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聂唐卓玛拉康

聂唐卓玛拉康

聂唐卓玛拉康(藏语:སྙེ་ཐང་སྒྲོལ་མ་ལྷ་ཁང་,威利转写:snye thang sgrol ma lha khang,THL:Nyetang Drölma Lhakang),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与阿底峡(980–1054)有关,他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创始人。聂唐卓玛拉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幸存,保存了大部分珍贵文物。现存度母殿是20世纪30年代由热振活佛主持重修的。

历史

聂唐卓玛拉康位于拉萨市曲水县西南中尼公路旁,聂当乡(“聂当”与“聂塘”是同一藏语名称的不同汉译)境内。聂当乡距曲水县驻地36公里,距拉萨市33公里。该寺由阿底峡尊者创建,仲敦巴·嘉瓦迥乃扩建。阿底峡曾到聂塘、热振等地说法。1054年(北宋皇祐六年),阿底峡在聂塘圆寂后,仲敦巴成为从弟子之首。翌年,仲敦巴集合众人,在聂塘为其举办周年供,并且集资兴建了古朋寺作为纪念。因正殿主供卓玛佛像,故取名“卓玛拉康”,意为“度母佛堂”;又因位于聂塘地方,故又称“聂塘寺”。阿底峡所作的绘画作品很多,其中他用自己的鼻血绘成了两幅唐卡,一幅由热振寺收藏,一幅由聂塘卓玛拉康收藏。古蚌拉康供奉有一尊高0.68米的阿底峡自塑像。阿底峡在聂塘卓玛拉康的遗物还有其生前使用过的法螺及化缘钵。他终生形影不离的一座木塔“哲美曲登”,以白檀香木制作,现仍然收藏在聂塘卓玛拉康内的佛龛中。阿底峡圆寂后,骨灰埋在聂塘卓玛拉康之前约500米处,建有坟墓及祠庙。后来,阿底峡的坟墓及祠庙均被毁,但其骨灰罐仍存聂塘卓玛拉康。如今的聂塘卓玛拉康是1930年代热振活佛主持重修后的面貌。

建筑

聂塘卓玛拉康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大门及庭院:大门内有一座铺石庭院,院落南北两侧为寺庙管理人员的住房。白塔:正殿前带有宽敞的檐廊,檐廊北端有两座建在地平线以下的白塔,塔刹部分露出于地面:一座为阿底峡的衣冠塔,内藏阿底峡生前穿过的鞋、帽、衣;另一座为仲敦巴·嘉瓦迥乃的衣冠塔,内藏其生前用过的鞍鞒、披风。檐廊两端连通正殿后侧为转经道。正殿:为坐西朝东的二层建筑。正殿一层有三座佛殿:主殿为卓玛拉康,南配殿为朗杰拉康,北配殿为古蚌拉康。卓玛拉康(又称“度母殿”):主供二十一尊度母,衣着、颜色、形象各不同。佛经认为二十一尊度母乃自观世音菩萨分化出来,二十一尊度母保护人类不受八种灾难(狮子、象、火、蛇、匪、镣铐、水、故)。二十一尊度母中,绿度母处于主要地位,其心咒(音译“嗡达列度列梭哈”)被称作“根本心咒”,与二十一尊度母的根本心咒(音译“嗡达列登木梭哈”)的效果相同。除绿度母外,二十一尊度母还包括救灾求难度母、救地灾度母、救水灾度母、救火灾度母、救风灾度母、增福慧度母、救天灾度母、救兵灾度母、救狱难度母、救盗难度母、增威观度母、救魔难度母、救畜难度母、救毒难度母、伏魔度母、药王度母、长寿度母、宝源度母、如意度母、颦眉度母。佛塔正龛供奉着释迦牟尼像,两侧为十大弟子(即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阿难陀、优波离、阿那律、摩诃迦叶富楼那迦旃延罗睺罗)立像。朗杰拉康:主供佛塔“朗杰曲登”(意为“胜利宝塔”),乃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而建,为八大佛塔之一。该塔高10米。朗杰曲登两侧还有两座灵塔,即那若巴(古印度人,底洛巴的弟子。生卒年为1016年-1100年)的灵塔和仲敦巴的灵塔。古蚌拉康:主供三长寿佛(即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佛龛雕塑着飞天等天神。据说,古蚌拉康是聂塘卓玛拉康最早的佛殿,为阿底峡生前所兴建,阿底峡圆寂后,仲敦巴在此基础上扩建为日后的聂塘卓玛拉康。《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古蚌拉康内供奉有阿底峡的灵骨塔(为噶瓦释迦旺秋所建),塔下有一尊名叫“酷似我”的阿底峡塑像,传说该像是为阿底峡在世时造的留真像,像上留有阿底峡的指痕。此外,该殿还有喇嘛当巴索南坚赞的大灵骨塔等等。达赖喇嘛行宫:正殿二层为达赖喇嘛的行宫,当年达赖喇嘛出巡或来朝拜时,常居住在此处。

文化遗产

聂唐卓玛拉康作为公元1274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简介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聂唐卓玛拉康 VI-763

