚至变得更加真实动人。
1888年,梵高因精神问题入住离圣雷米镇普罗旺斯的精神病院,他给母亲和弟弟写信,要求他们给他寄出《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画,他希望以此为灵感,重新绘制一副。然而,文森特·梵高于1890年自杀,并没有重绘出这幅画。
作品内容
《吃马铃薯的人》中描绘了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艺术鉴赏
人物
在构图上,文森特·梵高以灰色系中的浅色作为画面背景,衬托出深色的人物。整幅画的构图简单明了,人物形象纯朴,栩栩如生。这幅作品与前人所画在构图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离模特太过靠近,产生了透视上的偏差。正是这种偏差感,使得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整个画面是一种沾着灰土的阳芋色,画里人物虽然都是蒜头鼻高颚骨,骨节粗大,但眼神明亮、朴实憨厚。在笔触上,梵高用粗犷的笔触刻画出劳动者们高耸的颧骨、粗糙的双手、瘦骨嶙峋的躯体。
色调
在色调上,昏暗的黄色灯光衬托出人物黑暗憔悴的脸;低矮的屋顶、微弱的灯光、狭窄的空间、灰暗的色调,都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吃马铃薯的人》沉闷暗淡的色调与这幅画的寓意相得益彰。室内空间是由中央的灯照亮的,这使得画面呈现出深灰色。男性主人公的裤子使用了土褐色,灰色基调与绿色和蓝色的搭配使用,大大降低了色彩的鲜艳度,给人一种单调阴暗的氛围。
艺术价值
《吃马铃薯的人》是文森特·梵高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第一幅画作。梵高认为好的绘画必须具有启发性,能传达内在的深意,而不是只注重绘画细节和表面技巧。画中人物的色彩,不是城市富人干净完美的明亮色系,而是像涂上一层泥土般质朴的暗沉,表达出农民辛苦做完一天的工作后,用那双勤劳的手拿起马铃薯,享用自己付出劳动赚取的回报。此时梵高的绘画逐渐脱离荷兰精确描绘的传统技巧,转向现实主义中完整却不加修饰的绘画风格。梵高认为《吃马铃薯的人》是他绘画风格的一大进步。
不论以何种标准,就算以1885年荷兰的绘画标准来看,《吃马铃薯的人》都显得如此别扭,线条和笔法上非职业画家的笨拙以及毫不优雅、精致的情感都可以赶上保罗·塞尚的早期作品。但是,正是这些特质赋予这幅画坚信不疑的力量。人物形象参差的轮廓线充满了不安的感觉,漫画般地勾勒出了脸庞和服装的样子;最简单的单点透视法的画面设计被扭曲地压缩起来,充满了动态感;粗糙而浓厚的笔触营造出了黯淡的、泥土般的色调构成的一个阴郁的环境。这样的粗犷特色将一个平凡场景转化成了一个情感激烈而直白的场景,学院派不带个人情感色彩的精湛技法在此完全是没有的。在这幅画中,文森特·梵高几乎是以一个素朴的、原始主义的画家的面目出现,坦诚,富于感染力。
作品评价
《吃马铃薯的人》是梵高第一幅雄心勃勃的画作,在这幅画中,他综合了自己对艺术和社会的看法:他认为这不仅是一幅关于农民的画,也是一幅为农民而画的画。然而,梵高从来不是一个平庸的现实主义者;他对绘画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卫报》评)
梵高在用心描绘现实,表达真正的平民现状,《吃马铃薯的人》中所诠释的生命力超越了绘画技巧和结构本身。但这幅画粗拙的造型和暗淡的颜色一直被当时的画商和艺术家所诟病。(《中国艺术报》评)
《吃马铃薯的人》尽管再现了乡村家庭的寒酸和艰辛,但这些人物身上却显示着不卑不亢的生活姿态和朴实的家庭温馨——这是文森特·梵高在创作自画像之前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诸葛沂评)
收藏信息
相关事件
相关轶事
《吃马铃薯的人》画中的大女儿当时意外怀孕了,村里的教父怀疑是梵高干的,要求梵高娶这个女孩,梵高明知道是教堂的执事干的,但他答应了女孩要保守这个秘密,于是,完成这幅作品的第二天,梵高离开了村子。
梵高将画作印刷后寄给了好友安东·范·拉帕德(Anthon van Rappard),拉帕德对此画提出了许多批评,如人物不真实,手太短,鼻子缺一半等。从此以后,文森特·梵高再也没有和他说过话。
盗窃事件
1988年,收藏于克罗勒·穆勒博物馆草稿版《吃马铃薯的人》连同另外两份画作失窃,不久,窃贼归还了其中一副并索要250万美元的赎金。7月13日,警方找回了这幅作品,未支付任何赎金。
1991年,梵高博物馆中包括最终版《吃马铃薯的人》在内的20幅画作被盗。但是由于盗贼用于逃跑的车子在路上爆胎,这起案件在35分钟后便告破。
参考资料
The Potato Eaters, 1885.artsy.2024-04-18
De aardappeleters.vangoghmuseum.2024-04-19
梵高精神病院里描绘窗外天地画作展出 价格超6亿港元.中国新闻网.2024-04-19
印象画派巨匠:梵高.新浪收藏.2024-04-18
【郭老論美】從黑見真~梵谷低調美學隱含人生密碼.雅虎新闻.2024-04-19
小土豆烹出最时尚美食.青海日报.2024-04-18
一套珍贵老照片,沿着梵高的足迹寻觅画中故地.澎湃新闻.2024-04-18
艺术一刻|梵高:终于开窍了.澎湃新闻.2024-04-18
梵高是如何创作出《吃土豆的人》.网易.2021-11-20
吃马铃薯的人.fta.2024-04-19
上野之森美术馆“梵高展”:梵高何以成为梵高.今日头条.2023-04-03
梵高:“疯子”与“天才”的较量.中国文艺网.2024-04-18
170年后,天真的梵高仍教我们渴望生活.澎湃新闻.2024-04-18
梵·高:这是我最好的一幅画.澎湃新闻.2024-04-18
The Potato Eaters by Vincent van Gogh.vggallery.2024-04-19
An Exhibition of Never-Before-Seen Sketches Reveals That Van Gogh Planned a Sequel to His Famous Painting ‘The Potato Eaters’.artnet.2024-04-19
Unseen Van Gogh sketches that rework scorned masterpiece to go on display.theguardian.2024-04-19
The Potato Eaters by Van Gogh: Analysis and Meaning.artsapien.2024-04-19
“The Potato Eaters” Van Gogh – Analyzing “The Potato Eaters” Painting.artincontext.2024-04-19
The Potato Eaters, Vincent Van Gogh (1885).theguardian.2024-04-19
拯救心灵:梵高的自画像.光明网.2024-04-18
Van Gogh’s ‘Potato Eaters’ sketch at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from a masterful draftsman, genius painter and peasant wannabe.theartblog.2024-04-18
The potato eaters, 1885.artsy.2024-04-18
The Potato Eaters.moma.2024-04-18
To Anthon van Rappard. Nuenen, on or about Tuesday, 18 August 1885..vangoghletters.2024-04-19
Anthon van Rappard to Vincent van Gogh. Utrecht, Sunday 24 May 1885..vangoghletters.2024-04-19
The Potato Eaters by Vincent van Gogh.mydailyartdisplay.2024-04-19
Great Art Thefts Of The 20th Century.forbes.2024-04-18
6 Perfect Crimes That Got Foiled By Stupid Accidents.cracked.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