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诸葛姓

诸葛姓

诸葛姓是中国汉族传统复姓之一,诸葛姓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三个,基本上都是出自他姓所改,一是春秋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后改为诸葛氏。二是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郡诸县的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三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历史上诸葛复姓望族居于秦始皇时置的琅琊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县、临沂县、胶南县一带)。诸葛姓历史人物有: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恢

诸葛姓在《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14位,其人口并不多,在中国的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诸葛姓全国人数3.7万人,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44位,在复姓中排名第6。

基本介绍

诸葛

源出于葛氏,诸葛为中国汉族复姓。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入山东诸城,若干年后这支诸城葛氏有一支迁往阳都县,但阳都原有姓葛的家族的,诸城葛氏为区分于当地葛氏,遂改复姓称诸葛,即诸城迁来的葛氏;另一支为秦末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葛婴至东城,私立襄疆为楚王。后闻陈胜已立,因杀襄疆,还报。至陈胜处,陈胜听信谗言而杀婴。汉兴以后,论功追思,刘恒追念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勋,即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子孙称为诸葛氏,三国蜀汉最具智慧的辅汉名臣诸葛亮即为葛婴之后。

姓氏来源

诸葛(zhū gě)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世本·氏姓篇》记载:“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春秋时期,在齐国古老的有熊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原称詹葛氏,后来因读音讹误为诸葛氏,便干脆改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蜚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按史书记载,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飞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四十位,共立国一千八百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司空,受命治水,让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治理水患后著有《山海经》十八篇。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姬发商朝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今河南长葛),为子爵。姬林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代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

葛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省葛氏的一支。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沂南县(今山东沂南),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大将葛婴,属于帝王封赐改姓为氏。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时,属下有大将葛婴,他屡立战功,后来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杀害。到了西汉朝时期,刘恒感其忠勇,特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诸葛氏原为葛氏,祖籍山东琅琊诸县,后从琅琊诸县迁至古齐地阳都城南之葛坡,故由此而得“诸葛”之姓。

远祖

得姓始祖

葛伯。诸葛氏最初是源自葛氏,得姓源流有三种不同途径。一说是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认为,诸葛氏是葛婴的后人,因居住在诸诚,而被称为诸葛。一说是从《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中引证的,书中指出,琅琊诸县人葛氏,后来迁居阳都,阳都原来已经有姓葛的人,为了将两葛氏人区分开来,所以称诸县葛氏为诸葛。还有一个说法是《风俗通义》上所提到的,拓跋宏因葛婴有功而被诛杀,所以追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并且称诸葛氏。此外另有一说,人为诸葛是由“詹葛”氏改成的。综合以上文献资料,可知道,诸葛氏的得姓途径虽有不同,但追本溯源,却一脉相传自夏商之际的诸侯葛伯,而且都出自山东诸城。这个家族之所以会以诸葛为姓,主要是基于血统和地缘两个因素。在血缘上,他们是葛伯之后;在地缘上,他们同发祥于诸城,也成长于诸城。诸葛氏后人奉葛伯为诸葛姓的始祖。

各支始祖

诸葛丰家族世系:

诸葛丰,待考,西汉元帝时人。

诸葛珪,妻章姓,生三子二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三子诸葛均,长女适祺、次女适庞山民

诸葛瑾,妻待考,生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

诸葛恪,妻待考,生三子: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三子诸葛建

诸葛乔,妻待考,生一子:诸葛攀

诸葛攀,妻待考,生一子:诸葛显

诸葛融,妻待考,生三子:佚名待考。

诸葛亮,妻黄月英,生二子一女:长子诸葛瞻、次子诸葛怀,女诸葛果

诸葛瞻,妻待考,生三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三子诸葛质

诸葛均,妻林氏,生一子:诸葛望。

诸葛玄,待考。

诸葛(名失考),妻待考,生一子:诸葛诞

诸葛诞,妻待考,生一子:诸葛靓

诸葛靓,妻待考,生二子:长子诸葛颐、次子诸葛恢

……

诸葛爽、诸葛利:诸葛亮十二世孙,任天宝河南省节度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诸葛爽逝世,其子诸葛仲芳袭承之。诸葛仲芳之子诸葛利在五代十国后周光顺二年(公元952年),因避中原战乱,与弟弟诸葛深携眷属渡江,诸葛深入闽,诸葛利入浙,宦游绍兴市(今浙江绍兴)而后任寿昌县令,卒于寿昌。是为浙江省诸葛氏始祖。