聂塘卓玛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30公里曲水县聂塘区,为纪念孟加拉高僧阿底峡所建。公元11世纪,著名孟加拉僧人 阿底峡应邀到拉萨传教宏法,曾长居此地,直至1054年圆寂。弟子们为表纪念,于此建寺,俗称聂塘寺。因主供阿底峡生前随身供奉的本尊度母铜像(即卓玛佛像),遂名卓玛拉康,又名聂塘度母殿,现存的度母殿为20世纪30年代由热振活佛主持重建的,最初的形制已无法了解。卓玛拉康内保存着阿底峡大师生前用过的白法螺、化缘钵和他一生形影不离的白檀香本制作的木塔。该寺地处公路边,来往参观非常方便。2001年06月25日,卓玛拉康作为公元1274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聂唐寺目前妥善供奉着一尊由阿底峡尊者当年随身携带供奉至雪域的弥勒佛(强巴)圣像,因为像本身会发出肢体感知声响(阿嚓----藏语意思类似汉语身体反映的语言“哎呦”),当有人用手指触碰该像时即刻会发出“阿嚓、阿嚓”的反应,当然还有其它许许多多殊胜功德及不可思议之加持,因此这尊弥勒菩萨像得到了“强巴阿嚓”的尊称并闻名于藏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深夜,一伙胆大妄为的盗贼竟然盗走了强巴阿嚓像,虽然经相关部分全力追寻侦破也无功而返。一年多后纽约索斯比秋季拍卖会上,这尊举世闻名的强巴像以天价身份现身于此!当然它历史及对佛教徒们的感情这些文物商们是不得知晓的。后来由于中国有关方面按照相关国际公约并一再强烈要求及努力下,美国政府才勉强答应归还,但提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交接,届时中国方面还必须提供当事人及图片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像的来历。

交接的那天中原地区方面到场的除了法律、文物等相关部门人员还特别安排了聂唐寺的主持、香灯师等数名僧人同往香港交接现场。当美方打开这尊佛像的包装,庄严的弥勒佛圣容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在场的主持及僧人都立即口诵“嘉苏却乌(顶礼皈依)-”并如木桩倒地般匍匐顶礼!香灯师更是扑上去用袈裟抱住佛像并紧紧抱在怀里,诵经的同时还夹杂着哭声。

对此场面,在场各方所有的人都无语而立,结果自然是顺利的履行交接手续,接下来就是选择吉日迎请弥勒圣尊重归聂唐。据记载强巴阿嚓返回聂唐寺的那天,整个拉萨城如过年一样喜庆,人们纷纷穿戴上节日的盛装前来顶礼弥勒尊容。现在强巴阿嚓像依然供奉在主殿的原地,只是由于安全原因,瞻仰到尊容不是太容易了。

保存现状

现存的卓玛拉康为20世纪30年代由热振活佛主持重修的。殿堂呈“一”字形,共二层,坐西朝东,大门内有一铺石庭院,院落南北两侧是寺管人员的住房。正殿前有宽敞的檐廊,其北面有两座修在地坪以下的白塔,塔刹部分露在地面,形制较为特殊:一为阿底峡的衣冠塔,里面藏有阿底峡生前穿过的鞋、帽、衣;另一为仲敦巴•嘉瓦迥乃的衣冠塔,里面藏有他用过的鞍鞒、披风。檐廊两端连通正殿后面为转经道。公元11世纪,著名僧人阿底峡应弟子仲敦巴•嘉瓦迥乃等人邀请由印度至阿里来拉萨市传教弘法,曾长期住于卓玛拉康,直至圆寂。弟子们为表纪念,在此修建了藏有大师骨灰的灵塔,第二年,笃信大师的邦顿作施主,在塔旁建造殿堂以供养阿底峡生前随身供奉的本尊度母铜像,遂名聂塘度母殿。

卓玛拉康正殿有3座佛殿:主殿为卓玛拉康(亦称度母殿),主供二十一尊度母,她们的衣着、颜色、形象各不相同,秀丽而端庄。南配殿为朗杰拉康,主供佛塔朗杰曲登,意为胜利宝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而建,系八大佛塔之一,高10米;卓玛拉康北配殿为古蚌拉康,供三长寿佛(即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佛龛雕塑有飞天等天神,还供有一尊高0.68米的阿底峡塑像,传说是阿底峡生前所塑,并亲自开光,称赞很像自己,故后人称之为“像我像”。殿内铜塔传说是阿底峡大师带来的。

在卓玛拉康还有阿底峡生前用过的法螺和化缘钵。信徒们特别崇奉的是他一生形影不离的一座木塔哲美曲登,是用白檀香木制作的,现仍珍藏在卓玛拉康内的佛里。殿堂二层原系达赖、班禅的行宫,是其出巡或朝拜时居住的地方,中央大厅为诵经或举行仪式之用,南侧是居室。

参考资料

聂唐寺风光.西藏旅游攻略网.2024-09-21

聂唐寺历史.西藏旅游攻略网.2024-09-23

聂唐卓玛拉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