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建民

张建民

张建民,男,1960年生,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先后获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和东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理事长、《地震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

长期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工程领域的教研工作,在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以及结构与土体系统的动力分析、抗震设计和测试技术诸方面取得新成果,发表SCI和EI期刊收录论文220余篇,参编设计标准及指南6部,获准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5项,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7年6月1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11月,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基本信息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清华大学水利系

邮编: 100084

工作经历

现任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1998.4.-),博士生导师(1999.-)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9.-)

水利水电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9.-)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7.-)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2015.7.-)

曾任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水利水电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9.-2016.2.)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 (2004.8-2008.10)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 (2003.7.-2004.1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 (2001.2.-2003.7.)

清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2.-2005.6.)

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研究工程师 (1993.3 - 1998.3)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岩土力学及地质教研室主任(1984.3 -1993.2)

学术兼职

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土动力学分会理事长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副理事长

☉ 住建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 住建部建筑地基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 ISSMGE (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 TC203(Earthquak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成员

☉ \u003c地震工程学报\u003e 编委会主任

☉ \u003c岩土工程学报\u003e 编委会副主任

☉\u003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 \u003e编委

☉ \u003cActa Geotechnica\u003e 编委

☉ \u003c水利学报\u003e、\u003c中国公路学报\u003e、\u003c振动工程学报\u003e 编委

☉\u003c防灾减灾工程学报\u003e、\u003c工程力学\u003e、\u003c工业建筑\u003e 等 编委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岩土力学及减灾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港口岩土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 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工程研究,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涉及到下列的基础与工程应用研究领域:

◆ 研究:

1) 土的循环动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

2)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结构理论及工程应用

3) 砂土地震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及预测方法

4) 挡土结构地震土压力理论及工程应用

5) 结构与土体系统多尺度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及方法

6) 动力环境下结构与土体系统的灾变机理、安全控调、设计优化与测试技术

◆ 应用:

1) 高土石坝工程

2) 城市地下工程

3) 港航与海洋结构工程

4) 建筑桩基础抗震

5) 交通岩土工程

研究概况

近年来先后负责十多项土动力学与岩土-结构系统抗震工程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数十项高土石坝工程、城市地下工程、海洋结构工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方面的研究项目,参与多项抗震设防标准编修工作。

◆☉ 主要纵向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038007):城市大型地下工程结构抗震安全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346):可液化地基中建筑桩基结构抗震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74):可液化地基中高层建筑桩基础震动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979012):饱和砂土震动液化后大变形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15):砾类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8016):复杂往返加载条件下砂土弹塑性本构规律及物理与数学模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9034):三维复杂加载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9046):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粒状介质变形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合作项目(50828901):极端动载下土石坝溃决机理及应急对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合作项目(51129902):极端动载下土石坝溃决机理及应急对策 (续)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061003):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安全性评价体系及关键技术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011002):强烈地震环境下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对策

☉ 铁道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12G13-F):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机理及防护理论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70003086): 任意侧向变形条件下各向异性填土土压力理论及试验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20003047): 地下挡土类结构物地震土压力理论研究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砂土振动液化后大变形本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题:长江堤防安全评价理论及指标体系研究

☉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三板溪面板堆石坝结构安全性研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坝堤溃决灾害综合诊断与风险调控

◆☉ 部分横向课题☉

☉ 高层建筑预制桩基础抗震性能与抗震设计研究

☉ 300m级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性及工程措施研究

☉ 茨哈峡高模量基础垫层面板坝应力位移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

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安全性评价

☉ 三板溪高面板堆石坝应力位移分析与结构安全性评价

☉ 糯扎渡水电站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 溪落渡水电站围堰结构型式及结构计算分析研究

马来西亚巴贡高面板堆石坝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混合坝抗震分析研究

十三陵水库土石坝地震流滑特性研究

长江堤防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堤身产生裂缝机理研究

☉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渡槽下部结构受力和变形分析

☉ 防波堤土工织物垫层加筋作用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天津黄骅港外航道防沙堤结构应力变形及稳定分析

☉ 上海洋山深水港浅置式大圆筒结构试验段工程施工及运行期安全性评价

大连港太平湾港堆场处理后地基变形分析

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大型围海结构设计及施工优化与安全评价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大型地下变电站周边开挖对本体结构影响的计算分析

☉ 深圳-中山通道人工岛工程施工优化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价

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超大型库岸硬岩倾倒变形体边坡安全评价与抗震加固措施论证

☉ 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系统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

