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藏语:གངས་ཏི་སེ,英语:Kailas Range或Kang-ti-ssu Shan),藏语意为“众山之主”,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西南部,其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连接,全长1040千米,平均海拔5500~5800米,主峰为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最高峰为海拔7095米的冷布岗日。
冈底斯山脉从白垩纪中期开始隆起,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形成山脉主体。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组成了青藏高原重要的地理界限,是羌塘高原极端寒旱的大陆性气候与藏南温带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以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该山脉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二者中间形成了狭长谷地,孕育了玛旁雍错、拉昂错等湖泊。此外,冈底斯山脉还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并发育有大量冰川;近年来,冰川呈现萎缩态势,至2014年末,冈底斯山脉冰川面积已缩小了32.7%。
冈底斯山脉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和地位,公元前3世纪之前,孕育了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苯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主峰冈仁波齐峰被视为苯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的信仰中心和圣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徒。冈底斯山脉拥有神山圣湖景区,以及止热寺、江扎寺、经幡广场、色热龙寺等风景名胜。
命名
冈底斯,“冈”为藏语“གངས”,意即“雪”,“底斯”为梵语“तुषार”,“雪山”之意,两种文字合二为一得此名称。它的意思被引申为“众山之主”,又被称作“世界之轴”。而藏传佛教及西藏自治区传统典籍中,“冈底斯(山)”或“底斯”常特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冈仁波齐峰,冈仁波齐峰藏语为“གངས་རིན་པོ་ཆེ”,意为“宝贝雪山”,梵语“कैलास”,意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
位置境域
冈底斯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北,并与喜马拉雅山脉大致平行,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9°20′~34°15′,东经78°20′~89°10′。冈底斯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仲巴县、昂仁县和南木林县等县境内,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衔接。冈底斯山脉全长1040千米,山体较宽,西部宽60~70千米,东部最宽达100千米。
历史成因
冈底斯山脉从白垩纪中期开始隆起,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形成山脉主体。两版块的缝合线在冈底斯山脉南麓、印度河流域-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
三叠纪(2.5亿~2亿年前)
三叠纪早中期以前,沿班公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线以南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还属于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从三叠纪中晚期起,由于泛大陆开始分裂解体,冈底斯一带沿雅鲁藏布江与冈瓦纳大陆分离,形成冈底斯板块,从而把特提斯(青藏高原的古海洋)东段分成南北两支。
侏罗纪(2亿~1.5亿年前)
冈底斯板块脱离印度板块后,便向北运动,致使侏罗纪起才形成的喀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地槽在侏罗纪晚期褶皱隆起,使冈底斯板块在侏罗纪末与欧亚大陆连在一起,从而使特提斯大洋东段的北部随之关闭,这次褶皱运动在中国叫燕山运动。伴随着冈底斯板块同印度板块的分离,也形成了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槽本身。
白垩纪(1.45亿~6500万年前)
从白垩纪中期起,随着印度板块脱离冈瓦纳大陆向北漂移,带动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于已成为欧亚板块南缘的冈底斯地区之下,大量物质的下插,在地温梯度和运动产生的热的影响下,形成了冈底斯岛弧的大规模岩浆火山活动。燕山运动晚期,冈底斯板块与欧亚大板块的碰撞使得该地槽在白垩纪晚期褶皱升起成山。此外,印度板块自晚白垩世起也开始向北漂移并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造成特提斯洋东段南支封闭,代之而起的是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初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褶皱带。
白垩纪晚期直至古新世初始(90~62Ma),冈底斯岛弧弧后盆地中形成了滑脱断裂系,命名为“冈底斯滑脱带”,伴随滑脱带自北向南的剪切滑移,盆地中的白垩纪上部地层形成铲式样式的褶皱构造。弧后岔地中上部地壳褶皱-断裂和缩短,以及继后的穹窿构造的形成,导致晚中生代的弧后造山带-冈底斯山脉的形成以及快速隆升和剥蚀,筑成65Ma之前的冈底斯俯冲型高原雏形。
古近纪(6500万~2330万年前)
古新世至始新世中期(65Ma~45Ma),大范围的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石呈水平岩席角度不整合地披盖在已经剥蚀和夷平的冈底斯山脉之上,伴随缓慢隆升和冷却,形成典型的近水平的冈底斯玄武-安山岩高原地貌,即冈底斯初始高原。
中新世(2330万~530万年前)
中新世以来,在印度-亚洲板块进一步汇聚下,形成冈底斯地体南缘浅部地壳的大型逆冲断裂,加之地表侵蚀作用,使冈底斯南缘快速挤出隆升,冷却, 并形成制约冈底斯南部大量的逆冲断裂系。
地理特征
气候
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高原内部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也是阻挡湿润的印度洋季风北上的屏障,属藏北极端寒旱的大陆性气候与藏南温带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冈底斯山脉的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大致每上升100米高程,年平均气温降低0.5~0.6°C;冈底斯山脉的气温年较差值分布为东部、东南部地区小,西部、西北部地区大;最高月平均气温为15.5°C,一般出现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C,一般出现在1月份;全年月平均气温低于0°C的月份分别为2月和3月;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全年干、湿季分明,多夜雨,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则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冈底斯山脉南侧通称藏南地区,气候温凉稍干燥,为高原温带气候。气温高于10°C的天数介于50~150天之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西部比东部干旱;中西部沿江河谷地区多夜雨,夜雨率可达60%以上。
