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中原地区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位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逸夫图书馆内,其主旨是建立钱币研究基地,宣传中国货币文化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该馆收藏着中国自古至今的金融史料和珍贵货币实物,系统地展示货币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影响,集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馆藏中众多精品孤品钱币,让看客大看眼界:有世界唯一的明代钱币“泰昌通宝折五”,有二十七乘以四十公分的中国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等珍品。

流连于馆内,原始时代的串串小贝,会引人无限遐想和幽幽古思;春秋战国的刀、布币,会让你似见刀光剑影,似闻鼓角争鸣;精品迭出的荆楚钱币,再现着楚文化的辉煌灿烂;清代的银币,展示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血斑泪痕;民国的钱币,向人诉说着旧中国的反动与腐朽。“兴亡谁能定,兴衰岂无凭”。在钱币世界、方圆乾坤里,翻开每一页历史瞬间,就像进入时间隧道的行程,从货币材料、币值和制作中可了解历代王朝的盛衰强弱,货币也是中原地区文字和书法艺术嬗变历史的载体,可看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历代民众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得以充分展现。

简介

中国有四千年的货币使用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据称西方最早的钱币发现于公元前七、八世纪,正值中国的周代,当时中国早就有了钱币。中国北宋时期的“交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美发达国家早七百年。元朝初,意大利马可·波罗从当时欧洲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威尼斯共和国来到中国,见到中国货币也大为惊奇。

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中原地区货币已独立发展成了一种货币文化。管子就指出“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贝金钱刀币”,班固言“炎帝时就有金刀龟贝”,郑樵称“陶唐氏谓之泉,商周人谓之布”。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了专门研究钱币的著作《刘氏钱志》和《顾恒钱谱》,这比欧洲早八百年。因为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中国货币品种之多,形式之异,材质之丰,称谓之繁,给收藏者带来了诸多难处,有多少流落的珍贵古币也就不得而知。

主要展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内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分为六个展厅,下面逐一介绍。

第一展厅

这个展厅的藏品横跨了原始社会后期至汉末王莽夺政时代,历史感颇为厚重。

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初商末,黄河流域地区已开始使用贝币。贝币有一百多种类型,其中大币最为珍贵,还有齿币,还有仿制贝币如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铜贝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包金贝使用的是《开工天物》里的一种技术,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

烟火四起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日益显现出其优越性,开始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这就是“四大货币体系”,有黄河中游周、晋的“布币区”,东方齐国海滨地区的“刀币区”,以及南方楚国的“蚁鼻钱区”。而历史走到战国,则出现了更大的突破,货币不再仅限于各自国家的流通使用,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圜钱”,是秦国的主要铸币形式。其中外圆内方的制式,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四合统一,废他国礼制而举秦国之仪,其他三种货币被逐渐舍弃,统一币制,是为“秦半两”。这奠定我国封建王朝货币的外形基础,直至清末,我国钱币都是“孔方钱”制式。

可叹秦始皇野心勃勃,秦历二世而亡。秦灭汉起,西汉初期沿用了一段时间的秦制半两,但随后由于造成经济的混乱,吕雉便主张货币改革,参与设计了“汉五铢”,这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使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其中的“重五铢”在唐武德四年才被废纸,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长的钱币。

再强大的王朝也敌不过时间的腐蚀,王莽篡夺西汉政权,为了振兴经济,他先后进行四次大的币制改革,新莽钱的特点为所有的钱以“泉”来命名,称之为“货泉”。

第二展厅

此厅里展示的货币,历经风雨,其所处的年代英雄辈出。有混乱东汉、分立三国,魏晋南北朝,英雄隋唐,五代十国,艺术宋朝。权力分割,番邦分据,货币也各成体系。另外还有一系列特殊的藏品——“钱范”,及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

西汉刘彻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五铢钱奠定了中原地区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有建武五铢,鸡目五铢,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以及东汉晚期的剪边五铢。

三国时期更是各自为王,货币也各有千秋。曹丕铸魏五铢,孙吴孙权铸大泉当千,蜀地则多流通太平百钱。

隋朝一统,杨坚始铸“隋五铢”,又称“开皇五铢”,其意义在于它终结了我国“铢两钱制”的币制。随着隋帝国的灭亡,钱币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五铢钱为主的货币体系进入到通宝币制。货币的质量退出首要地位,货币上开始出现精美文字,收藏价值和防伪性都有了较大提升,在宋朝时期达到一个巅峰。