◆☉ 主编或参与编修标准☉

☉ 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 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交通部标准《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抗震设防指南》

☉ 国务院《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

☉ 住建部《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张建民强调跨学科素养对工科研究者的重要性。他认为,对工科学生来说,人文素养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只有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问题,才能更接近正确的答案。此外,他指出在工程领域中也蕴含着艺术元素,随着专业水平的提升,艺术性在工程实践中可能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教育基地

张建民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校园地球科学实践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地质之角”。

讲授课程

张建民讲授的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力学》。

寄语学子

张建民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们提出期望,他希望学生们在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展现出宽广的心胸和包容的心态。他鼓励学生们要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勤奋学习,坚守理想,善于构想,勇于突破自我。他期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独特的挑战,实现卓越的成就,塑造出独特的个性。张建民希望学生们能够成为具有深厚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全面知识和高尚品德的杰出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国家发展的基石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参选院士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奖励与荣誉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测试系统研制及应用, 201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大型多用途智能控制试验机研制及系列化与产业化, 2009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高土石坝抗震理论及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2012

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1

获其他省部级科技奖一、二、三等奖 6 项(排名1或2)

中国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饱和砂土液化后剪切吸水效应, 2000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一等奖:考虑任意侧向位移的挡土墙地震土压力理论, 2000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二等奖长江堤防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现策略, 2006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优秀论文一等奖:砂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探究,2014

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适应新世纪国家水战略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2009

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本硕贯通 适应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2005

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土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02

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校园实践教育基地“地质之角”建设的理念、创新与成效,2008

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0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3

第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01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3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06

第十五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 2012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6

第四届潘家铮奖,2016

学术成果

在土动力学基本理论以及结构与土体系统的动力分析、抗震设计和测试技术诸方面取得新成果,主持研发成套试验设备及测试技术。发表 SCI和EI期刊论文22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50余篇,用于数十项工程实践和5部设计规范。编著和参编著作3部,获准和公开发明专利25项

主要英文期刊论文

1) Zhang Jian-Min, Wang Gang.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nd, Part I: physical mechanism, constitutive 描写文 and numerical algorithm, Acta Geotechnica, 2012, 7(2): 67-113

2) Zhang Ga, Wang Liping, Zhang Jian-Min. Dilatanc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Geotechnique, 2011, 61 (1): 75-84.

3) Zhang Jian-Min, Song Fei, Li Deji. Effects of Strain Localization on Seismic Active 地球 Pressures. ASC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7): 999-1003.

4) Zhang Ga, Zhang Jian-Min. Modeling of low-cement extruded curb of 混凝土faced rockfill dam.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1, 48 (1): 89-97.

5) Tong Zhaoxia, Zhang Jian-Min, Yu Yilin, et.al. Draine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isotropic Sands during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应力 Axes. ASC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11): 1509-1518.

6) Wang Liping, Zhang Ga, Zhang Jian-Min. Centrifuge model tests of geotextile- reinforced soil embankments during 地球quake. Geotextiles \u0026 Geomembranes, 2011, 29(3): 222-232.

7) Hu Yun, Zhang Ga, Zhang Jian-Min, Lee C F. Centrifuge modeling of geotextile- reinforced cohesive slope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10, 28(1): 12-22.

8) Zhang Ga, Wang Liping, Zhang Jian-Min. Monotonic and cyclic modeling of interface between geotextile and gravelly soi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0, 34 (13): 1346-1361.

9) Wang Rui, Zhang Ga, Zhang Jian-Min. Centrifuge Modelling of Clay Slope with 蒙脱石 Weak Layer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 Applied Clay Science. 2010, 50(3): 386-394.

10) Zhang Jian-Min, Zhang Jianhong, Wang Gang, et.al. Safety evaluation of breakwaters based on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Ocean Engineering, 2009, 36(11): 852-862.

11) Zhang Jian-Min, Zhang Jianhong, Wang Gang. Stability of jetties for channel protection in soft soils at Huanghua Port. Ocean Engineering, 2008, 35(17-18): 1716-1726.

12) Yu Yuzhen, Zhang Binyin, Zhang Jian-Min. Action mechanism of geotextile reinforced cushion under breakwater on soft ground. Ocean Engineering, 2005, 32(14-15): 1679-1708.

13) Zhang Ga, Zhang Jian-Min. Numerical modeling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of a 混凝土faced rockfill dam.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9, 36 (5): 762-772.

14) Zhang Ga, Zhang Jian-Min. Constitutive rules of cyclic behavior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009, 41 (1): 48-59.

