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苏美尔

苏美尔

苏美尔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文明。早期居民为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30世纪左右,出现过一些奴隶制城邦,彼此长期混战先后称霸。公元前25世纪左右,在伊纳图姆统治拉格什王朝。公元前24世纪中期,卢加尔扎克西,征服南部各别城邦,定都乌鲁克城。约在公元前24世纪末为阿卡德帝国所灭。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化创造者,首先创造了楔形文字,是已知最早文明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可考证的文明之一。

介绍

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英文为Sumerian)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目前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公元前36世纪。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古苏美尔人的来历。他们称自己为“黑头人”,讲一种与该地区闪族部落语言不相干的奇怪语言。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几乎没有资源、森林、矿物质,甚至在埃及很丰富的石头,但尽管如此,苏美尔人不仅了解地质学,知道如何获得矿石和其他方面的工艺,而且还制造出完全不同的金属以及世界上第一种合金和青铜

天空中的恒星行星。令人惊奇的是,在苏美尔人的古老典籍中,我们能找到与现代星相图几乎毫无二致的图案。难道他们在当时就已发明了现代的测绘仪器?人们一般总是从两个方向来追寻远古的历史,一个是沿着众多神话提供的线索来进行追踪,因而人类有了神的历史渊源;一个则是沿着文化典籍展示的文明更迭的轨迹来进行跟踪,因而人类有了人的历史发展。因此,各种各样的考古成果,往往不是证明了神的预言就是证实了人的假想。事实上,所有从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意义主要就在于:对远古历史空缺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填补。也许不少文物的确能够发挥连接历史片断的作用,而更多的文物则只是标示着历史片断的现实存在,从而留下一片历史的朦胧,甚至历史的神秘。

几乎所有的发掘成果都在证实,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黄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纸莎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保管。由于他们在书写的时候,是采用尖头的笔,因而写出来的字是楔形的,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的起源。

那么,苏美尔人是从何处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呢?一个可能性是从伊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来,因为出土的苏美尔人的最早的建筑物,是按照木结构原理建造的,而木结构建筑通常只是在树木茂密的山区才被广泛采用,不过,这与苏美尔人的中国神话却发生了矛盾;另一个相反的可能性,则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来到这黄河入海的地方,可是,在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的陪葬品之中,却只有一金一银各长约0.6米的,只能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小船模型。

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以在从阿富汗山区到印度河谷的居民之中,来寻找到苏美尔人的踪迹,这一区域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将近2500公里的半径以内。这个假设似乎很快就得到了考古学者的证明,因为在印度河河谷发掘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之中,有几个长方形的印章,无论从制作外观上,还是从图案风格上,看起来都与吾珥古城遗址中被挖掘出来的十分相似。但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在远古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或国家,有没有可能全部迁徙到一个远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既没有在民族神话中留下一丝线索,也没有在文化典籍里保留一点记载。所以,尽管人们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苏美尔人的家园;从而也证实了苏美尔文化的曾经存在,且这种文化对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圈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苏美尔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答。

不过,苏美尔人的神秘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一点,比如说苏美尔人的寿命长得出奇,智慧高得令人惊讶等等。不过,这些都是记载于泥版之上的,是否确实,还需要证明,而惟一无需证明的,便是在吾珥古城遗址周围的平原上建立起来的许许多多的阶梯型埃及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的用处何在呢?根据泥版上的记载,全都是用来进行祭祀的,因为他们的神总是高高地居于神山之颠,所以需要在金字塔顶来祈祷,使人能够接近神的宫殿,使神便于接受人的礼拜。这种顶礼膜拜的祭祀方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影响迅速扩展开来,并且保持了数千年之久,从巴比伦王国到亚述,从巴比伦到尼尼微,随处可见这样的阶梯型金字塔,甚至连《圣经》里的巴别塔,它的外形也是阶梯形状的,如果能够建成,也将是一座小型的金字塔。

因此,令人吃惊的奇迹有很多也与苏美尔人的埃及金字塔有关。在苏美尔人留下来的典籍和图案之中,所记录下来的苏美尔人的诸神形象,都与天空中的星星有关,这些神的形象没有一个具有人形,每一个神代表着一颗恒星,每一颗恒星周围还环绕着多少不一的、大大小小的行星,整个星相图与现代人测绘学的几乎一模一样!至少有一点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也许苏美尔人能够看到那些恒星。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可能亲眼观测到那些恒星和行星的!此外,在一些图案上面,或者有一些人头戴星星,或者有一些人驾驶着展翅的飞球,甚至还有这样一个图案:一串虚实相间的小圆球环绕成了一个大圆圈,它使人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基因模型。