冈底斯山脉北侧为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为高原亚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0°C,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4°C以下,年高于10°C的天数少于50天,年降水量100~300毫米,分布有岛状和连片多年冻土。该地区具有高原寒带干旱气候特征,无农作物、植被稀疏、土地贫瘠。
地质
地质构造
构造特征
冈底斯山脉由于受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其地质构造方向作东西向延伸,但是个别山地的走向却受到北东和北西向以及北北东和北北西向断裂的支配在仲巴县一带,上述几组断裂常常使局部山脉改向,在总体走向为东西向的冈底斯山内部,出现许多北西和北东向的山脉,以及由北北东和北北西两组走向联合组成的近南北向的锯齿状山脉。基于地质构造,冈底斯山脉及其周边地区可被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其中次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弧-弧和弧-陆碰撞结合带、夹持于其中的陆块、不同性质的火山岩浆弧以及各类盆地。
构造分区
冈底斯山脉及其周边地区的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从北到南分别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昂龙岗日-班戈-伯舒拉岭岩浆弧、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纳木错-嘉黎县-波密弧-弧碰撞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复合火山岩浆弧、桑珠孜区弧前盆地、雅鲁藏布缝合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位于冈底斯山脉北侧,横亘于青藏高原中南部,西起班公湖,向东经改则、尼玛、东巧、安多、索县、丁青县、嘉玉桥折向南至八宿上林卡,向南沿怒江进入滇西,在西藏境内长达2800千米,宽20~120千米。
昂龙岗日-班戈-伯舒拉岭岩浆弧位于冈底斯山脉北侧,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从东到西,昂龙岗日-班戈-伯舒拉岭岩浆弧大体可分为伯舒拉岭火山岩浆弧、班戈火山岩浆弧和昂龙岗日岩浆弧三个次级单元和北部的波仓藏布-色林错陆棚大理石弧前带。
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纳木错-嘉黎-波密弧-弧碰撞带位于冈底斯山脉北侧,是一个蛇绿岩、构造杂岩块和深海复理石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延伸上千千米,宽3~35千米,受大型走滑断裂和逆冲构造的影响,蛇绿混杂岩断续出露,由西向东包括狮泉河蛇绿混杂带、拉果错蛇绿混杂带、永珠-纳木错蛇绿混杂带、嘉黎-波密蛇绿混杂带等。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复合火山岩浆弧位于冈底斯山脉中部,由“基底”和弧体构成,基底指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之下的构造-地层单元,复合岛弧由老到新包括隆格尔-念青唐古拉残余古岛弧、叶巴张性火山弧、桑日火山岩浆弧、则弄火山岩浆弧、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及措勤-多瓦陆内拗陷带等。
日喀则弧盆地位于冈底斯山脉中南部,北界被一北倾的冈底斯南缘逆冲断层系所改造, 南界为雅鲁藏布缝合带,局部地段可见中、晚白垩世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物不整合覆盖于南冈底斯岩基上,盆地东延至大竹卡西部,西段消失于冷布岗日西坡。
雅鲁藏布缝合带位于冈底斯山脉南侧,北界为达吉岭-昂仁-仁布-墨脱县断裂,总体为一北倾逆冲断裂系,南界为仲巴-拉孜-邛多江断裂带,该带在萨嘎县以西分为两支,南支为拉昂错-牛库蛇绿混杂岩带,与北支的雅鲁藏布主缝合带之间夹持了仲巴晚古生代台地。雅鲁藏布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南部的一条重要蛇绿混杂岩带,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追溯研究的重点,认为蛇绿岩形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主体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地层特征
冈底斯山脉地层主要由强烈褶皱的白垩系、侏罗系海相沉积岩以及该时期规模宏大的中酸性侵入岩和混合岩组成。上古生代,冈底斯山脉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是一套稳定环境下的浅海相建造,到了晚期,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砾岩火山岩。中生代开始,古海洋萎缩,并向消亡方向演化,地层由海相逐渐转变为陆相,并且分布的连续性越来越差。三叠纪,岛弧形成,主要由三叠纪及其以前的地层构成。
侏罗纪时,岩石圈受到张拉作用,海底断裂扩张形成裂谷带,地幔物质沿裂谷带上升,发育成钙碱性、偏碱性的火山石构成的岩浆火山杂岩岛弧,岩浆侵入活动大致沿冈底斯山脉的主脊线和偏南坡,出露有花岗闪长岩、石芙二长岩和角闪花岗石这组火成岩基的主体。火山岩多分布在花岗岩类岩基的略偏北一带,形成规模可观的火山岩带地质。
白垩纪时,印度板块迅速北移,逐渐接近亚欧大陆,引起两大陆之间海洋板块沿着冈念块南侧的沟型槽地-海沟带向亚欧板块下俯冲,熔融物质越来越多地进入地壳,热流值增高导致上部地壳部分的重熔产生更为酸性的岩浆形成岩浆岩、火山石的地质。
始新世时,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开始接触,形成了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它沿雅鲁藏布江及其南侧,出露一条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套和混杂岩带,东起朗县,经加查县、泽当镇、桑珠孜区、昂仁县,一直延伸至仲巴以西,长1400千米以上。
全新世地质主要为冲积、洪积、湖积和沼泽堆积,分布在山前、阶地和断陷盆地内。盆地内以冰水、河湖相为主,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及矿等,厚度40~50米。局部发育现代沼泽堆积,堆积物中常夹有一层或几层泥炭,堆积物中富含植物孢粉。
矿产资源
冈底斯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冈底斯东段已发现驱龙铜矿、甲玛铜银矿、雄村铜金矿、帮铺铜钼矿、努日-程巴钨矿、亚贵拉铅锌银多金属矿等超大型矿床;西段则以构造-热液型铅锌矿为主。
