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
李谷,男,(903年-960年),字惟珍,州颍州区(今阜阳市)人。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二十七岁时举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累官权判三司。后周建立后,加户部侍郎,旋即升任中书侍郎、平章事,成为宰相。柴荣时,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随世宗征北汉,班师后,进位司空、门下侍郎。次年,召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讨伐南唐。
后来还朝,因风痹罢相,仍参与军政决策,支持南征。旋即改授守司空。柴宗训即位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留居洛阳市。宋朝建立后,更受礼遇。
建隆元年(960年)去世,年五十八,追赠侍中。
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能决断大事,时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是后周世宗朝的重臣。
人物生平
李谷身高八尺,高大壮实。他自少便勇武过人,擅长骑射,崇尚侠义,因受乡人所困而发奋读书。李谷天资聪慧,读书只需浏览一遍,便如长久积累一般熟习。他二十七岁时中考进士,接连被征辟为华、泰二州的从事。
后晋天福年间,监察御史,历任东京汴梁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职。
开运元年(944年),他随后石重贵(石重贵)征辽朝,任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
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天福十一年(946年)末,辽国灭后晋,李谷为辽军所俘,连拷问六次,皆不屈。次年,耶律德光在北归途中病死于栾城区(今河北栾城县);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在太原建立后汉政权,并入主开封市(今河南开封)。而李谷此时被耶律阮耶律阮署任为给事中,留在恒州。同年,在恒州的前颍州团练使何福进、前控鹤指挥使李筠等密谋驱逐辽军,但因其在恒州城中军力尚强,故而犹豫不决。此后,辽军大部前往各地,留在城中的仅有八百人,何福进等定计起事。闰七月二十九日,汉军攻击守门辽军,李筠又占领武库,将其中的兵甲分发给汉军及百姓,诸将纷纷前来助阵,辽军退保北城。八月,辽军再从北门攻入,杀死百姓两千余人。危急之中,李谷请前宰相冯道等亲临劳军,汉军士气大震。日暮后,又有数千村民在恒州城外喧哗,企图夺取辽军钱财、妇女。辽军大惊,这才撤军北逃,恒州至此被汉军成功收复。
此战后,资历较高的将领白再荣被推为留后,夺去首功。白再荣贪图前宰相李崧、和凝的家财,派士兵包围二人宅第,索求赏赐。李、和凝各自把家财赠给白再荣,但白再荣得到大量钱财后,反而想要杀二人以灭口。李谷闻讯后,即刻找到白再荣,责备他说:“现今国亡主辱,你们手握精兵,不能援救以尽死节。现在仅仅驱逐了辽朝的一个将军,城中就有近三千人战死,此战难道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我等才刚刚免于死亡,你马上就想杀了宰相,新天子(或指刘知远)如果以擅自杀戮的罪名责备你,你将如何应对?”白再荣大为惊恐,遂不敢动手,李崧等免遭一死。白再荣又想夺民财赐给汉军,李谷极力劝阻,他才停止了这个打算。
刘承祐年间,郭威西征时,李谷任西南面水陆转运使,后改任陈州剌史。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加户部侍郎。不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当时,官府禁牛皮法甚严、违者处以死刑。李谷计算出每年所用皮革数后,规定每十顷田每年向官府交一革,多余的皮革,允许百姓自己使用。他还奏请废除屯田,实行按州县纳税、服役的制度。
广顺二年(952年),为东京留守,掌开封府事。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李谷被加授为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同年,随后柴荣柴荣北上抵御北汉、契丹联军入侵,于高平市(今山西高平)遭遇北汉军,藏匿于山谷之中。两夜之后方才出山,与柴荣会合。高平之战大捷后,柴荣准备趁势进攻北汉都城太原市,命李谷先行调配军粮。随后,李谷又接替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判太原行府事务。
后周军回师后,李谷晋升为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李谷认为“史氏所述本于起居注”,自战乱以来便没有专门命人撰写起居注,他因而上疏朝廷,请求让端明殿学士、枢密直学士负责编排、记录帝王言行,作为“内廷日历”交付史官。同年,黄河决堤,淹没齐、郓等州,李谷奉命率十数州民工抢堵,按时完工。
显德二年(955年)冬,后周议伐南唐,以李谷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府事。
