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女心理师

女心理师

《女心理师》是中国作家毕淑敏创作的一部长篇心理励志小说,分为上下两册。该作品主要讲述了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在与丈夫、情人、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所经历的种种。小说通过贺顿与来访者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入探讨了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和救赎突围之路。女主人公在拯救他人心灵的过程中,最终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拯救。

在作品中,毕淑敏巧妙地运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意识、过失、遗忘和梦等原理,通过心理案例的抽丝剥茧,揭示了人性中的冰山一角,展现了生命与人性之美、之复杂。《女心理师》被改编为2021年11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视剧《女心理师》。

内容简介

她原本的名字叫“柴香”,原本的经历也不过是在临终关怀医院做护工,后来离开了带给她屈辱的故乡,不惜任何代价以“贺顿”的身份开一家心理所,渴求获得重生。

女心理师贺顿每天都会听到一些真实的故事,遇见形形色色的案主。无数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自己面临的情感危机,使贺顿接近心理崩溃的边缘。在恋人的帮助下,贺顿找到心理权威进行“督导”。在诸种方法屡试屡败后,权威用非法的残忍手段,帮助贺顿解开了她半身一直冰冷的症结,唤起了深藏已久的秘密往事,最终女心理师成功地走向了重生。

之后贺顿关闭了心理诊所,重新开始心理学更深层面的学习。她在课堂上遇到了昔日的权威,对他说:你的疗法是完全错误的,我要控告你。

作品目录

人物介绍

女主人公贺顿——曾经的柴绛香,有着苦难的童年,幼年时被父亲抛弃,母亲沦落为娼,12岁时被继父性侵犯,这一切成为她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梦魇。从农村来到城市后,为了生存,她推销过劣质化妆品;为了凑足学习班的学费,她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秃顶男人;为了争取到十万元钱来注册心理诊所,她用虚假的处女身份骗得知识分子钱开逸的自责,并在婚后和他保持着性关系;为了得到开办诊所的房子,她下嫁年长跛脚的柏万福。成为心理师的道路是痛苦和艰辛的,甚至违背了道德伦理。

童年时的悲惨遭遇是贺顿潜意识里抹不去的阴影,为了解开心中的困惑,她选择了学习心理学。为了解开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遇到的难题,她在内外危机交困、精神几乎崩溃的情形下接受了心理权威姬导师以性侵犯作为治疗手段的督导,终于揭开了她下半身冰冷之谜。在撕去了灵魂上的一切伪装之后,贺顿肃清过往,理智地审视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弱点,客观评价了童年经历给她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她斩断了婚外情,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师拯救更多困惑的灵魂,关闭了心理诊所,开始心理学更深层面的学习。

边缘事实

主人公贺顿作为一个心理师首先是个边缘人,所谓边缘,即非中心,每个时代都有边缘人,贺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的边缘人中的一员,这从贺顿的原始身份上就能看出来,她在自己的家中,有母亲和继父,自己是母亲带来的拖油瓶,是个边缘人;这也奠定了她在家乡的边缘地位;在城市中,她是个为生活劳碌奔波的打工妹,无论是推销员还是医护人员或是心理师,也是一个典型的边缘人;在人群中,她是一个患有相当严重心理疾患的病人,也是一定意义上的边缘人。她的边缘现实始终跟随着她,所以贺顿是一个在心理师身份掩饰下的真实的社会边缘人形象。这个边缘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中国的今天,社会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边缘人,他们或是没有城市户口的长期漂泊者,或者是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现代人,或是四处游荡兜售盗版光盘的外地人,或者是梦想瞬间成功一夜暴富的暴发户,或者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独自奋斗的寻梦人。这些边缘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女心理师》中有所体现,贺顿是作为一个正面的为 自己的理想奋斗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而存在,在她身边还有一些和她一样的边缘人,有作为失败者存在的她的老公——一个靠老娘的房产而生活的啃老一族,也有作为和她一样正面边缘人形象——如她在闯荡城市过程中认识的一群农村朋友。无疑,贺顿和她身边的人是作为边缘人的典型代表而出场的。以她们为代表的这个群体拥有同样漂泊不定的生活方式,拥有他们作为边缘人的典型苦难。

创作背景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取得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后以临床心理师为视角而创作的。她的这部作品来源于她对人的心理健康非常珍视。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物质文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因此人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现代人的情感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敌对、焦虑、孤独、烦闷、焦躁等等心理困惑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和决定。关注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理健康成为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并在心理分析中解决人们生活中或者情感中所遭遇的困惑和难题。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女心理师》以心理咨询案例为线索,在女心理师贺顿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随着一个个案例的解开,也抽丝剥茧地发现并揭开了女心理师贺顿的心理隐忧,最终女心理师成功地走向了重生。这部作品描述了很多心理咨询案例,大部分案例主角都与童年创伤有关。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童年记忆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童年时期许多隐秘的记忆都在内心深处扎根奠基,影响着人格的奠定和人性的发展。童年时期的记忆如同冰山一样,埋藏在巨大的潜意识底下,不动声色地影响着人性,在人格将来的发展过程中暗中施压。童年经历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人性,内心被压抑的意识会在适当的时机爆发。