迁徙分布

诸葛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四位门阀,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六位。诸葛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商朝,相传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意思是来自诸城的葛氏,后来因一代名相“智圣”诸葛亮而出名。据临沂本地的诸葛家谱说,当年诸葛亮的后人诸葛京江州刺史的任上退休之后回到了山东老家,临沂市姓诸葛的人士,基本上是他们的后裔。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它所引述的史料与史书记载的出入较大,对以往历次修遍家谱的记载过于简单。也就是说,不能就此断定他们就是诸葛亮的直系后裔。但可以肯定,他们至少是当年留在琅琊郡的其他诸葛族人的后裔;聚居村落从白沙埠诸葛城外迁,莒南板泉,河东相公镇,汤河镇坊坞(含其外迁村:郑旺镇杨家湾村)四个村,兰山区葛家王平庄,后十,罗庄区,黄山,储墩附近,苍山县,费县等地皆有分布。

秦朝葛婴陈胜大将)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后世刘彻刘邦为其不平,隧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

再一说,有“詹葛”一姓,在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时间长久后,误传为“诸葛”。

郡望堂号

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黄岛区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秦灭六国之战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市即墨区崂山区、胶县、胶南、沂水县莒县莒南县日照市五莲县赣榆区(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市、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黄岛区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又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在唐朝时期也被废黜不再。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三顾堂景区东汉末时,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卧龙堂:诸葛亮起初隐居南阳郡,自比管仲、乐毅,他居住的地方叫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德生堂:诸葛世家所建药堂堂号,按诸葛世家格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所建。

滋树堂:清代乾隆诸葛明魁所建,巡抚熊学鹏亲笔题写扁名。

尚礼堂:诸葛氏富字辈第十四宗诸葛高所建。

家谱文献

浙江金华九龙诸葛氏宗谱四卷,(民国)诸葛小月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重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琅琊诸葛氏宗谱四卷,(民国)祝谏重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市水亭畲族乡

兰西诸葛氏简史,(民国)诸葛政清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重修诸葛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诸葛铎总理,诸葛浩等纂修,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木刻活字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临沂市诸葛氏字辈:”从先文春天,玉世永国传,照常克继绪,福祥瑞运宣;荣华百中立,富贵承余光,繁盛存远德,志广安万邦。“附大坊坞村诸葛字辈排行表

文成县诸葛氏字辈:“盛德钦显义荣华富贵昌”。

浙江兰溪诸葛氏字辈:“仍兴宁祥瑞安原富贵昌忠肃严恭懿宣和德裕彰聪明通睿智文理敬容庄孝友敦信睦仁慈正伦常咸恒开鼎晋纯萃美贤良俭让崇宽厚谦尊茂泰方亨侦嘉敏行钦慎发荣康恺惠成蕃秀英华永庆襄”。

浙江平阳诸葛氏字辈:“承伯逢荣 永世昌宗 克家守庆 久相光庭 建国立新 诗书万年。”。

历史名人

诸葛亮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华夏军政领域智慧的化身,智圣。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省襄阳西),留心世事。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今湖南省、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后,受遗诏与尚书令李严共同辅佐后主刘禅。建兴元年,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他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而后出师北伐,诸葛亮北伐,与魏相攻战者累年,后病死于五丈原(今勉县西南)军营中,葬定军山,终年54岁。有《诸葛武侯集》、《出师表》为其名篇。

诸葛瞻

三国蜀汉人,字思远,蜀汉景耀四年(261年)后主刘禅任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两年后魏邓艾由阳平、江油市入蜀,遣书诱降,诸葛瞻父子督军拒艾于绵竹关,父子双双英勇阵亡。

诸葛瑾

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初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孙权派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诸葛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夷陵之战,有人言其密遣亲人通蜀。孙权说:“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称帝,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诸葛恪

三国时期孙吴大臣。字元逊(203-253),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诸葛瑾之子。少时聪明过人,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当时丹阳地势险阻,盗匪藏于山中,无人敢任太守。恪主动请命,嘉禾三年(234年)拜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一举治平。孙权卒,恪受顾命辅佐幼主孙亮,专国政。建兴元年(252年),出兵攻魏,坏魏军浮桥,水淹魏军数万,得军资如山。恪由此骄纵轻放。次年春,又北伐魏军于新城,数月不下,又值盛暑,士卒病者大半,怨声载道,被迫退兵。后为皇族孙峻所杀。