冈底斯山脉中东段的铜矿带的远景资源量可达2300万吨,铜矿带由三部分组成:冈底斯中南部的矿带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约30至40千米,远景资源量可达1500万吨以上;冈底斯南缘的矿带长100千米以上,宽约10至15千米,铜资源量可达300万吨以上;冈底斯中部的铜资源量远景可达500万吨以上。这一世界级铜矿带不仅蕴藏着大量的铜,而且富含铁、金等其他矿床,铁矿的远景量在两亿吨以上。
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截至2022年末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3000万吨,铅、锌、 金等资源量超过730吨。
地形地貌
冈底斯山脉地势高耸,最高点是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冈底斯山脉南侧的地势十分陡峭,相对高差达2000余米,相对而言,干旱的北坡则是缓坡,相对高差也只有1000余米。冈底斯地区是辽阔的高原面、高耸的山脉、棋布的湖盆和众多的内外流水系的组合,念青唐古拉山西与冈底斯山脉相连,构成了青藏高原上一条重要的地质、地貌分界线。冈底斯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之上,以山系主脊为主线,形成了特有的高原地形特征。冈底斯山高原地形的基本结构,大体上以和缓起伏的高原面作为基础,高原面以上有绵延耸立的山脉,这些山脉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高原面中间分布有宽谷和盆地,宽谷中发育了大部分水系,盆地中则多湖泊;高原面以下刻切发育了外流水系的中下游河道。冈底斯高原上有断线带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冰缘地貌等。
断线带地貌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北麓湖盆带,西起错那错,东到纳木错,长达900千米,宽约100千米,由分布散漫、星罗棋布的湖盆构成。该带是西藏自治区湖泊最为密集的地区,数量多、面积大,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湖泊的就有昂拉仁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格仁错和纳木错等六个。虽然该带的总方向为东西向,与冈底斯山脉走向一致,但许多湖泊的长轴方向并不与之相对应,体现了冈底斯山北侧断裂系统地貌的复杂性。
溶洞主要分布于喀拉昆仑山与冈底斯山衔接处的日土具格林山口、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地的拉萨市西部、纳木错扎西多半岛、波密曲宗附近。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抬升出露水面之后,其气候环境与现代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是相当的,在那种环境下发育了喀斯特地貌,并残留至今。喀斯特地貌形态独特多样,类型有山岭上部的残余峰林,峰林上有穿洞和天生桥,山坡上有残余的天峻石林式石芽,以及2~3层零星洞穴。
冰川、冰缘地形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东段、西段和阿陵山等地。冈底斯山具有高寒、干旱的地理环境,高山峡谷、相对高差巨大、冰雪作用明显,使它与其他高原地形的不同之处。故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冰川、冰缘地貌特征,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峰冰川便是典型的大陆冰川性地貌。
水文
河流
冈底斯山脉是雅鲁藏布江与印度河流域的分水岭,主要河流有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
马泉河(藏语“རྟ་མཆོག་ཁ་འབབ་”,称“当却藏布”),是雅鲁藏布江源头,由两侧山地的冰川融水形成,从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坡流出,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马泉河源头海拔5590米,流出中国国境处海拔155米,流程2057千米,总落差5436米,平均坡降2.6%。经巴昔卡进入印度,被称为雅鲁藏布江;又流经孟加拉国,称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汇入恒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马泉河流域内有麻庞布莫卡、色日竹木卡等,是古象雄十八部的重要城堡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繁荣区。
狮泉河(藏语“སེང་གེ་གཙང་པོ/སེང་གེ་ཁ་འབབ”,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是印度河流域的源头,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北侧、冈仁波齐峰北坡,源头海拔5164米,为西藏主要河流之一。狮泉河自南向北流至邦巴附近转向西流,经革吉县与噶尔藏布汇流后转向西北,流向克什米尔。革吉是狮泉河的源头地区,河流沿岸是宽阔的谷地,多有沼泽、温泉,温泉泉水不断补给河流,让河水温度升高,以致一些河段冬季都不会封冻。
象泉河(藏语“གླང་ཆེན་གཙང་པོ”,称“朗钦藏布”),是印度河流域源头,以其源头的山谷形似象鼻而得名。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南侧、冈仁波齐峰南坡的噶尔县门土乡,往西经札达县流出国境进入印度,在印度境内的一段称之为萨特莱杰河,在巴基斯坦境内同奇纳布河汇合成潘杰纳得河后注入印度河,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象泉河在札达地区冲出了一块肥沃土地--象泉河谷,象泉河谷被称为“阿里的粮仓”,是阿里地区主要的农牧区,以放养藏绵羊、野牦牛为主,主要种植青稞、豌豆和春小麦。象泉河流域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孔雀河(藏语“རྨ་བྱ་གཙང་པོ”,称“马甲藏布”),是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兰批雅山口附近的马羊浦,从冈仁波齐峰南坡流出,源头海拔5400米,向北流至茄勒纳布朗玛不加曲后折向东流,纳过拉曲后始称马甲藏布,继续流经普兰,于斜尔瓦附近汇入尼泊尔王国,名呼那卡那里河,在梅耳查姆折向南流入印度国境,在巴特那附近汇入恒河。中原地区境内长110千米,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
湖泊
冈底斯山脉地块内的湖泊,是中国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内陆湖群,湖泊海拔高度南高北低,西部与南部河流注入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腹地内河流汇集于高原内湖泊。冈底斯山脉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二者中间形成了狭长谷地,孕育了玛旁雍错、拉昂错等湖泊。