如果说,这些书面的记录还不足以证明苏美尔人的文化具有超越其他古代民族文化的特征的话,那么,苏美尔人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块泥版上,开列出了一道由两个数字相乘的计算题,其最终乘积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结果竟是一个十五位的数字195,955,200,000,000,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达到的数学知识水平。

然而,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人,还认为10000这个五位数字,简直是一个“大得无法计算的值”,凡是超过了10000的,就被称为“无穷大”。多位数字对于欧洲人来说,一直到公元1600年以后,才由勒内·笛卡尔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等数学家兼利奥六世最先用于计算,而在西方一般人的概念之中,只是在进入19世纪之后,人们才开始对多位数有所认识,以致于百万富翁这个称呼,成为拥有不计其数的财富的最大富翁的代名词。

苏美尔这个名字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的称呼,而是其它人给他们的名字,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是阿卡德帝国。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的人”(sag-gi-ga),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这个词有可能是这个名称的一个地方方言的变异。苏美尔人的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过去有人认为他们是入侵者,但是考古发掘证明从前53世纪到前46世纪的早期奥贝德文化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住文化就是连续的。

今天的伊拉克南部干旱的冲积平原是一个对当地居民来说很困难的地区。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这里的人必须有控制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能力来保证全年灌溉和饮用水的来源。在苏美尔语中运河、堤坝、水库这样的词非常丰富。奥贝德陶瓷与更早的北方的萨迈拉文化(前58世纪到前50世纪)的陶瓷是有联系的。萨迈拉文化的人利用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的水来进行早期的、原始的灌溉农业。198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今天的拉萨市(Larsa)附近发掘出来的居民点非常明确地显示出两个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八层奥贝德文化早期的陶瓷与萨迈拉文化的陶瓷并存。苏美尔人从这里向南扩展,他们高级的社会组织和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他们有能力控制水,在一个困难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当地原来的采猎文化无法与他们竞争。也有人认为苏美尔这个词只应该指苏美尔语,实际上不存在隔离的苏美尔人这个民族。在语言学中苏美尔语是一个孤立语言,不属于任何语族。

历史

早期高度文明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现在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楔形文字的文献主要是经济或者行政方面的文书,尚无法勾勒出当时完整的历史来。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以运河和界碑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

比较大的城邦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温马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考古已经能大致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但是由于考古发现的史料有限,今天人们所知道的那段历史可能仍然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冰山一角而已。

基什被认为曾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因为后来许多苏美尔君主甚至并没有实际统治过基什,却也自称基什之王。(不过现在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基什曾经称霸,自称基什之王可能有其他的比如宗教方面的原因)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就是基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考古学家在拉格什发现了王室的铭文,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知道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间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完整的拉格什国王列表,以及相关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为苏美尔各城邦中,今天的人们了解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城邦。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强大起来,乌尔南什王时,拉格什在苏美尔中称霸,到了安那叶姆王和恩铁美那王时,拉格什征服了不少地方,苏美尔颇有统一的趋势。后来,国王卢加尔安达因治国不善,引起了暴动,一个名叫乌鲁卡基那的人推翻了卢加尔安达的统治,在平民的拥护下,自己登上了王位,并进行了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试图维护平民的利益。正当拉格什内乱之时,苏美尔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血屠全城。乌鲁卡基那在位仅六年,他的改革也因此而废弃。(《文明史》,51)

温马的祭司国王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公元前2359~公元前2335年)消灭拉格什的王朝,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

阿卡德帝国时代

后来卢加尔扎克西被阿卡德国王萨尔共打败。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人属于闪族,并非苏美尔人)。在阿卡德王国的晚期,不少苏美尔城邦就已经开始复兴。后来,阿卡德被蛮族库提人(Gutium)所消灭后,苏美尔得以复兴。拉格什也在一位叫做古地亚(Gudea)的国王的统治下非常繁荣富强(或称拉格什第二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

或称乌尔帝国,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

蛮族库提人摧毁了阿卡德帝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公元前2120年,的乌鲁克人乌图赫加尔起兵自立为乌鲁克王,并且打败了库提人,乌图赫加尔占领乌尔后任命乌尔纳姆治理乌尔(乌图赫加尔与乌尔纳姆的关系现在仍是史学界研究的课题,一说乌尔纳姆是乌图赫加尔的弟弟,另一说乌尔纳姆则是乌图赫加尔的女婿)。但可能在乌图赫加尔尚在世时,乌尔纳姆就已经与他反目为仇,不臣服于他了。约公元前2112年,乌图赫加尔死于一场意外(或者可能是阴谋)。此后乌尔纳姆南征北战,继阿卡德帝国王国以后,统一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乌尔第三王朝,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是苏美尔人的王朝,但是与以前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它同阿卡德王国或以后的巴比伦一样,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今天可以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就是乌尔纳姆法典,虽然只保存下来一些片段。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对乌尔城大兴土木,乌尔的神庙遗迹今天仍可供凭吊。