诸葛恢

字道明(265-326),晋代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诸葛丰

字少季,西汉琅琊县人,其里籍疑为今琅琊镇窝龙村(传言因纪念诸葛祖籍得名),或疑为葛陂(今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南)。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御史大夫时,以同乡召诸葛丰为属员,后举荐为侍御史刘奭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城因而有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就是说诸葛丰执法严正,害人者遂久阔而不相见。元帝嘉奖他的气节,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皇帝贵幸,淫奢而不守法规,其属下犯事,牵连及之。诸葛丰具文弹劾,正准备上奏,适逢许章私出,诸葛丰遂举符节令其下车,欲将其逮捕。许章逃入宫门,乞哀于天子。于是元帝收回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不胜愤懑,上书辞职,元帝不许。是后所言益不被用。在位权贵多言其短,刘奭降诸葛丰为城门校尉。最后上书弹劾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被元帝贬为庶人,终于家。诸葛丰之后代迁居阳都(今沂南县砖埠乡黄一带),多有显者,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

诸葛诞

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人。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初为尚书郎、荥阳市县令。后来入朝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因曹叡恶其沽名钓誉而罢官。曹芳继位之后复职,诸葛诞又任扬州市刺史,加昭武将军。因讨伐毋丘等人叛乱而升任镇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为削弱其兵权而召入朝为司空,诸葛诞起兵反叛并投降吴国,在吴国出任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封寿春侯,后被司马昭杀死。

诸葛融

字叔长,诸葛瑾幼子。瑾死后,承袭父亲的爵位。诸葛融宽待部属,辣受部属爱戴,在孙吴官至奋威将军。兄诸葛恪被诛,追兵围城,诸葛融吞金自杀,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诸葛均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第三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

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市刘表有旧交知情,便带诸葛亮与诸葛均同往依附,与兄长诸葛亮及两名姐姐避乱到荆州南阳郡卧龙岗,诸葛玄于197年去世后,与兄长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晴耕雨读。

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兄诸葛亮出山相助,兄长诸葛亮出仕刘备后,诸葛均仍留在隆中种田度日,后兄长诸葛亮引荐刘备,蜀汉建立后216年出任长水校尉官职。

诸葛连弩

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来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有大量生产后失传。

有关诸葛连弩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之中。

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谈迁厉臣子。又损益诸葛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即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他人具体制作。

陈寿《三国志·杜传》 注引傅玄序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鲁班墨子、王尔,近汉世张衡,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晋朝镇南将军刘弘是中原地区史载“观亮故宅”第一人。他曾亲眼见过“损益诸葛连弩”是不容置疑的。刘弘在“观亮故宅”时却有“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传》注引《蜀记》)的感叹。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条说:张云《咸通解围录》——南蛮有执旗者傅城发静塞弩,贯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此资料说的是唐时西南民族中还在使用一种弩,当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据说就是当年的诸葛连弩。唐宋时期,西南民族中涉及诸葛亮的类似传说甚多,可信度较差。

评价

1,诸葛亮曾创制了一种连弩,在当时十分先进。这连弩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寸。

2,陈寿给诸葛连弩定了一个性,即“损益”。后面本文将进一步讨论此问题。

3,马均为著名科学家(曾改进前人所造织绫机、百戏木偶,曾再次发明已失传的指南车、发明翻筒车),当他看见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大赞其“巧”,可见它与以前的连弩实有大别,其次是认为还可演进为连发五十矢。希望朝廷立项,让他试验并推广,结果未引起重视。这就为后人研制诸葛连弩提供了极重要的线索。

4,傅玄(217--278)为魏末晋初的著名思想家,官至荼骑常侍,封子爵。他认为,“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从侧面可看到对诸葛连弩的高度评价。

5,傅玄还认为:“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对朝廷未能批准马均立项,重新研制诸葛连弩感到非常遗憾,甚至非常气愤。这或许是诸葛连弩在诸葛亮身后不久就失传的主要原因。

6,刘弘身为大将军,对兵器非常熟知。弩机的发射功能由二矢齐发,到三矢齐发,再到十矢齐发,只是量的变化,无质的飞跃。从战国至晋,二矢或三矢齐发连弩已广泛使用了几百年,刘弘应为司空见惯。而刘弘看见诸葛连弩时,却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其为“神弩”。这说明诸葛连弩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弩种。

宗祠通联

四言通联

满门烈士;王佐奇才: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诸葛瞻,诸葛亮子,与魏邓艾战,死于绵竹阵中。其长子诸葛尚,单骑直冲魏军中战死。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少年奇志,躬耕陇中,刘备三顾茅庐而得,拜为丞相,佐刘备三分天下,功勋卓著。