玛旁雍错(藏语“མ་ཕམ་གཡུ་མཚོ”),意为“不败、胜利”,有“神湖”之称,位于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境内,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玛旁雍错湖面海拔达4588米,湖水透明度颇高,可达14米,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湖水矿化度较低,属于淡水湖,以冰雪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湖泊周围多温泉。玛旁雍错湖滨在洪积平原和山麓洪积扇上,为以沙生针茅为主并混生有羽状针茅、紫花针茅的荒漠草原;湖滨阶地上发育了以华扁穗草、细叶西伯利亚蓼、藏北蒿草、青藏薹草等组成的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玛旁雍错佛教称“圣湖”,每到夏秋季佛教徒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里“沐浴净身”以“延年益寿”,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玛旁雍错与纳木错、羊卓雍措同为西藏三大圣湖。
拉昂错(藏语“ལག་ངར་མཚོ”),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又称“里昂错”、“拐湖”,位于普兰县境内,玛旁雍错以西,面积268.5平方千米,海拔4574米,比玛旁雍错海拔低15米。该湖南北长而东西窄,北岸有广阔的湖滨平原,东西南3岸均为丘陵和山地,湖水呈深蓝色,是微咸水湖。拉昂错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人称“鬼湖”,而与它紧紧相连的“圣湖”玛旁雍错却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淡水湖。
冰川
冈底斯山脉古冰川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脉东段、西段和阿陵山等地。冈底斯山脉东段芒雄拉山口一带为古冰帽冰川遗迹分布区,海拔约5200米,冰舌末端海拔4700~4800米;冈底斯山脉西段古冰川遗迹主要集中在冈仁波齐峰附近,有冰碛平台、高侧和终碛垄系列,其中冰碛平台为中更新冈底斯山冰期,主要分布在海拔5100米的山梁上,高侧碛为晚更新世早期的色隆冰期,主要分布于海拔4750~5000米之间的大金沟,终碛垄系列则分布于大金沟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阿陵山地区阿陵山海拔5200米以上谷地,有明显的两次冰期和多处古冰川遗迹,冰川沉积物分别为冰碛垄、侧碛、终碛垄和高碛垄,其中冰碛垄为18~19世纪小冰期,侧碛为新冰期,终碛垄为末次冰期,与侧碛相连,主要分布于扎木嘎沟上源,高侧碛垄为晚更新世早期冰期。冈底斯山脉现代冰川分布零散,共有3077条,总面积2188平方千米。冈底斯山脉的冰川融水主要注入雅鲁藏布江和羌塘高原的内陆湖盆,部分注入狮泉河、象泉河。
土壤
冈底斯山脉的土壤类型丰富,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大体上以山脊线为南北土壤带的分界线,而山体南北两侧,又由东到西随气候的分异而出现不同的土壤类型。该山脉土壤的共性是:高原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土壤粗骨性明显,有砂砾化及融冻现象,土壤剖面和土壤物象的复合特征和微结构的层位紊乱。
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由于高山的重重阻滞和距离海洋行程增加而依次减弱,降水量在冈底斯山所在区域也相应地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异,因此,冈底斯山山系从东南部谷地到西北部、西部高原、山地,随着水热条件的逐渐变劣,依次分布着森林土壤(含黄壤、黄棕壤垂直带谱和棕壤、暗棕壤垂直带谱)、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地带。在高原面上,随着纬度北移、地势升高和水热条件相应变化,由南而北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等土壤亚地带以及亚高山荒漠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亚地带。
能源资源
冈底斯山脉的主要能源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林草和畜粪等再生能源,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非再生能源资源贫乏。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其理论蕴藏量在4000x104千瓦以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600x104千瓦,年发电量可达50x108千瓦时左右。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藏东南地区,一部分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支流上。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山系地区是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各种勘探资料显示,地热能几乎遍及全区,约有500多处以上,中高温资源主要分布在山系西部、中部地区,东部以低温地热资源为主。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冈底斯山脉集中了西藏自治区地区的所有植物区系,山体两侧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区系。其中,冈底斯山脉的东南部分为古热带植物区;山系北侧,由西到东,植被区系依次为羌塘高原植物地区-党项族植物地区-横断山脉亚地区;南侧为阿里植物地区-雅鲁藏布江河谷植物地区-波密-加查亚地区。
冈底斯山脉南坡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植物地区内,自山麓河谷上升到海拔4400米左右为落叶灌丛和草甸草原,4400米以上主要分布着蒿草草甸、针茅嵩草草原和高山垫状植物,雪线往往在5800~6000米以上。
冈底斯山脉西段北坡位于羌塘植物地区内,地面海拔4200~4500米,雪线6000米,5100米以下为禾草(针茅)和蒿属草原,南部有蒿草和薹草属为主的草原化草甸:5100~5200米为垫状植被,由无心菜属、葶苈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植物组成,河滩上为河岸矮灌丛。
冈底斯山脉西段位于阿里植物地区内,在湖畔和河漫滩上分布以水柏枝、沙棘为主的河漫滩灌丛;海拔3700~4200(局部可达4800)米的河岸山坡为锦鸡儿或蔷薇属为优势的干旱落叶灌丛;在4300~4700米的河岸阶地,山间平原、滨湖平原分布以针茅植物为主的草原植被;4700~5450米的碎石山坡多发育以囊种草为优势的垫状植被。此外,湖滨河边沼泽化地段常发育以嵩草或扁莎草为主的沼泽化草甸。湖沼浅水地段有隐穗薹草或杉叶藻属为优势的浅水植物群落。
动物
冈底斯山脉区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多,尤其是高原珍稀特有种,如野牦牛、藏羚、西藏野驴、黑颈鹤、斑头雁、藏雪鸡等种类系繁多。目前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级有500多种,分布广、数量大,有许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在动物资源中以鸟类和哺乳类为主。
冈底斯山脉北部的藏北高原以最适应严寒干旱气候的动物种类占优势,特别是大型的有蹄类动物资源丰富。藏野驴、野牦牛、藏羚和藏原羚为草原景观的重要代表,而且数量颇多,还有盘羊、岩羊、藏狐及各种啮齿动物。藏北区内的哺乳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是:种类虽然较贫乏,但每种动物的群居数量相当多,同时特有种所占的比重大,很具高原动物区系的独特性。