李渊创设开元通宝,是通宝币制的开始,一直持续到清代灭亡。

唐末,镇之祸、宦官之乱让强大的唐朝终于崩溃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原地区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这段历史时期,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比如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后唐有“天成元宝”,后晋有“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等等。

宋代钱币种类、版别之多,居历代之首。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钱币的典型性不够,特点在于刻画精美,其种类有国号钱,年号钱,御书钱,对子钱,三体钱,分值钱。

青剑,则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明清之际风靡一时。用唐、宋、清诸代古钱真品编制成剑,借古剑之剑气和铜钱之灵性,达到剑气与灵气合一,成为达官贵人吉祥之宝。即使是现在,我国在外交活动中,青蚨剑仍然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第三展厅

这个展厅展示的是草根皇帝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明朝的货币,和封建王朝的终结者,清朝货币。

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随后则有洪武通宝、宣德通宝、永乐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天启通宝、万历通宝等。

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外交上的怀柔政策,也使得国内外货币有相当的交流。永乐通宝也大量向外流出,日本越南等地也多有仿制。顺治帝顺治,铸造顺治通宝,而后则出现有顺治五式积累货币样式。

康熙罗汉万寿钱,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由于罗汉钱铜质精良、制作精美,又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民间一直把它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用它“压岁”,婚嫁“压箱”,男女相爱“信物”,所以倍受珍爱。

另有康熙通宝铸于康熙帝康熙年间,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顺治通宝,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康熙通宝”满文钱式中有十二地支套钱,为福建省造,现存世有“子、丑、寅、巳、未、申、酉、戌”八种。故后有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爱新觉罗·旻宁天下太平钱、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同治通宝。鎏金光绪通宝,虽有制造,却是为了粉饰太平,没有铸造价值,故并不见子钱留世。

第四展厅

与前面的展厅相比,这里的钱币显得有些特殊,因为它们并非历朝历代的法定货币,而是出自一些民间组织或起义军之手,所以在外观、用途等方面与官方的有许多不同。我想各位应该都看过《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都知道有一个反清复明洪门,那么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过天地会这个组织呢?这里的一枚“义记金钱”正好能解答我们的疑问。表面上看,它与常见的铜钱相差无几,实际上却暗藏玄机——“义”字上方的两点变成了“八”字,“金”字上面的“人”变成了“入”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天地会一直在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它在浙江省有一个支派叫做金钱会,太平军北上时它也顺势发动了起义。所谓的“义记金钱”实际上就是金钱会成员的入会凭证,所以有一个“入”字。而金钱会最初由八个人领导,为了纪念他们,“义”字上方的两点也就变成了“八”字。

刚才略带提到了太平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太平天国时期的圣宝大花钱。我相信这些大花钱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其大而厚重的躯体,然而这里展出的只能算是太平天国大花钱中的小字辈。在湖南博物院,陈列着半片直径将近34厘米的特号大花钱。如果它完整无缺的话,其重量可达4.5千克,是一枚名副其实的钱币大王。那么这些大花钱是做什么用的呢?答案明显不是买东西用的,因为没有人会傻傻地带着如此之重的钱币满大街闲逛。事实上,大花钱是天王洪秀全为作战有功的将士颁发的奖牌,而且功劳越大奖牌越大。这是不是很奇特呢?

说到了大花钱,就不能不提花钱的来历。相对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而言,花钱是民间自行铸造的一种不能用于商品买卖的钱币,因为其外观式样众多、形态各异,而且往往刻有美好的祝福语,所以被叫做花钱。这里为大家展示了几十枚各具特色的花钱,有赠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钱,有赠送给长寿老人的“禄”字钱、“寿”字钱,还有赠送给赶考学子的“状元及第、一品当朝”钱。不难看出,花钱大多传达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从而在民间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古玩市场上见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花钱,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不妨去淘一淘。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都是手工铸造的钱币,它们代表着中华的财富,它们让祖国的经济自先秦以来就一直稳居世界前列。然而,它们终究还是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清朝末年,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原地区的大门,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日益扩大的鸦片贸易使得清政府的财力捉襟见肘,多如牛毛的农民起义无疑又令其雪上加霜。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则更是给了清政府致命一击,国内的白银几乎全部流向国外。白银少了,铜的价格自然上涨,于是人们争相熔化铜钱来制作铜器,最后竟然导致市面上无钱可用。到了1900年,饱受“钱荒”之苦的广东省终于开始用机器铸造铜钱以取代“孔方兄”,是为广东光绪铜元。铜元采用进口机械生产,节省原料、外形精美,最重要的是它的币值较大,可以有效制止人们毁钱为铜的行为,从而起到缓解“钱荒”的作用。继广东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开铸铜元,不久它就成为市场上的主力货币,正式取代了沿用数千年的圆形方孔钱的地位,其影响一直持续到民国。

