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
隰[xí]县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2008年)。截止2013年,隰县辖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隰县常住人口为91394人。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县,西连永和县,南与蒲县、大宁县接壤,北与石楼县、交口县毗邻,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52千米。在战国时期,蒲地归属于魏国,并改名为蒲阳。太和十二年(488年),在此地设立了隰州直隶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在此地设立了龙泉郡。贞观三年(627年),重新设立隰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名为隰县,直接隶属于山西省。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隰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25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6.2921亿元,第二产业总值为2.1183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为11.8488亿元。以玉露香为主的梨果产业,隰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2022年全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量1.2亿斤,产值4.8亿元,规模与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名称由来
县名出自《尔雅》曰:“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在公元前17世纪,属下商朝的基方小国部落。到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蒲国成为同姓诸侯国之一。进入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将此地分封,被称为蒲邑。在战国时期,蒲地归属于魏国,并改名为蒲阳。秦朝时期,蒲地属于河东郡的管辖范围。到了汉朝,蒲地被设立为蒲子县。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建立汉朝,曾将首都迁至蒲子,后来又迁至平阳县,并在此地设立大昌郡。北魏初期,蒲地属于仵[wǔ]城郡。拓跋宏将蒲子改名为长寿县。太和十二年(488年),在此地设立了隰州直隶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在此地设立了龙泉郡。
隋朝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晋西视为战略要地,于开皇五年(585年)废郡置隰州,并设立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字命名。开皇十八年(598年),设立隰州县。大业三年(607年),将隰州总管府改名为龙泉郡,下辖隰州、永和县、浮山县、石楼县、蒲县等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重新设立隰州,隶属于河东道。武德二年(619年),设立总管府,统辖隰州、中原地区、昌州、南汾、东和、西德等六个州。贞观三年(627年),重新设立隰州。
中华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名为隰县,直接隶属于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隰县划归河东道管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于撤销了河东道,隰县再次直接隶属于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的黄土村,并在晋西事变后又移驻解店镇。此时,隰县归属于该专员公署,而该专员公署则管辖包括汾西县、霍州市、灵石县、石楼县、永和县、隰县、大宁县、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县(次年划出)、临汾市、赵城镇、洪洞县、襄陵镇、汾西等15个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此时,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扎在隰县,而隰县则归属于这些机构管辖。同时,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也归属于九专署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又与蒲县、永和县、石楼县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1967年,属晋西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市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隰县辖3个镇:龙泉镇、黄土镇、午城镇,5个乡:城南乡、阳头升乡、寨子乡、下李乡、陡坡乡,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县,西连永和县,南与蒲县、大宁县接壤,北与石楼县、交口县毗邻,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52千米,总面积1415.3平方千米(2008年)。
地质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隰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
气候
隰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平均150~160天。
地形地貌
隰县的地貌主要由一山、七大、八大沟组成,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
水文水利
隰县的河流主要有紫川河、东川河、刁家峪河3大河。
紫川河发源于原隰州现交口县石楼山(古蒲子山),古称蒲水、蒲川、隰川,从杀人沟口入县境,过午城至大宁县入,黄河境内全长70.5千米,是孕育隰县的母亲河。东川河有紫峪河、克城河两大源头,经黄土、寨子,入午城河境内全长60千米,河上游的下庄水库建于上世纪1959年。家峪河发源于永和县卧牛岭,全长34.4千米,境内有常年清水流量小沟119条。
土壤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在隰县最为典型的午城黄土地质区域,一层紫红色亚粘土,一层棕黄色亚砂土相互交叠而成,构成红黄相间明亮的土层。午城组黄土是指黄土塬、梁、上土状堆积的下部黄土层,岩性为棕黄色、浅棕褐色亚砂土、亚粘土间夹多层棕红色古土壤及灰-灰白色、灰褐色钙质结核层。午城黄土经过长时间被风雨侵蚀后,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2022年3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山西隰县黄土世界地质公园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隰县共有土地2120900.7亩,其中农用地1107883.3亩,含耕地385074.2亩(基本农田206734.5亩)、林地511422.4亩、园地94845.8亩、牧草地116540.9亩;建设用地38419.6亩;未利用地943324.3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隰县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状砂岩、耐火粘土、花岗石等。其中煤分布较广,在黄土镇谙正村一带、寨子一带及午城镇一带曾做过不同程度的煤炭勘查工作,埋藏有2号主焦煤;全县大部分区域分布有煤层气勘查区,勘查工作正在进行,尚未形成资源储量报告;白云岩矿在黄土镇大坪北东厚度平均在112.7米左右,预测资源储量约5600万吨;石灰岩矿在境内下李乡上均庄水泥(溶剂)用灰岩预测资源储量4360万吨,黄土镇谙正东沟、西沟电石灰岩预测资源储量约1500万吨;石英岩状砂岩在黄土镇谙正东沟中质量较好,预测资源储量112.5万吨;耐火粘土属硬质耐火粘土矿,预测资源储量约24万吨;花岗石主要分布于上庄—紫峪—玉泉寺—黑圪[gē]塔—石马沟一带,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预测资源储量约500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截至2022年,隰县境内已发现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动物16种,爬行纲5种,两栖动物2种,节肢动物门10种,环节动物门1种。大型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野猪、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等;三类保护动物有猫头鹰等。