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再加之外来的阿摩利人不断入侵。最后埃兰人的入侵给乌尔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击。国王伊比辛(公元前2026年~公元前2004?年在位)兵败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苏美尔人建立的政权。苏美尔民族也逐渐从历史上消失——虽然以后的巴比伦亚述时期,苏美尔语、楔形文字仍然存在。

苏美尔人开创的文明仍然继续着。但是苏美尔人却逐渐被遗忘。古希腊以及犹太人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苏美尔,有关苏美尔人的文明及其历史完全是近代考古学的成果。

经济

农业与畜牧

苏美尔人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鹰嘴豆小扁豆糜子、小麦、芜菁、海枣、洋葱、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家牛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

苏美尔农业依靠巨大的灌溉系统。其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水渠和运河必须常常修补,清除淤泥。政府有专门管理水渠和运河的人,富人则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水渠。

农民使用运河来淹他们的地,然后将水排掉。然后他们用牛来践踏农田和杀草。然后他们使用鹤嘴锄来挖地。地干后他们锄地、耙地和用铲将土壤松散开来。苏美尔人秋季收割,收割是他们组成三人一组的队。收割后使用碾石分离谷粒和茎,使用打稻棍来分离谷粒及皮,最后使用风吹开来分离谷粒和麸皮。

商业

考古发现的来自小亚细亚半岛黑曜石、来自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东北部的青金石、来自迪尔蒙(今天的巴林)的珠串和一些刻有印度河文明的文字的印章说明当时在波斯湾沿岸有着很广的贸易网。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与遥远国家的贸易来换取美索不达米亚稀少的货物如木头。尤其黎巴嫩的雪松木获得好评。

苏美尔人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不是苏美尔经济的支柱。女奴隶被用来织布、印刷、做磨房工和搬运工。

苏美尔的陶瓷上有使用雪松油画的图案,他们使用弓钻引火来烤陶瓷。苏美尔是石匠和首饰匠会加工雪花石膏方解石)、象牙、金、银、玛瑙青金石

文化

建筑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砂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Tell)。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圣经》中的巴别塔可能也是类似的建筑。苏美尔的圆形印章上还有类似于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部沼泽阿拉伯人还在使用的芦苇造的房子。

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

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陶瓷锦砖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Nammu)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社会

苏美尔文化有两个中心,南部的埃利都和北部的尼普尔。这两个中心的文化影响截然不同。尼普尔是恩利尔的圣地。恩利尔是阴间主神。他给予人类的咒语和魔法可以驱动好鬼和恶鬼。他的领域在一座山里,他的产物生活在地下。埃利都则是文化神恩基的圣地,他是光和善的神,地下的淡水的主宰,医生和人类的朋友,他为人类带来了艺术、科学、工业和文明。据说最早的法书是他的产物。埃利都本来是一个海港,它与外界的贸易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融合对它的文化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它的世界观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它认为大陆是从海水里冒出来的,就象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不断扩大一样。在历史纪录开始以前埃利都的文化就已经与尼普尔的文化融合了。巴比伦似乎是埃利都的一个殖民地,而埃利都附近的乌尔则是尼普尔的殖民地,在那里供奉的月神是尼普尔的恩利尔的儿子。在两个文化的融合中埃利都的影响似乎占主要地位。但是萨缪尔·诺亚·克拉莫尔的著作《苏美尔神化》中,作者复原了一个《恩基与埃利都:恩基赴尼普尔的旅程》,其中提到埃利都创造神恩基带上贡品赴尼普尔以获得恩利尔的祝福的故事。萨缪尔基本判断尼普尔的文化渊源早于埃利都。这从恩基恩利尔之子的神话谱系上也可以得到佐证。因此两个文化的互相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廓清。

后期的苏美尔法律保护妇女,而且妇女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位,但整个文化里男人做主。

神话传说

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後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遗址的故事。

