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鱼类
有毒鱼类是指食用后会中毒的鱼类,种类很多,可以分为豚毒鱼类、肉毒鱼类、胆毒鱼类、血毒鱼类和刺毒鱼类。肉毒鱼类外表看上去和普通食用鱼一样,且颜色艳丽多彩。
有趣的是,它们在某个海域有毒,但到了另外海域却无毒,所以极易被人误食。肉毒鱼类的毒素称为“雪卡”毒性,不溶于水,而是一种溶脂性物质,对热十分稳定,是一种外因性和积累性的神经毒素。中毒后出现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以及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疼痛和极度疲劳等现象,随后由于呼吸麻痹而造成死亡。
简介
关于有毒鱼类:三大类,一是毒鱼类,二是刺毒鱼类,三是毒腺鱼类。
毒鱼类毒鱼类包括七种鱼类——肉毒鱼类、纯毒鱼类、卵毒鱼类、胆毒鱼类、血毒鱼类、肝毒鱼类和含组胺鱼类。
分类
肉毒鱼类
主要分布在海洋,生活在珊湖岛附近,全世界约有200种,产于我国沿海的也有30种,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沿海和南海诸岛,有时少数见于东海南部及台湾省。
食用肉毒鱼类中毒后,目前尚无良方可治。分布于我国沿海的肉毒鱼类主要是海鳝科、脂科,鲹科和鲷科等。如海鳝科的黄边裸胸鳝俗称海黄鳝,形状和黄鳝相似,但个体要大得多(全长超过1米),体黄褐色,密布暗褐色斑点,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及南海诸岛。肉有猛毒,毒性强烈,是肉毒鱼类的代表,因食此鱼中毒人数不少,曾发生过进食此鱼肉而死亡的事例,中毒症状剧烈,肌肉痉挛、麻痹显著,死亡率也高,我国台湾省就有误食此鱼而中毒的报道。
纯毒鱼类
纯毒鱼类是指纯形目中其内脏含有河纯毒类的鱼类,这是有毒鱼类中比较著名的含剧毒的一种类群。以纯形目鲍科各属鱼类。
纯科各属鱼类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生活。故江浙一带叫“河豚”或河纯,山东省称艇鱼,河北省叫东方鲀,福建省称街鱼,广东省叫黄鳍多纪鲀。河鱼肉鲜美,自古言:“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但处理不当或者贪食太多则会让人一命呜呼。河豚所含有的河豚毒素为神经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钾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误食河鲀毒而死。
纯毒鱼类以东方纯为代表,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其中一部分种类,每年3~5月间进行生殖回游,由海中上溯到江河进行繁殖,北自中朝界河的鸭绿江、辽河、白河,南至长江、钱塘江、珠江,其中以长江下游为多。
东方纯(河纯)内脏含毒,毒量多少因部位及季节不同而有差异。据长沙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一般来说,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及皮肤,精巢和鱼肉无毒。虽然新鲜的鱼肉可视为无毒,但如果河纯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会溶人体液中渐渗入鱼肉中,仍不可忽视。个别种类其肠、精巢、乃至鱼肉也有弱毒。每年春季(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亦以春季繁殖期毒性最强。
引起河纯鱼中毒的有河纯素、河纯酸、河纯卵巢毒素及河纯肝脏毒素等。目前对于这些毒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尚不明确,就以河纯卵巢毒素而言,在240℃开始炭化,能溶于水中,不溶于乙醇和普通有机溶剂。将其每天曝晒于日光下8小时,经20天后,其毒性不变。用30%的盐腌制一个月的卵巢仍含有毒素,如果把卵巢毒素煮沸2小时后。才能使其毒性失去一半,在120摄氏度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才能使其毒性消失,河纯肝脏毒素也是这样。
卵毒鱼类
某些鱼类,如鲤科的裂腹鱼类,光唇鱼属的一些种类在繁殖时,其鱼卵有毒,含有鱼卵毒素,煮食后仍有中毒的可能。
如果成人吃了有毒鱼卵100~200g,很快就会出现中毒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所产的湟鱼(又称青海湖裸鲤),分布于青海湖水系,它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肉味鲜美,一般制成鱼干后外销。在繁殖季节,其卵巢和精巢有毒。如果误食其生殖腺后4~5小时开始腹泻,继之呕吐。腹膜也有毒,新鲜鱼的腹膜如未除净,食者也会发生中毒。
胆毒鱼类
胆毒鱼类,就是指胆汁有毒的鱼类,其典型代表为草鱼,其次是青鱼、鲤鱼、鱼和鲢鱼,这些鱼类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主要淡水鱼类,肉味美,产量大。
由于胆毒鱼类的胆汁含有胆汁毒素,吞服鱼胆越多,则中毒症状越严重,甚至死亡,目前对胆汁毒素的机理尚不明确。
胆毒鱼类的主要种类,就是以我国“四大家鱼”和鲤鱼为主,其毒力、毒量及毒理作用尚不明白,仅知其胆汁毒素能耐热,吞食煮熟鱼胆仍能中毒。
血毒鱼类
某些鱼类的血液(血清)中含有毒素,鱼血中毒大多是通过胃肠道引起的,大量生饮鱼血,有时发生中毒,或人体粘膜受损,接触有毒的鱼血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是鳗鲡、黄鳝之类。
一般来说,这些血毒鱼类的血液有毒。毒素可被加热或胃液所破坏,但生饮其血液会引起中毒,毒素还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体粘膜受损或手指受伤,接触有毒血液会引起炎症,化脓,坏。同时,由于淋巴系统发炎、浸润,严重的还会引起组织浮肿。
为了防止血毒鱼类中毒,除不吃生鱼和生饮血毒鱼类的血液外,口腔粘膜、眼粘膜和受伤手指不能接触,以免引起炎症。
肝毒鱼类
鱼肝一般无毒,但有少数肝毒鱼类。如兰占康氏马鲛、鲨鱼、红鱼等的新鲜鱼肝,进食过量会引起急性中毒。因为这些鱼类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D和脂肪,除进食后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外,在鳕鱼肝油中还含有鱼油毒、肌肉痉挛素毒和麻痹毒,这些毒素都可以引起中毒。
一般食后1~6小时发病,出现头痛、眩晕、嗜睡、胃肠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腹痛,眼部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瞳孔轻度放大,视力模糊。此外,面部和四肢浮肿、全身乏力、口渴、唇干、口舌麻木、体温升高、皮肤潮热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皮现象,一般病后2~3天,自鼻唇沟和四周开始呈鱼鳞病状脱皮,并扩散到四肢或身体,严重者还会脱发、脱屑,病程可持续1~2天,甚至1个月左右。为了预防中毒,不宜生食其鱼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