隰县边缘为森林草原地带,中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等;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杨属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沙棘、虎刺花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等,有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他植物145种,共474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有甘草、枸杞、桔梗、柴胡、地黄、远志、茵陈蒿等。
林业资源
截至2022年,隰县林草面积143.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90.98万亩,草地面积52.82万亩,在林地中,有林地33.5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5.75万亩,其他林地面积51.67万亩。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隰县常住人口为91394人。
2009年末,隰县总人口为103014人,比2008年末增加607人。2009全年隰县出生人口1310人,出生率为12.75‰;死亡人口703人,死亡率为6.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1‰。隰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民族
隰县拥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共计6个民族。
语言
隰县方言其实是宋元粤语,是宋元时期的官方语言。
经济
综述
2021年,隰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1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46万元,非税收入完成6870万元),为预期目标10648万元的116%,超收1668万元,比上年10141万元增长22%。
隰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25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6.2921亿元,第二产业总值为2.1183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为11.8488亿元。
第一产业
2020年隰县粮食播种面积30.7万亩、产量5.2万吨,大棚瓜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都有新发展,形成以梨为基、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隰县作为农业农村部划定的黄土高原梨果优势产业区,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以玉露香为主的梨果产业,推广标准化管理,组建供应链联盟,拓展销售渠道,玉露香梨产量5000万斤,商品果率93%,荣获2019年度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最有价值的20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评估品牌价值87.43亿元,“玉露香梨”升级为省级战略品牌。隰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2022年全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11万亩,果品总产量1.2亿斤,产值4.8亿元,规模与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第二产业
2019年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四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48.6%。培育以新能源为支撑、梨果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民营企业,设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示范区管委会,编制完成《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按照“一区六园”模式布局,规划总面积153.48平方公里。
隰县因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隰县杏具有绵甜、皮厚、仁香等特点,被誉为“沙糖杏”,隰县持续加大对家庭小作坊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杏干加工,杏干走向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大新产业。
第三产业
2019年,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323元、7418元,分别增长7%、15.2%。城镇登记失业率3.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2020年9月8日,隰县举办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启动仪式,此次“消费促进月”活动更加注重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培育科学消费新观念,形成文明消费新风尚。文化旅游业上,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统领,抢抓“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机遇,依托梨果、自然生态、午城黄土世界地质公园、小西天等,自创一批旅游品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隰县二本以上达线141人,其中大文大理82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1.8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县职教中心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职业教育生源稳步向好。
2022年隰县寨子乡中桑峨村坚持“共建共创共享共育共赢”的理念,改造建设了一家集“省校合作、乡镇党校、农民夜校、技能培训学校”四校合一的实践实训营地。2023年,在隰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隰县教科局全方位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文体
2021年,隰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66万元,为预算的104%。
隰县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隰县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隰县文化和旅游局,现收藏有可移动文物585套,3900余件。