苏美尔人相信人是为了服恃神而降生的,国王是神明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人必须服从神,否则必受惩罚,因此建造高耸的塔庙,展现人神之间的关系。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苏美尔人的宗教拥有多神,同时拥有一个主神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记录的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苏美尔的主神是天神安努,安努最重要的伴侣是南部的恩基、北部的恩利尔和金星之神伊南娜太阳神叫乌图,月神叫伊南娜,母亲神叫娜姆,此外还有上百小神。每个神与一个城市相连。这些神的重要性也随着这些城市政治上的兴衰而变化。人是神用黏土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

苏美尔的神庙由一个中心大厅组成,两侧有通道,通道外侧是祭司们住的地方。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高台,台上有一个供奉动物和蔬菜牺牲品的泥砖桌。粮仓和仓库一般位于神庙附近。后来苏美尔人开始将神庙建筑在四方形的高台上。这些高台不断提高,形成了塔庙。苏美尔传统中的“冥界”正式名称为“阿普斯”(Apzu/Apsu),Ap/Ab在苏美尔语中是深渊,“阿普苏”在苏美尔神话中的意思就是“流着清洌泉水的地下湖”。“淡水深渊之神”阿普斯原为初六代的苏美尔神祇之一,与雌龙蒂雅玛特是一对,却在灭世战争的时候被水神恩基监禁于地下至死,从此化身成了冥界。统治阿普斯的神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水之神恩基,也有人说是月神伊南娜的情人杜姆兹(全名为杜姆兹阿普苏)或是姊姊伊瑞绮嘉拉。

恩基的说法可能来自于他在灭世战时将阿普斯监禁至死,所以恩基的守护城市埃利都被认为就是阿普斯的原型。伊瑞绮嘉拉比较特别,不但确实居住在阿普斯里的,而且不能够离开阿普斯到人间去,其他的神也没办法进入阿普斯,因为一旦死亡就不能再回到人间(伊南娜故事中的角色却例外)。而杜姆兹则是在《伊南娜与杜姆兹》的故事中被抓到阿普斯,每年要和其姐在阿普斯轮流各待六个月。

阿普斯和基督教观念中的地狱不同,虽然肮脏阴暗又充满了恶魔鬼怪,但并不是一个专供罪人受罚的洗罪所。无论是神或是人,死了以后都会依据生前的作为,在“阿普斯”中得到不同的待遇。

艺术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

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帝国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严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政府山地的历史场面。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版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碳酸钙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象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工艺美术: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

苏美尔人的皇后的竖琴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牛的神志表现得十分生动,顾起的牛鼻似在动。琴身由黄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与双头牤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动物在进行人类活动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语言与文字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黏土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拷贝(比如作为写字练习)。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

军事

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墙是泥砖做的,因此敌人有充分时间的话可以在围困的时候挖掘墙来导致城墙的倒塌。

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毡披风和皮革裙。

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蒙古野驴拉的车。这些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

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科技

手工业

苏美尔的手工业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科技、鞍、钉子、大头针、戒指、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

数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苏美尔神谱

安努那基(Anunnaki):天地冥界诸神的总称

伊吉吉(Igigi):天神的总称

1.强力神/至高神

纳穆(Nammu):混沌女神,原始之海,由她生出“天地之山”和水神安启(Anki)。

安启(Anki):恩基,天地之神,创造之神,后来分为安(An)、启(Ki)。

安(An):苍天之神,天界之主、诸神之父。不过,他没有“天命”的认可,对众神没有实际上的约束力,只是形式上的主神。当然,诸神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会给与这位“苍天之神”足够的尊重,而安也乐于在“天界”安然度日,对自己的信徒没有过多要求,除了在少数时候给人类降福以外,只有到了极其危险的时刻才会出山。因此,很多苏美尔人都把他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神。

祺(Ki):大地女神,安的姐妹和配偶,又称宁图(Nintu)、宁玛赫(Ninmah)和宁胡尔萨格(Ninhursaga)。就像古希腊盖亚(Gaea)一样,她与很多男神都有联系,早期是安(An)的姐妹和妻子;后来被自己的儿子彼勒-恩利尔(Enlil)占有,生下“军神”尼努尔塔(Ninurta);后来又做了另一个儿子恩奇(Enki)的妻子。同时,她也被视为“医术之神”和“山之女王”,即宁胡尔萨格(Ninhursaga)。

彼勒-恩利尔(Enlil):精神、风和大气之神,天地所生,与自己的母亲启(Ki)结合之后,成为“大地和暴风之神”。由于他拥有“天命牌”塔布雷特,三界诸神与人类都非常怕他(在苏美尔神话体系中,恩利尔的暴风是无敌的力量;而他只要佩带着塔布雷特,对他进行的任何攻击都是无效的,完全无敌),就在他的名字之前加上了“彼勒”二字(彼勒的意思就是“主”),当作实际上的“众神之王”和“大地之主”,就连他的牧师也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由于他对人类非常严厉,和另一位主神恩奇(Enki)总是矛盾重重,常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制造人间灾难,显得喜怒无常。