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贺顿,在给别人做着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在给自己心理救赎。毕淑敏刻画了这样一位心理学上形象十分复杂的女性,她的外貌并不美好,甚至在行为上来说也并不符合传统。她可以委身于任何人,只要能够给她的事业带来帮助即可,她无视外貌和身体,更不用说爱情。贺顿也对自己身体与灵魂分离的行为十分不解,她委身于别人的时候,似乎是以客观的身份看着另一个人,毫无感觉。贺顿在给别人做着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损伤缘由也渐渐浮出水面。贺顿这一切行为的根源是她在童年时期遭到了继父的性虐侵犯,从而给她的心理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她一直都试图隐藏这一段经历,把这段经历和记忆深埋在思维深处。

该书告诉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过往,剖开自己深掩的内心,才能看到那些血淋淋的现实,才能自己鼓起勇气与过去告别,从而走向新生。而这个重生将与之前的遗忘不同,这是已经了解过自我过去的重生,而非简单的掩盖。

艺术特色

叙述手法

从《女心理师》上、下册联系起来看,作品运用了多种的叙事手法,在顺叙中有用到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叙事线索也不是单一的,大体上可以说是以贺顿的蜕化成长经历为主线,其中交织着几个来访者的案例,这几个案例之间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不是一个案例结束了另一个案例才开始,有的有明显的时间交代是同一天,有的则没有交代时间,下册对团团、桑珊、李芝明、乔玉华、苏三这几个来访者的咨询之间没有明显的隔开,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尽管主人公贺顿在作品中几处提到自己的累,但在处理这些案例时的流畅、从容和游刃有余,似乎贺顿是无所不能的,令人甚至觉得贺顿像现代女巫,问题到她手里似乎手到擒来。这种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和叙事线索会增加贺顿这一人物形象经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讽刺手法

毕淑敏以往作品的温情有所不同,《女心理师》明显有着调侃、讽刺与批判意味,在某种程上是在表现“真”与“假”的矛盾冲突,比如贺顿作为一名心理师,她是在虚假的基础上获得这样一个身份:身份证是假的,十万注册资金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借得的,咨询所的场地更是靠出卖“婚姻”的方式获得的,但就在这样一个有着虚假与种种弱点的贺顿面前,来访者愿意揭开他们身上的虚假,在她面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也许作者想表达的是,所谓的真实与虚假往往是相对的,每个人的世界是由他/她的主观经验建构的,不存在绝对真实的世界。

不可否认,《女心理师》还透着对男性的调侃、讽刺与批判。比如,钱开逸的优越感与自以为是,他觉得自己对贺顿求婚,贺顿一定会答应,所以才会在跟贺顿求婚之前,先跟自己的家人说了自己就要结婚了,却没想到不仅被贺顿拒绝了,而且还被贺顿利用了,而且利用的“心甘情愿”。又如乌海市的“虚伪”,之前在李芝明面前一直扮演着好老公、好领导的角色,却在去远郊鸡场考察禽流感病毒预防事宜期间,冒雨赴妓女“红袜子”的约而出了交通事故身亡。再如苏三,当他的“发言恐惧症”解决了之后,抉择王婆还是李四的问题马上就成为了他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李芝明顾全了双方父母、儿子的需要,选择了放弃当众揭穿乌海,自己独自承担被背叛的孤独,突出了女性的“隐忍”;女同性恋桑珊在面对恋人的背叛,想的是捍卫自己的尊严,要与“大猩猩属”决斗。在《女心理师》中的男性,不管是来访者还是心理学权威,在看似光鲜、高大、权威的背后,都有着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相比较而言,作者对女性是给予了更多的同情与欣赏的倾向,桑珊虽为女同性恋,但作者把她塑造得更符合一个男性的特征,为了爱情,敢于去争取,甚至想到采用决斗这样一种非常男性化的处理方式。

悲悯情怀

《女心理师》中来访者的类型是男、女、老、少、病全涵括了,案例类型包括家庭婚姻,亲子关系,恋爱心理,创伤心理,性心理,自卑心理等,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对当代社会心理问题做全景式的展现,体现了作者对世人心灵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悲天悯人情怀,作者是想要给这个社会开出药方的———多关心、爱护孩子,尤其是要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这样成年后才不容易出现或诱发心理问题。包括女主人公贺顿在内,作品或详或略地讲述了12 个 案例,其中苏三的发言恐惧症、大芳的“大老婆”心结问题、贺顿的下半身冰冷问题,都是在孩童时期留下的心理创伤没有及时处理,转换为身体或行为问题。还有个周团团,可以推想,周团团现在已经偷偷在女秘书安阿姨的杯里放灭蟑螂药了,如果他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以处理,可能不仅仅是会留下心理创伤,犯罪都有可能。作者通过对这几个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试图提醒读者,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都是父母、社会和周围的成年人,如果父母、社会和周围的成年人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也许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作品影响

2007年4月5日,毕淑敏的心理励志小说《女心理师》的首发式在北京市监狱举行,作者用热情的语言向服刑人员讲述了她对幸福的理解,唤起公众对心理话题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

作品评价

心理是灵魂的通道,灵魂出了问题需要心理师的疗救。但我们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疾病而无视心理上的,于是我们的灵魂越来越蒙受伤害。《女心理师》这本书这缘于人性的善良和对人的心理隐秘的洞悉,在剖析别人的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剖析自我,因此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仅善良而且透明的灵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贺绍俊

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办心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班毕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省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参考资料

杨紫出演心理师:扩张舒适圈,探索更多可能性.m.toutiao.com.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