冈底斯山脉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鱼类资源相当丰富,裂腹鱼和叶须鱼属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处有分布,裸鲤属则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中游海拔3000~4500米江段则分布有西藏特有的尖裸鲤属鱼类。
自然保护区
冈底斯山脉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与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脉纳木那尼峰之间有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自治区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总面积10119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7791.32公顷,缓冲区面积10680.67公顷,实验区面积22718.01公顷。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海拔在4500米以上,玛旁雍错水质至今仍保持淡水状态,湖水最深可达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区周围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生态面貌,对湿地周边的气候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对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玛旁雍错湿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共设立6个管理站和3个管理点,共90名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
自然灾害
冈底斯山脉所属的阿里地区由于过高的海拔,氧气浓度偏低,紫外线强烈等原因导致生存环境恶劣,是中国境内地质灾害发育较多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有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冈底斯山脉强烈的构造运动、复杂的地形以及人类工程扰动都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多年冻土退化也诱发了一系列冻融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育于冈底斯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 岩屑流发育在冈底斯山脉雪线之下基岩裸露区的陡坡上,融冻泥流则位于海拔更低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过渡地带。
崩塌发生在冈底斯山脉峡谷中的陡峭地带,以岩崩为主,由于大部分峡谷是海拔相对较低的交通要道,道路一般沿谷底修筑,在陡坡地带往往回旋余地少,难以躲避,,因此遭受危害较大;崩塌发生在狮泉河谷、象泉河谷、班公湖等河谷、湖畔的河流或湖泊阶地上, 以土崩为主,由于阶地陡峭,在地震、流水侵蚀、反复的冻胀及工程施工等因素作用下,未成岩的砂砾石土等易出现坡体失衡,诱发坡体崩塌。
冈底斯山以北至昆仑山脉以南广阔的半干旱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且具有强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物理崩解作用强烈,形成的风化剥蚀产物构成流石坡或洪积坡,处于极不稳定的弱平衡状态(安息角的坡度30°~40°),在突发性雨雪气候条件下,或有一定级别地震发生的条件下,极易造成覆盖层滑坡。
冈底斯山脉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冰川区,地势陡峭,树木少,坡体表面为一些砾石与泥砂等堆积物。一旦遇上强降雨或冰川融化,水分充沛后,这些松散堆积物便会顺着斜坡或山谷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冈底斯高山峡谷地区例如扎西岗乡一带的狮泉河谷区域受大型活动断裂控制,河流的下切使地形变陡,断裂作用使岩石破碎,岩石和土体容易失稳下滑,诱发灾害发生。
冈底斯山脉的狮泉河地带灾害分布的峰值海拔5000~5300米左右,更新世大冰期时期,由于冰川覆盖范围很大,雪线很低,灾害分布的峰值在4300~4500米左右海拔较低的地区,偶尔也能见到当时形成的古岩屑流。
冈底斯山脉所属的阿里地区属于多年冻土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冻土类型转化和冻土退化,在高海拔含厚层地下冰分布的区域,地下冰因外界因素而暴露,在融化季节地下冰融化,上覆融土发生滑落,引发地质灾害。地下冰融化往往伴随表层土壤下沉,积水后形成的湖塘,亦被称作热融湖塘。
融冻泥流分布在冈底山脉的高原冻土地区,多发于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过渡地带。融冻泥流是在冻土融化季节,地表土层水分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向下缓慢移动形成的台阶(舌)状地形,其中混杂着的土、砂和大量砾石、漂砾等,对公路和居民点有一定的威胁。
主要山峰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峰(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梵语:कैलास,英语:Kailas),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北部,海拔高达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冈仁波齐峰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地貌,其峰顶覆盖着永久积雪和冰川,四壁光滑,整体呈规则的四棱锥体,峰顶南面有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主峰山体的上部,由第三系砂岩和砾岩组成,岩层平缓。由于地块的相撞挤压,冈底斯山南北两侧均为地震活动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里还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冈仁波齐峰自下而上全部由始新世砾岩和砂岩组成,厚达2000米(门士至冈仁波齐峰以东,长100千米的范围内,冈底斯主脊带均为始新世砾岩所覆盖,般厚1000~2000米),底部不整合于燕山期花岗岩之上。冈仁波齐峰南以巨大的尔藏布一雅鲁藏布江深断裂为界,它的北侧也可能有同方向的断层存在,而在它的东西两侧,山体受到北东和北西两组断层的切割。冈仁波齐峰面上述三组断层的切割,使其成为三角形锥状峰体。
冷布岗日
冷布岗日,也称罗波峰,位于仲巴县以东约100千米,海拔7095米,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山顶有28条冰川,面积只有88.8平方千米,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冷布岗日这个名字,是藏语“大臣雪山”的音译。
国王峰