恩奇(Enki):他的神殿在埃利都,是深渊之主,水、智慧和技艺之神,和安、恩利尔并列为三大主神。与恩利尔相对,恩奇对人类比较宽厚,只要人类不打破“神永生不朽,人注定一死”的界限,都会尽量给人类帮助。每当恩利尔决定惩罚人类的时候,他总会和恩利尔周旋,并努力争取众神的支持和同情,以此取得对恩利尔的胜利。有一次,因为恩奇的反对,恩利尔还被迫停止了“大洪水”,并赐予“反对者”阿特拉-哈西斯永生和神格。不过恩利尔要是发狠劲的话,明智的恩奇也会考虑先退避一下。

伊南娜-苏恩(NannaSuen):南纳意为“天主”,月亮和月份之神,恩利尔的长子,“太阳神”乌图、“大女神”伊南娜和“冥王”涅加尔的父亲,拥有十分神秘的力量。不过他很低调,不喜欢显山露水,生平就像被层层云雾遮盖的月亮一样。由于他的信徒众多,恩利尔觉得受到威胁,就残暴地毁灭他的城邦乌尔,“南纳信徒”也因此遭受了一场严重的信仰危机。之后,“南纳信仰”虽然有所恢复,但是这种力量再也不能令恩利尔感到丝毫威胁,虽然有一部分“南纳信徒”仍然相信月神的神秘力量凌驾于一切,但恩利尔的强大力量让他们不得不低调行事。

乌图(Utu):太阳神,伊南娜之兄,南纳之子,正义之神和英雄的保护神。虽然他十分英勇,可远远没有古希腊阿波罗那样神采飞扬(与埃及和希腊神话不同,苏美尔人对月神的崇拜先于对太阳神的崇拜,他们没把太阳神看作是最高之神,也不把太阳神视为农业保护神,因而很少有太阳神的神话传说),处理妹妹伊南娜的婚姻也很失败。据说,伊南娜本来喜欢“农神”恩奇木杜,可他却强迫她嫁给了“牧神”杜牧茨,伊南娜因此变得十分淫荡,喜欢向情人施暴,后来还把丈夫卖给了冥府。

伊南娜(Inanna):又作宁安娜(Ninanna),天之女王,通常被看作月神南纳-苏恩之女,但有人也认为她是安、恩利尔、恩奇等神的女儿,被苏美尔人称为“大女神”,是宇宙法典(me)的掌管者,司掌战争、丰饶和爱情,也是金星和乌鲁克城的守护神。由于她不喜欢自己的丈夫,找了很多情人,被众神称为“娼妇”,就连她的祭司也把神殿当作旅馆和妓院,公然在街头和男性调情乃至发生关系(路人一般都不以为意)。据说,每家每户还未出阁的少女都必须到伊南娜的神殿去,并把第一次卖掉,否则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险;男性祭司,还必须自宫才能到她的神殿任职。

另外一个重要的传说,就是伊南娜和她的姐姐伊尔卡路拉的权力斗争。伊南娜一直想成为“神上之神”,可又不敢直接挑战恩利尔、恩奇这些大神,便将目标锁定在姐姐掌管的“冥界”(位于深渊之下),企图色诱姐夫古加尔安纳,以换取权力,因此和伊尔卡路拉一直闹得很僵。当古加尔安纳死后,伊南娜不惜铤而走险,开始了“冥界之旅”(见《伊什塔尔降入地下世界》),试图夺权,可伊尔卡路拉充分运用“主场”优势,几乎毫不费力地把伊南娜处死在死亡之国。后来,伊南娜虽然被“深渊之主”恩奇救活了,可她再也不敢对姐姐的王座有什么非份之想了。

说到恩奇,他们之间也还有过不少是非。因为伊南娜曾用色诱和武力兼施的办法,从恩奇手中抢走了100件宝物,并将之赐予自己治下的乌鲁克城邦,使该城成为了苏美尔世界的一座重镇。其间,她还将恩奇派来追杀的部队杀得片甲不留,让“深渊之主”颜面尽失,但是恩奇并没有记恨她,在伊南娜下冥界夺权失败被杀后,恩利尔和南纳都袖手旁观,只有恩奇设计救活了她。当恩利尔毁灭了南纳-苏恩的城邦乌尔之后,伊南娜恩利尔的关系急剧恶化,在讨伐祖(Zu)的内战中,她甚至拒绝为恩利尔的王权而战。