转过展柜,我相信大家最先看到的一定就是这块大大的银子,它的正式名称叫做银锭,有十两重。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它和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鼓鼓的银元宝差别很大。事实上,因为国家要在银锭中央标记重量、成色,打上官印,所以它只能做成扁平的形状,至于银元宝,则是艺术的夸张罢了。这枚银锭发行于光绪年间,在当时可以买下几间房屋,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银元。它和铜元大致相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两者的材质不同。银元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最早由西班牙葡萄牙的商人、海盗、传教士等携带,在明朝时流入我国。1890年清政府正式开始铸造银元,随后银元取代银锭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这里为大家展示了许多著名的银元,比如墨西哥鹰洋,它的地位曾一度相当于今日的美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英国的赔款用的就是这种银元。还有大家相当熟悉的袁大头,它可是民国影剧的必备道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见的袁大头都是光着脑袋的,其实还有一种戴着帽子的袁大头,那就是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的纪念币,所以大家以后看到不是光头的袁大头也不必奇怪。(铸币部分完)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货币之旅已经过半,有关金属货币的知识也就暂且为大家讲到这里。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本馆的纸币藏品,它们同样会让您眼界大开。

我们不妨从纸币的起源说起。大家可以小小地自豪一下,因为纸币的故乡正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叫做交子,出现在北宋初年的四川省。它最初由成都市十六家富户印制,后来改由国家发行。从交子开始,历朝都发行过一定数量的纸币,其中最著名的是元朝。元朝的纸币给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十分奇怪为什么一张普通桑皮纸的身价竟可以与纯金无异。在《东方见闻录》一书中,约翰·马可如实记载了在中国广为流通的纸币,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陆小凤传奇之陆小凤前传》,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由假钞引发的疑案。那么究竟是什么钞票令局中人不惜性命弄虚作假呢?答案就是这里为大家展示的大明通行宝钞。它长约一尺,宽约六寸,是目前世界上存在过的面积最大的纸币,因而也被誉为我馆的第二大镇馆之宝。大家千万别小看了这张纸币,要知道,在当时它可是具备防伪功能的!原来,种植桑树在明朝必须得到官方许可,而桑树皮又是制作大明通行宝钞的主要原料,因此政府基本可以在源头上杜绝纸币造假。经过几百年的化学变化,这张大明通行宝钞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模样,它的颜色变得很深,甚至有些发黑。然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岁月的印记让它变得如此珍贵,少了他们,历史将不成其为历史。

生活中我们总是把纸币叫做钞票,可是你知道“钞票”一词的来历吗?答案其实就在这里的两件展品身上,它们便是咸丰年间发行的清代宝钞和户部官票。当时人们为了称呼方便,就从二者中各取一字,将它们合称为“钞票”。由于通货膨胀的缘故,这两种纸币在同治初年就停止使用了,但是“钞票”一词却从此流传下来,成为纸币的代称。除了官方,民间也有一些类似于银行的机构发行他们自己承认的纸币,我们把这样的机构叫做钱庄,把这种性质的纸币称为私票。钱庄多由晋商和徽商创办,也有一些财力雄厚的大官僚涉足其间,比如李鸿章就曾创办过北洋天津市银号,他的头像亦被当作金字招牌印在天津银号的正面。

如果说晚清的私票还有那么一点古代的感觉,那么民国时期的钞票可就是地地道道的现代纸币了。让我们先从民国的成立谈起。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纷纷脱离清政府独立。南方代表于1912年元旦齐聚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主持之下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北方各省也相继加入。因为全国各地并不是同时独立的,所以各省都有自己的一套货币系统,它们的币值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的汇率也千差万别。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时就发行过面值为六亿的纸币,其真实购买力可想而知。