卫生事业
2021年,隰县卫生健康支出14440万元,为预算的110%,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拨付420.6万元,县本级投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688万元;拨付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280.2万元。
隰县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投资1.95亿元、建筑面积3.9万平米、占地64亩的新医院主体完工,疾控中心业务用房进展顺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累计达19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1年,隰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948万元,为预算的152%。为558户城市低保户拨付低保金438.5万元;为3061户农村低保户拨付低保金2097.8万元;为328名特困人员拨付救助供养资金377万元。
隰县继续实施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为目标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将“分娩镇痛”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关爱行动工程;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加大幼托服务机构建设力度;设立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应急专项救助帮扶资金;继续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继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
交通
隰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截至2022年境内公路总里程为963.0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占比81%。隰县素有“山西省邦雄”“河东重镇”之美誉,历为交通要冲,以“晋西旱埠”著称,霍永高速公路和瓦日铁路横贯隰县,209国道与临午省道、洪永省道在隰县交汇。隰县全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打造“四好农村路”品质样板。从2015年至今,隰县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5条、346.207公里;共处置隐患路段407.644公里,完成总投资1388余万元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376.338公里养护提质工程;新建改建桥梁19座,其中危桥改造14座。
公路
隰县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5条、346.207公里。改造4条36.44公里农村公路,完成3座危桥改造,隰吉高速征地拆迁进展顺利,改扩建11条农村公路,道路通达能力不断提升。
铁路
隰县站位于在中国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是瓦日铁路(瓦日铁路)隰县客运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日铁路西起兴县瓦塘镇,从台前县跨越黄河,进入山东省省济宁市梁山县,途经隰县留城村,横穿山东省中西部,东至山东省日照港,横贯晋豫鲁三省,全长1260公里。
文化
美食
糜面馍馍
糜子属一年生草本第二禾谷类作物,糜子分为粘糜子和硬糜子两种。硬糜子的壳子是暗黄色的,颗粒用来熬稀饭、蒸米饭,和大米饭的吃法是一样的。粘糜子的壳子是橘红色,粘糜子磨成面粉,做粘面馍,还可以蒸米饭,和糯米的吃法一样,有粘性,放糖吃,还能包粽子。糜子面馍也叫糕条,或者叫粘面馍,过年前做粘面馍是村里的惯例。
大杂烩
大杂烩是由烧肉、丸子、阳芋、海带、粉条、豆腐制作而成。其中,烧肉、丸子、土豆和豆腐需要油炸,而豆腐需要蒸出来再炸。制作大杂烩需用煮肉的原汤。大铁锅里加水,放入土豆粉条慢火煮 10分钟,再依次加入海带,肥而不腻的烧肉、葱丝、大料、辣椒、老抽、生抽、糖、盐等佐料,最后放入丸子、豆腐、土豆、菠菜。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莜:yóu]是山西省中北部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太原市十大面食小吃之一。做莜面栳的莜麦也称燕麦、燕麦米、油麦,产自山西高寒地区,是雁北地区的特产之一。
民俗
午城酒酿制工艺
隰县午城镇酿酒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午城镇就发展成为山西五大产酒地之一。近代阎锡山将午城老字号酿酒作坊“三夏合”更名为“山西第一酒厂”。从此,午城酒业声名鹊起。午城酿酒秉承传统蒸馏酒酿造技艺,用大麦、豌豆、皮制曲,以高粱为酿酒基酒,在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下酿造。
隰县响铃高跷
隰县千家庄响铃高跷源于清朝末年,因跷腿拴有响铃而得名,是当地百姓在春节、元宵节闹红火时的重要文艺形式,百余年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2023年7月23日,隰县城南乡千家庄举办消夏文艺演出,村民们表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响铃高跷。
隰县花伞秧歌
隰县花伞秧歌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清朝初期,陕北地区逃荒难民把花伞秧歌带入隰县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向神灵祈福,祈求平安。后被隰县民间艺术所吸收,融合,逐步变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广场大型民间歌舞表演的艺术形式。因执伞者手持花伞领头舞蹈,故称“花伞秧歌”。2023年7月23日,隰县城南乡千家庄举办消夏文艺演出,村民们表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隰县花伞秧歌。
风景名胜
玉泉寺
玉泉寺由于寺旁潺潺细流绕寺而过,“玉泉寺”寺名由此而来。玉泉寺俗称暖水洼寺,三面群山环抱,山势如曲椅,寺院居其中,山坡松柏成影,极远眺望山势如佛形(弥勒佛),玉泉寺就是镶嵌在佛主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西天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布局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左右为文殊菩萨、普贤二配殿,两侧有北极殿、马王祠;下院主要建筑有无量殿、韦陀殿、摩云阁、八卦亭及韦陀殿之上的钟、鼓二楼。
晋西革命纪念馆
晋西革命纪念馆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南1.8公里处的车家坡村龙凤山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52平方米,陈展面积2780平方米;设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个展厅,包括党的早期活动,即创建革命武装、红军东征、晋西会议、午城战役、根据地建设、晋西事变、东川战役、全区解放、踊跃支前、伟大胜利等单元内容。2009年12月被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紫荆山风景区
紫荆山位于吕梁山脉南麓,海拔1530米,北起石口黄崖山,山峰挺峙,中贯玉林山建有玉泉寺,紫荆山物产丰富,草茂林密。
代表人物