在在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之后,伊南娜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她认识到自己想直接成为神上神似乎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目前她所能做的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类做些实事了。虽然伊南娜对情人们喜怒无常,对于人类却没有恶感,还给予了他们母亲般的关爱。在恩利尔发动“大洪水”的时候,她还为人类流下了悲悯的泪水。复活之后,她更是专注于照料自己的子民,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人类心目中的“神上之神”。

杜牧茨(Dumuzi):畜牧之神,伊南娜的丈夫,又被称为“恩奇的肖像”。据说:

伊南娜回到地面的时候,见他在宝座上悠然自得,想到若干年前的恩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冥府护卫对丈夫的拘捕要求,把将送给了冥府(我们可以想象,女神的丈夫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如何了,^_^)从此以后,杜牧茨和他的姐姐格什廷安娜(Geshtinanna),每年要轮流到冥府受难(一说她在冥府期间充当“冥界女王”埃列什吉伽尔的书记员)。

埃列什吉伽尔(Ereshkigal):大地夫人,伊南娜的姐姐,又称伊尔卡路拉,意为冥界女王,是一位非常强势的女神(因为在苏美尔神话体系中,无论你生前是国王还是乞丐、善人还是罪犯,位于深渊之下的冥界都是人类的唯一归宿,冥界女王实质上拥有和三大主神并列的地位),众神对她都有着一种莫名的畏惧。“大女神”伊南娜去冥府夺权的时候,她设置了七道重门,伊南娜每经一道门,便被剥去身上的重要饰物,走完七道门时,身上已经赤裸,很快没了神力,就被地狱法官判为死刑。不过,她与丈夫古加尔安纳(Gugalana)的遗腹子,也因伊南娜而流产了!

古加尔安纳(Gugalana):冥界之主,伊尔卡路拉的丈夫,可在相关神话中没有任何地位——可以想象:伊尔卡路拉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几乎可以消弭掉他的存在!没多久,古加尔安纳真的从世界上消失了(或许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难以推测他的死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他的死,伊尔卡路拉和她的妹妹伊南娜的矛盾爆发了。伊南娜没有能在冥府取得胜利,伊尔卡路拉也没有坚持多久,因为涅加尔很快从天界入侵冥府,并成为冥府实际上的主宰。

涅伽尔(Nergal):战神、远射之神和霍乱之神,又称埃拉(Era),是宁吉尔苏和尼沙巴的兄弟,与火星和射手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相关的中国神话中,他强娶了伊尔卡路拉为妻,成为冥王。

2.一般神祗

祖(Zu):又称安祖(Anzu)、帕祖祖(Pazuzu),鸟精,神殿的侍卫,号称是小辈神中的最强者,曾参与了恩利尔发动的大洪水。后来偷盗了天命牌塔布雷特,妄图自立,被宁吉尔苏击败。