第五展厅

在第五展厅里,大家首先看到的仍然是形形色色的民初纸币。它们的泛滥无疑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谋求统一的呼声也因此日益高涨。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蒋介石已基本统一了南方,几年后的东北易帜更是大大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币制统一已初现端倪。同时,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影响,中国市面上的银元大量流向国外,国内急需补充一批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另外的一些原因,国民政府终于在1935年用法币取代了银本位制,从而结束了币制的长期混乱,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发行之初,法币的币值还是相当稳定的,可是不久之后爆发的抗日战争却开启了法币的噩梦。在1937年的时候,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次年就只能买一头牛了。以后它更是加速贬值,1939年只能买猪一头,1943年只能买鸡一只,1945年抗战结束时仅仅能买两个鸡蛋。到了1948年,法币更是贬值几百万倍,100元法币只相当于几粒米,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为了挽救局面,国民政府不得不发行所谓的金圆券,以一比三百万的比例回收法币。然而此时的金融体系已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骇人听闻的通货膨胀让任何灵丹妙药也注定于事无补,被寄予厚望的金圆券最终于1949年化作一堆废纸。我们常常会在电影里看到解放前的上海市人扛着一大捆钞票去抢购食品,他们使用的正是每时每刻都在贬值的金圆券。和金圆券命运相似的还有它的孪生姊妹银圆券,这里就不赘述了。除上述三种纸币外,市场上还流通过一种名为“关金券”的竖版纸币,它原是海关的收税凭证,后来和法币以一比二十的比例兑换,共同充当国民政府的主力货币。“关金券”三字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

法币最初由中国银行国家银行和交通银行负责发行,后来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所以我们一共能看到四种不同的法币,并且每种法币的图案都和它所属的银行有关。中央银行象征着中央政府的权威,中国银行代表着国家形象,它们的法币都印有国父像。交通银行的法币印着一些交通工具,包括轮船、火车和飞机。农民银行的法币图案则与农业和畜牧业有关,多张纸币印有南宋名画《耕织图》。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全国范围内扶植了多个伪政权,其中最出名的是溥仪的伪满洲国和汪精卫国民政府。这些伪政权在各自境内发行了大量货币,心甘情愿充当日本人的走狗。为了收买人心,它们甚至不惜利用古代的圣贤先哲。这里为大家展示了印有孔子关羽头像的两张纸币,像这样把一文一武两位圣人用作纸币图案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除了扶植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还亲自发行货币,称为“军用手票”。这些战时货币在日本投降后立即变得一文不值,令占领区人民深受其害。这里还陈列着一枚淞沪会战后日军铸造的战争纪念币,上面刻着他们用来炫耀武力的三八式步枪和东洋刀。它的背后,是几十万中国军队的鲜血和数百万惨遭涂炭的无辜百姓。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可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因为忘记就等于背叛。

第五展厅最后一个展柜为大家展出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在我国发行的一些纸币。鸦片战争后,英法首先开始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随后加入的还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奥匈帝国等国家。上述国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经济重镇开设了大量银行,通过提供政治贷款的方式不断蚕食我国的经济主权。这些银行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花旗银行、沙俄的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它们发行的纸币在设计上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化结合起来,鲜明地体现出十九世纪末殖民地世界特有的韵味。

第六展厅

第六展厅为大家展示的是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红色货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南方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相应地需要发行自己的货币。由于这些根据地大多是农村,根本不可能制造货币,红军只好就地取材,直接把苏维埃字样刻在袁大头上,于是便有了这里的苏维埃字样袁像银币。长征以后,红军到达陕北地区,因为无法得到造纸币用的钞票纸,他们只得把手工织造的土布剪成钞票大小将就使用,所以这种并非纸质的“纸币”也被人们称作“布票”。在充当货币的同时,布票的背面还印有一条条的宣传标语。这种办法能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各项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范围不断扩大,各解放区也都相应地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经过几次大的战役,到了1948年底,全国主要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革命即将胜利,经济的恢复与建设转而成为下一阶段党的工作重点。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于当年12月1日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总计流通了3年零4个月,对建国初期的经济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版别过多,要想完整地收集齐第一套人民币绝非易事。作为收藏界的宠儿,第一套人民币的市价最近暴涨到了450万元人民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票千金”。

在第一套人民币之后,新中国又相继发行了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一分(黄色卡车)、二分(绿色飞机)纸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纸币在市面上出现得越来越少,它们同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不妨回家翻一翻久不整理的抽屉,没准你就会发现小小的惊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