国王峰是冷布岗日的卫峰,又名普拉喜琼,海拔6530米,呈金字塔形状,在藏族的传说中,它是神山冈仁波齐峰的兄弟。国王峰下发育了一处山谷型冰川,名为曲隆嘎木冰川。国王峰于1999年被英国人阿尔德、莫纳西奥和诺曼登顶。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公元前3世纪之前,青藏高原的先民依据高原的生存条件和文化融合性,创造出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苯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6世纪,波斯二元论宗教传入位于冈底斯区域的高原山国--象雄国,苯教徒创造了苯教文明。之后冈底斯山脉区域先后兴起过苏毗(亦称女国)、白兰、党项族、多弥等部族邦国,在公元7世纪为吐蕃所征服。
10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自治区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元1042年,为了佛教在西藏的复兴,佛学大师、噶当派创始人阿底峡应古格王拉德之邀,带领二十多位门徒入藏到古格传教。
11世纪中叶,噶举派在后藏地区逐步形成发展之时,大师米拉日巴尊者来到了神山冈仁波齐,传说与苯教的大师那若本琼,最后,比赛以米拉日巴获得全胜而告终,佛教战胜苯教,取得了在神山的殊胜地位及主导权,而那若本琼代表的苯教,则只能移步于神山东边的本日,意即苯教之山了。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一月,清朝派遣大军进入西藏自治区地区,平定了准噶尔汗国对西藏的侵扰。康熙帝要求大臣们加强对西藏地理情况的调查和记录,相关上谕表明清朝中央至少在18世纪初就对西藏阿里地区山川湖泊的分布与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冈底斯山脉和玛旁雍错的记录更加清晰。
19世纪后半叶,日本僧人河口慧海从印度菩提迦耶北上尼泊尔,于1900年进入中国西藏境内,前往冈底斯神山和玛旁雍措朝圣。他描述了玛旁雍错河畔的贸易集市,指出那里有来自山城普兰的商人搭建的帐篷,尤其在七八月间,由于有很多牧民和香客到来,贸易十分兴盛,交易方式也颇具趣味。至今,在普兰县仍能看到尼泊尔人和印度人的商贸活动,尤其是普兰木碗等商品的交易。朝圣冈底斯神山促进了商贸的繁荣,也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
经济发展
农业
冈底斯山脉内牧区范围广,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纯牧业和半农半牧业地区,牧业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草场辽阔,牧草资源丰富,牲畜品种独特,畜牧业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因此畜牧业较发达。
冈底斯山脉区域内,种植业是仅次于畜牧业的生产部门,该区域稞麦种植的历史最悠久,而且播种面积大,一般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尤其是山系北部的那曲市地区和西部的阿里地区,高达85%以上。
工业
冈底斯山脉区域及其周边有丰富的水力、地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为能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源工业主要表现在水利电力工业上,主要分布在河网密度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山系中东部。
冈底斯山脉以及周边区域开采的矿石主要有硼(硼砂、硼镁石)、黄金还有铬、铜、铅、锌、锑、锡等,整体布局大致是拉萨市以开采锌矿、铜矿和进行矿产品初加工为主;西部的桑珠孜区、阿里地区重点开采硼镁矿、硼砂;藏北那曲市以开采煤炭、黄金锑矿为主。
化工原料在冈底斯区域的来源很广,冈底斯山脉北部的湖泊大多为盐湖,天然化工资源丰富,主要有食盐、硼、芒硝以及锂、多种稀有元素,自然硫、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在地热温泉发育地带,、重晶石等分布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山系东部和北部,还有不少工农产品可作化工原料,这些都为化工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冈底斯山脉区域及其周边轻工业以毛纺、皮革、饮料、粮油副食品加工等为主,毛纺工业主要分布在阿都·拉萨、那曲等地市,主要产品有毛线、毛毯、呢绒、地毯纱及绒毛分梳和成衣制品等。
冈底斯山区域内民族手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民族手工产品有地毯(卡垫)、、围裙、藏被、民族服装、民族鞋帽、民族家具、木碗、金银首饰等,还有工艺美术行业的产品。
科考研究
1893年至1935年期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先后四次到达中国西部,调查了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博斯腾湖,发现了楼兰,并首次描述了罗布泊沙漠雅丹地貌的成因,在青藏高原,斯文·赫定到达了冈底斯山脉的玛旁雍错与冈仁波齐峰,填补了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1907年7月27日夜晚和8月7日的白天,斯文·赫定两次驾船进玛旁雍错湖,用绳测方法完成了一项壮举:测量了玛旁雍错湖的最大水深,他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记录了这一过程。
1976年,青藏科考队阿里分队考察了玛旁雍错的地形地貌,检测了水质水温以及湖水的各项理化指标,但是未能测深。待撰写《西藏河流与湖泊》时,沿用的仍是81.8米的赫氏数据,据此估算总水量为200亿立方米,结论为:玛旁雍错是全世界高海拔地区容积最大的淡水湖。
2009年夏季,朱立平团队考察玛旁雍错,把帐篷扎在湖边,橡皮艇作业在湖面,以密集的调查测线,详细绘制了水下地形分布图,测得最大水深72.6米,计算总水量为146亿立方米。
2022年7月30日至8月12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科考队沿阿里中线以及新藏线,分别对冈底斯山区和喀喇昆仑山脉西昆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冻土地温数据采集和观测场地的维护工作。
交通运输
公路
冈底斯山脉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的骨干公路有:拉普公路、中尼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
由普兰经仲巴、萨嘎县、昂仁县至拉孜的拉普公路,它西连新藏公路,东接中尼公路,贯穿冈底斯山脉南部。拉普公路在“圣湖”玛旁雍错旁的巴嘎边检站又一分为二,向南可到与尼泊尔交接的普兰县,向西经“神山”冈仁波齐峰,门士可到狮泉河镇。
由羊八井经大竹卡、日喀则、拉孜到聂拉木县至中尼友谊桥的中尼公路经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中段的南侧。中尼公路沿雅鲁藏布江南上,横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脉,贯通拉萨市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是中国与南亚各国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
冈底斯山脉西端有北起新疆叶城,向南经西藏噶尔至普兰的新藏公路。新藏公路国道编号219,故又称219国道,公路横穿举世闻名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全线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千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千米。