15) Zhang Ga, Liang Dongfang, Zhang Jian-Min. Image analysis measurement of soil particle movement during a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test.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6, 33 (4-5): 248-259.

16) Zhang Ga, Zhang Jian-Min. Large-scale apparatus for monotonic and cyclic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test.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2006, 29 (5): 401-408.

17) Zhang Jian-Min, Shamoto Y, Tokimatsu K. Cyclic critical 应力 states of sand with nonfrictional effect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 1999, 125 (10): 1106-1114.

18) Shamoto Y, Zhang Jian-Min, Tokimatsu K. New charts for predicting large residual post-liquefaction ground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il 动力学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98, 17 (7-8): 427-438

19) Zhang Ga, Qian Jiyun, Wang Rui, Zhang Jian-Min. Centrifuge model test study of rainfall-induced deformation of cohesive soil slopes.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11, 51(2): 297-305.

20) Li M, Zhang G, Zhang JM, Lee CF. Centrifuge model tests on a cohesive soil slope under excavation conditions.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11, 51(5): 801-812.

21) Wang Liping, Zhang Ga, Zhang Jian-Min. Nail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Cohesive Soil Slopes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10, 50(4): 459-469.

22) Zhang Ga, Zhang Jian-Min. Large-scale monotonic and cyclic tests of interface between geotextil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09, 49 (1): 75-84.

23) Zhang Ga, Zhang Jian-Min. Unified modeling of monotonic and cyclic behavior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08, 48 (2): 231-245.

24) Zhang Ga, Zhang Jian-Min, Yu Yilin. Modeling of gravelly soil with multiple lithologic compon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07, 47 (4): 799- 810.

25) Zhang Ga, Zhang Jian-Min. Monotonic and cyclic tests of interface between structure and gravelly soil.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06, 46 (4): 505-518.

26) Zhang Jian-Min, Y Shamoto, K Tokimatsu. Seismic 地球 压强 theory for retaining walls under any lateral displacement.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8, 38(2): 143-163.

27) Shamoto Y, Zhang Jian-Min, K Tokimatsu. Methods for predicting large residual post-liquefaction ground settlement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Special Issue on 1995 Hyogoken-Nambu Earthquake,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8, 38(2): 69-83.

28) Shamoto Y, Zhang Jian-Min. Evaluation of seismic settlement potential in sand deposits based on concept of relative compression. Special Issue on 1995 Hyogoken-Nambu Earthquake,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8, 38(2): 57-68.

29) Zhang Jian-Min, Y Shamoto, K Tokimatsu. Evaluation of earth pressures under any lateral deforma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8, 38(1): 15-33.

30) Shamoto Y, Zhang Jian-Min, S. Goto. Mechanism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sands.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7, 37(2): 71-80.

31) Zhang Jian-Min, Y Shamoto, K Tokimatsu. Moving critical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应力 state lines of saturated sand during undrained cyclic shear.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7, 37(2): 51-59.

32) Shamoto Y, Y Katsura, K Tamaoki, Zhang Jian-Min.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action piles in sands containing fines.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7, 37(1): 89-96.

33) Shamoto Y, Zhang Jian-Min, T Kusukame. A simple method for triaxial strain path testing of soils.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6, 36(2):129-137.

34) Shamoto Y, M Sato, Zhang Jian-Min. Simplified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 settlements in sand deposits.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6, 36(1): 39-50.

35) Zhang Jian-Min. Transient shear strength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sidering strain-rate effect.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4, 34(4): 51-65

\u003c岩土工程学报\u003e论文

1) 张建民. 砂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探究,第15届黄文熙讲座论文. 2012, 34(1): 1-50.

2) 冯大阔,张建民. 循环直剪条件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颗粒破碎研究. 2012, 34(4): 767-773.

3) 冯大阔,张建民.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的大型单剪试验研究. 2012, 34(7): 1203-1208.

4) 冯大阔,侯文峻,张建民.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切向变形非共轴现象的试验研究. 2011, 33(7): 1066-1071.

5) 冯大阔,侯文峻,张建民等. 法向常刚度切向应力控制接触面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011, 33(6): 846-852.

6) 李明,张嘎,李焯芬,张建民. 开挖对边坡变形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2011, 33(4): 667-672.

7) 王睿,张嘎,张建民. 降雨条件下含软弱夹层土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2010, 32(10): 1582-1587.

8) 李明,张嘎,李焯芬,张建民. 离心模型试验中边坡开挖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2010, 32(10): 1638-1642.