尼努尔塔(Ninurta):又名宁吉尔苏(Ningirsu),拉格什主神,军神,涅伽尔的兄弟(一说为恩利尔之子,又说为恩奇之子),曾镇压了安祖发动的叛乱。

阿扎格(Azag):安、启所生的巨石怪兽,被尼努尔塔所击败。

七神:安的七个儿子,象征着埃拉的七种破坏力,也是涅伽尔的助手。

尼沙巴(Nisaba):农业、学术和书记女神。巴比伦时期的”学术之神”纳布,

为尼沙巴一词的阳性格。相传是恩利尔之女。

纳姆塔(Namtar):死亡之神,相传是恩利尔与埃列什吉伽尔所生。

尼纳祖(Ninazu):冥府之神,人称“识水性者”,同时也是医术之神。一说为恩利尔与宁利尔所生,另一说为埃列什吉伽尔与古加尔安纳所生。

涅蒂(Neti):冥府看门人,伊尔卡路拉的忠实仆人,负责监视着不死生物的一举一动。

加拉(Galla):死亡半神,伊尔卡路拉的手下。

宁吉兹济达(Ningishzida):尼纳祖之子,亦与生命相关。

宁吉尔斯:恩利尔的儿子之一。

奈加尔:恩利尔的儿子之一。

吉比尔(Gibil):火神,是主神恩利尔的重要助手,又名努斯库。

阿达德(Adad):恩利尔的忠实部下。

伊斯穆德(Isimud):恩奇的助手。

恩奇木杜(Enkimdu):农业之神,伊南娜的初恋情人。

夏拉(Shara):温马主神,伊南娜的儿子之一。

卢拉尔(Lulal):巴德提比拉主神,伊南娜的儿子之一。

宁舒布尔(Ninshubur):伊南娜的侍女。

伊什木(Ishum):涅伽尔的助手。

拉哈尔(Lahar):家畜之神。

阿什南(Ashnan):五谷之神。

恩比卢卢(Enbilulu):冥河之神。

苏穆甘(Sumugan):平原之神。

南舍(Nanshe):渔业女神。

苏美尔神话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闪米特人(闪族人)进入两河流域,征服了苏美尔人的大片土地。公元前2750年,萨尔贡把闪米特人联合起来,打败苏美尔人,一部分被征服的苏美尔人留了下来,先与闪米特人建立了阿卡德帝国,接着又建立了著名的巴比伦;另外一部分苏美尔人,则悄悄的离开了两河流域,下落不明。(据考古发现,在此后不久,第三青铜期时代的文明开始在印度河所泛滥过的平原上兴起,古印度神话中也出现了一位像恩利尔一样的风暴之神,相关祭祀仪式至今在印度还有沿用,包括祭司——也就是大君所进行的每一个礼仪行为都与泥板上记载的别无二致。可惜那些文明很快被不识字的蛮族摧毁了,无法证实与苏美尔人的关系。)

后来,两河流域的入侵连续不断: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王国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是白种人),直到近代才稳定下来。独特的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永久消失了,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苏美尔的神话传说对各地宗教、文化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古希腊巴比伦亚述、希伯来、迦南文化中,都能见到它的一些影子。比如:大洪水、马尔图、伊希库尔、达甘、阿舒尔、扎巴巴(Zababa)等等。

1.大洪水的传说

这段故事的原诗记载在一块破损的泥板上,说安、恩利尔、恩奇创造了人类、动物、植物,并规定了人的寿命,建造了五个大城市。后来不知为什么,人类触犯了众神,众神决定降下“大洪水”,以灭绝人类。安处于对人类的同情,向敬奉天神的“舒路帕克城”的统治者纳普西丁姆作了通报,并教他修造了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众生被淹没,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

2.马尔图(Martu)

游牧民族的神,后来专指阿摩尔人(即后来的巴比伦人),又称阿穆路(Amurru),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后,该神遂成为主神马尔都克(Marduk)。马尔都克之子纳布(Nabu,原名图图Tutu)为学术之神,后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据说,马尔都克与涅伽尔(Nergal)有时都呈龙形,并且一同出现(类似于古希腊宗教中,宙斯与哈得斯的关系),都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

3.伊西库尔(Ishkur)

又名阿卡德帝国,本是苏美尔神话中一位不怎么显赫的神,可传入迦南后被尊为巴力-哈达德,成了雷雨之神。

4.达甘(Dagan

大地之神,对迦南宗教和希腊宗教有着很深的影响。

5.阿舒尔(Ashur)

亚述人的主神(亚述因此神得名)。亚述统治两河流域后,该神遂取代了马尔杜克。据说此神与涅伽尔相关。

6.扎巴巴(Zababa)

阿卡德战神,祭祀中心本在基什,后来传至赫梯,成为当地主神。

苏美尔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是所有神话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它所讲述的天地开辟、

万物由来的故事往往构成特定社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原型尺度,在原始意识形态中具有发凡起例、提供根本性的证明等重要作用。

现存的苏美尔神话中尚未发现完整的创世神话。关于苏美尔人的宇宙创造观念的重要材料是一部诗作开头引子部分,该诗被命名为《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

苏美尔学家克雷默认为,可以通过这首诗的引子部分的解读来重构苏美尔人的宇宙发生论。

他译出的引子中可理解的部分如下:

在天空从大地移开之后,

在大地从天空分离之后,

在人类的名称被固定之后;

在安神带走了天空之后,

恩利尔带走了大地之后,

在埃列什吉伽尔被作为库尔的奖品而带进库尔之后;

在他启航之后,在他启航之后,

在库尔的父亲启航之后,

恩基启航驶向库尔之后;

克雷默指出,如果我们对这一节的内容加以解说和分析,则可表述为如下文字:

天地原初时是合在一起的,后来被分开并且彼此相离去。因此人的创造才得以进行。天神安带走了天,而空气神恩利尔获得了地。所有这些似乎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的,但是,随后发生了某种造成分裂的事情。埃列什吉伽尔女神,相当于希腊的佩尔塞福涅——阴间女王,她最初可能是一个天上女神,被库尔带进了阴间。无疑是为了报复,水神恩基启航去攻击库尔。后者显然被设想为一个巨怪或龙,它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向恩基的船脊猛掷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并鼓动原始大水攻击恩基之船的前前后后。此诗没有交待战斗的结果,因为整个宇宙的或创造的引论与吉尔伽美什的作品基本内容毫不相干,把它置于全诗开端仅仅是出于苏美尔书记惯于用某些涉及创造的引诗来开始他们的故事。

苏美尔龙文化的变迁

据北京日报“世界视野中的龙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出土的五千年前的属于苏美尔人的圆形石印章上雕刻(阴刻)龙,头上有两角,形象相似于中国史前时代的龙。汉语意义的龙不独中华才有。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末苏美尔小国被闪米特部落阿卡德帝国人所灭,而包括古埃及人在内的闪族后来信仰唯一神“拉”、安拉(古埃及人自称KMT,其后常用的Hamite闪米特人一词即源于此词),抑制了自然神文化

遗产

苏美尔人的许多发明对后来的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认为他们发明了轮。他们发明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书写系统。他们是最早的纪录天文学现象的人。他们引入了将小时分为60分钟,每分钟分60秒的计时系统。有可能他们发明了军事阵列。他们在古代美所不达米亚引入了密集的农业。许多重要的农作物和牲畜(养、牛)从这里扩展出去。因此苏美尔人是早期最有创造性和发明精神的人类文化。

衰亡

早在公元前3千纪初,伊朗胡泽斯坦地区就形成了由当地居民埃兰人建立的埃兰国家。它在历史上曾多次被两河流域国家(苏美尔城邦、阿卡德帝国巴比伦亚述)所征服,也曾多次击败这些国家,重新获得独立。起源于今伊拉克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原地区埃及以及古典希腊、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

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黄河哺育了许多农业村落。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德帝国加入了历史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并把北方亚述带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圈,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建立起四大文明古国王朝,战败南方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巅后,该地区被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化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全部西亚。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许多古老的巴比伦亚述的城市也被陆续放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了。其遗物被埋在沙丘之下达二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掘才重见光明。

两河流域古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

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黏土,宜于谷物种植。但气候干旱少雨,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的盐分逐年加重。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在巴比伦晚期(约前1700前),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一写于拉旮什王乌如卡基那时的土地吏文件列出两块地的盐化面积:258公顷大麦地和约2.8公顷盐化地,盐地为1%;110公顷的大麦地和39公顷的盐化地,盐化面积为35%。另一文件则记载了三块农田,其盐化面积分别为20%、40%和100%。一块名叫“老麦田”的农田在城邦时还是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的无盐地(小麦不耐盐),经过了300年的灌溉后,当它再次出现在乌尔第三王朝(前2111—2004年)的文件中时,已有6%的面积盐化了。写于伊比辛一年(前2027年)的一文件告诉我们,库阿腊城的一块259公顷的农田竟带有162公顷的盐水池。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巴比伦时期,苏美尔故地的土地盐碱化给国王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被认为是诸神对人类罪行最严厉的报复之一。在巴比伦王马尔杜克阿拉伊丁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是:“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另一王的石契碑咒为“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上,生羊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

远在北方的亚述地区,雨水充足,无需浇灌,农田盐碱化不甚严重。但亚述王知道盐碱地的可怕后果,并以其为手段惩罚反叛的城市。阿达德尼腊瑞(前1307—1275年)和其子沙勒马那沙尔(前1274—1245年)都在铭文中声称:“我征服并摧毁了(敌)城后,把盐碱液播撒于其上。”

苏美尔地区农田盐碱化还反映在当地的作物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上。在文明刚出现的乌鲁克文化遗物中,发现装小麦的容器和装大麦的差不多。当土地开始盐化后,不耐盐的小麦开始逐年减少。公元前2400年时的吉尔苏,小麦占16%,其余则是大麦。到约100年后的阿卡德时,小麦降到3%。据一乌尔第三王朝的文件,此时在吉尔苏的一块地中,小麦仅占1.86%。随后,在苏美尔地区,人民几乎不能种植不耐盐的小麦了。尽管大麦比较耐盐,但土地的盐化会减少它的产量。吉尔苏出土文献表明:约前2400年,大麦每公顷收2537公升,到前2100年,降至1460公升。约公元前1600年,吉尔苏城已完全被弃,土地已经严重盐化了。此时,其邻近的拉尔萨城的大麦产量仅为每公顷897公升。

参考资料

人类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挖掘出神秘王表,表上信息让人细思极恐_苏美人.搜狐网.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