由四川省入藏经昌都、波密、林芝市到拉萨的川藏公路南线,它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东部南侧通过。318国道是318国道,沿途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雅鲁藏布江和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四川境内的大渡河、雅砻江、二郎山、折多山、高尔寺山等。
铁路
新藏铁路包括日和铁路和拉日铁路,是连接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的重要交通要道。《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藏铁路日喀则至佩枯错段顺利实施。2022年7月底,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和田至日喀则铁路(新藏铁路和田至日喀则段)勘察设计项目,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佩枯错至拉藏乡段,长约152千米,其中佩枯措-萨嘎段大体沿219国道走行。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冰川退缩
自19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至2014年末,冈底斯山脉冰川面积缩小了32.7%。冈底斯山脉雪线与冰川变化的规律完全一致,冈底斯山脉现代雪线为5700~6000米,由东向西增高,冈底斯山脉西段除昂龙岗日冰川雪线呈下降状态外,主体呈上升变化的趋势,雪线上升约50米;东段雪线主体呈下降变化状态,雪线下降约50~50米。由于冰川退缩,截至2019年9月,冈底斯山脉冰川数量增加了149条,冰川面积减少了463.67平方千米,冰储量减少了24.38立方千米。
人类活动破坏
冈底斯山脉的旅游业和工业发展的增加可能导致冈仁波齐峰附近地区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冈底斯山脉的神山圣湖景区随着游客和香客的增多,其环境压力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增多,周边脏乱差。此外,冈底斯山脉许多野生动植物所处的生态环境严酷,长期乱捕、乱采、滥猎、滥挖现象严重,致使资源数量大为减少,有的种类已濒临灭绝状态。
环境保护
“十三五”时期以来,冈底斯山脉所属的阿里地区以构建和维护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强化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实施生态修复和治理,推进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2017年7月,玛旁雍错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玛旁雍措和拉昂错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及生存于其中的水生、陆栖生物。
2008年,中国计划投2800万元保护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的生态环境。针对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生活垃圾增多问题,截至2007年10月,普兰县政府将在其外围建设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并增加了公共厕所的数量,政府还专门雇请56名当地农牧民日夜巡逻,保护好周围的公益林。
风景名胜
冈底斯山脉拥有神山圣湖景区,以及止热寺、江扎寺、经幡广场、色热龙寺等风景名胜。
神山圣湖景区
神山圣湖景区也称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为核心,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数千年以来,神山圣湖区域与周边包括古波斯、古印度、古代中国内陆及青藏高原腹地等在内的古代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彼此在宗教、语言、医学、艺术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山圣湖区域被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以及耆那教共同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慈悲海
慈悲海位于卓玛拉山口附近,关于它的传说非常多。有一种说法说这里是善财童子洗手的地方,有一次一个背着孩子的人来这里洗手,向前伏身,背后的孩子滑下来掉到水中不幸淹死,于是神下令把水面冻结,也有说法说这是空行母的浴池,印度教则认为这是乌玛女神的浴池,所以传说在此湖中沐浴,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和孽障。
卓玛拉山口
卓玛拉山口海拔6000米左右,是冈仁波齐峰转山路的制高点,山顶冰雪四季不化,气候异常恶劣,山上乱石成堆。卓玛拉山口有一张宝瑞,传说上面有圣者米拉日巴尊者和苯教徒斗法时所踩出的脚印,其周围挂着许多经幡。
塔尔钦小镇
塔尔钦镇小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神山冈仁波齐峰南面。因为塔尔钦小镇是转神山圣湖的营地,远道而来的信徒会在这里做出发前的准备,返回后也会在此休息,所以这里在每年5月至10月一直人来人往,来自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帝国等国的信众人数,大大多于来自国内的游人,一些小餐馆、小卖部、小浴室的招牌上还写着英、俄、印三国文字。早在2017年3月,该小镇由于旅游服务、公共服务、帐篷营地等特色产业被定位为普兰县巴嘎乡(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同年8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培育名录。
止热寺
止热寺也叫直热普寺,坐北朝南,是由竹巴噶举派有名的大师古仓巴创建。止热寺海拔5210米,位于冈仁波齐峰的正北面,是观看神山北面的最佳位置,也是转山人休息过夜的地方。据传,当年古仓巴大师在此地遇到一只野母野牦牛,牦牛引大师到一个古洞(哲日普),大师把这一神奇古洞作为自己的修行静室。
色雄经幡广场
色雄位于塔尔钦镇附近,是每年萨嘎达瓦节举办的地方,信徒们聚集在这里朝拜经幡柱,经幡阵正对冈仁波齐峰西南侧。
江扎寺
江扎寺,又名江扎贡巴,西藏自治区寺名,位于普兰县西半部北端,在冈仁波齐峰内转山道一山脊上。相传,江扎寺为800年前修行者古亚岗巴所修建,是直贡噶举派在神山之根据地,也是神山一带最大的寺庙。江扎寺主殿悬挂着藏传佛教著名的吉祥八宝图,周围有众多圣迹,包括本派祖师觉巴大师塑像,来自印度之贝叶经百余卷,其中大译师白若杂那自印度带回之《八千颂》最为珍贵,直贡派大师古雅岗巴修行过的城堡建筑,释迦牟尼在神山传法时的发台,还有成就者和名僧的修行静室、寝宫、护法殿和饮泉等,后大部分文物被毁,现今寺庙为1986年重建而成。
楚古寺
玛旁雍错的转湖景点有:色热龙寺、曲普温泉、玛尼石堆、楚古寺、两湖观景台、果初寺、齐吾寺等,其中楚古寺是圣湖周围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之一。
相关文化
冈底斯山脉区域是古象雄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耆那教的“世界中心”。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峰是一座跨宗教、文化、种族和国界的神山,受到信奉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广泛崇拜。