显德五年(958年)夏,柴荣在取得淮南之地后回师,遣使赏赐正在养病的李谷钱百万、裸大麦五百以及粮、薪炭等物。
显德六年(959年),柴宗训柴宗训即位,加授李谷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李谷力请返回洛阳市居住,朝廷准许,并赐他钱三十万。
显德七年(960年)春,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赵匡即位后,遣使前往洛阳,赐李谷钱物。李谷初归洛阳时,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因李谷为当朝名相,特赠他钱五十万及其它器物。至此年四月,李筠连同北汉,举兵反叛。李谷闻讯后,忧愤成疾,于七月乙卯日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赵匡胤闻讯后“震悼”,为其辍朝两日,册赠侍中。
人物评价
总评
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谋略过人,善谈论,时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
历代评论
柴荣:昔事先朝,勤劳王室,暨登上相,佐佑朕躬,疾因忧国而有加,志在避权而知足,烦变调而斯久,释难重以为宜。(《李谷罢相制》)
司马光:时国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尽心,知无不为,军旅之谋,多所裨益。范质明敏强记,谨守法度。李谷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议论,辞气慷慨,善譬谕以开主意。(《资治通鉴》)
胡三省:李谷一刺史耳,而亦预征入朝之数,必其智略闻于时也。(《资治通鉴注》)
脱脱:李谷、边归谠、窦贞固、李涛辈,或在庙堂,或侍帷幄,世主之所宠任,社稷之所倚赖,而更事异姓,不能以名节生死,伦义废矣。且谷以筹策自名,乃不能料艺祖有容人之量,及受李筠馈遗,惧其见杀,遂以忧死,又何缪耶?(《宋史》)
王夫之:自杨邠等以羽翼刘姓之宿将,威振朝廷,权行疆内,而一旦伏尸阙下,如圈豚之就烹;于是而所谓功臣者,始知人主自有其魁柄,不待战争,而可权奸若当门之草。故郭氏之兴,王峻、侯益之流,不敢复萌跋扈之心;而李谷、范质、魏仁浦乃得以文臣衔天宪制帅之荣辱生死。(《读通鉴论》)
个人作品
《全唐文》录有其文一篇:《请以政事封付史官疏》。
逸闻趣事
周济族人
李谷父祖原居洛阳市,后为避难出逃外地,李谷也在外地出生、成长。到他显贵后,重新前往洛阳,建起佛寺,又建垣屋,分配给族人中无法为官者居住,加赠田地。郭威郭威为表彰李谷,下诏改清风乡高阳里为贤相乡勋德里。
探囊取物
李谷与南唐时名臣韩熙载相友善,他们之间有一段佳话广泛流传。据说李谷与韩熙载在正阳分别时,两人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笑着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书信来往时说的。后来,柴荣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他的谋略,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南唐,却无所作为。
慧眼识英
李谷出征淮南时,记室李昉随行,掌管军中章奏。李后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后来,李昉果然成为了宋初以文学知名的宰相。
亲属成员
史料记载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
主要影响
政治
东汉时,李谷权判东京汴梁事,利用情报侦知中牟县盗贼的巢穴,一举调兵剿灭,使京治安得以恢复。
郭威、世宗时,李谷位居宰相,以谋略过人著称,时人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他以灵活手段处理牛皮禁令,并建议改屯田为按州县纳税服役,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官府收入。在兼任监修国史期间,李谷提议恢复编修起居注的传统。
黄河决于齐、郓等州,李谷督率民工抢堵,按时完工。
军事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前颍州团练使何福进、前控鹤指挥使李筠等起义攻击占据恒州的辽军,数日后遭反击。危急时刻,留在恒州的李谷请前宰相冯道等亲临劳军,配合恒州军民成功驱逐辽军,收复恒州。
后周攻南唐之战前期,李谷亲自作为统帅出征,回朝养病后,仍参与军政决策,支持世宗南征。
参考资料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汉典古籍.2016-02-09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后周纪一》.国学导航.2017-03-10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国学导航.2017-09-19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国学导航.2016-02-09
《读通鉴论·卷三十·五代下》.国学导航.2016-02-09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汉典古籍.2017-07-14