9) 钱纪芸,张嘎,张建民. 离心场中边坡降雨模拟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10, 32(6): 838-842.

10) 宋飞,张建民. 各向异性砂土渐近状态试验研究. 2010, 32(4): 551-561.

11) 冯大阔,张嘎,张建民等. 常刚度条件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三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009, 31(10): 1571-1577.

12) 王丽萍,张嘎,张建民等. 抗滑桩加固黏性土坡变形规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2009, 31(7): 1075-1081.

13) 宋飞,张建民,张嘎等. 等应变增量比试验控制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2009, 31(7): 1144-1148.

14) 童朝霞,张建民,于艺林等. 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2009, 31(6): 946-952.

15) 李国和,张建民,许再良等.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影响研究. 2009, 31(3): 346-352.

16) 张鲁渝,郑颖人,张建民.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几何建模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2009, 31(1): 129-134.

17) 童朝霞,于艺林,张建民等. 应力主轴循环旋转对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2008, 30(8): 1196-1202.

18) 侯文峻,张嘎,张建民. 面板堆石坝挤压式边墙与面板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 2008, 30(9): 1356-1360.

19)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 基于数字图像的粒状材料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技术. 2008, 30(10): 1555-1559.

20)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 基于SMP的粒状材料各向异性强度准则. 2008, 30(8): 1107-1111.

21) 张建民,宋飞. 砂土的压剪效应与渐近状态准则. 2008, 30(2): 166-171.

22)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等. 二维粒状材料双轴压缩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08, 30(1): 148-152.

23) 张建民,侯文峻,张嘎等. 大型三维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 2008, 30(6): 889-894.

24) 王刚,张建民. 砂土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 2007, 29(3): 403-409.

25) 王刚,张建民.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2007, 29(1): 51-59

26) 张嘎,牟太平,张建民. 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离心模型试验变形场测量. 2007, 29(1): 94-97.

27) 张鲁渝,张建民. 基于Monte Carlo技术的临界滑面搜索算法的实现及改进. 28(7): 857-862.

28) 张建民,王刚. 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机理. 2006, 28(7): 835-840.

29) 张鲁渝,张建民. 边坡稳定分析中组合滑面的构造模型. 2005, 27(8): 855-859

30) 张嘎,张建民.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统一本构模型及试验验证. 2005, 27(10): 1175-1184

31) 张嘎,张建民,梁东方. 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中的土颗粒细观运动测量. 2005, 27(8): 903-907.

32) 张嘎,张建民.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静动本构规律. 2005, 27(5): 516-520

33) 张建民,张嘎,刘芳. 面板堆石坝挤压式边墙的概化数值模型及应用. 2005, 27(3): 249-253.

34) 张建民,罗刚. 考虑可逆与不可逆性剪胀的粗粒土动本构模型. 2005, 27(2): 178-184.

35) 张建民,于玉贞,家等. 电液伺服控制离心机振动台系统研制. 2004, 26(6): 843-845.

36) 张嘎,张建民. 循环荷载作用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2004, 26(2): 254-258

37) 张嘎,张建民.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单调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2004, 26(1): 21-25

38) 张嘎,张建民. 大型土与结构接触面循环加载剪切仪的研制及应用. 2003, 25(2): 149-153

39) 陈胜立,张建民. 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轴对称Biot固结问题的解析解. 2002, 24(1): 26-30

40) 陈胜立,张建民,陈龙珠. 饱和地基中埋置点源荷载的动力Green函数 2001, 23(4): 423-426

41) 张建民. 砂土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剪胀规律. 2000, 22(1): 12-17.

42) 张建民,时松孝次,田屋裕司。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 1999, 21(4): 398-402

43) 张建民,王稳祥. 振动频率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1990, 12(1): 70-80.

44) 张建民,段云秦. 振动三轴试验中仪器系统阻尼力的水试样校正法. 1989, 11(1):79-84.

人物评价

张建民工科出身,但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言行之间是一派儒雅的人文气质。(清华大学评)

张建民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其讲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力学》深受学生欢迎,建成中国第一个校园地球科学实践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地质之角”。(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参考资料

张建民.易建网(福建)科技有限公司.2021-12-24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组成名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6-11-29

石如人生 不忘初心——记2014年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建民.清华大学.2024-08-16

院长张建民在土木水利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历经独一无二的磨砺,成就不同凡响的完美.微信公众平台.2024-08-16

张建民简介.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7-08-13

第四届潘家铮奖奖励通报.中国水力发电学会.2017-01-21

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张建民当选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