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贞观
玄贞观又名玄帝庙、俗称上帝庙。中原地区古代道教宫观。在辽宁省盖县西大街路北。现存大殿和山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即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之间。
正文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贞观的公布所在地为辽宁省,公布类型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公布批号为312800,公布地址为辽宁省盖州市。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殿前有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碑记。大殿面阔五间,庑殿式屋顶,梁枋及斗拱上均有彩画,清晰艳丽,下有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九日吉日立,阖郡官庶人等监造”题记,还有后金皇太极九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同治四年、民国十一年四次修缮题记,是研究玄贞观修建历史的重要资料。
走进寺庙
禅岩山之名本身就饶有风趣,耐人寻味。禅岩山上创修的庙宇,人们习惯呼作“禅岩寺”,本是道家庙,却用佛家名,也会使人迷惑不解,其实庙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关帝,这座庙的正式名字叫玄贞观却鲜为人知。此处在地形上属于“八宝锁水口”,观内有一岩洞,有钟乳石滴水,称“金龙滴水”,旧时,小北江是南下的运输水路,从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一带的山货从这条水路南下广州市,在西岸码头上货启航,经过水路6公里左右,就到玄贞观,这里,就成为众多船工休息的地方玄贞观的名字,反映了庙宇在陡峭的山峦石壁上,悬空而起的非凡气势,又隐含了禅岩风光的幽奇翠耸和雾锁云封。玄贞观中原地区古代道教宫观。俗称上帝庙。在辽宁省盖县西大街路北。现存大殿和山门。山门三间,硬山式建筑,推测为明以前遗物。大殿建造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据其他梁坊下题记及殿前重修碑记,清代曾多次修缮。
1988年开始对大殿进行落架大修。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
寺内建筑
大殿为庑殿顶,覆青瓦,面阔5间,长约15.3米,进深4间,宽约9.7米。檐柱为梭柱造,柱有侧脚,两侧有升起,檐柱上有高厚的阑额与扁薄的普柏枋,出头处做丁字形。普柏枋上施六铺作斗,共30朵,第三跳华栱上,出交叉斜栱,并以斜栱代令栱,上托蝉肚形替木,承撩檐枋。殿内为彻上明造,各梁架枋间,分别置有隔架的驼峰、栌斗、单栱、耍头、替木等装饰性的构件。内外檐的梁架和栱眼壁分别绘有和玺等彩画。殿顶正脊前后立面有行龙雕饰,两端有鸱吻。前坡瓦中间,镶嵌菱形黄琉璃瓦心1方。大殿四周地面日久垫高,现台基与檐墙埋入地下深约50厘米。因翼角出檐深,后期维修时已加小柱支撑。1988年开始对大殿进行落架大修。玄贞观供奉玄天大帝,又称上帝庙。玄贞观正殿面阔五间,长15.3米,明间格外的宽大,长5.6米,超出次间宽2.7米一倍,进深四间,宽9.7米。正殿为庑殿式顶,屋顶较为和缓,出檐深远。
大殿构架举折不高,两侧有侧角和升起。其中正殿斗拱硕大,布置疏朗,补间各间朵数不等,有交叉十字形斜拱、翼形拱、驼峰等构造,个别有偷心造,具有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殿构架举折不高,两侧有侧角和升起。其中正殿斗拱硕大,布置疏朗,补间各间朵数不等,有交叉十字形斜拱、翼形拱、驼峰等构造,个别有偷心造,具有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殿内有八根金柱,前金柱下有覆盆式柱础两方,梁枋和拱眼壁上都绘有宋绵、蟠龙、狮子、不死鸟、麒麟、牡丹、博古和其它花卉纹饰。殿内部分彩画间档较长,画面线条流畅生动。大殿明间脊檩下钉有木牌题记,牌上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立阖郡官庶人等监造”;梁檩子还有后金在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91年、清同治四年、民国十一等四次修缮题记。原殿三座,现仅存大殿,殿面宽五间,长约15米;进深四间,宽约9.7米,屋顶为庑殿式,斗拱较大。原殿供奉真武大帝画像,今已不存,殿前立有清雍正四年重修碑记。
历史由来
玄贞观虽为州之胜境,名闻暇迩,但传世文献资料却不多,庙内的遗存只是三通小碑而已。通过对历史名人吕思诚、普惠、乔宇在狮子山游览寄居时间的考证,推导出普惠园寂的时间约在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禅岩庙的创修约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玄贞观的冠名最早见于康熙十六年(1677)这是从《补修禅岩小引》碑文中有:“。。。。。。玄贞观基趾颓损将半。”字里行间见到的。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宇文邕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元君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子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至明朝后期,玄贞观住进了一位有名气的道士叫汪真一,字健阳,在他的主持期间,禅岩庙旧貌换新颜,从殿庑到阁楼以及斋厨静室,皆装饰一新,同时整顿了庙纪,完善了庙规,使禅岩古刹得以中兴。大功告成后,健阳就在禅岩谷底一块巨石上修了个非门非庙的两层房子,后来人们按其造型称作“笛庙”,之后他就在这里“闭关”不出,静养一室,在内修炼,由小道士给送饭达三年之久。《平定州志》载文曰:“汪真一,字健阳,束鹿人,善修炼术,筑室州之禅岩,仅可容身,窦进食者三年。”清顺治庚子(1660)《再修禅岩小引》的碑文中有:“。。。。。。继而成功告竣,健阳闭关修炼,静养一室,守山事悉附之常贯,常悦,常碧诸弟子。”州志载文和碑文记述相互印证了汪健阳在玄贞观的行踪。
气候环境
辽宁省省属我国东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一部分。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两个温度带,又跨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个干湿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促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凉爽多晴日,冬季寒冷而漫长。可将全省划分为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温带半湿润区和温带半干旱区四个气候区。辽宁省的主要河流有辽河、鸭绿江、大凌河、小凌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等。辽河水系和鸭绿江水系是辽宁省两个最大的水系,辽东半岛分割黄、勃二海,也构成辽河水系和鸭绿江水系的分水岭。辽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河。