隰县古有宋代赵友七世同居,明代苏四国割大腿之肉喂母治病的经典佳话。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郝英祥半个世纪照顾山东牺牲战友母亲的晋鲁传奇。现代有大学生袁小平勇斗歹徒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如今,孟佩杰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来虎平荣获“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冯廷记、宿全保、武来贵荣登“中国好人榜”,解绍亮获“全国身边榜样人物”“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刘帅君荣获“全国乡村好青年”“全国身边榜样人物”,王俊杰荣获“全国孝老敬老之星”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特委的领导下,山西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组建,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36年,毛泽东亲率红军总部在以隰县为中心的晋西地区转战72天,在晋西广袤的土地上浴血奋战;1936年3月,贯彻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方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晋西会议在这里召开,对东征作了重要战略部署;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八路军第115师、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八路军第129师。平型关大捷后,1938年2月,第115师在晋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14日打响的午城战斗。午城战斗中,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在汾西游击队的配合下,于隰县午城、蒲县井沟、大宁罗曲与来犯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1939年12月,反顽斗争“晋西事变”第一枪打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和平解决了“晋西事变”。
参考资料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10-12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行政区划.中国小康网.2023-10-12
隰县.民政部.2023-10-12
临汾市隰县的由来及地域变迁.中华康氏网.2023-10-12
隰县GDP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10-12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311)|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生态环境部.2023-10-12
临汾隰县金梨.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2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12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隰县人民政府.2023-10-12
“中国梨都”山西隰县邀客来一场梨果之约.今日头条.2023-10-12
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中易读错的地名.今日头条.2023-10-12
视觉临汾:清晨俯瞰隰州大地.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州寻胜丨晋西明珠 厚土隰县.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2
【大美山西】临汾隰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景象叹为观止.澎湃新闻.2023-10-12
隰县人司空见惯的胶泥,没想到却是世界地质奇观.光明网.2023-10-12
自然资源.隰县人民政府.2023-10-12
梁少杰.隰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副县长 .隰县人民政府.2023-10-12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人口情况.中国小康网.2023-10-12
隰县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10-12
西山五县之隰县方言谈趣.百家号.2023-10-12
关于隰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隰县人民政府.2023-10-13
隰县:“杏皮壳壳”做成新产业.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县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开启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2
隰县:四校合一 有效增收.凤凰网.2023-10-12
隰县教科局全方位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周刊.2023-10-12
隰县博物馆.国家文物局.2023-10-13
[临汾]隰县:建好农村路 出行皆坦途.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23-10-12
视觉隰县:山乡交通联万家 扶贫攻坚谱新篇.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县站.高铁网.2023-10-12
隰县:火车跨越留城村.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州寻胜(三十四)丨来隰县 吃糜面馍馍 追寻家的味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3
【隰州寻胜】之七十二——隰州美食:大杂烩.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3
太原美味莜面栲栳栳.今日头条.2023-10-13
隰县午城“三春液”——“山西第一酒”的千年传奇.今日头条.2023-10-13
临汾隰县:“非遗”消夏尽显传统文化魅力.今日头条.2023-10-13
山旅临汾,第十五站,隰县——凤凰山上的“悬塑绝唱”.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县:精神文明之歌在梨乡大地上流淌.临汾新闻网.2023-10-12
挖掘精神富矿 凝聚向善力量.今日头条.2024-02-18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 山西9个市59个县入选.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2
【一线调研】经济新引擎 振兴加速度 ——来自全国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隰县的观察.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23-10-12
山西6个县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2
“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揭晓 山西隰县瓦窑坡春秋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今日头条.2023-10-12
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典型案例公布 隰县入选!.今日头条.2023-10-12
“隰县玉露香梨”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黄河新闻网.2023-10-12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隰县:彪炳史册的晋西革命热土.山西人民政府.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