武乡县望族;文定名家:全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卒谥忠武。

五言通联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全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乃见,定三分天下之策。

七言通联

三日连宵至德;少民同志赛神麻: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家庙楹联。

司马乃吴中信士;卧龙本天下奇才:上联典指三国时琅琊郡阳都人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东汉末迁居江南,受到孙权礼遇,任孙吴长史、中司马,后以绥南将军代吕蒙南郡太守,率军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他官至大将军。曾奉命出使蜀汉,与诸葛亮都是办公事时相见,私下里从不会面。夷陵之战时,有人向孙权报告他派亲属到蜀汉去报信,孙权说:“子瑜不负我,就像我不负他一样。”“信士”,谓诚实之士。下联典指三国时时期蜀汉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年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曹丕代汉建魏,他劝刘备称帝,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他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著作有《诸葛亮集》。

八言通联

派衍南阳郡,家声勿替;绪绵西蜀,世泽长存: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历宋元明,昭兹来许;说孟仲季,聚族于斯: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尚德为怀,绳其祖武;礼教必饬,贻厥孙谋: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滋德为怀,本文百世;树人之斗,惟有一经: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家庙楹联。

尊祖宗遗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谨业,唯读伪耕: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族学堂楹联。

伏虎钟灵,喜北镇冠山;卧龙派衍,本南阳望族: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著作擅长,弱冠知名难并;会稽郡奏绩,黑头公辅共惊: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建康人诸葛颍,字汉,八岁能写文章,曾在南梁做官,隋炀帝时官著作郎,很受宠幸。著有《鸾驾北巡记》、《幸江都道里记》、《洛阳古今记》等。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琅邪阳都人诸葛恢,字道明,西晋末为临沂令。渡江后,名声仅次于王导庾亮刘奭时任会稽知府;明帝时历官侍中、尚书右仆射、尚书令,封博陵亭侯;刘骜即位,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黑头,指青壮年,王导曾称他为“黑头公”。

诫子一书,据修齐治平之理;出师二表,偕典谟誓俱传: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头门楹联。

望重三吴,温润产蓝田县之玉;神奇八阵,英华联戚之珍: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诸葛瑾仕吴受孙权重用,其子诸葛恪以聪慧名。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推演八阵图,其子诸葛瞻刘备之女。

野鸟鸣春,呼子弟深耕亩;晨鸡唱晓,叫儿童朗诵诗书: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家族学堂楹联。

遗像肃清高,至今凛凛有生气;大狮垂统绪,旁作穆穆以衡: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寝室楹联。

三顾出茅庐,自任以天下之重;一心扶汉室,是知其不可而为: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寝室楹联。

大慈大悲,诸众生度一切苦厄;即空即色,观自在现五蕴皆空: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碧水湛华池,皓月光莹三尺剑;丹樨开石岭,祥云影闪七星旗: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读出师两表,大义贯古今,莫认宗功专在汉;遵谱系一丝,声华联岳读,须知祖德于川: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寝室楹联。

科第尚哉,必忠孝节康,自任几端,方谓敬宗尊祖;诗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为孝子慈孙: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族学堂楹联。

读五千言道德真经,七月先重阳节,为大众齐心忏过;建六时昼夜备醮,一村兼主客,愿诸神如意降祥: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谱牒告成功,由仍字分支,五世右穆左昭俱就序;岘峰钟秀气,自威公卜宅,千余年数宗收族永流芳: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大公堂楹联。

卅六国贽瞥来庭,彭城武源,伊昔万余家,愿依仁宇;亿千年庙食兹土,激西砚左,仍前十八社,敬慕神明: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家庙楹联。

达权和吴,仗义征吴,尽同是扶刘,轶伦超群,南阳郡自昔称知己;尊王翼圣,伏魔显圣,崇褒极之帝封,际天蟠地,蜀汉于今尚有人: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家庙楹联。

溯汉室以来,祀孔子庙、祀乡贤、祀名宦、祀忠孝义烈,不少传人,自有史书标姓氏;迁浙江省而后,历绍兴市、历寿昌、历常村、历南塘水阁,于兹启宇,可从谱谍证渊源:全联为浙江兰溪诸葛村大公堂楹联。

参考资料

诸葛姓的来源(诸葛姓起源于得姓始祖为夏朝葛伯,百家姓414位).66历史网.2024-02-20

诸葛氏家谱源流.中华姓氏.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