人文景观
玄贞观自汪健阳后,庙内一直都是道士来主持,民国初年(1913)庙内还住着一个“拐道士”,他的生活由大阳泉村来供给,最后一次由姚某送粮至禅岩庙时,发现了拐道士已死,后来庙内就由“老善友”来负责管理。禅岩玄贞观,作为平定古州名胜,历代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不朽诗篇和文章,摘录如下:
1.游禅岩明张修已
逃禅应自爱深林,跌坐何嫌抱滕吟。
山耸危岩浑妙根,鸟啼空谷即园音。
偶离火宅陶幽兴,几向清池照素心。
世事浮云安足忆,好从惠远照庐岑。
张修已:字君吉,自号买山子,平定人,清代卜居义井村,擅长诗歌,兼娴书法,其诗与白孕彩齐名,为傅山密友,傅山先生曾题其居室为“诗陶”“隘”。《游禅岩诗》前四句论述了深林、耸崖、清池,空谷是这里的四大“妙根”,后四句抒发了自己远离世事,结庐深山的志向。
2.登禅岩山寺清李锦书
峻峭不可攀,盘曲度前弯;
面石疑无径,崖回更有山。
苔痕新雨迹,秋色老丹颜;
放眼千峰外,天围指顾间。
李锦书:平定人,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曾任隰县学正。《登禅岩山寺诗》前四句描写了登攀的艰辛,衬托了山的陡峭险峻,后四句写出了美丽的禅岩秋景:翠苔,红叶,峰高,云淡。
3.游禅岩山偶成清周吉谦
独步禅岩上,崎岖石径斜;
槐枯心欲努,柏老背先爬。
地僻难行路,云深不见家。
愿将凡骨洗,泉水净无暇。
周吉谦:(----1908)字地山,平定人,甘愿居乡野山村,喜亦耕亦读,安于贫陋,独嗜于书,著有《典故蒙引》,《中学启蒙》皆付梓流行,尚有《读易一解》未能问世。《游禅岩山偶成诗》前四句描写了作者晚年努力独自登攀崎岖的禅岩山;后四句通过对山阻,云深和清泉描述,表达出自己的超凡脱俗隐士情怀。
4.《游禅岩记》清张佩芳
蒲台山在平定之西,状若屏风,其西南深隐处为禅岩。巨石攒列,屋皆在岩下,有泉自石出,汇为小池,冬夏不竭。乾隆戊戌余以俸满引见,乞假常至其地,壬寅至泗州归,蒲台县岁一往游,而禅岩径陡仄,余又艰于行。今丙午夏乃再往。张佩芳:(1732---1793)初名汝芳,字孙圃,号卜山,出生于平定州城,后迁居阳泉村,乾隆二十一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历任歙县、合肥市县令,寿县、泗县知州,官至朝议大夫。此文是作者五十五岁时,在协助知州金源明修《平定州志》期间,夏游禅岩山所写,该文章被收入《希音堂集》。盖州上帝庙本名玄贞观,又称玄帝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清以来几次修缮。上帝庙以融汇元明两代的建筑风格和民间特点、建筑雄伟壮观而著称,全木架结构,形制奇特,工艺精湛,彩绘传神。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天开放,免费参观。
寺内文化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玄贞观院内现存清雍正四年捐资碑一通,雍正四年重修玄贞观碑一通。正月初四的玄贞观内热热闹闹,歌舞升平,人头攒动,乱乱哄哄……庙内彩色图片原供奉"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简称"玄帝"。玄贞观建筑气势雄伟,工艺精巧,颇为壮观。关于玄贞观的建筑,历来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上帝庙建筑技术登峰造极,出类拔萃。但在架最后一根平梁时,出现差错。众人一筹莫展,工程功亏一,幸而鲁班赶到,不费吹灰之力即刻完成。"玄贞观在辽宁省古庙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家文物管理局公布为金、元时期所建,是省内现存元时期寺庙建筑中保存较好的一处。虽历经600多年,仍然宏伟可观,不负盛名。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土地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民间信仰和睦相处,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民间风格的文化瑰宝。我国宗教大多离不开名山秀水,无论在喧嚣的都市,还是在边远的民族地区,都留下宗教活动的烙印,充分体现着宗教信仰自由与和谐发展。奉天省是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这里的一宫三 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清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清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仍然保存完好。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有距今近30万年的营口金牛山遗址;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和清初陵;三陵;清永陵、福陵、清昭陵;这里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遐迩闻名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市、丹东市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
礼佛意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辽宁省承袭着优秀中华文明的血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占有漫长而辉煌的篇章。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朝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四大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相关词条
天宁万寿观、玉龙观、桃源观、天成观、响水观、紫阳观、三清观、园道观、天书观、
参考资料
1.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4191095
2.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数据/wwbhdw/txt/2006-12/06/content_7467863.HTML
3.http://www.ykwh.govcn/wbgj/gj2.asp
参考资料
玄贞观.营口市人民政府.2023-11-14
盖州市玄贞观大殿修缮工程动工.中国营口门户网站.2023-11-14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