古象雄文明
古象雄文明,是一种远古文明,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之前。据记载,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依据高原的生存条件和文化融合性,创造出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苯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象雄人早期尊大鹏鸟为图腾,十八王均以大鹏鸟饰其王冠左右两侧,境内山川地名也多以大鹏鸟命名。古象雄一般分为上、中、下象雄,上象雄以冈底斯山与玛旁雍错为中心,基本上以阿里地区为主;中象雄以达果雪山与当惹雍错为中心,基本上是以那曲地区为主;下象雄以丁青县六峰山为主,基本包括那曲与昌都的部分地区。古老的象雄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自治区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象雄文化包括医学、建筑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哲学,以及天文学等体系,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积累,成为青藏高原祖先文明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
Kailas Range.britannica.2024-04-12
地名文化——冈底斯山.中国地名学会.2024-03-09
藏语地名汉译规范化研究.藏人文化网.2024-03-18
冈底斯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2-25
冈底斯山脉.西藏在线.2024-02-25
西藏十大雪山丨来看看哪一座才是你的梦中仙境!.中国西藏旅游.2024-03-08
青藏高原-山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4-04-12
冈底斯山脉,谁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中国国家地理BOOK.2024-03-09
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的构造及形成.西藏人文地理.2024-05-02
【中国网】中国第二次冰川普查 西部冰川面积近60年萎缩18%.中国科学院.2024-04-15
西藏旅游政务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5-18
阿里地区A级景区简介.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局.2024-03-10
转湖 | 三个极佳观湖点,赏玛旁雍措绝美风光.阿里旅游.2024-03-10
亲近冈仁波齐!神山徒步全攻略,必收藏!.冈仁波齐玛旁雍措景区.2024-04-21
雪山大神冈底斯.西藏新闻网.2024-02-25
གངས་རིན་པོ་ཆེ.西藏在线.2024-03-19
冈仁波齐,藏地第一神山!.阿里旅游.2024-03-09
西藏地质旅游 | 古冰川手册.中国西藏旅游.2024-03-08
景致∣马泉河:骏马鸣嘶、喷流直下.阿里旅游.2024-03-09
雅鲁藏布江有多猛?.中国国家地理BOOK.2024-03-09
四大河流之——当却藏布(马泉河).天上阿里.2024-03-09
向云端,去阿里狮泉河畔看触手可及的美景!.中国西藏旅游.2024-03-09
天上的街市,人间的狮泉河.阿里旅游.2024-03-09
有一种悠长叫象泉河.西藏人文地理.2024-03-09
景致∣象泉河:象雄文明发端地.阿里旅游.2024-03-09
从孔雀河出发的西喜马拉雅古道.西藏人文地理.2024-03-09
10处不得不去的高海拔湖泊.上游新闻.2024-03-08
拉昂措:让人心醉的绝色鬼湖.西藏新闻网.2024-05-05
拉昂错 别样静谧之美.西藏人文地理.2024-05-05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走进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央视网.2024-03-10
走进阿里,揭秘“千山之巅”的地质灾害.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与灾害.2024-03-09
冈仁波齐神山介绍,冈仁波齐攻略,冈仁波齐中国最美山峰.世界足迹旅游网.2024-03-19
雪山大神冈底斯.西藏人文地理.2024-03-08
终极天路 ▏12天新藏线-.藏地旅途.2024-03-10
被雨雪围困3天后,迎来最美的「冷布岗日」.徒步中国.2024-06-01
被遗忘的最高峰——冈底斯之王冷布岗日转山实录.户外探险OUTDOOR.2024-06-01
失落的文明:古格遗址.中国人大网.2024-04-18
走近冈仁波齐,世界中心的雪山.澎湃新闻.2024-04-18
青藏科考—从西方主导到中国引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4-04-16
我校地理科学学院赵林教授团队圆满完成2022年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科学考察任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4-04-17
真正的蓝天白云 真正的天堂 让心情宁静洗涤.天上阿里.2024-04-17
“死亡线”上的护路铁军.中国青年报.2024-04-17
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线凭什么让人欲罢不能?.中国西藏旅游.2024-04-17
川藏线自驾游最完整攻略 G318自驾游最全攻略.tourtibetchina.2024-04-17
今年新藏铁路将加紧推进前期工作.天山网.2024-05-05
新藏铁路和田至日喀则段已进入可研初测阶段.第一工程机械网.2024-05-05
冰川消退,与你有关.中国国家地理.2024-04-15
Tibet gets tough to guard against tourism pollution.TIBETOL.CN.2023-07-20
我国投巨资保护西藏“神山”和“圣湖”生态环境.中国政府网.2024-04-15
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中国环境报.2024-04-15
神山冈仁波齐的转山之路.中国国家地理.2023-07-21
热点景区—冈仁波齐.中国职协.2024-04-21
“牦牛背上”的国际旅游小镇建设持续推进.中国西藏网.2023-07-21
直热普寺(止热寺).西藏在线网.2023-08-09
遇见冈仁波齐 一场特殊的转山之旅!.冈仁波齐玛旁雍措景区.2024-04-21
江扎寺.西藏在线网.2023-08-09
རྒྱང་གྲགས་དགོན་པ.西藏在线网.2023-08-09
象雄遗歌.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8
越域冈底斯 造访“信仰”的世界中心.中国国家地理.2024-03-09
不容错过的“天路”之最.视觉中国.2024-03-09
冈仁波齐 | 一座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跨国界的藏地神山.国家地理中文网.2024-03-09
纪录片《象雄》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央视网.2024-03-28
【藏北故事】科考古象雄王国遗址.中国西藏网.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